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皮肤病治疗方法
1. 请教:锦鲤皮肤病怎么治
从图片上的症状看,是由缺氧引起的,应加大供氧力度,增强过滤系统,且不可直接拿自来水给锦鲤换水。养鱼先养水,学会了养水就等于学会了养鱼。
2. 鱼得了皮肤病怎么办
你好,这是鱼感染了,水里有菌,在水里加放少量高锰酸钾来杀菌。
3. 锦鲤皮肤病怎么防治
由寄生虫或细菌侵染而使皮肤受伤害。
锚头鳋皮肤病
病因与症状
侵入皮肤、使皮肤受伤害的寄生虫为锚头鳋。成虫喜在20℃~25℃水中生活,雌虫每隔28天产卵囊10对,每个卵囊含卵20~600粒,经4天孵化成无节幼体,即附生于鱼体,经5次脱皮,然后变为成虫。
锚头鳋侵入初期,鱼不喜吃食,且躁动不安。鱼体被寄生的部位呈现红肿而溢血现象,导致病菌感染。随后,组织坏死。有时,水霉菌似一束束的灰白色棉絮,粘附在伤口上,使鱼体运动失常,食欲不振,甚至停止摄食,逐渐消瘦而死亡。
这类寄生虫性皮肤病多发生在水温15℃~33℃、光照条件较差的绿水或水族箱中的观赏鱼身上。4~10月间,金鱼的发病率较高。
防治方法
采用药浴疗法,把1克晶体敌百虫溶于10千克水中,把病鱼浸在此浓度药液中浸浴10~20分钟。然后,用镊子摘去虫的尸体。每隔1天浸浴1次,约1周后,病鱼的伤口痊愈。
用1:50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每次施药1.5~2小时,此法可杀除鱼体皮肤上的锚头鳋,同时也可杀死水体中的虫体。
4. 有一种身上几乎没有鳞片的锦鲤鱼,身上皮肤烂怎么办啊
你说的是德系锦鲤,遇到皮肤溃烂是由于细菌性疾病感染所致。治疗方案以杀菌消炎为主,病鱼捞出,先用百分之三的碳酸氢钠溶液(大盐也可以)浸泡十分钟,然后捞出,在腐烂处先上红药水再上土霉素药膏,然后用黄粉加庆大霉素(氯霉素 青霉素也可)配合千分之五大盐药浴2-4小时,或按照黄粉说明书上标注的浓度作24小时药浴,每天上药1-2次,持续数日病症可控制。另外,有条件的话鱼缸必须全缸换水,实在不行一次换水五分之一也可。滤材要全面消毒或干脆全换新的。
5. 锦鲤的常见病
一、锦鲤鱼病(五种常见的锦鲤鱼病)
1.真菌性疾病:肤霉病(水霉病、白毛病):锦鲤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而感染。当水温适宜时(15-25度左右),3-5天就长成密集的菌丝体,感染数量很多时会导致病鱼的死亡。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早春是流行季节。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当孵化水温低时,在鱼卵上极易发生水霉病。
2.细菌性疾病:皮肤发炎充血病:患病的多为个体大的当年鱼和一龄以上的锦鲤,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水温20~30度时最易流行,20度以下时,仍会出现少数病鱼,并不断死亡,这个温度范围也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当温度降至10度左右时此鱼病不再发生,可利用这个规律对病鱼进行温控治疗。
症状:皮肤发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鳃盖、腹部、尾柄等处较常见,有时鳍条基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时鳍条破裂。病鱼鳞片通常完整,没有脱落。病鱼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较差。
3.黏细菌性烂鳃病:锦鲤患病较少,只在水温20度以上即春末至秋季才会发病。鱼无任何外观异状而大量死亡。
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一些污泥。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边缘残缺不全;有时在鳃的某一处或多处腐烂,而不在边缘。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甚至被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由于鳃丝组织被破坏,病鱼呼吸困难,常呈浮头状,由此引起大量死亡。
