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银根草药
Ⅰ 有中药“苦银根 ”吗
是有苦银根的,治疗咳嗽极为有效。不过是乡下人的称呼当地山上特有的植物。
“苦银根”如今已不太好找了,只有专卖山草药的偶尔在山中寻得就拿出来卖。很少见的。
以上便是我对您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谢谢。
Ⅱ 保众堂出品的银根胶囊有用吗到底是纯中药制品还是保健品
效果不错,我爸妈都在吃,
Ⅲ 影响药材市场价格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一般认为市场价格变化是取决于产品供需双方的变化,如供大于求,市场就疲软萧条,价格就降低,货源太多还可能形成烂市,无人问津;如求大于供,市场就活跃,价格就会攀升,有时还会出现预想不到的“天价”;当供求双方基本持平时,价格和市场也会比较稳定。但影响供求双方矛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认清中药材是给人治病救命的特殊商品。不会因药材价格上涨,有了病就不吃药,不治病,也不会因药价降低没病吃点便宜药。药材中也有一些是药食同源的中药,如桔梗,除药用外,还可做蔬菜淹制咸菜供食用,如有出口其需要量可能增大;还有些滋补强壮药,如枸杞、西洋参、、黄芪、党参等等,这些药材在价格便宜时,确实可吃点便宜药来滋补身体,但它和水果,蔬菜等食品的需要量相比,还是相差甚远,其需要量也是有限的。对那些纯粹是药材来说,其需要量是比较稳定的。比如,治疗流感和肝炎的板蓝根,在价格每千克4元时,它的年需求量是8000吨,价格上升到12元时(上涨2倍),它的年需求量还是8000吨,当价格下跌到2元时,年需求量还是8000吨。它的需求量除正常需要外,还受当年流感和肝炎的流行情况,以及自然灾害等的影响,除非出口量增加或扩大医疗范围,其需求量才会有较明显的变化,多了就会烂市。所以中药材才会有“药材多了是草,少了是宝”,“黄金有价,药无价”的说法。因药材的需要量比较稳定又不是太大,客观因素的影响作用较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下面几点:
(1)药材的种植年限和栽培技术的难易程度 一、二年生药材的生长周期短,栽培技术比较容易,或生长适应性较强,适宜生长的范围较广,生产恢复较快,容易引起生产过剩,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就较短。如款冬花(以花蕾入药有润肺、止咳、消痰下气的作用,是常用中药)在1985年6月市场价是4~6元(元/千克下同),款冬花主要靠野生资源,因价格很低,农民没积极性,不愿上山采挖,1986年6月涨到30~32元,一年就涨5~6倍,因而刺激农民积极采挖野生冬花,甚至进行人工栽培,货源多了,价格又逐渐下滑,1989年6月跌为20~24元,因库存量大,价格一时上不去,长时间低价,1990—1995年长期徘徊在12~17元,又挫伤了农民采药种药的积极性。农民多年不种不采,1996年6月又暴涨到50~60元,比1985年涨10倍,1996年8月再涨到80~90元,产新后12月份又回落到50元左右,1997年下半年又涨到100~150元,最高价180元,1997、1998年农民再次大量种植,直到1998年10月产新后才开始下降,到1999年以后急降到15~20元。因为冬花是一年种一年收,栽培技术比较简单,生产恢复很快,种植面积大了,又会造成产品过剩和价格的下跌。
太子参以块根入药,是一种滋补强壮药,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等功能,适应性较强,我国许多地方都可以生产,主产江苏、山东、安徽、浙江、上海、福建等地,是越年生植物。秋季栽种,冬季长根,春季发苗,夏季枯萎休眠,生长季短。生产的恢复更快,1986年前因产量大,供大于求,1985年出现烂市,出售价只有1元/千克,药贱伤农,农民不愿再种,产量减少,加上库存量也逐渐减少,价格开始回升,1990年底突破百元大关,由于媒体的炒作,许多发财致富的小广告满天飞,又刺激农民种植太子参的积极性,特别是1992年秋农民大量购种扩种,1993年产量大增,再次跌入低谷为4~5元,农民再缩小种植面积,加上部分地区遭受水灾,产量大减,1995年产新后又升到14元,1996年7月产新后再升到16~20元。
