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发性异位性皮炎
湿疹是一种症状,主要特点是丘疹、水疱,渗出、瘙痒。大多数皮炎都可以专表现为湿疹样属的改变,异位性皮炎也可以有湿疹样的皮肤改变,不过主要成慢性,渗出较少,异位性皮炎和其他皮炎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有家族遗传倾向,患者大多在婴儿时期就开始出现湿疹,反复发作,体质较容易引起过敏,家族中也存在过敏体质者。
B. 特应性皮炎和异位性皮炎有什么区别
异位性皮炎又称特应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通常具有过敏性疾病的家族史或本人易患某些过敏性疾病,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结膜炎等。千草堂百部皮肤舒用于皮炎,中药外治法先将皮损处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后涂千草堂百部皮肤舒,每日4-5次,三周为1疗程,一般轻者1个疗程即可治愈,重者2~3个疗程可见明显疗效。千草堂百部皮肤舒为中药制剂,所选用药物多为祛风、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润燥、化瘀止痒等药物。可降低炎性细胞的通透性,有利于皮勋的消退和吸收。
C. 什么是异位性皮炎
异位性皮炎又名异位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异位性皮炎这一病内名为1933年由瓦也斯(Wise)及容苏兹伯格(Sulzberger)最早提出的。而“异位性”一词为柯卡(Coca)于1925年首先倡议,其含义是:患者或家族成员易罹患哮喘病、花粉症、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等疾病史;对异种蛋白过敏;患者血清中IgE值增高;患者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D. 从多少周岁开始算成人期异位性皮炎
异位性皮炎多发于过敏性体质的婴幼儿及青少年,因此成人异位性皮炎病人多有婴儿期或儿童期异位性皮炎之病史。成人期异位皮炎的发生对于患者产生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此时的症状表现也是最为明显的,另外处在这一时期的异位性皮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状也是比较多的,为了防止成人期异位皮炎的发生,因此在症状发生阶段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并做好护理的工作。
患者出现的皮损惯发于四肢屈侧、颈部,有时也会发生于患者的前额、眼睑、手背等处。对于症状表现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还会出现全身性的泛发现象。在通常的情况下,患者出现的病变表现是较局限的,病患部位的皮疹多呈苔藓样变或淡红色丘疹性片块特点,在病患部位的表面还可出现细鳞屑附着和色素沉着现象。
异位性皮炎典型患者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的表现,即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现婴儿期而直接进入儿童期或成人期异位性皮炎。
E. 异位性皮炎的治疗是什么
(1)局部治疗
局部疗法的目的是保护皮肤、控制瘙痒,减少搔抓,并减少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从而抑制皮肤的炎症及可能出现的继发感染。
①一天多次地使用润肤剂可以改善皮肤的干燥,减轻瘙痒,但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对羊毛脂或其他局部药物的过敏反应。
②对于急性渗出性损害,按急性皮炎原则处理,如有感染迹象时可加用局部或全身的抗生素。
③外用局部皮质激素治疗慢性苔藓化损害是必要的,因此,应选择有效而副作用小的制剂。可以先用几天强效皮质激素,然后逐渐降低其强度,要让患者懂得皮质激素使用过长时间的危险。必要时,可采用局部注射皮质激素以消除顽固性的局限性皮损,但使用方法要正确,以免出现局部萎缩或其他副作用。
④焦油类制剂,外用或将其涂布于局部皮质激素制剂上面对许多患者是有效的。对于慢性期的患者,用含有煤焦油的制剂封包疗法效果很好。皮损广泛者,最好不要使用系统性及局部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可外用刺激性小的氧化锌霜或糊膏,其中可加4%的煤焦油。
(2)系统疗法
①系统性抗生素对于临床上有感染,甚至在无明显感染迹象,但皮损明显加重的异位性皮炎的治疗均有重要作用。
②不论是住院患者还是门诊患者,系统性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都应慎重。对于危重患者即使使用时有效,停药易复发,且长时间用药也是不合理的。
③抗组胺药物有止痒、抗过敏、镇静的作用。部分患者晚间应用羟嗪或异丙嗪有较好的抗瘙痒和安眠作用。
④其他药物治疗。环孢素A或γ-干扰素治疗异位性皮炎的临床评价资料不太充足,但对严重的及用其他方法不能控制的患者,环孢素A是一种很有希望的药物。γ-干扰素也有一定的疗效。
