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病因分析 » 传染性痘疹

传染性痘疹

发布时间: 2021-03-05 20:07:59

水痘结壳也掉了很多还有传染性吗

您好!水痘的传染病期是从出疹前1-2天至全身所有的痘疹结痂干燥。但水专痘的特点是痘疹分属期分批的出现,结痂也会先后出现和先后脱掉。如果您所说的患者是所有的结痂都脱掉了,就不再有传染性了,如果只是部分掉了,还有没掉的,就还有传染性,要再等上1-2天。不论成人与儿童,标准都是一样的。

㈡ 我同学长水痘,我会不会被传染啊

水痘的传染性是很强的,但不是很可怖的,给你的网页你可以了解一下.

--------------------------------------------------------------------------------------------------
http://www.cintcm.ac.cn/lanmu_ac/ke/jibing/shuidou.htm

…… 水痘(varicella, chicken pox) ……
病原体:

病毒在感染的细胞核内繁殖,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病毒存在于疱疹的疱浆内,血液和咽分泌物中,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染,传染性极强,易感者于接触后约90%发病。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能被乙醇灭活,1次患病可获终身免疫。

现代医学病理:

病毒经口鼻进入人体,首先在呼吸道粘膜细胞内繁殖,然后进入血液产生病毒血症。水痘的疱疹只限于表皮的棘状细胞层,有退行性病变和细胞内水肿,形成囊状细胞,由于细胞的裂解、液化、和组织液的涌入,形成单房性水疱疹(天花则形成多房性疱疹),真皮层有毛细血管扩张和音核细胞浸润。粘膜疹病变与皮疹相似。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认为本病为外感时行邪毒,多由口鼻而入,蕴郁肺脾。肺合皮毛,主肃降,外邪袭肺,宣降失常,初期多见肺卫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若肠胃伏有湿热,或病毒深入时,则可出现气分症状。脾主肌肉,邪毒与内湿相搏,外发肌表,帮故有水痘布露。本病多属于风热轻证,时行邪毒清透即解。因本病邪毒一般只伤及卫、气分,窜入营血的甚少,故病情较天花、麻疹为轻,预后良好,变证险证也少。少数患儿因毒热炽盛,内犯气营,甚或营血受累,重的可伴有高热、烦躁、面赤,痘点稠密,色赤,紫暗等重症。

临床表现:

潜伏期:7-17天。

前驱期:起病急,幼儿前驱期症状常不明显,开始即见皮疹。年长儿常有发热,可达39-40℃,常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可见前驱疹如猩红热或麻疹样皮疹,24小时消失。

发疹期:在起病当日或第2日出现,初起为红色斑丘疹,数小时后很快变为水疱疹,直径0.3-0.8mm水滴状小水疱,其周围有红晕。24小时内水疱液体变混浊,易于破损,疱疹持续3-4日而后结痂,痂盖于5-10日脱落,短期内留有椭贺形浅疤。水痘皮疹一般在起病的3-5日内分批出现,每批皮疹的发展均有以上的过程,因此,同时可见到斑丘疹,水疱疹与结痂。皮疹有瘙痒感。皮疹主要见于驱干与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呈向心性分布,为水痘发疹的特征之一。皮疹数量不一,多为数十个,多可达数百个。粘膜水痘疹可发生于口腔、眼结合膜、外阴部等,破溃后可成浅溃疡,迅速愈合。若疱疹发生在角膜,则对视力有潜在危险。

少数呈重型,见于体质虚弱幼小婴儿,免疫缺陷患儿,或正在进行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如风湿热或肾病患儿)患水痘时常可加重病情,偶可致命,临床表现疱疹数量多,密布全身,往往融合形成大疱型疱疹,或出血性皮疹,或伴有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少数患儿发生恶性紫癜,多发生在起病7日左右,紫癜可伴有坏死性病变。

先天性水痘,发生在出生后5-10日内,是由于母亲在妊娠末期患水痘,病情常较严重,病死率可达20%。

诊断:

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全身症状轻,典型的水滴状疱疹,同时见有斑丘疹、水疱与结痂,皮疹呈向心性分布等,即可诊断。

2.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大多正常。

水痘发病3日以内,取水疱液接种人胎羊膜细胞组织培养,常可分离出病毒,咽分泌物及血液也可分离出病毒,但阳性率较低。

自新鲜水痘底取材,刮片、瑞氏染色,可找到多核巨细胞与核内包涵体,可作快速诊断方法之一。

血清补体结合试验,在恢复期抗体滴度增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3.并发症

较常见的是皮疹继发细菌性感染。

水痘脑炎,发病率低于2%。临床表现呈一般病毒性脑炎,多发生在起病后3-20日不等。存活者15%有永久性后遗症,如癫痫,智力减退、或行为异常等。

原发性水痘肺炎,多发生于出疹后2-6日,临床症状较重,X线有间质性肺炎样病变,可持续6-12周。

鉴别诊断:

1. 脓疱病:

多发生于夏秋季,以面部、四肢多见,疱疹液体为脓样,抹征及培养可见葡萄球菌等。

2. 疱疹性湿疹(Kaposi水痘样皮疹):

当湿疹兼患单纯疱疹感染。临床表现多急起、高热、虚脱及水痘样皮疹,常呈暴发性病程,病死率高,皮肤受累面积广,体液大量丢失,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休克或继发性感染而死亡。

3. 手、足、口病:

多见于4岁以下小儿。四肢远端如手掌、足底或指、趾间出现水疱疹,很少形成溃疡,不结痂。病原体为柯萨奇A16、10、17型肠道病毒等。

4. 苔藓样荨麻疹

多见于婴幼儿。皮疹尖端稍似疱疹,但较水痘小而坚实,多分布于四肢、躯干,分批出现红色丘疹、搔痒。多有过敏史及昆虫叮咬或肠蛔虫感染史。

治疗:

一般护理:

本病传染性很强,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起码至痘疹全部结痂。发热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食物和充足水分。病儿皮肤应注意清洁,由于皮肤瘙痒,防止抓伤,应剪短指甲,带手套。

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对有皮肤破损者,可外涂10%龙胆紫;皮肤搔痒者,可涂2%石碳酸液或炉甘石洗剂等;若疱疹破裂,可涂搽新霉素软膏。水痘应用阿司匹林者有增加瑞氏综合征的危险。故一般不用水杨酸制剂,可选其它药物或物理降温。皮肤有继发感染,或合并肺炎、败血症者,可分别选用磺胺或抗生素等。若合并脑炎者,可按乙型脑为治疗。

肾上腺素皮质激素:一般水痘不可应用。如水痘合并严重并发症,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可用3-5天。若因原有疾病已用激素而后感染水痘时,如用激素时间很短,可停用,或尽快减至生理量(约为治疗量的1/5?/FONT>1/10)。

抗病毒药物:

