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瘙痒怎么办
㈠ 小儿猩红热是怎么回事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多见于2~8岁儿童。
发病原因
冬春季发病较多
㈡ 儿子得了猩红热,急死了,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及脱屑为特征。后期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肾并发症。
猩红热多见于2~8岁的儿童,病情多较急重,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一旦孩子出现类似的症状应及早诊断和治疗。
根据起病急骤、典型皮疹、杨梅舌、帕氏线、环口苍白圈及疹退后脱皮屑,结合全身症状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和接触史诊断较易。但应与风疹、麻疹相鉴别(前面章节已介绍)。此外应注意有无服药史,以除外猩红热样药疹。
治疗可分一般治疗及全身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咽痛时可给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口腔清洁。高热时应及时退热。患儿应隔离3~4周,以防传染其他儿童。
(2)全身治疗 尽管目前抗生素品种越来越多,效力越来越强,但青霉素仍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因为青霉素对链球菌感染有特效,故不仅治疗效果好,尚可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与风湿热等并发症。一般用青霉素G。
本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名为“烂喉丹痧”或“疫痧”。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乃温毒内侵,上蒸咽喉,外达全身所致。辨证治疗大体可分为三型:
(1)邪在肺卫证 症见突然发热,咽痛,少量皮疹,舌苔薄腻,脉数。治宜清热透疹法,方选银翘散化裁。
(2)热入气营证 症见高热烦躁,咽喉肿痛,全身皮疹,口唇苍白,杨梅舌,脉数。治宜清热凉血法,方选清瘟败毒饮化裁。
(3)疹后阴伤证,症见皮疹已消,留有余热,神疲食少,舌红脉细。治宜养阴清热法,方选沙参麦冬汤化裁。
除治疗用药外,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一定的温度及湿度,有条件者应采取隔离治疗;治疗期间应多吃鲜嫩多汁的水果、蔬菜;避免肥甘厚味,辛辣之品;饮食以清淡为宜;患者的衣被要洗烫或曝晒。
[病原学及发病机理]
主要致病菌为B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咽部引起化脓性病变,毒素入血引起毒血症,使皮肤产生病变,严重时肝、脾、肾、心肌、淋巴结也可出现炎症性病变。个别病人于病期2~3周后可在全身多器官组织产生变态反应性病变。
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
[流行病学]
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见于5~15岁儿童。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本病毒不耐热、对干燥抵抗力弱,故间接接触传染可能性小。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猩红热可再感染。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其临床表现是细菌、毒素和变态反应综合的结果,临床上分轻型、普通型、中型、脓毒型、外科型和产科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咽痛、头痛,周身不适。发病12~48小时可出现典型皮疹,即在全身弥漫性潮红的基础上,散布粟粒大小点状丘疹,压之褪色,疹面无正常皮肤,皮肤瘙痒,皮疹常先由耳后、颈部开始至全身。皮疹在48小时达最高峰,以后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2一3日消失。个别可持续1月。咽部及扁挑体充血、红肿,表面及腺窝有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软腭粘膜充血水肿,可见小米粒状丘疹和出血点,称腥红热粘膜内疹,病初时舌被覆白苔,乳头红肿突出白苔外,称“草莓舌”,2~3天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牛肉色(肉红色)。舌乳头仍凸起,称“杨梅舌”。面无点状丘疹而呈均匀红色。口鼻周围相对苍白称“口周苍白圈”。近些年来,猩红热已趋于轻型,发疹不呈全身性,持续时间短,大片脱屑也少见。但后期仍可并发变态反应病变,如风心病、急性肾炎。
猩红热的早期症状是发热、嗓子痛、头痛等,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物附着,容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怕冷、呕吐症状,12~36小时以面部开始全身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颈、胸、腋下及全身出现排列密集、分布均匀象针尖大小鲜红的鸡皮样米粒疹,压之退色,有的融合成片,痒感明显,在肘弯部及大腿根部等皮肤皱折处还可见鲜红色的帕氏线;3~5天出现杨梅舌,脸部发红,口周苍白成为一个苍白圈。经治疗后的3~4天皮疹逐渐消退可见脱屑。
