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雀斑样黑素瘤
Ⅰ 黑色素瘤早期症状
黑色素瘤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男比女多发。好发下肢足部,其次是躯干、头颈部和上肢。症状主要为迅速长大的黑色素结节。初起可于正常皮肤发生黑色素沉着,或者色素痣发生色素增多,黑色加深,继之病变损害不断扩大,硬度增加,伴有痒痛感觉。黑色素瘤的病损有的呈隆起、斑块及结节状,有的呈蕈状或菜花状。向皮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型,向四周扩散者则出现星状黑斑或小结节。常见表现是黑色素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甚者以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到晚期由血流转移至肺、肝、骨、脑诸器官。
1.临床分型
(1)表浅蔓延型 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2)雀斑型 占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率为25%左右。
(3)结节型 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垂直生长为其唯一生长方式,病程进展迅速,一般持续数月至1 年,并较早发生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本型预后较差。
(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 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辐射生长期持续1年左右,不及时处理则进入垂直生长期,病灶呈结节状隆起,淋巴结转移率亦随之增加,预后亦差。
Ⅱ 黑色素瘤的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黑色素瘤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男比女多发,好发下肢足部,其次是躯干,头颈部和上肢,症状主要为迅速长大的黑色素结节,初起可于正常皮肤发生黑色素沉着,或者色素痣发生色素增多,黑色加深,继之病变损害不断扩大,硬度增加,伴有痒痛感觉,黑色素瘤的病损有的呈隆起,斑块及结节状,有的呈蕈状或菜花状,向皮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型,向四周扩散者则出现星状黑斑或小结节,常见表现是黑色素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甚者以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到晚期由血流转移至肺,肝,骨,脑诸器官。
1.临床分型
(1)表浅蔓延型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2)雀斑型占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率为25%左右。
(3)结节型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垂直生长为其唯一生长方式,病程进展迅速,一般持续数月至1年,并较早发生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本型预后较差。
(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辐射生长期持续1年左右,不及时处理则进入垂直生长期,病灶呈结节状隆起,淋巴结转移率亦随之增加,预后亦差。
2.临床分期根据原发灶的范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有否远隔转移等结果来估测病期。
(1)Ⅰ期: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2)Ⅱ期: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3)Ⅲ期:伴有远处转移。
总体上,若色素性皮损有下列改变者常提示有早期恶黑的可能:
(1)颜色杂色为恶性病变的信号,雀斑型和表浅蔓延型常在棕色或黑色中参杂红色,白色或蓝色,其中尤以蓝色更为不好。
(2)边缘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为肿瘤向四周蔓延扩展或自行性退变所致。
(3)表面不光滑,常粗糙而伴有鳞形片状脱屑,时有渗血,渗液,可高出皮面。
(4)病灶周围皮肤可出现水肿或丧失原有皮肤光泽或变成白色,灰色。
(5)感觉异常局部发痒,灼痛或压痛。
诊断
黑色素瘤诊断一般不难,少数不典型者,要靠病理检查证实,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黑色素组织,双PAP免疫酶标记法标记测定及色素原检查有助于诊断,对“无色素”或少色素黑色素瘤的诊断以及鉴别良性痣细胞瘤及其是否恶变均有帮助。
Ⅲ 黑色素瘤是什么病
什么是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的含义是什么?
源于皮肤,粘膜,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色素沉着区域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 每年美国有25000个恶性黑素瘤新增病例,死亡约6000人。发病率在急速上升。日光照射是危险因素,同样危险因素还包括家族史,发生恶性斑痣,较大的先天性黑素细胞痣和发育不良性痣综合征。黑人少见。
编辑本段分类
