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部分不育
❶ 为什么倒位杂合子的遗传学效应表现为不育
当倒位区段较短时,将形成倒位环。如果着丝粒在倒位环的外面,倒位环内发生了一次交换,则在减数分裂后期会出现“断片和桥”的现象。即一条染色单体的两端都有一个着丝粒,成为跨越细胞分裂两级的桥。当有着两个着丝粒的桥被拉断,造成很大的损失,往往会使配子死亡。如果着丝粒在倒位环的里面,在环内发生交换,虽然不会出现“桥和断片“,但也会使交换后的染色单体带有缺失或重复,形成不平衡的配子,一般也没有生活力。
❷ 男性不育六项检查,谁知道的跪求!!!
男性不孕不育的检查包括:精液常规检查、精浆生化检查、与男性不育有关的微生物检查、内分泌检查、遗传学检查、前列腺液检查,这6项检查
❸ 遗传学选择判断题,会做的帮帮忙啊,倾家荡产求帮忙啊
1、D,平衡应来符合哈代温伯格平源衡定律,即(p+q)²=p²+2pq+q²,p和q分别表示A1和A2的基因频率。
2、D。双单体即缺失两条非同源的染色体,不可以合并起来写。
3、C。
4、D。这个可以查得到的
5、D,
6、C。我们学的是双线期,但是没有该选项,只能选比较接近的了。
7、这个不了解。
8、D,
9、这个……忘了怎么算。
10、A。
1、不了解 2、错 3、错,存在基因连锁的问题。 4、错。倒位可能使部分基因无法表达。
5、不了解。 6、错,连锁基因是可以发生重组的。 7、对。 8、对。 9、这个不会算了。
10、错。
❹ 为什么说一般情况下易位杂合体具有半不育遗传学效应
染色体结构变异来主要包含缺失、重源复、倒位和易位四种类型。 缺失.缺失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缺失的断片如系染 色体臂的外端区段,则称顶端缺失; 如系染色体臂的中间区段,则称中间缺失.缺失的纯合体可能...3191
❺ 造成男性不育的原因
1、前列腺液检查:是一种男性不孕不育检查项目。
2、精液检查:这是判断男性生育能力的最重要的和必须进行的男子不孕不育检查项目。这项男子不孕不育检查有时要多次重复。
3、免疫学检查:有些不育症与体内存在精子抗体(精子凝集抗体等)有关,因此男子不孕不育检查有时还需进行有关的免疫学检查。
4、内分泌功能检查:生精细胞的发育与分化依赖于机体整个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协调,通过内分泌检查可以了解机体内分泌功能,尤其是与精子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下丘脑一垂体一睾丸轴系的功能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则要查清是哪个环节发生了问题,以便明确不孕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予以治疗。
5、染色体检查: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已发现有部分不孕、不育(尤其习惯性流产)的原因系夫妻双方或一方染色体异常所致。这些异常可表现为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或结构的异常(如染色体的断裂、缺失和易位等)。因此对部分患者进行男子不孕不育检查时,必要时尚须做染色体检查。
6、输精管道的X线造影检查:可根据情况进行附睾造影、输精管精囊造影和尿道造影等,该男子不孕不育检查项目主要用于疑有输精管道梗阻的患者,以明确输精管道有无发育异常、畸形,是否通畅,以及梗阻部位等。
7、睾丸活检:该男子不孕不育检查项目主要可以了解睾丸的微细结构及生精上皮的生精状况有无异常,间质细胞的发育情况是否正常等等。目前已广泛用于男性不育的诊断。此外,睾丸活检还可以用于睾丸肿瘤的诊断。
8、多普勒超声检查:该男性不孕不育检查项目主要用于怀疑有精索静脉曲张(尤其是隐性静脉曲张)而通过一般视诊、触诊等检查难以发现和明确者。
9、体外精子穿透试验:男性不孕不育检查项目还包括体外精子穿透试验。
我的号码就是我的QQ,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❻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学
由于 CMS 系和保持系具有相同的核背景,且 CMS 为母系遗传,因此研究者普遍认为导致 CMS 的主要因素可能与植物胞质中的遗传系统——线粒体、叶绿体或线粒体的类质粒有关。但由于技术方法等各方面的原因阻碍了人们对 CMS 本质的认识。直到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细胞器 DNA 分离技术的日臻完善,才使得对 CMS 分子机制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
