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皮肤病
是扁平疣,别用那些伤害皮肤的办法,我最初用过激光的冷冻在手上试了专下,都留下了疤痕属,脸上我是用下面两个方子治好的,以前长的满脸都是,手上也有,现在已经15年没有复发了,而且皮肤也很好,很少长包包。希望对你的病也有效。
口服方:马齿苋60克,紫草15克,大青叶15克,败酱草15克,生苡仁20克,赤白芍各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疗程,连服2个疗程即愈,此方治扁平疣。
洗方:白鲜皮60克,白矾60克。水煎,趁热洗患处,每日2次。洗时用力揉搓疣表面,使药液浸入疣组织内。一般连用3~5天就可自行脱落。
另外治疗期间千万别挠,这东西传染性很强。通常全在脸上成片的长。我一个月就根除了,药很便宜。
我当年一共才花了70多,现在估计也就100-200吧,中药很便宜的。
㈡ 大青叶,紫草,牡丹皮起什么作用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方。可用于气分热毒引起的湿疹、疮毒等皮肤病。
㈢ 皮肤病如何有效做到治愈和缓解呢
养血祛风法:适用于体内血虚生风、同时伴有阴血不足表现的皮肤病,如干燥的、鳞屑较多的皮肤病(鱼鳞病、静止期和消退期银屑病等)。可用桂枝当归汤加减(玉竹、黑芝麻各15克,首乌、当归、白芍、秦艽、大枣各10克,炙甘草、桂枝各5克)煎服。
固表祛风法:适用于表虚感受风邪所致的皮肤病,如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慢性荨麻疹等),病人常有怕风症状,多数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病史。可用玉屏风散加味(北芪、当归、甘草各30克,白术、防风各15克)煎服。
解表祛风法:适用于感受风邪的表实症的急性过敏性皮肤病(如急性荨麻疹、急性皮炎等)。可用如消风散加减(荆芥后下、防风、当归、苦参、苍术、胡麻仁、牛蒡子、知母、木通各10克,生地15克,甘草5克,石膏先煎30克,蝉脱3克)煎服。
温经散寒法:适用于感受外界寒邪、经络血脉凝滞不通所致的皮肤病,如有急性皮肤血液回圈障碍的皮肤病(冻疮等)。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桂枝、白芍、木通、大枣各10克,细辛、灸甘草各3克)煎服。
助阳散寒法:适用于机体阳气不足、脏腑机能减退、经络血脉凝滞不通所致的皮肤病(如硬皮病等)。可用阳和汤加减(熟地30克,白芥子6克,麻黄、炙甘草、肉桂各3克,炮姜炭1.5克,鹿角胶熔化9克)煎服。
利湿清暑法:适用于感受暑邪而挟湿所致的皮肤病,如夏令性皮肤病(夏令皮炎等)。可用青蒿苡仁汤加减(青蒿、藿香、佩兰、地骨皮、黄柏各10克,大青叶、公英、苦参、银花各15克,生苡仁30克)煎服。
解毒清暑法:适用于夏令化脓性皮肤病(如疖肿、脓疱疮等)。可用如清暑汤加减(连翘、花粉、滑石,银花各12克,赤芍、车前子、泽泻各9克,甘草3克)煎服。
清热利湿法:适用于感受湿邪、郁湿化热所致的皮肤病,常表现渗液较多者(如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等)。可用萆薢渗湿汤加减(生苡仁、滑石各30克,萆薢、茯苓各12克,黄柏、丹皮、泽泻各9克,通草6克)煎服。
健脾利湿法:适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滞所致的皮肤病,病人常有脾虚症状(如婴儿湿疹的体虚者、儿童慢性荨麻疹等)。可用健脾渗湿汤加减(党参、茯苓、泽泻各12克,白术、大枣各9克,扁豆,苡仁各15克,淮山药24克、陈皮、桔梗各5克)煎服。
养血润燥法:适用于由血虚生风化燥的皮肤病,如干燥性瘙痒性皮肤病(皮肤瘙痒症等),病人常有阴虚症状。可用如地黄饮加减(熟地30克,生地、首乌各15克,当归、丹皮、玄参、蒺藜各10克,僵蚕、甘草各5克,红花3克)煎服。
生津润燥法:适用于津液不足所致的皮肤病,如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可用润肤汤加减(玄参、麦冬、钩藤、赤芍、丹皮、白藓皮各10克)煎服。