构成所有的恶性黑色素瘤只有一种恶性细胞类型,即被称作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色素产生细胞,但它们通过其形态,如梭形、圆柱形,而存在一些很少的区别。虽然眼部恶性黑色素瘤的形态是决定其行为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但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每一种类型的形态基本类似。 即使它们的细胞不是黑色或暗褐色时,所有的黑色素细胞都含有色素小颗粒。在所有的病例中,都有产生黑色素——黑的色素所必需的酶。当恶性黑色素瘤扩散时,它们通常并不产生黑色素,因此被称为无色素沉着型,但是无色素沉着和有色素沉着型恶性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几乎是一样的。 恶性黑色素瘤最常见于皮肤,但有10%出现在眼部。在皮肤的最常见种类被称为表浅扩散型恶性黑色素瘤和小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术语名称即代表所描述的放大的疾病模型。 恶性黑色素瘤能够出现在一些很少见的部位,如指或趾的指甲下,或在口腔、阴道或肛门内部的黏膜上。原发的恶性黑色素瘤还发现于覆盖大脑的色素组织(脑膜)上。不要把位于指甲下的恶性黑色素瘤与真菌感染相混淆,这点很重要,尽管有时在疾病初期易犯这种错误。 眼部恶性黑色素瘤发生于前部的有色区域(虹膜)、在虹膜后面控制晶状体形态的结构(睫状体)和覆盖在眼球后面视网膜的色素层上。
编辑本段发病原因
黑色素细胞瘤可由表皮黑色素细胞,痣细胞或真皮成黑色素细胞组成。肿瘤起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黑色素细胞位于表皮层与基底细胞间排列,细胞产生色素后,通过树状突将黑色素颗粒输送到基底细胞和毛发内。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是由于黑色素痣受到反复的摩擦、抓起和损伤而引起恶变,不适当的挖除和药物腐蚀等,可使良性黑色素痣转化成恶性黑色素瘤。孕期或生育年龄的妇女会使恶性黑色素瘤发展迅速,提示疾病与内分泌有关。从年龄上看,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很少数发生在青春期前。据报道:84%恶性黑色素瘤来自良性痣。据Wieeio报告,由于痣太小的缘故,许多病人患病初期都没有注意到。有人认为良性痣是恶性黑色素瘤的最大根源。 中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发生由于风邪搏于血气,变化所生;或脉络之血,滞于卫分,阳气束结而成;肾中浊气混于阳,阳气收束所致,和血凝气滞等因素有关。 正常黑色素细胞瘤变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与下列因素可能有关: (1)大气污染 氟里昂等有害物质的大量排放破坏了臭氧层,造成紫外线滤过不充分,有害的紫外线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携手共同作用于人体皮肤,造成黑素细胞异常表达,引发黑素瘤。 (2)爱美之心作怪 许多人为了追求皮肤的洁嫩而大量使用化学类化妆品,造成化学性皮肤污染,甚至有人用化学腐蚀剂去除掉皮肤上的黑痣,结果适得其反,刺激了黑素细胞的过度增殖。 (3)卫生知识缺乏 对长在足部、会阴部等易受摩擦部位的黑痣未引起足够重视,凭其长期受到挤压与摩擦,终致其发生恶性转变。 (4)滥用雌激素类药物 研究发现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内有雌激素受体,因此,人们怀疑雌激素过量会刺激黑色素瘤的发生。 (5)免疫缺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寿命明显延长。伴随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衰退。研究发现,免疫功能低下是黑色素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临床上老年人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很高。 (6).良性黑色素斑块 即黑痣,其中交界痣最易恶变,混合痣较少,而内皮痣则极少恶变。但头皮黑色素瘤多数并非黑痣转变而来,故有人认为本病不完全与黑痣有关。 (7).种族 白人比有色人种发病率高,如美国白种人的年发病率高达42/10万,而黑人仅为0.8/10万。
编辑本段发病机制
病变多发生于真皮和表皮交界处,瘤细胞类似痣细胞,但明显异型,细胞间质和细胞内充满黑色素,根据细胞形态和黑色素量的不一,可分5型: 1.大上皮样细胞 多见,细胞呈多边形。 2.小上皮样细胞 核大而不典型。 3.梭形细胞 胞质呈原纤维样,核大染色深。 4.畸形细胞 为单核或多核。 5.树枝突细胞 比正常黑色素细胞大,胞核异型,瘤细胞对酪酶呈强阳性反应,含黑色素少时,在HE切片内难以证实,故有“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之称,但若用银染色,在少数细胞内仍可检出黑色素。
编辑本段黑素细胞
多数恶性黑素瘤均起源于正常皮肤的黑素细胞,约40%~50%发生于色素痣(参见第125节痣和发育不良性痣)。恶性黑素瘤在儿童中很少见,但可源于出生即有的非常巨大的色素痣。晕痣通常会自行消失但在极少数病例会成为黑素瘤。虽然怀孕期易罹患黑素瘤,但妊娠并不增加色素痣恶变为黑素瘤的可能性。在怀孕期间,痣的形状和大小常有变化。以下危险信号提示色素痣恶变:大小改变,颜色改变,变红,变白,变蓝,特别是色素沉着区向周围正常皮肤扩散;表面特征改变,质地形状的改变;尤其是痣周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可能有出血,溃疡,瘙痒或疼痛等表现。 恶性黑素瘤在大小,形状和颜色(通常色素沉着)及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的倾向方面均有不同。该肿瘤扩散迅速,可在诊断数月后死亡。早期,非常表浅的病损5年治愈率可为100%。所以治愈率取决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编辑本段症状