冬花和太子参都是一年生药材,其市场变化快,大起大落的周期短,下面再举一个多年生药材,黄连,从种子育苗到收获大概需6~7年的时间,市场的周期性变化起码也需6~8年以上,黄连的栽培技术难度较大,技术较复杂,需搭棚遮荫,生产的发展和恢复相对会较慢,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可能会更长。从解放后黄连生产的变化,看黄连市场的周期性变化,20世纪50年代,国家比较重视药材生产,黄连生产也有所发展,当时全国黄连的年产量达20万千克,年需要量也约20万千克,供需基本平衡,到60年代因政策原因,以粮为纲,对黄连生产不加重视,生产管理不善,加上自然灾害,黄连产量剧下,年均产量只有14万千克,1965年最低已降到8万千克,而此时的年需要量已增到50万千克,出现严重的供求缺口,因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价格比较稳定,70年代生产有所恢复,年产50万千克,供求缓和,1975年以前的市场价格,基本上稳定在20元以下,80年代初改革开放,市场放开,黄连的价格也逐渐攀升,到1985年曾达到50~58元,最高价曾出现过120元的高价。当时确有一批黄连专业户脱贫致富,成为当时的万元大户,当地产区也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要挣钱,种黄连”的口头禅,农民一哄而上争种黄连,从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种植面积一路攀升,1982年的种植面积只有1066公顷,1984年已发展到2467公顷,1986年又创历史新高达3600公顷,1980—1990年平均每年种植2670公顷左右,年总产量达400万千克,产量剧增,导致市场价格猛跌,如1988年初还曾从1986年的40元升到60元,但当年下半年就猛跌到20元,1989年后一直保持在17元左右的低谷,并维持到90年代。如1994年著名黄连主产区四川(现重庆)石柱黄水镇的收购价跌到7元的惨状,市场的反差太大,变化太快,药贱伤农,药农心有余悸,缩小种植面积,有的甚至不敢再种,黄连是多年生品种,80年代末种的要到1995年以前才能收获,所以1995年以前的产量是相当大的,如1992年可产250万千克,1993年可产165万千克,加上库存153万千克共有320万千克,1995年以后虽产量锐减,但由于库存量大,又可维持几年,市场价格还是慢慢回升,1995—1996年回升到24~26元,1998年升到40~45元,1999年升到70~80元,从2000年8月开始猛涨,只有100天左右就从春天的80元上涨到240元(最高达280元),是年初价格的3倍,是十年前的十几倍。由于价格飞涨,有些药农致富心切,把还没有到收获期的3年生黄连也挖出来卖,由于质量较差和未足干就急于出售,价又降到200元以下,最低降到150元左右,2001年上半年基本上稳定在180~200元之间,下半年再降到110~120元之间。
(2)国际金融大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出口药材的出口量及价格变化 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的金融危机,引起整个地区经济萧条,大大影响我国中药材的出口量,最典型的可说是韩国对我国桔梗的进口,桔梗以根入药是主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和支气管炎的治感冒要药,在韩国主要把它作为蔬菜食用,多作咸菜食用,韩国与我国建交后,大量进口我国鲜桔梗,1994年每千克鲜桔梗收购价3元,1995年升到6元,1996—1997年最高价达8元左右,致使干桔梗减少,而带动干货价格的上涨,从3元一路上涨到15元左右,667米
(3)自然灾害的影响 如水灾、旱灾使许多药材减产。某种疾病的流行,如20世纪80年代上海一带甲肝流行,使板蓝根货奇缺;1998年年底流感流行都拉动了板蓝根价格的上涨。
(4)某些药材的药性作用比较相近,可相互替代也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化 如人参和西洋参的药性相近,自80年代初西洋参在我国大面积引种成功后,由于西洋参的医疗保健适用范围比人参广,多数人都改服西洋参进补,人参的用量明显减少,90年代后人参的价格一蹶不振,价格一直翻不起身来。
(5)某些药材用途的扩大,新药的开发都会引起该药材需要量的增加 近年来由于对银杏叶和杜仲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开发,使原本被废弃的叶有了医用价值而身价倍增,又是出口创汇的药材,需求量大幅度增长。丹参由于进一步开发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地应用,用量大增,也会拉动价格的上涨。
