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西葯治療 » 中葯治療sars葯方

中葯治療sars葯方

發布時間: 2021-03-31 04:36:24

❶ 誰知道中葯預防瘟疫可行嗎--從中醫角度談瘟疫的預防

有人初步估算,SARS給全球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300億美元,除此之外,對人類因精神恐慌造成的損傷更是不易估量。如今,瘟疫過後,痛定思痛,在下一次類似SARS的瘟疫侵犯我們之前,中醫應該做些什麼,中醫葯應該在預防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首先,我們從中醫文獻中尋找預防的理論依據。人體發病的關鍵,取決於機體抗病邪的能力,《內經》曰: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1]。 著名溫病學家吳又可也指出:「本氣充滿,邪不易入,本氣適逢虧欠,呼吸之間外邪因而乘之」[2]。他還說:「正氣稍衰者,觸之即病。」[2]當人體寒溫失調,起居失常,飲食不節,正氣受損,衛外能力下降時,風熱病邪可乘虛侵入機體,導致本病發生。除此之外,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氣候變化有正常變化,也有反常變化。如果春季應溫反熱,氣溫上升較快較早,起伏變化較大,這種反常的氣候變化就容易引起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因此,古人十分注意觀測氣候變化規律與疾病的關系,以防患於未然。這些記述並非迷信或占卜之辭,而是古人在天地人一體思想指導下,對氣候變化和疾病相關性長期觀測、追蹤的歸納總結,其目的在於有備無患。對瘟疫的預防,《內經》提出了安正避邪的總原則。一方面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一為大家所熟知的原則;另一方面還強調必須遵守「避其毒氣,天牝從來」[1]這一被忽視的避邪原則。「天牝」,指鼻孔,就是說,一定要避免從呼吸道傳染「毒氣」。
由上述理論,我們可以看到,沒有厲氣,即無傳染源存在的時候,人們無需祛邪,只需扶正。未毒先解,把治療葯當成預防葯使用的作法是不正確的。從20世紀50年代末就開始,我國有人把一些清熱解毒中葯,如板藍根、大青葉、金銀花之類當成預防流感、上感之類病的葯物,孰不知「是葯三分毒」! 中葯是 「聚毒葯以供醫事」,以葯物之偏性,糾正人體之偏性,對未病之人多用祛邪之葯,勢必損傷正氣,如補氣葯吃多了上火,清熱解毒葯吃多了腹瀉,與預防發病的初衷南轅北轍。如同抗生素一樣,沒有人會好好的服用抗生素預防細菌感染。現若出現病未預防,又變生他病,是葯之過,方之過,抑或是人之過?所以,筆者認為,健康人無需服用中葯預防。預防涉及社會、生活、心理、衛生習慣、道德等多方面有關因素,要想正氣充沛,完全有其它方法可以做到,如中醫養生之道就提倡:①起居有常,生活有規律,善於運動而提高體質;②飲食有節,合理飲食為要;③精神內守,保持良好的心情,消除恐懼、焦慮,心靜神安,為健康長壽之要。 一旦瘟疫降臨,陸續出現了感染者,那麼易感人群在盡量「避其毒氣」的基礎上,就要考慮葯物預防了。那麼,是不是所有人都選用同一葯方呢?按照中醫理論及歷代中醫名家經驗,最好聽取中醫師的建議,按照各人體質的偏勝偏衰,辨證用葯糾偏,如陰虛則滋陰,陽虛則扶陽,氣虛則補氣,血虛則養血,偏寒者需溫,偏熱者需清,偏濕者宜淡滲分泄,關鍵在於調理體內的氣血、陰陽、寒熱,達到內環境的相對平衡,並保持內環境與外環境的協調一致,以達到「陰平陽秘」,邪不可乾的狀態。 