三氮唑核苷:即病毒唑(virazole, Ribavirin)口服,肌注或静滴,7-10mg/kg/次,每6小时1次,共7-10日。在1-2日内疱疹可变干,症状好转。

无环乌苷(Acyclovir):250mg/M2.d分3次口服或静滴,共5-7日,在治疗3日后症状可改善。

阿糖腺苷:10mg/kg.d稀释于葡萄糖中静脉滴注,对某些患儿有效。

局部外治:若痘疹穿破流水,可用松花粉撒患处。痘疹溃破,可用青黛膏(青黛60g, 煅石膏、滑石各120g, 黄柏30g,冰片、黄连各15g。研细末,和匀,用麻油调搽)。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风热型:

症状:无发热或发热较轻,1-2日内出疹,先于躯干、头面部见红色小丘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疱疹稀疏,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喷嚏等。脉浮数,舌质淡红,苔薄白。

治以疏风透表,清热解毒,或佐以利湿。

方药用银翘散加减:

银花15克,连翘15克,牛蒡子12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荆芥6克,竹叶6克,鲜茅根20克,紫花地丁15克,板兰根15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若湿邪较重,可加滑石、木通等利水渗湿之品;疹边有红晕者,加丹皮、赤芍等;皮肤搔痒甚,加蝉衣、僵蚕等。

2.毒热型:

症状:发热较高,或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水痘过密,疹色紫暗,疱浆晦浊;或伴有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小便短黄,脉洪数或沉实,舌质红或、绛,舌苔黄燥而少津。

治以清热解毒,凉营滋阴。

方药用清营汤合清胃散加减:

水牛角10克,生地15克,丹参10克,玄参10克,麦冬12克,黄连6克,银花15克,连翘12克,当归12克,丹皮15克。水煎服,1日1剂。疹色深红者可加紫花地丁、紫草、山栀清热凉营;阴津耗伤甚,口干燥者加花粉、麦冬、芦根等养阴生津;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燥者,加服硝黄粉或大黄、枳实等泻火通腑。

单方验方:

1.银花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3天。

2.芦根60克,野菊花10克,水煎连服2-3天。

3.黄芩5克,木通2.5克,共为细末,或水煎,分3-4次口服。若服散剂,其量减半。本方有清热利湿之功,适用于水痘湿热较盛者。

4.三豆汤:黑豆、绿豆、赤小豆各60克(生用),甘草90克。将豆淘净,同甘草用雪水或长流水煮至豆熟为度,去甘草将豆晒干,又入汁再浸,再晒干。逐日取豆任意食用。适用于痘疹将发之际,服之令多者少、少者可无或有终生不出者。

5.水痘方:柴胡3克,茯苓6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黄芩1.5克,竹叶10片,灯草1团,水煎服。适用于水痘轻症。

6.紫草0.3克,陈皮0.15克,为粗末,新汲水煎服。适用于小儿痘疮紫暗,发出不畅。

外治法:

1.苦参30克,浮萍15克,芒硝30克,水煎外洗,1日2次。

2.止痒药方:地肤子30克,僵蚕15克,白鲜皮15克,芥穗15克,茵陈15克,败酱草15克,白矾9克,白芷9克,共为细末,擦于患处,每日2-3次。

3.青黛散:青黛、黄柏、石膏、滑石各等份,研为细末,撒布患处,或用麻油调敷,1日1-2次。适用于痘疹破溃,继感邪秽时。

针灸疗法:

1体针:治以清热疏风利湿。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丰隆、三阴交。

若痘疹紫暗,加血海以除血分湿热;若邪陷营血,高热神昏,加刺水沟、十宣放血,以清营凉血,清心开窍。

2耳针:

取穴:肺、脾、下屏尖、下脚端、神门、脑,每次选2-3穴,局部消毒,用毫针刺入,每日1次。也可用耳穴贴王不留行籽,每日揉按3次,每次3分钟。

推拿疗法:

手法:清天河水、揉小天心、退六腑、清脾经、开天门、推坎宫。

加减:毒热重证,加清胃经、清肺经以清肺胃实热;高热神昏,加掐人中、掐老龙、拿肩进以清热开窍。

预防:

隔离患儿至全部皮疹结痂为止,尽量避免易感儿接触水痘,可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接触水痘后3日内接种仍然有效,故可给予正在进行激素治疗的接触者。

保护免疫低下易感儿,可在接触后尽早肌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2-5ml,可降低发病率与减轻病情,正在使用激素者,应酌情减低用量或停药。

本网站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承办
--------------------------------------------------------------------------------------------------
http://www.healthliving.com/fax/gdease05a.htm

水痘

水痘是春天的流行传染病,患者多是一至十四岁的孩子,在学校和托儿所较易受感染得病。

病原体:水痘-带状瀄疹过滤性病毒

潜伏期:10至21天

发病前徵状:轻微发烧、不适、食欲欠佳

过程:
患者身上出现小红点,由胸部、腹部,再扩展至全身。小红点变大,成为有液体的水泡。
一两天后,水泡破裂、结成硬壳或疙瘩。
新的小红点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现,重复同一过程。
二至六天期间,新红点出现二至四次。
十至十四后,红点脱落,完全康复,不会留有疤痕。
并发症 :

水痘通常属较温和的病,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不过,成年人若罹患水痘,病情往往较严重,发烧温度较高、头痛、肌肉疼痛等。另外,慢性病患者,特别是白血球过多症或癌症病人,或正在服用类固醇药物的人,亦要加倍小心,因为水痘会引致肺炎、脑炎等并发症,甚至招致死亡。

护理 :

避免小孩因痕痒难耐而抓破水泡,引致发炎,同时细菌亦会蔓延至其他皮肤破损的部位。

若婴儿染上水痘,可为他套上棉手套,避免他用手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影响视力。

水痘的症状之一,是温和的发烧。水痘扩散期间开始发烧,水痘消失时便退烧。发烧期间,不要服用阿斯匹灵来退烧,因为这样会增加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容易引起一种脑炎,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

用温水(不是热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危险。

食疗

虽然罹患水痘后,可以终身免疫,但同样的过滤性病毒,会潜伏体内,日后会引致带状匐行疹(俗称生蛇)。为免后患,应小心饮食,将病毒彻底消除。

忌吃燥热和滋补性的食物。

出疹期间,应每天用下列材料煲汤:紫草、芫荽、马蹄(荸荠)、白茅根、竹蔗、红萝卜。(若小孩有气喘、咳嗽等问题,不要用马蹄(荸荠)和红萝卜)

出疹过后,应用:
(a) 膨鱼腮煲粥;
(b) 青天葵(或称乌青葵)加瘦肉、少量南北杏煲汤,以清肺热。

--------------------------------------------------------------------------------------------------
http://www.info.gov.hk/dh/do_you_k/chi/chickenpox.htm

