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复习提纲(重点难点)
我 已经掌握啦
2. 初二上学期生物复习资料(苏教版)
生物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生存的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的生物需要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会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地壳内部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
地球上是和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有它的表面一薄层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大气圈的空气有多种气体组成
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海湖泊
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
生物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生存空间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非生物因素和0生物因素
当环境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到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的死亡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在自然环境中,各汇总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都具有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眼食物链积累。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书p27
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由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物种类繁多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相对来说较少
海洋生态系统有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动植物种类繁多
淡水系统有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组成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的条件下形成的,动植物种类繁多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相对来说较少
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其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相对来说较少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放大倍数
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从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
装片——用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得少量材料制成
最外层是一层透明的薄壁,叫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叫细胞膜,保护里面的物体,控制物体进出
植物细胞内有一个近似球状的细胞核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理由液泡。在植物体绿色的部分,细胞之内还有叶绿体
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力
人的细胞和动物的细胞的基本形状和结构一样
人体和动物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且是一样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水和糖类都是细胞中的重要物质、
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盐、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叫无机物;一类是分子较大的,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叶绿素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内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 呈螺旋状
DNA的分子很长,它可以分为很多片段,每一个片断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染色体的数量的的恒定对生物的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分为两份,每份中含有一个细胞核。两个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酸寒的遗传物质也一样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使受精卵
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上、结构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几种或一种的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体内有八大系统,它们是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毕鸟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绿色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在成熟的主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始终保持分类能力,这种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分生组织
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生物圈中还有一些生物,它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不能独立生活,根据它们的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内的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体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细胞的结构很简单,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体内
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已知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4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苔藓类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植株一般都很矮小
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的
由种子发育成的,这种植物统称为种子植物
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还有胚乳。种皮是幼小的胚得到保护。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组织
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能产生种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p85
松的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保护它的果皮,这样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种子被包在果实之中,这样的植物成为被子植物
果实有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实可以保护种子免受昆虫的叮咬,以及外界环境中其它不利因素的危害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幼嫩的茎、叶、芽组成的
植株的生长需要的影响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根向下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的无机盐;茎向上生长,并向上长出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
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
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的。雄蕊里面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
图p102
花药成熟后会自让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胚细胞,它与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图p102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实,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2005-2006七年级生物下册检测题-苏教版 2006-6-15 9:25:46免费
1.人体的血液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下列哪种血细胞中含有哪种物质所致( )
A.白细胞,纤维蛋白原 B.红细胞,纤维蛋白原 C.血小板,血红蛋白 D.红细胞,血红蛋白
2.血液中的细胞包括( )
A.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B.红细胞和血浆 C白细胞和血浆 D血小板和血清
2006年四川地区生物七年级下半期考试-人教版 2006-4-29 10:44:22免费
1、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场所是 , 是进化论的建立者。
2、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突增。
3.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及答案 苏教版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 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 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
注: 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
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
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2、动物运动的形成:
▲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
▲ 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
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 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
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 骨的成分和特性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使骨具有韧性。
▲ 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头
关节面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 骨骼:
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 躯体运动:
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
记住特例:
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 运动所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懂得举例和分辨)
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
记住: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 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3、动物行为的研究: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
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
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
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 动物行为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法国昆虫学家)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
-----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我国脊椎动物的种类有6300多种,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4%。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
A 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将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被称作为消费者)
B 对植物的积极作用: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使植物顺利受精,促进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C 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与各自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食物链与食物网: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各种生物之间的复杂的捕食与被食的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之间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从而促进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
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种动物,与它栖息的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与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我国的动物资源:
我国许多的特有珍稀动物: 哺乳类——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鳍豚。鸟类——褐马鸡、黑颈鹤。爬行类——扬子鳄。两栖类——大鲵。鱼类——白鲟、中华鲟。
大熊猫---哺乳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龙自然保护区;
扭角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四川、甘肃、陕西、西藏等。
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脉与河北西北部等山地。
扬子鳄---古老的爬行类,被誉为“活化石”。
& 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栖息环境。
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最根本的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 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主要措施;易地保护是补充措施;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纲要》
▲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 生物圈中的生物:
生产者——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消费者——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腐生性的细菌、真菌 (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自然)
▲ 微生物:
单细胞:如细菌、蓝藻(体内无成形细胞核),酵母菌(体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如病毒。 细菌包括:球形菌、杆形菌、弧形菌和螺旋形菌。
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属于分解者;
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属于消费者;
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自养>(如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一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共生>(如根瘤菌、黏球菌)。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酵母菌:酿酒(无氧产生酒精)、制作面包(有氧产生二氧化碳)
乳酸菌:制酸奶(无氧产生乳酸)、制作泡菜的原理: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无氧条件下)。
抗生素:由真菌和放丝菌产生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 人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产生后代,繁衍种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
主要性器官(性腺):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属性器官:附睾(贮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阴茎(排出精液的尿液)。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
主要性器官(性腺):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附属性器官: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婴儿产出(分娩)、月经排出的通道。
3、胚胎发育的过程: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胎儿 成熟胎儿
卵细胞 第二个月末
& 卵细胞呈球形,细胞质内含丰富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
& 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养料和氧气,并排出废物。
4、发育: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的,分为胚胎发育和出生后的发育,通常所说的发育,是指从婴儿出生到性成熟(成年人)的阶段(出生后的发育)。注意分期
&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
&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 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 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即:
受精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蟋蟀、椿象、蜻蜓和蝼蛄等的发育过程。)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中要经历5次蜕皮,幼虫期蜕皮4次。
& 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即: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如家蚕、蜜蜂、蝴蝶、蚊子和苍蝇等的发育过程。)
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经历4次蜕皮,均在幼虫期。
& 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多了一个什么阶段?(答:多了一个蛹)
▲ 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卵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 雌雄蛙抱对行为的意义:刺激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
& 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下列事件必须在水中进行:雌雄蛙抱对;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受精作用;受精卵和蝌蚪的发育。
▲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卵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主要)。
& 鸟卵(已受精)的结构中,胚盘发育成雏鸡;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盘和卵黄是主要结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另有保护作用;系带固定卵黄,气室提供氧气,卵壳保护卵。(结合结构图)
▲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后代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速度快、后代能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但后代生活力会下降。
▲ 植物的无性生殖:
1、营养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和压条三种。
