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遗传因素 » 皮肤病是情志病

皮肤病是情志病

发布时间: 2021-03-25 12:21:42

A. 这是什么皮肤病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抄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皮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主症的慢性皮肤炎症,发病和神经精神因素及某些外在刺激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多因情志不遂,郁闷不舒,心火上炎,以致气血运行失调,凝滞于皮肤,且久耗血伤阴,血虚化燥生风,或因脾蕴湿热,复感风邪,蕴阻于肌肤而发病。

神经性皮炎的疗养应注意以下问题.
1、首先要消除精神紧张,调整生活节奏,避免劳累,多参加户外活动,多与人交流思想,心情要舒畅。
2、饮食中多以清淡为主,新鲜的水果、蔬菜为主。

3、油炸等,海鲜类、甜食类、辛辣刺激类禁食用。

4、积极配合大夫,坚持治疗,不能前功尽弃,要有信心,建议应用中药,治疗本病会有显著疗效。

B. 什么咒语对治皮肤病,佛教的回答。不知道别回答哦。

问:身体上有特殊的疾病,请问是否念佛、持咒可以消除疾病?

净空法师答:念佛、持咒可以消除疾病,灵不灵要看你自己。不会念佛的人有口无心,这个不灵。会念佛的人是心口一如,口里有阿弥陀佛,心里有阿弥陀佛,这个灵。念咒也是一样,咒属密法,讲求三密相应,身口意三个条件具足,这个咒灵。

而念咒一定要有老师教导,咒要有观想,观想是意密。现在密教大家念得最普遍的是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嗡”是身,这个字音圆圆满满具足法身、报身、应化身;“嘛呢”是莲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这个咒的意思就是:“保持你的身心像莲花一样的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念这个咒立刻就想到,“我身心清净、一尘不染”,这咒就灵了。念咒,还自私自利,还是非人我,还搞贪嗔痴慢,这咒不灵了。

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念头纯正,身上的病当然就没有了。现在的医生讲“心理健康”,念佛、念咒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身上有点小毛病,不必去治也能好。


============================================


净空法师---你要是生病,我劝你还是看医生,还是吃药,为什么?我肯定你转不过来。

《十善业道经》里面佛说:菩萨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是纯善,身体决定健康,决定没有毛病。为什么?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里头纯善,心里头清净,自然是百病不生。病从哪里来的?贪瞋痴慢来的。你的念头、心想不善,所以影响生理,才想出许许多多毛病出来。懂得这个原理、原则的人,我们身体有病了,要不要看医生?不需要。要不要吃药?不需要,念头转过来就可以了。清净心,善思惟,你身体细胞组织就恢复正常;贪瞋痴慢把正常的组织破坏掉,你就生病,就是这么个道理。但是诸位同修听了我这个话,你要是生病,我劝你还是看医生,还是吃药,为什么?我肯定你转不过来。你有本事转得过来,那不需要;你没有本事转过来,还是找医生、找医药来帮助你。可是你要懂这个道理,医生、药物当作助缘,把心里转过来最重要,你恢复健康会很快。

——大乘无量寿经(第九十三集)

C. 情志病的介绍定义

情志病,病名首见于明·张介宾《类经》,系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症。情志病包括:⑴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等;⑵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高血压病)等身心疾病;⑶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现,并且其病情也随其情绪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
现代研究证实,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社会心理因素关,其中就有精神因素。颜德馨教授尊古训、师前贤,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发挥,治疗情志多从痰瘀郁论治,效果显著,现整理如下。

D. 中医里所说的情志病是什么病

病情分析: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并且五种情志对应着五脏。 意见建议: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五脏有病可影响到相应的情志,情志不正常也可以影响到五脏。

E. 中医心理学如何理解情志病

情志病是因七情而致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一种疾病,包括癫狂、百合病、脏躁、郁证、不寐等。如不及时诊治,常可罹患他种疾病。现代研究证实,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社会心理因素关,其中就有精神因素。颜德馨教授尊古训、师前贤,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发挥,治疗情志多从痰瘀郁论治,效果显著,现整理如下。

