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病因分析 » 传染源作用

传染源作用

发布时间: 2021-03-08 19:34:16

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是哪些?浏览:2111 | 更新: 2012-11-14 13:08 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就开始了感染过程,在病原体和人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不同感染谱,包括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方法/步骤病原体被清除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被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免疫屏障所清除,也可由事先存在于机体的特异性被动免疫(来自母体的抗体或人工注射的抗体)所中和,或特异性主动免疫(预防接种或感染后获得的免疫)所清除。隐性感染又叫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表现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隐形感染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感染者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又叫临床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发生持续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大多数传染病,显性感染只占全部受感染者的一少部分。少数传染病中,大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显性感染。显性感染后,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后获得持久免疫,不易再受感染。有些感染后免疫力并不巩固,容易再受感染发病。小部分显性感染者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成为恢复期携带者。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种类不同,病原携带状态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按其发生于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之后分为恢复期与健康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称为潜伏期携带者。按其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是否在3个月以下分为急性与慢性携带者。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如伤寒、痢疾、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并非所有的传染病都有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的不同之处。aware天 猫可在家自测不用抽血

② 病毒的致病作用

病毒的致病作用
病毒的感染是从侵入宿主开始,然而其致病作用则主要是通过侵入易感细胞、损伤或改变细胞的功能而引发。因此可从整体及细胞两个层次分别阐述。
一、整体水平的病毒感染
(一)感染类型
病毒主要通过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传播,但在特定条件下可直接进入血循环(如输血、机械损伤、昆虫叮咬等)而感染机体。这种传播方式被称为水平传播。通过胎盘或产道将病毒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或围生期传播,主要见于发生病毒血症或病毒与血细胞紧密结合的感染,如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乙型肝炎病毒等。
机体感染病毒后,依病毒的种类、毒力强弱和机体免疫力等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类型。如不引起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和出现临床症状的显性感染或感染性疾病(apparent infection or infectious disease)。根据临床症状的长短,可分为急性与慢性感染等。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viralinfection)是病毒感染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在这类感染中,病毒可在机体内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而成为长期带病毒,引起慢性进行性疾病,并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此外也可引发自身免疫病或与肿瘤发生相关。持续性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不同,而且临床表现各异。根据患者的疾病过程和动物实验与细胞培养中的表现,可大致分为三种:
慢性感染(chronicinfection)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未完全清除,可持续存在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可出现症状,也可无症状。在慢性感染全过程中病毒可被分离培养或检测,例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所致的慢性感染及慢性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
潜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经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但并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体,在某些条件下病毒可被激活而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期可以检测出病毒的存在。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在三叉神经节中潜伏,此时机体既无临床症状也无病毒排出;以后由于机体劳累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影响,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后沿感染神经到达皮肤、粘膜,发生单纯疱疹。水痘病毒初次感染儿童引起水痘,痊愈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细胞中,在患者发生肿瘤或年龄增大而免疫力降低时,病毒可被激活、增殖并扩散至皮肤发生带状疱疹。
慢发病毒感染(slowvirusinfection)较为少见但后果严重。病毒感染后有很长的潜伏期,既不能分离出病毒也无症状。经数年或数十年后,可发生某些进行性疾病,并导致死亡。有些慢发病毒感染是由寻常的病毒所引起,如儿童期感染麻疹病毒恢复后,经过十余年后可发生亚急性硬化性脑炎(SSPE)。开始对SSPE的病因不明,经过大量研究在患者脑组织中用特殊的细胞共培养等技术后,才证实是由麻疹病毒所致。至今还有一些病因未知的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也被认为可能是一种慢发病毒感染,又如动脉硬化症及糖尿病,因发现病变组织中存在巨细胞病毒及肠道病毒基因片段,也被认为可能为慢发病毒感染。除寻常病毒外,还有一些非寻常病毒或待定生物因子(如朊粒)也可能引起慢发感染。
构成持续性感染的机制主要可分为病毒因素(出现基因缺陷或病毒变异、病毒基因整合、病毒侵犯免疫细胞致机体不能形成有效的免疫应答等),及机体因素(遗传因素、抗体或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等)。应该说明的是,迄今对各种病毒持续性感染的机制还在研究之中。

③ 传染源的定义

通俗的讲,所谓传染源是指体内有某种细菌或者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等等,并且能够排出这些致病源的人和动物,这里包括病人,携带者和动物。例如各种病毒性肝炎的病人如甲肝,乙肝丙肝等病人及其病毒携带者。还有例如体内带有狂犬病毒的猫科和犬科的动物以及带有鼠疫杆菌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老鼠等等,再有携带布氏杆菌的牛羊等等。以上这些人或者是动物都是传染源。

④ 感染谱当中哪些情况可以作为传染源

传染过程的感染谱可概括为三类:

1.以隐性感染为主

其结局专为不显性感染所占比例较大属,只有一小部分感染者有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病例或死亡较罕见,此种感染状况,流行病学称为“冰山”现象。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以显性感染为主

