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炎症
⑴ 脑卒中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几类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杀手。按照一般人的概念,中风都与高血压密不可分,如果血压不高就不会得中风病了,这种认识不正确。因为脑卒中在临床上有两大类:一类是由于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亦即出血性脑卒中,人们比较熟悉;另一类是由于脑血栓或栓子导致脑梗死而引起的脑卒中,亦即缺血性脑卒中,而这类脑卒中患者血压不—定高,故人们相对不大熟悉,但临床上并不少见,危害性也很大,值得高度关注。
引发脑梗死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类:一是严重脑动脉粥样硬化;二是各类心脏疾病。随着年龄增长,人脑血管内膜因长期受血流冲击可有不同程度损伤、变性、钙化,使血管腔狭小;加上脑血管内膜下的脂质逐渐积聚,呈粥样斑块,严重时斑块破溃,穿破血管内膜,在破溃处血小板被激活而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造成脑梗死。临床表现取决于脑组织损坏程度和部位。还有近一半脑梗死起源于各种心脏疾病所形成的栓子,诸如: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亚急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等;由于血液淤积、心房颤动、栓子脱落随血循环堵塞脑血管引发脑梗死。
当然,除以上两种最常见原因外,还有其他因子,比如骨折后的脂肪栓子、少数血液病的细胞栓子、感染病灶的炎症栓子、酗酒、脑血管畸形等,都有可能引发脑梗死。所以患者血压不一定高,但同样可以发生中风。
尽管脑梗死常可骤然发作,让人猝不及防,但充分认识其危险因素,及时防治,对预后十分关键。中年以后应注意良好饮食习惯,少吃油腻,多吃蔬菜水果,坚持一定体力活动;戒烟少酒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据统计,每日吸烟20支以上与不吸烟者相比,中风机会增加10倍。因为脑卒中有一些物质能诱发血小板聚集或血管痉挛。长期过量饮酒或酗酒可使血小板聚集性升高,凝血反应增强,诱发血栓形成,脑中风危险性增加。另外,对已检查出心脏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炎症病灶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这是不言而喻的。值得提出一点,由于脑细胞耐受缺血缺氧的时间十分短暂,不过几分钟,故一旦发现病情,应尽最大可能迅速就医。因为治疗是否及时,对预后起决定性作用。
⑵ 急性脑卒中的表现
急性发作主要包括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血管破了,脑血管破了,所以脑出血,血液流到了脑内,而不是在血管里了,所以压迫脑组织,影响脑组织的功能。
另外就是血栓,比方心脏里的血栓从心脏壁上掉下来了,掉下来直接进入到脑内,堵哪根血管哪根血管就会有问题
另外就是脑血管本身,里边形成一些斑块,这个斑块越来越大,把脑血管堵了,形成栓塞,我们叫脑梗死。
所以主要是分这样几种情况,这几种情况合起来统称脑卒中。
⑶ 脑中风的症状有哪些
脑中风的主要症状:
1、肢体麻木:中老年人在平时生活中忽然自己自己的四肢麻木,不能正常活动的话,在排除颈椎病、糖尿病后,如果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的症状出现,或者以前就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病史的话,应当格外加以注意,需要警惕脑中风的发生。
2、不明原因的跌倒:一些老年人脑部血管发生了硬化现象,这样就容易导致脑部缺血,运动神经失灵,会产生共济失调与与平衡障碍,平时走路好好的就容易跌倒,这也是脑中风的一种典型先兆。
3、比较爱睡觉:中老年人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不明原因的嗜睡现象,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很有可能是缺血性脑中风的先兆。并且大家的精神状态也变得与以前不一样了,比如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说话或者是说话比较急躁,这些情况都与脑部短暂缺血有直接关系,很有可能是脑中风的先兆。
4、流鼻血:中老年人忽然出现流鼻血的情况也有可能是得了脑中风了,经过医学观察需要排除外伤、炎症,如果是高血压患者反复出现流鼻血的现象,很有可能是脑溢血了。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脑中风的机会。
⑷ 脑卒中发病前有那些症状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不同。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应加强对全民普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能真正防治脑卒中。
