红斑狼疮肾炎血凝
1. 红斑狼疮不能吃海鲜,那河虾、河鱼可以吃吗
准确的说是抄不能吃带袭有香菇,蘑菇等食物,不食光敏感食物,如芹菜、无花果、油菜、紫云英等
可多饮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蛋、瘦肉、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红斑狼疮是有遗传性的,建议你的子女做一个基因检测,可以有效的避免和降低发病几率~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可以做
他们对外电话是027-85860792
2. 临床上凝血蛋白试验三部筛查和项目检测意义
常用肝功能指标(1)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由于它们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旦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以上指标在血液中浓度随之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2)反映肝细胞有无受损及严重程度的指标: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腺苷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乳酸脱氢酶(LDH)等。以上各项酶在肝细胞中均有存在,当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坏死时,这些酶进入血清便增多。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酶的活性,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及损伤程度。(3)反映肝脏胆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的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酸(TBA)、血氨(NH3)。肝细胞损害时,其排泄、分泌、运输及解毒功能出现障碍,造成血液中TBIL、DBIL、TBA和NH3浓度升高。(4)对诊断胆汁淤积指示酶(包括同工酶)有帮助的酶指标有: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酸转肽酶(GGT)、5′-核苷酸酶(5′-NT)等,以AKP及γ-GT应用较多。这些酶在肝内胆管上皮层的浓度较高。当上皮层受损及胆管内压力增高时,便有这些酶增多进入血清中。(5)反映肝脏间质成分增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指标:胶原或其末端多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Ⅲ型原胶原(PCⅢ)、Ⅳ型胶原C端原肽(Ⅳ/PC);糖蛋白——层黏蛋白(LN);蛋白聚糖——透明质酸(HA)。(6)对肝肿
3. 什么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及表现是什么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并可伴一过性氮质血症)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链球菌感染之后,少数可由其他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本节重点介绍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本病属中医“水肿”、“尿血”等病证范畴。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本病常因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A组乙型感染所致(12型、4型、1型及49型与肾炎关系最为密切)。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多为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化脓性皮肤感染后,患者常于链球菌感染后1~3周,出现急性肾炎的表现。
2.发病机制本病主要由链球菌感染诱发的免疫反应引起,链球菌的致病抗原成分既往认为是菌体完整性遭到破坏时才被释放出来,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当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接近平衡,尤其抗原量稍过剩时,形成大小适度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内含IgG、C3、备解素等)沉积于肾小球而致病。此外,链球菌成分可直接与肾小球毛细血管中的纤维蛋白原结合,形成较大分子量的可溶性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引起炎性反应。