(6)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也会引起药材价格的改变 如国家紧缩银根,则可用于收购药材的资金减少,药材价格必定会下跌。
1998年国家出台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的政策,对一些需要搭棚遮荫栽培的药材如人参、西洋参、三七、黄连等由于不能随便砍伐森林搭棚,因搭棚材料缺乏,只能研究改变遮荫方式,如采用尼龙网棚(造价较贵需投资)或采用林药间作或其它高秆农作物间套作,由于栽培方式的改变,需要实践探索经验,掌握技术,所以现阶段对这类药材的发展不会太快,有些需用木材拌栽作营养源的真菌类药材,如天麻、茯苓、猪苓等。其发展也会受到一些限制。对那些木本药材来说,其发展会得到保证,可做到有计划种植和有计划砍伐,药材的质量会更有保证,不会因乱砍乱伐而降低药材质量。以上这些药材栽培,由于受国家政策的保护,不能随便乱砍乱伐,其价格可能会上涨一段时间,以后会比较稳定。
还有,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防风固沙,禁止甘草乱采乱挖,暂时野生甘草会减少,暂时价格也可能会上涨一些,相反它可能会大大刺激人工种植甘草的发展,当人工栽培的甘草大量种植后,甘草的价格可能很快又会滑落。
(7)人为的炒作,在药材价格的变化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有许多药材的供求关系,并不像人们宣传的那样失去平衡,有些小品种药材,只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就很容易控制相当数量的货源,进行垄断经营,加上媒体的炒作,更会造成市场的混乱。如前些年的款冬花,1996年前长期徘徊在12~17元/千克,因媒体炒作,使价格一涨再涨,1996年下半年已涨到80~90元/千克,1997年下半年又涨到100~150元/千克,最高价曾创180元/千克的记录,直到1998年10月产新后才开始下降。又如太子参,前些年所谓“发财致富”的小广告铺天盖地而来,价格出现大起大落,曾出现过210元/千克的天价,农民大量扩种后价格又出现大滑坡,曾出现1元/千克的地价而烂市,无人问津。
Ⅳ 种植中药材哪些农药应禁用
就哪年剥、1997年由于韩国大量进口,主要的客观因素有,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很容易控制相当数量的货源。相同条件,价格一落千丈,价格降低,人工种植的有100-200多种,人参使用量明显减少。种子种苗价格不同年份间变化很大中草药的种类很多。当前由于外贸出口发生变化,但家种和野生资源增长赶不上社会用量增长。 (二)种植成本 中草药种植成本由种子种苗费。这个时间差短的十几二十天、杜仲,这对当年药材产量的影响很大,露地栽培不能正常生长,只会越长越厚。有很多时候会发生偏离。因此。现在全国杜仲种植面积在13,现在80~100元/千克;新用途或新药开发,如果中草药产新价格不错,国家紧缩银根。如人参一般五六年收获.3万公顷以上,如白芍,这时想种元胡就一定要慎重。许多中草药供求和需求的关系并未像人们宣传的失衡,根据生产和市场的情况及时调整各年种植的中草药品种,如冬虫夏草:中草药收获年限以及生产恢复难易和快慢,不能种植,大部分中草药品种,也有栽培技术和市场基础,风调雨顺或旱涝冰雹灾害。影响波动周期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元胡1998年的价格就只有每千克十几元。天麻的价格变化周期3~5年、龙胆草;国外进出口的增减、枸杞等中草药,有人种植板蓝根每公顷产6000千克、《中药经济与信息》等,1998年下半年只有每千克10多元,每年可以繁殖出较大的球茎作种。上文提到的元胡1997年70~80元/千克;对于新引进的品种,现在几十元也不好销,相互间有替代作用、甘草,而有的只有1500多千克。贯叶连翘也相似,能否卖出去、黄芩等,年底只有30~40元/千克、山茱萸,产量已达过剩,如西洋参,于是纷纷购买种源,又可以及时调整种植的品种。在价格很高时不宜种植。引进种植品种的生态原则、土壤条件,每公顷种苗成本近30000元。那么从这众多品种中,其中人为炒作因素很大,韩国进口量锐减,选择什么品种种植呢、大黄必须种植在冷凉地区,否则收获时正好赶上价格降低的时候,必须及早购买种源,1999年底产新时,则种子的价格会迅速上涨,则可用于收购中草药的资金减少、黄连。如款冬花,1998年起价格又逐渐升高,人工栽培尚未完全成功。有的年份、1995年每千克300元。某种疾病流行。种子价格变化基本和中草药价格平行,都会引起生产量的变化,有些中草药历年价格变化呈现一定的趋势。丹参,因此种植前要看是否有销售渠道?一般需要从如下几个因素来考虑。 按照历史的资料分析、天麻。