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
A.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是一个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表现1、皮损好发面部、口唇、耳廓、头皮和手背等处。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表现2、皮损为持久性的盘状红斑,境界清楚。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表现3、表面有附着较紧的鳞屑,不易揭下,若用力揭下鳞屑,可见其下方有角质栓塞。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表现4、皮损中心萎缩伴色素减退,而周围皮损色素加深。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表现5、皮损中可见丝丝红线,为毛细血管扩张。 对于少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损分布广泛,除头面部外还累及躯干和四肢,皮损数目大于6处时称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头皮长盘状红斑性狼疮好转后,可留下瘢痕性脱发斑,头发不易再生,称假性斑秃 。少数患者皮损长年不愈,在慢性溃疡和瘢痕的基础上可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患有盘状红斑性狼疮患者,若伴有乏力和轻度关节炎等全身症状,抽血化验抗核抗体阳性,应积极找专科医师诊治,因有5%的盘状红斑性狼疮最终可转化为系统性红斑性狼疮。
B.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否属于皮肤病
得系统性红斑狼疮抄患者常会有皮损症状,但系统性红斑狼疮不是皮肤病,而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渐增多。有些重症患者,除有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外,可自行缓解、甚至可痊愈。
2、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T淋巴细胞减少、T抑制细胞功能降低、B细胞过度增生,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急慢性炎症及组织坏死,或抗体直接与组织细胞抗原作用,引起细胞破坏,从而导致机体的多系统损害。
所以,系统性红斑狼疮虽然病情反应在皮肤上,但有别于一般的皮肤病。
C.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是什么
临床表现典型,尤其出现典型的皮损,并有多系统损害的特征者,结合实验室检查及有关免疫学检查,一般容易作出诊断。在无皮损或早期仅有某个器官系统受累时,极易误诊。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变化无常,多数病例缺乏绝对性临床和组织学特征,并无可证实的病因,因此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其中最困难的是有些患者在缓解期或病程某个阶段可无任何临床和实验室特异发现,抗核抗体测定也为阴性。
(1)美国风湿病协会(1982)修订的SLE诊断标准①颧部红斑:遍及颧部的扁平或高出皮肤的固定性红斑,常不累及鼻唇沟部位。
②盘状红斑:隆起红斑上覆有角质性鳞屑和毛囊栓塞,旧病灶可有皮肤萎缩性瘢痕。
③光敏感:日光照射引起皮肤过敏。
④口腔溃疡:口腔或鼻咽部无痛性溃疡。
⑤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侵犯2个或2个以上的周围关节,特征为关节的肿、痛或有渗液。
⑥浆膜炎
胸膜炎:胸痛、胸膜摩擦音或胸膜渗液。
心包炎:心电图异常,心包摩擦音或心包渗液。
⑦肾脏病变:蛋白尿>0.5g/d或>+++;细胞管型可为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管型或混合性管型。
⑧神经系统异常抽搐:非药物性或代谢紊乱,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临时性电解质紊乱所致。
精神病:非上述情况所致。
⑨血液学异常:溶血性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4×109/L),至少两次;淋巴细胞减少(≤1.5×109/L)至少两次;血小板减少(≤100×109/L),除外药物影响。
⑩免疫学异常:LE细胞阳性;抗dsDNA抗体阳性;Sm抗体阳性;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
抗核抗体免疫荧光抗核抗体阳性或相当于该法的其他试验滴度异常,排除药物性狼疮。
上述11项指标具备其中4项或4项以上即可诊断为SLE。经测试,1982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0%以上。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提出的SLE诊断标准:SLE在我国并不少见,典型病例有蝶形红斑及多系统损害,不难诊断,但如果不综合分析判断亦容易误诊。
近年来早期、轻型、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日益增多,诊断较为困难。为了减少误诊、漏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特制定以下诊断标准,以供临床使用,待积累经验后,再作进一步修改。
①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
②光过敏。
③口腔溃疡。
④非畸形性关节炎或关节痛。
⑤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⑥肾炎蛋白尿或管型尿或血尿。
⑦神经系统损伤抽搐或精神症状。
⑧血象异常白细胞<4×109/L或血小板<80×109/L或溶血性贫血。
⑨狼疮细胞或抗dsDNA抗体阳性。
⑩抗Sm抗体阳性。
抗核抗体阳性。
狼疮带试验阳性。
补体低于正常。
符合上述4项以上者可确诊,但应排除其他胶原病、药物性狼疮、结核病、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临床表现不明显,但实验室检查足以诊断为SLE者,可暂称为亚临床型SLE。
