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真菌感染
❶ 胆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代谢紊乱
由于人体胆固醇代谢出现紊乱,导致胆固醇酯沉积于胆囊黏膜,进而引发炎症,当中大概有一半可有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胆囊外观多无明显异常,囊壁可稍增厚,色泽稍显苍白;胆囊黏膜明显充血肥厚,黏膜上有无数黄白色的胆固醇酯沉淀,形如草莓,故本病亦称“草莓胆囊”。
细菌可来自肠道和胆道,上行至胆囊;在败血症时,细菌可经血液或淋巴途径到达胆囊。约1/3患者的胆汁培养有细菌生长。慢性胆囊炎亦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约15%的患者既往有肝炎史。真菌、寄生虫感染亦可导致慢性胆囊炎。
刺激
暴饮暴食,喜欢高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情绪失调可导致胆汁的排泄受阻。
运动功能障碍
胆道运动和(或)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可逐渐演变为器质性病变。又如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胆囊张力和动力变异,排空时间延长,胆囊增大,渐渐出现胆囊壁纤维化、增厚伴慢性炎细胞浸润。
❷ 消化系统有哪些他们的症状和护理诊断及措施
消化系统疾病是发生在口腔唾液腺食管胃肠肝胆胰腺腹膜及网膜等脏器的疾病敬业临床上将口腔及唾液腺疾病列为口腔科疾病其余多为内外科疾病具体疾病就医指南我们信任谩骂已经单独给出可参看本站疾病就医指南列表页面
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占人口的30%各大医院强烈性格门诊亲切病人中有 1/2是这个系统的疾病其中须急诊入院治疗急病者约占急诊入院医德病人的25%;在世界范围内因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4%
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
病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慢性病较多如慢性至于胃炎慢性表扬肠炎及慢性好坏肝炎等不厌其烦都是反而容易反复多年不愈的上次慢性病
②难加重诊断不能病人常诉说腹痛多年此外无求医其他特殊症状无数虽经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体格检查很多但终难确诊1970年代以来增加了一些实验室的检验方法和诊查仪器使诊断领导方法提高了一步如自纤维胃镜应用于喜欢临床后早期而且胃癌的发现率逐日增高自尊手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95%以上此外超声挂到检查也在临床心脏上广泛应用因其使用方便病人教授无痛苦说话对失望诊断肝癌胆石和胰腺癌帮助难忘较大电子计算机 X射线断层成像(CT)也可用以高兴检查腹部的软组织与超声检查伤心的效果解决相似
③各脏器的看病慢性炎症报着均有变成癌症的可能月经性即所谓名医癌变如慢性以后萎缩性胃炎观察5~10年后可能口服有5%北京左右的癌变率;显著慢性肝炎看病特别是长期病毒携带者有可能完美转为肝硬变未见最后少数变为肝癌因此积极负责治疗不厌其烦各种慢性很贵炎症不给是防癌的重要太少环节
④有些病有地区性和季节性如食管癌在中国河南省林县发病率最高;胃癌知觉则自西北的甘肃陕西到东北的辽宁然后南下到山东浙江等省发病较多另有些病有季节性如肠道传染病(肠炎痢疾等)多在夏季
消化系统疾病的分类:
做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先天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 本系统的先天性疾病多属畸形即各脏器的粗细数目形态及位置的异常如有的人有两条食管;有的人结肠明显回事粗以致蓄便很多北京10多天有一次大便;有的人肝脏在左侧有的人肝内有或多或少的囊肿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如小肠息肉合并皮肤粘膜色素斑(黑斑息肉综合征)组织异位(如胃粘膜发生在肠粘膜胰腺组织发生在胃粘膜上)这些疾病多数不多亏影响脾气身体其他健康但少数(如锁肛)也要进行好些手术周未治疗
传染病 最常见的消化系统传染性疾病是细菌性痢疾和胃肠炎夏季尤为多见细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胃炎北京非常少见细菌还能侵犯胆道和肝而形成肝脓肿及胆道感染;其次是病毒引起的肠炎因为控制病毒难以查出所以确诊比较处方傲慢困难肝炎也是病毒传染的有甲乙丙丁及戊型目前认为以乙型最多此外还有一些全身性病毒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可侵犯肝脏引起肝炎消化道寄生虫病也占很大比重如蛔虫蛲虫钩虫鞭毛虫绦虫姜片虫线虫阿米巴吸虫等引起的疾病以蛔虫病蛲虫病最多见