①扦插:如马铃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②嫁接:如桃、梨、苹果等果树。包括:芽接(接穗是芽)、枝接(接穗是枝条)。
&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嫁接法常用于改良果树的品质和培育优良品种。
③压条:如夹竹桃、桂花等。
2、组织培养:
& 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低等动物、低等植物、微生物的无性生殖:
①分裂生殖:如细菌、蓝藻、变形虫、眼虫等。
②出芽生殖:如水螅、酵母菌等。
③孢子生殖:如根霉、青霉、曲霉等霉菌。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总称为性状。如:人的肤色、眼色、身高、血型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之。如: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等。
遗传: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称之(性状传递)。如:狗生狗,猫生猫。
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的现象称之(性状差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与遗传有关的几个概念: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 染色体: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无染色体)。
&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其中,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由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组成:男性,22对+XY;女性,22对+XX
& 男性精子的染色体组成:22+X或22+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2+X。
& 生男生女取决于卵细胞同哪种精子结合,卵细胞与X精子结合则生女,卵细胞与Y精子结合则生男。
▲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基本遗传单位)。
在体细胞中,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称为等位基因,包括显性基因(起主导地位,会掩盖另一基因的作用,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和aa。(注意:只有两个隐性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 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单眼皮、双眼皮等。
▲ 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生物体的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一对黄种人的兄弟,弟弟常在室内工作而肤色较白;而哥哥常在室外工作而肤色较黑。
& 生物变异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性状的差异),包括:
① 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应用)
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只有生殖细胞(系统)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才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②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如上例的变异。
4.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试卷
题 号 一
(60分) 二
(20分) 三
(20分)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60分)
1.动物和细菌、真菌一样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动物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2.下列动物的行为对植物不利的是 ( )
A.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 B.猴子吃桃,将桃核随意乱扔
C.过多的蝗虫啃食玉米等的叶 D.榛睡鼠可储存大量的果实
3.人们研究雷达的回声定位系统,是模仿了下列哪种动物而研制的 ( )
A.蝉 B.蝙蝠 C.鸟类 D.鱼类
4.目前人们认为很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 ( )
A.种子 B.乳房反应器 C.肉类 D.植物体
5.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芽孢是细菌在不良环境中形成的结构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芽孢可以萌发出一个细菌
D.芽孢和孢子一样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结构
6.下列内容不属于细菌菌落特征的是 ( )
A.菌落比较小 B.表面光滑、粘稠 C.褐色 D.粗糙干燥
7.关于真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都有真正的细胞核 B.都是单细胞的C.都没有叶绿体 D.营养方式为异养
8.夏季在下列的什么地方易找到蘑菇 ( )
A.小河中 B.沙漠中 C.树林的地表和腐朽的树干上 D.海边沙滩上
9.下列生物中,可产生抗生素的是 ( )
A.青霉 B.曲霉 C.酵母菌 D.肺炎双球菌
10.在没有氧的条件下,一些细菌将污水和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发酵分解产生的一种可利用的气体,使它们得到净化,这种气体可能是 ( )
A.二氧化碳 B.甲烷 C.一氧化碳 D.氧气
11.在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中,根瘤菌的作用是 ( )
A.固氮 B.提供二氧化碳 C.提供水分 D.提供有机物
12.下列分类单位中,理论上讲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 )
A. 科 B. 属 C. 目 D. 种
13.与昆虫类动物同处于一个分类等级的动物类群是 ( )
A.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C.线形动物 D.哺乳动物
14.下列哪一位科学家在其撰写的植物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自然系统》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 )
A.达尔文 B.虎克 C.林奈 C.巴斯德
15.下列材料中能作为制作培养基的凝固剂的是 ( )
A.琼脂 B.牛肉汁 C.白糖 D.土壤浸出液
16.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个 ( )
A.12800 B.25600 C.1600 D.无法计算
17.下列动物中能在空中飞行的无脊椎动物是 ( )
A.蝙蝠 B.大雁 C.大山雀 D.蝴蝶
18.下列那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包括的内容 (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D.生物食性的多样性
19.某植物已有根、茎、叶的分化,但不结种子,它应归为 ( )
A.苔藓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被子植物 D. 裸子植物
20.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迁地保护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法制管理 D.科学研究
21.夏天,宾馆的厨师常常把许多做好的菜肴用保鲜膜盖好,放在冰箱中冷藏,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抑制细菌繁殖 B.不让营养流失C.防止水分蒸发 D.保持菜肴的形状和颜色
22.人的脚趾之间经常发生奇痒,甚至发生溃烂,有可能感染了 ( )
A.寄生虫 B.真菌 C.细菌 D.病毒
23、生物分类的单位中,最基本的单位是 ( )
A.门 B.纲 C.科 D.种
24.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
A. 根、茎、叶 B.叶、果实、种子 C. 根、叶、叶、花、果实 D.花、果实、种子
25.植物的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 ( )
A.门、纲、目、科、属、种 B. 种、属、科、门、纲、目
C.种、属、科、目、纲、门 D.种、科、属、目、纲、门
26.下列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的是 ( )
A.母鸡带领小鸡觅食 B.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
C.蜂王依靠工蜂喂养 D.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
27.下列的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持生态环境最有利 ( )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家田
B.在菜地中洒家药以杀死菜青虫
C.在田间施放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
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那些有毒藻类死亡
28.你们学校的植物挂了牌吗?如果你要给植物挂牌,除了种名和学名以外,一般还要写上这种植物所属的的哪种分类等级的名称? ( )
A.门的名称 B.纲的名称 C.目的名称 D.科的名称
29.老鼠对人类有害并被列为“四害”之一,我们对它应 ( )
A.想尽办法赶尽杀绝 B.顺其自然不加控制
C.大力保护并减少其天敌的数量 D.设法控制其数量,减少危害
30.我国特有的淡水哺乳动物白鳍豚已濒临灭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降 B.环境污染使其出生率下降
C.乱捕滥杀且栖息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D.营养级别较高,食物不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3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维持 中有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 循环;帮助 传粉、传播种子。
3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 、 和
恒温培养。
3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如 、适宜的温度、 。
34.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 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 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35.细菌有 状、 状、 状等形态。
36.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叫 ,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分开后都不能独立生活的现象叫 。