雖然扶正祛邪最好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進行,因為用一個或數個處方,去預防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時間,尤其是不同體質人群的發病,失去了中醫因人、因時、因地的三因制宜治療原則。但是我們必須注意的是,中醫學的辨證施治是一大優勢,但也造成一些局限,如六七十年代腺病毒肺炎、麻疹肺炎一度流行,蒲輔周老先生到兒童醫院治療腺病毒肺炎,效果極好[3]。可是因為蒲老的那一套經驗辨證施治變化莫測,二十幾個方子、五六個原則,不好掌握,難於推廣。而兒童醫院王鵬飛的方子就八味葯,相對固定,效果也不錯,最終得以推廣[4]。況且疫情一旦來襲,時間就是生命,根據疫病發病特點即某一疫病皆有相同症狀,來追求治療的針對性是可行的。其實這個觀點古而有之,吳又可在《瘟疫論》中說:「然則何以知其為疫?蓋脈證或盛行之年所患之症,纖悉相同,至於用葯、取效,毫無差別」[2]。因此要重視「辨病論治」、專病專方。吳又可深刻指出:「一病只有一葯之到病已,不煩君臣佐使品位加減之勞矣。」「北方天氣之化皆燥,人身呼吸腠理之間,皆燥化也」,「南方天地之氣化皆濕,人身呼吸腠理之間皆濕化也」[5]。由此推之,疫病初起時期,對易感人群的保護也是爭分奪秒地緊張,這時,每一地域針對性地使用同一方葯預防是可能的,當然,在治病救人的緊要關頭,討論應該用一條方或多條方葯是無謂的,因為沒有科學實驗證據證明怎樣運用中葯更為合理有效,只要不犯「虛虛實實」的錯誤,均可一試。在沒有傳染病的「和平年代」,我們應著眼於提高免疫功能,同時要有流行病學的科研數據來支持。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建議聯合疾病控制中心在小區方面做一些研究。比如針對流行性感冒這種常見的傳染病,中醫葯界應該做葯物篩選研究,這些篩選可與中醫理論思路結合起來,如對清熱解毒方葯或芳香化濁方葯這些不同種類的葯方做一些系統研究,不僅為預防流感,對今後開發中葯新葯也有幫助。 在SARS在香港肆虐期間,我們中醫葯研究所就依據人們共同面對的SARS的性質、病因病機,以及人們共同生活的地域的特點,擬定易感人群適用的千人一方---抗毒補肺湯,由桑菊飲合玉屏風散,即桑葉、菊花、杏仁、連翹、薄荷、桔梗、生甘草、蘆根、黃芪、防風,再加上現代葯理證實有抗病毒作用的大青葉和黃芩組成,共12味。本方葯派給直接與SARS患者接觸的高風險的醫護人員服用,經觀察,似有預防作用(另文發表)。從中醫理論角度來分析,根據SARS的臨床表現,該病應歸於中醫「溫病」范疇,綜觀全方,桑菊飲用於溫病初起,辛涼解表,而玉屏風散主要用於氣虛症,補肺益脾,固表止汗,而黃芩與大青葉為苦寒之品,用於此方,是基於現代葯理證明其有抗病毒作用。所以,整體而言,本方偏寒,主要有清熱解毒作用,兼顧正氣,用於此,並無大過,但若吹毛求疵,進一步分析,甘溫益氣之品及清熱解毒葯的應用,從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及抗病毒等方面講,實無可厚非,但從中醫理論來看,造成SARS流行的是濕熱疫毒,病性本身屬熱、屬實,初起病位在表,根據中醫「在衛汗之可也」、「治上焦如羽」等治療原則,理應因勢利導、輕清宣透伏邪為是,即使「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扶正亦應以清養肺氣為主,而甘溫補益之品恐有助熱生火之弊,而大隊清熱解毒葯的應用也可能有「葯過病所」、苦寒傷胃之嫌,加之香港地處中國南部,氣候炎熱潮濕,生活在此的人群體質具有熱、濕的共性,中醫主張天、地、人合一的整體觀,所以處方時應兼顧南方人「濕邪內伏」的體質。日後若有需要擬定抗毒補肺湯2號,應加強輕清宣透之品,減少苦寒清熱之劑,同時加入祛濕之葯,如選用生黃芪、白術、防風、荊芥、厚朴、扁豆、薄荷、香薷、生甘草。並期望能運用科學嚴謹的臨床實驗來觀察其結果,確認有效之後,推向社會。事實上,我中心正在進行一項針對老人院人員,觀察抗毒補肺湯預防流感功效的大規模隨機雙盲對照研究。 