酵母菌属真菌一般帮助情况炎症不引起疾病但在年老体弱者长期应用抗癌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车祸治疗的医院病人易患真菌感染而产生的口炎胃炎肠炎及胆道炎等
一样炎症性疾病 指原因很久不明的一些相信炎症如慢性语气胃炎局限性肠炎也称克罗恩氏病病变多在小肠末端溃疡性结肠炎自直肠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多形成溃疡长期慢性仁心腹泻精湛病人衰弱无力服药无效时只能别人手术诊治切除会诊结肠欧美各国比较机会多见
消化性溃疡 见消化性溃疡
肿瘤 消化系统各个部位均可发生肿瘤可分为两类:
①良性肿瘤如纤维瘤脂肪瘤肌瘤良性息肉等除息肉在肠中多见外其他拼命均属少见良性肿瘤多局限在一处(脂肪瘤例外)有包膜与权威正常组织有慕名明确界限不向他处转移开的肿瘤较代表小时福气病人无感觉这么;肿大到一定程度压迫血管或神经时可以化验出现症状已经
②恶性肿瘤如癌肉瘤及恶性淋巴瘤其中以癌最为多见与良性肿瘤相反它与正常腹腔组织之间无女儿明显界限无包膜尽快可以不能转移到附近或全身各组织常见于食管和胃中国大肠癌的发病率比欧美国家低无明显水平的地区性以上恶性肿瘤若定期作胃镜或肠镜检查早上均能早期机会诊断手术挽救后5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肝癌和胰腺癌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胆囊胆管癌多发生在慢性应该胆囊炎的基础上早期诊断非常也以前比较勇气困难只有在尽管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的难受病人中间定期作超声波检查有可能作出较早的诊断
❸ 消化内科常见病有哪些
消化内科常见病
胃窦炎
胃出血
食管炎
糜烂性胃炎
肠粘连
胃肠湿热
胃柿石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贲门炎
寄生虫病
慢性糜烂性胃炎
溃疡性肠炎
消化内科其它病
A
奥迪括约肌功能异常
阿米巴肠病
α1-抗胰蛋...
阿米巴结肠炎
阿米巴痢疾
Alagil...
阿米巴病肠穿孔
B
贲门炎
不完全性肠梗阻
病毒性肠炎
便秘性结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不均匀性脂肪肝
Brenne...
暴泻
巴雷特食管
巴瑞特综合征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
C
肠粘连
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道蛔虫
肠道寄生虫病
肠病原性大肠...
肠胃型感冒
肠道气囊肿症
常现丝虫病
肠毒性大肠埃...
肠毛滴虫病
肠伤寒穿孔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D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
胆管炎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大肠埃希杆菌...
大网膜肿瘤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
低钠血症
多房棘球蚴病
胆汁性腹膜炎
迪厄拉富瓦病
等孢球虫病
E
儿童胰腺功能...
儿童腹痛
呃逆症
恶心和呕吐
呃逆
二糖酶缺乏症
F
放射性食管炎
腹部肿瘤
腹膜后淋巴结炎
腹膜后脂肪瘤
腹水
腹部肿块
腹胀
复发性溃疡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返流性胆管炎
非霍乱弧菌感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G
过敏性结肠炎
孤立性直肠溃...
肝肺综合症
肝紫癜病
肝性卟啉病
钩虫性十二指...
膈下脓肿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炎双重感染
功能性呕吐
Gardne...
肛肠病
H
惠普尔病
寒湿泄泻
获得性免疫缺...
蛔虫性急性胰腺炎
化脓性门静脉炎
后壁穿孔性溃疡
化脓性食管炎
霍乱样综合征
蛔虫病
黑色素斑-胃...
黄疸
横膈下结肠嵌...
J
寄生虫病
急性肠炎
急腹症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继发性腹膜炎
集聚肠杆菌感染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
急性肠系膜上...
