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辛大热中药排行
❶ 我国的四大中药指哪四种
在中药上有一些作用比较强的药物,称为四大天王。但是针对疾病不同,药的品种也有所不版同,不过一般泛指中权药的四大
天王:
意见建议:
1、人参: 补气挽脱,补益脾肺;生津,安神
2、大黄: 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
3、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
4、附子: 具有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
❷ 这味中药叫啥 非常硬,煎药时还让先煎
是制附片,属温里药,性味大辛、大热、有毒,有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之功效,先煎能减低其毒性。
❸ 中草药安全吗
中草药不是都安全的。其实有的中草药的副作用我们并不知晓。
凡辛散耗气、大辛大热、滑利、祛瘀、破血、有毒的中药都应慎用或禁用。
❹ 中药白附子与黑附子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
白附子有祛风豁痰,散结消肿之功效的,而黑附子大辛大热,有回阳救逆,补阳温中,蠲痹止痛之功效的。
你要根据自己的症状来选用是白附子或是黑附子的好,一定要辩证施治的
❺ 什么叫大辛大热,孕妇不能吃是吗大辛是指哪些东西,大热又是指哪些东西
大辛是指:辣椒,姜等辛辣.大热指狗肉等,中药有人参等,身体健康最好是不吃这类东西.
❻ 大热的中药都有哪些
巴豆(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巴菽、刚子、老阳子、猛子仁、巴果、巴米、双眼虾、红子仁、豆贡、毒鱼子、銮豆、贡仔、巴仁、巴贡、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
味性:辛,热。归经:入胃、大肠经。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巴豆霜
味性:辛,热。归经:归胃、大肠经。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
巴豆油
味性:辛,热。归经:心;大肠经。通关开窍;峻下寒积。主厥证;喉痹;寒积腹痛
鲃鱼(青竹、青鱼、竹鲃、青竹鲤、青鲋鲤)
味性:味甘,性热。补肾阳;壮腰膝。主肾虚阳萎;腰膝酸软
白降丹(降丹、降药、水火丹)
味性:辛;热。归经:脾经。消痈;溃脓;蚀腐;杀虫。主痈疽发背;疔疮;瘰疬;脓成不溃;腐肉难消;风癣疥癞
斑蝥(花斑蝥、花壳虫、斑猫、龙尾、螌蝥、斑蚝、龙蚝、斑菌、晏青、龙苗、羊米虫、老虎斑毛、花斑毛、小豆虫、放屁虫、花罗虫、章瓦、斑毛、班蝥)
味性:辛,热。归经:肝;胃;肾经。攻毒蚀疮;逐瘀散结。主痈疽;瘰疬;顽癣;经闭;症瘕;癌肿
荜茇(荜拔、鼠尾、荜拨、荜拨梨、阿梨诃吔、椹圣、蛤蒌、阿梨诃他)
味性:辛;热。归经:入脾、胃经。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偏头痛;外治牙痛。
草乌(乌头、五毒根)
味性:辛、苦,热。归经:归心、肝、肾、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草乌头(堇、芨、乌头、乌喙、奚毒、鸡毒、茛、千秋、毒公、果负、耿子、帝秋、独白草、土附子、草乌、竹节乌头、金鸦、断肠草、即子、五毒根、耗子头)
味性:辛,热。归经:心;肝;脾经。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
侧子(即子、荝子、荝)
味性:辛,热。归经:肝;心;脾经。祛风散寒,除湿。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脚气,风疹。
川乌(乌头、五毒根)
味性:辛、苦,热。归经:归心、肝、肾、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川乌头(川乌、乌喙、奚毒、即子、鸡毒、毒公、耿子、乌头)
味性:辛,热。归经:心;肝;脾;肾经。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
大草乌(昆明堵喇、草乌)
味性:味辛;苦;性热。祛风散寒;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主风寒湿痹;手足厥冷;跌打损伤;疮毒
大独叶草(化血丹、大马蹄香、独叶草)