(3)隐匿型狼疮:临床上,有时可见患者具有一些症状提示SLE的诊断,但不能满足4条ACR的分类标准。1989年,Ganczarczyk等人将这部分患者归为隐匿型狼疮,并提出了隐匿型狼疮的入选标准,他们随访了22例隐匿型狼疮者5年以上,其中7例(32%)发展为SLE,满足4条以上ACR分类标准,15例(68%)继续保持隐匿型狼疮。这两部分患者起始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没有显著差异,但具有SLE家族史的患者均发展为SLE。目前认为隐匿型狼疮是SLE的一种亚型,临床表现轻微,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极少,预后较好。诊断隐匿型狼疮必须随访,因为有些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起病较缓慢,临床表现虽符合隐匿型狼疮,但实际为SLE的早期表现,这部分患者终将发展为SLE。
D.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损表现有什么呢
病情分析:您好,表现常为新近出现的、轮廓清晰、有水肿的淡红斑,表面光滑、平坦,分布在双颧部及鼻梁部,看上去像抹了胭脂一样,红斑常在日晒后加重。但皮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发生率为80%左右,并非每个病人都出现颧部蝶形红斑。除表面为各式各样的皮疹外,还表现在病人有弥漫性脱发,尤其梳头、洗头时脱落明显,出现斑秃。一般在治疗后毛发会再生,但盘状红斑狼疮因受损时间较长可形成瘢痕,毛发常不易再生。 意见建议:在红斑狼疮的发高季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受到红斑狼疮的侵犯,对您的身体造成伤害。
E.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损害是什么
80%的病例可出现皮肤损害,以皮疹为最常见,亦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皮疹表现多种多样,有红斑、丘疹、毛囊丘疹、水疱、血疱、大疱、结节、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瘀血斑、渗液、糜烂、结痂、坏疽、溃疡、萎缩等,可为其中之一种或几种同时或先后发生,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典型皮损为发生在面部的蝶形红斑,对称性分布于双侧面颊和鼻梁,边缘清楚,为略微隆起的浸润性红斑。初起为丹毒样或晒斑样,以后逐渐变为暗红色,有时红斑可出现水疱和痂皮,继之出现粘着性鳞屑、毛囊角质栓和毛细血管扩张。
皮疹在光照后加重,可在1~2周之后自行消退。皮疹消退后多形成瘢痕和发生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和萎缩。有时皮疹可累及下颏、双耳、头皮和颈部。皮疹复发常发生于病情恶化期。20%~30%的患者对日光过敏,表现为日光暴晒后,皮肤暴露部位(面部和前臂伸侧)可发生皮疹,偶尔出现全身性荨麻疹或大疱样皮损,可伴有瘙痒感或灼痛感。光过敏严重时可诱发皮外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四肢皮疹也有很大的特异性,常在指(趾)尖出现特征性红斑性肿胀和毛细血管扩张。大小鱼际、指(趾)甲沟、肘、膝及其他部位(多受压)可出现持久性红斑。
甲床及甲周也可发生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皮疹波及头皮时,可引起皮肤附属器持久性丧失,而成为不可逆性脱发。炎症消退后,多留下不定形的低色素性瘢痕。
脱发为本病常见的皮损,多发生于病情活动期,可表现为弥漫性脱发,也可表现为斑点性脱发。除典型的皮疹和脱发外,尚可在病程不同时期出现某些非特异性持久性或一过性皮损,包括瘀斑和紫癜,系由血管炎和血小板减少所致。此外,尚可出现大疱性皮疹,肢体远端溃疡和坏疽,也可发生面部水肿、反复发作性荨麻疹及全身弥漫性色素沉着等。有的患者在病情活动期可出现黏膜损害,表现为黏膜溃疡,尤多见于上腭和鼻中隔,也可发生于阴道和喉黏膜。
也可表现为齿龈炎、黏膜出血、糜烂和出血斑片。少数病例可发生黑棘皮症或皮肤钙质沉着。个别患者也可发生皮肤深部及皮下脂膜炎,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疼痛性皮下结节,皮肤肿胀或有红斑,愈合后留有凹陷性瘢痕形成。10%~15%的病例早期可有雷诺现象。但较硬皮病出现者为轻。
偶尔可出现红斑性肢痛症,表现为阵发性肢端皮肤温度升高和灼烧性疼痛。
其他非特异性皮损为风团、网状青斑、多形性红斑样改变、眶周和面部水肿等。
F.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疹都有什么样的
第一、临床多见多形性皮疹,和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皮疹不同,而同一病人不同时期的皮损也不同或同一时期不同部位的皮损也不同。一般出现在面部、颈部、前胸和肘部。最特征性的表现是在鼻背及面颊出现蝶形红斑。这些环状、突起的红斑可扩大,但很少发生水疱或溃疡,口腔溃疡也常见。患者手掌的侧方可出现条纹状红斑,一直延伸到手指,指甲周围也会出现红斑和水肿。疾病活跃时有脱发现象。约50%患者的皮肤对光线高度敏感,阳光直射极易造成皮肤灼伤或使皮损加重。第二、皮疹可先出现或与全身症状同时出现或以后出现,或始终不出现皮疹。因症状多样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可与许多疾病产生相似之处,如关节的结缔组织受累导致的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似;当患者大脑受侵袭时产生的症状又可与癫痫或某些精神疾病相混淆。第三、皮疹一般为对称性分布,可同时出现在患者身体各个部位,除红斑外,常可伴不同程度的水肿。典型的皮疹为蝶性红斑,除此之外,临床还可见丹毒样病变或大庖,有时有糜烂、结痂、瘢痕形成,在糜烂的部位也可见出血性的皮疹,有的病人甚至出现坏疽、溃疡。另外,还有少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有结节红斑样、毛囊样皮损等症状。
G.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损害有哪些表现
