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感染病
❶ 地震过后,会不会出现什么传染病
地震后由于洁净饮用水和食物供应受到影响,同时周边生态环境等受到破坏,如专不注意,极属易引起以下传染病的流行:
第一类是肠道传染疾病,
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的肠道传染疾病等。这些疾病是通过摄入了受到污染的水、食物等导致的,比如痢疾、手足口病、甲肝等,灾区群众要注意预防。
第二类是呼吸道传染疾病。
地震后人员聚集程度高,流动性大,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导致麻疹、风疹和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特别是麻疹和风疹现在正处于高发期,一定要注意防范。
第三类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地震后人员接触频繁,同时,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特别是一些灾区群众为了节省饮水,往往几个人共用一盆洗脸水或共用一条毛巾等,容易引发红眼病的暴发。
第四类是可能出现的乙脑疫情。
每年6月到8月是部分地区乙脑疫情高发的阶段,这种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这种疾病影响人的中枢系统,致死率高,容易导致痴呆等后遗症,需高度关注
❷ 发生地震如何做好传染病的预防
主要是水源和食物管理,还有环境的管理,还有老鼠等生物的侵害
❸ 为什么地震后会有传染病拜托了各位 谢谢
地震后由于洁净饮用水和食物供应受到影响,同时周边生态环境等受到破坏,如不注意,专极易引属起以下传染病的流行: 第一类是肠道传染疾病, 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的肠道传染疾病等。这些疾病是通过摄入了受到污染的水、食物等导致的,比如痢疾、手足口病、甲肝等,灾区群众要注意预防。 第二类是呼吸道传染疾病。 地震后人员聚集程度高,流动性大,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导致麻疹、风疹和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特别是麻疹和风疹现在正处于高发期,一定要注意防范。 第三类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地震后人员接触频繁,同时,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特别是一些灾区群众为了节省饮水,往往几个人共用一盆洗脸水或共用一条毛巾等,容易引发红眼病的暴发。 第四类是可能出现的乙脑疫情。 每年6月到8月是部分地区乙脑疫情高发的阶段,这种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这种疾病影响人的中枢系统,致死率高,容易导致痴呆等后遗症,需高度关注
❹ 为什么地震过后会有疫情出现都有什么类似的
因为整个环境被破坏了,就造成停水、停电,使人处在非常时期。在这个情况下,垃圾、粪便等等也得不到正常的处理,可能会造成乱堆、乱放的情况。
另外,人员伤亡以后,由于条件受到限制,在温度比较高,雨水比较多的情况下,尸体会有腐烂的情况,这样会产生更多问题,比如恶臭、污染环境等等。从这种情况看有这么几个方面问题:
水源可能受到污染
供水主要是靠取水之后进行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取到水源后直接饮用的话,水源可能会受到破坏,受到污染物的污染,包括房屋倒塌一些石、砖、瓦、块等等,还有一些腐烂的尸体或者是粪便等等。水井往往在地震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变化,在唐山地震的时候,有一些水井呈现为黑色,无法饮用。污染物都会流到水系里,使水源无法正常利用。
食品污染问题
因为没有食品,可能有一些腐烂的食品,为了救人们还是会食用,在这种情况下,食用腐烂的食品会造成霉菌、细菌的感染,从而引发的肠道感染病会非常多,比如说拉肚子、肠炎、腹泻、痢疾等等。出现这些情况之后,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污染水源,再喝水又会传播开来了。所以,爆发疫情的时候,尤其是在大疫的时候,首先肠道感染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另外还有由于房屋建筑倒塌,影响到动物、食物的健康,这样情况到处都有。因为动物也要吃东西,可能会吃一些腐烂的东西,这样会把病菌传播到其他的地方,有可能会出现鼠疫。
苍蝇危害
如果温度过高,苍蝇会很快的繁殖,繁殖之后会把腐烂的东西,包括植物、动物、食品等等这些东西,又传播到人的食物里面,从而导致腹泻病的增加。还有蚊子,蚊子盯到病人以后,又盯第二个人,这样就会传播病菌。从这些方面来看,对于目前汶川县大地震,要关注的一点就是腹泻。因为温度还不是很高,其他的症状还没有出来,腹泻病是非常受关注的。
比如说唐山地震的时候,资料表明,在初期的时候,出现腹泻病要比平常高出10%—30%,当然那次把病的源头控制住了。我们想在这个时候,防腹泻是第一位的。另外,要防止媒介生物孳生的问题,包括苍蝇、蚊子、鼠疫等等,要把这些在源头断掉。
❺ 地震过后,应该怎样防止传染病