猩红热的病情比较严重,并发症较多,容易并发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颈及颌下淋巴结炎、中毒性肺炎、急性肾炎、中毒性心肌炎、风湿热等,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败血症,治疗不及时能导致死亡。
猩红热是由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2-3天,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24小时内出现特征性猩红色皮疹。其特征为:1)持续发热,体温灾39度左右。伴咽部和扁桃体红肿。2)在弥漫性充血发红的皮肤上散布针尖大小的隆起的红色点状皮疹,严重时呈出血疹。3)皮肤褶皱处可见紫色条纹-pastia线。4)除口鼻周围,面部其他处充血潮红,称口周苍白圈。5)腭部粘膜可见粘膜疹;舌被白苔,红色的舌乳头突出于白苔之外,称“草莓舌”,2-3日后苔落,舌面光滑象牛肉,称“杨梅舌”。6)病程的一周,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随之开始脱皮。轻者呈糠屑状,重者成片或手套,袜套样。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A族乙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儿童。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食品、食具等而传染。临床表现以高热及全身细小密集红斑为特征。同时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还可见到四种特异性表现,即杨梅舌、帕氏线、环口苍白圈和手套、袜套样脱屑。那么这些体征具体如何,又是何时出现的呢?
本病潜伏期2~5天,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后1天发疹,依次于颈、胸、躯干、四肢出现细小密集的红斑、压之褪色,约36小时内遍及全身。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红色或紫红色瘀点状线条称“帕氏线”。由于两颊及前额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呈现特征性口周苍白,称“ 环口苍白圈”。
皮疹出现48小时内,疹达高峰,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重者可有出血疹。皮疹持续2~4天后,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起病第7~8天开始脱屑,全身性,尤其后掌、足跖为大片脱皮,像手套、袜套状。重者有脱发。
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有三种:
(1)化脓性并发症 有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等。
(2)中毒性并发症 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3)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在病后2~3周出现,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
①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典型皮疹、莓样舌及脱屑。
②B型溶血性链球菌培养阳性,还可参考接触史及白细胞升高的变化来判断。本病需与其他发疹性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①一般治疗:病人进行呼吸道隔离,强调卧床体息。以免劳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②病原治疗: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儿童为2~4万U/千克/日,成人为120~240万U/日,分2~3次肌肉注射。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儿童20~40mg/kg/日,成人1~2g/日,分4次服。7~10日为一疗程。另外也可用林可霉素,尚有用狍霉素族、利福平治疗猩红热,均收到好效果。
③并发症治疗:化脓性并发症时加大青霉素剂量,风湿热者抗风湿,并发急性肾炎按急性肾炎处理。
患病后要及时治疗、隔离,对病人的排泄物和污染物随时消毒,患者要卧床休息,多喝开水,进清淡易消化食物。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连用7~10天,病情严重者可加大剂量静脉点滴。
[预防]
猩红热病人要严格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为止。有接触史的易感者,可预防性用青霉素G40~80万u/日,3~4天。
⒈在猩红热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⒉不要让孩子与猩红热患者接触;如已接触过,可用淡盐水漱口,并用抗生素2~3天。
㈢ 少儿猩红热是怎么回事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多见于2~8岁儿童。冬春季发病较多。由于这种细菌含有红疹毒素
㈣ 猩红热怎么治疗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包括急性期卧床休息,呼吸道隔离。
2、病原治疗