多数感染者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隐性感染只有一小部分。极少数患者有严重症状或死亡。这类传染病易于诊断,如水痘、麻疹等。

3.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呈显性感染为主、症状严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多数死亡,如狂犬病等。

无论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而其感染者都能排出病原体,在传染病流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传染源作用。

⑤ 鼠疫的传染源有哪些

1、鼠疫病人。鼠疫病人为重要的传染源,特别是肺型鼠疫病人,大量咳血,通过飞沫传播;败血型、腺型及其他鼠疫病人,当其形成菌血症时,可以通过蚤吸血造成流行。 2、啮齿动物为鼠疫的储存宿主,是人类感染鼠疫的主要传染源。 (1)家栖啮齿动物主要为褐家鼠、黄胸鼠、黑家鼠。由于此种鼠类的家栖性和人类接触的密切关系,通过鼠的寄生蚤,造成对人类的感染。 (2)野栖啮齿类,主要有喜独居、有冬眠习性的旱獭、黄鼠等,它们在鼠疫的延续流行,构成自然疫源地疾患和造成家、野鼠之间的交叉感染等方面都起着较为重要作用。它即是鼠疫疫源地的保菌者,又是传播媒介的宿主。

⑥ 出血热主要传染源有哪些

黑线姬鼠是我国多数疫区的主要传染源,但在有些地区,其他野鼠和褐家鼠的传染源作用也不能忽视,个别地方的EHF可以有特定的主要传染源。猫传染的可能性很大。病人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极小。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尚未查清,但有以下几种可能:

直接接触或血液传播

带病毒的虫媒(恙螨等)叮咬或被带病毒的鼠咬伤,受感染鼠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如唾液、尿液、粪便直接侵入破损的皮肤或黏膜。通过输血传播的非常少见。

呼吸道传播

通过动物实验证实,EHF病毒可经呼吸道传播,并认为是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但国内尚缺乏确切的病例报告。

消化道传播

有报告证实,因进食带毒鼠污染食物可以在局部地区引起多人发病或暴发流行,提示出血热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

胎盘传播

患病孕妇可经胎盘母婴传播出血热病毒,并可造成流产或死胎。

⑦ 传染源和生物媒介的区别

传染源是病原体的主要宿主。它们在其身上获取营养,并大量繁殖,最终将造成宿主的死亡。可以作为人类传染病传染源的动物有哺乳动物和鸟类。
如患禽流感的家禽和动物以及人,都是禽流感的传染源;艾滋病的传染源主要是人……
生物媒介则主要起携带病原体的作用。或许某些病原体世代的某个时期会在它们身上完成(如间日疟原虫的某个时期会在摇蚊身上完成),但是它们不是病原体的主要生存场所,病原体并不从其身上获取营养并进行大量繁殖。对于病原体的生存来说,宿主是必要的,而传播媒介的作用只是将它们有一个宿主带到另一个宿主身上。
老鼠和苍蝇经常会在食物上爬来爬去,所以它是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的传播媒介;而蚊子则会叮咬人皮肤,因而也是一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如疟疾)。

⑧ 传染源的动物传染源

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又称人兽共患病。可分为以下4类:
1.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也称自然疫原性疾病。这类疾病通常是在动物间传播并延续的,只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传播给人。
2.以人为主的人兽共患病,此类疾病的病原体主要靠人延续,如人型结核、阿米巴病等。
3.人兽并重的人兽共患病,人与动物作为此类疾病的传染源的作用并重,病可互为传染源,如血吸虫等。
4.真性人兽共患病,这类病原体的生活史必须在人与动物体内协同完成,缺一不可。如牛绦虫病、猪绦虫病等。
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主要取决于人与受感染动物接触的机会和密切程度、受感染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环境中是否有适宜该病传播的条件等。此外,与人们的卫生知识水平和生活习惯等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⑨ 消毒可以起到控制传染源的作用吗

消毒是会起到一定的控制传染源的作用,但是有时间的限制,要过了这个时间限制就要重新消毒,不然的话空气中或者是周围物件上的细菌就会滋生,从而造成二次污染。

热点内容
法国电影小男孩在农场遇到一只白狗 发布:2024-08-19 08:36:47 浏览:594
微光上有什么恐怖片 发布:2024-08-19 05:25:40 浏览:915
穿越香港鬼片灭鬼的小说 发布:2024-08-19 03:36:10 浏览:833
恶之花都敏秀姐姐扮演者 发布:2024-08-19 02:22:07 浏览:321
thai好看电影 发布:2024-08-18 11:34:37 浏览:795
电影内容女的是傻子容易尿裤子,男的很穷单身汉 发布:2024-08-18 10:31:36 浏览:129
双机巨幕厅和4k厅哪个好 发布:2024-08-18 10:18:41 浏览:818
日本僵尸片上世纪 发布:2024-08-18 07:32:00 浏览:537
怪物 韩国电影在线 发布:2024-08-18 03:49:17 浏览:491
第九区一样的 发布:2024-08-17 23:16:05 浏览: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