水 痘

传播途径
水痘是一种极易传染的疾病,可经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透过患

㈢ 损害皮肤的痘病毒科有无传染性

痘病毒科病毒是所有病毒中体积最大和结构最复杂的病毒,含有最大的DNA分子。病毒颗粒含砖状DNA核心,围绕以数层薄膜。病毒在细胞质内复制和装配,此点与脊椎动物的其他DNA病毒不同。痘病毒能感染人和许多种动物,引起的多种疾病伴有化脓性皮肤损害。人感染后可引起全身性或局限性的痘疹。根据抗原性和形态学上的差异,本科分脊椎动物痘病毒和昆虫痘病毒2个亚科,并含一些未定属的痘病毒。对人类有密切关系的是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的天花病毒、痘苗病毒、猴痘病毒以及未定属的传染性软疣病毒。

本科所有成员具有共同的核蛋白抗原,同一属的成员相互间有广泛交叉的中和反应,不同属的则没有。基因重组仅见于属内,非基因的复活在属内和属间均可发生。

脊椎动物痘病毒的形态有2种类型:①以痘苗病毒为代表,除副痘病毒属外,包含其他所有成员;②以口疮病毒(触染性脓疱皮炎病毒)为代表,包含副痘病毒属的所有成员。

以痘苗病毒为代表的痘病毒呈砖形,大小为(300~450)纳米×(170~260)纳米。病毒颗粒中央有一哑铃状核心,核心含有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病毒DNA,病毒颗粒外层由2层膜和圆柱形亚单位组成。核心二侧各有1个侧体。核心和侧体被包膜包裹,包膜是由磷脂、胆醇和蛋白质组成的二层膜,厚20~30纳米。膜上嵌有排列不规则的7~15纳米宽、100纳米长的管形脂肪蛋白质亚单位,呈管状表面结构。

以口疮病毒为代表的痘病毒呈卵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为(220~300)纳米×(140~170)纳米。核心和侧体较小。包膜上规律地盘绕一条长线,呈螺旋丝状表面结构,包膜和丝状结构较痘苗病毒的厚。

病毒核酸是双链DNA,分子量(130~240)×106道尔顿,鸟嘌呤(G)和胞嘧啶(C)的碱基含量特别低,为35%~40%。沉降系数约5000S,浮密度为1?1~1?33克/厘米3。

病毒颗粒中有30种不同性质的多肽,其中17种与核心有联系。核心蛋白中含有转录酶、磷酸核苷酸水解酶和核酸酶。病毒颗粒的包膜是脂蛋白,主要含有卵磷脂。

痘病毒不耐热,但在干燥状态下有较强的抵抗力。天花脓疱液经自然干燥后密封于瓶内,感染性可保持数月;天花痂皮在冷暗处保存1年可分离出病毒;天花病毒经冷冻干燥后在实验室可保存20年。痘苗病毒在悬液中经60℃作用10分钟可被杀死;在干燥状态下可耐100℃作用10分钟,在37℃保存1个月痘苗效价不受影响。紫外线、α射线、X射线和γ射线均能杀死痘苗病毒。

正痘病毒属和禽痘病毒属的成员对乙醚有较强的耐受性,用乙醚处理痘苗,可杀死污染的细菌而保持痘苗病毒的感染性。其他属的成员则对乙醚敏感。天花病毒和痘苗病毒对50%中性甘油、酚和常用的消毒剂有抵抗,但对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则很敏感。痘苗病毒对酸敏感,在pH值为3的悬液中1小时即被灭活。

本科病毒可引起人和许多种动物患病,按自然感染宿主可分5组。Ⅰ组:仅感染人类,如天花病毒、传染性软疣病毒和Lenny病毒;Ⅱ组:感染人和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如猴痘病毒、塔纳痘病毒和亚巴猴瘤痘病毒;Ⅲ:感染人和非灵长类的哺乳动物,如牛痘病毒、口疮病毒、假牛痘病毒、马痘病毒和牛脓疱口炎病毒;Ⅳ组:仅感染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如白痘病毒;Ⅴ组:仅感染非灵长类的脊椎动物,如山羊痘病毒属、野兔痘病毒属、禽痘病毒属和猪痘病毒属的成员以及鼠痘病毒、兔痘病毒等。

在痘病毒中,除副痘病毒属和猪痘病毒属的成员和未定属的传染性软疣病毒、塔纳痘病毒和亚巴猴瘤痘病毒外,均能在鸡胚尿囊膜上增殖并形成痘疱。根据痘疱形态、大小和能增殖的上限培养温度,可对许多种痘病毒进行鉴别。天花病毒形成微小致密、中央隆起与边缘界限明显的白色点状痘疱;痘苗病毒的痘疤呈扁平状,较大,中央有坏死灶;牛痘病毒的痘疱有出血及溃疡。天花病毒在鸡胚尿囊膜上能增殖的上限培养温度为38?5℃,猴痘病毒为39℃,牛痘病毒为40℃,痘苗病毒可高达41℃。痘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的生长能力也有很大差异。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能在许多种细胞中生长,产生细胞病变;能生长天花病毒的细胞谱则很狭小。口疮病毒和假牛痘病毒在HeLa细胞中培养困难。传染性软疣病毒还未培养成功。

在痘病毒中,仅正痘病毒属的成员产生血凝素,并有交叉反应。血凝素是含类脂质的多形颗粒,直径50~65纳米,可与病毒颗粒分开。

天花病毒

天花病毒是一种大DNA病毒,是人类天花的病原,属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有3种毒力不同的病毒,即大天花、小天花和中间型天花病毒。中间型天花病毒系于1961年在坦桑尼亚分离到的天花病原体,病毒性状稳定,其毒力介于大天花和小天花之间。

天花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与痘苗病毒相似,但多肽图和基因图结构不同。补体结合试验和中和试验不能区分天花病毒和痘苗病毒,用凝胶扩散试验或用吸附的抗血清则可检出它们之间的差别。病毒耐乙醚,产生血凝素。猴经注射或鼻内接种天花病毒后,可引起轻度的全身皮疹,但无死亡。天花病毒可在乳鼠脑内连续传代,对小白鼠的毒性比痘苗病毒的低。

天花无动物储存宿主和媒介昆虫,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者在潜伏期无传染性。出现皮疹时,患者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随深呼气动作如咳嗽、喷嚏和高声说话而排出体外,污染空气和物品;患者的水疱液也可污染衣服和被褥。天花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痂皮内、物品上,甚至空气中能较长时间保持传染性。通过与患者直接接触或与污染物品间接接触而传播。在直接接触中主要是经空气气溶胶的呼吸道传染。天花病毒也可随空气传播到较远地方而引起传染。人对天花普遍易感,但经过患病或接种痘苗后可获得很好免疫,一般可不再感染。

