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狼瘡選擇性蛋白尿
⑴ 關於蛋白尿!
蛋白尿是慢性腎病的典型症狀,蛋白尿的形成原因與腎小球的屏障功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腎小球 蛋白尿毛細血管有三層結構組成,由內到外分別為內皮細胞層、基膜層和上皮細胞層。由於這三層細胞都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濾孔和負電荷,所以腎小球毛細血管的屏障功能可以分有兩種,即機械屏障——濾孔 和電荷屏障——負電荷。
病因:(一)腎性蛋白尿1.腎小球性蛋白尿 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各型慢性腎小球腎炎,IgA腎炎,隱匿性腎炎。繼發性見於狼瘡腎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腎病,紫癜性腎炎,腎動脈硬化等。 蛋白尿代謝性疾患見於痛風腎。 根據病變濾過膜損傷程度及蛋白尿的組分分為兩種 ①選擇性蛋白尿:以清蛋白為主,並有少量的小分子量蛋白,尿中無大分子量的蛋白(IgG,IgA,IgM,C3,C4),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種是腎病綜合征 ②非選擇性蛋白尿:說明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有嚴重損傷斷裂,尿中有大分子量的蛋白質,如免疫球蛋白,補體;中分子量的清蛋白及小分子量蛋白質,尿蛋白中,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半定量為+~++++,定量在0.5~3.0g/24h之間,多見於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如急進性腎炎、慢性腎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腎炎等,及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腎炎、紅斑狼瘡性腎炎等。出現非選擇性蛋白尿提示預後較差。 劇烈運動、長途行軍、高溫環境、發燒、嚴寒環境、精神緊張、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出現蛋白尿。 2.腎小管性蛋白尿 最常見各種原因引起的間質性腎炎,腎靜脈血栓形成,腎動脈栓塞,重金屬鹽類中毒等。 3.腎組織性蛋白尿 又稱分泌性蛋白尿。由於尿液形成過程中,腎小管代謝產生的蛋白質滲入尿液中所致。
(二)非腎性蛋白尿1.體液性蛋白尿 又稱溢出性蛋白尿,如多發性骨髓瘤。 2.組織性蛋白尿 如惡性腫瘤尿中蛋白質,病毒感染產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質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
⑵ 蛋白尿能治好嗎 怎麼治療蛋白尿
蛋白尿是腎病的一大典型症狀,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並不能體現腎病病情輕重。輕度慢性腎病患者尿蛋白漏出少不一定說明腎臟病理損傷輕;大量蛋白尿也不能說明腎病病理損傷嚴重。如如微小病變型腎炎及輕度系膜增殖性腎炎,腎臟病變輕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達幾克甚至十幾克。
⑶ 請問有誰知道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比較有效的辦法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全身免疫系統疾病,在急性發作期可累及病患的血液系統版、消權化系統、心肺甚至大腦,此時服用激素是治療它最有效最直接方法。此外醫生還會依據病患的其他身體表象確定具體的治療手段。
此病最大的問題是極易因誤診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期,病人越早確診越利於愈後,且現今醫學發展迅猛,此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病人完全可以帶病延年。所以得此病都無需懼怕,最重要的是要到正規醫院治療。國家二級甲等以上醫院都有風濕免疫科,強烈建議去有此科室的醫院就診。其他醫院絕絕對對不能涉足,錢的損失事小,嚴重者甚至會因延誤病情亂服葯而有性命之憂。切記!切記!!