【病理】肉眼观肾体积较正常大,色灰白而光滑,肾小球弥漫性、渗出性、增殖性病变。光镜下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内皮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少数肾小球上皮细胞下电子致密物呈驼峰状沉积,免疫病理检查在基底膜上可见颗粒状或高低起伏的IgG和C3沉积,病变严重时,毛细血管襻断裂、闭塞、红细胞渗出形成坏死性炎症。肾小管病变多不明显,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间质水肿及灶状炎性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1.病史大部分患者有咽部或扁桃体炎或皮肤的前驱感染史,常于感染后1~3周起病,呼吸道感染者的潜伏期较皮肤感染者短。
2.症状、体征
(1)全身症状:患者多急性起病,常有疲乏无力、厌食、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视力模糊以及腰部钝痛,少数患者仅有轻微不适。
(2)尿异常:为起病的首发症状,30%的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呈洗肉水样或棕褐色酱油样(尿呈酸性时),但无血凝块,可持续数天至1~2周,后转为镜下血尿并多数在6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镜下血尿持续存在,1~3年内才完全消失。
(3)水肿与少尿:80%以上的的患者可发生水肿,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少数严重患者水肿可遍及全身。水肿常伴少尿(<500ml/d),可因少尿出现氮质血症。2周后尿量渐增,少数患者可转为无尿,表明肾实质损害严重。
(4)高血压:80%患者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主要为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引起,常与水肿程度一致,多为中度血压升高[140~160/90~110mmHg(1
8.7~21.3/1
2.0~1
4.7kPa)],严重高血压可伴视网膜出血、渗血、视盘水肿,利尿后血压恢复正常,如血压持续升高2周以上,且无下降趋势,表明肾损害严重。
【并发症】
1.心力衰竭儿童及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以左心衰竭为主,见于半数以上有临床表现的急性肾炎患者,主要因水钠潴留致循环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引起。
2.高血压脑病儿童多见,较心力衰竭发生率低,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嗜睡,重者发生抽搐甚至昏迷,常因此掩盖急性肾炎本身的临床表现。
3.急性肾衰竭多数患者因少尿出现轻、中度氮质血症,尿量增多后肾功能逐渐恢复,少数患者持续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尿素氮进行性升高,并出现高血钾、水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继而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4. 53 岁 男 系统性红斑狼疮 引起的各器官问题,心肌梗塞,血凝不好,
唉,我姑也是这病去世的,压才50多
5. 血栓和血凝块是有什么不同阿.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多种原因致弥漫性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继之因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及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而发生的出血综合征。本征亦称消耗性凝血病或去纤维蛋白综合征。病因 1.妊娠并发症:羊水栓塞,先兆子宫破裂。 2.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出疹性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华佛氏综合征,恶性疟疾。 3.大量组织损伤与手术:大面积烧伤,严重的复合性外伤,体外循环,胸部,盆腔及前列腺手术等。 4.肿瘤及血液病:前列腺癌,肺癌,消化道各种粘液腺癌,各种急性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 5.