解毒泻火法:适用于感受火热毒邪所致的皮肤病,如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全身症状较重的脓疱疮、疖肿等)。可用如五味消毒饮(银花30克,野菊、公英、地丁各15克,青天葵10克)煎服。
凉血泻火法:适用于内脏之火太过所致的皮肤病,常有血热症状,如急性有红肿热痛的皮肤病(漆性皮炎等),多表现为红斑比较广泛,全身症状比较严重。可用生地银花汤加减(生地30克,银花25克,玄参、地丁、大青叶各15克,当归、竹叶,赤芍各10克,蝉蜕3克)煎服。
祛瘀法:凉血祛瘀法适用于血热壅滞、瘀血停留所致的皮肤病,多表现有红斑、结节等,如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性、组织肥厚的皮肤病(酒渣鼻、进行期银屑病等)。可用凉血四物汤加减(生地25克,当归、赤芍,黄芩,茯苓、红花各10克,川[芎、陈皮、甘草、生姜各5克]煎服。
活血祛瘀法:适用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瘀血停留所致的皮肤病,如结节性、疼痛性皮肤病(结节性红斑、脂膜炎等)。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15克,赤芍12克,桃仁、红花各9克,当归、川芎各6克)煎服。
㈣ 你好,请问喝治疗扁平疣皮肤病的中药会发胖吗 主要有大青叶,板蓝根,白藓皮,千里光,金银花,土
问题分析:
这些药物都是一些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药物,不会引起发胖的。
意见建议:
如果你出现发胖的现象,应该是跟这个药物没有什么关系的,最近的饮食情况怎么样呢?注意这些药物尽量饭后吃,控制食量,平时多运动,就不会造成脂肪的堆积了。
㈤ 是什么皮肤病呢
这是民间俗称的瘊子
又叫叫做跖疣,它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以通过皮肤的微小破损自身接种传染,从而越来越多。由于足底每天受力,再加上鞋的摩擦,所以跖疣非常容易自身接种传染;并且由于摩擦表面有很厚的角质层,给治疗带来困难,很难一次根治。
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冷冻、激光和外用药物。冷冻需要连续多次,每两周一次。激光容易残留部分,导致复发,因此不首选。如果非常多,可以用水晶膏和思可得等化学制剂来腐蚀局部皮肤,从而治疗。浅层X线放射治疗也有效,但现在很少有医院开展此业务。
又叫叫做跖疣,它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以通过皮肤的微小破损自身接种传染,从而越来越多。由于足底每天受力,再加上鞋的摩擦,所以跖疣非常容易自身接种传染;并且由于摩擦表面有很厚的角质层,给治疗带来困难,很难一次根治。
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冷冻、激光和外用药物。冷冻需要连续多次,每两周一次。激光容易残留部分,导致复发,因此不首选。如果非常多,可以用水晶膏和思可得等化学制剂来腐蚀局部皮肤,从而治疗。浅层X线放射治疗也有效,但现在很少有医院开展此业务。
1)全身治疗 中药水煎内服,或以清热解毒为主,或以理气活血、软坚散结为主,多能奏效。常用的中药如清热解毒的板蓝根、大青叶、马齿苋、败酱草,理气活血的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当归、牛膝,软坚散结的龙骨、牡蛎、穿山甲等。内服同时还可配合外洗,效果更佳。
(2)局部药物治疗 可用10%~20%水杨酸或三氯醋酸、冰醋酸溶于等量的弹性火棉胶外涂疣体,或用5% 5-氟脲嘧啶软膏外涂,可使疣体环死、脱落。但可致局部刺激,出现红肿、皲裂、疼痛、过敏反应、色素沉着等副作用。还有用0.1%争光霉素生理盐水溶液0.1ml注射于寻常疣或跖疣基底部,隔日1次,共2~3次即可脱落,此法副作用少。跖疣可用3%福尔马林溶液作局部湿敷或浸泡,每天1次,每次15分钟,连续4~8周,常有效。
(3)物理疗法 包括冷冻、电灼、激光等方法。
(4)手术切除 术后易复发且易形成疤痕。