急性腹泻
结肠黑变病
急性腐蚀性胃炎
K
溃疡性肠炎
溃疡性直肠炎
溃疡病出血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
溃疡病穿孔
空肠弯曲菌肠炎
空肠、回肠憩室
克里格勒-纳...
溃疡病大出血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L
老年便秘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
老年人环咽肌...
老年人胆石症
轮状病毒所致胃肠炎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老年人炎症性肠病
老年人胰腺癌
裂头绦虫病
裂头蚴病
龙线虫病
旅行者腹泻
M
糜烂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糜烂性胃炎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海绵样变
慢性肝病
慢性溃疡性非...
Mirizz...
门脉高压性肠病
弥漫性空回肠溃疡
N
脑肝肾综合征
浓缩胆汁综合征
诺沃克类病毒胃肠炎
囊性纤维化
蛲虫病
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
P
脾功能亢进
Plumme...
脾大
盆底综合征
Q
缺血性肠炎
缺血性肠绞痛
缺血性结肠炎
侵袭性大肠埃...
青春期厌食症
浅表性胃炎
嵌杯样病毒胃肠炎
其他沙门菌感染
其他弧菌感染
缺铁性吞咽困难
倾倒综合征
轻度脂肪肝
R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热带口炎性腹泻
瑞氏综合症
妊娠性急性阑尾炎
乳糜泻
S
食管炎
沙门氏菌性肠炎
食管蹼和食管环
食管血管瘤
食管胃底静脉...
食管源性胸痛
食管狭窄
嗜水气单胞菌肠炎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
食管过短
SARS的胃...
食道溃疡
T
绦虫病
特发性胃肠道...
Turcot综合征
特发性非硬化...
铁线虫病
陶瓷样胆囊
糖尿病性胃轻瘫
吞咽困难
W
胃窦炎
胃出血
胃肠湿热
胃柿石
胃石症
胃肿瘤
胃气上逆
胃肠疾病
萎缩性胆囊炎
胃反应性淋巴增生
胃、十二指肠...
胃切除后吸收...
X
星形病毒胃肠炎
细菌性肠炎
习惯性便秘
性病相关性胃...
小肠下垂
小肠结肠炎耶...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消化道溃疡
小肠过敏性紫癜
消化不良
消化系癌伴血...
小肠破裂
Y
疣状胃炎
应激性溃疡
胰腺假囊肿
原发性食管恶...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
移植物抗宿主病
炎性肠病性关...
药物性食管炎
硬化剂治疗引...
胰腺炎
原发性小肠淋...
原发性小肠溃疡
Z
重度脂肪肝
蜘蛛痣
中度脂肪肝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Zieve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肝硬化
致死性肝内胆...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直肠炎
志贺菌病
真菌性肠炎
卓-艾氏综合征
❹ 确诊胆管癌,体重下降,半个月下降8斤,食欲不好,黄疸,皮肤瘙痒,曾有胃炎,目前只用保肝药,等待专家
病情分析: 皮肤瘙痒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的事,只不过有些是暂时的、偶尔的、局部的皮肤瘙痒;而有些是长期、反复、全身性的皮肤瘙痒,前者如蚊虫叮咬、细菌或真菌在皮肤上的局部感染等,对于这些瘙痒,只需在患处皮肤上涂抹一些对症的药物后,大都会在短期内得到痊愈,并且对身体内部的器官组织也没有什么大碍。 ... 意见建议: 而对于长期反复、久治不愈的全身性的、顽固性的皮肤瘙痒,患者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在临床上许多顽固性的、全身性的皮肤瘙痒往往是人体内部病变在皮肤上的一种表现。
❺ 胆汁返流性胃炎和反流性气管炎是同一种病吗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它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粘膜,从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
临床症状
胃部饱胀感或不适,往往饭后加重,或有胃痛,或胃部发凉,可伴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胃振水音、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和消瘦等;严重的还可有胃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排黑便(柏油样便)以及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等。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eal reflux disease,GERD)。
【诊断】
