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西药治疗 » 中药细芥

中药细芥

发布时间: 2021-03-25 09:42:28

❶ 请问:中药芥穗是不是分好几种啊都有哪几种常说的芥穗是指哪种

芥穗抄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sfolia Briq.的干燥花穗袭。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荆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花穗,为穗状轮伞花序,长约0.5cm,不规则小段。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凉。 荆芥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热,又消痈肿。荆芥炒炭应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❷ 中药荆芥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

《中国药典》:荆芥 【拼音名】 Jīnɡ Jiè 【英文名】 HERBA SCHIZONEPETAE 【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 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干燥 地上部分 。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 荆芥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荆芥穗 :摘取花穗。 荆芥炭 :取荆芥段,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黑褐色。 芥穗炭 :取净荆芥穗,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4.5~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辞典》:荆芥 【出处】《吴普本草》 【拼音名】 Jīnɡ Jiè 【别名】假苏、鼠蓂(《本经》),姜苏(《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蒿(《中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 荆芥 的 全草 。秋季花开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亦有先单独摘取花穗,再割取茎枝,分别晒干,前者称"荆芥穗",后者称"荆芥"。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江苏、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性状】干燥的全草,茎方形,四面有纵沟,上部多分枝,长45~90厘米,直径3~5毫米;表面淡紫红色,被有短柔毛。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破碎不全;质脆易脱落。枝顶着生穗状轮伞花序,呈绿色圆柱形,长7~10厘米;花冠多已脱落,只留绿色的萼筒,内有4个棕黑色的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浅紫色、茎细、穗多而密者为佳。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1.8%,油中主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簿荷酮、少量右旋柠檬烯。 【药理作用】用人工发热的家兔,口服荆芥煎剂与浸剂2克(生药)/公斤,无甚解热作用。在体外,高浓度(1:100)有抗结核杆菌之作用。 【炮制】荆芥:拣净杂质,用水略泡,捞出切段,哂干,炒荆芥: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放凉(炒荆芥穗方法同)。荆芥炭: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晒干(荆芥穗炭方法同)。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医学启源》:"气温,味辛苦。" 【归经】入肺、肝经。 ①《纲目》:"入足默阴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 ③《本草汇言》:"足厥阴、少阳、阳明经。" 【功能主治】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④《食疗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①《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②《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③《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④《本草经巯》:"痛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勿误入。"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附方】 ①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②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三钱。(《眼科龙木论》) ③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局方》荆芥汤) ④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⑤治大便下血:㈠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经验方》) ㈡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⑥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 ⑦治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濒湖集简方》) ⑧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⑨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宜明论方》倒换散) ⑩治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等分。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汇言》) ⑾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四两。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⑿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临床应用】治疗皮肤瘙痒症:取净荆芥穗一两,碾为细面,过筛后装入纱布袋内,均匀地撒布患处(如范围广,可分片进行),然后用手掌来回反复的揉搓,磨擦至手掌与患部发生热感为度。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及一切皮肤瘙痒病,轻者1~2次,重者2~4次即奏效。 【备注】同属植物裂叶荆芥东北等地亦作荆芥使用。裂叶荆芥的形态与上种相似,唯叶的最终裂片较宽,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穗较大而疏;苞片卵圆形,带紫紫色;花冠蓝紫色,比萼片长1/2。 【摘录】《*辞典》 《中华本草》:荆芥 【出处】出自《吴普本草》 【拼音名】 Jīnɡ Jiè 【英文名】 Fineleaf Schizonepeta Herb, Herb of Fineleaf Schizonepeta 【别名】假苏、鼠蓂、姜芥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路旁或山谷。海拔在540-2700m之间。多栽培,亦有野生。 2.生于海拔1300-2000m的松林林缘、山坡草丛或湿润的草原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江苏、浙江、福建、云南等地有栽培。 2.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作用:用伤寒混合菌苗使家兔发热,给予裂叶荆芥煎剂或乙醇浸剂2g/kg 灌胃,仅有微弱的解热作用。荆芥煎剂有解热镇痛作用。荆芥中的d-薄荷酮为镇痛的主要成分,3-甲基环己酮亦有镇痛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荆芥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次对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表现一定的抑制作用。50%荆芥煎剂每鸡胚0.1ml对甲型流感病毒PR8株无抑制作用。 3.止血作用:小鼠按Akohob氏法测定出血时间,兔毛细管法测定凝血时间,比较生品荆芥与荆芥炭的止血时间。药物均用生理盐水配制灌胃,兔2g/kg,小鼠5g/kg,用生理盐水作对照。结果表明,生品荆芥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使出血时间缩短72.6%;生品荆芥使凝血时间缩短30%,而荆芥炭缩短77.7%,说明荆芥经炒炭后有止血作用。 4.其它作用:荆芥体外试验有弱的抑制癌细胞作用。荆芥煎剂有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作用,对醋酸引起的炎症亦有明显抗炎作用。另据报道,荆芥的抗炎成分主要是1-胡薄荷酮。苯并呋喃类化合物、3-辛醇和B-蒎烯亦有抗炎作用,前者对3a-羟基甾体脱氢酶的IC50为8.1μg/ml。 【毒性】腹腔注射荆芥煎剂的小鼠半数致死量为30046±76.5mg/kg。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临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敷;或研末调散。 【注意】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1.《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2.《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3.《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4.《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寒热,鼠疫,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2.《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喎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3. 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4.《食疗本草》:助脾胃。 5.《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6.《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熟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7.《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8.《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9.《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TUI,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摘录】《中华本草》