⑤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胸腺素等对异位性皮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剂量及使用时间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治疗反应而定。就异位性皮炎的发病机制而言,免疫功能的失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免疫调节剂在异位性皮炎的治疗领域内将占有重要地位。
(3)光线疗法
紫外线照射对泛发性异位性皮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用PUVA治疗,UVA照射或UVA+UVB同时照射。
F. 什么是治疗异位性皮炎的好方法
异位性皮炎(Afodic dermafifis)又名异位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异位性皮炎这一病名为1933年由瓦也斯(Wise)及苏兹伯格(Sulzberger)最早提出的。而“异位性”一词为柯卡(coca)于1925年首先倡议,其含义是:患者或家族成员易罹患哮喘病、枯草热、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等疾病史;对异种蛋白过敏;病人血青中lgE值增高;患者血青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
[病因及发病机制]
异位性皮炎病因和发病机制颇为复杂,至今为止尚未完全阐明。
该病原因之一遗传性过敏素质格外惹人注意,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成员对某些体内外物质的敏感性往往高于正常人。据统计表明:双亲皆有“异位性”表现者约70%后代也可呈“异位性”;若父母中仅一方见“异位性”则子女大致半数可见有“异位性”;然而在“异位性”病人中还有40%的父母未发现“异位性”。
本病的变应原以食物,特别是蛋白质食品尤为常见。另外,通过呼吸道吸入的各种物质,如屋尘、花粉、动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视。通常认为婴儿期似乎是以食物过敏为主,而儿童期后却对吸入物过敏居多。
除上述以外,季节气侯变化、精神紧张、强烈搔抓刺激、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剧。
异位性皮炎发病机制既可以是变态反应,也有非变态反应。其中有许多问题尚未获得一致结论,而且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对此需要今后努力实践,积极去探讨研究。
[临床表现]
异位性皮炎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三个阶段。
一、婴儿期异位性皮炎
本型临床表现与婴儿湿疹相同,两者难于区分(详见本章第二节)。患儿可在2岁左右症状逐渐缓解,甚至自愈。其中有些患者至儿童期或成人期可再次复发;还有部分病人迁延不愈,可持续发展到儿童期,直至成人期。
二、儿童期异位性皮炎
此型多见于婴儿湿疹愈后,到6~10岁时再次发病;也可以自婴儿期持续演变而来;还有少数患者至儿童时期方始发病。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湿疹型和痒疹型。
湿疹型多发于四肢屈侧,特别是肘窝和腘窝。皮损表现与成人的亚急性或慢性湿疹酷似。常见为多数密集小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往往相互融合成片,部分呈苔藓样变。
痒疹型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背后,皮疹表现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黄豆大丘疹、损害处干燥,陈旧皮损小而硬。病变处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自觉奇痒,以痒疹型尤甚,可因搔抓以至继发细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经过,常反复发作,可逐渐痊愈或发展迁延为成人期异位性皮炎。
三、成人期异位皮炎
本期病人多有婴儿期或儿童期异位性皮炎之病史。皮损惯发于四肢屈侧、颈部、也可发生于前额、眼睑、手背等处。还偶有全身泛发者。病变较局限,皮疹多呈苔藓样变或淡红色丘疹性片块,表面可见细鳞屑附着和色素沉着。
患处瘙痒非常,往往因搔痒剧烈而继发感染。病程为慢性经过,病性时轻时重,最终亦可逐渐痊愈。
异位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经历上述三个阶段的表现,即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现婴儿期而直接进入儿童期或成人期异位性皮炎。有些患者仅有异位性皮炎表现,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还可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个别患者可伴发白内障和视网膜剥离,此外,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肤干燥、毛囊角化、掌纹增多及皮肤白色划痕征现象。异位性皮炎易引起细菌感染或并发病毒性皮肤病。
