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遗传因素 » 染色体遗传学说

染色体遗传学说

发布时间: 2021-03-27 03:24:52

① 哪月摩尔根创新了遗传染色体学说

应该是1910年5月。

在1910年5月,在摩尔根的实验室中诞生了一只白眼雄果蝇。摩尔根把它带回家中,把它放在床边的一只瓶子中,白天把它带回实验室,不久他把这只果蝇与另一只红眼雌果蝇进行交配,在下一代果蝇中产生了全是红眼的果蝇,一共是1240只。后来摩尔根让一只白眼雌果蝇与一只正常的雄果蝇交配。却在其后代中得到一半是红眼、一半是白眼的雄果蝇,而雌果蝇中却没有白眼,全部雌性都长有正常的红眼睛。摩尔根对此现象如何解释呢?他说:“眼睛的颜色基因(R)与性别决定的基因是结在一起的,即在X染色体上。”或者像我们现在所说那样是链锁的,那样得到一条既带有白眼基因的X染色体,又有一条Y染色体的话,即发育为白眼雄果蝇。

摩尔根及其同事、学生用果蝇做实验材料。到1925年已经在这个小生物身上发现它有四对染色体,并鉴定了约100个不同的基因。并且由交配试验而确定链锁的程度,可以用来测量染色体上基因间的距离。1911年他提出了“染色体遗传理论”。果蝇给摩尔根的研究带来如此巨大的成功,以致后来有人说这种果蝇是上帝专门为摩尔根创造的。摩尔根发现,代表生物遗传秘密的基因的确存在于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上。而且,他还发现,基因在每条染色体内是直线排列的。

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而排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不能自由组合的。摩尔根把这种特点称为基因的“连锁”。摩尔根在长期的试验中发现,由于同源染色体的断离与结合,而产生了基因的互相交换。不过交换的情况很少,只占1%。连锁和交换定律,是摩尔根发现的遗传第三定律。他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了著名的基因学说,揭示了基因是组成染色体的遗传单位,它能控制遗传性状的发育,也是突变、重组、交换的基本单位。但基因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这在当时还是个谜。1933年,摩尔根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② 通过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来说明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遗传基因其实就是一段一段的dna组成的,整个的dna是按照碱基配对的原则把母体的遗传信息通过rna传递过来的。而dna链条却依托于染色体上。
另外,在细胞分裂的时候,通过染色体的复制,就把dna复制了,也就把带有遗传信息的基因复制到各自的子染色体中,再通过转载rna的运载,把信息还原成氨基酸,形成蛋白质,从而使母本的特征得以流传和保持,进而细胞也就分裂成了相同的子细胞。换而言之,三者共同协作,在遗传中连续的发挥作用,且缺一不可。

③ 染色体学说的主要观点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诞生是细胞学和遗传学的结晶,宣告了细胞遗传学的日臻成熟,正如米勒所言:“它为整个现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养料”。摩尔根也因此在诺贝尔诞生100周年的1933年而荣膺桂冠。诺贝尔委员会认为:“没有摩尔根的研究,就没有人类遗传学,也就没有人类优生学”。遗传学的飞速发展业已表明,当时的这种评价远远不够。正如科学史学家迈尔(E.Mayr)1984年所言:“接受遗传的染色体理论绝不是染色体研究的终止,而是进入染色体研究新时代的标志”。

④ 染色体遗传学说的要点是什么(要详细)

1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并称这些因子为基因;
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分裂间期它以染色质的状态存在;
3在细胞分裂时,成为短粗的杆状结构,称为染色体。

⑤ 染色体遗传学说的要点是什么

1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并称这些因子为基因;
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分裂间期它以染色质的状态存在;
3在细胞分裂时,成为短粗的杆状结构,称为染色体。

⑥ 遗传染色体学说具体是什么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论文被重新发现3年后的1903年,萨顿(Sutton)和鲍维里(Boveri)根据各自的研究,认为孟德尔“遗传因子”与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具有平行性,同时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认为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这个从细胞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圆满地解释了孟德尔遗传现象。