味性:辛麻微苦,热。散瘀活血;止痛。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风湿痹痛
❼ 药性大热的中草药有哪几种有什么分别叫什么名字
常见食物寒热属性分类
1、水果类
寒凉性:西瓜、杨桃、奇异果、香瓜、柚子、李子、梨子、草莓、葡萄柚、蕃茄、樱桃、凤梨、椰子、柠檬。
平和性:枇杷、梅、柿子、香蕉、葡萄、苹果、甘蔗、释迦、加州李、菠萝蜜、无花果、木瓜、枣子、蕃石榴、柳橙、杏仁。
温热性:龙眼、桃子、芒果、橄榄、金枣、榴连、桑椹。
2、蔬菜类
寒凉性:芦荟、萝卜、莲藕、茭白荀、海带、紫菜、苦瓜、竹笋、豆腐、丝瓜、莴苣、菠菜、白菜、冬瓜、苋菜、茄子、芥菜、芹菜、芥蓝菜、黄瓜、空心菜、油菜、包心白菜、荸荠、豆薯、甘薯叶、黄豆芽、匏子、枸杞叶、落葵、绿豆、薏苡仁。
平和性:甘薯、蚕豆、木耳、马铃薯、香菇、菱角、花生、玉米、胡萝卜、甘蓝、洋菇、马铃薯、豌豆、黑豆、黄豆、菜豆、红凤菜、面筋、麦粉、金针菜。
温热性:南瓜、葱、韭菜、生姜、洋葱、糯米、芫荽、茴香、九层塔、大蒜、辣椒、胡椒、芥茉。
3、中药类
寒凉性:菊花、决明子、薄荷、仙草、西洋参、人参须、青草茶、苦茶、菊花茶、洛神花茶。
平和性:灵芝、蜂蜜、山药、莲子、白木耳、芝麻、枸杞子、百合、四神汤、清补凉汤、山楂。
温热性:酒、醋、栗子、核桃、当归、人参、黄耆、四物汤、十全大补汤、乌鸡白凤丸。
4、动物类
寒凉性:猪肉、鸭肉、野鸡、牛乳、田鸡、螃蟹、鸭蛋、田螺、鳖肉、蛤肉、蚌肉、海蜇。
温热性:牛肉、羊肉、犬肉、鲤鱼、鳗鱼、雀肉、雀蛋、鹅蛋、海虾、鲫鱼、鳝鱼、鲢鱼、草鱼、白带鱼、乌骨鸡。
平和性:鸡肉、鸽肉、鸡蛋、鲈鱼、鲳鱼、泥鳅、鲍鱼、鲫鱼、乌鱼、羊乳、海参。
依照个人体质及状况约可分为热症型、寒症型、实型、虚型、燥型、湿型六个类型,从下面的内容简单的检测一下,你是哪一种体质?
寒症型: 1.脸色苍白2.不容易觉得口渴3.尿量多而且颜色淡4.月经迟且色暗红、白带多5.易下痢6.喜喝热饮7.不爱吹冷气8.脉搏弱
不宜多吃:寒凉性食物,如冰品、西瓜、柚子、柑橘、梨子、孛荠、冬瓜、苦瓜、茄子、茭白笋、海带等。
实症: 1.身体直2.声音宏亮、体力充沛3.无汗、脉搏强4.皮肤红润、指甲光泽
燥症: 1.排尿次数少2.易便秘3.生理前痛、经血量少4.皮肤粗糙、易乾痒
5.舌乾燥、易沙哑
湿症: 1.身体浮肿2.腹鸣3.痰多、尿少4.经血多、易下痢5.白带多
虚症: 1.声音小2.体力虚弱、多汗、脉搏弱且不明显3.皮肤粗糙、苍白、指甲淡白4.生理中痛、经血量多或少5.肠胃虚弱、舌湿润6.排尿次数多、易下痢
热症型: 1.脸色通红、面红耳赤2.容易觉得口渴3.尿量少而且颜色偏黄
4.月经早而且色鲜红、白带少5.容易便秘或较乾硬6.喜欢喝冷饮吃冰、吹冷气
7.脉搏强8.脾气较烦燥、静不下心
不宜多吃:温热性、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油炸物、辣椒、胡椒、芥末、姜、葱、蒜、韭菜、香菜、荔枝、龙眼、榴连、羊肉、狗肉、烟、酒之类。
❽ 有哪些中药是相克的
中药相克古称"反,畏".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乃古人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渐总结出的其性味功能的相反畏恶(如“神农”尝百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祖国医学在用药上的安全,其功不可灭。然而,因受历史的局限,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并非尽善尽美,尚有探讨之处。为此,笔者不揣浅陋,斗胆对此进行探讨分析,以期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为叙述的方便,首先摘抄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全文如下。十八反: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细辛、芍药;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十九畏:硫磺畏朴硝(通用名: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通用名:丑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脂;官桂畏石脂。
反药畏药不一定都反都畏