警惕水成疫病之源 “我现在很担心汶川的环境。因为余震不断,可能造成的泥石流、岩石塌方,都会进一步加剧伤害。特别是饮水卫生问题,对于集中供水的地方,卫生问题会比较容易控制,但是分散式饮水,会难以控制卫生问题。”岳麟说。 地震后,灾区的建筑物往往都会大面积倒塌,供水设施会遭受严重破坏,从而导致集中式供水中断,而分散式供水和农村供水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水管淤砂、井管错裂等。 在忆起唐山地震时,岳麟说:“当时正值酷暑,人们迫切需要饮水和用水。在一时无法找到可供饮用的、适宜的水源,又无运水工具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就近取各种不卫生的水饮用,包括雨水、坑水、池塘水、河水、游泳池的水,甚至是工业废水等。从而造成居民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 当时水质检测结果表明,水源普遍受到有机污染,大肠菌群普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这就必然导致震后早期,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急剧增多,短期内达发病高峰,如1976年7月底至8月底,当地菌痢发病率为9.72%~18.6%。而1975年同期的发病率仅为0.13%~11%。通过对流行因素的分析,可以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不卫生的饮水所致。“当时一度出现全国治疗肠道疾病的药出现紧缺。”岳麟说。 “所以,汶川震后初期,卫生防病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证卫生安全的饮用水供应,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饮水卫生尤为重要。要尽快对饮水卫生加强管理。”岳麟说。 实践表明,经过快速的水质检测,尽快掌握可做临时供水水源的有关情况(包括水源分布点周围的污染与卫生防护情况,供水构筑物的破坏情况等),尽快确定可供饮用的水源等,无疑是震后早期的应急之需。同时,还要大力开展饮水消毒与广泛的水质卫生监督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 “无论是分散式,还是集中式供水,最为重要的就是消毒,还要预防尸碱中毒。为防止饮水的尸碱中毒,必须尽快对水源周围的尸体进行清除。”岳麟提醒说。 亟须妥善处理死难者遗体 在对灾后的防疫工作中,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妥善处理死难者遗体问题的重要。高强昨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适当地处理好尸体,防止由于尸体腐烂而导致一些有害细菌的蔓延。”他并且表示,政府将会对灾区受难者的遗体全力负责,也将会对受伤群众的医疗救治全力负责。 据研究,尸体腐化分解后将会产生气体物质(包括硫化氢、氨、甲烷、二氧化碳等)和液体物质(含硫醇、尸胺、腐胺、粪臭素……及水等)。其中的多胺类化合物总称为尸碱(包括尸胺、腐胺、神经碱、草毒碱等),尸碱可致人体中毒。这背后是尸碱与腐生菌同时繁殖的化脓性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所产生的毒素引起中毒,属于细菌性毒素所致的事物中毒。 岳麟说,在清理遇难者遗体时,可能会接触多量的硫醇、尸胺之类的物质。为除恶臭,应戴用活性炭过滤的防毒口罩,接触遇难者的手要戴手套,特别要注意防止手部外伤,以免沾有细菌毒素引起中毒。进行清理遇难者操作后及饭前必须认真洗手。另外,进行遇难者清理工作的人员,为防厌氧创伤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必要时可进行接种免疫血清。 另外,可以用石灰水、黑色草木灰吸附尸体的含臭物质,也可用1%的二氧化锰与木屑混合吸附硫化氢的臭气,也可喷洒3%~5%的来苏尔。实践表明,效果最好的是次氯酸钙、氢氧化钙和漂白粉混合喷洒,能很快除臭与消毒。 较多遗体的处理不应采用焚烧方法,以防污染大气和防止周围人群的吸入中毒。 “掩埋尸体后,还要注意对地下水和局部土壤可能会造成污染。所以在非常时期,必须遗体进行卫生处理措施。”岳麟说。 加强灾区环境消毒 高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如果我们处置不当,不能够开展有效的卫生防疫工作,确实可能出现瘟疫的流行。因为在大灾之后,卫生环境会遭受严重的破坏。食品、饮用水的获取会面临很多的困难,灾民的心理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不能有效开展水源保护、环境消毒、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可能带来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可能发生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还有一些由病毒和细菌传播的传染病,以及以蚊虫、媒虫为媒介的传染病。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 震后,灾区的环境卫生急剧恶化,特别是夏季高温时,尸体迅速腐化,大量滋生蚊蝇。一般气温在25摄氏度的条件下,苍蝇繁殖一代只需十天左右。调查表明,夏季的垃圾堆放六天后生蛆、七天成蛹。因此,灾区的垃圾必须每周至少清除一次。同时,还必须采取多种消杀灭措施。 事实表明,在强地震后,大量的建筑物倒塌、瓦砾不能及时清除。而瓦砾堆缝隙下又极有利于蚊蝇滋生,而且又是喷药消毒的盲区。在高气温条件下,很容易为中毒与传染病的传播创造条件。因此,所采用的消杀灭方法必须要仔细、深入和同时采用多种方法,也就是说,不仅要将化学药剂喷涂在瓦砾的表层,还必须仔细地深入到瓦砾的缝隙中。 “我们当时采用的方法是一方面用飞机大面积地进行航空喷药,同时在地面用人工背药桶,进行局部喷药,和个人用小喷壶仔细地进行瓦砾缝隙间的喷药。只要不间断地同时采用这些方式喷药,蚊蝇的滋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岳麟介绍说。 “在炎热的夏季,为预防食物中毒,必须抓紧时间确定食品是否可食。