37.某生物实验小组在观察一个菌落时,发现有这样的特点:菌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你认为该菌落是 菌落。
38.保护生物的 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39.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依据是生物之间的
程度。
40.蒸熟的馒头松软多孔,是因为和面时加入了 ,使面粉发酵产生的
气体遇热膨胀的缘故。
三、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
41.传说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行军至乌江,天色已晚,只见岸边沙滩上有
几个由蚂蚁围成的大字“霸王死于此”。项羽心想:这是天意,遂大声喊一声:“天绝
我也!”即拔剑自刎。原来是刘邦手下的军师用蜜糖写的几个大字,招来许多蚂蚁,
顶羽不知是计,中计身亡。(共3分)
⑴ 蚂蚁能够按照人设计围成几个大字,这与蚂蚁的食性有关,蚂蚁喜欢
⑵ 蚂蚁之间靠 传递信息。
⑶ 一窝蚂蚁由不同的成员组成,蚂蚁是具有明显的 行为特征的动物。
42.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
重的威胁,所以当地牧民曾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起来,兔与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共3分)
通过以上资料分析,你认为人类 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 的关系,使得各种生物的
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生态平衡。
43.下图为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共5分)
⑴图中A是 。
⑵F是 ,它使细菌能够 。
⑶字母 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菌细胞。
⑷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菌的结构中没有 ,也不具有能进行光合作。
44.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它的羊绒比金子还要贵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藏羚羊已濒临灭绝,然而偷猎者的枪声仍不时响起。(共5分)
⑴ 这段话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⑵ 有人建议把藏羚羊引入到动物园圈养起来,这样做将会导致藏羚羊的退化,使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能力
⑶ 为了保护藏羚羊,有人提出组织力量消灭藏羚羊的天敌,这种做法 。
供选答案(不可取、可取)
⑷ 请你提出两点关于保护藏羚羊的建议。
① ;
② 。
45.下面有六种本校常见的植物,请回答有关问题:(4分)
①苏铁 ②佛肚竹 ③玉兰 ④爬山虎 ⑤夹竹桃 ⑥南洋杉
(1)请将这六种植物分为三类
一类是裸子植物: (填标号);
二类是双子叶植物: (填标号);。
三类是单子叶植物: (填标号)。
⑵ 属于藤本类的是 (填标号)。
5. 求初二上学期生物书的目录
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15章动物的运动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第16章动物的行为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2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
第3节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2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6单元 生命的延续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1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2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3节 其他生物的生殖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第4节 性别和性别的决定
第5节 遗传与环境
第6节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
6.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 知识点总结 快~~~~~~~
一、植物的生殖
1.无性生殖的意义: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选材
⑴扦插: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插穗),或插入土、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⑵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⑶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形成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移栽成活。既能在短期内获得大批同种植物,又能防治植物病毒侵害。
3.会判断有性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生殖,也称繁殖,生物孳生后代的现象,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生殖方式可分为两类,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2.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3.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
4.不完全变态:受精卵→若虫→成虫 (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
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若虫经5次蜕皮,不经过蛹期,发育成有翅能飞的成虫。
5.防治害虫的最佳时间:幼虫时期。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的概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只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一类动物
2.行为表现: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成蛙
3.生殖特点: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这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小、种类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4.种类: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卵的结构: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胚盘内含有细胞核;卵黄外的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2.鸟的生殖过程的行为表现: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五、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基因: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断。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性状: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如人的ABO血型)、行为方式(如各种先天性行为)等。
3.显性形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交一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4.隐性形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交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5.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圆粒与皱粒,西红柿的红果与黄果,兔的白毛与黑毛,鸡的玫瑰冠与单冠,人的直发与卷发,A型血与B型血。
6.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7.性别决定: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8.变异的特点: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但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因,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7.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复习提纲
第五部分
第一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六、 生物的遗传现象:
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
动植物的性状主要是通过生殖细胞而遗传给后代的。
七、 染色体和基因:
细胞核内存在的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父方和母方)存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人体细胞23对,人的生殖细胞23条),它由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在体细胞中存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八、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当细胞内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隐性(aa)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否则(AA、Aa),为显性性状。
显性(大写A) 隐性(小写a)
九、 禁止近亲结婚
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相近,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越大。
十、 生物的变异现象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十一、 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十二、 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十三、 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
十四、 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第二章 生物的进化
一、 生命的起源:
原始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原始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二、 生物进化的历程:
植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
原始生命 原始苔藓类
原始藻类 原始裸子植物
原始蕨类 原始被子植物
动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鸟类
原始鱼类 原始两栖类 原始爬行类 原始哺乳类
进化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三、 人类的出现:
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人由森林古猿逐步进化而来。
植物从种子植物脱离水的限制,无脊椎动物从节肢动物脱离水的限制,脊椎动物从爬行动物脱离水的限制。
四、 生物进化的证据:
主要证据为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而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生物化石。
五、 人工选择:
选择者:人 结果:满足人类的各种要求。 速度:较快。
概念: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六、 自然选择
选择者:自然界各种环境条件。 结果:适应环境,不断进化。
速度:形成新物种需要漫长岁月。
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
第三章 生物与环境
一、 环境的含义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主要还是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
二、 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和非生物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三、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 环境影响生物
2、 生物适应环境
3、 生物影响环境
四、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五、 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无机物光合作用 有机物)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使用有机物)
细菌真菌――分解者(有机物――无机物)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
六、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相互关联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如:草 兔 狐
七、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八、 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裸子植物的资源,占居全世界的首位。
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麜鹿,植物中的银杉、金钱松、珙桐等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1、 许多野生动植物可以用作药材。
2、 能提供大量的工业原料。
3、 为人类提供食物。
4、 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九、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
十、 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我国陆续建立了数百个自然保护区,如四川卧龙、王朗和九寨沟等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金丝猴),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银杉)。对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影响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或停产治理等措施。从我做起树立环境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
课标要求:
1.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4.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5.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解释人的性别决定。认同优生优育。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6.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7.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描述人体的兔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8.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关注癌症的危害。
9.说明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说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拒绝毒品
10.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1. 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2.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3.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8. 急需八年级生物(苏教版)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的详细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 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 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
注: 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
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
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2、动物运动的形成:
▲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
▲ 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
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 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
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 骨的成分和特性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使骨具有韧性。
▲ 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头
关节面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 骨骼:
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 躯体运动:
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
记住特例:
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 运动所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懂得举例和分辨)
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
记住: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 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3、动物行为的研究: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
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
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
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 动物行为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法国昆虫学家)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
-----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我国脊椎动物的种类有6300多种,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4%。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
A 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将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被称作为消费者)
B 对植物的积极作用: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使植物顺利受精,促进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C 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与各自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食物链与食物网: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各种生物之间的复杂的捕食与被食的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之间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从而促进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
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种动物,与它栖息的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与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我国的动物资源:
我国许多的特有珍稀动物: 哺乳类——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鳍豚。鸟类——褐马鸡、黑颈鹤。爬行类——扬子鳄。两栖类——大鲵。鱼类——白鲟、中华鲟。
大熊猫---哺乳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龙自然保护区;
扭角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四川、甘肃、陕西、西藏等。