在病情緩解期,病人可適當服用中葯,一來可以調養身體,二來可以防止在減激素過程中引起的病情反跳。
⑷ 蛋白尿是怎樣分類的
尿蛋白是尿液通過酸化加熱後混濁而檢出的。 正當尿蛋白的組成主要包括有:血漿蛋白,從腎小球濾過,經腎小管重吸收而排出;腎組織蛋白,由腎小管細胞分泌或因腎小球細胞損傷滲出;尿路分泌的蛋白質,由膀胱、前列腺或尿道等分泌或因尿路組織損傷或炎症而滲出。兩者各約佔50%.血漿蛋白以白蛋白為主,其餘為小分子量蛋白,如免疫球蛋白、IgG、IgA、免疫球蛋白к和λ輕鏈等;腎組織蛋白主要是Tamm-Horsfall蛋白。尿蛋白組成很大程度受不同疾病的影響。 (一)、按蛋白尿發生機制分類 1. 腎小球性蛋白尿 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高,或腎小球內血流動力學改變,如腎小球毛細血管內壓增高或血漿流量減緩,可使大量蛋白質濾過到腎小球濾液中,遠遠超過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造成蛋白尿。這類蛋白尿臨床上最常見,多鑒於原發性或繼發性腎小球疾病、腎循環障礙、缺氧等。 2. 腎小管性蛋白尿 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影響對腎小球濾液中的蛋白質的重吸收而造成蛋白尿。常見於各種原因所致的腎小球-間質疾病,如腎盂腎炎、鎮痛葯腎病抗生素腎損害、重金屬(汞、鎘、金等)中毒,先天性多囊腎,腎髓質囊性腎,海綿腎以及各種先天性腎小管疾病。 3. 溢出性蛋白尿 腎小球的濾過膜無損,由於血漿中異常蛋白質如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的輕鏈、血紅蛋白或肌紅蛋白成分增加,因其分子量小,易從腎小球溢出,不能完全被腎小球重吸收,而造成蛋白尿。 此外,臨床上常出現兩種類型蛋白尿並存的情況,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可同時侵犯腎小球和腎小管,出現腎小球性和腎小管性蛋白尿,稱之為「混合性蛋白尿」。 (二)、按尿蛋白含量分類 尿蛋白含量可輕度或重度,臨床上一般分為腎病綜合征型蛋白尿和非腎病綜合症型蛋白尿。 (三)、按蛋白尿的分子量分類 尿中蛋白質可分為小分子、中分子和大分子蛋白質,按尿蛋白的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質組成,可分為選擇性和非選擇性蛋白尿,這對診斷、鑒別診斷、病理改變、病情、治療和預後估計有參考價值。 1. 選擇性蛋白尿 尿蛋白組成中以中分子(白蛋白、轉鐵蛋白)和小分子(1.5萬~5萬)為主,而大分子蛋白質很少。表明腎小球濾過膜的損害較輕。 2. 非選擇性蛋白尿 尿蛋白組成除中、小分子蛋白質外,大分子蛋白質也增多,嚴重者各種血漿蛋白質均能濾出。表明腎小球濾過膜的損害比較嚴重。 在臨床上,有報告尿蛋白的選擇性與腎小球病變無肯定的關系。 健康的人也會排出一些尿蛋白 健康的人也會出現極少量的尿蛋白,但在定性檢查時只要試紙不變色呈陰性(一)就屬正常。 此外,定量檢查尿蛋白量,每日在100毫克以下時皆屬正常的范圍。 另外,即使身體並無障礙,只要有激烈運動、酷寒、精神興奮、強烈壓力時,也會出現尿蛋白。 腎臟病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蛋白尿 腎臟病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蛋白尿多數為良性,當其疾病治癒後,蛋白尿也就隨之消失。 熱性蛋白尿:感冒等疾病引起發燒至攝氏三十八度以上時就會出現蛋白尿。 起立性蛋白尿:年輕人脊椎向前彎屈壓迫到腎臟血管時就會有蛋白尿的情形。如果不治療,在三十歲前後也會自動消失。 淤血腎:心臟衰竭等腎靜脈淤血時會出現尿蛋白,但淤血消失時蛋白也會消失。
⑸ 什麼引起的蛋白尿
由於腎小球濾過膜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質(多指分子量較小的蛋白質)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於150 mg),蛋白質定性檢查時,呈陰性反應。當尿中蛋白質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規檢查即可測出,稱蛋白尿。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則稱為大量蛋白尿。
一,腎性蛋白尿
1.腎小球性蛋白尿
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各型慢性腎小球腎炎,IgA腎炎,隱匿性腎炎。