脑卒中的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其他症状包括,突然出现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麻木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志迷茫、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行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无原因的严重头痛;昏厥等。根据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分三种类型。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颈内动脉缺血表现为,突然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失语,单眼短暂失明等,少有意识障碍。椎动脉缺血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障碍、复视、步态不稳和吞咽困难等。症状持续时间短于2小时,可反复发作,甚至一天数次或数十次。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脑内无明显梗死灶。
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
与TIA基本相同,但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有的患者可达数天或数十天,最后逐渐完全恢复。脑部可有小的梗死灶,大部分为可逆性病变。
3.完全性卒中(CS)
症状较TIA和RIND严重,不断恶化,常有意识障碍。脑部出现明显的梗死灶。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不能恢复,完全性卒中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4.脑卒中预兆
研究发现脑卒中常见预兆依次为:
(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⑸ 脑卒中发生的病因是什么
病情分析:
脑卒中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与回高血脂、糖尿病、高答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脑溢血发病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
指导意见:
发生脑卒中的前期患者可以使用广誉远安宫牛黄丸进行预防,广誉远安宫牛黄丸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作用,可用于预防中风昏迷及脑炎、脑中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脑卒中等,平时注意饮食,来缓解症状,本品具有安神开窍的作用,适用于脑卒中。"
⑹ 28岁男子因脑卒中入院,为何年纪轻轻就出现了脑卒中
脑卒中对于身体的危害比较多,致死率和致残率都比较高,也是人类死亡的第二大杀手。28岁的李先生处在风华正茂的年龄,拥有一份同龄人眼中的好工作。但是前几天脑卒中却找上门来,晚上喝酒的时候突然出现了言语不清的情况而紧急入院。
高血压,最大的危害就是脑卒中,而脑卒中又是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中国的高血压患者也已经超过3个亿,想要避免高血压找上门来,请您参考《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来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减少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与高血压拉开距离。
⑺ 脑卒中包括哪些主要类型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颈内动脉缺血表现为,突然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失语,单眼短暂失明等,少有意识障碍。椎动脉缺血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障碍、复视、步态不稳和吞咽困难等。
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
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有的患者可达数天或数十天,最后逐渐完全恢复。脑部可有小的梗死灶,大部分为可逆性病变。
3、完全性卒中(CS)
症状较TIA和RIND严重,不断恶化,常有意识障碍。脑部出现明显的梗死灶。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不能恢复,完全性卒中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7)脑卒中的炎症扩展阅读
严重的中风会导致永久性的神经损伤。急性期如不及时诊治,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根据发生部位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具体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治疗、早期抗凝和神经保护。非特异性治疗包括抗高血压治疗、血糖治疗、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治疗。
针对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实践证明,禁止吸烟,限制饮食含盐量,多吃新鲜蔬果,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避免过度饮酒。它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⑻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高血压