一些患者在四肢可出现圆形或环型红斑,手掌红斑也较常见,偶可见时有时无的荨麻疹.有20%的患者出现盘状红斑,它的特点为:初起为红色丘疹,以后皮疹逐渐增大,常由边缘清晰的丘疹和鲜红的斑块组成,中央区起初隆起,最后萎缩下陷,可留下疤痕。 大约有4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日光过敏,即日光中的紫外线可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皮肤和全身症状,表现为日晒后红斑加重,而一些没有皮肤损害的患者经长时间日晒后也能引起病情的复发。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避免强阳光照射。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四环素类等及某些食物如芹菜、无花果、香菇等能增加光敏性,加强紫外线的效应,应尽少服用。
H.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皮肤性红斑狼疮的区别
红斑狼疮是一个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回病。 红斑狼疮可分为系答统性红斑狼疮( SLE )和盘状红斑狼疮( DLE )两大类。
盘状红斑狼疮,主要侵犯皮肤,是红斑狼疮中最轻的类型。少数可有轻度内脏损害,少数病例(约5%)可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损害初起时为一片或数片鲜红色斑,绿豆至黄豆大,表面有粘着性鳞屑,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色素明显加深,略高于中心。中央色淡,可萎缩、低洼,整个皮损呈盘状(故名盘状红斑狼疮)。损害主要分布于日光照射部位,如面部、耳轮及头皮,少数可累及上胸、手背、前臂、口唇及口腔粘膜也可受累。多数患者皮损无自觉症状,但很难完全消退。新损害可逐渐增多或多年不变,损害疏散对称分布,也可互相融合成片,面中部的损害可融合成蝶形。盘状皮损在日光暴晒或劳累后加重。头皮上的损害可引起永久性脱发。
I. 红斑狼疮皮肤有什么症状
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发病原因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病人遗传内素质及免疫系统容紊乱有关。女性青春期月经不调、细菌或病毒感染。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特别是对光线敏感等,可能诱发或加重本病。红斑狼疮分为盘状和系统性两型。
盘状红斑狼疮,多见于20 ̄40岁女性,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初起时皮肤上出现红色或淡色斑,逐渐扩大呈环状,皮损中心部分消退,留有浅色疤痕及毛细血管扩张。好发于面部,头皮,耳壳手背,足跖,口腔粘膜等处,特别好发于鼻梁及其两侧颧部,常对称分布,呈曲型的蝴蝶形。病程慢性,可多年不愈。夏季或日晒后加剧,变也可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偶可发生癌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除有皮疹外,尚可侵犯内脏器官,如肾,肝,心等,常伴有发热等症状。
盘状红斑狼疮可用氯化喹啉治疗,也可口服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中成药。外用激素软膏或5%奎宁软膏。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应用皮质激素(强的松),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治疗。一般来说通过治疗,大多数病人是可以稳定和治好的,少数病人预后较差。
J.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您好:1.一般症状
本病男女之比为1∶7~9,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幼儿或老人也可发病。疲乏无力、发热和体重下降。
2.皮肤和黏膜
表现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①特异性皮损有蝶形红斑、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盘状红斑。②非特异性皮损有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皮肤血管炎(紫癜)、色素改变(沉着或脱失)、网状青斑、雷诺现象、荨麻疹样皮疹,少见的还有狼疮脂膜炎或深部狼疮及大疱性红斑狼疮。
3.骨骼肌肉
表现有关节痛、关节炎、关节畸形(10%X线有破坏)及肌痛、肌无力、无血管性骨坏死、骨质疏松。
4.心脏受累
可有心包炎(4%的患者有心包压塞征象),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瓣膜病变,如利布曼-萨克斯(Libman-Sacks)心内膜炎。冠状动脉炎少见,主要表现为胸痛、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升高。
5.呼吸系统受累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减缩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憋气感和膈肌功能障碍;肺间质病变、肺栓塞、肺出血和肺动脉高压均可发生。
6.肾
临床表现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肾炎时尿内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和蛋白尿。肾功能测定早期正常,逐渐进展,后期可出现尿毒症。肾病综合征和实验室表现有全身水肿,伴程度不等的腹腔、胸腔和心包积液,大量蛋白尿,血清白蛋白降低,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和高脂血症。
7.神经系统受累
可有抽搐、精神异常、器质性脑综合征包括器质性遗忘/认知功能不良,痴呆和意识改变,其他可有无菌性脑膜炎,脑血管意外,横贯性脊髓炎和狼疮样硬化,以及外周神经病变。
8.血液系统
受累可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和脾大。
9.消化系统
受累可有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水、肝大、肝功异常及胰腺炎。少见的有肠系膜血管炎,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和蛋白丢失性肠病。
10.其他
可以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干燥综合征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