[实验室检]
本病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计数增多;病人血液清中lgE升高,用被动转移试验可测知;用特异抗原做皮试可呈阳性即发反应。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对婴儿期异位性皮炎可以作出诊断,而其它期异位性皮炎,还须结合辅助检查方能作出诊断。
本病同婴儿湿疹鉴别,关键为于前者有“异位性”,而后者无此表现。
异位性皮炎还应与婴儿脂溢性皮炎相鉴别,后者多为生后第3~4周开始发病。皮疹为红斑和油性鳞屑,缺乏多形性特点。好发于头部,亦可累及眉部、鼻唇沟、耳后、颈部等处。自觉轻痒或不痒。预后良好,往往于数月之内可痊愈。
[治疗]
尽量寻找发病原因并去除之,但较困难;注意调整饮食,切忌过饱,避免进食易致敏的物品,如喂食牛乳、鸡蛋白、柑桔等;哺乳母亲以清淡饮食为好,贝类食物及酒类应禁用;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热水烫洗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避穿毛制品或尼龙织品;本品忌种牛痘,避免接触新近种过牛痘或单纯疱疹患者,以防发生牛痘样疹或水痘样疹。
一、内用疗法
(一)抗组胺类药:可选用1~2种抗组胺药内服,对婴儿期异位性皮炎可用0.2%苯海拉明糖浆,2~4mg/kg .d ,分三次服用。
(二)镇静剂:为加强止痒效果,可应用镇静剂、常用鲁米那(小儿剂量为0.5~1mg.次)或冬眠灵,(小儿剂量是0.5~1mg/kg.、次)。往往与抗组胺药伍用,可能提高疗效。
(三)助消化药:可酌选酵母片、乳酶生、维生素B1等口服以帮助消化,对促进本病好转或康复有裨益。
(四)皮质类固醇激素:仅适用于顽固、重症的成人期异位性皮炎,使用小剂量短疗程的治疗,如强地松20~30mg/日,可获较满意效果。对其它期的异位性皮炎,不主张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法。
(五)抗生素:若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必要应用抗生素,可选择麦迪霉素、红霉素等,但最好不用青霉素,因本病患者青霉素过敏的发生率较高,故应予重视。
(六)中医中药治疗:可参考本章第二节。
二、外用疗法
对症处置,治则和用法与湿疹相同。
G. 异位性皮炎症状有哪些
异位性皮炎症状可发生于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或成人期,大部分患者多于出生后2~6个月发病(半数以上在出生后2年以内),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多形皮疹的主要表现有:红斑、丘疹、丘疱疹、渗出结痂、苔藓样变和皮肤抓痕、皮肤干燥、继发感染,多伴有瘙痒感。年龄不同,皮疹分布及表现有所差异,因此我们分阶段来观察异位性皮炎症状 :
●婴幼儿期:皮疹最常见于面部,也常见于其他暴露或易受摩擦刺激部位,如四肢伸侧。会阴、臀部一般较少受累。皮疹多表现为红斑、散在或融合的水肿性丘疹、丘疱疹,可有渗出及结痂,瘙痒剧烈。继发感染或淋巴结肿大较常见。病程迁延反复,病情变化可受出牙、呼吸道感染、情感刺激、气候变化等影响。
●儿童期:儿童期异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湿疹型和痒疹型。皮疹多分布于肘膝屈侧、颈侧、腕、踝等处。婴幼儿期的红斑、丘疹逐渐被以苔藓样变为主的皮损所取代。以痒疹型尤甚,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背后,皮疹表现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黄豆大丘疹、损害处干燥,陈旧皮损小而硬。病变处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可因搔抓以至继发细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经过,常反复发作,可逐渐痊愈或发展迁延为成人期异位性皮炎。
●成人期:多有婴儿期或儿童期异位性皮炎的病史。皮损惯发于四肢屈侧、颈部、也可发生于前额、眼睑、手背等处。还偶有全身泛发者。病变较局限,皮疹多呈苔藓样变或淡红色丘疹性片块,表面可见细鳞屑附着和色素沉着。患处瘙痒剧烈,往往因搔痒剧烈而继发感染。病程为慢性经过,病性时轻时重,通过适当治疗最终也可逐渐痊愈。
一般来说,异位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经历上述三个阶段的表现,即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现婴儿期而直接进入儿童期或成人期异位性皮炎。有些患者仅有异位性皮炎表现,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还可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个别患者可伴发白内障和视网膜剥离,此外,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肤干燥、毛囊角化、掌纹增多及皮肤白色划痕症现象。异位性皮炎易引起细菌感染或并发病毒性皮肤病。