3.1CMS 与线粒体基因组
根据目前的研究,线粒体基因组的变异重组与 CMS 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不同材料的 CMS 系和保持系线粒体 DNA 的 RFLP、RAPD、AFLP 等多态性分析表明,CMS 系和保持系在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上具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植物线粒体基因组自身的特点有关。与动物和真菌的线粒体基因组比起来,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大(200~2500 kb)而且复杂,内含有许多同向或反向重复序列,这些序列的存在使得线粒体基因组可与核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或自身之间发生高频重组,重组可能引起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极可能是导致 CMS 的主要原因。通过比较物理图谱法、转座子标记法、互补实验等获得了几个与 CMS 相关的线粒体基因区段。如 CMS 高梁的 orfl07,T-CMS 玉米的 T-urf13 区,Polima 型 CMS 油菜的 orf224 区,CMS 水稻的 orf79 区, CMS 矮牵牛的 pcf 区,CMS 菜豆的 pvs 区,Ogura 型 CMS 萝卜的 orf138 等。分析发现这些相关区段一般都与线粒体所编码的功能基因紧密连锁并与其共转录。对 CMS 相关线粒体基因的研究,特别是对这些基因的转录、转录后调控、翻译及翻译后调控的研究,是当前 CMS 分子机制研究的热点。同时研究也发现线粒体 RNA 的编辑可能与 CMS 的发生密切相关。
此外,在一些植物的线粒体上还存在一种环状或线状的小 DNA 分子,被称之为类质粒 DNA 分子,其也具有自主复制的能力,一般在其末端都含有反向重复序列,且与核基因组序列有同源区,在 CMS 系和保持系之间存在差异。Yamaguchi 等首先在 BT 型水稻不育系发现类质粒 DNA 的存在,其大小分别为1.5 kb和1.2 kb,而在保持系中未发现。Mignouna 等在野败型珍汕 97A 水稻中也发现一个2.1 kb的类质粒 DNA。此外,在玉米、高梁、甜菜等 CMS 系中也发现了类质粒的存在。但目前只是从一些现象上推测类质粒 DNA 可能与 CMS 相关,还缺少具有说服力的实验依据。
3.2CMS 与叶绿体基因组
CMS 与叶绿体的关系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相对于植物线粒体而言,叶绿体基因组较为保守也较小(120~160 kb),因此对它的认识要比对线粒体深入的多。研究发现植物叶绿体一般分为4个区:两个反向重复区,大单拷贝区和小单拷贝区。目前已有多种植物叶绿体的物理图谱被构建。对高粱的 CMS 系及相应保持系的叶绿体 ndhD 基因的酶切分析表明,CMS 系与相应保持系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在后续的研究中克隆到了保持系所特有的两个叶绿体基因片段 ps1A1 和 ps1A2。但 Levings 等对玉米,Kadowaki 等对水稻的叶绿体 DNA 的酶切电泳未发现不育系和保持系之间存在差异。对细香葱、烟草等的研究也发现叶绿体 DNA 与 CMS 无关。因此,叶绿体基因组是否与 CMS 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3CMS 与核基因组
对胞质遗传物质的研究无疑加深了人们对 CMS 现象分子机制的认识,但是 CMS 是一种核质互作的结果,因此核基因组在 CMS 发生过程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研究表明在核基因组中可能存在育性恢复(restorer of fertility,Rf)基因。在 Rf 基因存在下,与 CMS 相关的线粒体等胞质 DNA 的突变表型可得到有效的校正,育性得到恢复。