无论是收缩压或舒张压的升高,对脑卒中的危险性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关系,人群脑卒中的发病率随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升高而升高。脑卒中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脑卒中的发病危险性与血压增高的水平相关。脑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地理分布与高血压的地理分布相一致。在有心脏异常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患者,兼有高血压时,其脑卒中的危险性更为增加。有计划地推广抗高血压疗法与脑卒中死亡率、发病率下降有关。
(2)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3)高胆固醇和高脂血症
高血脂对脑血管的危险性不如冠心病那样明显,但高血脂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同时升高,对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危险因素,尤其对年轻男性更重要。
(4)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
多数学者认为TIA是各型脑卒中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大约30%完全性脑卒中患者,以前有TIA病史,约1/3的TIA患者迟早要发展或再发完全卒中。
(5)肥胖
体重的变化常与血压的变化有关,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肥胖者,患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而高血压及冠心病又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以认为,肥胖是脑卒中的间接危险因素。
(6)吸烟和饮酒
吸烟量大的男性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几乎是非吸烟的3倍,吸烟与脑梗塞呈剂量-反应关系。鼓励戒烟是减少脑卒中危险的措施之一。无论是急性醉酒还是慢性酒精中毒。对脑卒中是重要危险因素。
另外,季节与气候也与脑卒中发生有关,气温低的地区脑卒中患病率增高。脑卒中发生还与饮食、药物及家族遗传史等因素有关,有人认为饮用软水发生脑梗塞的危险性增加,而硬水可能有助于钠的排出而防止高血压,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家族中有死于脑血管病或有高血压者,对脑卒中也是一个明显的危险因素。
⑼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该怎样处理
脑卒中发生后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以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较多见
1.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Subluxation)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60%~70%,好发于BronnstrumⅠ-Ⅱ期肌张力低下的阶段半脱位本身并不会造成肩关节疼痛,但它极易造成肩关节损伤进而引起疼痛,因此在治疗中应引起重视
(1)病因及发病机制肩关节是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的球窝关节,肱骨头大,关节盂小而浅,有2/3的肱骨头位于关节盂之外,这虽然有利于肩关节进行各个方向大范围的活动,但却使肩关节的稳定性下降缺失的稳定性可以由肩关节周围强壮的肌肉给予部分补偿正常情况下,肩胛骨关节盂朝向上前及外侧,这种向上倾斜的关节盂的结构在预防向下脱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肱骨头向下移位时必须先向外侧移动当上肢处于内收位时,关节囊上部及喙肱韧带紧张,被动地阻止了肱骨头的侧向移动,也就防止了向下脱位,被称为“肩关节的锁定机制”当上肢负重时,冈上肌加强了关节囊的水平张力;当上肢外展时,该锁定机制不再发挥作用由于上肢外展或前伸时,关节囊上部变得松弛,所以肩关节的稳定性必须由肌肉收缩来保障,维持关节的稳定几乎完全依赖于旋袖肌
造成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肩关节锁定机制的丧失:脑卒中软瘫期,由于肩胛骨上提肌向上旋转的前锯肌及斜方肌等肌张力下降,在上肢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引起肩胛骨下移和向下旋转,关节盂向下倾斜,造成肱骨在体侧相对于改变了位置的肩胛骨而言处于外展位,破坏了正常的关节盂向上倾斜所提供的“肩关节的锁定机制”,使肱骨头向下滑动而产生半脱位
2)肩周围固定肌功能低下:以三角肌,尤其是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瘫痪肌张力低下被认为是造成肩关节半脱位的重要原因这些肌肉瘫痪后在上肢重量的牵拉下可产生肩关节半脱位