4.竖鳞病(松鳞、立鳞):主要危害个体较大的锦鲤,每年秋末至来年春季水温较低时是流行季节。
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鳞片竖立,外观呈松球状,严重时眼球突出、呼吸急促、背部翻转过来,以至死亡。鳞囊水肿,其内部积存着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如果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液体从鳞囊中喷射出来。病鱼沉于水底或身体失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常栖息于鱼类的皮肤与鳃部,数量少时并不会造成病害,但环境水质不良或鱼的健康状态不佳时,常会大量繁殖,(口丝虫最适流行温度在2~30度,虫体开始繁殖的水温为12~20度,以24~25度、PH4.5~5.8时最容易大量繁殖)。破坏鳃及皮肤组织,造成黏液分泌增多,形成白雾状的附着物,故称白云病。此病主要寄生于淡水鱼类,尤其是锦鲤在移池后常发生,因此又称新水病。锦鲤在感染此病后呈昏睡状态,沉于池底角落,因而又称昏睡病。秋末至春季是此病的流行季节。
5.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
口丝虫 (鱼波豆虫、白云病):常栖息于鱼类的皮肤与鳃部,数量少时并不会造成病害,但环境水质不良或鱼的健康状态不佳时,常会大量繁殖,(口丝虫最适流行温度在2~30度,虫体开始繁殖的水温为12~20度,以24~25度、PH4.5~5.8时最容易大量繁殖)。破坏鳃及皮肤组织,造成黏液分泌增多,形成白雾状的附着物,故称白云病。此病主要寄生于淡水鱼类,尤其是锦鲤在移池后常发生,因此又称新水病。锦鲤在感染此病后呈昏睡状态,沉于池底角落,因而又称昏睡病。秋末至春季是此病的流行季节。
病状:
感染初期鱼体会发痒,在池底、池壁摩擦鱼体。
病鱼皮肤上有一层乳白色或灰蓝色的黏液,使病鱼失去原有的光泽。在鱼体破伤处充血发炎,往往感染细菌或水霉,形成溃疡,使病情更加恶化。
当虫体大量侵袭皮肤时,鳃上也出现大量虫体,由于鳃组织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因此病鱼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
食欲减退,无精打采,缩尾夹鳍,群聚于池底角落,反应迟钝,鱼逐渐失去平衡,横卧于池底,最后衰竭死亡。
斜管虫病:锦鲤饲养中以鲤斜管虫(又称心形虫)最常见。此病是鱼类常见病,多发生在小缸和水质较脏的水池中,对当年生幼鱼危害最大。繁殖的水温为12~18度,从发现少数虫体开始,经过3~5天大量繁殖,可使鱼大量死亡。室外鱼池水温在25度以上时,通常不会发病,但在室内水缸、水池中还会发病,每年流行季节为12月至来年5月。
症状:病鱼瘦弱,体色较深,体表有乳白色薄翳物质,使病鱼失去原有色彩,严重时病鱼的鳍条不能充分伸展。
病原体寄生在体表和鳃上,破坏组织,使鱼呼吸困难,因此病鱼游近水表呈浮头状,即使换清水仍不能恢复正常。
二、锦鲤鱼病的治疗
1.锦鲤疾病的治疗方法
主要有口服法、药浴法、涂沫法、注射法及手术治疗法。
1)口服法:将药剂混合于饲料中投喂的治疗方法,主要治疗营养失调及细菌性疾病与鱼体内部疾病。常用药品为营养素、磺胺类、抗生素等。首先将药剂溶于水,使之渗透到粒状饲料中或混合揉捏后投喂带病的锦鲤。
2)药浴法:主要是驱除鱼体体表寄生虫及治疗细菌性的外部疾病,也可利用鳃或皮肤组织的吸收作用治疗细菌性的内部疾病。短时间药浴时使用药物浓度高,常用药物为敌百虫、高锰酸钾等;长时间药浴则用食盐水、高锰酸钾、福尔马林、抗生素等。药剂计量必须精确,如浓度不够则不能有效地杀灭病菌,而浓度过高则易对鱼体造成毒害,甚至死亡。
3)涂抹法:以高浓度的药剂涂抹局部,主要治疗外伤及鱼体体表的疾病,常用药物为红药水、碘酒、高锰酸钾等。涂抹前必须先将鱼体患处清理干净后施药。
4)注射法:对各类细菌性疾病采用注射抗生素的治疗方法,常采取肌肉内注射或腹腔内注射,对鱼体吸收药物更为有效、直接。 需要注意的是:鱼体发病较重时,常同时采取多种治疗方法,如同时口服和药浴,或注射抗生素。
5)手术治疗:鱼鳍外伤或变形施以整形手术。
2.五种常见的锦鲤鱼病的治疗
