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1. 杂交,侧交,和自交有什么不同
1、所对应基因型不同,杂交是两个不同的基因型相交,自交是两个相同的基因型相交,侧交是用来测定基因型。
2、生物学特性表现不同,家兔在杂交后具有高度的生活力,强大的适应性,坚实的体质,迅速生长的能力;而自交常对应于植物,对雌雄同株的植物来说,除非在不同的时期成熟,无论是通过动物传粉还是风或水传粉,都有自花授粉的可能。
3、引入情况与采用方式不同,当某一新品种大体上令人满意,不需要根本杂交改造;侧交的交配方式在实践操作时要简单易行。
杂交: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个体相交。也指不同品种间的交配。植物可指不同品种间的异花传粉。
自交: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相交。植物指自花传粉。
测交:测交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基因型的方法。
侧交的原理是: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带隐性基因的配子,不能掩盖F1配子中基因的表现,因此测交后代表现型其分离比能准确反映出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分离比,从而得知F1的基因型。
(1)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扩展阅读:
孟德尔遗传规律:
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在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以前,孩子为什么像父母这样的遗传现象没有明确的科学解释,当时比较流行的融合说或者混合说将这种现象解释为:母方卵子与父方精子中存在的“某种液体”混合、是孩子继承父母两方特征的原因。
与此相对,孟德尔自立粒子说并且预言,决定父母方性质的是某种单位化的粒子状物质。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的局限孟德尔没能完全解释这里的粒子是什么,我们知道这里的粒子就是遗传因子。可以说孟德尔为以后的遗传因子理论奠定了框架基础,这一发现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参考资料:网络-孟德尔遗传定律
2. 试述自交和回交的概念和作用,根据遗传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如何运用自交和回交
子一代和两个亲本的任一个进行杂交的方法叫做回交。在育种工作中,常利用回交版的方法来加强杂种个体权中某一亲本的性状表现。例子就是豌豆育种。
自交指来自同一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或来自同一无性繁殖系的个体间的交配。 例如植物,雌雄同花植物的自花授粉.
3. 自交与回交的遗传效应有何异同
相同点:通过连续多代进行,都使后代群体基因型趋于纯合,且纯合专率公式也相同。
不同点属:
(1)纯合基因型种类:回交是轮回亲本一种纯合基因型;而自交有2n 种纯合基因型 。
(2)纯合进度:回交比自交快得多,因回交中的纯合率(A%)是指轮回亲本一种纯合基因型的所占的比例;而自交后代中的A%是2n 种纯合基因型的纯合率的总和。
4. 近交与杂交是什么
(inbreeding and crossbreeding)
(张培杲)
近交又称近亲交配,或近亲繁殖,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亲体之间的交配,如半同胞交配、全同胞交配和自交等。在林木中自交指雌雄同株树种同一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雌雄异株中全同胞异性植株之间的交配。杂交是指没有亲缘关系的或者基因型不同的亲体之间的交配。种以上分类单位之间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
近交的遗传效应是导致后代基因的分离,以及使后代群体中的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结果会使与生殖机能和生理效率有关的性状平均表现型值减低,即出现近交衰退现象。但通过育种措施可以利用近交改变林木群体的结构和获取纯合的育种材料。杂交恰恰与近交相反,当一些近交系间杂交时,在其子代中会使原先因近交衰退的性状由于杂种优势而得以恢复,甚至有大幅度的改进。所以利用杂交可以改良林木品种。
近交的遗传效应 有以下几种:
①雌雄同株林木的自交效应:
式中 H为杂合体;n为世代数。即每自交一代杂合体将减少一半。
②雌雄异株林木的自交效应:
即雌雄异株林木自交只能在全同胞异性植株之间进行,其杂合体减少的频率(Hn+2)为n代杂合体的1/4加上n+1代杂合体的1/2,所以杂合体减少的速度比雌雄同株林木的自交要慢些。
③其他近交类型如半同胞等的效应:半同胞等交配群体中随着世代的推移,杂合体也会逐渐减少,但减少的速率更慢,所以育种中把自交或全同胞异性植株之间的交配称作快速近亲交配,把其他近交称作慢速近亲交配。
自交、全同胞交配、半同胞交配等并不会改变群体中的基因频率,但是通过近亲繁殖会增加群体中纯合基因型的比例,从而暴露出有害隐性基因的不良作用;通过隐性体的淘汰,亦会减少群体中隐性基因的频率而增加群体中有利的显性基因的频率,甚至把若干特性在群体中固定下来。归纳起来,近亲特别是自交繁殖对群体的影响有二:①群体平均数的变化。
式中 MF为近交子代的平均数;Mo为没有进行近交以前群体的平均数;为大写基因平均频率;为小写基因平均频率。由近交所导致的群体平均数的变化是由
供给的,只要各位点杂合体基因型代表值不与纯合体的平均基因型代表值相等,不等于零,近交对群体平均数的变化就有影响。假如杂合体的基因型代表值d为正数时,近亲交配会导致群体平均数逐渐减低,即出现近交衰退现象。②导致群体遗传方差的变化,使群体中遗传方差进行重新分配,导致群体各世系的遗传分化,世系内趋于一致。
σ2M=2FVG
式中 F为自交系数;VG为遗传方差。即世系间遗传方差(σM2)等于原来在基本群体中遗传方差的二倍。因此当近交达到完全时,会使整个群体里的遗传方差完全变成了世系间的方差。近亲交配的个体常常显示出比非近亲交配的个体有较大的环境方差。其原因虽然没有完全搞清楚,但近交后代确实在顺境调节能力上有所减退,而顺境调节能力很可能是适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然界自交树种都是高度近交的后代,自交乃是这类树种正常的交配方式,因此,不会发生自交衰退,也不会因偶然的杂交而显示出杂种优势。近亲繁殖的不利影响是对异交树种而言的。不过自交或近亲繁殖时,能使供试材料具有较纯的遗传组成,从而可确切地分析和比较亲本及其杂种后代的遗传差异,研究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有效地开展育种工作。天然异交的林木由于生命周期太长,过去较少进行人工控制的近交试验。20世纪70年代富拉克林(E.C.Franklin)等人研究表明,松属和云杉属自交有严重的自交衰退现象。茂根(F.Mergen)作欧洲云杉的自交试验,得出自交后代第一年高生长与自由授粉后代无显著差异。花旗松连续自交3代后,后代变幅很大,各自交世代均能得到一些生活力很强的个体,它们8年和10年生树高超过亲本的异交后代。南京林业大学在杉木的自交试验中,也观测到自交系间有较大变异,有的则明显衰退,有的生长超过自由授粉后代。以上试验说明,天然异交的林木通过自交也有可能获取适宜的育种材料。但为避免到达必要的近交程度前大部分自交系死亡,试验开始时必须拥有大量家系。
杂交的遗传效应 林木一般没有真正的杂种第一代(F1),所以杂种第一代的杂种优势只好按下式来推算:
式中 HF1为杂种第一代的优势;MF1为杂种第一代群体的平均数;为双亲群体平均数的平均值。当涉及的位点是多个时,HF1=Σdy2
这说明:①杂种优势的产生与近交衰退一样取决于杂合体的指定值d。d=0的位点,近交即不衰退,杂交也不产生杂种优势。②杂种优势决定于两群体间基因频率的差异程序y,当两群体基因频率无差异时,不会产生杂种优势;而当一等位基因固定于一个群体,而另一等位基因固定于另一群体中时该位点的杂种优势将最大。③如果同时涉及许多位点时,位点间d的正负不同,则虽具有杂合体的指定值d,但效应会互相抵消,而仍看不出杂种优势。
林木的杂种第二代(F2)来源于F1个体间的交配,如从一个位点为例F1A1A1的频率p(p-y),A1A2为2pq+y(p-q),A2A2为q(q+y),则F1中A1基因的频率为,A2的频率为,则
这说明F2所显示的杂种优势仅及F1杂种优势的一半,再加上。根据群体遗传平衡原则,就一个位点而论,从F2以后,只要没有其他足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存在,随后各世代群体平均数值将与F2的一样。如果涉及的位点不是一个,根据位点的数目、位点间连锁的紧密程度以及上位互作等作用,不是经一个世代就能使群体到达平衡,所以群体平均数的稳定值只能随着世代的推移或慢或快地逐渐接近。除远缘杂种之外,一般都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所以育种中应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5. 自交产生的遗传学效应
能使优良基因遗传下来,但生物进化满
慢,一般是低等植物和动物的
6. 简述回交和自交遗传效应的异同
相同点:通过连续多代进行,都使后代群体基因型趋于纯合,且纯合率专公式也相同.
不同属点:
(1)纯合基因型种类:回交是轮回亲本一种纯合基因型;而自交有2n 种纯合基因型 .
(2)纯合进度:回交比自交快得多,因回交中的纯合率(A%)是指轮回亲本一种纯合基因型的所占的比例;而自交后代中的A%是2n 种纯合基因型的纯合率的总和.