瘊子虽不是什么大病,却会影响美观,并给工作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患者多希望寻求简便而迅速的治疗方法。目前最受医生和患者青睐的要属冷冻和激光治疗,因其治疗迅速、彻底、简便易行而且副作用少。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对于单发或数目较少者可作首选。如果是多发或融合的面积较大的疣体,还是应采取综合疗法为宜,即内服中药配合外洗中药或细胞毒性药物外涂以促使疣体脱落。
㈥ 皮肤病-湿疹
湿疹为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病,中医常以其所发部位及范围的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如泛发于全身,浸淫遍体的叫“浸淫疮”;身起红粟,搔痒出血的叫“血风疮”;局限一处,发于耳边的叫“旋耳疮”;发于掌指间的叫“痫疮”;发于腿足的“湿毒疮”;发于阴囊初起名“胞漏疮”;日久称“肾囊风”;婴儿湿疹有“干敛”、“湿敛”之分。’但不论所发部位在何处,总的以辨证论治为准。
湿疹虽属皮肤表病,但来源于内因,中医着重于内治,其次辅以外治。内因以心火,脾湿为主,可因心绪烦扰,心火内生,导致血热。又由于饮食不慎,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湿与热合,外走肌表而病生焉。其辨证大致分以下几种类型进行论治。
(1)湿热型:发病速,皮肤灼热红肿,或见大片红斑,丘疹,水疤,渗水多,甚至黄水淋漓,粘而有腥味,结颁后如松脂。可因搔痒太甚而皮肤剥脱一层。大便偏干,小便黄或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带数。此种类型临床最多见。治以利湿清热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出现脓疤加银花、连翘;大便偏于,加大青叶。
(2)血风型:证见身起红粟(以红丘疹为主),搔破出血,渗水不多,剧烈搔痒可见搔痕累累,尤以夜间为主。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带数。此种类型,是热重于湿。以血热为主,治以凉血消风为主,除湿清热为辅,方用皮癣汤加减:生地、丹皮、赤芍、黄芩、苦参、地肤子、白藓皮、丹皮、生甘草。
(3)脾湿型:此种类型较多见,皮肤黯淡不红,成片火窠(隐在皮肤内的水疤)搔痒才见渗水,后期干燥脱屑。证见面色无华,饮食不香,纳差,大便溏薄,小便不黄,或有腹胀等脾胃症状,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濡滑等。此型脾虚湿胜,热象不显,治以健脾理湿为主,方以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陈皮、茯苓、泽泻、六一散、白藓皮。胃呆纳差,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腹胀加川朴、大腹皮。
(4)阴伤型:病延日久,长期渗水过多,致伤阴耗血,血燥生风,亦可因长期服用苦寒燥湿或淡渗利湿之品。造成伤阴耗血,皮肤浸润,干燥脱屑,搔痒剧烈。主要的辨证指标是舌红苔剥(伤阴),或舌淡苔光(耗血)。见到此证时,用滋阴除湿法治疗。药用:生地、元参、当归、丹参、茯苓、泽泻、白藓皮、蛇床子。在这里特别指出:滋阴与除湿同用,似有矛盾,一般以为滋阴可能助湿,除湿可以伤阴。本方生地、当归、元参、丹参滋阴养血而不助湿,茯苓、泽泻除湿而不伤阴。用于反复不愈的湿疹及慢性阴囊湿疹(肾囊风)疗效较好。对此证型,切忌重用燥湿或利湿之品,以免重伤其阴,症情越来越坏。
婴幼儿湿疹,中医总称胎敛,又有湿敛,干敛之分,后者又称奶癣。婴儿湿疹至儿童期仍不断发作,皮损渐局限于手肘、国窝、足踩等处,常呈对称性,中医称四弯风。婴儿湿疹,多因胎孕时期,母食五辛,遗热于儿所致,可分三型论治。
(1)湿热型(湿敛),多见于肥胖婴儿。部位多在头面耳项等处,重则泛发全身。证见皮肤渐红、糜烂、渗水、结痂,重则脱皮,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治宜导湿清热,方用导赤汤加减:生地、木通、竹叶、六一散、黄连,或服牛黄清热散,量儿大小,一瓶分2~3天服。