黑色素瘤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男比女多发。好发下肢足部,其次是躯干、头颈部和上肢。症状主要为迅速长大的黑色素结节。初起可于正常皮肤发生黑色素沉着,或者色素痣发生色素增多,黑色加深,继之病变损害不断扩大,硬度增加,伴有痒痛感觉。黑色素瘤的病损有的呈隆起、斑块及结节状,有的呈蕈状或菜花状。向皮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型,向四周扩散者则出现星状黑斑或小结节。常见表现是黑色素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甚者以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到晚期由血流转移至肺、肝、骨、脑诸器官。
编辑本段临床分型
1)表浅蔓延型 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2)雀斑型 占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率为25%左右。 (3)结节型 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垂直生长为其唯一生长方式,病程进展迅速,一般持续数月至1 年,并较早发生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本型预后较差。 (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 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辐射生长期持续1年左右,不及时处理则进入垂直生长期,病灶呈结节状隆起,淋巴结转移率亦随之增加,预后亦差。
编辑本段临床分期
根据原发灶的范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有否远隔转移等结果来估测病期。 (1)Ⅰ期: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2)Ⅱ期: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3)Ⅲ期:伴有远处转移。 总体上,若色素性皮损有下列改变者常提示有早期恶黑的可能: (1)颜色 杂色为恶性病变的信号。雀斑型和表浅蔓延型常在棕色或黑色中参杂红色、白色或蓝色,其中尤以蓝色更为不好。 (2)边缘 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为肿瘤向四周蔓延扩展或自行性退变所致。 (3)表面 不光滑,常粗糙而伴有鳞形片状脱屑,时有渗血、渗液,可高出皮面。 (4)病灶周围皮肤 可出现水肿或丧失原有皮肤光泽或变成白色、灰色。 (5)感觉异常 局部发痒、灼痛或压痛。
编辑本段诊断
有两种分类系统可用于Ⅰ期黑素瘤的评估:(1)根据Breslow的描述,从表皮颗粒层至肿瘤侵犯的最深处作为测量黑素瘤的深度。(2)根据Clark的分类,肿瘤侵犯的解剖学的深度。在Clark的分类中,Ⅰ级表示黑素瘤仅局限于表皮;Ⅱ级黑素瘤已侵犯真皮的乳头层;Ⅲ级黑素瘤已经广泛累及乳头层;Ⅳ级黑素瘤侵犯真皮网状层;Ⅴ级表示黑素瘤侵犯了皮下脂肪。Breslow厚度及黑素瘤累及的深度的(Clark等级)的增加与较差的预后有关。
编辑本段鉴别
鉴别诊断包括基底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症,发育不良痣,蓝痣,皮肤纤维瘤,各种型别的痣,血管瘤(特别是手和足),静脉湖,化脓性肉芽肿和疣。如果有疑问,必须进行稍超出病损的全层皮肤活检。对小病损行切除活检,对较大病损行切开活检。连续切片活检能确定黑素瘤的浸润深度,彻底的根治性手术必须在有明确的组织学诊断以后才可进行。 色素性损害需要切除或活检的标准有:病损近期增大,变黑,出血或溃疡变。但是,以上症状常表示黑素瘤已侵入皮肤深层。当皮损出现颜色改变(如褐色或黑色混有红,白或蓝色背景),可见到或能触及的不规则隆起,边缘呈角形锯齿或有切迹,则应对皮损立即进行活检,能作出早期诊断。对于色素性损害用皮肤镜(一种改良的浸油的眼镜)检查有助于区别黑素瘤和良性病损。 组织学判断治疗和预后主要通过显微镜观测黑素瘤组织学上的浸润深度而决定。组织学分级需要进行充分的活检。中枢神经系统和甲床下黑素瘤一般不用这些系统进行分类。 淋巴细胞的浸润深度反映了患者的免疫应答系统,与浸润的程度及预后有关。如果淋巴细胞仅在大多数表浅病损中浸润,则治愈的机会较大,反之,随着浸润的深度的增加,治愈的机会明显下降。
编辑本段检查
1.抗人黑色素瘤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黑色素组织,当抗血清稀释为1∶2时,最高阳性率可达89%。 2.用Vacca双PAP免疫酶标记法标记测定,当抗血清稀释度为1∶400时,82.14%呈阳性反应。 3.色素原检查 黑色素原经肾排出后氧化,使尿液呈暗褐色,称黑色尿。若在尿液中加入氯化铁、重铬酸钾、硫酸,可促进其氧化,再加硝酸钠,尿液呈紫色;先加醋酸,再加氢氧化钠,尿液呈蓝色
编辑本段预后和治疗