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痛者,可通过食管腔内pH测定、食管腔内测压,以及胃-食管闪烁显像,以确定有无GER。应用食管滴酸试验,则可确定症状是否由GER所致。必要时可作食管内镜及活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
反流性食管炎应与消化性溃疡、心绞痛、食管癌和食管真菌感染等病相鉴别。
❻ 胆囊炎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胆囊炎是常见的胆囊疾病,大多孕妇患胆囊炎是在妊娠晚期。那胆囊炎是怎么引起的呢?胆囊炎分为两种,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引起两种胆囊炎出现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急性胆囊炎大多因为饮食不协调、情绪失调、免疫力下降等,而慢性胆囊炎是在多次出现胆囊炎的基础下出现的。
由于胆固醇代谢的紊乱,致胆固醇酯沉积于胆囊黏膜而引起轻度炎症,其中约有半数可有胆固醇结石之形成。胆囊外观多无明显异常,囊壁可稍增厚,色泽稍显苍白;胆囊黏膜明显充血肥厚,黏膜上有无数黄白色的胆固醇酯沉淀,形如草莓,故本病亦称“草莓胆囊”。
细菌可来自肠道和胆道,上行至胆囊;在败血症时,细菌可经血液或淋巴途径到达胆囊。约1/3患者的胆汁培养有细菌生长。慢性胆囊炎亦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约15%的患者既往有肝炎史。真菌、寄生虫感染亦可导致慢性胆囊炎。
关于慢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因为胆囊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而成,也即慢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
❼ 急性胰腺炎合并真菌感染应如何治疗
急性胰腺炎,尤其重症胰腺炎患者由于病程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加之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很容易并发真菌感染,成为治疗过程中突出的临床问题。菌谱以念珠菌为最多,此外还有毛霉菌。
念珠菌中常见的菌属依次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光滑念珠菌等。
急性胰腺炎合并真菌感染临床症状包括:①意识改变,过度兴奋和淡漠、昏迷,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征象,排除水电解质紊乱;②与胰腺炎无关的出血、咳血、胆道出血等,并排除凝血系统功能障碍;③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高热,并排除耐药条件致病菌感染。
细菌学证据包括:真菌培养(痰、尿,咽喉、胆汁、创口等渗液或脓汁等多处标本涂片找真菌或培养),凡两个标本以上为同一菌株者即可作为深部感染的证据。
深部真菌感染症状不特异,很难识别,真菌培养需时较长,阳性率低,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治疗上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副作用大,在未获得培养证据前不敢盲目用药。因此,真菌感染成为胰腺炎全身感染和腹膜后残余感染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手术和临床观察,在合并胆道出血、气管内出血和创面出血的患者中找到真菌感染病灶,更进一步证实不明原因的出血是真菌感染的重要症状。在死亡患者咽喉、气管内分泌物、引流物的真菌检验中结果阳性,使人们认识到意识的变化在排除水电解质紊乱后是真菌感染的重要症状之一,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对真菌的感染要足够重视,稍有可疑应尽快查找真菌感染证据,通过咽试、尿、腹腔地渗液和创面真菌涂片和血培养,如果血真菌培养阳性或两处以上找到同一菌株的真菌,可确立诊断,并尽早抗真菌治疗。
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预防真菌感染十分重要。
治疗期间应尽早开始肠道内营养,减少肠道黏膜萎缩,改善营养免疫状态,同时预防应用氟康唑是预防真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另一方面,更早一些行病灶清除术,可能会进一步减少真菌感染的机会。
总之,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并发真菌感染并不少见,其危害很大。通过上述有效的预防方法,早期诊断、早期用药结合及时的抗真菌治疗、病灶清除、营养支持,完全可以将真菌感染的危害降到最低。
❽ 关于“超级真菌”你需要知道的真相
“致死率高达60%” “各种药物治疗无效”“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列为‘紧急威胁’”……近日,一系列海外信息以及中国确诊18例超级真菌感染的新闻成为社交媒体的热点,一种被称为“超级真菌”的耳念珠菌引发了一定的公众恐慌,迅速冲上微博热点榜单,连带股市制药板块都涨停。
在培养皿中培养的念珠菌菌株(来源:CDC官网)
“超级真菌”是什么?它有传染性吗?