探病源 立论多宗 痰 瘀 郁

祖国医学认为情志病是情志刺激即七情内伤而成。如过于强烈的精神刺激成持久的不良因素超过了人体的调节的范围,就会造成气机逆乱,气血失调,成为疾病。痰、瘀、郁是脏腑内伤而造成的病理结果。颜师认为,痰即人身之津液,痰的产生,首先责在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其中以肺、肾、脾最关重要。若一脏失调,则可相互影响,导致水液潴留。情志因素亦然,所求不遂,情志抑郁,暴怒气逆,影响气机升降出入,致使津液潴留,凝聚于所虚之处,内伏于脏腑经络、隐僻空隙之间,溢于肌肤筋骨,皮裹膜外,上逆于头脑巅顶,下注足胫,无处不到,日积月累,遂成顽疾怪症及种种情志变化。所以气滞、气虚和寒热失常,均是形成痰的重要因素。

瘀血是指瘀积不行,污秽不洁和已离经脉的血液,以及久病影响到经络时所出现的病变。瘀血是外伤,出血、气虚、气滞、寒凝、热郁等导致的病理结果,又是引起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七情五志失调可以造成瘀血内阻,情志不遂则气机郁滞,气滞则血亦滞,故能致瘀。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所说:“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滞著而不去。”正说明情志不调,气机不舒,初病气分,延久及血,血凝成瘀。

颜师常谓百病无不由于气者,气机阻滞则成郁。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狭义之郁是专指以情志不畅为病因。以气机郁滞为病变的郁,即情志之郁。情志因素是郁证的致病原因,但情志因素是否造成郁证,除以精神刺激的强度及持续时间的久暂有关外,也与机体本身的状况有密切的关系。《杂病源流犀烛·诸变源流》说:“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致六郁之病生焉”。郁证的病因是情志内伤,病理变化与心肝脾有密切关系,郁证初病体实,病变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多属实证,经久愈则由实转虚,随其影响的脏腑及损耗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肾亏虚的不同病变,患者大多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等情志内伤的病史,其发生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

痰、瘀、郁之间相互交杂,互为因果。颜师认为痰与瘀血关系最为密切。凡体内任何组织在病理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非正常体液统称为痰,其乃生化之本。张景岳说:“痰即人身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此痰亦既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荣卫充,而痰涎本皆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皆痰涎”。故素有痰瘀同源之说,怪病多痰,怪病多瘀也常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法则。痰与郁的关系也颇密切。《直指方》云:“气结则生痰,痰盛则气愈结。”郁证是由于情志抑郁,气机郁滞所引起疾病的总称。凡因情志不舒,气郁不伸而致血滞、痰结、食积、火郁乃致脏腑不和等引起种种痰病均属之,其范围非常之广。王安道说:“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朱丹溪创立六郁学说,试观六郁中的血郁与血瘀在病机上是相同的,只是在病名上略有区分而已。痰瘀郁均可以用气来贯通,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气滞可成痰。又因气为血师,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则血少,气止血亦停。另外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而成,故气滞又可成郁。颜师独具慧眼,从此三者论治情志病,常应手而效。