心、肺、肾、肝等内脏疾患:肺源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的心力衰竭、肝硬化、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溶血尿毒综合征、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糖尿病酸中毒、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结缔组织病。症状 一、出血:轻者可仅有少数皮肤出血点,重症者可见广泛的皮肤、粘膜瘀斑或血肿,典型的为皮肤大片瘀斑,内脏出血,创伤部位渗血不止。 二、血栓有关表现: (一)皮肤血栓栓塞:最多见,指端、趾端、鼻尖、耳廓皮肤发绀,皮肤斑块状出血性坏死,干性坏死等。 (二)肾血栓形成: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最常见。 (三)肺血栓形成:呼吸困难、紫绀、咯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肺功能衰竭。 (四)胃肠道血栓形成:胃肠道出血、恶心、呕吐与腹痛。 (五)脑血栓形成:烦燥、嗜睡、意识障碍、昏迷、惊厥、颅神经麻痹及肢体瘫痪。 三、休克:肢端发冷、青紫、少尿和血压下降。以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DIC较为多见。 四、溶血:因微血管病变,红细胞通过时遭受机械性损伤,变形破裂而发生溶血。临床上可有黄疽、贫血、血红蛋白。 五、原发病症状。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诊断价值,特别是进行性降低。 二、凝血时间:DIC早期,即弥散性微血栓形成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凝固时间缩短。后期继发纤溶为主,血液呈低凝状态,凝血时间延长。 三、凝血酶原时间:(PT)是外在凝血途径的筛选试验。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有意义。 四、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KPTT)是内在凝血途径的过筛试验。除因子Ⅶ和XIII外,任何一个凝血因子缺乏都可使KPTT延长。正常35~45 秒,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有意义。DIC的高凝期KPTT缩短,在消耗性低凝血期KPTT延长。 五、纤维蛋白原定量。 六、凝血酶时间(TT):反应凝血第三阶段的试验,正常16~18秒,比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诊断价值。 七、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 八、血浆副凝固时间。 九、FDP免疫学测定。治疗 一、去除病因。只有去除和控制病因,DIC才可能治愈。 二、抗凝治疗。 (一)肝素:主要加速抗凝血酶Ⅲ中和凝血酶及中和被激活因子Ⅸ、Ⅹ、Ⅺ、Ⅻ等作用。 (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适用于病情较轻或诊断尚不十分肯定者,亦可和肝素联合应用。多用潘生丁400-600mg/d分4-6次静脉滴注。 (三)阿司匹林。 三、纤溶抑制剂:应用于DIC晚期,如不能确定血管内凝血过程是否已中止,可同时并用小剂量肝素。1)6氨基已酸。2)对羧基苄胺(止血芳酸)。3)止血环酸。 四、血液及凝血因子的补充:出血严重或以继发纤溶为主时,应适当补充。输血;输纤维蛋白原,每输入1g,可使血中浓度升高0.5g/L;输凝血酶原复合物;输血小板悬液;注射维生素K140mg/d,以供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如DIC病因未去除,可与小量肝素并用。 五、其他治疗:积极抗感染、抗休克、纠正酸中毒及电介质紊乱,加强局部止血等。
6. 康林说真菌有没有可以治红斑狼疮的真菌
痛风,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的饮食管理
这类病多因是寒凉和劳累引发经络淤塞、气血亏损,风邪外袭,阴寒凝滞而成,脉络流通受阻,引发动脉硬化,气血不能流通关节,筋骨得不到滋养,导致关节屈伸不利,引起大部或全身关节疼痛,由于动脉是对称排列的,所以症状相对也是对称的。
动脉硬化后会使正常的血液流动状况发生变化,运行和代谢的速度就会降低,运行速度降低后,血液在大关节和皮肤内的滞留时间就会延长,同时由于静脉血回流受阻也增加血液和血液中的一些物质(如尿酸等)在体内的存留、堆积和占位,导致局部血管扩张性刺激,引发关节肿胀酸痛的症状。动脉硬化后可以导致静脉毛细血管堵塞,毛细血管堵塞后,小关节内的养份就会缺乏,小关节为维持正常的机能,就会吸收关节周围的养份,如关节液、滑囊液、关节膜中的软组织液体,这些液体物质被吸收后,就会导致骨关节的间隙变小,直至关节融合,由于融合的点不均衡,就会导致关节结构不均匀的变形,如手、脚关节等。
由于这类患者的基础病变是动脉硬化,所以饮食应该和动脉硬化的人的饮食控制一致:
1)、戒酒限烟:酒尤其是烈性酒、啤酒,会加速血液的运行速度,这样会加大血流对血管和心脏的压力,更易促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几率,对于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有时2~3两酒就可以致命。
2)、腥、辣食品:水产品中的异物蛋白会与血液作用增加血凝蛋白和肌凝蛋白的生成,导致发病的指数增加。同时这两种食品和酒精一样有加速血液运行的作用,导致发病几率增高。
3)、浓烈茶饮:浓烈茶品同样有加速血液运行的作用,茶中的碱性物质刺激血管壁,兴奋中枢神经,对高危人无益有害。
4)、忌冷硬食品。
适宜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饮食:
1)、竹笋类食品可以降脂通淋,对延缓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很大的作用。
2)、香蕉、大枣、枸杞、红萝卜、少量的糖、即可以补中益气又可以中和血液中碱性物质,养睥平胃、安中、通九窍。
3)、饮水以自然水为佳:没有加工过的山泉水,矿泉水类。
4)、饮食平淡中性为佳。
7.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检查是什么
(1)狼疮细胞:即LE细胞,是由于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核蛋白抗体作用于已受损的细胞核,使核蛋白发生变化,形成圆形的无结构的均匀体,该均匀体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即形成LE细胞。用瑞氏染色,可见在1个较大的粒细胞中含有1个圆形无结构的烟雾状紫红色均匀体,并将中性粒细胞的核挤到一边。若该种均匀体未被吞噬,而被许多中性粒细胞所包围,则可形成所谓的“玫瑰花结”。该试验方法为取患者血液使其凝固,在37℃保温2小时,捣碎血块,离心沉淀,取淡黄色上层白细胞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此法阳性率为50%~80%,其阳性率与检查时间、次数、是否经过治疗等有关。通常在病情活动期及晚期阳性率较高,应多次进行,甚至需要几十次检查才能发现LE细胞。LE细胞对SLE的诊断并无特异性,还可见于皮肌炎、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急性白血病等。由于方法繁杂,受检查人个体影响和药物影响且阳性率较低,通常不为人们所采用。目前采用简便可靠的抗核抗体代之,两者具有同等的临床意义。
(2)抗核抗体谱:①抗核抗体(ANA):是对各种细胞核成分抗体的总称。SLE的ANA阳性率高达95%,其滴定度较高,大于1:80的ANA对SLE的诊断意义大。ANA对SLE也无特异性,也可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舍格伦综合征等,但其阳性率和滴定度较低。周边型及均质型多见于SLE,有一定诊断意义。②抗dsDNA抗体:对SLE特异性高,阳性率为50%~80%,抗体效价随病情缓解而下降。③抗Sm抗体:特异性高,SLE患者的阳性率是20%~30%。本抗体与SLE活动性无关。④其他自身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等,均可出现阳性。
(3)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生物学假阳性反应物(即假阳性的梅毒试验),均针对基本上相同的磷脂抗原。
抗体在血管内能抑制血凝,但有此抗体的患者不但无出血倾向,反而容易发生动脉与静脉的血栓形成,此外也常发生习惯性流产与血小板减少症。以上诸症状及抗磷脂抗体共同构成抗磷脂综合征。
(4)SLE其他自身抗体:针对红细胞膜抗原的抗体出现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还有抗粒细胞抗体、抗血小板抗体和抗淋巴细胞抗体。
对高尔基体、核糖体的抗体,针对细胞框架成分、微纤维等的抗体。
约1/3的病例类风湿因子阳性。
(5)免疫球蛋白:多数患者IgG、IgM升高,这是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造成的。
(6)补体:半数患者有低补体血症。血清总补体(CH50),C3含量降低,可间接反映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增加,与病情活动有关。
补体分解物C3a,C5a增加也代表病情活动。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方法甚多,但无一令人满意者。
其他辅助检查:①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本方法所提供的病理诊断对治疗狼疮性肾炎和估计预后有价值。至少应包括光镜、荧光镜检查,必要时可用电镜检查。用免疫组化方法可鉴定淋巴细胞的亚型及沉积物的成分。②皮肤狼疮带试验: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查患者的皮肤,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出现一条局限性免疫球蛋白沉淀带,呈黄绿色,为免疫球蛋白(主要为IgG)与补体在表皮真皮交界处的结合物。SLE患者阳性率为50%~70%。如从病损部位取材,则多种皮肤病均为阳性,故应自暴露部位正常皮肤取材,以提高本试验的特异性。在治疗中,免疫荧光带可随着病情的缓解而消失,因此可用此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之一。