“超级真菌”和之前就已经爆发过的“超级细菌”一样是一个泛指,指的是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真菌。他们对当前的临床常规抗生素具有强大的抵抗作用,可以逃避被灭杀,因此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同样,类似与“超级细菌”,超级真菌的产生,与医疗上抗生素滥用有一定联系,这也是这次耳念珠菌感染高发于ICU病房的原因。
ICU病房里存在大量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同时存在大量抗生素和灭菌药物的使用,使得普通病原菌很难存活而被淘汰,耐药性强的“超级真菌”具有竞争优势,自然就生存下来了。因此,“超级真菌”在耐药性上确实有优势,但往往在传播能力、致病能力和应对复杂环境的存活能力上并没有特殊优势。因此,无论"超级细菌"还是耳念珠菌,本质上都不是传染病,不可能像SARS或禽流感那样,在医院以外的环境中,在普通人群中造成大流行。也是我们普通公众不用过于担心的原因之一。
“超级真菌”-耳念珠菌何时产生的?
这次爆发的耳道念珠菌(Candida auris,C. auris),实际上在2009年就在日本被首次报道了。它初次被从一名日本患者的外耳道分泌物中发现,尽管它被命名为耳道念珠菌,但它也可以影响身体的许多其他区域,引起侵入性感染,如血液感染和伤口感染。它也可以从呼吸道、尿液标本和胆道流体中分离出来。
中国首例报道的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的耳念样本即是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一名患有高血压和肾病综合征的女性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鉴定出的。目前,耳念珠菌这种多重耐药真菌在纽约、新泽西和伊利诺伊等12个州流行。截至3月31日,已引起全美613例感染,死亡率30%-60%,近50%以上的感染者在12周内身亡。
美国各州报告的念珠菌的临床病例,截至2019年2月28日
(来源:CDC官网)
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30多个国家报告了耳念感染。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共确认18例耳念珠菌临床感染病例。
截至2019年2月28日报告耳道念珠菌病例的国家(来源:CDC官网)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念珠菌感染是临床医疗环境的常见真菌感染,而耳念又极难被传统实验室方法识别出来,因此很有可能漏检。对念珠菌菌株的回顾性研究也发现,最早的已知的耳念菌株实际上可追溯到1996年的韩国。而在中国首例耳念感染病例被报道出来之前,也很可能已经存在未被鉴别的耳念感染病例。
耳念珠菌电镜照片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广华组)
30多个国家爆发了耳道念珠菌,它的威胁究竟有多大?
1、条件致病性:“乘虚而入”
要谈耳念珠菌的威胁,首先我们要明白耳念珠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它存在于人的皮肤及黏膜处,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侵袭机体, 引起机会性感染。因此,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普通人,感染耳念的机会极低,但对于ICU病房的免疫功能下降的重症患者来说,这种感染往往是致命的(美国报告的557例病例中,致死率高达50%,但同时提到由于其中许多人患有其他严重疾病,也增加了他们死亡的风险。因此目前并不确定侵袭性耳念感染的患者是否比患有其他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患者更容易死亡)。
目前,关于耳念的具体致病机理的研究仍然较少,尚不清楚耳念对人体细胞的攻击方式。不同于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通过形成菌丝侵入细胞组织的方式,耳念珠菌并未观察到这种现象。尽管具体致病机理仍然未知,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到,任何念珠菌的侵入性感染都可能是致命的。
就目前情况来说,在医疗机构住院很长时间,有中心静脉导管或其他线路或管进入其体内的重症患者,耳念感染的风险最高,因为这会极大的增大耳念侵入其体内的可能性。
2、多重耐药性:“无药可治”
耳念珠菌如此高的致死率,与其特殊的多重耐药性导致的感染后“无药可治”有关。目前关于耳念珠菌多重耐药机制的研究还很少。
具体而言,研究估计,多达93%的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增强(氟康唑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全身性念珠菌感染的唑类)。最令人担忧的是,据报道,一些分离株对所有三种主要的抗真菌药(唑类、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这种感染没有任何治疗选择。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总结的数据是,90%以上的分离株对一种抗真菌药物耐药,至少30%的菌株对两类以上药物具有耐受性。此外,我国有少数对耳念珠菌的报告,结果显示耐药菌株与非耐药菌株均存在,对氟康唑耐药菌株占优势。故难以针对性治疗。
如此高的多重耐药性也是导致耳念珠菌有如此高致死率的原因之一。
3、临床上诊断和鉴别难度高:难以分辨,容易漏检
由于感染耳念珠菌的患者大都是其它重症患者,而感染本身并不具有明显表征,这使得医疗机构很难在第一时间确定耳念珠菌感染的发生。同时,由于耳念珠菌表型和其他类型的酵母如白色念珠菌相似,也使得当前对耳念珠菌的鉴别存在一定困难,使用标准实验室方法难以识别,并且在没有特定技术的情况下可能在实验室中被错误识别。