为此,不能等待一些需时较长的化验结果(如细菌培养)来确定食品是否可食。当时,我们是根据感观指标(即按食品的色泽、粘度、弹性与气味四方面)进行食品的分类处理,决定哪些肉品为条件可食的。”岳麟说。 高强表示,有很多灾区群众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有很多失去了家庭和财产,医疗负担不能再加在他们身上,政府有责任帮助他们享受到比较好的医疗救治。 他强调,决不能在严重自然灾害给人民已经造成严重损失的情况下,“由于我们工作不力,出现严重的传染病流行,再使灾区的群众雪上加霜。” 据昨日卫生部通报,目前灾区没有发生严重的传染病。 目前,首要工作是做好灾区的饮用水和食品的卫生安全保障,防止出现食源性的疾病;在灾区实施一些有针对性的消毒、灭菌工作,防止出现由于一些病毒或细菌导致的传染病;有针对性地对灾区群众注射防疫疫苗,有效防止某些疾病的传播。会同有关部门尽快适当地处理好尸体,防止由于尸体腐烂而导致一些有害细菌的蔓延;加强疫情的监测,对已经出现的传染病要实行严格的隔离控制措施,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从事防疫工作的人员也要注意好自身的饮食卫生和健康。 但是当前最为紧急的还是消毒用品,已经紧急调运的国家储备物资用于消毒防疫的药品不多,只有5000瓶。各省市派遣到灾区参与卫生救援的医疗队自带了大量的消毒用品。据高强介绍,这些消毒药品还是远远不够。因为卫生防疫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过程,还需要大量的卫生消毒用品、防疫药品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
❻ 地震之后如何防治传染病
1、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通过摄入了受到污染的水、食物等导致的,比如痢疾、伤寒、霍乱、手足口病、甲肝等。
防治方法:
一定要坚持服用煮开后的水或合格的瓶装水,吃煮熟后的饭菜。不要饮用生水,剩余食物要及早、干净地密封包装,并确保在不变质的情况下才能食用,水果等应用洁净水清洗干净后才能食用。
当灾区患病、受伤群众遇到的紧急困难时,及早和适当的自我救治和紧急处理,是抢救生命的关键要素。同时,受伤病困扰的群众一定不要慌乱而随意服用药物。为了尽快救治,并避免身体的进一步伤害,确保正确服用正确的药品,是所有群众必须牢记的基本准则。
❼ 地震后为何容易引发传染病
地震发生来后,大量房屋倒塌,自下水道堵塞,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饮用水被大面积污染,蚊蝇孽生,生态遭受严重破坏,腐烂变臭的畜禽尸体更成为各种病菌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幸存者短时间内失去衣、食、住等起码的物质生活条件,水源、厨房、厕所以及垃圾箱等生活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停水、停电,交通阻塞,通讯中断,救援物资运入灾区困难。大批灾区群众集中在临时住所,居住拥挤,人口密度大,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
另外,灾区群众普遍惊慌失措,身心交瘁,再加上人口密集,卫生条件极差,肌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明显下降,这些都成为了传染病流行的诱发因素。因此,自古就有“大震之后必有大疫”的说法。特别是海地气候炎热,不幸遇难的人畜尸体很快就会腐烂,如果污水、粪便、垃圾无人管理,将会形成大量传染源;蝇密度迅速增高会进一步导致水源,空气污染严重。大灾之后可能出现大疫绝不是危言耸听,必须严密关注,加大防范力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杜绝灾区传染病的蔓延和传播。要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就必须把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抓早、抓好。
❽ 地震后易发哪些病 如何预防控制传染病
根据以往的地震分析,地震之后千万要注意做好地震的疾病预防工作。 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震后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极大破坏,卫生基础设施损坏严重,供水设施遭到破坏,饮用水源会受到污染,是导致传染病发生的潜在因素。 以下是地震后可能引发的病症: (1)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甲肝、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肠炎等; (2)虫媒传染病,如乙脑、黑热病、疟疾等; (3)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狂犬病等; (4)经皮肤破损引起的传染病,如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等; (5)常见传染病,如流脑、麻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等。其次是食源性疾病和饮水安全。 (6)震后房屋倒塌,使食品、粮食受潮霉变、腐败变质,存在发生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 (7)由于水源和供水设施破坏和污染,存在饮水安全隐患问题。 预防控制传染病措施 1.