天花在临床上分4个类型。①普通天花:皮疹呈离心性分布,经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4期;占天花总数的85%。②变形痘:发生于种过痘的人,皮疹发展迅速但不典型,数少且表浅,占5%~7%。③扁平天花:皮疹扁平状,触之柔软,发展缓慢,不形成脓疱,通常致死,亦占5%~7%。④出血性天花:皮肤及黏膜严重出血,通常在患病5~7天间突然死亡,仅占1%。

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3种。①直接涂片染色镜检:采用镀银法染色,病毒颗粒在浅黄色的背景上被染成黑褐色。②凝胶沉淀试验:如所取病毒材料充足,2小时内即在凝胶中与高价免疫血清出现沉淀线。③病毒分离:待检材料接种鸡胚尿囊膜,72小时可获得结果。

普遍种痘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由于全世界普遍开展种痘运动,自1977年11月起天花在人间的传播已经终止。

痘苗病毒

痘苗病毒是一种大DNA病毒,属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在实验室内经动物培养、鸡胚培养或细胞培养增殖用于天花预防接种的病毒。由于痘苗病毒的使用时间很久,它的确切来源已不清楚;但在实验室通过杂交获得的天花—牛痘病毒杂交种被证明具有痘苗病毒的特性。

痘苗病毒有广泛的宿主范围,除人类外,牛犊、绵羊、家兔、猴、小白鼠、豚鼠都是易感动物。鸡胚经各种途径接种均可获得感染,能生长的细胞谱也很广。痘苗病毒对生活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实验室内易诱导发生变异。如嗜皮肤性的痘苗病毒经兔脑或鼠脑连续传代后可获得嗜神经性状;在细胞培养中连续传代,可降低对动物的毒力和失去产生血凝素的能力;降低细胞培养温度获得的变异株,在鸡胚尿囊膜上的痘疱形态和对温度的敏感性都有显著改变。

在抗原性上,痘苗病毒与天花病毒关系密切,种痘可以预防天花。人体接种痘苗病毒后,只在种痘部位引起局限性的感染过程,从而获得免疫。但如痘苗病毒毒力过强,受种者免疫功能缺陷,或种痘时禁忌证掌握不严,可发生各种并发症。

种痘部位的痘浆被移植至身体其他皮肤或黏膜部位,可引起局限性的痘苗病毒感染。如移植至眼睑,可在睑缘形成大小不等的痘疱或溃疡,发生角膜炎甚至导致失明。湿疹患者种痘或接触了痘苗,在湿疹部位和外表健康的皮肤上可引起感染,痘疱大小不等常融合成片,严重者可致死。如受种者体液免疫应答迟缓,痘苗病毒通过血行散布全身,可引起全身性痘苗病毒感染。受种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则可引起进行性痘苗病毒感染,痘疱持续增大,长久不愈,痘疱中央明显坏死,边缘呈白色堤状隆起。在身体其他部位也可出现类似的痘疱。此种感染虽是罕见,但病死率极高。孕妇初次种痘,亦可导致胎儿全身性痘苗病毒感染,造成死产或产后短时间内死亡。

治疗痘苗病毒感染,可肌内注射高价痘苗免疫球蛋白,或输新近种痘成功者的血浆或全血。用近期种痘成功者的白细胞或淋巴结混悬液注射于进行性痘苗病毒感染的皮损周围,可使溃疡很快愈合。

猴痘病毒

猴痘病毒是一种大DNA病毒,是猴痘的病原体,属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血清学上与天花病毒、痘苗病毒有关。含有特异的猴痘抗原,在鸡胚尿囊膜上形成的痘疱因引起出血而呈粉红色。在家兔皮肤上可以传代。对小白鼠和鸡胚的毒力强。在猪胚肾细胞上不增殖。

1970年在扎伊尔[现刚果(金)]首次发现患猴痘的病人。人被猴痘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全身性痘疹,临床上不能和天花区别,病愈恢复后也留有永久性的瘢痕。病死率可达17%。猴痘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比较困难,在密切接触的易感者中,二代病例的发生率很低。

猴痘病例主要发生在中西非的热带雨林地区,那里的居民有养猴和吃猴肉的习惯。接种痘苗可以预防猴痘病毒感染。

传染性软疣病毒

传染性软疣病毒是一种大DNA病毒,是传染性软疣的病原体,属痘病毒科(属未定)。传染性软疣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与痘苗病毒相似,但血清学上无联系。在鸡胚尿囊膜上不增殖,感染实验动物未成功,在人包皮和人羊膜细胞上能见到细胞病变,但不能连续传代。应用凝胶沉淀试验和免疫荧光技术可检测抗体。

人感染传染性软疣病毒后,在手脚掌以外的所有皮肤表层发生散在的2~5毫米的结节,结节多至数百个,呈珍珠色,无痛。在结节顶端有一小孔,能见到其内部的白色髓核。结节中的细胞异常肥大,含有大而透明的嗜酸性胞质块,称软疣小体。软疣小体被海绵状间质分隔成许多腔,腔中的病毒颗粒集合成团块。感染能持续几个月。

人类为已知的自然宿主,各种年龄组均可感染,以儿童较多。分布于世界各地,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马尔堡病毒

它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疼、全身疼、腹泻和皮疹等。1967年秋首次在联邦德国马尔堡等地的实验工作人员中同时发生流行,共发生31例。其中原发病例25人都是曾接触从非洲乌干达运入的长昆绿猴的实验工作人员,死亡7例。继发病例6人,无死亡。因此,本病被称为马尔堡病或绿猴病。另外,1975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又发生1例,死亡,未曾同猴接触。继发病例2人,都恢复。

病毒颗粒在电镜下呈弯曲的条状、丝状或柱状,带卷曲或有分支,两端形似钩、马蹄或泡。直径65~90纳米,长度130~2 600纳米(平均665纳米)。内部结构为一螺旋形环绕的核心,其直径为45纳米。外部为一层有表面突起的包膜,厚度为20纳米。有间隔为5纳米的横纹。

在室温或4℃ 5周,病毒滴度很少下降,8周后显著下降。在-70℃保存几年,感染力不下降。60℃ 30分钟或56℃ 60分钟可以使病毒灭活。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敏感。在室温下10%福尔马林作用1小时可使病毒感染力丧失。在4℃ 1∶2 000β。丙烯内脂作用24小时可以灭活病毒。抗原成分不明。含有脂蛋白。没有血凝素和血溶素。能被特异性抗血清中和。可以感染的动物器官或组织培养制备补体结合抗原。可用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

马尔堡病毒是通过腹腔内接种豚鼠首次分离出来的。接种的豚鼠高热,10日后恢复。传代后疾病变重,病死率高。第3代豚鼠血内病毒浓度达到106ID50/毫升。可以感染南非洲小猴和恒河猴,引起病毒血症、发热和严重的疾病,5~25日后死亡。在尿中,病毒浓度达到106ID50/毫升。猴间接触可以传染,15~36日后死亡。也可通过气雾传染。可以经豚鼠传9代和经猴传3代后适应于地鼠。经地鼠传9代后,使新生地鼠发生致死性脑炎。经地鼠传3代后,接种新生小白鼠,3~4周内死于脑炎,脑病灶中有细胞质内包涵体。病毒可以通过胸腔内接种埃及伊蚊传代。在感染动物中病毒的增殖,可用病毒分离、免疫荧光技术、电镜观察和抗体检测来确定。