(2)脾虚型(干敛):多见于发育差的瘦弱婴儿。证见皮肤浸润,干燥、鳞屑、瘙痒,或起少数丘疹,水疤,一般消化不良,纳食不多,面黄肌瘦,大便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苔薄白,脉缓滑。治以健脾化湿,方用化湿汤加减:苍术、陈皮、茯苓、泽泻、炒麦芽、六一散。
(3)阴伤型(干敛):大多属湿热型,渗水日久不愈,伤阴耗血,转变而来。皮损与脾虚型相似,唯无脾胃症状,纳食,大便正常,可见舌红苔剥或舌淡苔光之征。可继用滋阴除湿法治疗。
外治法,大致可分3类:
①渗水期:采用湿敷法,方用生地榆、马齿页、黄柏,任选其中一味或二味,各10克,水煎20分钟,待微温时,用纱布叠五六层(小毛巾亦可)蘸药水,稍拧干,溻敷于患处,隔20~30分钟再蘸水换敷,一日敷3~4次,直至不流水为止。
②流水不多时,选用缓和性的药膏,不宜敷刺激性强的药膏。
③慢性湿疹,皮损肥厚浸润,可采用刺激性较强的药膏。
④湿疹的护理,亦很重要,应注意下列几点:A.不用水洗。不用热水烫,少洗澡,不接触肥皂。13.忌口。不吃鱼腥,海味,羊肉等五辛发物。C.小儿勿穿戴和接触羊毛织物。 朱仁康
湿疹多患于过敏性体质,常因脾虚生湿所致。故治疗原则常采用健脾利湿法。一般临床分三型论治之。
(1)湿热型:相当于急性湿疹,常见皮损掀红作痒,滋水淋漓,味腥而粘或结黄痂,或沿皮糜烂,治以清热利湿法,方用苗陈篙汤合萆解渗湿汤加减:茵陈、炒山栀、大黄、萆解、生苡仁、车前子、土茯苓、黄芩、生甘草。
(2)脾湿型:相当于亚急性湿疹,常见皮疹颜色较暗,滋水不多,抓破后有渗液,但清稀,可有淡黄色脱屑,痒不甚,胸闷纳呆。治以健脾除湿,常用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茯苓皮、生苡仁、苡仁根、徐长卿、炒山桅、山药、陈皮。
(3)血虚风燥型,相当于慢性湿疹,常见皮损浸润肥厚,色素沉着,表面有鳞屑或血痂,甚痒。治以养血祛风,常用四物消风饮加减:当归、生熟地、小胡麻、萆解、赤白芍、苍耳子、地肤子、夜交藤、珍珠母。
除内服药外,我常结合外治法,最常用的有下列三种制剂。
①三黄溶液:黄连3克,黄柏、黄芩各9克。煎水,湿敷或外洗。
②糠馏油糊剂(市售药品)。
③黑豆馏油软膏(市售药品)。
以上王药分别用于急性、恶急性、慢性湿疹。秦万章
㈦ 牛皮癣怎么治
那个倒是没有听说过,然后你需要注意很多地方,一方面是忌口各方面,另一方面是适当的锻炼加强自己的体质,有个朋友也是很多年了,注意点,借鉴的方法崔鲜荷的癣,然后现在很久了,也没见有事
㈧ 皮肤病常用中药的作品目录
上篇
第一章 皮肤病简介
一、中医皮肤科基本术语
二、中医皮肤病简介
第二章 皮肤病的病因病机
一、风
二、寒
三、湿
四、燥
五、热
六、虫
七、毒
八、瘀血
九、血虚风燥
十、肝肾不足
第三章 皮肤病常见症状及辨证
一、自觉症状及其辨证
二、他觉症状及其辨证
三、皮肤病与八纲辨证
四、皮肤病与卫气营血辨证
五、皮肤病与脏腑辨证
六、皮肤病与气血津液辨证
第四章 皮肤病常用中医治疗方法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下篇
第一章 祛风药
一、祛风止痒药
牛蒡子
白芷
白鲜皮
地肤子
苍耳子
刺蒺藜
浮萍
菊花
虫包蜕
蔓荆子
蝉蜕
樟脑
薄荷
二、息风定惊药
白僵蚕
地龙
珍珠
珍珠母
蜈蚣
三、祛风湿药
川牛膝
五加皮
乌梢蛇
伸筋草
虎杖
细辛
威灵仙
独活
透骨草
海风藤
海桐皮
桑枝
路路通
稀莶革
第二章 清热药
一、清热解毒泻火药
大黄
大青叶
山慈菇
千里光
马齿苋
石膏
白花蛇舌草
芦荟
板蓝根
金银花
鱼腥草
野菊花
蒲公英
二、清热凉血药
水牛角
白茅根
赤芍
牡丹皮
青黛
侧柏叶
凌霄花
紫草
三、清热燥湿药
龙胆草
苦参
黄芩
黄连
黄柏
四、清热利湿药
赤小豆
青蒿
茵陈蒿
积雪草
滑石
五、清热生津药
天花粉
乌梅
生地黄
玄参
麦门冬
第三章 祛湿药
白术
苍术
泽泻
……
第三章 祛湿药
第四章 温通药
第五章 活血药
第六章 补益药
第七章 软坚、化痰药
第八章 止血药
第九章 收敛燥湿、生肌收口药
第十章 杀虫攻毒药
第十一章 皮肤刺激药及蚀肤祛腐药
第十二章 其他
附:中药名汉语拼音索引
㈨ 张“草药”治疗皮肤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是真是假!!