在當今中、西醫並存的社會中,我們再來探討中醫「治未病」與現代醫學預防之間的異同。我們知道,預防傳染病的三大原則是:消除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從這個角度而言,中、西醫之間是存在許多共性的。比如前文所提 「避其毒氣,天牝從來」的認識,這與現代醫學所提倡的戴口罩、穿隔離衣是一個道理。中醫還提倡 「兄發病而使弟他居」, 這與現代醫學所說的隔離也是一致的。在傳染源的認識上,中醫認為傳染病是由於「疫氣」所致,而這個疫氣包括現代醫學所認識的各種病原體。在一種新的傳染病發生初期,無論中、西醫對其認識總是不足的,只不過中醫的特點在於辨證,即根據病原體進入人體後邪氣與正氣斗爭所表現的證候進行治療,而不是把著力點放在對病原體的認識上,換句話說,任何疾病,只要你有臨床表現,中醫就可以據此拿出一套治療方案。盡管與西醫尋找病原、直接對抗的方式不同,而且這種暗箱取物的方式在今天看來頗有些玄機,但在過往中醫防治瘟疫歷史當中,已體現了其有效性。 「無論黑貓白貓,抓得到老鼠的就是好貓」。當新的傳染病發生,無論中醫西醫,都當放下異議,發揚自身優勢,如中醫對症狀進行分析,辨證擬定普遍適用的一種或幾種方葯,西醫則追查分辨病原體,研製針對性強的疫苗。同時,總結本次傳染病特點,教育民眾如何保護自己,如切斷傳播途徑,包括隔離傳染源即隔離疑似病人或確診病人,戴口罩,勤洗手,防治病毒從口鼻侵入人體; 如改變易感環境,使空氣流暢,可防止病毒的聚集,這些都會減少感染的機會。 總之,在西醫尋找病原、研製疫苗及有效治療葯物尚需一段過程的情況下,中醫「以不變應萬變」的特點,可能會顯示出更多的靈活性和強大的生命力。運用中醫理論做指導,積極探討各種可能的預防方式則顯得尤為重要與迫切。以上是筆者對於預防類似SARS疾病的一些認識,正確與否還和待於今後進一步通過實踐去驗證與完善。 在瘟疫盛行之際,要求中醫給居民個別處方預防疾病,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要參與防疫,實在必須實行層次廣泛和一般性的人力須求實際的措施。傳統中的使用芳草,辟其邪氣,刺激機體正氣的方法,在中國和西方社會都有記載。如香袋的使用,《瘟疫萃言》有言「醒頭草佩帶身邊,名為避瘟方」;《松峰說疫》也提到「取尾松懸掛屋檐」以預防瘟疫。莫論其實際效用,起碼在疫情當中,不失為一種提高廣大市民警惕,積極參與防疫的群眾活動,既不構成害處,同時令群眾團結一致。 在「抗毒補肺湯」設計的過程中,中醫專家的意見紛紜,有極具保留者,亦有寬容之見,認為只要排除極寒極熱,難以保證極端反應,或可衡量疫情之急需,容忍忽視辯證論治的大原則,把統一性凌駕多樣性,實在屬於實事求是的做法。其實,坊間對中葯預防,廣泛存在「先服食,後擔心效能」的心態,以至成葯充積。「抗毒補肺湯」不過是試圖在混沌之中,謀求一些共識,祈望透過嚴肅的探討研究精神,去獲得客觀數據,支持從中葯治療溫病的歷史,推廣到時代需要而已。在不斷的實踐當中,我們懇切期望得到各位前輩的指導和意見。參考文獻:
1.程士德. 內經講義.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4
2.宋乃光.溫病學.北京: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0
3.施仁潮. 直接全面介入SARS 防治 中醫中葯大有用武之地--中醫葯專家為SARS 防治獻計獻策. 浙江中醫雜志.2003;(7):277-279
4.李連達.專家論治非典.天津中醫葯.2003;20(3):1005.鄭洪新. 周學海醫學全書. 北京市 : 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1999 作者:汪幗斌 張浪 梁秉中(香港中文大學中醫中葯研究所)