病毒在原代南非洲小猴肾、恒河猴肾、人羊膜、鸡成纤维细胞和豚鼠成纤维细胞培养中可以复制。在来源于南非洲小猴肾的AH—1和Vero细胞系、BHK21细胞系和人肺成纤维细胞培养中系列传代后,可以产生细胞病变,但不完全。还可以在LLC—MK2细胞系、来源于鼠胎的L细胞系、豚鼠心细胞、HeLa细胞系、人肺二倍体细胞系和人包皮成纤维细胞培养中复制。在细胞质内形成包涵体。可以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病毒滴度。在Vero细胞系中第3代的病毒滴度为105?5~106?5ID50/毫升。

前面提到,马尔堡病在2次流行中,共发生34例病人。第一次流行发生于1967年7月20日到8月10日。曾从乌干达空运500~600只绿猴到马尔堡和法兰克福及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的3个研究机构。发生的病例都是同绿猴的血或其脏器(特别是肾脏)接触的人。在用手术去除猴脏器的29人中20人得病。在做组织培养工作的15人中5人得病。6例是同这些病人接触而得病的。传播可以通过破伤的皮肤或黏膜,也可能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染媒介物一般是发热期的血液,也可能是同病人接触过的物品。有1例病人在发病后12周通过精液传染其妻。咽分泌物和尿只有低浓度的病毒。第二次流行发生于1975年2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有3人得病。第1例是在罗得西亚短期的旅游者,未曾同猴接触,在旅游露宿时曾被虫叮咬。发病后7日,其同伴患病。还传染1名护理他的护士,潜伏期7日。马尔堡病的传染源还不清楚。传播与长尾绿猴直接有关,但仍不能肯定就是天然的储存宿主。迄今还没有证据证明哪种动物或昆虫是储存宿主或传播媒介。

在人类只有2次流行报告。未见有再感染的病例。曾感染本病毒而存活的豚鼠,再次受攻击后不再发热,表明已获得免疫力。病人和实验感染的动物都产生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和免疫荧光试验测得的抗体。补体结合抗体常在感染1~2周后达高峰,第8周开始下降,2年后仍可测出低水平抗体。免疫荧光试验测得的抗体在发病1~2周后达高峰,其滴度比补体结合抗体滴度高4倍,下降缓慢,8年后仍有较高的滴度。尚无检测中和抗体的满意方法。抗体可以通过胎盘传递,这种被动免疫在3个月内消失。

马尔堡病的潜伏期是3~9天,发病突然。早期症状是高热、剧烈头疼、眼结膜充血、全身疼痛、疲倦。稍后出现恶心、呕吐,继以大量水泻。在病的第4或5天皮肤出现特殊的斑丘疹,迅速融合成弥漫性红斑,以臀部、躯干和四肢的外侧为多。第10天皮疹消失,2周后四肢、手掌和脚掌脱皮。第一次流行中病人的软腭和硬腭有深红色黏膜疹。发热高达38~40℃,持续5~7天。在病后第5~7天,部分病人发生出血,常见的是胃肠道或肺出血。严重病例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南非洲的病例合并有肝炎和肝功能衰竭,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病例很快呈现恶病质,死亡前广泛性出血、无尿和休克。急性期持续14~16日,以后进入恢复期。恢复缓慢,有周期性头疼,可以有脱发。在早期,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和转氨酶升高。

诊断可用补体结合试验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急性期稻恢复期血清内抗体。用腹腔内接种豚鼠法或接种Vero细胞培养法从血液或肝、脾、肾、淋巴结、心、肺等组织分离病毒。用电镜法检查血、肝组织等材料中的病毒颗粒,将材料接种细胞培养后,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质内病毒抗原。检查肝组织切片中细胞质内包涵体。

预防应避免接触感染动物。对病人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对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彻底毒。无特效疗法。可注射恢复期的血浆或采用支持疗法。知识点种痘注意事项

种痘时需无菌操作,接种处保持清洁,避免搔抓,痘苗勿溅入眼、口或污染他处皮肤。注意痘苗批号,对反应较多的批号要停用检查。当发生下面情况时避免种痘:

(1)有湿疹或过敏性体质者,或患其他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脓皮病、水痘、发疹性疾病、单纯疱疹者等。

(2)免疫缺陷如生理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异常丙种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任何疾病引起暂时或永久免疫损伤、用激素及免疫抑制疗法者。

(3)神经性疾病如惊厥、脑卒中、种痘后脑炎家族史,以及任何慢性、静止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4)急性发热性疾病及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5)孕妇初种,特别是怀孕3个月内,可致胎儿发生致命性泛发性牛痘疹,故在孕期禁忌初种。致命的幽灵致命的幽灵

㈣ 怎样感染水痘等传染病

您问的抄是不是怎样避免感染水痘啊?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疱疹”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直接接触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水痘病人开始时出现类似感冒样症状,如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和发烧等,随后一两天出现皮疹。典型的水痘是开始为隆起的红色小疹,数小时后即发展成高梁米粒大小的水滴状疱疹,其中充满液体,开始清亮,后变混浊。三四天后痘疹干缩结痂。水痘常分批出现,痘疹平均数量为200—300个,严重病例可达上千个,剧烈瘙痒。还可以引起其它脏器疾病。
怎样做才能够有效预防水痘呢? 首先要早发现、早隔离病人,发现有水痘先期症状的要尽早到医院就诊。 其次要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水痘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病人自发病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痴为止,均有传染性。因此,经常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清洁、经常开窗通风并对空气进行消毒是控制水痘传播的有效措施。最后要保护易感人群:首选接种水痘疫苗,流行期喝些板兰根汤剂,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另外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切不可掉以轻心。