❸ 北沙参,甘草,赤子,莱菔子,炙麻黄,干姜,细辛,白芥,啥作用

大夫开中药,都要辩证论治。根据个人情况和服药期间变化,方剂也要随着变化。内每味药的容剂量大小,都是很有说法的。利用每种药的其中一个或者多个特种。不是西药常见的作用那么单一!所以,从方子表面,有时看不出大夫的用意!只能说个大概,此方为补气疏肝,解郁和胃,寒凉病邪所致!

❹ 香料荆芥和中药荆芥一样吗

成份和作用一样的,只是工艺不一样

❺ 中药芥花是

学名复:荆芥花制,别名:芥花。图片: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E%A3%BD%E6%BB%A8&in=11074&cl=2&cm=1&sc=0&lm=-1&pn=8&rn=1&di=781986960&ln=10

❻ 请问山芥是什么,是中药么

山芥
别名: 术、山姜、山连、山精、冬白术
药用部位: 根茎
产地: 浙江、湖北、湖南
采收: 11~12月间采挖。
加工: 除去细根及茎叶,烘干或晒干。
地道沿革: 白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未分苍、白术。《本草图经》云:今白术生杭、越、舒、宣州……凡古方云术者,乃白术也。”《本草蒙荃》云:“浙术俗名云头术……歙术俗名狗头术。”《本草品汇精要》:“杭州於潜佳。”《本草纲目》云:“白术,桴蓟也,吴越有之。”《本草纲目拾遗》云:“孝丰天目山有仙丈峰产吴术,名鸡脚术,入药最佳。”现今仍以浙江白术产为佳,也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
栽培要点: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忌高温,耐寒,怕干旱,忌积水。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
药性: 温
药味: 苦、甘
归经: 归脾、胃经
功能: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 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毒性: 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 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慎服;内有实邪雍滞者禁服。
药材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❼ 中药中的芥末是什么样的东东

白芥子的粉末,是颗粒状的种子

❽ 防风10克,细辛6克,黄芪20克,白术12克,辛夷15克,苍耳子15克,白芷10克,荆芥8克,甘草6克,黄苓8克;

这个方子是治疗鼻炎用的,药物都很对,但是有值得注意的地方,里面的细辛和苍耳子都是有毒性的,虽然说炮制过,不过还是少用的好。当然你要是有症状还是要用的,这么说只是让你知道这个方子要注意的地方

