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遗传因素 » 可遗传的变异比较

可遗传的变异比较

发布时间: 2021-03-06 00:14:01

Ⅰ 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各有哪些

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遗传给后代;而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因此二者的根本区别是是否有遗传物质的改变,如果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就能遗传,否则是不会遗传的。(1)列举一些常见生物的染色体数目
水稻24条、大豆40条、烟草48条、普通小麦42条、蚕豆12条、陆地棉52条、大麦14条、豌豆14条、茶树30条、玉米20条、马铃薯48条、人46条、高粱20条、甘薯90条.

(2)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单基因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指、多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先天性聋哑;
X连锁隐性遗传:血友病、红绿色盲;
X连锁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Y连锁遗传:外耳道多毛症;多基因遗传:唇裂、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畸形足、脊柱裂、无脑儿;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异常;先天性愚型病;
染色体结构畸变:猫叫综合症.
以白化病为例,分析说明,一白化病女性患者,其丈夫肤色正常但携带致病基因,其子女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有多大?
50%

Ⅱ 可遗传变异的区别

生物遗传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这些变异类型既有其各自的特点,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下面对它们作以比较:
定义: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化。
意义: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上的微小改变,是等位基因和复等位基因形成的的主要途径。基因突变一般只涉及一个基因,通过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型,所以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产生新的基因型。每种生物的后代都与亲本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由基因重组造成的。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检测: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但能通过子代的分离比检测出来,而且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能发生回复突变,即A→a和a→A。基因重组也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可通过后代的性状变化推知。染色体变异一般不能回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学鉴定。
发生原因:基因突变是在一些物理因素(如X射线、紫外线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等)或生物因素(如病毒等)的影响下基因结构发生了变化。基因重组是由于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或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引起的。染色体的结构是相当稳定的,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但在内外物质的影响下,特别是经射线处理后,使染色体发生断裂,在重接的过程中,可能发生错接,结果导致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类。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有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一般是由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出现错误。多倍体的形成是由于环境剧变(如低温等)导致种子萌发或幼苗时期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而使已经复制的染色体留在一个细胞内。自然界中的单倍体都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
发生时期: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有两种:一种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另一种是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或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中。
对生物的影响:基因突变对生物一般是有害的,它既可发生在体细胞中,也可发生在生殖细胞即配子中。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此外,人体中的某些细胞发生突变,还有可能发展成癌细胞。
基因突变产生的结果是只有少数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大多数并不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基因重组可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可使生物的性状重新组合,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染色体变异对生物一般也是有害的。
发生频率:单个基因的突变类型少,频率低,但由于生物体细胞多,每个细胞内的基因数量多,所以总体上突变的基因数量也是很多的。基因重组的类型多,出现的频率非常大。染色体变异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
在育种上的应用:在育种工作中,有时候三种变异都要用到。例如利用人工诱变获得优良性状的基因,如果两个优良的基因位于同一个物种的两个品种上,可以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通过杂交育种使这两个基因集中到一个品种上,然后利用其花粉培育成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后即成为能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

Ⅲ 什么是可遗传变异

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可传给下一代.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主要有3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Ⅳ 可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的区别

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看名字就知道。
可遗传变异: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的变版异
不可遗传权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的变异
区分方法:
可遗传变异是由基因决定的,也就是说这个变异由遗传物质控制,那么它可以传给下一代。
比如:生活在雪地里的动物毛色是白色的,而在树林中的动物毛色则是花的。这是由上一代遗传下来的,一生出来就是这样,没有受到外界影响。
不可遗传变异一般是后天受环境影响而改变的性状,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比如:种在肥沃土地和贫瘠土地的同一品种的植株,肥沃土地的结果多且个大,贫瘠土地中长的结果少且个小。(南橘北枳,很典型的例子)贫瘠土地的种子如果种到肥沃土地中,长出来的植株与肥沃土地中相同。这个就是不遗传的
简单地说,只要看遗传物质有没有改变就可以了,如果遗传物质改变了,那这个变异就可遗传,如果没改变就不可以。
(注:把植物带到太空中得到改良植物,他的遗传物质在特殊环境下改变了,是可遗传变异,这个常考)