㈤ 小儿痘疹怎么办

水痘是一种病毒所致比较轻的急性儿童传染病,特点是皮肤及粘膜上分批地出现皮疹及疱疹。主要为接触传染,传染性特强,任何年龄均可被传染,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受传染较多。 此病潜伏期一般在13—17天,发烧一般在39℃以下,皮疹多见于躯干与头部(多为烧1天即见皮疹),初为红色斑抹疹,散布身体各处,经数小时或1天后绝大多数变为疱疹,疱疹大小不一, 直径3—8毫米,周围发红,几天后疱疹变干,形成加痂,2—3周后脱落,起病后3~5天可陆续又见新皮疹,有的分批出现,检查地可发现同一患儿身上又有兵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疱疹有些瘙痒,抓破后易感染,口腔、咽部粘膜、眼结膜均可出现皮疹。水痘愈后较好,加痂脱落后不留疤痕,很少发生并发症。 预防措施:对患水痘的小儿注意隔离,尤其在幼儿园、医院门诊等处。水痘完全结痂后就没有传染性了。对有该病流行的儿童场所,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特殊情况下可考虑被动免疫,即在潜伏期早期用丙种球蛋白。或用恢复期病人的血清、或成人的血清注射,使发病时减轻症状。 小儿水痘的护理,首先是加强皮肤的护理,保持皮肤及粘膜的清洁,严禁孩子用手搔抓。皮疹瘙痒厉害时,可涂炉甘石洗剂。如果疱疹已被抓破出现糜烂,可用1%-2%的龙胆紫液涂擦,如无感染一般不需涂药,可让其自行愈合,其次要给孩子常洗脸、清洁口腔、勤换内衣裤和尿布,勤修指甲,勤晒被褥。孩子在发热和出疹期间,要多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吃容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品。 水痘在立春后好发,传染性很强,病孩的口腔分泌物、血液及皮疹内的水痘病毒,可以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等呼管制飞沫直接传染给别人,也可通过污染的食具、玩具、衣服、尿布等间接传染。所以水痘病儿从开始发病到全部痘疹脱痂为止,都要予以隔离,不与其他孩子接触。当然病孩也不应该到托儿所去了。 祝你的孩子健康成长!

㈥ 出过单纯疱疹后还会被传染水痘吗

一般护理:

本病传染性很强,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起码至痘疹全部结痂。发热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食物和充足水分。病儿皮肤应注意清洁,由于皮肤瘙痒,防止抓伤,应剪短指甲,带手套。

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对有皮肤破损者,可外涂10%龙胆紫;皮肤搔痒者,可涂2%石碳酸液或炉甘石洗剂等;若疱疹破裂,可涂搽新霉素软膏。水痘应用阿司匹林者有增加瑞氏综合征的危险。故一般不用水杨酸制剂,可选其它药物或物理降温。皮肤有继发感染,或合并肺炎、败血症者,可分别选用磺胺或抗生素等。若合并脑炎者,可按乙型脑为治疗。

肾上腺素皮质激素:一般水痘不可应用。如水痘合并严重并发症,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可用3-5天。若因原有疾病已用激素而后感染水痘时,如用激素时间很短,可停用,或尽快减至生理量(约为治疗量的1/5?/FONT>1/10)。

抗病毒药物:

三氮唑核苷:即病毒唑(virazole, Ribavirin)口服,肌注或静滴,7-10mg/kg/次,每6小时1次,共7-10日。在1-2日内疱疹可变干,症状好转。

无环乌苷(Acyclovir):250mg/M2.d分3次口服或静滴,共5-7日,在治疗3日后症状可改善。

阿糖腺苷:10mg/kg.d稀释于葡萄糖中静脉滴注,对某些患儿有效。

局部外治:若痘疹穿破流水,可用松花粉撒患处。痘疹溃破,可用青黛膏(青黛60g, 煅石膏、滑石各120g, 黄柏30g,冰片、黄连各15g。研细末,和匀,用麻油调搽)。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风热型:

症状:无发热或发热较轻,1-2日内出疹,先于躯干、头面部见红色小丘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疱疹稀疏,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喷嚏等。脉浮数,舌质淡红,苔薄白。

治以疏风透表,清热解毒,或佐以利湿。

方药用银翘散加减:

银花15克,连翘15克,牛蒡子12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荆芥6克,竹叶6克,鲜茅根20克,紫花地丁15克,板兰根15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若湿邪较重,可加滑石、木通等利水渗湿之品;疹边有红晕者,加丹皮、赤芍等;皮肤搔痒甚,加蝉衣、僵蚕等。

2.毒热型:

症状:发热较高,或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水痘过密,疹色紫暗,疱浆晦浊;或伴有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小便短黄,脉洪数或沉实,舌质红或、绛,舌苔黄燥而少津。

治以清热解毒,凉营滋阴。

方药用清营汤合清胃散加减:

水牛角10克,生地15克,丹参10克,玄参10克,麦冬12克,黄连6克,银花15克,连翘12克,当归12克,丹皮15克。水煎服,1日1剂。疹色深红者可加紫花地丁、紫草、山栀清热凉营;阴津耗伤甚,口干燥者加花粉、麦冬、芦根等养阴生津;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燥者,加服硝黄粉或大黄、枳实等泻火通腑。

单方验方:

1.银花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3天。

2.芦根60克,野菊花10克,水煎连服2-3天。

3.黄芩5克,木通2.5克,共为细末,或水煎,分3-4次口服。若服散剂,其量减半。本方有清热利湿之功,适用于水痘湿热较盛者。

4.三豆汤:黑豆、绿豆、赤小豆各60克(生用),甘草90克。将豆淘净,同甘草用雪水或长流水煮至豆熟为度,去甘草将豆晒干,又入汁再浸,再晒干。逐日取豆任意食用。适用于痘疹将发之际,服之令多者少、少者可无或有终生不出者。

5.水痘方:柴胡3克,茯苓6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黄芩1.5克,竹叶10片,灯草1团,水煎服。适用于水痘轻症。

6.紫草0.3克,陈皮0.15克,为粗末,新汲水煎服。适用于小儿痘疮紫暗,发出不畅。

㈦ 救命!我被传染水痘了吗

吃点板蓝根抗病毒抄什么的,另外注意这几天不要太累,要均衡营养哦。个人认为,如果你抵抗力好的话,可以将水痘病毒拒之门外。不好的话,唉,那就想也没有用,想想今后几天如何增强抵抗力吧。出了水痘也不用过度紧张,这种病靠现在的医疗水平还是有很高的治愈率的。

㈧ 痘疹会传染吗

你好。抄如果是病毒型疱疹。就袭可经呼吸道传播。主要表现为;散在的疱疹、局部发痒发红。可伴有渗出及结痂。保持卫生清洁、避免挤压及挤破、禁止食用辛辣食品及刺激性食品、建议外用阿昔洛韦乳膏、口服利巴韦林片和阿莫西林胶囊。积极治疗7天可痊愈,

㈨ 我会被传染水痘么

!!!!!!!!!!!!!!!!!!!!!!!!!!!!!!!!!!!!!!!!!!!!我会被传染水痘么? 参考资料:【575唇膏负面信息验证网】
你可以了解一下.