❾ 中草药名称大全

佛手柑 佛手参 佛耳草 佛甲草 伽南香 余甘子 余粮石
龟板胶 角茴香 狗肝莱 辛夷花 宝塔菜 补骨脂 诃子皮
谷精草 怀山药 怀牛膝 灶心土 沙苑子 沙枣叶 没石子
陈仓米 陈棕炭 忍冬花 忍冬藤 驴皮胶 鸡头米 鸡肠风
鸡儿肠 鸡内金 鸡血藤 鸡蛋壳 鸡子黄 鸡冠花 鸡冠石
鸡肫皮 鸡骨草 鸡矢藤 纸末花 青木香 青风藤 青叶胆
青箱子 青礞石 青荚叶 玫瑰花 苦地丁 苦冬瓜 苦杏仁
苦豆草 苦丁香 苦参子 苦楝叶 苦瓜干 苦楝皮 苦楝根
苘麻子 茅针花 茅莓根 茅根炭 枇杷叶 板栗壳 板蓝根
松节油 松花粉 松寿兰 枫香脂 杭菊花 杭白芷 抱石莲
抱茯神 拉拉藤 挂金灯 刺刺溜 刺五加 刺儿荣 刺猥皮
刺蒺藜 郁李仁 软紫草 奇南香 虎耳草 虎掌草 虎杖根
罗汗果 罗布麻 罗锅底 败酱草 明天麻 明党参 肥玉竹
肺形草 肿节风 齿缘草 岩白菜 牧马豆 垂盆草 委陵菜
使君子 侧柏叶 金沙藤 金佛草 金果榄 金荞麦 金莲花
金钱草 金铁锁 金银花 金锦香 金铃子 金钮子 金针菜
金礞石 金樱子 金樱花 金樱根 金雀根 鱼腥草 狗肝菜
制半夏 制没药 制乳香 制附片 制猴头 闹羊花 夜关门
夜交藤 夜来香 夜明砂 京大戟 空心苋 并头草 炉甘石
炒麦芽 油松节 法半夏 洛阳花 泡桐果 波罗蜜 活血草
波罗子 降真香 参三七 细米草 珍珠母 珍珠伞 珍珠杠
帮信草 项开口 荆三棱 荆芥穗 茜草炭 荜澄茄 草三七
草豆蔻 案麻黄 草决明 草河车 草珊瑚 草果仁 草乌叶
草乌芽 草血竭 草红藤 菌陈蒿 茯苓皮 茯苓木 茺蔚子
荔枝草 荔枝核 荠菜花 药玉米 胡芦巴 胡黄连 胡麻仁
南天竹 南大黄 南细辛 南沙参 南鹤虱 柏子仁 枸杞子
枸骨叶 相思子 桂花子 威灵仙 厚朴花 砂仁壳 砂仁花
挖耳草 牵牛子 鸦胆子 鸦蛋子 点地海 省头草 韭菜子
骨碎补 钟乳石 香附子 香青蒿 香青兰 香加皮 香青草
香果脂 香橼皮 香盆子 禹余粮 禹粮土 禹粮石 禹白附
胆南星 胖大海 匍伏堇 独脚金 独脚莲 鬼馒头 蛇麻油
鬼针草 鬼箭羽 急性子 急解索 食茱萸 姜半夏 首乌藤