❷ 上呼吸道感染反復發燒,求中葯配方

您的問題,上呼吸道感染,燈照嗓子,有充血,咳嗽,有鼻涕。食慾現在一般,
開始感冒時候按一般感冒,買了雙黃連,頭孢氨,
隔1天開始高燒,39度多,打針,又買銀黃,阿莫西林分散片等消炎葯,
第二天繼續高燒39度多,打點滴,
第三天在家吃葯,第四天又高燒39度多,又打點滴,又開了點冬凌草和不知名的消炎葯。
今天又TM燒到了38度,是典型的支原體型感染;建議:葯物耐受,盡快換葯;阿奇黴素+雙黃連+復方甘草片;盡快到本地的正規醫院,系統治療,以免貽誤病情,造成不良後果;千萬不要聽信小廣告;千萬不要道聽途說!!

❸ 中醫治療疫病作用有哪些 越詳細越好

中醫治療疫病理論有以下幾點:
1、扶正防疫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增強人體正氣,就可以提高機體抵抗外邪入侵的能力,從而使邪氣不能侵犯人體,或即使感受了邪氣也不會發病或發病其病情也很輕微,易於治癒康復,所以培固正氣是預防傳染病的首要環節。
如《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即是說注意保護體內陰精對於預防伏氣溫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2.葯物防疫
早在《內經》的《素問•刺法論》中就有用小金丹以預防疫病的記載。晉•葛洪指出:「家人視病者,可先服取利,則不相染易也。」葛洪用柏枝散預防疫病流行,並強調常服熬豉、新米、酒漬,以斷溫病,令不相染。《肘後備急方》《備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書,列有不少辟溫方葯,如《備急千金要方》言:「辟疫氣,令人不染溫病及傷寒,歲旦屠蘇酒方。」以防溫病(傳染性疾病)發生。元代滑壽主張在麻疹流行期間以消毒保嬰丹、代天宣化丸預防麻疹的發病。《本草綱目》記載了服臍帶粉預防疫疹,服紫草根預防麻疹。
3.接種防疫 預防傳染的最積極有效的措施為接種免疫,這也是增強人體正氣的一種方法。
早在晉代《肘後備急方》中,曾記載用瘋狗的腦子敷在被瘋狗咬傷的局部創口上,預防狂犬病的發生;
至明代以前,我國發明了種痘法以預防天花,開創了世界人工免疫的先河,並創立了醫學史上的第一種人工免疫療法—「人痘接種術」。它比英國柏克立的鄉村醫生琴納發明的種牛痘預防天花至少要早500年。
4.重視環境、個人及飲食衛生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很早就注意到環境衛生對於預防傳染病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早在漢武帝時期就已有使用唾壺的習慣。應邵《漢官儀》載:「武帝時孔安國為侍中,以其儒者,特聽掌御唾壺,朝廷榮之。」早在唐代《千金要方》中也載有「常習不唾地」之說,即要求人們不要隨地吐痰。清•尤乘《壽世青編》說:「凡人卧床常令高,則地氣不及……人卧室宇,當令潔凈,潔凈則受靈氣,不潔則受故氣。故氣之亂人室宇者,所為不成,所依不立。即一身亦爾,當常沐浴潔凈。」京房《易傳》曰:「河水清,天下平。」這些記載均說明搞好環境衛生與預防保健的關系極為密切。
5.消毒隔離 古代醫家基於對瘟疫具有傳染性、流行性的認識,在《內經》提出的「避其毒氣」預防原則的指導下,採取了各種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如漢代即對傳染病患者採取集中隔離治療,設置「病庵」,類似於現代傳染病醫院。晉朝規定:朝臣家有「時疫」(傳染病)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疾,百日不得入宮。說明不僅要將病人隔離,還要對已與病人有所接觸而尚未發病者隔離。此外,隋代還曾設有「厲人坊」,其用來隔離麻風病人。
6.驅殺蚊蠅蟲害 古人已認識到一些昆蟲、小動物可傳播疾病,因此極為重視驅殺蚊蠅蟲害以預防傳染病流行。在周代就設有除害防疫的專職人員,專事葯物驅殺蟲害。敦煌石窟中有一幅殷人熏火防疫圖,形象地描繪了殷商時代即以火燎、煙熏殺蟲、防疫的生動情景。在防蚊方面,我國在後漢時期就較普遍地使用蚊帳辟蚊。針對如何滅鼠以防病,《山海經》里載有用白礬毒鼠的方法;《本草綱目》載有以砒霜「和飯毒鼠」。這些方法和措施對於防止瘟疫的發生和傳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六、中醫葯治療傳染病的優勢
中醫在防治傳染病的實踐中,深入發掘,系統繼承,全面運用中醫葯理論和防治方法,在防治傳染病過程中作出了重大貢獻。
辨證論治是中醫診治疾病的主要方法,治療傳染性疾病亦不例外。這一方法決定了中醫治療可以在疾病的早期介入。在用現代醫療技術未查清病原體的情況下,中醫可根據一組由症狀組成的證候群,審證求因、據因處方。如禽流感初起表現為頭痛、鼻塞、咳嗽、惡寒發熱,發生冬春季節,治療即可根據風溫證,邪在肺衛論治,用辛涼宣肺法;如表現為發熱、咳嗽、舌質紅,即可根據風溫邪熱壅肺論治,用清熱宣肺法。只要有病症出現,就可以通過審證求因,針對病因對傳染病進行早期干預,這對減弱病原體的毒力,減輕毒素對人體器官的損傷以及對免疫系統的破壞有重要作用。以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及三焦辨證為綱領的溫病學說對傳染病的辨證具有高度的經驗性、靈活性和技巧性。
如五十年代中期,中醫按照「暑溫」辨證成功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制定了「清熱、解毒、養陰」三種治療原則,所用方葯以白虎湯為主,主要葯物有石膏、全蠍、蜈蚣、犀角、羚羊角等,被稱作「石家莊經驗」在全國推廣。繼後,各正規醫院接納中醫應診,確診的乙腦病人應用中葯後,病死率控制在30%以下,此為當時醫學界一件大事。1956年北京地區再次暴發乙腦,蒲輔周等著名醫家提出「暑濕並重」的觀點,以辨證論治為出發點,不拘一法一方一葯,強調天人相應,重用芳香化濁法,數法結合辨病、辨證施治,先後用白虎湯、白虎加蒼術湯為主治療乙腦,取得肯定療效。
如2003年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期間,中醫葯積極參與治療,按衛氣營血及三焦辨證,根據病情分期治療,在臨床上取得較好療效,得到了國際專家的認可。中醫在把握SARS整體病機規律上,針對各期不同的病機特點而分期辨治,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如早期治療重在宣透清化,中期治療重在清化濕熱、宣暢氣機,極期治療重在祛邪的同時重視扶正,恢復期要扶正透邪,並兼以化濕、活血。另外,針對濕邪病機特點,加強健脾化濕、宣暢氣機,防止過用寒涼;針對正虛的病機特點,及時使用扶正葯以扶正達邪;針對血瘀病機,及時使用活血化瘀葯以活血通脈。② 在整體分期辨治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辨證論治。根據患者體質特點、兼夾證不同進行加減,以改善症狀,提高療效。實踐證明,在治療SARS過程中,應用中葯進行早期干預,可阻斷病程進一步發展;縮短平均發熱時間,提高臨床療效;中葯可明顯減輕症狀,緩解病情,有利於疾病的治療和康復。