就拿甘草所反之药来说,在临床上,曾有中医师治乳腺增生,用“小柴胡汤”加海藻、浙贝母、甘草等药,疗效不错,而且治愈十余例。至于甘草与大戟、芫花、甘遂三峻利之品合用是否相反或不反,尚未见临床报导。据文献记载:甘草与上述三药共浸组的毒性较分浸组的毒性显著增高,从而抑制三者的利尿、泻下作用,同时还增强甘草的毒性。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余以为,甘草乃调和诸药、清热解毒的佳品,对于一些有拮抗作用的中药合用,便能调和,如抵当汤等(注:成方本无甘草,因用汤剂,有人加入甘草,使之相安无事,且效果满意)。此外,甘草还有较强的解毒作用,如对半夏、乌头等品之毒,甘草有解除或减轻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当然,甘草能否与上述三个品种合用,有待临床检验。
再则,“十九畏”中的狼毒与密陀僧,虽两者均有毒,但民间有医者将两者精制成膏,外用治疥、癣、湿疹,有一定疗效。“十八反”中的生乌头、生半夏捣烂外敷,治寒痰积聚所致的腿痛,已有用于临床。“十九畏”中的肉桂与赤石脂,民间已有合用治虚寒腹泻的,处方:赤石脂、干姜、白术、肉桂、炙甘草(注:官桂系肉桂较薄的一种,两者性味功能相同,但官桂比肉桂的作用差)。由此可见,上述相反相畏的药合用,或内服或外用,均未出现反、畏的不良后果。
不存在配伍,便无所谓反、畏
“十八反、十九畏”中的一些药本风马牛不相及,因而不存在配伍的问题。如藜芦乃催吐之品,与补气之人参、和血之丹参、养阴润燥之沙参、玄参,以及解表之细辛、和阴之芍药;大辛大热之乌头,与润肺止咳祛痰的贝母、瓜蒌,以及清热解毒、止血的白蔹、白及;大寒大凉之犀角,与大辛大热之川乌、草乌;火煅之品硫磺,与大寒之品芒销等。凡通晓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中医师,便不会将以上那些不相干的反、畏之药同处一方。
合用单用皆“反”皆“畏”之品
有的中药由于本身的剧毒,故合用单用均有反、畏的后果。如砒霜、水银、硫磺、巴豆。砒霜、水银、硫磺因系含砷、汞的矿物品,具有很强的腐蚀、烧灼性,如果内服,会突发急性胃肠炎、咽部烧灼,甚者还会导致胃大出血等中毒症状。当然,上述品种经精制成中成药,且含量低,可作内服用。但不宜久服,否则会造成慢性中毒。尤其是砒霜,外用内服皆易中毒。
有待临床验证的相畏品
除已经提到的相反相畏品外,剩下还有三组相畏中药。即: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人参畏五灵脂。余大胆假设,如果给上面三组相畏药加入甘草、大枣进行调和,能否去除相畏而达到治疗目的呢?再则,五灵脂乃破血耗气之品,为防止攻伐过甚,加入扶正气之人参(是谓攻补兼施),有何不可?当然,这仅是余之假想,是否可行,有待临床检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继承和发展祖国医药学,乃后辈中医药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然而,继承的目的在于发展,否则就谈不上真正继承。既然要发展,那就要敢于对古人的经验、成果进行必要的探讨、研究、修正,使之推陈出新,日臻完善。B17.2
《中国中医药报》
❾ 谁知道有哪些中药是相克的
甘草与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相克;藜芦与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细辛、芍药相克;乌头与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相克。十九畏:硫磺畏朴硝(通用名:芒硝);人参畏五脂;官桂畏石脂,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丁香畏郁金;巴豆畏牵牛(通用名:丑牛);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一般来说,在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症”时,应禁食生冷食物;在服用含有地黄、何首乌的药物时,忌服葱、蒜、萝卜;服用含薄荷的中药时,不应吃鳖肉;茯苓不宜与醋混吃;吃鳖甲时,不要配苋菜;服用泻下剂如大承气汤、麻仁丸时,不宜食用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驱虫类中药也应避免油腻食物,并以空腹服药为宜。在患病服药期间,凡是属于生冷、黏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或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等,都应避免食用。