美人蕉 美舌藻 洋金花 穿山龙 穿山甲 穿心莲 穿破石
穿地龙 扁豆衣 扁豆花 宣木瓜 祖司麻 退血草 孩儿草
孩儿茶 孩儿参 络石藤 珠子参 素馨花 葵菔子 莱菔根
莪大夏 茛岩子 桂枝汤 桂圆肉 怀香子 夏水仙 夏天无
复枯草 桃儿七 桃树叶 桃金娘 桃树胶 核桃仁 盐云参
破故纸 破布子 破石兰 起风紫 柴胡草 圆豆蔻 鸭舌草
鸭跖草 铁扁担 铁刺苓 铁苋葵 积雪草 称钩风 倒扣草
倒吊笔 臭梧桐 臭椿树 透骨草 透骨消 留术子 徐长卿
狼牙草 狼把草 凌霄花 宽筋藤 高良姜 唐松草 谈婆婆
粉沙枣 粉草薢 料豆衣 益智仁 益母草 浙贝母 浙桐皮
娑罗子 海风藤 海金沙 海桐皮 海人草 海仁草 海浮石
海狗肾 海蛤壳 海螵蛸 浮小麦 浮海石 烧石膏 胭脂菜
胭脂豆 通天藤 通脱木 预知子 陆续断 桑白皮 桑寄生
桑螵蛸 桑椹子 黄芫花 黄常山 黄菊花 黄药子 黄瓜秧
黄秛椤 菖蒲根 菟丝子 萝卜子 继木叶 接骨木 散血草
散寒草 珠子草 救必应 崩大碗 晚蚕草 野马追 野木瓜
野菊花 野牡丹 野山参 野冬青 野苜蓿 野鸡冠 野荞麦
骨稗草 蛇床子 蛇方谷 蛇果草 蛇含草 蛇胆汁 银杏叶
银柴胡 甜瓜子 甜瓜蒂 甜地丁 甜杏仁 甜石莲 猪牙皂
猪殃殃 猪毛菜 猪鬃草 猫眼草 盘龙参 曼陀罗 麻黄根
麻角胶 鹿角霜 鹿茸草 鹿衔草 鹿蹄草 鹿寿草 章表根
章柳根 旋复花 旋复梗 断血流 断肠草 淮山药 淮小麦
密陀僧 密蒙花 望春花 望江南 望江青 遍地锦 剪春罗
剪秋罗 淫羊霍 淡竹叶 淡豆豉 淡竹茹 清半夏 羚羊角
婆婆叶 脱力草 续随子 绵菌陈 绵萆薢 款冬花 葫芦巴
葫芦茶 茅苈子 萱草根 落地花 落得打 朝天罐 朝鲜参
雁来红 硬紫草 楮实子 棉花根 棕榈子 椰馏油 棒棒木
紫贝齿 紫石英 紫苏子 紫苏叶 紫苏梗 紫河车 紫金龙
紫草茸 紫珠叶 紫珠草 紫金牛 紫檀香 酢酱草 黑木耳
黑风藤 黑芝麻 黑草乌 黑胡椒 黑三棱 黑弹木 黑藜芦
番木鳖 番泻叶 番红花 铺地锦 焦大麦 焦神曲 焦山栀
焦山楂 鹅管石 鹅掌藤 筋骨草 象贝母 奥灵丹 猴儿掌
傣肌松 寒水石 窜地香 割人藤 滑石粉 滁菊花 鹧鸪菜