繼發性見於狼瘡腎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腎病,紫癜性腎炎,腎動脈硬化等。
代謝性疾患見於痛風腎。
根據病變濾過膜損傷程度及蛋白尿的組分分為兩種:
①選擇性蛋白尿:以清蛋白為主,並有少量的小分子量蛋白,尿中無大分子量的蛋白(IgG,IgA,IgM,C3,C4),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種是腎病綜合征。
②非選擇性蛋白尿:說明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有嚴重損傷斷裂,尿中有大分子量的蛋白質,如免疫球蛋白,補體;中分子量的清蛋白及小分子量蛋白質,尿蛋白中,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半定量為+~++++,定量在0.5~3.0g/24h之間,多見於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如急進性腎炎、慢性腎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腎炎等,及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腎炎、紅斑狼瘡性腎炎等。出現非選擇性蛋白尿提示預後較差。
劇烈運動、長途行軍、高溫環境、發燒、嚴寒環境、精神緊張、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出現蛋白尿。
2.腎小管性蛋白尿
最常見各種原因引起的間質性腎炎,腎靜脈血栓形成,腎動脈栓塞,重金屬鹽類中毒等。
3.腎組織性蛋白尿
又稱分泌性蛋白尿。由於尿液形成過程中,腎小管代謝產生的蛋白質滲入尿液中所致。
二,非腎性蛋白尿
1.體液性蛋白尿
又稱溢出性蛋白尿,如多發性骨髓瘤。
2.組織性蛋白尿
如惡性腫瘤尿中蛋白質,病毒感染產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質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
見於泌尿系統感染、泌尿道上皮細胞脫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
三,尿蛋白與原發性腎小球腎炎關系
我們用銀染法檢測尿蛋白分子量,免疫組化法檢測腎組織中MCP-1表達變化,觀察二者的關系,及各自與腎臟小管間質變化、實驗室指標之間的聯系,以進一步了解原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的尿蛋白SDS-PAGE分型在疾病診斷方面的意義,明確MCP-1在腎小球腎炎發病機制中的作用,探討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可能的分子病理機制,以期為臨床治療腎小球腎炎提供部分實驗依據,為臨床治療探索一種新的方法.白蛋白往往是蛋白尿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證實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均可以刺激腎小管細胞產生多種炎症介質,從而介導腎間質小管炎症及纖維化.但有學者證實,腎炎患者血漿中的白蛋白較正常人發生了改變.而且,白蛋白在尿液中也可能會改變,與在血漿中不盡相同.因此,研究腎炎患者尿液中白蛋白與疾病關系應該更符合真實的病理生理狀況.正常人體血液中並不存在白蛋白多聚體(urinary albumin polymers,PAs),Doman等發現,只有當白蛋白分子離開血循環後發生改變、存在低分子量尿超濾因子(該種超濾因子分子量少於700d,既不是肽、氨基酸,也不是脂肪酸),且尿標本必須在-14℃冷凍至少48小時,尿白蛋白才能聚合成PAs.眾多研究表明,尿PAs並非一種簡單的人為現象,而可能是從組織學及功能水平反映疾病嚴重程度的生化標志.為此,我們利用免疫印跡技術檢測原發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尿液中PAs的存在,探討它的病理生理及臨床意義.尿白蛋白片段(urinary albumin fragment,uAF)是尿液中修飾型白蛋白經SDS處理後斷裂、分裂而成的分子片段.Yagamem等認為其與糖尿病腎病有關,但uAF與原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的關系罕見報道.為此,我們對腎炎患者尿液中uAF進行研究,探討它與原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的關系.
