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感染期
1. 蛔虫,钩虫,丝虫,肝吸虫,血吸虫的感染期分别是
蛔虫:感染期卵
钩虫:丝状蚴
丝虫:丝状蚴
肝吸虫:囊蚴
血吸虫:尾蚴
2. 感染肝吸虫会有什么症状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肝吸虫成虫寄生肝内胆管所引起。虫卵随胆汁入肠,由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池塘;被淡水螺吞食,在螺体内发育形成尾蚴而出螺体,再侵入淡水鱼或小虾肌肉内,即成囊蚴,人或其它肉食或杂食动物吞食带囊蚴的鱼虾,即被感染。成虫寿命达15-25年,我国华东、华南、西南、东北等共有23个省、市、自治区有此病分布。轻中度感染时肝内胆小管病变不明显,虫数多时肝内胆小管因机械性堵塞、胆汁淤积而扩张,胆管增厚。急性重度感染时可有细胞浸润及胆小管周围充血等炎症变化。慢性感染则以结缔组织及弹力纤维增生为主,肝细胞可有脂肪变性萎缩,肝吸虫感染偶有引起胆汁性肝硬化,也可诱发肝胆管及胆囊内胆色素结石,本病与原发性胆管细胞癌间可有一定关系。
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视感染轻重而异。感染较轻者可无症状,当初次大量感染非流行区居民时,人体反应常特别显著,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黄疸、肝区疼痛,肝脏肿大且有压痛。流行区居民慢性多次感染, 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乏力、营养不良、黄疸、肝脏肿大等症状。少数长期反复严重感染者,最后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当成虫迁移至总胆管时,可引起胆绞痛和梗阻性黄疸。
3. 肝吸虫、肺吸虫潜伏期有多长
感染肝吸虫病潜伏期一个月左右,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一般会增高,所以血液检查有一定提示意义,检查粪便中的肝吸虫卵一般可以确诊,少数病人有轻度上腹部不适,腹泻等,
4. 患肝吸虫治疗时间需要多长
肝片吸虫病是由片形属吸虫寄生在动物的肝脏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以破坏动物肝脏、胆管引起急性慢性肝炎、胆管炎为特征,严重时可造成幼畜大批死亡。
1 病原学
在我国主要为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属复殖目、片形科、片形属。
片形吸虫成虫为雌雄同体,新鲜虫体呈棕红色,背腹扁平,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与口吸盘相距很近。肝片形吸虫长20~40毫米,宽10~13毫米,前端突出部呈锥形,其底部突然变宽,形成明显的“肩”。大片形吸虫长30~75毫米,宽5~12毫米,肩不明显。
2 流行病学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钻人锥实螺体内发育成尾蚴,离开螺体,在水生植物或水面上形成囊蚴。牛、羊吃草或饮水时吞人囊蚴,幼虫在体内移行到肝脏钻进胆管,发育为成虫。
本病在多雨年份多发,而在干旱年份发病少。在自然条件下,新鲜雨水能刺激成熟的尾蚴大量溢出,特别在久早逢雨的温暖季节与多雨年份,常促成暴发。主要侵害牛、羊、骆驼、鹿、马,猪也能感染,人偶尔也可感染。多呈地方性流行。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轻微或中等感染,而家畜体况又好时,一般不表现症状。严重感染时,有明显症状。
急性型: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消失,体温升高,贫血,腹痛,腹泻,肝肿大有压痛。有时突然死亡。
慢性型:贫血,结膜与口黏膜苍白,在颌下、胸部及腹部发生水肿。食欲不振,体态消瘦,被毛粗乱、干燥易脱断、无光泽,肝肿大和肠炎等。
4 诊断
取粪便检查虫卵,或死后剖检在肝胆管内发现成虫可确诊。
5 防治
在本病流行地区,每年春末、冬初进行预防性驱虫。建立安全牧地和池塘,供牛、羊放牧和饮水。将粪便等堆积发酵。消灭锥实螺。治疗可用硝氯酚或硫双二氯酚等药物。
中华肝吸虫鲜少造成急性症状,一般上在吃了未煮熟的鱼的10到26天内,身体会开始出现发烧、食欲不振、腹部疼痛、肌肉酸痛、关节痛、全身软弱或浮肿。一般上这些症状会持续2到4个星期。[1]肝肿大和淋巴结种大的现象也有可能出现。此时,一般人的血液中的嗜伊红血球的数量也会大量增加。3到4个星期后便能在病患的粪便中验出中华肝吸虫的卵。
治疗的话需要几个疗程 一个疗程大概在半个月 吃药最好经常换药不要长时间吃一种药. 一般要 俩月才能治愈. 半年后在去做个检查.