肠道传染病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受潮霉变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剂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应该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蚊蝇。不随地大小便,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有条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土层要夯实。要及时消除垃圾、污物、环境消毒、管理好粪便、垃圾。 2.虫媒传染病积极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陇南市是亚热带地区,又正值暑期,是疟疾、黑热病、乙脑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应采取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实行24h值班和疫情网络零报告制度,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病人要隔离。清扫卫生死角,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夜间睡觉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根据疫情监测动态,及时给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同时做好斯锑黑克、喷他脒、乙胺嘧啶、伯氨喹等紧缺药物的储备,一旦发生黑热病和疟疾方可有效治疗。 3.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要加强人间和畜间疫情监测,及时与畜牧兽医部门互通信息,以便有效处置首发疫情,严防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等疾病的发生或流行。(1)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和杀虫、灭蚊为主的环境整治活动,降低蚊、虫、鼠等传播媒介的密度;(2)要管好家禽家畜,猪、狗、鸡应圈养,不让其粪便污染环境及水源,猪、鸡粪发酵后再施用,死禽死畜要消毒后深埋;(3)管好粪便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病人的粪尿要经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处理;(4)临时居所和救灾帐篷要搭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要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离地面2尺以上,不要睡地铺,减少人与鼠、蚊等媒介的接触机会;四是要做好鼠疫疫苗、出血热疫苗和有关药物的储备,以便应急使用。 4 预防经接触和土壤传播的疾病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造成人员外伤,易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疾病发生,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严重的送医院救治,教育广大群众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 预防食源性疾病 1 灾区不能吃的食品被水浸泡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h的熟食等。 2 要正确加工食品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晒干;霉变较轻(发霉率低于30%)的粮食的处理,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飘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清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使霉变率降到4%左右再食用。 3 搞好饮水安全工作选择合格的水源并加以保护。首选井水,水井应修井台、井栏、井盖及井周围30m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打水应备有专用的取水桶;其次选没有污染的山泉、小溪和上游水,并划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倾倒污水垃圾等;最后,可根据情况选接自来水供水管线、打手压泵小口井等,集中式的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必须由专人管护。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饮用水要经过澄清、过滤、消毒等处理后方可饮用。
❾ 地震后会出现哪些瘟疫