3.3.1Rf 基因对 CMS 相关基因的作用Rf基因可对 CMS 基因转录本的稳定性、转录后加工、翻译及翻译后加工、甚而基因的结构产生影响。对 CMS 小麦(T.timopheevi)的研究表明,CMS 相关片段 orf256 与线粒体基因 coxI 形成嵌合基因 orf256/coxI共转录,在 CMS 系中转录起始点位于 orf256 的5非翻译区,orf256 完整转录能编码 Mr为7000的蛋白质,其结合于线粒体膜上,直接影响花粉育性。而通过杂交引入 Rf 基因后,嵌合基因的转录本变小,且起始点位于 orf256 编码区内不能翻译形成蛋白质。细胞质来源于 1s1112c 的 CMS 高梁在其线粒体上的不育相关片段 orf107 编码 Mr为11800的蛋白质在线粒体内大量积累,而在杂交引入 Rf 基因后 orfl07 的转录本被加工成小片段,从而无全长转录本产物的存在,育性得以恢复。Rf 基因对 CMS 相关基因转录后加工的影响在胞质源于 Chinsurah boroII的水稻中找到了例证。Chinsurah boroII CMS 水稻线粒体中有两类 atp6 基因,N-atp6 与正常胞质的相同,S-atp6 为不育系所特有,二者编码区相同只是在3非编码区有差异。在不育系中 S-atp6 转录本为2.0 kb,不能被进一步加工形成1.5 kb的正常转录本,编码形成不正常的 ATP6 蛋白,抑制或竞争正常的 ATP6 蛋白使线粒体功能受损。而在引入Rf基因后 S-atp6 2.0 kb的转录本被有效加工,形成正常转录本。此外在 pol 型 CMS 油菜、S-CMS 玉米、CMS 细香葱及 CMS 芥菜等中都发现 Rf 基因对 CMS 相关基因转录及转录后加工的影响。因此认为 Rf 基因对 CMS 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是 Rf 基因常见的一种作用方式。在对 CMS 菜豆的研究发现,其育性恢复可通过核基因上的两个恢复基因 Fr1、Fr2 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完成。Fr1 可直接取消与不育对应的3.7 kb的 pvs 片段。从而永久性的恢复育性。而 Fr2 通过在翻译后水平影响线粒体不育片段 pvs 编码多肽 ORF239 的稳定性,对育性进行调节。Ogura 型胞质不育萝卜的 Rf 基因对线粒体嵌合读码框 orf138 的作用方式也是如此。总之, Rf 基因对 CMS 的影响是确实存在的,它可以对 CMS 相关基因在各个层次上进行调控。但 Rf 基因的分子本质到底如何,这显然更吸引研究者的兴趣。
3.3.2Rf 基因的克隆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在技术及方法等方面的局限,只有 T-CMS 玉米的恢复基因 Rf2 得到克隆,并确认其为核编码的乙醛脱氢酶基因。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最近有人也对其是否是恢复基因产生了置疑,Touzet 认为 T-CMS 玉米的 Rf 基因是育性基因,而不是育性恢复基因。抛开概念上的争议,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他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带动下,大规模测序及后期的数据处理已不是那么的困难。研究者已不再局限于针对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定位及图谱的构建,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基因的克隆。BT-CMS 水稻的育性恢复基因 Rf-1 被限定在一个只有22 kb大小的区域上,Kosena 型 CMS 萝卜的育性恢复基因限定在一个43 kb的区域上,CMS 矮牵牛的育性恢复基因与一个长度为37.5 kb的 BIBAC 克隆共分离。并发现 BT-CMS 水稻 Rf-1 基因所在的区域能编码含 PPR(pentatricopeptide repeat)模体的蛋白质,该模体样蛋白质在 Ogura 型 CMS 萝卜的育性恢复基因 Rf0 及 CMS 矮牵牛的 Rf 基因中也都存在。这一发现似乎预示着一些胞质不育植物的 Rf 基因可能存在一些共性,随着研究的深入,这方面可能会取得大的进展,值得研究者注意。
3.4基因工程创造 CMS 系
Mariani 等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利用转基因的方法获得 CMS 株,其利用烟草花药绒毡层专一性表达的 TA29 基因的启动子与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核糖核酸水解酶(barnase)基因构成嵌合基因,导入植物体内,通过 TA29 基因启动子的专一性使 barmase 基因特异的在花药绒毡层组织细胞内得以表达,降解绒毡层细胞内的 RNA,从而阻碍花药绒毡层的发育,使花粉败育。这是当前采用转基因获得 CMS 系的主要手段。此外,利用反义技术等方法构建 CMS 系也有报道,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方面的突破还有待于对 CMS 分子机制的进一步认识。
❼ 植物的不育类型有哪些急用!遗传学的进!
自交不亲和;单倍体;三倍体西瓜;雄性不育系(核不育、质核不育,其中质核不育包括孢子不育和配子不育);利用易位创造玉米不育系的双杂合保持系;奇倍数的异源多倍体;非整倍体的单体,缺体,三体。
认为好的话,就给分吧!