与肿瘤浸润的深度相比,诊断时肿瘤的分型对生存率的评估重要性不大(表126-1)。 恶性黑素瘤的转移通过淋巴管和血管。局部转移会形成色素或非色素性的卫星丘疹或结节。也可出现皮肤或内部器官的直接转移,亦可在原发损害发现前出现转移性结节。粘膜的黑素瘤似乎病损较局限,但预后较差。 治疗黑素瘤的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尽管对肿瘤边缘切除的范围还存在着争论,但大多数专家认为当肿瘤厚度<1mm,应切除距肿瘤边缘约1.0cm的正常皮肤。较深的病损则需要根治性的外科手术和前哨淋巴结的活检。 黑色素瘤 - 治疗 治疗黑素瘤的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尽管对肿瘤边缘切除的范围还存在着争论,但大多数专家认为当肿瘤厚度<1mm,应切除距肿瘤边缘约1.0cm的正常皮肤。较深的病损则需要根治性的外科手术和前哨淋巴结的活检。 恶性雀斑痣黑素瘤和恶性雀斑痣通常通过局部广泛切除来治疗,如果需要可以进行植皮。大剂量X线治疗的效果远较外科手术差。应在皮损增大前,尽早切除恶性雀斑痣。除监控的冷冻外科治疗外,其他大多数治疗达不到足够的深度以去除受累的毛囊。 播散性或结节性黑素瘤需要广泛切除包括深筋膜在内的组织。如果有淋巴结累及,应治疗性切除淋巴结并进行组织学检查。 侵犯较深的恶性黑素瘤和局部或远处发生转移的恶性黑素瘤可以进行化疗(达卡巴嗪,亚硝基脲,卡莫司丁,罗莫司丁)。预后较差。顺铂及其他化疗法还在研究中。应用卡介苗以改善患者免疫应答反应的结果并不理想,但是新的免疫疗法(如白介素-2,淋巴因子和活化杀伤细胞)是有一定前途的。用黑素瘤抗原作为疫苗可能也会成为一种治疗方法。
疫苗治疗
美国AVAX技术公司宣布在澳大利亚推出该公司科研人员研制的一种有效治疗黑素瘤的AC疫苗。 黑素瘤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皮肤癌,往往在医生作出诊断之前,癌细胞已扩散到病人全身。澳大利亚是黑素瘤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每年大约有上万人患病,1000人因此丧生。 AC疫苗适用于黑素瘤三期病人。进入这一阶段后,患者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淋巴系统。研究人员通过向表面蛋白质植入疫苗分子,达到加强免疫系统,形成抗体的效果。
外科治疗
1.活检手术:对疑为恶性黑色素瘤者,应将病灶连同周围0.5cm~lcm的正常皮肤及皮下脂肪整块切除后作病理检查,如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则根据其浸润深度,再决定是否需行补充广泛切除。一般不作切取或钳取活检,除非病灶已有溃疡形成者,或因病灶过大,一次切除要引起毁容或致残而必须先经病理证实者,但切取活检必须与根治性手术衔接得越近越好。世界卫生组织恶性黑色素瘤诊疗评价协作中心在一组前瞻性分析中认为切除活检非但对预后没有不良影响,而且通过活检可了解病灶的浸润深度及范围,有利于制订更合理、更恰当的手术方案。 2.原发病灶切除范围:老观点主张切除病变时一定包括5厘米的正常皮肤已被摒弃。大多数肿瘤外科学家对薄病变,厚度为≤1mm,仅切除瘤缘外正常皮肤1cm,对病灶厚度超过1mm者应距肿瘤边缘3cm~5cm处作广泛切除术。位于肢端的恶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指(趾)术。 3.区域淋巴结清除术 (1)适应症:在美国大多数肿瘤外科医生持如下治疗态度:①病变厚度≤1mm者,转移率甚低,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不能指望其能改变远期预后;②病变厚度> 3.5cm~4mm者隐匿性远处转移的可能性高,远期存活率也相对的低(20%~30%),即使做了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亦难望在存活率上会出现有意义的提高。尽管如此,主张只要尚无远处转移灶可查,便应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者大有人在;③厚度介于上述二类之间的病变,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相当高,是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可望提高生存期最佳对象。 (2)区域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作颈淋巴结清除时,原发灶位于面部者应着重清除腮腺区,颏下及颌下三角的淋巴结;如病灶位于枕部,重点清除颈后三角的淋巴结。发生于上肢的恶性黑色素瘤需行腋窝淋巴结清除,发生在下肢者应做腹股沟或髂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发生于胸腹部的恶性黑色素瘤则分别作同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 4.姑息性切除术:对病灶范围大而伴有远处转移等不适于根治性手术者,为了解除溃疡出血或疼痛,只要解剖条件许可,可考虑行减积术或姑息性切除。
放射治疗
除了某些极早期的雀斑型恶性黑色素瘤对放射治疗有效外,对其他的原发灶一般疗效不佳。因此对原发灶一般不采用放射治疗,而对转移性病灶用放射治疗。目前常用放射剂量为:对浅表淋巴结、软组织及胸腔、腹腔、盆腔内的转移灶,每次照射量≥500cCy,每周2次,总量2000~4000cCy,对骨转移灶每次 200~400cCy,总量3000cCy以上。
化学治疗
1.单一用药 (1)亚硝脲类药物:对黑色素瘤有一定疗效。综合文献报道、BCNU治疗122例黑色素瘤,有效率为18%,MeCCNU治疗108例,有效率17%,CCNU治疗133例,有效率13%。 (2)氮烯咪胺(DTIC):由于DTIC的出现,使黑色素瘤的治疗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药物。GaiIanl报道DTIC的疗效最好,治疗28例黑色素瘤,每次剂量为350mg/m2,连用6天,28天为一疗程,有效率为35%。 2.联合用药:恶性黑色素瘤对化疗不甚敏感,但联合用药可提高有效率,减低毒性反应,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如下: (1)DAV方案(DTIc、ACNu、VCR)为黑色素瘤的首选化疗方案。用药方法:DTIcloo~200mg,iv d1~5ACNUl00mgiv d1VCR 2mg iv d1,每21天重复1次。 (2)DDBT方案(DTIC、DDP、BCNU、TAM)用法:DTIC220mg/m2,静注d1~3/3w、DDP 25mg/m2,静滴d1~3w、BCNUl50mg/m2,静注d1/6w、TAM10mgPO,2/d。有效率52.5%。 (3)CBD方案(CCNU、BLM、DDP)用法:CCNU 80mg/m2,口服,d1/6w,BLMl5u/m2,静注d3~7/6w、DDP 40mg/m2,静注d8/6w。有效率48%。