19世纪,特别是下半叶,细胞学有了空前的发展:魏斯曼(A.Weismann)首先提出要在细胞水平研究遗传的观点,断然否定获得性遗传,提出种质连续理论;赫特维希(O.Hertwig)研究海胆受精作用,确认动物细胞在形成配子过程中要发生减数分裂;鲁(W.Roux)1883年提出遗传物质均等分配的观点;萨顿和蒙哥马利(Montgomery)证明了染色体的连续性,萨顿指出:“父本与母本的染色体以配对的方式联系,减数分裂时彼此分开,这就是孟德尔遗传的物质基础”;鲍维里研究马蛔虫受精作用,证实了染色体的个体性,他认为:从受精卵衍生出来的一切细胞,其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这正如威尔逊(E.B.Willson)所预言的:“细胞通过分裂在发生上连续,遗传现象就是这种连续性的结果。”

这些细胞学成果的染色体假说在1903~1910年的这段时间内未得到承认和支持,有不少遗传学家反对,贝特森(Bateson)就属其中之一。连锁现象最初是贝特森于1906年在香豌豆杂交中发现的,尽管此时染色体学说已经提出3年,但他在连锁现象面前,除了提出相斥和相引这两个名词和“珍惜你的例外吧!”这句名言之外,别无建树。

后来摩尔根对染色体学说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染色体理论主要来自细胞学的观察事实,摩尔根认为这是“思辨”臆测,要求提供更直接的证据,宣称绝不接受这种“没有实验基础”的理论。

在摩尔根看来,承认那种性状由“颗粒”控制,而颗粒位于单个不同的染色体上,这有饽于他的渐成论思维背景,这意味着将在一定程度上否定自己原有的概念体系。现在看来可以这样认为:1910年之前,作为胚胎学家的渐成论者,对细胞学家所固守的预成论和颗粒论是持否定态度的,尽管预成论与渐成论的争辩表面上看,100年前就已偃旗息鼓,且以后者胜利而告终,但胚胎学家对预成论思维的任何痕迹都过度敏感,因为对于预成论者,孟德尔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颗粒学说,而摩尔根则认为预成论全然否定了细胞质和环境的作用。

当然,原初的颗粒遗传理论确有简单化的缺点。1909年约翰逊(W.Johannsen)才提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在这之前,颗粒论者就不得不从遗传因子与生物性状之间一一对应联系的预成论思维去探讨遗传。也就是说,虽然小人学说早已无人问津,但基因型就是缩小了的表现型的迹痕却未能动摇。

为什么摩尔根很快又成为染色体学说的主要倡导者和一系列有力证据的提供者呢? 1904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邀请他到哥伦比亚大学,作为好友、同事,两人的办公室仅一墙之隔,且有着一些既研究果蝇遗传又研究昆虫染色体的共同学生作媒介,此间威尔逊的工作深刻地影响着摩尔根。

1908年摩尔根引进黑腹果蝇建立果蝇室,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1910年5月发现一种白眼雄蝇,他立即用白眼雄蝇与正常红眼雌蝇交配,结果F1全是红眼,说明白眼属隐性突变性状;在F1兄妹交产生的F2中,出现了白眼只限于雄蝇的现象,这预示眼色与性别的遗传相关;他又将这只白眼雄蝇与F1红眼雌蝇回交,结果表明雌蝇也可出现白眼;再将这只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出现了雄蝇全是白眼而雌蝇全是红眼现象,他将这种女象父、子象母的现象称为交叉遗传(criss-cross inheritance)。

性状遗传随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这是孟德尔雌雄同株的豌豆不可能表现的新现象,但这使摩尔根联想到世纪之交的性染色体研究。

1891年后亨金(H.Henking)发现并命名半翅目昆虫精巢细胞中含异染色质的X染色体;1902年麦克隆(C.E.Mc Clung)将该染色体与昆虫性别相联系;威尔逊(1905年)研究半翅目和直翅目昆虫,认为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特别是史蒂文斯(N.M.Stevens)发现果蝇性别决定机制。

运用这些细胞学成果,可断言上述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摩尔根仍然踌躇不定,其主要原因是:渐成论观点在复杂的实验结果面前,仍影响着摩尔根对并非基于“小人与活力”之上的预成论观点的思维。他很难相信染色体是一种能够从根本上控制一切的“颗粒”。