5. 肝吸虫病能潜伏3年吗
基本不会,肝吸虫病潜伏期为1个月左右,轻度感染常无明显症状,仅在病人粪便中发现虫卵,少数有轻度上腹部不适、腹泻等。较重感染者起病缓慢,除有纳差、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外,常有心悸、失眠、眩晕等神经衰弱症状。肝肿大以左叶为著,少数反复感染者,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和门脉高压。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对本病缺乏免疫力,或连续多次大量感染者,可在大便未查见虫卵之前,突然发生寒战、高热和腹泻,肝肿大并有压痛,少数有脾肿大和黄疸,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6. 蛔虫,钩虫,丝虫,肝吸虫,血吸虫的感染期分别为
亲爱的网友,您好:
首先,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个正在学习临床的医学生,我的回答只能代表个人观点,不具有任何权威性,仅供参考。但是,请相信,作为出色知道团队的一员,我的回答是谨慎而有自信的。
因为不同寄生虫的种类以及感染人群的体质不同,个人觉得不能每个都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这里有部分关于感染期时间的大致简介~我只能做到这步了~
蛔虫
蛔虫卵随粪便排出,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两种,只有受精卵才能卵裂、发育。在21~30℃、潮湿、氧气充足、荫蔽的泥土中约10天左右发育成杆状蚴。脱一次皮变成具有感染性幼虫的感染性虫卵,此时如被吞食,卵壳被消化,幼虫在肠内逸出。然后穿过肠壁,进入淋巴腺和肠系膜静脉,经肝、右心、肺,穿过毛细血管到达肺泡,再经气管、喉头的会厌、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肠,整个过程约25~29天,脱3次皮,再经1月余就发育为成虫。
丝虫
感染期丝状蚴进入人体后的具体移行途径,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幼虫可迅速侵入附近的淋巴管,再移行至大淋巴管及淋巴结,幼虫在此再经2次蜕皮发育为成虫。雌雄成虫常互相缠绕在一起,以淋巴液为食。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出微丝蚴,微丝蚴可停留在淋巴系统内,但大多随淋巴液进入血循环。自感染期幼虫侵入人体至发育为成虫产生微丝蚴所需的时间,过去认为班氏丝虫约需1年,但检查患者淋巴结组织,最早于感染后3个月即可查到成虫。据我国学者用周期型马来丝虫丝状蚴人工感染长爪沙鼠的观察,雌虫于接种后57天即发育成熟,63天在鼠腹腔液中可查见微丝蚴。
肝吸虫
一般认为脱囊后的后尾蚴沿肝汁流动的逆方向移行,经胆总管至肝胆管,也可经血管或穿过肠壁经腹腔进入肝胆管内,通常在感染后1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成虫在人体的寿命尚缺准确数据,一般认为有的可长达20~30年。囊蚴进入终宿主体内至发育为成虫并在粪中检到虫卵所需时间随宿主种类而异,人约1个月,犬、猫约需20~30天,鼠平均21天。人体感染后成虫数量差别较大,曾有多达21,000条成虫的报道。成虫寿命约为20~30年。
血吸虫
虫卵随血流进入肝脏,或随粪便排出。虫卵在水中数小时孵化成毛蚴。毛蚴在水中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子胞蚴,直至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遇到人和哺乳动物,即钻入皮肤变为童虫,以后进入静脉或淋巴管,移行至肠系膜静脉中,直至发育为成虫,再产卵。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至发育为成虫约100天。
钩虫
感染期蚴具有明显的向温性,当其与人体皮肤接触并受到体温的刺激后,虫体活动力显著增强,经毛囊、汗腺口或皮肤破损处主动钻入人体,时间约需30分钟至1小时,感染期蚴侵入皮肤,除主要依靠虫体活跃的穿刺能力外,可能也与咽管腺分泌的胶原酶活性有关。钩蚴钻入皮肤后,在皮下组织移行并进入小静脉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穿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此后,幼虫沿肺泡并借助小支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摆动向上移行至咽,随吞咽活动经食管、胃到达小肠。幼虫在小肠内迅速发育,并在感染后的第3~4天进行第三次蜕皮,形成口囊、吸附肠壁,摄取营养,再经10天左右,进行第四次蜕皮后逐渐发育为成虫。自感染期蚴钻入皮肤至成虫交配产卵,一般约需时5~7周