8. 老年人血凝是怎么回事
首先要确定一下是不是尿血,建议去医院做个尿常规检查。如果尿液中检查确定有红细胞,那就是“血尿”。
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是泌尿系统可能有严重疾病的讯号。离心沉淀尿中每高倍镜视野≥3个红细胞,或非离心尿液超过1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或12小时尿沉渣计数超过50万,均示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则称为血尿。轻者仅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称为镜下血尿;重者外观呈洗肉水样或含有血凝块,称为肉眼血尿。通常每升尿液中有1ml血液时即肉眼可见,尿呈红色或呈洗肉水样。
[血尿的原因]
血尿95%以上是由于泌尿系本身疾病所致,其中以肾小球疾病(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等)、肾囊肿、结石(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性疾病(结核、肾盂肾炎、膀胱尿道炎、前列腺炎)及肿瘤(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肿瘤)最为多见。其他如凝血异常的疾病(特发性或药物性血小板减少、血友病、坏血病等)、全身性疾病(再障、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也可引起血尿。
尿液中带血即为血尿,又称尿血。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是没有红细胞的。医学上把病人尿液离心沉淀后,用显微镜来检查,如果每个高倍视野中有5个以上的红细胞,就叫血尿。若是仅仅在显微镜下查出红细胞,而眼睛看不出来有血的尿,叫做镜下血尿;如果眼睛能看出尿呈“洗肉水样”或带血色,甚至尿中有血丝或血凝块,叫做肉眼血尿。所以血尿并不是都能被眼睛发现的。用眼睛能看出尿中有血,大约1000毫升尿液中起码混入1毫升血,这说明血尿较严重,应赶紧查明原因,积极治疗。
(一) 血尿的病因
血尿常常是由泌尿器官的疾病引起的。人的尿液是在肾脏里生成的,经过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凡是这些器官有了病,发生出血,都可以引起血尿。
常见引起血尿的疾病有各种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出血性膀胱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肾肿瘤、肾及尿道损伤等等。血尿是以上这些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二) 血尿的鉴别诊断
当排尿开始为血尿,而后段尿液正常,一般多为尿道疾病;如排尿开始正常,快结束时出现血尿,多为膀胱炎和前列腺病;如果为“全程血尿”,血色暗红,一般多为肾脏的疾病引起。尿血很少出现休克的表现。
血尿常见于以下疾病:
1?急性肾小球肾炎 血尿伴尿少、蛋白尿、浮肿、高血压、发病前一周患扁桃体炎。
2?肾盂肾炎、血尿伴尿痛、尿急、尿频、腰痛、发烧。
3?泌尿系统结石 特点是血尿伴肾绞痛,或有排尿中断、排尿困难、尿痛等症状。
4?肾结核 有血尿者占90%以上,特点是尿急、尿频、尿痛逐渐加重。
5?肾及尿路损伤 多有腰部或腹部外伤史,如挫伤、撞伤、摔伤等。
6?过敏性紫癜 这种病皮肤有出血点,胃肠道出血,关节痛。皮肤有出血点2~4周后出现血尿。
7?全身性疾病 维生素c、维生素k缺乏症,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可引起血尿。
8?药物性血尿 有些药物对肾脏有损害,服用后可引起血尿。如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卡那霉素等等。
9?暂时性血尿 饮水过少引起,增加饮水,稀释尿液后很快消失。
(三) 救护措施
(1) 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剧烈的活动。必要时可服用苯巴比妥、安定等镇静安眠药。
(2) 大量饮水,减少尿中盐类结晶,加快药物和结石排泄。肾炎已发生浮肿者应少饮水。
(3) 应用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k,还可合用维生素c。
(4) 慎用导致血尿的药物,尤其是已经有肾脏病的人。
(5) 血尿是由泌尿系感染引起,可口服和注射抗生素和尿路清洁剂,如氟哌酸、呋喃嘧啶、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灭滴灵等药。