--------------------------------------------------------------------------------------------------

…… 水痘(varicella, chicken pox) ……
病原体:

病毒在感染的细胞核内繁殖,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病毒存在于疱疹的疱浆内,血液和咽分泌物中,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染,传染性极强,易感者于接触后约90%发病。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能被乙醇灭活,1次患病可获终身免疫。

现代医学病理:

病毒经口鼻进入人体,首先在呼吸道粘膜细胞内繁殖,然后进入血液产生病毒血症。水痘的疱疹只限于表皮的棘状细胞层,有退行性病变和细胞内水肿,形成囊状细胞,由于细胞的裂解、液化、和组织液的涌入,形成单房性水疱疹(天花则形成多房性疱疹),真皮层有毛细血管扩张和音核细胞浸润。粘膜疹病变与皮疹相似。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认为本病为外感时行邪毒,多由口鼻而入,蕴郁肺脾。肺合皮毛,主肃降,外邪袭肺,宣降失常,初期多见肺卫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若肠胃伏有湿热,或病毒深入时,则可出现气分症状。脾主肌肉,邪毒与内湿相搏,外发肌表,帮故有水痘布露。本病多属于风热轻证,时行邪毒清透即解。因本病邪毒一般只伤及卫、气分,窜入营血的甚少,故病情较天花、麻疹为轻,预后良好,变证险证也少。少数患儿因毒热炽盛,内犯气营,甚或营血受累,重的可伴有高热、烦躁、面赤,痘点稠密,色赤,紫暗等重症。

临床表现:

潜伏期:7-17天。

前驱期:起病急,幼儿前驱期症状常不明显,开始即见皮疹。年长儿常有发热,可达39-40℃,常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可见前驱疹如猩红热或麻疹样皮疹,24小时消失。

发疹期:在起病当日或第2日出现,初起为红色斑丘疹,数小时后很快变为水疱疹,直径0.3-0.8mm水滴状小水疱,其周围有红晕。24小时内水疱液体变混浊,易于破损,疱疹持续3-4日而后结痂,痂盖于5-10日脱落,短期内留有椭贺形浅疤。水痘皮疹一般在起病的3-5日内分批出现,每批皮疹的发展均有以上的过程,因此,同时可见到斑丘疹,水疱疹与结痂。皮疹有瘙痒感。皮疹主要见于驱干与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呈向心性分布,为水痘发疹的特征之一。皮疹数量不一,多为数十个,多可达数百个。粘膜水痘疹可发生于口腔、眼结合膜、外阴部等,破溃后可成浅溃疡,迅速愈合。若疱疹发生在角膜,则对视力有潜在危险。

少数呈重型,见于体质虚弱幼小婴儿,免疫缺陷患儿,或正在进行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如风湿热或肾病患儿)患水痘时常可加重病情,偶可致命,临床表现疱疹数量多,密布全身,往往融合形成大疱型疱疹,或出血性皮疹,或伴有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少数患儿发生恶性紫癜,多发生在起病7日左右,紫癜可伴有坏死性病变。

先天性水痘,发生在出生后5-10日内,是由于母亲在妊娠末期患水痘,病情常较严重,病死率可达20%。

诊断:

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全身症状轻,典型的水滴状疱疹,同时见有斑丘疹、水疱与结痂,皮疹呈向心性分布等,即可诊断。

2.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大多正常。

水痘发病3日以内,取水疱液接种人胎羊膜细胞组织培养,常可分离出病毒,咽分泌物及血液也可分离出病毒,但阳性率较低。

自新鲜水痘底取材,刮片、瑞氏染色,可找到多核巨细胞与核内包涵体,可作快速诊断方法之一。

血清补体结合试验,在恢复期抗体滴度增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3.并发症

较常见的是皮疹继发细菌性感染。

水痘脑炎,发病率低于2%。临床表现呈一般病毒性脑炎,多发生在起病后3-20日不等。存活者15%有永久性后遗症,如癫痫,智力减退、或行为异常等。

原发性水痘肺炎,多发生于出疹后2-6日,临床症状较重,X线有间质性肺炎样病变,可持续6-12周。

鉴别诊断:

1. 脓疱病:

多发生于夏秋季,以面部、四肢多见,疱疹液体为脓样,抹征及培养可见葡萄球菌等。

2. 疱疹性湿疹(Kaposi水痘样皮疹):

当湿疹兼患单纯疱疹感染。临床表现多急起、高热、虚脱及水痘样皮疹,常呈暴发性病程,病死率高,皮肤受累面积广,体液大量丢失,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休克或继发性感染而死亡。

3. 手、足、口病:

多见于4岁以下小儿。四肢远端如手掌、足底或指、趾间出现水疱疹,很少形成溃疡,不结痂。病原体为柯萨奇A16、10、17型肠道病毒等。

4. 苔藓样荨麻疹:

多见于婴幼儿。皮疹尖端稍似疱疹,但较水痘小而坚实,多分布于四肢、躯干,分批出现红色丘疹、搔痒。多有过敏史及昆虫叮咬或肠蛔虫感染史。

治疗:

一般护理:

本病传染性很强,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起码至痘疹全部结痂。发热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食物和充足水分。病儿皮肤应注意清洁,由于皮肤瘙痒,防止抓伤,应剪短指甲,带手套。

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对有皮肤破损者,可外涂10%龙胆紫;皮肤搔痒者,可涂2%石碳酸液或炉甘石洗剂等;若疱疹破裂,可涂搽新霉素软膏。水痘应用阿司匹林者有增加瑞氏综合征的危险。故一般不用水杨酸制剂,可选其它药物或物理降温。皮肤有继发感染,或合并肺炎、败血症者,可分别选用磺胺或抗生素等。若合并脑炎者,可按乙型脑为治疗。

肾上腺素皮质激素:一般水痘不可应用。如水痘合并严重并发症,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可用3-5天。若因原有疾病已用激素而后感染水痘时,如用激素时间很短,可停用,或尽快减至生理量(约为治疗量的1/5?/FONT>1/10)。

抗病毒药物:

三氮唑核苷:即病毒唑(virazole, Ribavirin)口服,肌注或静滴,7-10mg/kg/次,每6小时1次,共7-10日。在1-2日内疱疹可变干,症状好转。

无环乌苷(Acyclovir):250mg/M2.d分3次口服或静滴,共5-7日,在治疗3日后症状可改善。

阿糖腺苷:10mg/kg.d稀释于葡萄糖中静脉滴注,对某些患儿有效。

局部外治:若痘疹穿破流水,可用松花粉撒患处。痘疹溃破,可用青黛膏(青黛60g, 煅石膏、滑石各120g, 黄柏30g,冰片、黄连各15g。研细末,和匀,用麻油调搽)。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风热型:

症状:无发热或发热较轻,1-2日内出疹,先于躯干、头面部见红色小丘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疱疹稀疏,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喷嚏等。脉浮数,舌质淡红,苔薄白。

治以疏风透表,清热解毒,或佐以利湿。

方药用银翘散加减:

银花15克,连翘15克,牛蒡子12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荆芥6克,竹叶6克,鲜茅根20克,紫花地丁15克,板兰根15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若湿邪较重,可加滑石、木通等利水渗湿之品;疹边有红晕者,加丹皮、赤芍等;皮肤搔痒甚,加蝉衣、僵蚕等。