网络知道,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希望我的答案对您有所帮助。
7. 如果感染了肝吸虫病,有什么症状呢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肝吸虫成虫寄生肝内胆管所引起。虫卵随胆汁入肠,由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池塘;被淡水螺吞食,在螺体内发育形成尾蚴而出螺体,再侵入淡水鱼或小虾肌肉内,即成囊蚴,人或其它肉食或杂食动物吞食带囊蚴的鱼虾,即被感染。成虫寿命达15-25年,我国华东、华南、西南、东北等共有23个省、市、自治区有此病分布。轻中度感染时肝内胆小管病变不明显,虫数多时肝内胆小管因机械性堵塞、胆汁淤积而扩张,胆管增厚。急性重度感染时可有细胞浸润及胆小管周围充血等炎症变化。慢性感染则以结缔组织及弹力纤维增生为主,肝细胞可有脂肪变性萎缩,肝吸虫感染偶有引起胆汁性肝硬化,也可诱发肝胆管及胆囊内胆色素结石,本病与原发性胆管细胞癌间可有一定关系。
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视感染轻重而异。感染较轻者可无症状,当初次大量感染非流行区居民时,人体反应常特别显著,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黄疸、肝区疼痛,肝脏肿大且有压痛。流行区居民慢性多次感染, 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乏力、营养不良、黄疸、肝脏肿大等症状。少数长期反复严重感染者,最后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当成虫迁移至总胆管时,可引起胆绞痛和梗阻性黄疸。
如果得了肝吸虫病,赶紧吃史克肠虫清杀虫,史克肠虫清杀肝吸虫安全有效,别别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哦
希望对你有帮助
8. 感染肝吸虫一个月能查到吗
粪检找到华支睾吸虫卵是确诊的根据,一般在感染后1个月可在大便中发现虫卵,常用的方法有:
(1)涂片法:直接涂片法操作虽然简便,但由于所用粪便量少,检出率不高,且虫卵甚小,容易漏诊。定量透明法(Kato-Katz,甘油纸厚涂片透明法),在大规模肠道寄生虫调查中,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粪检方法之一,可用于虫卵的定性和定量检查。[6]
(2)集卵法:此法检出率较直接涂片法高。集卵法包括漂浮集卵法和沉淀集卵法两类,沉淀集卵常用水洗离心沉淀法,乙醚沉淀法。
(3)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引流胆汁进行离心沉淀检查也可查获虫卵。此法检出率接近100%,但技术较复杂,一般患者难以接受。临床上对病人进行胆汁引流治疗时,还可见活成虫,虫体表面光滑,卷缩有蠕动,根据形态特征,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华支睾吸虫卵与异形类吸虫卵在形态、大小上极为相似,容易造成误诊,应注意鉴别。[6]
免疫学诊
随着酶、同位素、生物素和胶体金等标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大大提高了检测血清抗体或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使华支睾吸虫病诊断率大大提高。在临床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免疫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
常用的方法有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6]
影像学诊
用B型超声波检查华支睾吸虫病患者时,在超声像图上可见多种异常改变,如肝内光点粗密欠均,有斑点状、团块状或雪片状,弥漫性中小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胆管壁粗糙、增厚,回声增强或胆管比例失常及枯枝状回声。尽管声像图特异性不强,但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对比分析,仍具一定诊断价值。[6]
CT检查对华支睾病诊断也有较大价值。有资料报道,在CT照片上,华支睾吸虫胆道感染具有以下特征:肝内胆管从肝门向周围均匀扩张,肝外胆管无明显扩张;肝内管状扩张胆管直径与长度比多数小于1:10;被膜下囊样扩张小胆管以肝周边分布为主,管径大小相近,这些是特异性征象;少数病例胆囊内可见不规则组织块影。因此认为CT是本病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