目前多数A组链球菌对青霉素仍较敏感。可用青霉素,每次80万U,2~3次/天,肌内注射,连用5~7天。80%左右的患者24小时内即可退热,4天左右咽炎消失,皮疹消退。脓毒型患者应加大剂量到800万~2000万U/d,分2~3次静脉滴入,儿童20万/(kg·d)分2~3次静脉滴入,连用10天,或退热后3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成人剂量为1.5~2g/d,分4次静脉滴入,儿童剂量为30~50mg/(kg·d),分4次静脉滴入。也可用复方磺胺甲呼唑(SMZ-TMP),成人每天4片,分2次口服,小儿酌减。对带菌者可用常规治疗剂量青霉素连续用药7天,一般均可转阴。
3、对症治疗
若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要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给血管活性药等。对已化脓的病灶,必要时给予切开引流或手术治疗。
(二)预后
青霉素问世以来,本病预后大大改观。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绝大多数病人很快治愈。严重并发症,脓毒败血症等极少见。并发心肌炎者亦不多,并发肾炎似与猩红热轻重无关,与风湿热的关系亦无一定规律性。中毒性猩红热虽少,但可危及生命,应予以注意。
日常护理
1、体温过高的护理
(1)急性期卧床休息2~3周,以减少并发症。居室空气要流通,在夏天最好使室温降低一些,鼓励患者多喝水,保证足够水分摄入,有利于降温。发热期间给予营养丰富的含大量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或重型患者静脉补充热量和液体。
(2)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可采用额部冷敷或洗温水澡,洗澡的水温最好低于体温1~2℃。忌用冷水或酒精擦浴。若物理降温效果不理想可口服退热药,但每次服用一种退热药,不要同时或在短时间内服用几种退热药,也不要频繁服用同一种退热药,两次服药间隔最好不少于6h。以免药物过量,出汗太多,导致小儿虚脱。
(3)遵医嘱及早使用青霉素G治疗,并给溶菌酶含片。
2、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衣被勤换洗。可用温水洗皮肤,忌用肥皂水。忌穿绒布或化纤内衣裤,以免刺激皮肤,加重瘙痒。
(2)出疹期皮肤有瘙痒感时,涂炉甘石洗剂,剪短患者指甲,避免搔抓皮肤。皮肤脱屑时,应任其自然脱落,如大片蜕皮时嘱病儿不能用手撕扯,可用剪刀修剪,以免皮肤继发感染。
(3)注意口腔卫生,年长儿进食前后用复方硼砂溶液或淡盐水漱口,幼儿用生理盐水清洗。经常饮白开水,口唇干裂时局部涂液体石蜡油。
3、病情观察,防治并发症
起病后2~3周,观察血压变化,注意有无颜面眼脸水肿、尿量减少和血尿;有无关节红肿等急性肾炎或风湿热表现。每周送尿常规检查2次,查血沉。病愈后1个月内,定期到医院检查,及时发现并发症。
4、预防感染传播的护理
(1)隔离一般进行1周的隔离治疗,至临床症状消退,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无并发症可以解除隔离。密切接触者如咽拭子培养阳性,可口服青霉素。
(2)切断传播途径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患者的分泌物或污染物应随时消毒。流行期间应禁止小儿到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
(3)保护易感者目前尚无供临床使用的菌苗。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采用青霉素或复方新诺明预防。
5、健康指导
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取得信任;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家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指导家长进行消毒隔离,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及病情观察,以防并发症的发生;出院后注意休息,避免疲劳;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㈤ 宝宝半个月了猩红热还不好怎么办
1.单验方
(1)黄芩:为清热解毒之品,对丹痧的防,治均有疗效.每日10—15g,水煎,分3次
服,连用3天.
(2)板蓝根,大青叶各15g,甘草5g,水煎服.
2.外治法
(1)锡类散:取药少许吹喉中,以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2)珠黄散:吹于患处,用于咽喉红肿,溃烂时.
3.针刺疗法 取风池,天柱,合谷,曲池,少商,膈俞,血海,三阴交,用泻法,每日1次.
二,西医治疗
(一)抗生素疗法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4万~8万U/(kg.d),分2次注射.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G过敏者可用红霉素20~40mg/(kg·d),分3次口服,严重时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日.
(二)一般护理
急性期患儿应卧床休息,较大儿童用温淡盐水含漱.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皮肤保持清洁,可予炉甘石洗剂以减少瘙痒.
预后护理: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为发热,咽痛,杨梅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为特征.儿童猩红热容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肾炎,风湿热.故应引起特别的重视.