❽ 男性不育怎么办,男性不育都是什么情况
男性不孕不育检查
1、前列腺液检查:是一种男性不孕不育检查项目。
2、精液检查:这是判断男性生育能力的最重要的和必须进行的男子不孕不育检查项
目。这项男子不孕不育检查有时要多次重复。
3、免疫学检查:有些不育症与体内存在精子抗体(精子凝集抗体等)有关,因此男
子不孕不育检查有时还需进行有关的免疫学检查。
4、内分泌功能检查:生精细胞的发育与分化依赖于机体整个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协调
,通过内分泌检查可以了解机体内分泌功能,尤其是与精子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下丘脑
一垂体一睾丸轴系的功能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则要查清是哪个环节发生了问题,以
便明确不孕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予以治疗。
5、染色体检查: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已发现有部分不孕、不育(尤其习惯性流产)
的原因系夫妻双方或一方染色体异常所致。这些异常可表现为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或结构
的异常(如染色体的断裂、缺失和易位等)。因此对部分患者进行男子不孕不育检查时
,必要时尚须做染色体检查。
6、输精管道的X线造影检查:可根据情况进行附睾造影、输精管精囊造影和尿道造
影等,该男子不孕不育检查项目主要用于疑有输精管道梗阻的患者,以明确输精管道有
无发育异常、畸形,是否通畅,以及梗阻部位等。
7、睾丸活检:该男子不孕不育检查项目主要可以了解睾丸的微细结构及生精上皮的
生精状况有无异常,间质细胞的发育情况是否正常等等。目前已广泛用于男性不育的诊
断。此外,睾丸活检还可以用于睾丸肿瘤的诊断。
8、多普勒超声检查:该男性不孕不育检查项目主要用于怀疑有精索静脉曲张(尤其
是隐性静脉曲张)而通过一般视诊、触诊等检查难以发现和明确者。
9、体外精子穿透试验:男性不孕不育检查项目还包括体外精子穿透试验。
以上就是对男性不孕不育检查项目有哪些的介绍,专家提醒男性患上不育一定要去
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不要耽误了病情.
我的号码就是我的QQ,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❾ 普通遗传学:如何将一优良品种转育成不育系
先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再与原来的品系杂交,产生的后代 若交配则会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育。
❿ 遗传学 三系配套 问题
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雄性不育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1)细胞质雄性不育型,简称质不育型,表现为细胞质遗传。通常以单一的细胞质基因S和N分别代表雄性不育和雄性可育。用可育株花粉给雄性不育株雌蕊授粉,能正常结实,但F1植株仍表现为雄性不育的母体性状,因而不能自交产生F2,农业生产上不能利用。(2)细胞核雄性不育型,简称核不育型,表现为细胞核遗传,雄性不育性大多为一对隐性基因(mm)所控制,正常可育性为相对的显性基因(MM)所控制。雄性不育株与正常株杂交,F1植株为雄性可育(Mm);F1自交产生的F2,可育株与不育株之比为3∶1,难以用普通方法保持雄性不育系,在农业生产上也不可能广泛利用。(3)核-质互作不育型,表现为核-质互作遗传。不但需要细胞质有不育基因S,而且需要细胞核里有纯合的不育基因(rr),二者同时存在,方能使植株表现为雄性不育。如胞质基因为可育N,则不论核基因是可育(RR)还是不育(rr),都表现为雄性可育。同样,如核里具有可育基因(RR)或(Rr),则不论胞质基因是可育N还是不育S,也都表现为雄性可育。这种由核-质互作形成的雄性不育系,其遗传组成为S(rr),不能产生正常的花粉,但可作为杂交母本。由于能找到保持系N(rr)[用它与不育系杂交,所产生的F1仍能保持雄性不育,即:S(rr)(♀)×N(rr)(♀)→S(rr)(F1)(不育)]并能接受恢复系S(RR)或N(RR)[用它们与不育系杂交,所产生的F1都是可育的,即:S(rr)(♀)×S(RR)→S(Rr)(F1)(可育),或S(rr)(♀)×N(RR)→S(Rr)(F1)(可育)]的花粉,使F1恢复为雄性可育,F1植株自交产生F2,所以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广泛应用。雄性不育系可以免除人工去雄,节约人力,降低种子成本,还可保证种子的纯度。目前水稻、玉米、高粱、洋葱、蓖麻、甜菜和油菜等作物已经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的生产;对其他作物的雄性不育系,也正在进行广泛的研究。
如果不理解,请继续追问。祝你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