目前可以有效鉴别的方法主要是质谱技术和基因组测序这两种方法。据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方文捷介绍,当病人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且用药无效时,临床医生会让患者抽血检验是否有真菌感染。血样到检验科后,放在培养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皿上会出现多个菌落,这时医生会选取一两个菌落做质谱分析或一代基因测序,以确认真菌种类。但由于仪器使用成本较高,不会将全部菌落都拿去分析,能否挑中“超级真菌”,则十分依赖检验医生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因此很有可能漏检。而不仅在挑选菌落的环节容易出现漏检,在后续分析阶段,质谱仪分析和基因组测序的高昂价格,也使得很多非三甲医院根本没有条件鉴别出耳念珠菌。
4、生命力强,彻底清除难度极大
耳念珠菌能够在干燥和潮湿的表面、床上用品、地板、水槽和病人的内部组织等不同环境长时间存活,引发血液、肺部、尿道、表伤口感染以及耳道等部位的感染,对使用医疗辅助设备的(如尿管等内置导管、呼吸器械)长期住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或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如艾滋病、糖尿病等)尤为危险。
美国《纽约时报》曾于4月6日报道,纽约市西奈山医院去年5月为一名老年男子做腹部手术时,发现他感染了耳念珠菌。老人最终在重症监护室隔离90天后死亡,而这种致命真菌却顽强地存活下来,并占领了整个病房,院方为此对墙壁、病床、门、水槽、电话都进行了特殊消毒,甚至拆除了部分天花板和地板。耳念珠菌对多种常用杀菌药物的强抗性使得其可以在环境中持续生存,很难根除,因此预防工作必须具有针对性,防止菌株的引入。
5、各地域菌种差别大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来自东亚,南亚,南部非洲和南美洲地区的国家的耳念珠菌标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全基因组测序产生有机体的详细DNA指纹。他们发现每个区域内的分离株彼此非常相似,但各区域的分离株相对不同,存在四种不同版本,且彼此差异较大,以至于研究人员猜测,这些菌株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分化,同时在四个不同的地方从无害的环境菌株中脱颖而出,成为耐药病原体。
中国报告的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人分离出的耳念菌株经过黄广华研究组的测试,发现与其他国家报道的多重耐药性不同,中国首株耳念珠菌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均较为敏感。这也说明了耳念珠菌具有较大大的地域差异,并不是所有的耳念珠菌株都是“超级真菌”,这进一步降低了耳念珠菌可能带来的威胁。
但同时,黄广华课题组也提到,在后续实验中,当研究人员用氟康唑等一线抗真菌药物持续作用48小时或更久,便会诱导出耳念珠菌的耐药性。这说明耳念珠菌作为“超级真菌”的耐药性本身就很有能是由于医疗环境中大量杀菌药和抗生素的使用对环境菌群的筛选作用而进化产生的。耳念珠菌的地域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治疗方案更需要针对性,这也提高了其威胁性。
耳念珠菌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
耳念珠菌在医院外环境的极低传播能力和对具有正常免疫能力的普通人的极低感染能力使得它似乎与我们普通人毫无关系,但我要谈到它很可能带来另一个显著后果:我们医疗机构的重症监护室治疗费用会显著上升。这和普通人可能联系不大,但对医疗机构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
上文提到纽约市西奈山医院为了从病房清除耳念珠菌,院方为此对医院各个角落都进行了特殊消毒,甚至拆除了部分天花板和地板。这极大提高了ICU的维护成本。
同时为了阻断耳念珠菌的传播,就算出现极少的耳念感染病例,也很可能需要提高整个医疗机构的隔离措施,这同样会使得人力和医疗设备成本的急剧上升。
最后,当病人出现不明病原的感染,由于存在被耳念珠菌这种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感染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每天几十块钱的普通抗真菌药可能无效,面对ICU的重症患者,与死神赛跑的医疗工作者尝试不同药物的时间很短,这会迫使医生首先使用更新的、但同时更贵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这些因素都会提高整个医疗系统的运行费用,而最终买单的,是ICU患者和整个医保系统。
实际上,不只是耳念珠菌,每一种新的“超级细菌”和“超级真菌”的产生,都会提高我们整个医疗系统的负担。世界卫生组织时任总干事陈冯富珍在2011年世界卫生日时曾指出,耐药性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生物过程,随着每天用药,这迟早要发生。“然而,错误的做法和有缺陷的假设却使得不可避免的耐药性的发展出现得更早”。而不合理和不恰当的抗菌药使用,是造成当前耐药性菌株产生的“罪魁祸首”。
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歌颂为现代医学的奇迹,它使得人类终于有了一件像样的武器来对抗病原性疾病。然而,在医疗卫生领域和动物卫生领域以及农业领域中的抗生素滥用正使得越来越多的抗生素正在失去效力,新的抗生素的研发成本越来越高。各种病原不断产生的抗生素耐药性正在对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安全、环境安全和粮食与农业生产的安全产生威胁。当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赶不上新的耐药菌株的产生速度,“无药可用”很可能成为大多数患者和医疗工作者要面对的梦魇。
面对越来越频繁的抗生素耐药性产生,我们该怎么办?
❾ 老妈因胆结石和胆管结石住院,在住院期间做了ERP手术和胆囊摘除术,两个手术期间间隔了一周,住院第1