古代文献中曾大量记载一些药物、食物同食可导致的不良反应,如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鸡肉忌黄鳝;蜂蜜忌生葱;天门冬忌鲤鱼;荆芥忌鱼、蟹、河豚、驴肉;白术忌大蒜、桃、李等。以下介绍几种与常用中药相忌的食物。1.人参忌萝卜、大蒜西洋参等都是常见的补药,而萝卜有顺气、促消化的作用,同时服用,萝卜会化解人参的药力。同理,在吃其他大补的药物时,前后一小时内也不能吃萝卜、大蒜等促消化的食物。2.双黄连忌大蒜双黄连是清热解毒、治疗外感风热的常见药物,性凉,而大蒜性热。服双黄连的同时如果食用大蒜,会降低药效。3.板蓝根忌冷饮板蓝根是居家常备药,因为此药性凉,服用前后若吃冷饮,将会凉上加凉,导致肠胃难以承受而引起腹泻。绿豆、香蕉、黄瓜等凉性食物都不宜与板蓝根同食。4.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醋和生冷食物有收敛作用,服发汗药物时若与之同时食用,就会与药效相抵。5.皮肤疾患服药期间忌鱼虾、鹅肉鱼虾、海鲜富含蛋白质,鹅肉属于粗纤维肉,过敏性体质的人容易对这两种物质过敏,所以忌食。6.朱砂安神丸不能与碘化钾同服因朱砂含硫化汞,在肠道内与碘化物发生作用,生成刺激性很强的碘化汞,形成赤痢样的大便,导致医源性肠炎。罗布麻、人参等中草药含强心甙,故不能与西药强心甙类药配伍,以防强心甙中毒。7.驱蛔虫药忌喝热茶8.龙胆酊等苦味健胃药忌蜂蜜、大枣、甘草等甜味中药因蜂蜜、大枣等食物的甜味可掩盖苦味,从而减少苦味对味觉神经末梢的刺激,降低其健胃的作用。
❿ 温里的中药有哪些
附子
[性味]辛、大热、有毒。
[功用](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常配伍人参,或干姜、甘草)。(2)补益阳气: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补肾阳常配肉桂。
(3)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
[用法]生附子有毒,多用熟附子。熟附子用3~9克,宜先煎。
干姜
[性味]大辛、大热。
[功用](1)温中暖脾:用于脾胃虚寒之恶心、呕吐、腹痛、泄泻。(2)温肺化饮:用于寒饮伏肺之咳嗽痰稀兼有泡沫者,常配细辛、五味子。(3)回阳救逆:常配附子治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用法]适量。
小茴香
[性味]辛、温。
[功用](1)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疝、小腹冷痛、睾丸偏坠,常配橘核、荔枝核。(2)调中开胃:本品气味芳香,能开胃进食。
[用法]3~9克。
高良姜
[性味]辛、大温。
[功用]温胃止痛:用于胃寒之脘痛、呕吐等。温胃止痛,常配香附,名良附丸。
[用法]3~9克。
川椒
[性味]辛、热、有毒。
[功用](1)驱寒止痛:用于阴寒内盛之脘腹绞痛。(2)杀虫:用于蛔虫所致之腹痛、吐蛔,并有驱蛔作用,常配乌梅。
[用法]3~5克。
毕澄茄
[性味]辛、温。
[功用]散寒行气:用于胃寒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呕吐,以及寒疝疼痛。
[用法]1.5~5克。
肉桂
[性味]辛、甘、大热。
[功用](1)补火助阳:用于肾阳虚衰之水肿尿少、腹冷久泻、四肢发凉,常配附子。(2)祛寒止痛:用于寒证的胃痛、腹痛、痛经等。前人有"下部腹痛非此不能止"之说。常配吴萸、干姜。
[用法]3~6克。有效成分煎煮后易于挥发,故研末冲服效著。孕妇忌服。
丁香
[性味]辛、温。
[功用](1)温中降逆:本品为治疗胃寒呃逆之要药。用于脾胃虚寒之呃逆,常配柿蒂。亦用于虚寒性呕吐、泄泻。(2)温肾助阳:用于肾阳虚之阴冷、阳萎等。
[用法]1.5~3克。
吴茱萸
[性味]辛、苦、大热。
[功用](1)温中止痛:用于寒证之胃痛、腹痛、疝痛。(2)降逆止呕:用于胃寒恶心、呕吐、吞酸。如吞酸偏于热者,可配黄连。(3)引火下行:研末外用,醋调贴两足心,治口舌生疮。
[用法]1.5~5克。
艾叶
[性味]苦、辛、温。
[功用](1)温经止血:用于虚寒证子宫出血。为加强止血常炒炭(艾炭)用。(2)暖宫散寒:用于子宫虚寒不孕、虚寒痛经。
[用法]3~10。捣绒可作艾灸。
毕拔
[性味]辛、热。
[功用]温中散寒:用于胃寒所致之脘腹痛、呕吐、腹泻,常配高良姜。
[用法]1.5~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