探病位 重在心肝兼胆腑

《内经》云:“心为君主之宫,主明则下安”。情志病的病位,首先在心。在生理情况下,心神正常,五脏六腑就能在心神的主导之下协调进行活动,心神不仅主导脏腑的生理活动、也主导人的意识、思维、情感、行为等精神活动,如病理因素扰及心神,影响了心神行使主导精神活动的机能,就会出现各种神志异常的症状,若神不守舍出现失眠多梦、夜游等症,若心神不安出现心烦懊侬,情感多变,若心神惑乱可出现精神恍惚、神绪不宁、易惊、悲忧喜哭、喜怒无常,时时欠伸,甚则痴呆或神昏,或癫或狂。但五脏相关常见病本于他脏而间接影响心神。故《内经》“五神藏”之说,即所谓“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神、魂、魄、意、志都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所以,五脏有病,都可以出现神志症状。颜师除了以“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称魂魄,兼赅意志,为主体思想外,十分注重于肝胆。因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易动而难静,且喜条达,恶抑郁。若情志不畅,肝木失其条达之性,肝气自郁于本经,可见胁肋胀痛或窜痛,胸闷不舒,或咽部有阻塞感,上冲于心可有热厥心痛,上冲于肺,肺气不得下降,可有气喘不平、呛咳、乘脾可有脘腹胀痛、乘胃、胃失和降可有脘痛呕酸,而且气有馀便是火,素为肝郁之体,可有实火,症见目赤颧红,痉厥狂躁,淋闭疮疡,善饥烦渴,脉弦劲有力。郁火症见寒热往来,乳房结核,颈生瘰,脉郁结不扬。若素为阴虚之体又可见颧红骨蒸,不寐烦躁,头面烘热,脉弦细数,重按无力的虚火之症,火旺又能生风,初起上犯巅顶,可见头目晕眩、耳鸣、旁走四肢经络可见肢体麻木等。证状纷繁,不一而足。胆又称奇恒之府,与肝相表裹,其位居中中枢而职司疏泄,疏泄功能主要是调畅气机,胆主少阳,少阳为枢、气机的升降出入都须通过为枢之少阳才能完成,故胆具有通达上下,在乎中和而生化万物的功能,宫居中正主裁决断,胆在人体思维活动中心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人的思维活动是通过精、神、魂、魄、意、志、思、智、虑等各个环节来完成,而以心为主导,其中肝主谋虑,司疏泄有较大影响,但还要通过秉刚果之气,直而不疑之胆进行控制和调节,故有“胆主决断”之说。因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故胆腑病变多在气分,临床上一般将胆病每见痰液交结之症,胆实热证的表现有胸胁胀痛,心烦懊侬,狂燥少寐,口苦咽干、头痛、目赤目黄。胆气虚寒证表现有善畏易惊,入夜难眠,眩晕目花,关节酸痛等。在临床上,情志病但见一脏之证者鲜有之,所以,在辨证论治中抓住“心肝”为中心环节外,但对胆,这一较为特殊的脏,也不应忽视,这样才能纷杂的诸多症状中,辨明病位,更好地运用治法。

论治法 调气活血养心神

颜师对“百病皆生于气”、“气为百病之长”之说颇为赞赏。认为“气”之与病密切攸关,因五脏六腑,非气不生,神静则宁,情动则乱,气虚、气实、气滞等均可导致疾病,气滞而致血瘀乃是郁证的病机,故平衡气之升降出入,调畅气机是治疗情志病的主要治则,逍遥散是常用之方,本方由四逆散加减而成,根据《内经》“木郁者达之”原则,先顺其条达之性,开其郁遏之气,非养营血而健脾土,以柴胡疏肝解郁,归、芍和营补血养肝,茯苓、白术、炙草健脾补中,再加薄荷以增解郁之功,若气郁化火,再宗经旨:“火郁者发之”加丹皮、山栀以发散之。情志病变,罹肝传脾,也可直接罹肺为害。《内经》曰:“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七情内伤,脾胃运化失常,酿成痰湿,如见肝胆郁热而痰气内伤、心气不足而心神浮越,颜师撷《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疏解肝胆郁热,益气养心敛神。若取化瘀法效欠佳时,改用本方常有较为满意的疗效。方中有柴胡、黄苓、桂枝、茯苓、半夏、大黄、铅丹、姜枣、龙骨、牡蛎、人参等12味药物组成。其中柴、苓、大黄解肝胆郁热,参枣、龙牡、铅丹益气、敛神、镇惊,桂枝、半夏、生姜化痰利湿。因铅丹有毒,且对肠胃道有刺激,常以镇逆气、除痰涎,通躁结生代赭石代之,临床上凡属肝胆郁热,痰气内扰之情志病,包括不寐、脏躁、痛证、癫狂,及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只要辨证准确,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见痰内扰,神不守舍,可用黄连温胆汤清心祛痰。礞石滚痰丸泄热涤痰,白金丸解郁化痰。如痰火较盛,心烦易怒,舌红脉数,可用除痰降火汤,此方即温加珍珠母、夜交藤、山栀、龙胆草,疗效亦佳。