Ⅳ 可遗传变异的种类有哪些

遗传变异指在同一基因库中不同个体之间在DNA水平上的差异,也称“分子变异(molecular variation)”,也是对同一物种个体之间遗传差别的定性或定量描述。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
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有些是可遗传的,有些是不可遗传的。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生物体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外界因素如光照、水源等造成的变异,不会遗传给后代的。

Ⅵ 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
变异主要分为两类: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主要有3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是指非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能产生大量的变异类型,但只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的细胞学基础是性原细胞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彼此分裂的时候,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发生基因突变的原因是DNA在复制时因受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典型实例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重点是数目的变化。染色体组的概念重在理解。一个染色体组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没有等位基因,但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是一套个体发育所需要的完整的遗传信息,即常说的一个基因组。对二倍体生物来说,配子中的所有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数是偶数的个体一般都具有生育能力,但染色体组数是奇数的个体是高度不孕的,如一倍体和三倍体等。

Ⅶ 可遗传变异的定义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可传给下一代。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主要有3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本概念

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可传给下一代。
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
变异主要分为两类: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
正在加载可遗传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主要有3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是指非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能产生大量的变异类型,但只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的细胞学基础是性原细胞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彼此分裂的时候,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发生基因突变的原因是DNA在复制时因受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典型实例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重点是数目的变化。染色体组的概念重在理解。一个染色体组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没有等位基因,但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是一套个体发育所需要的完整的遗传信息,即常说的一个基因组。对二倍体生物来说,配子中的所有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数是偶数的个体一般都具有生育能力,但染色体组数是奇数的个体是高度不孕的,如一倍体和三倍体等。

Ⅷ 高中生物书上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有区别吗

二者是一样的。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但严格意义上来讲,可遗传的变异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二是这种改变在后代中要体现出来。比如一个特殊的例子:体细胞内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若是在植物体内,可以通过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在后代中体现出来,这就是可遗传变异;但如果发生在动物细胞内,比如人体,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改变没有在配子中体现出来,这就不能叫可遗传变异。

Ⅸ 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及应用

1.三种变异的共同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都是可遗传变异,但不一定遗传给后代。
2.三种变异的实质解读:若把基因视为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点”,染色体视为点所在的“线段”,则
基因突变——“点”的变化(点的质变,但数目不变);
基因重组——“点”的结合或交换(点的质与量均不变);
染色体变异——“线段”发生结构或数目的变化;
染色体结构变异——线段的部分片段增添、缺失、倒位、
易位(点的质不变,数目和位置可能变化);
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线段增添、缺失或线段成倍增减
(点的质不变、数目变化)。
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判断:根据变异个体数量确定是否发生基因突变,如一群棕猴中出现一只白猴,一片红花植株中偶尔出现一株白花,即可确定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若出现一定比例白猴或白花,则由于等位基因分离,配子经受精作用随机结合产生的,但该过程不叫基因重组。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判断: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的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未形成新的基因。

热点内容
法国电影小男孩在农场遇到一只白狗 发布:2024-08-19 08:36:47 浏览:594
微光上有什么恐怖片 发布:2024-08-19 05:25:40 浏览:915
穿越香港鬼片灭鬼的小说 发布:2024-08-19 03:36:10 浏览:833
恶之花都敏秀姐姐扮演者 发布:2024-08-19 02:22:07 浏览:321
thai好看电影 发布:2024-08-18 11:34:37 浏览:795
电影内容女的是傻子容易尿裤子,男的很穷单身汉 发布:2024-08-18 10:31:36 浏览:129
双机巨幕厅和4k厅哪个好 发布:2024-08-18 10:18:41 浏览:818
日本僵尸片上世纪 发布:2024-08-18 07:32:00 浏览:537
怪物 韩国电影在线 发布:2024-08-18 03:49:17 浏览:491
第九区一样的 发布:2024-08-17 23:16:05 浏览: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