⑹ 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蛋白尿
蛋白尿的分類及產生原因分析
(一)腎性蛋白尿
1.腎小球性蛋白尿
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各型慢性腎小球腎炎,IgA腎炎,隱匿性腎炎。
繼發性見於狼瘡腎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腎病,紫癜性腎炎,腎動脈硬化等。
代謝性疾患見於痛風腎。
根據病變濾過膜損傷程度及蛋白尿的組分分為兩種
①選擇性蛋白尿:以清蛋白為主,並有少量的小分子量蛋白,尿中無大分子量的蛋白(IgG,IgA,IgM,C3,C4),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種是腎病綜合征
②非選擇性蛋白尿:說明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有嚴重損傷斷裂,尿中有大分子量的蛋白質,如免疫球蛋白,補體;中分子量的清蛋白及小分子量蛋白質,尿蛋白中,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半定量為+~++++,定量在0.5~3.0g/24h之間,多見於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如急進性腎炎、慢性腎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腎炎等,及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腎炎、紅斑狼瘡性腎炎等。出現非選擇性蛋白尿提示預後較差。
劇烈運動、長途行軍、高溫環境、發燒、嚴寒環境、精神緊張、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出現蛋白尿。
2.腎小管性蛋白尿 最常見各種原因引起的間質性腎炎,腎靜脈血栓形成,腎動脈栓塞,重金屬鹽類中毒等。
3.腎組織性蛋白尿 又稱分泌性蛋白尿。由於尿液形成過程中,腎小管代謝產生的蛋白質滲入尿液中所致。
(二)非腎性蛋白尿
1.體液性蛋白尿 又稱溢出性蛋白尿,如多發性骨髓瘤。
2.組織性蛋白尿 如惡性腫瘤尿中蛋白質,病毒感染產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質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 見於泌尿系統感染、泌尿道上皮細胞脫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
⑺ 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常用的葯物偶遇哪些
系統性紅斑狼瘡根據不同的病情,所使用的葯物也不一樣。輕症的紅斑狼瘡,以關節痛、皮診為專主,建議使屬用羥氯喹、非甾體抗炎葯或小劑量的激素等。重症的紅斑狼瘡,必須應用激素治療,可能還需要一些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醯胺等葯物。另外,如果是狼瘡危象,則就要用大劑量的糖皮質激素等來治療。
⑻ 蛋白尿的病因
1.腎小球性蛋白尿
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各型慢性腎小球腎炎,IgA腎炎,隱匿性腎炎。
繼發性見於狼瘡腎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腎病,紫癜性腎炎,腎動脈硬化等。
代謝性疾患見於痛風腎。
根據病變濾過膜損傷程度及蛋白尿的組分分為兩種:
①選擇性蛋白尿:以清蛋白為主,並有少量的小分子量蛋白,尿中無大分子量的蛋白(IgG,IgA,IgM,C3,C4),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種是腎病綜合征。
②非選擇性蛋白尿:說明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有嚴重損傷斷裂,尿中有大分子量的蛋白質,如免疫球蛋白,補體;中分子量的清蛋白及小分子量蛋白質,尿蛋白中,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半定量為+~++++,定量在0.5~3.0g/24h之間,多見於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如急進性腎炎、慢性腎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腎炎等,及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腎炎、紅斑狼瘡性腎炎等。出現非選擇性蛋白尿提示預後較差。
劇烈運動、長途行軍、高溫環境、發燒、嚴寒環境、精神緊張、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出現蛋白尿。
2.腎小管性蛋白尿
最常見各種原因引起的間質性腎炎,腎靜脈血栓形成,腎動脈栓塞,重金屬鹽類中毒等。
3.腎組織性蛋白尿
又稱分泌性蛋白尿。由於尿液形成過程中,腎小管代謝產生的蛋白質滲入尿液中所致。 1.體液性蛋白尿
又稱溢出性蛋白尿,如多發性骨髓瘤。
2.組織性蛋白尿
如惡性腫瘤尿中蛋白質,病毒感染產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質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
見於泌尿系統感染、泌尿道上皮細胞脫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
(三)尿蛋白與原發性腎小球腎炎關系
我們用銀染法檢測尿蛋白分子量,免疫組化法檢測腎組織中MCP-1表達變化,觀察二者的關系,及各自與腎臟小管間質變化、實驗室指標之間的聯系,以進一步了解原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的尿蛋白SDS-PAGE分型在疾病診斷方面的意義,明確MCP-1在腎小球腎炎發病機制中的作用,探討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可能的分子病理機制,以期為臨床治療腎小球腎炎提供部分實驗依據,為臨床治療探索一種新的方法.白蛋白往往是蛋白尿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證實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均可以刺激腎小管細胞產生多種炎症介質,從而介導腎間質小管炎症及纖維化.但有學者證實,腎炎患者血漿中的白蛋白較正常人發生了改變.而且,白蛋白在尿液中也可能會改變,與在血漿中不盡相同.因此,研究腎炎患者尿液中白蛋白與疾病關系應該更符合真實的病理生理狀況.正常人體血液中並不存在白蛋白多聚體(urinary albumin polymers,PAs),Doman等發現,只有當白蛋白分子離開血循環後發生改變、存在低分子量尿超濾因子(該種超濾因子分子量少於700d,既不是肽、氨基酸,也不是脂肪酸),且尿標本必須在-14℃冷凍至少48小時,尿白蛋白才能聚合成PAs.眾多研究表明,尿PAs並非一種簡單的人為現象,而可能是從組織學及功能水平反映疾病嚴重程度的生化標志.為此,我們利用免疫印跡技術檢測原發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尿液中PAs的存在,探討它的病理生理及臨床意義.尿白蛋白片段(urinary albumin fragment,uAF)是尿液中修飾型白蛋白經SDS處理後斷裂、分裂而成的分子片段.Yagamem等認為其與糖尿病腎病有關,但uAF與原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的關系罕見報道.為此,我們對腎炎患者尿液中uAF進行研究,探討它與原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的關系.