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脉与河北西北部等山地。
扬子鳄---古老的爬行类,被誉为“活化石”。
& 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栖息环境。
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最根本的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 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主要措施;易地保护是补充措施;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纲要》
▲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 生物圈中的生物:
生产者——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消费者——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腐生性的细菌、真菌 (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自然)
▲ 微生物:
单细胞:如细菌、蓝藻(体内无成形细胞核),酵母菌(体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如病毒。 细菌包括:球形菌、杆形菌、弧形菌和螺旋形菌。
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属于分解者;
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属于消费者;
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自养>(如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一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共生>(如根瘤菌、黏球菌)。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酵母菌:酿酒(无氧产生酒精)、制作面包(有氧产生二氧化碳)
乳酸菌:制酸奶(无氧产生乳酸)、制作泡菜的原理: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无氧条件下)。
抗生素:由真菌和放丝菌产生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 人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产生后代,繁衍种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
主要性器官(性腺):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属性器官:附睾(贮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阴茎(排出精液的尿液)。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
主要性器官(性腺):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附属性器官: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婴儿产出(分娩)、月经排出的通道。
3、胚胎发育的过程: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胎儿 成熟胎儿
卵细胞 第二个月末
& 卵细胞呈球形,细胞质内含丰富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
& 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养料和氧气,并排出废物。
4、发育: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的,分为胚胎发育和出生后的发育,通常所说的发育,是指从婴儿出生到性成熟(成年人)的阶段(出生后的发育)。注意分期
&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
&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 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 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即:
受精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蟋蟀、椿象、蜻蜓和蝼蛄等的发育过程。)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中要经历5次蜕皮,幼虫期蜕皮4次。
& 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即: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如家蚕、蜜蜂、蝴蝶、蚊子和苍蝇等的发育过程。)
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经历4次蜕皮,均在幼虫期。
& 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多了一个什么阶段?(答:多了一个蛹)
▲ 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卵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 雌雄蛙抱对行为的意义:刺激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
& 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下列事件必须在水中进行:雌雄蛙抱对;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受精作用;受精卵和蝌蚪的发育。
▲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卵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主要)。
& 鸟卵(已受精)的结构中,胚盘发育成雏鸡;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盘和卵黄是主要结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另有保护作用;系带固定卵黄,气室提供氧气,卵壳保护卵。(结合结构图)
▲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后代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速度快、后代能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但后代生活力会下降。
▲ 植物的无性生殖:
1、营养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和压条三种。
①扦插:如马铃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②嫁接:如桃、梨、苹果等果树。包括:芽接(接穗是芽)、枝接(接穗是枝条)。
&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嫁接法常用于改良果树的品质和培育优良品种。
③压条:如夹竹桃、桂花等。
2、组织培养:
& 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低等动物、低等植物、微生物的无性生殖:
①分裂生殖:如细菌、蓝藻、变形虫、眼虫等。
②出芽生殖:如水螅、酵母菌等。
③孢子生殖:如根霉、青霉、曲霉等霉菌。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总称为性状。如:人的肤色、眼色、身高、血型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之。如: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等。
遗传: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称之(性状传递)。如:狗生狗,猫生猫。
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的现象称之(性状差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与遗传有关的几个概念: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 染色体: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无染色体)。
&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其中,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由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组成:男性,22对+XY;女性,22对+XX
& 男性精子的染色体组成:22+X或22+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2+X。
& 生男生女取决于卵细胞同哪种精子结合,卵细胞与X精子结合则生女,卵细胞与Y精子结合则生男。
▲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基本遗传单位)。
在体细胞中,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称为等位基因,包括显性基因(起主导地位,会掩盖另一基因的作用,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和aa。(注意:只有两个隐性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 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单眼皮、双眼皮等。
▲ 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生物体的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一对黄种人的兄弟,弟弟常在室内工作而肤色较白;而哥哥常在室外工作而肤色较黑。
& 生物变异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性状的差异),包括:
① 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应用)
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只有生殖细胞(系统)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才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②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如上例的变异。
▲ 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遗传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
近亲结婚会大大提高遗传病的发病率,要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是指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婚姻法的规定>
遗传咨询又叫遗传商谈,与有效的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措施相配合,能有效地降低遗传病发病率,改善遗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