(6) 泌尿系结石常有剧烈腹痛,可口服颠茄片、654?2、阿托品以解痉止痛。
(7) 血尿病因复杂,有的病情很严重,应尽早去医院检查确诊,进行彻底治疗。肾结核和肾肿瘤在明确诊断后可做一侧肾脏切除手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参考资料:
血尿的原因
小便中的血液量超过正常量叫血尿。如果在1000毫升尿有1毫升烟,肉眼看起来小便呈血样或洗肉水样,这就称为肉眼血尿。在尿液常规检查时,如在显微镜下一个高倍视野中红细胞超过5个,或12小时尿爱迪计数红细胞超过100万,而肉眼不能觉察者称为显微镜下血尿。
发现红色尿后,家长不要惊慌失措,首先要分清是真性血尿还是假性血尿。有些药物可以引起红色尿、如氨基比林、苯妥黄钠、利福平、酚红等;需与真性血尿区别。 引起血尿的原因有许多,大致包括以下情况;
1、泌尿系统疾病 如各种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毒性肾炎、遗传肾炎、紫癜性肾炎),结石(肾、膀胱、尿道),心及肾结核、各种先天畸形、外伤、肿瘤等。
2、全身性病症 如出血性疾病、白血病心力衰竭、败血症、维生素c及k 缺乏、高钙尿症、新生儿出症等。
3、物理化学因素 如食物过敏、放射线照射、药物、毒物、运动后等。 为了明确病因,确定血尿发生的部位十分重要,尿三杯试验可以了解血尿的来源,方法十分简单。
取3只杯子,在一次小便中,第一杯取前段尿,第二杯取中段 尿,第三杯取后段尿。如第一杯为血尿表示血来自尿道;第三杯血尿为终未血尿,病变多在膀胱或后尿道;第一杯、第二杯、第三杯均呈血色即全程血尿,提示病变在肾脏或在膀胱以上的泌尿道。
要明确血尿是由哪种疾病引起的,还是根据症状和体体征,进行各种体验、x线及ct检查,甚至肾脏的活组织穿剌检查才能确诊。
血尿与膀胱肿瘤 申文江教授
最近公布的全国肿瘤调查表明,膀胱肿瘤发病率、残废率明显增加,膀胱肿瘤已跻身于全国十大肿瘤之榜。血尿是膀胱癌不容忽视的危险信号。肉眼可见的血尿发生原因可能很多,但90%以上是泌尿器官的疾病,而且首先应当想到尿路肿瘤,如膀胱肿瘤、肾肿瘤、肾盂和输尿管肿瘤、尿道肿瘤、男性前列腺肿瘤等。肉眼血尿是指排出的尿为鲜红或粉红的血色,有时甚至带有小的凝血块,肉眼可见的血尿中大约10%—15%是恶性肿瘤。
随着年龄增长,患尿路恶性肿瘤时的肉眼血尿发生率增加,40岁以下的肉眼血尿中,1/10是恶性肿瘤;50—59岁则有1/4为癌;60—69岁有1/3以上是癌;70岁以上70%是癌。中老年人发生血尿必须认真对待。
在发生肉眼可见的血尿之前,可能有肉眼看不见,只能在显微镜下才看得见的血尿,只有在体检时化验尿才能发现。肉眼血尿是膀胱癌最早和最普通的症状。血尿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是无痛性,病人可以有明显的血尿,却无任何疼痛;第二是间歇发生血尿,肿瘤部位的血管破裂,出现溃疡、坏死,引起血管损伤发生血尿,出现凝血后而止血,再破坏后重复出血。膀胱癌病人从首次肉眼血尿到再次肉眼血尿,不少病人间隔半年到一年。用抗生素和止血药治疗,可以暂时中止血尿,但决不可因此而掉以轻心,否则会延误诊断与治疗。
肉眼血尿的严重程度与膀胱肿瘤的大小、多少、恶性程度有一定关系,但不见得成正比,不能用肉眼血尿的严重程度估计膀胱肿瘤的病期。发生肉眼血尿,哪怕只有一次,也应详细检查。早期膀胱肿瘤很少有尿路剌激症状,如果膀胱肿瘤发生感染,或是肿瘤长在膀胱的下部,可能较早期就出现尿急、尿频、排尿疼痛、排尿困难等尿路剌激症状。
膀胱癌患者大都在50岁以上,3/4是男性患者,而且绝大部分是吸烟者。发生肉眼血尿应当检查尿中有无癌细胞,还要做膀胱镜,尿路造影等项检查,必要时可以做ct、核磁共振、b超等检查。
如何确定血尿的来源?
发现血尿时首先应确定是否为真性血尿,即排除某些原因引起的假性血尿和红颜色尿,前者如由于月经、痔出血或尿道口附近疾患产生出血混到尿液中所致;后者如接触某些颜料或内服利福平等药物以及某些毒物(酚、一氧化碳、氯仿、蛇毒)、药物(磺胺、奎宁),挤压伤、烧伤、疟疾、错型输血等原因所致的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而一过性血尿可由花粉、化学物质或药物过敏引起,月经期、剧烈运动后、病毒感染亦可发生,一般无重要意义,当排除上述各种情况,并作多次检查均为血尿时才应重视,通过病史、体检、化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作出诊断。确定了为真性血尿后,应进行血尿的定位诊断,区分血尿来自肾实质还是来自尿路:①如在尿沉渣中发现管型,特别是红细胞管型,表示出血来自肾实质;②血尿伴有较严重的蛋白尿几乎都是肾小球性血尿的征象;③如尿中能发现含有免疫球蛋白的管型则多为肾实质性出血;④肾小球疾患导致的血尿,其红细胞绝大部分是畸形的,其形态各异,大小明显差异,而非肾小球性血尿,其红细胞绝大多数大小正常,仅少部分为畸形红细胞。非肾小球性血尿的病因十分复杂,应特别警惕泌尿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两类血尿对症治疗原则也是相反的,肾小球性血尿常须抗凝、抗栓、抗血小板聚集或活血化瘀治疗,而非肾小球性血尿常须应用止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