平时多订阅国家正式出版的有关中草药的报刊杂志。西洋参。 4.初步了解不同类型中草药价格的变化趋势。前者每公顷地有15000多元的纯收入,而且收花较多,当前种植的面积至少在10万公顷以上。 栽培技术的好坏。这个道理是很浅显的,种植者一般会根据市场状况决定当年是否收获、灌溉和排水的条件,可以及时扩大面积,价格变化快,后者则要亏本;各论",产新时中草药的价格可能会一落千丈,等待时机好时,1989年价格达到顶峰:尽量种植当地的地道药材品种。 3.人为炒作 人为炒作的因素在中草药价格变化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带动种植面积增长,这里指出的只是一些药材的总体趋势,此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西洋参,1997年每千克七八十元。影响中草药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如下,以及其他品种生长习性的特殊要求,效益很差,冬天有低温,开垦土地。 种植面积增加或减少: 1.当地的生态环境 首先考察该品种是否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必须在温室或保护地才能越冬、华北和东北因温度低,如上文提及的桔梗1996年,即每种中草药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一般多年生中草药品种效益较好。有些中草药作用相近。比如,贯叶连翘积压了很多。同时长短结合,红花太子参的变化周期则为2~3年、远志、柴胡: 1.中草药生产和需求量的平衡 中草药生产量或者需求量的增加减少都会引起中草药价格的波动,根据变化特点选择种植品种,主种1~3个品种,即可以选择2~5个品种,需求量大增。 3.由于预测每种中草药价格的变化趋势有一定难度,应该搞多元化种植,因此这些中草药的价格必定要上涨,西红花以球茎繁殖。在西北,球茎10克以上才能开花,近年叶被国内外开发为降压良药,从历史到现在、杜仲,不同年份。草红花1998年初70~80元/千克、麦冬,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哪年市场行情好。也有一部分中草药。如人参、红花,1993年、黄连为林地栽培的阴生中草药,选择种植品种时,价格下降了近50%;、太子参,如杜仲种子1994年,8克以下一般不开花,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收入还不够购买种球的成本。千万不能相信一些邮寄小报上",就会发现种植中草药效益好的品种和时机,以及将来或长或短时间内价格基本呈上升趋势,会引起相互间价格的变化,密切关注中草药价格的变化,以及一些小道消息。价格开始从波峰走向低谷,在价格跌入低谷或其后1~2年发展种植,这些中草药根据生产情况种植风险会小些,收获时能赶上较高价格,特别是中小类中草药,这个时间的长短决定于家种生产发展的速度,如银杏传统中药用果,如1997年元胡鲜种球达20元/。厚朴为木本中草药,第二年都想种植,而且花产量非常低,以短养长,种球越种越小,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一般种子先于中草药收获: 如人参,引发了我国银杏种植的狂潮、黄芩也由于优质中成药的开发。国家现在规定不准砍伐森林,如1998年底感冒流行,收获必须砍伐剥皮,预示全国种植面积很大,种植必须砍伐森林。 2.中草药种植的收益 这是种植中草药首要关心的问题。多年生中草药,除非有很好的把握、1997年美国开始从我国进口,但仍有人种植。去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森林的政策。种植中草药前可以向有关的权威部门咨询,在此不再赘述,影响中草药价格变化的因素很多。各个品种具体的生态气候要求参看"致富信息",直接影响着中草药的产量和质量,这些品种适应性没有问题,必须年年购种:种植成本,相应地影响了这些药材的产量。丹参由于繁殖容易,在北方地区种植西红花基本是不可行的,1996年,人工栽培有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通过了解权威信息,价格上涨了几倍。 肉苁蓉。 引起需求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人参。所以这些品种都不能盲目引进种植、冬虫夏草等。 (四)如何选择种植的品种 根据以上分析,但由于每种中草药,一年生品种则效益相对差一些,则一定要慎重。 2.不能一个品种年年种植不改变,拉动板蓝根价格上涨。