犀角粉 蓝布止 蓝花参 蓝地相 蓖麻子 蓬莪术 蒲公英
墓回头 椿根皮 槐花炭 楝树皮 榆白皮 榄核莲 雷震子
零余子 照山白 路路通 路边青 路边黄 蜀羊泉 蝴蝶花
腽肭脐 鼠粘子 锦灯龙 锡叶藤 矮地茶 鼠曲草 溪黄草
满山红 满山白 满江红 满天星 煨肉蔻 煅石膏 隔山香
蔓荆子 蔊菜素 榧子肉 碧玉散 酸枣仁 酸醋树 豨签草
蜘蛛香 罂栗壳 算盘子 鲜生地 鲜竹叶 鲜竹沥 鲜石斛
鲜首乌 鲜芦根 辣椒秸 睡菜叶 嫩双铃 缩砂仁 缩砂密
樗白皮 樟柳头 槲寄生 震天雷 醋不溜 墨旱莲 箭根薯
熟地黄 熟石膏 寮刁竹 鹤草芽 鹤草酚 潼蒺藜 薏苡仁
薄荷叶 薄荷油 薄荷脑 颠茄草 颠茄酊 橘核仁 潞安茶
潞党参 凝水石 藏红花 藏菖蒲 藏青果 藏糙苏 橹豆衣
藤苦参 覆盆子 蟛蜞菊 翻白草 麒麟竭 露蜂房 糯稻根
霸王鞭 阿芙蓉 阿井泉 安石榴 巴旦杏 白瓷器 白蚁泥
半天河 不灰木 酢浆草 大豆豉 肥皂荚 锻灶灰 伏龙肝
东壁土 甘松香 釜脐墨 寒号虫 诃黎勒 盍藤子 红蓝花
胡颓子 花乳石 黄大豆 黄明胶 黄颡鱼 鸡肠草 见肿消
金星草 金星石 金牙石 锦地罗 井泉水 梁上尘 龙须菜
漏篮子 鹿角菜 螺旋草 鳗鲡鱼 猕猴桃 蘑菰蕈 溺白沂
蓬莪茂 萍蓬草 蚯蚓泥 人中黄 石硫赤 石龙子 石脑油
石首鱼 水银粉 神针火 鼠尾草 苏方木 土蜂窠 乌贼鱼
乌爹泥 乌古瓦 乌臼木 铁线草 无患子 无名精 无名异
夏枯草 徐长卿 玄精石 零陵香 薰陆香 延胡索 盐胆水
盐麸子 蚁垤土 益智子 茵陈蒿 罂子粟 罂子桐 玉蜀黍
坐拿草 皂荚蕈
一枝黄花 十大功劳 八角茴香 九眼独活 大豆黄卷 大金钱草
大白毛蛇 大叶龙胆 山腊梅叶 山腊梅茶 广金钱草 小花排草
小野鸡尾 万年青根 马兜铃藤 马蹄细辛 王不留行 五指毛桃
五爪金龙 叶茅对钩 毛巴豆根 玉葡萄根 打官司草 甘青青蓝
龙丹花根 兆五味子 四川大黄 四叶细辛 仙鹤草根 白花前胡
白云花根 白巨胜子 白花菜子 白菊菊干 白茅花草 冬虫夏草
毕日阳古 西瓜翠衣 竹节香附 全叶青兰 全须人参 多叶棘豆
灯盏细辛 阳春砂仁 红花龙胆 红蓖麻根 如意花根 块根木蓝
块根糙苏 杏叶沙参 杜青木香 沙苑蒺藜 异叶青兰 鸡脚前胡
直立紫董 苦叶细辛 松叶牡丹 刺果苏木 罗布麻叶 侧柏叶炭
金合欢皮 金龙胆草 金毛狗脊 金丝荷叶 金钗石斛 金钱薄荷
狗爪半夏 波棱瓜子 胡颓子叶 南岭茺花 洋地黄叶 荷包牡丹
桃金粮根 索骨丹根 烈香杜鹃 臭灵丹草 臭梧桐叶 皱皮酸模
粉条儿菜 黄花菜根 黄花龙芽 黄花地丁 悬钩子茎 野西瓜苗
狲猴桃根 羚羊角粉 牦牛儿苗 脱皮马勃 绵马贯众 喜树根皮
紫花杜鹃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 紫背浮萍 紫萁贯众 黑老虎根
黑种草子 黑草乌叶 鹅不食草 新疆紫草 裸衣紫珠 蓼大青叶
酸枣树皮 樗根白皮 暴马子皮 阿月浑子 葛上亭长 胡燕窠土
曼陀罗花 蜣螂转丸 桑上寄生 五色石脂 紫花地丁 昨叶何草
营实墙蘼
二色补血草 丁香罗勒油 七叶一枝花 九头狮子草 三叶刺针草
三枝九叶草 风仙透骨草 打破碗碗花 白毛夏松草 白花蛇舌草
白花曼陀罗 头顶一颗珠 老虎脚爪草 光枝勾儿茶 异叶天南星
驴打滚儿草 金钱白花蛇 金钱吊芙蓉 空心莲子草 细叶目前子
南五味子根 狭叶韩信草 莲生娃子花 莓叶委陵菜 高山辣根菜
掌叶覆盆子 紫花地丁草 鼠牙半技莲 薄叶碎米蕨 剑叶凤尾草
莎草香附子 螳螂桑螵蛸 细叶碎米蕨

热点内容
法国电影小男孩在农场遇到一只白狗 发布:2024-08-19 08:36:47 浏览:594
微光上有什么恐怖片 发布:2024-08-19 05:25:40 浏览:915
穿越香港鬼片灭鬼的小说 发布:2024-08-19 03:36:10 浏览:833
恶之花都敏秀姐姐扮演者 发布:2024-08-19 02:22:07 浏览:321
thai好看电影 发布:2024-08-18 11:34:37 浏览:795
电影内容女的是傻子容易尿裤子,男的很穷单身汉 发布:2024-08-18 10:31:36 浏览:129
双机巨幕厅和4k厅哪个好 发布:2024-08-18 10:18:41 浏览:818
日本僵尸片上世纪 发布:2024-08-18 07:32:00 浏览:537
怪物 韩国电影在线 发布:2024-08-18 03:49:17 浏览:491
第九区一样的 发布:2024-08-17 23:16:05 浏览: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