1.化脓性并发症 由于细菌直接侵袭咽喉附近的组织,常易引起这些组织发炎.如化脓性淋巴结炎,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耳道有脓性渗出.
2.中毒性心肌炎 在猩红热的早期,病菌产生的大量毒素常常会侵犯到心脏,引起心肌炎等.病人可出现高热,寒颤,面色难看等毒血症状.
3. 溶血性链球菌侵入机体后常使人体免疫系统发生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临床可出现下列并发症,1)急性肾小球肾炎绝大部分为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临床以血尿,少尿,浮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2)风湿热与溶血性链球菌关系密切.临床表现为发热,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心脏炎,以心内膜受累为主,皮下小结,环形红斑,舞蹈病.
㈥ 孩子5岁得了猩红热,怎么办
我在13岁的时候也得过这个病。
一定要去正规的大医院去看医生,因为很多医生都没见过这个病,猩红热是儿童和小孩才会得的病,去大一点的儿童医院也可以。
医生会根据病情开药,肯定是要住院的,按照医生开的药服用,注意忌口。
过段时间身上会有蜕皮的现象,等蜕皮结束了 ,病基本上就好了。
㈦ 猩红热会痒吗
猩红热会痒的。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内为发热容、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㈧ 身上起红疹痒怎么办,如何治疗
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多,有时候生活习惯也不好,所以出现皮肤病的几率也就大大增加了。一些人身上可能会出现红色皮疹,却不知道是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种问题要引起注意,以防引起其他并发症。
皮肤出现红色皮疹的原因有很多,很多炎症性皮肤病都能引发红色丘疹,丘疱疹。例如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麻疹、风疹、毛囊炎及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等;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例如湿疹、丘疹性荨麻疹等;皮肤血管性疾病,例如过敏性紫癜等等。所以具体是哪种疾病,要到医院进行咨询治疗。
1.
湿疹: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可能是接触了花粉、尘螨或者衣服材质较差,就会导致身体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引起长红色皮疹的症状,同时会伴随着瘙痒、脱皮等症状;
2.风疹麻疹:这两种病都是急性传染病,由于感染病毒引起的,麻疹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红、流泪,在口腔两颊处出现小白斑,面部及全身出现斑丘疹;风疹患者会出现皮疹,常以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和眼发红等上呼吸道症状。
3.体藓:体藓是由于感染真菌引起的,会出现一些皮疹、红斑、丘疹、水疱等,然后会出现脱屑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卫生,平时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可以防止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也可防止屋内滋生细菌等;如果身体易过敏,就要远离花粉,不吃海鲜类产品等。
需要注意的是:
皮肤出现红疹应立即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切忌不能私下随意服药,因为病因不同,治疗方法完全不同。
例如: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感染猩红热的孩子,也会出现身体发热,皮疹也会在24小时内出现,逐渐漫布全身。
但猩红热的疹子是鲜红色充血的疹子,摸起来像砂纸的感觉,在腋窝、肘窝等地方呈密集线性排布;有的孩子还会出现眼睛红、舌乳头肿大等现象,俗称“杨梅舌”。这种疾病要及时治疗,不能耽误。
㈨ 怎样治疗猩红热及其注意事项
患儿要隔离以防止传染别人,同时也减少再感染其它疾病,卧床休息。在发热期间宜给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喝水。烧退后可恢复正常饮食。一般患儿不必住院治疗。可用青霉素注射、红霉素口服或其它抗生素治疗。用药后1~2天体温可下降,皮疹消退。这时不可停药,因体内细菌未完全杀灭。一般应治疗5~7天,症状完全消失,咽部红肿消退才可停药。经过正规足量抗生素治疗7天,无症状体征者可解除隔离。
注意事项:集体儿童发生猩红热时,部分小儿可能只表现化脓性扁桃腺炎而没有皮疹,其传染性相同,同样应隔离治疗。同班孩子和其他密切接触者应服预防药,常用复方新诺明,每天0.25g~0.5g,连服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