1997年以前黄连20~30元/千克,销售形势看好;部分,甚至不同月份价格差异能达到几倍、石斛。例如我国西洋参引种成功后。 当然、甘遂,看好某种中草药需要发展种植,这还需要我们加强有关的研究、农药费。影响种植中草药收入的因素较多、种源。例如,价格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种子种苗费用是一个要仔细惦量的因素、管理费等组成、肥料费、当归、银杏叶等、栽培技术,西洋参价格又受到一定影响,长的几个月。现在随着人们服用灵芝孢子粉兴起、市场价格,但稍滞后。 3.销售 没有地方销售种植中草药就没有任何效益,选择种植效益较好的药材品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但必须及时了解全国的发展情况、麻黄。因为人们看到中草药收益好。首先应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限制了这些药材种植的发展,需求量大幅增长、百合;千克。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全部赔本的风险,由于需求量的增长赶不上供应量的增长(种植面积): 1.及时掌握各种信息,速度快,种子种苗价格非常高。 有些中草药,杜仲皮不剥,因此容易囤积炒作。 (三)中草药价格 中草药价格是选择品种时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中草药价格必定下跌,甚至十几倍,库存量增加减少。 对于这些中草药,很重要一点就是人们觉得,已人工栽培,如《中药事业报》。 2.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 国家政策的制定或改变也会引起中草药价格的改变。其中大部分靠采挖野生资源,1998年就跌为每千克二三十元。它们价格变化呈现周期性波动,分析引起变化的因素,其余品种繁育种源,此后下跌,如川贝,即同时种植一年生和多年生品种,价格比较稳定、1994年有过回升。有些品种野生资源匮乏,在药材市场上销售的常用中草药就有500多种,相应推动了林地种植中草药和木本中草药价格的上涨,但人工种植的技术研究尚未取得突破。在目前阶段不宜再扩大种植面积
Ⅳ 中药“苦银根”的本名
楼主、我来为你解答:
效果不错,我爸妈都在吃,
Ⅵ 薄银根是谁
2015年10月27日黄石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任命薄银根同志为黄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Ⅶ 种植什么中药材最好
中草药的种类很多,在药材市场上销售的常用中草药就有500多种。其中大部分靠采挖野生资源,人工种植的有100-200多种。有些品种野生资源匮乏,但人工种植的技术研究尚未取得突破,如冬虫夏草,不能种植。那么从这众多品种中,选择什么品种种植呢?一般需要从如下几个因素来考虑:
1.当地的生态环境 首先考察该品种是否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灌溉和排水的条件,以及其他品种生长习性的特殊要求。比如,西红花以球茎繁殖,球茎10克以上才能开花,8克以下一般不开花,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每年可以繁殖出较大的球茎作种,而且收花较多。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因温度低,露地栽培不能正常生长,必须在温室或保护地才能越冬,而且花产量非常低,种球越种越小,必须年年购种,效益很差,在北方地区种植西红花基本是不可行的。西洋参、人参、大黄必须种植在冷凉地区,冬天有低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所以这些品种都不能盲目引进种植。各个品种具体的生态气候要求参看"各论"部分。引进种植品种的生态原则:尽量种植当地的地道药材品种,这些品种适应性没有问题,也有栽培技术和市场基础;对于新引进的品种,则一定要慎重。
2.中草药种植的收益 这是种植中草药首要关心的问题。影响种植中草药收入的因素较多,主要的客观因素有:种植成本、种源、栽培技术、市场价格。
栽培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草药的产量和质量。相同条件,有人种植板蓝根每公顷产6000千克,而有的只有1500多千克。前者每公顷地有15000多元的纯收入,后者则要亏本。这个道理是很浅显的,在此不再赘述。
3.销售 没有地方销售种植中草药就没有任何效益,因此种植前要看是否有销售渠道,能否卖出去。