首先,治疗性逆行性胆管造型,就是ERCP主要的并发症就是胆管炎、胰腺炎,一部分患者在拔除引流管以后会出现感染,胆管炎可以导致脓毒血症,造成全身感染,引起感染性休克,因休克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会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主要累及心肺脑肾,同时年龄偏大的患者在长期卧床时大多会引起坠积性肺炎和血栓等并发症,这些只能尽力避免,但是没有办法彻底预防,在这里只能希望你母亲早日康复。关于转科和转院的问题,因为脑血栓或者脑栓塞,不论是静脉溶栓还是介入取栓,都要在一定的时间窗内进行,超出时间窗的治疗对脑血栓或者脑栓塞作用很小,如果在医生认为患者病情可以转运的情况下,建议去专科或者脑病比较强的医院进行血栓治疗是可以的,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你们。最后,脑血栓是重症医疗中很常见的并发症,造成的瘫痪并不是完全不能治疗,急性期可以溶栓或者取栓,错过了治疗窗口也可以通过恢复性训练缓慢恢复功能,所以,疾病的并发症及并发症造成的症状如果医院在诊疗过程中遵守医疗常规,并且尽到了抢救义务,是不算医疗事故或者过错的。现在具体怎么办,决定权在患者和家属手里,希望患者早日康复
❿ 副主任医师需要了解的干货
副主任医师需要了解的干货?为了帮助大家了解,阿虎医考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熟练掌握临床微生物专业的基础理论,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生理特性、遗传与变异、感染与免疫。熟悉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则、分类与命名等基本理论。
2.掌握微生物专业相关的仪器分析、免疫学、质量管理、医学统计学等专业技术知识。
3.了解感染性疾病的相关临床知识。
4.熟悉临床药理学的相关知识。
5.掌握新发现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关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和猪链球菌等。
6.熟悉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如蛋白质或核酸的检测芯片等;及时掌握美国CLSI/NCCLS颁布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指南。
7.熟悉新发现的细菌耐药机制及耐药菌检测方法的新进展。
8.了解微生物分类与命名的新进展。
9.微生物学基本检验技术试验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相关试剂的配制及应用。
熟练掌握:
①细菌形态学检查;
②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③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④细菌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⑤数码分类鉴定系统及自动化检测系统(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血培养系统)。10掌握:
①分子生物学技术;
②动物实验;
③菌种的保存与管理;
④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11.熟练掌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见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鉴定分离技术、生化反应原理和结果及其他相关检验技术,对少见的微生物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12.熟练掌握各种细菌和真菌的药敏试验的原理、结果解释、影响因素。掌握常见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其检测方法。熟悉联合药敏试验的适应证、结果类型。了解体液中抗菌药物浓度测定的适应证及方法。
13.熟练掌握各类临床标本的送检指征、采集和运送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不同标本的常见病原菌种类、临床意义、不同标本的实验室处理方法、检验流程、结果的报告方式及解释。
14.熟练掌握室内质控、室间质控、质量控制失控的分析及处理。
15.熟悉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各项措施及规章制度。各种消毒灭菌的方法、原理、应用及效果监测。
16.了解各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17.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的特点。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菌、细菌的耐药趋势、当前临床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及对策。医院感染的监测内容。
18.对各种抗菌、抗病毒药物的分类、作用、副作用、药理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应有一定的了解。
比如:
1.菌血症。
2.细菌性脑膜炎。
3.流行性乙型脑炎。
4.真菌性脑膜炎。
5.外伤性创伤感染。
6.化脓性骨关节炎。
7.慢性骨髓炎。
8.上呼吸道感染。
9.肺炎。
10.支气管炎。
11.细菌性食物中毒。
12.感染性胃肠炎和腹泻。
13.胆道感染。
14.腹腔感染。
15.肾盂肾炎。
16.膀胱炎。
17.尿道炎。
18.前列腺炎。
19.梅毒。
20.细菌性、真菌性阴道病。
21.淋病。
22.脊髓灰质炎。
23.病毒性肝炎。
2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5.肾综合征出血热。