“血百病之胎”,是指百病与“血”有关。《医学准绳》指出:“百病由污血者多”情志病日久,必有瘀血阻滞,这也就是颜师“久病必有瘀”之观点。治法上提出活血化瘀。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守病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活血化瘀能整气血平衡以俾阴阳之通。王清任说:“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颜师在情志病的运用中常用疏肝化瘀或清热化瘀之法,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方。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四逆散疏肝理气,加桔梗使气机上升,牛膝导血瘀下泄,,适合于一切气滞血瘀造成的痛证,尤对肝郁日久,经疏肝法无效者投之每能奏功。如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久之凝滞脑气,神明受忧而出现烦扰不安,夜不能寐,甚至彻底夜不寐可服之,并加磁朱丸吞服,且磁朱丸能通络安神,故对女性经闭者有通经之功,效果更佳。如因瘀而成癫狂者,出现语无伦次,不避亲疏,神志失常用癫狂梦醒汤,行气祛瘀醒神,也可用桃核承气汤,泄热逐痰宁心。古时有以桃花治愈癫狂的记载,因桃花利宿水痰饮积滞,治风狂。

《内经》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故悲哀愁扰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七情所伤,虽分五脏,但必归于心,各种情志刺激,在影响本脏的同时,都会影响心的功能。所以,养心安神之法也常用,柏子养心汤、归脾汤是代表方。两方均有枣仁、柏子仁、合欢花等养心之品以宁神定志。颜师常喜归脾汤加入黄连一味苦寒入心,屡试屡验,如因脏液枯燥而发为脏躁者,又取甘麦大枣汤、百合汤等养心液,安心神。此外情志病的调摄也很重要。颜师常谓,此病全在病者移情易性,疾病痊愈虽离不开药物的作用,但怡悦心志,开怀静养的精神调摄更是康复的关键。正如叶天士所云:“用药乃片时之效,欲得久安,以怡悦心志为要旨耳”。诚哉斯言。

F. 为什么说情志是致病因素

情志,亦称“七情”,即喜、怒、优、思、悲、恐、惊7种情绪变化,是人对外界事物的不同情绪的反映。如果七情太过或不及,如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正常心理承受能力,会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较多见的是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故情志的异常变化是脾胃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七情之中,尤其是忧、思、怒对脾胃影响较大。如忧思过度,精神抑闷,常致脾胃气机郁结不畅,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会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暧气、大便溏泄等症。又如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或恼怒太过,肝气过盛,又常横逆乘脾犯胃,导致脾胃受伤,运化失常。肝气犯胃可见胸闷太息、胃脘胀痛;胃气失降,出现呃逆、呕吐、嗳气等症。如暴怒太过,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可致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导致胃病的情志因素中,除了忧、思、怒以外,凡过惊、过怒、过恐、过悲皆可致病。如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悲则气缓;凡过度精神创伤,都可导致脾胃气机紊乱,进而升降失常,出现嗳气、泛酸、呃逆、恶心、呕吐、脘腹痛等症。