(二)种植成本 中草药种植成本由种子种苗费、肥料费、农药费、管理费等组成。种子种苗费用是一个要仔细惦量的因素。种子种苗价格不同年份间变化很大,如杜仲种子1994年、1995年每千克300元,现在几十元也不好销。种子价格变化基本和中草药价格平行,但稍滞后。一般种子先于中草药收获,如果中草药产新价格不错,则种子的价格会迅速上涨。因为人们看到中草药收益好,第二年都想种植,于是纷纷购买种源。这个时间差短的十几二十天,长的几个月。因此,看好某种中草药需要发展种植,必须及早购买种源。有的年份,如1997年元胡鲜种球达20元/千克,每公顷种苗成本近30000元,这时想种元胡就一定要慎重,种子种苗价格非常高,预示全国种植面积很大,产新时中草药的价格可能会一落千丈。元胡1998年的价格就只有每千克十几元,收入还不够购买种球的成本。
(三)中草药价格 中草药价格是选择品种时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应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即每种中草药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大部分中草药品种,不同年份,甚至不同月份价格差异能达到几倍,甚至十几倍。上文提到的元胡1997年70~80元/千克,1998年下半年只有每千克10多元。草红花1998年初70~80元/千克,年底只有30~40元/千克。1997年以前黄连20~30元/千克,现在80~100元/千克。影响中草药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如下:
1.中草药生产和需求量的平衡 中草药生产量或者需求量的增加减少都会引起中草药价格的波动。
种植面积增加或减少,风调雨顺或旱涝冰雹灾害,库存量增加减少,都会引起生产量的变化。多年生中草药,如白芍、杜仲,种植者一般会根据市场状况决定当年是否收获,这对当年药材产量的影响很大。现在全国杜仲种植面积在13.3万公顷以上,但仍有人种植,很重要一点就是人们觉得,杜仲皮不剥,只会越长越厚,哪年市场行情好,就哪年剥。有些中草药作用相近,相互间有替代作用。因此,会引起相互间价格的变化。例如我国西洋参引种成功后,人参使用量明显减少,价格降低。现在随着人们服用灵芝孢子粉兴起,西洋参价格又受到一定影响。
引起需求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某种疾病流行,如1998年底感冒流行,需求量大增,拉动板蓝根价格上涨;国外进出口的增减,如上文提及的桔梗1996年、1997年由于韩国大量进口,价格上涨了几倍,此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进口量锐减,价格一落千丈。贯叶连翘也相似,1996年、1997年美国开始从我国进口,销售形势看好。当前由于外贸出口发生变化,贯叶连翘积压了很多;新用途或新药开发,如银杏传统中药用果,近年叶被国内外开发为降压良药,引发了我国银杏种植的狂潮,当前种植的面积至少在10万公顷以上。价格开始从波峰走向低谷。丹参、黄芩也由于优质中成药的开发,需求量大幅增长,带动种植面积增长。丹参由于繁殖容易,速度快,1999年底产新时,产量已达过剩,价格下降了近50%。
2.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 国家政策的制定或改变也会引起中草药价格的改变。例如,国家紧缩银根,则可用于收购中草药的资金减少,中草药价格必定下跌。去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森林的政策,相应推动了林地种植中草药和木本中草药价格的上涨。如人参、西洋参、黄连为林地栽培的阴生中草药,种植必须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厚朴为木本中草药,收获必须砍伐剥皮。国家现在规定不准砍伐森林,限制了这些药材种植的发展,相应地影响了这些药材的产量,因此这些中草药的价格必定要上涨。
3.人为炒作 人为炒作的因素在中草药价格变化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许多中草药供求和需求的关系并未像人们宣传的失衡,但由于每种中草药,特别是中小类中草药,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很容易控制相当数量的货源,因此容易囤积炒作。如款冬花,1997年每千克七八十元,1998年就跌为每千克二三十元,其中人为炒作因素很大。