她介绍,在地震后,由于洁净饮用水和食物供应受到影响,同时周边生态环境等受到破坏,如不注意,极易引起以下传染病的流行:第一类是肠道传染疾病,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的肠道传染疾病等。这些疾病是通过摄入了受到污染的水、食物等导致的,比如说痢疾、手口足病、甲肝等。目前是手口足病的高发期,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一定要注意预防。第二类是呼吸道传染疾病。地震之后人员往往聚集程度高,流动性大,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导致麻疹、风疹和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特别是麻疹和风疹现在正处于高发期,一定要注意防范。第三类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地震之后人员接触频繁,同时,因为地震,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特别是一些灾区群众为了节省饮水,往往几个人共用一盆洗脸水,或共用一条毛巾等等,容易引发红眼病的爆发。第四类是可能出现的乙脑疫情。每年6到8月份,是部分地区乙脑疫情高发的阶段,这种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灾区如控制不当,容易出现爆发。这种疾病影响人的中枢系统,致死率高,容易导致痴呆、智力下降等后遗症,需要高度关注.唐山面临着新的死亡。几乎从倒塌的楼房埋下第一具尸体开始,与死亡紧紧伴行着的另一恐怖的阴影便已向唐山逼近。瘟疫!历史上,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已是一条令人惊骇的必然规律。唐山怎么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抗震救灾前指后勤组的吉普车,连日在唐山地区奔波。“前指”的帐篷里,所有人的表情都是那样严肃冷峻。他们能够看见,那个妖魔的影子就在眼前晃动。防疫专家提出了触目惊心的报告:—— 城市供电、供水系统中断,道路阻塞,部队和群众不得不喝坑水、沟水、游泳池水,生活于露天之中;—— 粪便
、垃圾运输和污水排放系统及城市各项卫生设施普遍破坏,造成粪便、污物、垃圾堆积,蚊蝇大量孳生;—— 人畜大量伤亡,在气温高、雨量多的情况下,尸体正迅速腐败,尸体腐烂气味严重污染空气和环境;—— 唐山市历年是河北省痢疾、肠炎、伤寒、乙脑多发流行区之一。现人员密集,居住拥挤,感染机会较多,传染病人又缺乏隔离条件;—— 当地各级卫生机关和群众防病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指挥员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那一切意味着什么。据《云南地震考》记载:1925年云南大地震,震后人民发生“闭口风”症,患者一半身体变黑,手足收缩,一两个钟头即死。1944年,日本进攻印度的军队,在伊木法尔战役中,10万大军中有6万人突然得了疟疾和痢疾,不战自败。1949年,解放军南下部队中疟疾和痢疾流行,发病率在有的部队高达80%,部队不得不就地休整。1954年,澳洲汤斯维尔爆发“登革热”,40万居民中,有15万人发病……而现今的唐山可能出现的情形也许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瘟疫都将更加可怕。几十万人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几十万灾民和10万救灾部队,完全有可能被瘟疫击垮!初到唐山的时候,我身上背着背囊、水壶、挎包,包内有上海的好友侯阜晨为我准备的黄连素、六神丸、十滴水、驱蚊剂等各种防病药物,还有两斤大蒜。瘟疫的阴影已经笼罩着唐山。
几天后,当我背着喷雾器出现在废墟上的时候,我更为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如火的骄阳上,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尸臭。瓦砾上,到处有粪便、垃圾和呕吐物。在各地医疗队所在地那一面面红十字旗前,排着长长的就诊的队伍。皱着眉头、捂着腹部的面如菜色的唐山人,正在等待领取黄连素和痢特灵。仅仅数日,不少病者已被疾病折磨得筋疲力尽,有些人坐着,有些人躺着,连挥手驱赶苍蝇的力气都没有。苍蝇到处放肆地追着人叮咬,走到哪里都能听到那“嗡嗡”的噪音。我到民政局长蒋忆潮的“家”去,那芦席小棚简直成了苍蝇的世界,棚顶棚壁黑压压一片,在那里的几个小时,只见他女儿挥动苍蝇拍的手就没有停过。在街上,我看见过一只防蝇的大菜罩,菜罩内躺着一个可爱的婴儿……
所有人都感到了瘟疫的威胁。那些日子里,我天天遵从医嘱用咬碎的蒜擦手,天天服用黄连素,尽管如此,也未能完全摆脱疾病对我的侵袭……这是一场人类顽强地推开瘟疫的严酷的战役。当唐山地区各种传染病和发病率日趋上升,已接近爆发程度的时候,中央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正采取紧急对策。据文件记载,当时从全国调集21个防疫队,共1300人;调来消毒药240吨,杀虫药176六吨,各种喷雾器3100多具;调来军用防化消洒车31台;调来喷药飞机4架……
“安-2”飞机隆隆的引擎声在空中轰鸣。带有蒜味的马拉硫磷、敌敌畏雨雾般飘落。从早到晚,飞机不停地在85平方公里的唐山市区上空盘旋。地面上,东方红18型机动弥雾机、防化喷洒车、群英式背负喷雾器和圆桶形压缩喷雾器一起开动。夜晚,废墟上升起一堆堆火,六六六”的烟雾飘向各个角落……
那些日子,所有被采访的唐山人几乎都证实了一个事实:蚊子似乎见不到了。据北京军区抗震救灾“前指”统计:蚊子的密度下降90%~98%,而苍蝇的密度只下降了50%。成群的苍蝇仍在肆虐,仍在危及唐山人的生命。它们从那些散发着臭气的地方飞出来,毒杀一群,又飞出一群;而弥漫着整个城市的臭气仍有增无减。“冷冻仓库!”救灾部队报告,“震裂了的冷冻仓库里,大量鱼肉正在腐烂!”“必须彻底清理积压鱼肉!”指挥部的批示很明确。“铁门变形,无法打开!”救灾部队又一次报告。“派工兵,爆破!”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高大的冷冻仓库彻底倒塌了。硝烟未散,人们就已开始抢运出肉食品,变质的立刻掩埋,完好的分给群众。然而臭气仍在弥漫。指挥部所有成员焦虑与复杂的目光,都同时转向了这最主要的也是最后的一个目标。尸体。24万具正在腐烂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