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痰的中药
⑴ 化痰利湿养脾的中药方
陈皮15 克 法半夏 15 克 茯苓 15克 甘草克 6 白术克 15 白芍药克15 神曲 10克 麦芽10 克 升麻 10 克 生姜6克 水煎服
⑵ 请问化痰去湿的中药有哪些
病情分析:化痰中药,鉴于中医痰证分风热燥湿等证型,不同证型应区别用药,可用清燥救肺汤,二陈汤等;祛湿中药包括芳香化湿,健脾燥湿,利水渗湿等,证型不同用药亦不同。意见建议:
⑶ 寒化湿痰、湿化内火怎么治
寒化湿痰可以选择中药六君子汤回头治疗。湿化内火可以选择中药如三仁汤加减治疗。
⑷ 如何用中药祛痰湿
中药的祛湿化痰药就可以祛痰湿呀。如目前的中成药复方鲜竹沥就可有效祛除痰湿症状。
⑸ 能化寒痰的中药
小青龙汤加味就是治疗寒痰的。半夏18干姜15细辛3麻黄10桂枝15白芍15五味子10甘草10浙贝母15僵虫10白芥子15(以克剂量)每天一剂连服一周。
⑹ 哪些中药可以化痰
苏子:4.5~9克。微温,化痰,定喘。
莱菔子:4.5~9克。微温,一切咳嗽因痰属实者都可用,并可宽中消食。
半夏:4.5~9克。性温,专治湿痰,并能镇咳止呕,和胃安神,用途甚广。
桔梗:2.4~6克。微温,清咽祛痰排脓,并能载药上行,宣利肺气。
天竹黄:3~9克。微寒,为凉性化痰药,常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
⑺ 祛湿化痰中药处方
说一个化痰基础方二陈汤
半夏15g
陈皮15g
茯苓10
甘草5
乌梅1个
生姜5g
作用是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此方为治疗湿痰之主方。临床可加减用于痰湿蕴脾的咳嗽等证。
⑻ 跪求去痰湿的中药方!!!
1
肺失宣降,津失输布,液聚生痰者,当宣肺化痰,方选二陈汤;
2
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者,当健脾化痰,方选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
3
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者,当温阳化痰,方选金匮肾气丸。
⑼ 祛湿除燥痰的中药该用些什么药
你好,湿和燥是互相矛盾的,没有祛湿又能治疗燥痰的药,像祛湿的药物比如半夏、苍术等,对于燥痰是不能使用的。而治疗燥痰的药物,如果比较滋腻,湿证也不宜使用。
⑽ 清热化湿,去痰生津中成药
辩证施治
1.湿温时疫,邪在气分
(1)证候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颐肿口渴,身黄,小便短赤,淋浊,吐泻,舌苔淡白或腻或干黄者。
(2)治则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3)主方甘露消毒丹加减。
(4)方药茵陈、滑石、黄芩、藿香、连翘、白蔻仁、木通、半夏、厚朴、菖蒲。用法:水煎,取汁200~300毫升,分3~4次服用,每日1剂。
若脘腹痞闷,口苦纳呆,身重,发热,汗出而热不解者,加黄连、栀子、芦根以燥湿清热。亦可吞服甘露消毒丹,每服5~10克,日服两次。
2.暑秽夹湿
(1)证候霍乱吐下,脘痞烦渴,外显恶寒肢冷者。
(2)治则清热化湿,辟秽泄浊。
(3)主方燃照汤加减。
(4)方药黄芩、桅子、滑石、省头草、半夏、厚朴、白蔻仁、通草、黄连、吴茱萸。用法:水煎,取汁200~300毫升,分3~4次服用,每日1剂。宜凉服。
呕吐骤作,呕吐如喷,泻下如米泔水,腹中绞痛,甚则转筋拘挛,加蚕砂、木瓜以舒筋活络,苡仁以利湿;如一时汤药难备,或卒然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四肢厥冷,头汗出,脉象沉伏,为干霍乱,是霍乱的危候,急服玉枢丹以辟浊解秽,利气宣壅,并针刺十宣、委中出血或采用刮痧的方法以急救。霍乱吐泻之后,大量失水,津液耗伤,筋失所养出现转筋拘挛,属严重证候,必须顾及津液,可配合补液疗法。脾胃湿热侵及大肠,而见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之痢疾,或泻下急迫之泄泻,其治疗参见大肠湿热证治。脾胃湿热熏蒸肝胆,而见面目肌肤发黄,尿黄之证,治疗参见肝胆湿热证治。
3.中满鼓胀
(1)证候腹大坚满,脘腹胀痛,口苦纳呆,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数。
(2)治则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3)主方中满分消丸加减。
(4)方药黄芩、黄连、知母、厚朴、枳壳、半夏、陈皮、茯苓、猪苓、泽泻、滑石、甘草。用法:水煎,取汁200~300毫升,分3~4次服用,每日1剂。
若腹大坚满,面目身黄者加茵陈、大黄以清利湿热;若腹水量大者,尚可暂用甘遂末,或用九头狮子草根(京大戟)洗净晒干微炒研末,于早饭后2小时温开水送服,服后稍有腹痛、恶心,半小时后腹泻数次,隔3~7天再服一次(服法同前),至腹水基本消退,再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