免疫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的自行消退,说明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卡介苗(BCG)能使黑色素瘤患者体内的淋巴细胞集中于肿瘤结节,刺激病人产生强力的免疫反应,以达治疗肿瘤的作用。BCG可用皮肤划痕法、瘤内注射和口服。对局部小病灶用BCG作肿瘤内注射,有效率可达75%~90%。近几年试用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2(ILA-2)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细胞)等生物反应调节剂,取得一定效果。
编辑本段恶性雀斑痣黑素瘤
恶性雀斑痣黑素瘤和恶性雀斑痣通常通过局部广泛切除来治疗,如果需要可以进行植皮。大剂量X线治疗的效果远较外科手术差。应在皮损增大前,尽早切除恶性雀斑痣。除监控的冷冻外科治疗外,其他大多数治疗达不到足够的深度以去除受累的毛囊。 播散性或结节性黑素瘤需要广泛切除包括深筋膜在内的组织。如果有淋巴结累及,应治疗性切除淋巴结并进行组织学检查。 侵犯较深的恶性黑素瘤和局部或远处发生转移的恶性黑素瘤可以进行化疗(达卡巴嗪,亚硝基脲,卡莫司丁,罗莫司丁)。预后较差。顺铂及其他化疗法还在研究中。应用卡介苗以改善患者免疫应答反应的结果并不理想,但是新的免疫疗法(如白介素-2,淋巴因子和活化杀伤细胞)是有一定前途的。用黑素瘤抗原作为疫苗可能也会成为一种治疗方法。
编辑本段皮肤癌克星黑素瘤疫苗问世
美国AVAX技术公司宣布在澳大利亚推出该公司科研人员研制的一种有效治疗黑素瘤的AC疫苗。
编辑本段黑素瘤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皮肤癌
往往在医生作出诊断之前,癌细胞已扩散到病人全身。澳大利亚是黑素瘤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每年大约有上万人患病,1000人因此丧生。 AC疫苗适用于黑素瘤三期病人。进入这一阶段后,患者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淋巴系统。研究人员通过向表面蛋白质植入疫苗分子,达到加强免疫系统,形成抗体的效果。
编辑本段恶性黑色素瘤
此癌一部分由黑色素痣恶变而成,另一部分则在正常皮肤或雀斑基础上演变而来。其演变的真正原因尚未明了,但外伤或各种外在刺激则被视为诱因。各种年龄均可罹患,但以老年人较多见。 本病初起在睑缘或眼睑皮肤有色素结节,逐渐变为蕈状肿大,内中所含色素多寡不一,但发展迅速,易造成广泛而高度的转移,其转移途径由淋巴结或血路转至内脏。但亦有多年静止,或仅缓缓增大者。若迅速溃破者,多在短期内转移。病程短者1~2个月,长者可达10~20年不等。患者每因肿瘤的反复出血,或合并感染而来就医。 以上几种恶性肿瘤,在治疗上一般分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二类。分述如下: (1)手术治疗:一般瘤肿体积小于10毫米者,无须先做活检,只作一次完全的切除后即送活检,切除线须离开瘤体稍远稍深,恶性低者少切,反之恶性高者多者,一般根据Ring氏提出的在距瘤体4~8毫米之间。但亦有人提出可达15毫米以上者。如送检组织仍有肿瘤组织发现,可再行切除及合并其他方法治疗。瘤肿切除后,整复问题须按具体情况处理。 (2)非手术疗法:指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因基底细胞癌对放射治疗敏感,如癌体离睑缘较远和累及范围较小者,可以单独应用放射治疗,其治愈率可达90%以上(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报导)。但放射治疗亦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如放射性皮炎、角膜炎及白内障等,亦间有继发青光眼者。如手术切除及放射治疗均告失效,而癌肿又已转移到颅内等处,则只能给予其他疗法。
编辑本段病理改变
(一)病理分型 1.浅表扩展型。约占70%,可见于体表任何地方。先沿体表浅层向外扩展,稍久方向纵深扩向皮肤深层,即所谓病之“垂直发展期”。 2.结节型。约占15%,也见于体表任何一处。以垂直发展为主,侵向皮下组织,易于发生淋巴转移,更较致命性。 3.肢端黑痣型。约占10%,多发生于手掌、足底、甲床及粘膜等处。 4.雀斑痣型。约占5%,发生自老年人面部已长期存的黑色雀斑。此型做水平方向生长,可向四周扩出2cm~3cm或更多。 5.辐射生长的未分型恶性黑色素瘤。 6.巨大毛痣恶变的恶性黑色素瘤。 7.口腔、阴道、肛门粘膜来源的恶性黑色素瘤。 8.原发部位不明的恶性黑色素瘤。 9.起源于蓝痣的恶性黑色素瘤。 10.内脏恶性黑色素瘤。 11.起源于皮内痣的儿童期恶性黑色素瘤。 (二)生长方式 根据瘤细胞生长扩散的方式,可分为辐射生长期和垂直生长期。瘤细胞沿表皮基底层和真皮乳头层之间离心性地向四周蔓延生长称为辐射生长,常见于雀斑型、表浅蔓延型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阶段,可持续数年,由于在此期内原发灶不向或极少向淋巴道转移,作比较简单的手术切除即能获得较好疗效。当肿瘤向真皮层、皮下组织深部浸润时称为垂直生长,结节型黑色素瘤可不经辐射生长期直接进入垂直生长期,此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三)浸润深度 在恶性黑色素瘤研究上一个真正里程碑性的发展是认识到转移的危险性和预后与病变厚度及侵犯皮肤的层次密切相关。以毫米测量恶性黑色素瘤病变的厚度是较为准确而且在各病理学家之间成为可对比的标准,现已成为估量淋巴结转移危险度和判断预后的准绳。