申 请 号: 01108192.9 申 请 日: 2001.04.08
名 称: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胶囊及制造方法
公 开 (公告回) 号:答 CN1374100 公开(公告)日: 2002.10.16
主 分 类 号: A61K35/78 分案原申请号:
分 类 号: A61K35/78;A61P17/06
申请(专利权)人: 张建华
地 址: 232007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医院中医科郭金品转
发 明 (设计)人: 张建华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包括龙胆草、生槐花、土茯苓、红花、大青叶、紫草、白鲜皮、生地、菝葜、七叶一枝花。将上述中药制成胶囊,便于服用。本发明的治疗银屑病的胶囊与现有治疗银屑病的药物相比较,可迅速控制病情,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远期效果好,达到治本的目的。
㈩ 各种皮肤病症状图片
皮肤病症状:
1 皮疹为风团、潮红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常突然发生,成批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常反复发作;
2 自觉瘙痒,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和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少数有发热、关节肿胀、低血压、休克、喉头水肿窒息症状等;
9 手-足-口症:
由小RNA病毒中柯萨奇A16病毒为主,有时为柯萨奇A2,A4,A5,A10引起。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1-2岁婴幼儿最多,夏秋季流行,潜伏期4-7天,全身症状轻,发疹前可有微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发疹特点是指(趾)背面及侧缘有水疱,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出现疼痛性水疱,呈米粒至碗豆大小,半球状或椭圆形,疱壁薄,内容清,呈珠白色。水疱数目不多,但亦可见50个以上,整个病程约1周,很少复发。
10 传染性软疣:
由痘病毒中传染性软疣病毒引起,潜伏期14-50天,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发生腊样光泽的小丘疹,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小体。数目不等,不融合,一般6-9个月可消退,但也有持续几年者。
11 临床的特殊类型:
A.蛋白湅荨麻疹是蛋白湅直接通过肠粘膜吸收所致的抗原-抗体反应;
B.寒冷性荨麻疹又可分为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和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是由寒冷所致的物理性荨麻疹;
C.热性荨麻疹又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接触热水后在接触部位出现风团;
D.胆碱能性荨麻疹,在热、精神紧张和运动后诱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皮损为主1-2mm大小的风团,周围有红晕;
E.日光性荨麻疹,女性发病较多,暴露日光后发病,皮疹局限于暴露部位;
F.压迫性荨麻疹,在较重和较久压迫4-6小时后发病,受压部位出现弥漫性、水肿性、疼痛性斑块;
G.水源性荨麻疹,在接触水和汗水后于毛孔周围引起细小剧痒风团;
H.血清病性荨麻疹,其病因为接触异体血清、疫苗、药物等,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炎和淋巴结病;
I.自身免疫性黄体酮性荨麻疹,发生于月经前期和中期,是由黄体酮所致。
12 银屑病(牛皮癣):
A.寻常型银屑病的病理变化是表皮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区域内可见中性白细胞构成的小脓肿,称Munro氏小脓肿。颗粒层明显减少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延伸,其下端增宽,可与邻近表皮突相吻合,真皮乳头延呈杵状,其上方棘层变薄。乳头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故临床上出现Auspitz氏征。周围可见淋马细胞,嗜中性白细胞等浸润。
B.关节炎型银屑病的病理变化与上述寻常型银屑病相同。
C.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炎症反应比较明显,真皮上部水肿显著,其他与寻常型银屑病基本相似。
D.脓疱型银屑病人与连续性肢端皮炎的病理变化的特点是在表皮内形成较大脓疱即Kogoj脓疱,主要在表皮上部,疱内主要为中性白细胞,其他变化与寻常型银屑病大致相同,但角化不全及表皮突延伸较轻。
E.掌跖脓疱病的病理变化为表皮内单房性脓疱,疱内有大量中性白细胞,少量单核细胞,真皮浅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浸润。
13.妊娠皮肤病
传统的疾病分类包括:妊娠疱疹、妊娠多形红斑、妊娠期天疱疹、妊娠期结节性红斑、妊娠期瘙痒性毛囊炎、妊娠期多形疹、妊娠痒疹、妊娠丘疹性皮炎、妊娠瘙痒症、环形痒疹等等,但由于对其病因和病理缺乏深入了解,分类存在生叠现象,因此,Roger等(1994年)建议将妊娠其特有皮肤病分为三类:①妊娠疱疹
②肝内胆汁淤积症又称妊娠瘙痒症
③妊娠期多形疹、包括妊娠多形红斑、妊娠期瘙痒性毛囊炎、环形痒疹、妊娠早期瘙痒及迟发瘙痒,妊娠丘疹性皮炎,妊娠痒疹、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团块和妊娠中毒性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