⑼ 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是什麼呢
蛋白尿見於很多腎臟疾病,是腎功能出現損害的一種主要表現,但病種不同,產生蛋白尿的原因也就有所區分,因此,我們要想更好的根治腎病,因病對症治療是關鍵,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引發蛋白尿的原因有哪些?
1.腎小球性蛋白尿
腎小球性蛋白尿是由於腎小球濾過膜對血漿蛋白通透性增高所致。是臨床最多見的類型。見於多種原發或繼發性腎小球腎炎。是由於缺血、中毒、免疫病理損傷破壞了濾過膜的完整性;或由於濾過膜電荷屏障作用減弱而致。
2.腎小管性蛋白尿
在正常情況下經腎小球濾出的中小分子蛋白質,幾乎全被腎小管重吸收。當腎小管疾病時,蛋白質重吸收受障礙,小分子蛋白質就會從尿中排出,包括β2-微球蛋白、溶菌酶、核糖核酸酶等。由於血液中小分子蛋白質濃度很低,故此類病人尿蛋白總量一般不超過2g,有時僅10mg,也可以蛋白尿存在。
3.溢出性蛋白尿
在某些疾病中,血中小分子蛋白濃度增加,如本周氏蛋白、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等:若濾液中濃度超過腎吸收閾限,就可以排出,見於骨髓瘤、血管內溶血性疾病。
4.組織性蛋白尿
組織遭受破壞後可以釋放胞質中各種酶及蛋白質,若分子量小,腎小球濾液中濃度超過腎小管吸收閾限,就則可自尿中排出。該項蛋白液可以直接從腎小管排出,如癌胚抗原——aFP、溶菌酶、腎小管基膜抗原等。
⑽ 化驗尿,尿中有若蛋白是怎麼回事
蛋白尿嗎
由於腎小球濾過膜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質(多指分子量較小的蛋白質)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於150 mg),蛋白質定性檢查時,呈陰性反應。當尿中蛋白質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規檢查即可測出,稱蛋白尿。
病因
(一)腎性蛋白尿
1.腎小球性蛋白尿
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各型慢性腎小球腎炎,IgA腎炎,隱匿性腎炎。
繼發性見於狼瘡腎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腎病,紫癜性腎炎,腎動脈硬化等。
蛋白尿
代謝性疾患見於痛風腎。
根據病變濾過膜損傷程度及蛋白尿的組分分為兩種:
①選擇性蛋白尿:以清蛋白為主,並有少量的小分子量蛋白,尿中無大分子量的蛋白(IgG,IgA,IgM,C3,C4),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種是腎病綜合征。
②非選擇性蛋白尿:說明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有嚴重損傷斷裂,尿中有大分子量的蛋白質,如免疫球蛋白,補體;中分子量的清蛋白及小分子量蛋白質,尿蛋白中,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半定量為+~++++,定量在0.5~3.0g/24h之間,多見於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如急進性腎炎、慢性腎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腎炎等,及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腎炎、紅斑狼瘡性腎炎等。出現非選擇性蛋白尿提示預後較差。
劇烈運動、長途行軍、高溫環境、發燒、嚴寒環境、精神緊張、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出現蛋白尿。
2.腎小管性蛋白尿
最常見各種原因引起的間質性腎炎,腎靜脈血栓形成,腎動脈栓塞,重金屬鹽類中毒等。
3.腎組織性蛋白尿
又稱分泌性蛋白尿。由於尿液形成過程中,腎小管代謝產生的蛋白質滲入尿液中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