目前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诊疗中心都十分推祟Breslow于1970年提出的目镜测微器直接测量肿瘤的厚度来估计预后,他们将肿瘤厚度分为≤0.75mm、0.75~1.5mm和>1.5mm3档,有的作者将>1.5mm者再分成几档,以进一步观察肿瘤厚度与预后的关系.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为了仔细详查皮肤的病变,良好的光照和手持放大镜必不可少,色素性皮损有下列改变者常提示有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①颜色: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有棕、黑、红、白或蓝混杂不匀,遇皮痣出现颜色改变,应特别提高警惕。②边缘: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为肿瘤向四周蔓延扩展或自行性退变所致。③表面:不光滑。常粗糙而伴有鳞形或片状脱屑。有时有渗液或渗血,病灶可高出皮面。④病灶周围皮肤可出现水肿或丧失原有皮肤光泽或变白色、灰色。⑤感觉异常:局部常有发痒、灼痛或压痛。当发生上述变化时,强烈提示有恶性黑色素瘤之嫌,可以说皮肤痣一旦出现任何变化均应行切除活检术,以除去恶性黑色素瘤,毫不为过。
编辑本段运动是防治癌症的最佳方法
1、运动能使人吸收比平常多几倍至几十倍的氧。美国的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吸氧量增多,呼吸频率加快,通过体力气体交换,可将一些致癌物质排出体外,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即使得了癌症,身体康复较快,也能延长生命。 2、运动可大大减少体内多余的脂肪,运动后出汗可使体内的铅、锶、镍和铍等致癌物质随汗水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防癌的作用。 3、运动可使人血液循环加快许多,癌细胞就好似湍流中的小砂子一样,不易站住脚跟,也不容易转移,且易被免疫系统清除。实验证明,机体处在运动状态时,每小时从血液中分泌出的干扰素较之平时要增加一倍以上,而干扰素的抗癌能力,早已在观察中得到证实。 4、运动可使人体某些生殖激素大大减少,甚至停止生产。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生殖激素也癌症密切相关,人们从年轻时就开始运动可明显减低癌症发病率。 5、运动有改善人的情绪,消除忧眠和烦恼,在心理上减轻人体免疫系统的压力。临床资料表明,患癌症的病人,大多是有情绪忧郁或受到精神创伤的。对他们来说,经常进行深呼吸运动,散步或跑步,作柔软体操,作伸展运动,游泳、骑车或参加集体运动,可给他们带来身心愉快和欢畅,可帮助消除紧张情绪,减少忧眠,改善自我形象。国外医生把运动比作“温和的抗忧郁素”,把它称之为“西方式的气功”。 6、运动能锻炼意志,增强战胜癌症的信心和毅力。信心和毅力对战胜许多疾病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位诗人曾说过:“信心是半个生命”。当人患病尤其是患了癌症之后,要有坚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念,巨大的毅力,乐观的情绪,超大的勇气,顽强的斗争精神以及压倒病魔的气概。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Ⅳ 黑素瘤的症状是什么
黑色素瘤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男比女多发,好发下肢足部,其次是躯干,头颈部和上肢,症状主要为迅速长大的黑色素结节,初起可于正常皮肤发生黑色素沉着,或者色素痣发生色素增多,黑色加深,继之病变损害不断扩大,硬度增加,伴有痒痛感觉,黑色素瘤的病损有的呈隆起,斑块及结节状,有的呈蕈状或菜花状,向皮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型,向四周扩散者则出现星状黑斑或小结节,常见表现是黑色素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甚者以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到晚期由血流转移至肺,肝,骨,脑诸器官。
1.临床分型
(1)表浅蔓延型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2)雀斑型占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率为25%左右。
(3)结节型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垂直生长为其唯一生长方式,病程进展迅速,一般持续数月至1年,并较早发生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本型预后较差。
(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辐射生长期持续1年左右,不及时处理则进入垂直生长期,病灶呈结节状隆起,淋巴结转移率亦随之增加,预后亦差。
2.临床分期根据原发灶的范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有否远隔转移等结果来估测病期。
(1)Ⅰ期: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2)Ⅱ期: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3)Ⅲ期:伴有远处转移。
总体上,若色素性皮损有下列改变者常提示有早期恶黑的可能:
(1)颜色杂色为恶性病变的信号,雀斑型和表浅蔓延型常在棕色或黑色中参杂红色,白色或蓝色,其中尤以蓝色更为不好。
(2)边缘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为肿瘤向四周蔓延扩展或自行性退变所致。