G. 为什么情志能产生疾病

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

H. 情志病的情志病位

重在心肝兼胆腑
《内经》云:“心为君主之宫,主明则下安”。情志病的病位,首先在心。在生理情况下,心神正常,五脏六腑就能在心神的主导之下协调进行活动,心神不仅主导脏腑的生理活动、也主导人的意识、思维、情感、行为等精神活动,如病理因素扰及心神,影响了心神行使主导精神活动的机能,就会出现各种神志异常的症状,若神不守舍出现失眠多梦、夜游等症,若心神不安出现心烦懊侬,情感多变,若心神惑乱可出现精神恍惚、神绪不宁、易惊、悲忧喜哭、喜怒无常,时时欠伸,甚则痴呆或神昏,或癫或狂。但五脏相关常见病本于他脏而间接影响心神。故《内经》“五神藏”之说,即所谓“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神、魂、魄、意、志都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所以,五脏有病,都可以出现神志症状。颜师除了以“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称魂魄,兼赅意志,为主体思想外,十分注重于肝胆。因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易动而难静,且喜条达,恶抑郁。若情志不畅,肝木失其条达之性,肝气自郁于本经,可见胁肋胀痛或窜痛,胸闷不舒,或咽部有阻塞感,上冲于心可有热厥心痛,上冲于肺,肺气不得下降,可有气喘不平、呛咳、乘脾可有脘腹胀痛、乘胃、胃失和降可有脘痛呕酸,而且气有馀便是火,素为肝郁之体,可有实火,症见目赤颧红,痉厥狂躁,淋闭疮疡,善饥烦渴,脉弦劲有力。郁火症见寒热往来,乳房结核,颈生瘰,脉郁结不扬。若素为阴虚之体又可见颧红骨蒸,不寐烦躁,头面烘热,脉弦细数,重按无力的虚火之症,火旺又能生风,初起上犯巅顶,可见头目晕眩、耳鸣、旁走四肢经络可见肢体麻木等。证状纷繁,不一而足。胆又称奇恒之府,与肝相表裹,其位居中中枢而职司疏泄,疏泄功能主要是调畅气机,胆主少阳,少阳为枢、气机的升降出入都须通过为枢之少阳才能完成,故胆具有通达上下,在乎中和而生化万物的功能,宫居中正主裁决断,胆在人体思维活动中心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人的思维活动是通过精、神、魂、魄、意、志、思、智、虑等各个环节来完成,而以心为主导,其中肝主谋虑,司疏泄有较大影响,但还要通过秉刚果之气,直而不疑之胆进行控制和调节,故有“胆主决断”之说。因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故胆腑病变多在气分,临床上一般将胆病每见痰液交结之症,胆实热证的表现有胸胁胀痛,心烦懊侬,狂躁少寐,口苦咽干、头痛、目赤目黄。胆气虚寒证表现有善畏易惊,入夜难眠,眩晕目花,关节酸痛等。在临床上,情志病但见一脏之证者鲜有之,所以,在辨证论治中抓住“心肝”为中心环节外,但对胆,这一较为特殊的脏,也不应忽视,这样才能纷杂的诸多症状中,辨明病位,更好地运用治法。

I. 感觉自己可能是轻度抑郁症 因为这类病属于情志病……所以我也不大

你是不是有过挫折性经历,比如突然由好变坏的那种

J. 情志致病有哪些症状

喜:指狂喜。如旧时的“四喜”:“十年久旱逢甘露,千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捐生金榜题名时。”这种突然的狂喜可导“气缓”,即心气涣散,血运无力而淤滞,便出现心悸、心痛、失眠等病证。成语里的“得意忘形”,即是说由于大喜而神不藏,难于控制形体活动。

忧:指忧愁、苦闷、担心。表现在情绪上为失去欢乐,悲伤,气怯神弱。症状轻者,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少言少语,忧郁寡欢,意志消沉、独自叹息;重者,难以入眠,精神萎靡或紧张,心中烦躁,并会导致咳喘、噎逆、呕吐、食呆、失眠、便秘、阳痿、癫痫等症,甚至诱发癌症或其他疑难重症。正如巴甫洛夫所说:“一切顽固沉重的忧郁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