1)真菌性疾病:肤霉病(水霉病、白毛病)
用1.5%-2.5%的食盐水洗净,除去毛状物,然后涂上2%的红药水,再以鱼用土霉素药浴。
用0.1%-1%浓度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涂抹伤口和水霉附着处。
用1:15000尝试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泡鱼体3-5分钟。
用10MG/KG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鱼体半小时。
2)细菌性疾病:皮肤发炎充血病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度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MG/KG浓度全池遍洒,病情严重可提高浓度为0.5~1.2MG/KG,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用红霉素2~2.5MG/KG浓度浸洗鱼体,水温在34度以下,浸洗30~50分钟,每天1次,连续3~5天,直到病情好转。
注射链霉素或卡那霉素,每千克鱼重注射12万~15万国际单位,通常只注射1次,患病严重时可在第五天注射第二次。
用氟哌酸内服,每10KG鱼体重每天用药粉0.8~1.0G,每天一次,连续服用六天。
用利凡诺20MG/KG浓度浸洗,当水温5~20度时,浸洗15~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早期治疗效果显著。
用利凡诺0.8~1.5MG/KG浓度遍洒有特效。
使用上述处理方法的同时进行盐水浴,效果显著。
3)黏细菌性烂鳃病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度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MG/KG浓度全池遍洒,病情严重时可提高浓度为0.5~1.2MG/KG,用作预防和早期治疗。
用利凡诺20MG/KG浓度浸洗,当水温5~20度时,浸洗15~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早期治疗效果显著。
用利凡诺0.8~1.5MG/KG浓度全池遍洒有特效。
用漂白粉1MG/KG浓度全池遍洒,此法只用于室外大鱼池。
用大黄2.5~3.75MG/KG,每0.5KG干品大黄放入10KG淡氨水(0.3%)浸泡12小时后,连同药渣全池遍洒。此药适用于室外大池,特别是多年使用呋喃类,已经产生抗药性的锦鲤养殖有显著疗效。
用食盐2%浓度浸洗5~1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治疗有效。
4)竖鳞病(松鳞、立鳞)
与皮肤发炎充血病治疗相同,结合食盐水浸洗效果会更好。
5)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
丝虫 (鱼波豆虫、白云病)
用2%食盐水浸洗5~15分钟或3%~5%浸洗1~2分钟,连续数天。
用高锰酸钾20MG/KG浓度,水温10~20度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20~25度时,浸洗15~20分钟;水温25度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
每100L水体中用30-50万个单位的青霉素,长期浸泡。
50MG/KG的亚甲基蓝或0.2MG/KG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半小时,连续几次。
福尔马林20~30MG/KG浓度,每2~3天使用1次,连续数次。
6. 我家一条锦鲤得了皮肤病,怎么办
赤皮病 得抓紧治疗 在原缸(池)内用2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泡病鱼,连续浸泡数天,直至病情好转。 第一锦鲤网上看的
7. 锦鲤鱼身上都烂了怎么治
锦鲤鱼身上烂是得了肤霉病。