H. 什么是异位性皮炎,皮肤太干燥, 原来患异位性皮炎!
什么是异位性皮炎,皮肤太干燥,小伙也涂保湿霜 原来患异位性皮炎! 保湿霜要一刻不停地涂,否则全身皮肤干裂、干痛、脱屑。昨天,在江西省中医院皮肤科,一位20岁的小伙子痛苦不堪地向医生求助。该科陈力主任医师表示,该病人患的是异位性皮炎,这种皮肤病天气干燥轻易发作,但这么严峻的在临床中较罕见。 李冰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这名患者患的是异位性皮炎,该病是具有遗传倾向的一种过敏反应性皮肤病,多数患者由婴儿湿疹反复发作迁延而成,70%的患者家族中有过敏、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是一种具有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特点的皮肤病。研究表明,有60%~90%患者受季节因素影响,如天气干燥、严寒刺激,加上阳光照射时间少等。 异位性皮炎发病原因: 异位性皮炎(Afodic dermafifis)又名异位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异位性皮炎这一病名为1933年由瓦也斯(Wise)及苏兹伯格(Sulzberger)最早提出的。而“异位性”一词为柯卡(coca)于1925年首先倡议,其含义是:患者或家族成员易罹患哮喘病、枯草热、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等疾病史;对异种蛋白过敏;病人血青中lgE值增高;患者血青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 [病因及发病机制] 异位性皮炎病因和发病机制颇为复杂,至今为止尚未完全阐明。 该病原因之一遗传性过敏素质格外惹人注重,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成员对某些体内外物质的敏感性往往高于正常人。据统计表明:双亲皆有“异位性”表现者约70%后代也可呈“异位性”;若父母中仅一方见“异位性”则子女大致半数可见有“异位性”;然而在“异位性”病人中还有40%的父母未发现“异位性”。 本病的变应原以食物,特殊是蛋白质食品尤为常见。另外,通过呼吸道吸入的各种物质,如屋尘、花粉、动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视。通常认为婴儿期好像是以食物过敏为主,而儿童期后却对吸入物过敏居多。 除上述以外,季节气候变化、精神紧张、强烈搔抓刺激、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剧。 异位性皮炎发病机制既可以是变态反应,也有非变态反应。其中有许多问题尚未获得一致结论,而且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对此需要今后努力实践,积极去探讨研究。 [临床表现] 异位性皮炎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三个阶段。 一、婴儿期异位性皮炎 本型临床表现与婴儿湿疹相同,两者难于区分(详见本章第二节)。患儿可在2岁左右症状逐渐缓解,甚至自愈。其中有些患者至儿童期或成人期可再次复发;还有部分病人迁延不愈,可持续发展到儿童期,直至成人期。 二、儿童期异位性皮炎 此型多见于婴儿湿疹愈后,到6~10岁时再次发病;也可以自婴儿期持续演变而来;还有少数患者至儿童时期方始发病。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湿疹型和痒疹型。 湿疹型多发于四肢屈侧,特殊是肘窝和腘窝。皮损表现与成人的亚急性或慢性湿疹酷似。常见为多数密集小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往往相互融合成片,部分呈苔藓样变。 痒疹型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背后,皮疹表现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黄豆大丘疹、损害处干燥,陈旧皮损小而硬。病变处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自觉奇痒,以痒疹型尤甚,可因搔抓以至继发细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经过,常反复发作,可逐渐痊愈或发展迁延为成人期异位性皮炎。 三、成人期异位皮炎 本期病人多有婴儿期或儿童期异位性皮炎之病史。皮损惯发于四肢屈侧、颈部、也可发生于前额、眼睑、手背等处。还偶有全身泛发者。