3)不恰当的护理:处于弛缓性瘫痪期的患者,在翻身坐起转移等的过程中,未给予肩关节适当的保护,甚至在辅助时牵拉患侧上肢,这也常常是造成肩关节半脱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临床表现肩关节半脱位并非于偏瘫后马上出现,多于患者开始坐和站等活动后才发现早期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感,有些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过久时可出现下坠的不舒服感或疼痛,这种疼痛可以在上肢被支持或被上举时得到缓解或消失查体可见: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明显肌肉萎缩,关节囊松弛,肱骨头向下移位,呈方肩畸形,关节盂处空虚,肩峰和肱骨头之间可触及明显的凹陷从后面看,肩胛骨沿胸壁下移,向下旋转,靠近脊柱,肩胛下角内收明显并且比另一侧低肩胛骨的内侧缘被拉离胸壁,成为“翼状”肩胛
(3)检查方法
1)触诊检查:患者取端坐位,躯干保持稳定,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身体的两侧治疗师用食指触摸肩峰和肱骨头上方之间的凹陷,以横指宽为单位进行判定,记录为半横指一横指一横指半等注意评价时应对双侧肩关节进行比较
2)X线检查:
①检查体位: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掌心朝向体侧
②投照方法:X线管中心高度与锁骨外侧端的上缘一致,中线与肱骨头中线一致,管球向足侧倾斜15°,距离为1m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投照双侧上肢,测量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双侧比较
(4)诊断标准
①肩峰下可触及凹陷;②两侧肩关节正位片上病侧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大于14mm,或病侧与健侧相比,病侧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大于健侧10mm或以上
(5)治疗
1)治疗目的:
①纠正肩胛骨的位置以恢复肩关节原有的锁定机制
②刺激肩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的活动及张力
③在不损伤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前提下保持肩关节无痛性的全范围的被动活动度
④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保护易受伤的肩关节
2)治疗方法:
①纠正肩胛骨的位置:纠正肩胛骨的位置重点是抑制使肩胛骨下沉后撤和向下旋转的肌肉的肌张力,增加肩胛骨的活动性治疗师可以通过手法向需要的方向活动肩胛骨向偏瘫侧翻身和肘伸展位负重向两侧转移重心等方法来解除肩胛骨的痉挛状态,纠正肩胛骨的位置之后,要进行肩胛骨主动运动的训练,增强肩胛骨的活动性例如:患者取仰卧位,肩关节90°屈曲,肘关节伸展,做上肢向上去够天花板和向下返回原位的动作,完成肩胛骨的内收外展运动;或患者取坐位,双手十指交叉,双上肢在身体前面下垂,做双侧的耸肩动作,完成肩胛骨的上提与下制运动
②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所有刺激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方法,如滚筒运动和桌面擦拭运动等均可用于激活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通过患侧上肢负重对上肢关节的挤压,反射性地刺激肌肉的活动,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另外,治疗师可以利用手法进行关节挤压,刺激肩周肌肉的活动,具体方法是: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治疗师用双手环握住患者的上臂,向上进行关节挤压的同时使肩关节外旋,再使肩关节内旋恢复原位,反复数次后肱骨头就可能被拉回到关节盂内
③维持肩关节无痛性的全范围的被动活动度: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容易出现肩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所以维持关节无痛的全范围的活动度十分重要在治疗活动中治疗师要注意,一旦出现疼痛应立即减小活动度或改变支持的方法,矫正肩胛骨的位置并充分支持肩关节通常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④保护易受伤的肩关节: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肩关节不仅在被动活动上肢或进行其他治疗性活动时必须避免引起疼痛而且在帮助患者在床上移动或转移到轮椅上时也要保护好肩关节,避免引起疼痛,坐位时应对患侧上肢给予支持,坐在轮椅中时多建议使用轮椅桌对吊带的使用争议较大,不仅吊带的有效性值得怀疑,而且吊带的使用还可能会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概括起来包括:
a.加剧患者对患侧上肢的失认,使患侧上肢从全身运动中功能性分离
b.加重或强化了患侧上肢的痉挛模式
c.阻碍了因身体姿势或平衡受破坏时,患侧上肢所产生反应动作的能力
d.在步行中,妨碍了患侧上肢代偿性摆动
e.阻碍了正常感觉的输入
f.由于制动或压迫,不利于血液与淋巴液循环
2.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障碍”
(rexflexsympatheticdystrophy,RSD),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病率约为12.5%~32.0%其典型的表现是肩痛患手浮肿和疼痛,皮温升高,消肿后手部肌肉萎缩,甚至挛缩畸形