7. 回交遗传效应的遗传效应
●回交后代的基因型纯合将严格受其轮回亲本的控制;而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纯合却是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多次连续以后,其后代将基本上回复为轮回亲本的基因型。
BC1:轮回亲本提供1/2,F1也提供(1/2)/2 ,即(1/4),
所以在BC1中轮回亲本的核物质一共占3/4。
BC2:轮回亲本的核物质一共占7/8 。
BCn:类推。回交后代的遗传组成可用下图表示:
(♀)○ × ●(♂)
A ↓ B
F1 × ● B
(1/2)↓
BC1 ● × ● B
(3/4)↓
BC2 ● × ● B
(7/8)↓
BCn ●
●回交后代的纯合率同样可用公式[(2r-1)/2r]n估算,求得纯合率也相同,但回交后代纯合率只是轮回亲本一种纯合基因型的数值,而自交后代的纯合率则是多种纯合率的累加值。自交后代将分离出几种纯合基因型,而回交后代将聚合成一种纯合基因型。
自交后代中一种纯合基因型的频率为:[(2r-1)/2r]n ×(1/2)n
回交后代纯合基因型的频率为:[(2r-1)/2r]n
所以在基因型纯合的进度上,回交显然大于自交。
8. 自交有哪些遗传效应在育种上有何意义
自交就是将自己的花粉授到自体的柱头上。它在育种学上的意义是可以分离版和纯化材料。理论上权讲,杂合体在自交以后可以分离出很多种类型,各个类型分别连续多代自交后,逐渐趋于纯合,形成具有不同形状的各种株系。
回交就是A杂交B得到F1,F1再和B杂交得到BC1,然后再和B杂交……,用一个亲本反复和回交后代杂交,只用一次的亲本叫非轮回亲本,通常是有单一有益性状的亲本,反复用的亲本叫轮回亲本,通常是综合性状优良而不含有非轮回亲本所包含的有益性状。其育种学意义就是可以使轮回亲本得到改造,使之在原有优良综合性状的基础上,加入非轮回亲本的有益性状。
9. 遗传效应 实例
有好多个,看看吧:
孩子的身材通常与父母比较相似,甚至象同个模子里刻出来一样,这就是遗传的效应,同样,人的相貌美丑也是和遗传有关。遗传基因能决定胎儿鼻子的形状和大小、眼睛的距离、嘴唇的薄厚、脸型、肤色以及胸的曲线、腿的长度、臀部尺寸等。人的外部特征不仅能从父母那里遗传,还可以从祖父母那里遗传。胎儿从父母那儿遗传相貌、身高、智力、性格的比例有以下的说法:
身高是母亲的遗传大。在营养状况下的前提下,父母的遗传是决定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其中妈妈的身高尤其关键。妈妈长得高,孩子也大多长得比较高。
智力是母亲的遗传大。智力有一定的遗传性,同时受到环境、营养、教育等后天因素的影响。据科学家评估,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约占50%-60%,就遗传而言,妈妈聪明,生下的孩子大多聪明,如果是个男孩子,就会更聪明。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人类与智力有关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体上。女性有2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1个,所以妈妈的智力在遗传中就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
性格是父亲的遗传大。性格的形成固然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是后影响。比较而言,爸爸的影响力会大过妈妈。其中,父爱的作用对女儿的影响更大。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父亲在女儿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温柔个性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有一位专家提出,父亲能传授给女儿生活上的许多重要的教训和经验,使女儿的性格更加丰富多彩。
相貌是父亲的遗传大。据美国心理学家克里斯坦菲德解释,可能由于父亲给予子女遗传上的特征,使婴儿的脸无论怎么看都更像父亲。这位科学家进一步解释说,这也是人类“自保”本能的一种体现,因为谁是母亲毫无疑问,而谁是父亲却没有这么肯定,所以必须像父亲,这样对婴儿有利,也可以鼓励父亲投入更多的爱。
上海万豪医院田主任介绍:实际上孩子是同时从父母那里继承各种身体要素的遗传因子。因此从妈妈或爸爸那里所获得的遗传因子的影响力是相同的,一般说来父母漂亮,孩子成年也漂亮,但也是不绝对的,这还要取决于青少年时期的身心智力发展。如果在学校里受到挫折,或在家中受到严重伤害,那么即使小时候很漂亮,大了也会变丑。相反,那些小时候难看,但受到家人社会良好照顾与教育,长大后也可变得“如花似玉”。
据有关报道:南美哥伦比亚的哈脱村,是世界有名的美人村,那里不仅女子长的美丽,男子也非常英俊,就连老人也眉清目秀,体形优美。为什么哈脱村能得天独厚皆是美人呢?据说从他们祖上到现在,定下了一个婚配规定:“男子娶妻千里外,女子出嫁超千里。”这样可以避免近亲婚配。还有一个规定,男婚女嫁非“美人”不配,非身体健壮者不配,酗酒、吸烟者不配。全村人都坚持这种古老的婚配标准。为优生创造了条件,使人了们后代越来越健美漂亮。
苦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用苦瓜3个差异显著的自交系为材料,通过自交、杂交和回交,获得两个杂交组合(ZH967281×G968031和ZH961123× G968031)的亲本、F1、F2、B1和B2各世代,按照数量遗传学理论对其6个世代群体的第1雌花节位、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果肉厚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经济性状的传均符合加性-显民生效应模型,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第1雌花节位、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在遗传中表现部分显性,有大值亲本的现象,果肉厚表现倾小值亲本的负向超显性,第1雌花节位,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果肉厚的狭义遗传力依次为69.23%、 61.94%、61.46%、76.18%、28.98%和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