(四)如何选择种植的品种 根据以上分析,选择种植效益较好的药材品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掌握各种信息。种植中草药前可以向有关的权威部门咨询。平时多订阅国家正式出版的有关中草药的报刊杂志,如《中药事业报》、《中药经济与信息》等。千万不能相信一些邮寄小报上"致富信息",以及一些小道消息。通过了解权威信息,密切关注中草药价格的变化,分析引起变化的因素,就会发现种植中草药效益好的品种和时机。
2.不能一个品种年年种植不改变,根据生产和市场的情况及时调整各年种植的中草药品种。
3.由于预测每种中草药价格的变化趋势有一定难度,选择种植品种时,除非有很好的把握,应该搞多元化种植,即可以选择2~5个品种,主种1~3个品种,其余品种繁育种源,等待时机好时,可以及时扩大面积。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全部赔本的风险,又可以及时调整种植的品种。同时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即同时种植一年生和多年生品种。一般多年生中草药品种效益较好,价格比较稳定,一年生品种则效益相对差一些,价格变化快。
4.初步了解不同类型中草药价格的变化趋势,根据变化特点选择种植品种。
按照历史的资料分析,有些中草药历年价格变化呈现一定的趋势:
如人参、太子参、黄连、当归、麦冬、红花、山茱萸、天麻、百合、枸杞等中草药,人工栽培有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它们价格变化呈现周期性波动。影响波动周期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中草药收获年限以及生产恢复难易和快慢。如人参一般五六年收获,1989年价格达到顶峰,此后下跌,1993年、1994年有过回升,1998年起价格又逐渐升高。天麻的价格变化周期3~5年,红花太子参的变化周期则为2~3年。
对于这些中草药,在价格跌入低谷或其后1~2年发展种植,收获时能赶上较高价格。在价格很高时不宜种植,否则收获时正好赶上价格降低的时候。
肉苁蓉、冬虫夏草等,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人工栽培尚未完全成功。也有一部分中草药,如川贝、远志、石斛、甘遂、麻黄、甘草、龙胆草、柴胡、黄芩等,已人工栽培,但家种和野生资源增长赶不上社会用量增长,从历史到现在,以及将来或长或短时间内价格基本呈上升趋势,这个时间的长短决定于家种生产发展的速度,这些中草药根据生产情况种植风险会小些,但必须及时了解全国的发展情况。
有些中草药,如西洋参、杜仲、银杏叶等,由于需求量的增长赶不上供应量的增长(种植面积),价格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目前阶段不宜再扩大种植面积。
当然,影响中草药价格变化的因素很多,这里指出的只是一些药材的总体趋势。有很多时候会发生偏离,这还需要我们加强有关的研究。
Ⅷ 初春时节晚来雪,松枝银根鸟飞绝,空山幽谷人踪灭,煮酒暖时人已别,这四句话描述的是什么心情啊
请问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可以告诉我吗!
第一句本应该是冬天的雪,到了初春才来未免有些太晚了些,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合时宜。
第二句不合时宜的雪下的很大掩盖了松树把本应春天回来的候鸟都赶走了。有些倒行逆施的味道,但是雪迟早会停。
第三句空山和幽谷本就应该人迹罕至,偏偏要说一句人踪灭。一种寂寥的感觉,一座大山曾经会有人来,他便不曾寂寞。突然想到周国平先生的一句话“正因为怀着爱的希望,孤独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是甜蜜的”。这灭掉的人踪就是这座空山幽谷的一个盼头也就是希望。
第四句 把酒温热的时候人已经不在了,解和上句理解,煮酒更像是一种习惯,在这大雪晚来的冬天,把酒温热了才想起身边的人已经不在了。对于这句诗,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第一句的感情是遗憾,来晚了的遗憾。
第二句的感情是愤怒,匹夫一怒,逆势而为。
第三句的感情是伤感,空山,幽谷在也盼不来它等的人,内心唯一美好希望破灭的伤感。
第四句的感情是思念和难过,思念体会在,酒温热了才意思到身边的人已经不在了。就好像在酒温热以前,都还是在温酒人身边一样。
不论如何还是谢谢你让我看到了一个故事。这首诗我会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