肤霉病症状:病鱼各鳍残缺不全,体表鳞片脱落,皮肤腐烂并有浅表性溃疡。发病原因可能是海水观赏鱼彼此间争抢地盘,互相打斗,或者对新水不适应,导致鳍条皮肤受伤,弓J起细菌交互感染,特别是在已有鱼类的水族箱中放入新鱼后,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1、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鱼体受伤。在越冬以前,根据显微镜活体检查结果,用药物处理杀灭寄生虫,可以有效地预防此病。
2、用孔雀绿0.1%-1%浓度水溶液涂抹伤口和水霉着生处。
3、用孔雀绿1:15000浓度浸洗3-5分钟。
4、用食盐400ppm-500ppm和碳酸氢钠400ppm-500ppm浓度合剂全池遍洒。因用药量大,通常将病鱼集中在小水泥池中进行施药。
5、用维生素E内服,药量与防治竖鳞病完全相同。
6、创造有利于鱼卵孵化的外界条件(注意水温、鱼卵密度),用1:15000浓度孔雀绿浸洗鱼卵(连同鱼巢一起)10-15分钟,可预防鱼卵水霉病。
8. 锦鲤常见病及防治
锦鲤常见病的防治
一、锦鲤鱼病(五种常见的锦鲤鱼病)
1.真菌性疾病:肤霉病(水霉病、白毛病):锦鲤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而感染。当水温适宜时(15-25度左右),3-5天就长成密集的菌丝体,感染数量很多时会导致病鱼的死亡。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早春是流行季节。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当孵化水温低时,在鱼卵上极易发生水霉病。
2.细菌性疾病:皮肤发炎充血病:患病的多为个体大的当年鱼和一龄以上的锦鲤,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水温20~30度时最易流行,20度以下时,仍会出现少数病鱼,并不断死亡,这个温度范围也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当温度降至10度左右时此鱼病不再发生,可利用这个规律对病鱼进行温控治疗。
症状:皮肤发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鳃盖、腹部、尾柄等处较常见,有时鳍条基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时鳍条破裂。病鱼鳞片通常完整,没有脱落。病鱼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较差。
3.黏细菌性烂鳃病:锦鲤患病较少,只在水温20度以上即春末至秋季才会发病。鱼无任何外观异状而大量死亡。
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一些污泥。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边缘残缺不全;有时在鳃的某一处或多处腐烂,而不在边缘。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甚至被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由于鳃丝组织被破坏,病鱼呼吸困难,常呈浮头状,由此引起大量死亡。
4.竖鳞病(松鳞、立鳞):主要危害个体较大的锦鲤,每年秋末至来年春季水温较低时是流行季节。
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鳞片竖立,外观呈松球状,严重时眼球突出、呼吸急促、背部翻转过来,以至死亡。鳞囊水肿,其内部积存着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如果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液体从鳞囊中喷射出来。病鱼沉于水底或身体失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常栖息于鱼类的皮肤与鳃部,数量少时并不会造成病害,但环境水质不良或鱼的健康状态不佳时,常会大量繁殖,(口丝虫最适流行温度在2~30度,虫体开始繁殖的水温为12~20度,以24~25度、PH4.5~5.8时最容易大量繁殖)。破坏鳃及皮肤组织,造成黏液分泌增多,形成白雾状的附着物,故称白云病。此病主要寄生于淡水鱼类,尤其是锦鲤在移池后常发生,因此又称新水病。锦鲤在感染此病后呈昏睡状态,沉于池底角落,因而又称昏睡病。秋末至春季是此病的流行季节。