(1)病因及发病机制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1)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学说:交感神经支配血管运动系统和皮肤腺体,当受到疼痛脑部病灶情绪变化等因素的刺激时会出现血管运动系统和皮肤腺体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局部瘀滞性充血水肿
2)肩-手泵功能障碍学说:Moberg认为肩手的血液回流有赖于肩泵和手泵,而肩泵和手泵的动力来自肌肉的收缩活动,瘫痪后肌肉活动减弱或消失,血液回流缺乏动力,因而造成上肢远端的水肿
3)腕关节持续屈曲受压:患者卧床或坐在轮椅里时,可能未注意到腕关节处于过度掌屈位,血管造影证明,过度的屈腕可使血液回流受阻当患者坐在轮椅中时,因为他的体重向患侧倾斜,会进一步压迫腕关节而使静脉回流更加受阻
4)腕关节过度伸展:在治疗中,患者的腕关节可能被无意地超越了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因而损伤关节及周围组织
5)静脉输液:急性期需静脉输液时,不少护士喜欢用患手背静脉输液以解放健手,如果输液时液体渗入到周围组织中,就会发生明显的水肿
6)患手意外损伤:如向患侧跌倒时损伤患手接触过热容器烫伤等均可导致患手水肿
(2)临床表现及分期Ⅰ期:患者的手突然出现肿胀,很快发生明显的运动受限,水肿以手的背部最为显著,通常向近端止于腕关节,皮肤皱褶消失,触及患手有柔软感及膨胀感;手的颜色发生改变,呈橘红色或紫色,特别是当患臂垂于体侧时更明显;患手皮温较健侧高,有时有潮湿感,指甲变得苍白不透明;患侧肩关节和腕关节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特别是前臂旋后和腕关节背伸掌指关节屈曲明显受限,看不到掌指关节处的骨突起,手指外展严重受限,近端指间关节僵硬膨胀,几乎不能屈曲,也不能完全伸展,远端指间关节伸展,不能或几乎不能屈曲被动运动易引起剧烈疼痛是肩手综合征的一大特点,Ⅰ期一般持续3~6个月,这个阶段如积极治疗常常可以改善症状并控制其发展,未及时治疗的患者中,有些逐渐自愈,有些则很快转入第Ⅱ期
Ⅱ期:肩痛和手的水肿减轻,患手皮肤和肌肉明显萎缩,常可出现类似Dupuytren挛缩样手掌腱膜肥厚,手指的关节活动受限越来越明显,X线透视可见患手骨质疏松样变化,肉眼可看到在背侧腕骨之间及与掌骨连接区域出现坚硬的隆起
Ⅲ期:水肿和疼痛可完全消失,但关节的活动性则永久丧失,固定于一种典型的畸形状态,表现为:
①腕关节掌屈并偏向尺侧,背屈受限,腕骨上的隆起更加坚硬和明显
②前臂旋后严重受限
③掌指关节不能屈曲,拇指和食指间部分萎缩并且无弹性
④近端和远端指间关节固定于轻度屈曲位,即使能做屈曲也是在很小的范围内
⑤手掌变平,大小鱼际肌明显萎缩
(3)诊断目前肩手综合征尚无统一公认的诊断标准上田氏认为脑卒中患者如存在肩痛上肢及手指肿胀,无论有无手指疼痛,即可诊断为肩手综合征不过应排除局部外伤感染周围血管病等所引起的浮肿
(4)预防预防肩手综合征的重点在于避免所有引起水肿的原因注意患者上肢和手的正确位置的摆放;当患侧上肢进行肘伸展位的负重训练时要格外小心,避免腕关节的过度背屈;尽量避免在患手上做静脉输液;避免患侧上肢尤其是手部的外伤
(5)治疗在肩手综合征的早期,刚刚出现水肿疼痛和活动范围受限时就采取积极的治疗,能够获得最好的效果即使在数月之后,如果仍有炎症反应疼痛和水肿,治疗也可能是有效的一旦发生了挛缩固定,各种方法几乎都没有任何效果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快地消除水肿,减轻疼痛和僵硬
1)体位摆放:保持良好的卧和坐姿,卧位时可将患侧上肢适当抬高,坐位时,把患侧上肢放在身前的桌子上,当患者坐在轮椅里时,建议使用轮椅桌,避免患侧上肢和手悬垂在身体外侧甚至轮椅外侧
2)避免腕关节屈曲:为了改善静脉回流,可佩戴小型腕上翘夹板支持腕关节,使腕关节24小时保持背屈位夹板一直佩戴到水肿和疼痛消失手的颜色正常为止
3)主动运动:在治疗中应尽量要求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因为肌肉收缩可以起到泵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从而减轻水肿可以刺激患侧手臂随意运动的活动都可以应用,但在疼痛和水肿消除之前,应避免进行肘伸展位的负重训练
4)被动运动患侧上肢和手指的被动运动对防治肩手综合征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些活动应非常轻柔的进行,避免引起疼痛,实际上,任何会引起疼痛的活动和体位都应避免所有活动均可在患者仰卧位患侧上肢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的状态下进行
5)向心性加压缠绕手指(图4-4-57)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且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图4-4-57向心性加压缠绕手指
治疗师用一根直径1mm~2mm的长线绳从手指远端向近端缠绕首先缠绕拇指,然后再缠绕其他手指,最后缠绕手掌直到腕关节以上缠绕时先将绳子的一端对折做成一个小环,然后从远端快速有力不留间隙地向近端缠绕至指根,缠完后,立即从指端绳环处拉开缠绕的线绳
6)冰疗治疗师将患者的手浸入加入冰块的冰水中,冰与水的理想比例为水占三分之一,冰占三分之二,这样的温度即便于手的浸入,而且冰的不断融化使水温保持冰冷
分3次泡手,两次浸泡之间有短暂的间隔,治疗师应与患者的手一同浸入,便于确定浸泡的耐受时间
7)皮质激素类口服治疗
8)交感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