怒:指暴怒或怒气太盛。它是由于某种目的和愿望不能达到而逐渐加深的紧张状态。可表现为暴跳如雷,拍桌大骂,拳打脚踢,伤杀人畜,毁坏器物。症状轻者会肝气郁滞,食欲减退;重者便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震颤,甚至昏厥,死亡。当然,轻度的发怒有利于压抑情绪的抒发,故而有益于健康。

思:指集中精神考虑问题,若思虑过度会导致多种病症,其中最易伤脾。当脾胃运化失职后,食欲大减,饮食不化,故中医有“思虑伤脾”之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大脑高度紧张的知识分子,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溃疡病,这和中医学的“思虑损伤心脾”的理论是一致的。

恐:指恐惧不安、心中害怕、精神过分紧张的状况,诸如临深渊、履薄冰、人将捕之等。祖国医学认为,恐惧过度则消耗肾气,使精气下陷,不能上升,升降失调而出现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神昏等症,严重者会发生精神错乱、癫痫或昏厥。恐与惊密切相关,但略有不同,多先有惊,继而生恐,故常惊恐并提,然惊多自外来,恐常由内生。

惊:指突然遇到意外事变而引起的心理上的骤然紧张,如耳闻巨响、目睹怪物、夜里做恶梦等都会受惊。受惊后可表现为颜面失色,神飞魂散,目瞪口呆,骤出冷汗,肢体运动失灵,手中持物失落,重则惊叫,神昏僵仆,二便失禁,常谓如“惊弓之鸟”。人们一般都有这样的体验,惊慌时会感到心脏怦怦乱跳,这是由于情绪紧张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的缘故。此外,血压升高也是受惊时最常见的表现。有人特制了一张靠背椅,一按电钮,椅背便立刻向后倾倒。他让受试者紧靠椅背而坐,并测量其血压,随后突然按动电钮,椅背立刻倒下,这人突然受惊,血压便骤然上升。试验证明,由惊恐所致血压升高大多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其机制是心脏搏出的血量增加。

悲:指悲伤、悲痛、悲哀。如幼年丧母、中年丧偶、老年丧子,或者是失恋,或者是丢失了心爱的珍贵物品,或者是遭劫受灾等,这些都会使人感到非常难过和伤心,当伤心到极点时,便会变成沮丧和绝望。一般来说,悲的产生与失去所追求、所盼望的事物和目的有关,悲哀的程度与失去的事物的价值有关。若悲哀太甚,可致心肺郁结,意志消沉,悲痛欲绝,还能引起昏厥或突然死亡。常处于悲伤中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得癌症或别的疑难重症。

由上可知,“七情”太过可致病。太过,主要指两种情况:一种是情绪波动太大,过于激烈,如狂喜、盛怒、骤惊、大恐等突发性激烈情绪往往很快致病伤人;另一种是“七情”持续时间太长,也会伤人致病,如久悲、过于思虑,时常处于不良的心境皆可积而成病。

热点内容
法国电影小男孩在农场遇到一只白狗 发布:2024-08-19 08:36:47 浏览:594
微光上有什么恐怖片 发布:2024-08-19 05:25:40 浏览:915
穿越香港鬼片灭鬼的小说 发布:2024-08-19 03:36:10 浏览:833
恶之花都敏秀姐姐扮演者 发布:2024-08-19 02:22:07 浏览:321
thai好看电影 发布:2024-08-18 11:34:37 浏览:795
电影内容女的是傻子容易尿裤子,男的很穷单身汉 发布:2024-08-18 10:31:36 浏览:129
双机巨幕厅和4k厅哪个好 发布:2024-08-18 10:18:41 浏览:818
日本僵尸片上世纪 发布:2024-08-18 07:32:00 浏览:537
怪物 韩国电影在线 发布:2024-08-18 03:49:17 浏览:491
第九区一样的 发布:2024-08-17 23:16:05 浏览: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