5.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
口丝虫 (鱼波豆虫、白云病):常栖息于鱼类的皮肤与鳃部,数量少时并不会造成病害,但环境水质不良或鱼的健康状态不佳时,常会大量繁殖,(口丝虫最适流行温度在2~30度,虫体开始繁殖的水温为12~20度,以24~25度、PH4.5~5.8时最容易大量繁殖)。破坏鳃及皮肤组织,造成黏液分泌增多,形成白雾状的附着物,故称白云病。此病主要寄生于淡水鱼类,尤其是锦鲤在移池后常发生,因此又称新水病。锦鲤在感染此病后呈昏睡状态,沉于池底角落,因而又称昏睡病。秋末至春季是此病的流行季节。
病状:
感染初期鱼体会发痒,在池底、池壁摩擦鱼体。
病鱼皮肤上有一层乳白色或灰蓝色的黏液,使病鱼失去原有的光泽。在鱼体破伤处充血发炎,往往感染细菌或水霉,形成溃疡,使病情更加恶化。
当虫体大量侵袭皮肤时,鳃上也出现大量虫体,由于鳃组织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因此病鱼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
食欲减退,无精打采,缩尾夹鳍,群聚于池底角落,反应迟钝,鱼逐渐失去平衡,横卧于池底,最后衰竭死亡。
斜管虫病:锦鲤饲养中以鲤斜管虫(又称心形虫)最常见。此病是鱼类常见病,多发生在小缸和水质较脏的水池中,对当年生幼鱼危害最大。繁殖的水温为12~18度,从发现少数虫体开始,经过3~5天大量繁殖,可使鱼大量死亡。室外鱼池水温在25度以上时,通常不会发病,但在室内水缸、水池中还会发病,每年流行季节为12月至来年5月。
症状:病鱼瘦弱,体色较深,体表有乳白色薄翳物质,使病鱼失去原有色彩,严重时病鱼的鳍条不能充分伸展。
病原体寄生在体表和鳃上,破坏组织,使鱼呼吸困难,因此病鱼游近水表呈浮头状,即使换清水仍不能恢复正常。
二、锦鲤鱼病的治疗
1.锦鲤疾病的治疗方法
主要有口服法、药浴法、涂沫法、注射法及手术治疗法。
1)口服法:将药剂混合于饲料中投喂的治疗方法,主要治疗营养失调及细菌性疾病与鱼体内部疾病。常用药品为营养素、磺胺类、抗生素等。首先将药剂溶于水,使之渗透到粒状饲料中或混合揉捏后投喂带病的锦鲤。
2)药浴法:主要是驱除鱼体体表寄生虫及治疗细菌性的外部疾病,也可利用鳃或皮肤组织的吸收作用治疗细菌性的内部疾病。短时间药浴时使用药物浓度高,常用药物为敌百虫、高锰酸钾等;长时间
9. 防治锦鲤鱼病的方式有哪些
锦鲤常见病的防治
一、锦鲤鱼病(五种常见的锦鲤鱼病)
1.真菌性疾病:肤霉病(水霉病、白毛病):锦鲤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而感染。当水温适宜时(15-25度左右),3-5天就长成密集的菌丝体,感染数量很多时会导致病鱼的死亡。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早春是流行季节。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当孵化水温低时,在鱼卵上极易发生水霉病。
2.细菌性疾病:皮肤发炎充血病:患病的多为个体大的当年鱼和一龄以上的锦鲤,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水温20~30度时最易流行,20度以下时,仍会出现少数病鱼,并不断死亡,这个温度范围也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当温度降至10度左右时此鱼病不再发生,可利用这个规律对病鱼进行温控治疗。
症状:皮肤发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鳃盖、腹部、尾柄等处较常见,有时鳍条基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时鳍条破裂。病鱼鳞片通常完整,没有脱落。病鱼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较差。
3.黏细菌性烂鳃病:锦鲤患病较少,只在水温20度以上即春末至秋季才会发病。鱼无任何外观异状而大量死亡。