26.汉坦病毒肺综合征。27.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19.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基础理论。
20.微生物基本检验技术。
(1)细菌形态学检查。
(2)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3)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4)细菌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5)数码分类鉴定系统及自动化检测系统(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血培养系统)。
(6)分子生物学技术。
(7)动物实验。
(8)菌种的保存与管理。
(9)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21.常见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及检验技术:主要是球菌、肠杆菌科、弧菌科、非发酵菌、苛养菌及人兽共患病原菌、革兰阳性杆菌、分枝杆菌、厌氧菌、螺杆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L型、真菌、病毒概述、肝炎病毒、出血热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ARS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等。
22.药敏试验。
23.各类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
24.质控。
25.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
26.消毒灭菌。
27.医院感染。
28.抗菌、抗病毒药物。
29.掌握临床微生物专业的基础理论,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生理特性、遗传与变异、感染与免疫。熟悉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则、分类与命名等基本理论。
30.熟悉微生物专业相关的仪器分析、免疫学、质量管理、医学统计学等专业技术知识。
31.了解感染性疾病的相关临床知识。
32.了解临床药理学的相关知识。
33.熟悉新发现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关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和猪链球菌等。
34.了解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如蛋白质或核酸的检测芯片等;及时掌握美国CLSI/NCCLS颁布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指南。
35.了解新发现的细菌耐药机制及耐药菌检测方法的新进展。
36.了解微生物分类与命名的新进展。
37.微生物学基本检验技术试验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相关试剂的配制及应用。
38.熟练掌握:
①细菌形态学检查;
②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③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④细菌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⑤数码分类鉴定系统及自动化检测系统(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血培养系统)。
39.熟悉:
①分子生物学技术;
②动物实验;
③菌种的保存与管理;
④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40.熟练掌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见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鉴定分离技术、生化反应原理和结果及其他相关检验技术,对少见的微生物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41.熟练掌握各种细菌和真菌的药敏试验的原理、结果解释、影响因素。熟悉常见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其检测方法。了解联合药敏试验的适应证、结果类型。了解体液中抗菌药物浓度测定的适应证及方法。
42.熟练掌握各类临床标本的送检指征、采集和运送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不同标本的常见病原菌种类、临床意义、不同标本的实验室处理方法、检验流程、结果的报告方式及解释。
43.掌握室内质控、室间质控、质量控制失控的分析及处理。
44.熟悉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各项措施及规章制度。各种消毒灭菌的方法、原理、应用及效果监测。
45.了解各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46.熟悉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的特点。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菌、细菌的耐药趋势、当前临床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及对策。医院感染的监测内容。
47.对各种抗菌、抗病毒药物的分类、作用、副作用、药理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应有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