(3)表面不光滑,常粗糙而伴有鳞形片状脱屑,时有渗血,渗液,可高出皮面。
(4)病灶周围皮肤可出现水肿或丧失原有皮肤光泽或变成白色,灰色。
(5)感觉异常局部发痒,灼痛或压痛。
诊断
黑色素瘤诊断一般不难,少数不典型者,要靠病理检查证实,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黑色素组织,双PAP免疫酶标记法标记测定及色素原检查有助于诊断,对“无色素”或少色素黑色素瘤的诊断以及鉴别良性痣细胞瘤及其是否恶变均有帮助。——汉高机械
Ⅳ 回复:我的症状有没有可能是黑色素瘤
首先楼主不必多虑,黑素瘤白种人发病率高,与紫外照射关系密切。而在我们亚洲人群中也是肢端雀斑样黑素瘤多见。
要真是黑素瘤单凭外表也不能明确,需去医院做病理检查才行。
Ⅵ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症状有哪些
1.原位性恶性黑瘤又称表皮内恶黑,指恶黑病变仅局限于表皮内,处于原位阶段。
(1)恶性雀斑样痣:又名Hutchinson雀斑,常发生于年龄较大者。几乎均见于暴露部位,尤以面部最常见,极少数也可发生于非暴露部位。本病开始为一色素不均匀的斑点,一般不隆起,边缘不规则,逐渐向周围扩大,直径可达数厘米,往往一边扩大,而另一边自行消退。损害呈淡褐色、褐色,其中可伴有暗褐色至黑色小斑点。据统计,一般恶性雀斑存在10~15年,而面积达4~6cm。以后才发生侵袭性生长,因此在很多病例,尤其是面部的损害发生侵袭性生长者往往很慢,常常在发生侵袭性生长前,患者即因其他原因而死亡。
(2)浅表扩散性原位恶黑:又称Paget样原位恶黑。以中老年患者为多,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多见于非暴露部位。损害较恶性雀斑样痣为小,直径很少超过2.5cm,常误诊为痣细胞痣。通常皮损稍隆起,外形不规则或边缘呈锯齿状。有的部分呈弧形。其特点是色调多变而不一致,黄褐色、褐色、黑色,同时混有灰白。如发生侵袭性生长时,其速度较恶性雀斑样痣迅速得多,往往在1~2年即出现浸润、结节、溃疡或出血。
(3)肢端雀斑样原位黑素瘤:发病可能与外伤有关。其特点是发病于掌、跖、甲床和甲床周围无毛部位,特别好发于足跖。此瘤在原位生长时间较短,很快发生侵袭性生长。早期表现为深浅不一的色素沉着斑,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如病变位于爪甲和甲床,则表现为纵行色素带。
2.侵袭性皮肤恶性黑瘤
(1)雀斑型黑瘤(freckle-likemelanoma):由恶性雀斑样痣发生侵袭性生长而来,故常见于老年人,多发生于身体暴露部位,尤其是面部,约占头颈部黑瘤的50%。病变大体上呈圆形,直径通常在3~6cm或更大,轮廓不规则,扁平状。颜色可由浅棕色至黑色,或黑色病变中夹杂有灰白色或淡蓝色区域。随着病程进展,病变中出现单个或多个黑色结节如图1所示。该型黑瘤,初期呈辐射性生长,最终才进入垂直生长期,有些根本不进入垂直生长期。故较晚发生转移,转移多倾向于局部淋巴结。其5年存活率可达80%~90%。
(2)表浅扩散型恶性黑瘤()由Paget样原位恶黑发展而来。此时在原有稍隆起的斑片基础上。出现局部浸润、结节、溃疡、出血如图2所示。该型黑瘤较雀斑型发展快,经过一段辐射生长期后即转入垂直生长期。其5年存活率约70%。
(3)结节型恶性黑瘤(nolarmalignantmelanoma):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最常见于足底。开始为隆起的斑色,呈暗黑、蓝黑或灰色结节,有时呈粉红色,周围可见散在的棕色黑瘤踪迹。以后很快增大,可发生溃疡,或隆起如草状或菜花样如图3所示。该型黑瘤进展快,常无辐射生长期,直接进入垂直生长期。5年存活率为50%~60%。
(4)特殊类型的黑瘤:
①肢端雀斑样痣型黑瘤(acromelicfreckle-likenevoidmelonoma):发病可能与外伤有关。其特点是发病于掌、跖、甲床和甲床周围无毛部位,特别好发于足跖。临床上类似于雀斑样痣型黑瘤,但侵袭性更强。以黑人和东方人较为常见。早期表现为深浅不一的色素沉着斑,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如病变位于爪甲和甲床,则表现为纵行色素带(图4)。
②无色素性黑瘤(non-pigmentedmelanoma):较为少见,在Giuliano等(1982)报道的2881例黑瘤中约占1.8%。病变通常呈结节状,缺乏色素,常被延误诊断,预后较差。
③恶性蓝痣(malignantbluenevus):更为罕见。由蓝痣细胞恶变而成。常见于女性臀部。其明显的特征是,即使已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仍可生存多年。
④巨毛痣中的恶性黑瘤():30%~40%的儿童黑瘤源于巨毛痣。表现为巨毛痣中出现结节和溃疡,并有颜色改变。因此,对先天性巨毛痣应密切观察或做预防性切除。
⑤纤维增生性黑瘤(fibrousproliferatedmelanoma):好发于头颈部,呈结节状生长,约2/3病例无色素沉着。其特征是,少数黑瘤细胞位于大量的纤维组织之中,预后较差。
⑥原发病灶不明的黑瘤():该型黑瘤找不到原发病灶,黑瘤仅在区域淋巴结或其他器官被发现。其预后与原发灶明确并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无显著差别。
1.病史与症状详细的病史与体检对诊断十分重要。体表任何色素性皮损,若突然增长加速,周围出现色素晕或色素脱失、表面出现鳞屑、渗出、破溃、出血、脱毛、附近出现卫星结节、局部痒痛等情况,均应考虑黑瘤的发生。
2.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通常实验室检查对诊断无大帮助,但当黑瘤已发生广泛转移时,尿中可出现大量黑素原及其代谢物而呈黑尿。
(2)组织病理检查:应对黑瘤的定性、肿瘤的类型、侵袭深度、最大垂直厚度、细胞分裂相、表面有否溃疡、基底血管和淋巴管的侵犯情况及有无细胞性炎症反应等作出诊断描述。