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一些污泥。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边缘残缺不全;有时在鳃的某一处或多处腐烂,而不在边缘。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甚至被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由于鳃丝组织被破坏,病鱼呼吸困难,常呈浮头状,由此引起大量死亡。
4.竖鳞病(松鳞、立鳞):主要危害个体较大的锦鲤,每年秋末至来年春季水温较低时是流行季节。
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鳞片竖立,外观呈松球状,严重时眼球突出、呼吸急促、背部翻转过来,以至死亡。鳞囊水肿,其内部积存着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如果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液体从鳞囊中喷射出来。病鱼沉于水底或身体失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常栖息于鱼类的皮肤与鳃部,数量少时并不会造成病害,但环境水质不良或鱼的健康状态不佳时,常会大量繁殖,(口丝虫最适流行温度在2~30度,虫体开始繁殖的水温为12~20度,以24~25度、PH4.5~5.8时最容易大量繁殖)。破坏鳃及皮肤组织,造成黏液分泌增多,形成白雾状的附着物,故称白云病。此病主要寄生于淡水鱼类,尤其是锦鲤在移池后常发生,因此又称新水病。锦鲤在感染此病后呈昏睡状态,沉于池底角落,因而又称昏睡病。秋末至春季是此病的流行季节。
5.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
口丝虫 (鱼波豆虫、白云病):常栖息于鱼类的皮肤与鳃部,数量少时并不会造成病害,但环境水质不良或鱼的健康状态不佳时,常会大量繁殖,(口丝虫最适流行温度在2~30度,虫体开始繁殖的水温为12~20度,以24~25度、PH4.5~5.8时最容易大量繁殖)。破坏鳃及皮肤组织,造成黏液分泌增多,形成白雾状的附着物,故称白云病。此病主要寄生于淡水鱼类,尤其是锦鲤在移池后常发生,因此又称新水病。锦鲤在感染此病后呈昏睡状态,沉于池底角落,因而又称昏睡病。秋末至春季是此病的流行季节。
病状:
感染初期鱼体会发痒,在池底、池壁摩擦鱼体。
病鱼皮肤上有一层乳白色或灰蓝色的黏液,使病鱼失去原有的光泽。在鱼体破伤处充血发炎,往往感染细菌或水霉,形成溃疡,使病情更加恶化。
当虫体大量侵袭皮肤时,鳃上也出现大量虫体,由于鳃组织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因此病鱼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
食欲减退,无精打采,缩尾夹鳍,群聚于池底角落,反应迟钝,鱼逐渐失去平衡,横卧于池底,最后衰竭死亡。
斜管虫病:锦鲤饲养中以鲤斜管虫(又称心形虫)最常见。此病是鱼类常见病,多发生在小缸和水质较脏的水池中,对当年生幼鱼危害最大。繁殖的水温为12~18度,从发现少数虫体开始,经过3~5天大量繁殖,可使鱼大量死亡。室外鱼池水温在25度以上时,通常不会发病,但在室内水缸、水池中还会发病,每年流行季节为12月至来年5月。
症状:病鱼瘦弱,体色较深,体表有乳白色薄翳物质,使病鱼失去原有色彩,严重时病鱼的鳍条不能充分伸展。
病原体寄生在体表和鳃上,破坏组织,使鱼呼吸困难,因此病鱼游近水表呈浮头状,即使换清水仍不能恢复正常。
二、锦鲤鱼病的治疗
1.锦鲤疾病的治疗方法
主要有口服法、药浴法、涂沫法、注射法及手术治疗法。
1)口服法:将药剂混合于饲料中投喂的治疗方法,主要治疗营养失调及细菌性疾病与鱼体内部疾病。常用药品为营养素、磺胺类、抗生素等。首先将药剂溶于水,使之渗透到粒状饲料中或混合揉捏后投喂带病的锦鲤。
2)药浴法:主要是驱除鱼体体表寄生虫及治疗细菌性的外部疾病,也可利用鳃或皮肤组织的吸收作用治疗细菌性的内部疾病。短时间药浴时使用药物浓度高,常用药物为敌百虫、高锰酸钾等;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