摩尔根果蝇杂交结果与英国研究的蛾类和鸟类性别决定机制相抵触;后来证实这种平行的相反恰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又一证据。

果蝇只有8条染色体,而个体性状纷呈繁杂,他担心这样一来,许多性状势必包含在同一染色体中而随之一道“孟德尔化”。物种间染色体数目差异甚大,这使他认为染色体未必是能控制一切性状的基质。

缜密的科学思维,可贵的怀疑主义!当进一步的研究使他对这些问题有所醒悟时,著名的论文《果蝇的限性遗传》诞生了,在遗传学这是第一次将一个具体的基因与一个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

然而最终直接证明染色体理论的还是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的经典研究。他在重复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的交配时,发现了约1/2000的初级例外子代,即女偏母、子偏父的“性状直传”;再将初级例外中白眼雌蝇与正常红眼雄蝇交配,发现了更高频率(4%)的次级例外。布里吉斯假设初级例外的白眼雌蝇具有XXY的异常性染色体(即母本减数Ⅰ过程中X染色体不分离,共同进入受精卵所致),它形成的4种配子与正常父本的2种配子结合,即形成8种眼色、性别、育性、生活力不同的后代,其中4%为直传性状的次级例外,布里吉斯还逐一镜检了这些果蝇的性染色体,结果完全证实了他的假说,同时还提出了性别平衡理论。这项研究直观地、令人信服地证实了染色体就是基因的载体。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诞生是细胞学和遗传学的结晶,宣告了细胞遗传学的日臻成熟,正如米勒所言:“它为整个现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养料”。摩尔根也因此在诺贝尔诞生100周年的1933年而荣膺桂冠。诺贝尔委员会认为:“没有摩尔根的研究,就没有人类遗传学,也就没有人类优生学”。遗传学的飞速发展业已表明,当时的这种评价远远不够。正如科学史学家迈尔(E.Mayr)1984年所言:“接受遗传的染色体理论绝不是染色体研究的终止,而是进入染色体研究新时代的标志”。

⑦ 1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是什么

http://genetics.sjtu.e.cn/genetics/2.01.htm

⑧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你们怎么理解

染色体遗传学说,是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对孟德尔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他用果蝇做了大量试验,提出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1909 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首次把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称作基因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期(细胞不分裂的时期),它以染色质的状态存在;在细胞分裂时,成为短粗的杆状结构,称为染色体(因为它染色较深)。染色体实际上是染色质浓集而成的,内部呈紧密的、高度螺旋曲卷的丝状结构。在细胞核中含有进一步发育所必需的所有信息,它决定这个细胞将发育成为一个人、一匹马或一羽鸽子,并且决定鸽子是大型或小型的,羽色是灰的或是红的,飞翔能力是优秀的或是低劣的等。这些发育或发展的资料及指令,均存在于染色体的丝状结构上。在染色体上,依照顺序包含一系列碱基,称为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就好像项链上成串的珠子,这些成串的基因正代表着所有的遗传性状,因而被称为“遗传的基本单位”。

⑨ 最早提出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学者是

19世纪60年代,奥地利遗传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就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观版点,但权这仅仅是一种逻辑推理。
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W. Johansen 1859~1927)在《精密遗传学原理》一书中正式提出“基因”概念。
20世纪初期,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认识到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是呈线性排列,从而得出了染色体是基因载体的结论。

热点内容
法国电影小男孩在农场遇到一只白狗 发布:2024-08-19 08:36:47 浏览:594
微光上有什么恐怖片 发布:2024-08-19 05:25:40 浏览:915
穿越香港鬼片灭鬼的小说 发布:2024-08-19 03:36:10 浏览:833
恶之花都敏秀姐姐扮演者 发布:2024-08-19 02:22:07 浏览:321
thai好看电影 发布:2024-08-18 11:34:37 浏览:795
电影内容女的是傻子容易尿裤子,男的很穷单身汉 发布:2024-08-18 10:31:36 浏览:129
双机巨幕厅和4k厅哪个好 发布:2024-08-18 10:18:41 浏览:818
日本僵尸片上世纪 发布:2024-08-18 07:32:00 浏览:537
怪物 韩国电影在线 发布:2024-08-18 03:49:17 浏览:491
第九区一样的 发布:2024-08-17 23:16:05 浏览: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