2.毒热型:

症状:发热较高,或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水痘过密,疹色紫暗,疱浆晦浊;或伴有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小便短黄,脉洪数或沉实,舌质红或、绛,舌苔黄燥而少津。

治以清热解毒,凉营滋阴。

方药用清营汤合清胃散加减:

水牛角10克,生地15克,丹参10克,玄参10克,麦冬12克,黄连6克,银花15克,连翘12克,当归12克,丹皮15克。水煎服,1日1剂。疹色深红者可加紫花地丁、紫草、山栀清热凉营;阴津耗伤甚,口干燥者加花粉、麦冬、芦根等养阴生津;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燥者,加服硝黄粉或大黄、枳实等泻火通腑。

单方验方:

1.银花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3天。

2.芦根60克,野菊花10克,水煎连服2-3天。

3.黄芩5克,木通2.5克,共为细末,或水煎,分3-4次口服。若服散剂,其量减半。本方有清热利湿之功,适用于水痘湿热较盛者。

4.三豆汤:黑豆、绿豆、赤小豆各60克(生用),甘草90克。将豆淘净,同甘草用雪水或长流水煮至豆熟为度,去甘草将豆晒干,又入汁再浸,再晒干。逐日取豆任意食用。适用于痘疹将发之际,服之令多者少、少者可无或有终生不出者。

5.水痘方:柴胡3克,茯苓6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黄芩1.5克,竹叶10片,灯草1团,水煎服。适用于水痘轻症。

6.紫草0.3克,陈皮0.15克,为粗末,新汲水煎服。适用于小儿痘疮紫暗,发出不畅。

外治法:

1.苦参30克,浮萍15克,芒硝30克,水煎外洗,1日2次。

2.止痒药方:地肤子30克,僵蚕15克,白鲜皮15克,芥穗15克,茵陈15克,败酱草15克,白矾9克,白芷9克,共为细末,擦于患处,每日2-3次。

3.青黛散:青黛、黄柏、石膏、滑石各等份,研为细末,撒布患处,或用麻油调敷,1日1-2次。适用于痘疹破溃,继感邪秽时。

针灸疗法:

1体针:治以清热疏风利湿。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丰隆、三阴交。

若痘疹紫暗,加血海以除血分湿热;若邪陷营血,高热神昏,加刺水沟、十宣放血,以清营凉血,清心开窍。

2耳针:

取穴:肺、脾、下屏尖、下脚端、神门、脑,每次选2-3穴,局部消毒,用毫针刺入,每日1次。也可用耳穴贴王不留行籽,每日揉按3次,每次3分钟。

推拿疗法:

手法:清天河水、揉小天心、退六腑、清脾经、开天门、推坎宫。

加减:毒热重证,加清胃经、清肺经以清肺胃实热;高热神昏,加掐人中、掐老龙、拿肩进以清热开窍。

预防:

隔离患儿至全部皮疹结痂为止,尽量避免易感儿接触水痘,可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接触水痘后3日内接种仍然有效,故可给予正在进行激素治疗的接触者。

保护免疫低下易感儿,可在接触后尽早肌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2-5ml,可降低发病率与减轻病情,正在使用激素者,应酌情减低用量或停药。

本网站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承办
--------------------------------------------------------------------------------------------------

水痘

水痘是春天的流行传染病,患者多是一至十四岁的孩子,在学校和托儿所较易受感染得病。

病原体:水痘-带状瀄疹过滤性病毒

潜伏期:10至21天

发病前徵状:轻微发烧、不适、食欲欠佳

过程:
患者身上出现小红点,由胸部、腹部,再扩展至全身。小红点变大,成为有液体的水泡。
一两天后,水泡破裂、结成硬壳或疙瘩。
新的小红点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现,重复同一过程。
二至六天期间,新红点出现二至四次。
十至十四后,红点脱落,完全康复,不会留有疤痕。
并发症 :

水痘通常属较温和的病,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不过,成年人若罹患水痘,病情往往较严重,发烧温度较高、头痛、肌肉疼痛等。另外,慢性病患者,特别是白血球过多症或癌症病人,或正在服用类固醇药物的人,亦要加倍小心,因为水痘会引致肺炎、脑炎等并发症,甚至招致死亡。

护理 :

避免小孩因痕痒难耐而抓破水泡,引致发炎,同时细菌亦会蔓延至其他皮肤破损的部位。

若婴儿染上水痘,可为他套上棉手套,避免他用手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影响视力。

水痘的症状之一,是温和的发烧。水痘扩散期间开始发烧,水痘消失时便退烧。发烧期间,不要服用阿斯匹灵来退烧,因为这样会增加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容易引起一种脑炎,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

用温水(不是热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危险。

食疗

虽然罹患水痘后,可以终身免疫,但同样的过滤性病毒,会潜伏体内,日后会引致带状匐行疹(俗称生蛇)。为免后患,应小心饮食,将病毒彻底消除。

忌吃燥热和滋补性的食物。

出疹期间,应每天用下列材料煲汤:紫草、芫荽、马蹄(荸荠)、白茅根、竹蔗、红萝卜。(若小孩有气喘、咳嗽等问题,不要用马蹄(荸荠)和红萝卜)

出疹过后,应用:
(a) 膨鱼腮煲粥;
(b) 青天葵(或称乌青葵)加瘦肉、少量南北杏煲汤,以清肺热。

--------------------------------------------------------------------------------------------------

水 痘

传播途径
水痘是一种极易传染的疾病,可经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透过患

㈩ 痘疹是什么

痘疹就是天花,现复在制用痘疹接种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种牛水痘,可以有效地避免发痘疹。
痘疹大约在汉代由战争的俘虏传入中国。古医书中的“豆疮”、“疱疮”等都是痘疹的别名。痘疹专家们推测,古代世界大约60%的人会受到它的威胁,1/4的感染者会死亡,幸存者中的一半以上会留下麻面或失明,痘疹是古代最令人恐怖的传染病。

热点内容
法国电影小男孩在农场遇到一只白狗 发布:2024-08-19 08:36:47 浏览:594
微光上有什么恐怖片 发布:2024-08-19 05:25:40 浏览:915
穿越香港鬼片灭鬼的小说 发布:2024-08-19 03:36:10 浏览:833
恶之花都敏秀姐姐扮演者 发布:2024-08-19 02:22:07 浏览:321
thai好看电影 发布:2024-08-18 11:34:37 浏览:795
电影内容女的是傻子容易尿裤子,男的很穷单身汉 发布:2024-08-18 10:31:36 浏览:129
双机巨幕厅和4k厅哪个好 发布:2024-08-18 10:18:41 浏览:818
日本僵尸片上世纪 发布:2024-08-18 07:32:00 浏览:537
怪物 韩国电影在线 发布:2024-08-18 03:49:17 浏览:491
第九区一样的 发布:2024-08-17 23:16:05 浏览: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