病变较局限,皮疹多呈苔藓样变或淡红色丘疹性片块,表面可见细鳞屑附着和色素沉着。 患处瘙痒非常,往往因瘙痒剧烈而继发感染。病程为慢性经过,病性时轻时重,最终亦可逐渐痊愈。 异位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经历上述三个阶段的表现,即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现婴儿期而直接进入儿童期或成人期异位性皮炎。有些患者仅有异位性皮炎表现,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还可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个别患者可伴发白内障和视网膜剥离,此外,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肤干燥、毛囊角化、掌纹增多及皮肤白色划痕征现象。异位性皮炎易引起细菌感染或并发病毒性皮肤病。 [实验室检] 本病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计数增多;病人血液清中lgE升高,用被动转移试验可测知;用特异抗原做皮试可呈阳性即发反应。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对婴儿期异位性皮炎可以作出诊断,而其它期异位性皮炎,还须结合辅助检查方能作出诊断。 本病同婴儿湿疹鉴别,要害为于前者有“异位性”,而后者无此表现。 异位性皮炎还应与婴儿脂溢性皮炎相鉴别,后者多为生后第3~4周开始发病。皮疹为红斑和油性鳞屑,缺乏多形性特点。好发于头部,亦可累及眉部、鼻唇沟、耳后、颈部等处。自觉轻痒或不痒。预后良好,往往于数月之内可痊愈。 异位性皮炎的泡汤族注重以下几点原则: 1. 皮肤正在发炎时千万不要泡汤。 2. 尽量选择中性泉质或弱酸性泉质的温泉来泡。 3. 泡汤时间不要太长,每15分钟要起来休息一下。 4. 泡完汤务必要以清水冲洗干净,注重勿让泉水残留在皮肤皱折处,特殊要注重脚趾缝、手指缝、肚脐、腋下等处。 5. 泡汤前后切忌以手用力搓抓皮肤。 6. 假如泡完汤之后觉得皮肤很干燥,应立刻薄薄涂抹凡士林或其它润滑剂。 [治疗] 尽量寻找发病原因并去除之,但较困难;注重调整饮食,切忌过饱,避免进食易致敏的物品,如喂食牛乳、鸡蛋白、柑桔等;哺乳母亲以清淡饮食为好,贝类食物及酒类应禁用;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热水烫洗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避穿毛制品或尼龙织品;本品忌种牛痘,避免接触新近种过牛痘或单纯疱疹患者,以防发生牛痘样疹或水痘样疹。 一、内用疗法 (一)抗组胺类药:可选用1~2种抗组胺药内服,对婴儿期异位性皮炎可用0.2%苯海拉明糖浆,2~4mg/kg .d ,分三次服用。 (二)镇定剂:为加强止痒效果,可应用镇定剂、常用鲁米那(小儿剂量为0.5~1mg.次)或冬眠灵,(小儿剂量是0.5~1mg/kg.、次)。往往与抗组胺药伍用,可能提高疗效。 (三)助消化药:可酌选酵母片、乳酶生、维生素B1等口服以帮助消化,对促进本病好转或康复有裨益。 (四)皮质类固醇激素:仅适用于顽固、重症的成人期异位性皮炎,使用小剂量短疗程的治疗,如强地松20~30mg/日,可获较满足效果。对其它期的异位性皮炎,不主张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法。 (五)抗生素:若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必要应用抗生素,可选择麦迪霉素、红霉素等,但最好不用青霉素,因本病患者青霉素过敏的发生率较高,故应予重视。 (六)中医中药治疗:可参考本章第二节。 二、外用疗法 对症处置,治则和用法与湿疹相同。 三、异位性皮炎泡汤时应注重的事项 1. 皮肤正在发炎时千万不要泡汤。 2. 尽量选择中性泉质或弱酸性泉质的温泉来泡。 3. 泡汤时间不要太长,每15分钟要起来休息一下。 4. 泡完汤务必要以清水冲洗干净,注重勿让泉水残留在皮肤皱折处,特殊要注重脚趾缝、手指缝、肚脐、腋下等处。 5. 泡汤前后切忌以手用力搓抓皮肤。 6. 假如泡完汤之后觉得皮肤很干燥,应立刻薄薄涂抹凡士林或其它润滑剂。 知识来源: http://www.herb6.cn/
I. 我得了异位性皮炎,好痛苦~啊~!求救!
我治疗异位性皮炎的方案如下:
1.西米替丁2片+维生素B6三片+桂利嗪2片/顿服,日三次,连用10天.
2.外涂复方曲安奈德乳膏
3.硼酸80克.加水1500毫升,冲洗.每次半小时
你可试一下,效果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