对已确诊为黑瘤的病人,尚应详细检查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这些对制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临床上通过触诊发现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较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时镜下发现有淋巴结微转移(micrometastasis)或称亚临床转移(subclinialmetastasis)者长期生存的几率减少20%~50%。因此,早期确定是否有淋巴结微转移,对提高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Ⅶ 黑色素瘤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1、恶性雀斑样痣黑素瘤表皮萎缩,基底层有较多不典型黑素细胞,并向下侵袭真皮,瘤细回胞内或细胞间质中答噬色素细胞含有相当多的黑素。
2、浅表扩散性黑素瘤表皮突向下不规则增生,真皮表皮交界处和真皮内可见不典型的痣细胞巢,除上皮细胞型与梭形细胞型的黑素细胞外,有时表皮上部还可见少数paget样黑素细胞。真皮炎症细胞浸润明显。
3、结节性黑素瘤不典型黑素细胞垂直向下增生侵入真皮,而不向表皮侵犯。上皮细胞型的黑色素细胞常排成腺泡状;梭形细胞型则类似成纤维细胞,有时作束状排列。
4、肢端雀斑样痣黑素瘤表皮增厚,含大量色素的不典型黑素细胞巢位于表皮下部,常见梭形黑素细胞。表皮上部也可见paget样的黑素细胞,真皮乳头可见噬色素细胞。
Ⅷ 如何自我诊断黑素瘤
不同类型的恶黑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现介绍最常见的四种:
(1)表浅蔓延型 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2)雀斑型 占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率为25%左右。
(3)结节型 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垂直生长为其唯一生长方式,病程进展迅速,一般持续数月至1 年,并较早发生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本型预后较差。
(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 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辐射生长期持续1年左右,不及时处理则进入垂直生长期,病灶呈结节状隆起,淋巴结转移率亦随之增加,预后亦差。
总体上,若色素性皮损有下列改变者常提示有早期恶黑的可能:
(1)颜色 杂色为恶性病变的信号。雀斑型和表浅蔓延型常在棕色或黑色中参杂红色、白色或蓝色,其中尤以蓝色更为不好。
(2)边缘 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为肿瘤向四周蔓延扩展或自行性退变所致。
(3)表面 不光滑,常粗糙而伴有鳞形片状脱屑,时有渗血、渗液,可高出皮面。
(4)病灶周围皮肤 可出现水肿或丧失原有皮肤光泽或变成白色、灰色。
(5)感觉异常 局部发痒、灼痛或压痛。
最近好大夫在线有个黑色素瘤临床试验招募患者的活动,可以获得免费的化疗联合恩度治疗方案,而且临床试验可以获得更高的专家专注度和更全面的照顾,有需要的病友可以去看看,搜索关键字“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招募,新药恩度免费治疗”就可以了。
Ⅸ 黑色素瘤晚期能活多久 黑色素瘤多久可以治愈
临床上将恶性黑色素瘤按其症状表现主要分为四型,其中以浅表扩展性黑素瘤和结节性黑素瘤最常见,分别占所有皮肤恶性黑素瘤的70%及15%;肢端雀斑痣样黑素瘤占8%;恶性雀斑痣样黑素瘤占5%;未分类黑素瘤占20%。而这些恶性黑色素瘤分期却不大相同,随着光子嫩肤技术的成熟,黑色素瘤虽得以遏制,但仍然是人类的第一号杀手,具体这些恶性黑色素瘤分期如何,还请大家耐心品读下文。 有几种分类方法用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分期。浸润深度是预后的最好预告因素。一种分类法把原发的恶性黑色素瘤分成病理学者在显微镜下能够容易辨别的5个侵犯级别(clark标准)。 一期恶性黑色素瘤位于处,在真皮的基底层,表皮真皮的交汇处,在此处皮肤的外层和下面的一层相汇。 二期扩展到真皮层的上1/3,即真皮乳突。 三期恶性黑色素瘤扩展到真皮乳突和网状层边界。 四期侵及网状层。 五期侵及皮下组织,如脂肪。 一期恶性黑色素瘤几乎可通过病变切除而治愈。4级和5级复发炳例在85%以上。3级恶性黑色素瘤的复发约占60%。 另外一种分类法(Breslow标准)使用显微镜下准确的肿瘤组织厚度测量,最近被介绍并与其他分类法一起使用。 小于0.75mm的恶性黑色素瘤通常认为仅仅通过外科切除就可高度治愈,尽管一些如此薄的病变过去已经复发。0.76-1.5mm的肿瘤认为存在一定深度的浸润,预后比薄的病变差。超过1.6mm厚的恶性黑色素瘤浸润非常深,特别是那些超过4mm者。 虽然两个分类方案之间不存在确切的联系,但级别与厚度之间有近似的相互关系。 认为任何深于O.75mm,特别是1.5mm的病变存在潜在复发危险慎重。在随访几年里,有必要与外科医生或医学肿瘤学家密切接触进行随访和扫描。 原发肿瘤引流区域局部淋巴结存在如引流前臂恶性黑色素瘤的腋窝淋巴结是预后较差的另一个征象。淋巴结通常是一种对抗肿瘤的免疫屏障。当其被肿瘤细胞充满时,它们就明显的失去战斗力,癌细胞通常超越它们而进入血循环并扩散到远处器官。80%以上有淋巴结侵犯的患者在其他地方有复发。 以上就是黑色素瘤晚期能活多久的基本介绍,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对该病症有个基本的了解。尽量避免发生该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