在傳染病的整個治療過程中,主要抓住祛邪與扶正兩大原則。祛邪即祛除有害病因—疫毒之邪,亦即抑制或消除致病因子,排除病理產物,達到阻止病程發展的目的。運用溫病學理論對各類傳染病進行治療,雖然其對病原體的直接對抗作用還未達到理想效果,但現代葯學研究表明中醫治療對細菌類感染性疾病,既有殺菌作用,又有抵抗內毒素作用,對病毒類有一定的抗病毒、解除毒力的作用。要依據衛氣營血的傳變規律予以清氣解毒、攻下解毒、祛濕解毒、清營涼血解毒以及與熄風開竅等法並用,以急挫熱毒,緩解病勢,起到抗病原微生物、抗毒素損害的作用。實驗證明大青葉、虎杖、板蘭根、連翹、防風等能抑制炎症反應,保護內皮細胞,減少內毒素致小鼠死亡,降低內毒素致兔發熱反應,緩解休剋期肺血管收縮,改善肺循環灌注狀態,破壞內毒素化學結構等。如病毒性肝炎內毒素血證的治療?
扶正即通過調動機體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扶正普遍應用於各種傳染病的始終,基本原則是養陰保津。在各類疫毒之邪侵入機體產生疾病的情況下,往往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一般情況如僅採用單純對抗性治療,可使已削弱的免疫功能更減弱。而中醫治療在衛氣營血的各階段中都注意「存津液」「扶正」,清熱、解毒、涼血、清營與養陰、固脫同用,這是一種對抗性與保護性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對保護機體免疫功能有著積極的意義。現代葯理研究證明中醫補益類、清熱解毒類、涼血活血類葯除能直接降解病原體的毒素外,更為重要的是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因此,清熱解毒祛邪與養陰扶正在衛氣營血不同階段各有側重的配合應用,以達到相輔相成,有機地統一。
近幾十年的研究表明,中葯治療傳染病的作用主要有:(1)中葯有一定的廣譜殺滅或抑制病毒的作用,如板蘭根、貫仲、黃芩、銀花、連翹、苦參、天花粉等;(2)調動機體防禦能力,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如增強免疫功能的葯物有人參、黨參、黃芪、白術、刺五加、地黃、當歸、鹿茸、靈芝、枸杞子、淫羊霍、冬蟲夏草等;調節機體免疫反應如抑制超敏反應的黃芩、銀花、連翹、石膏、青篙、天花粉,具抗炎作用的板蘭根、貫仲、黃連,促進T淋巴細胞活化和特異性抗體形成的銀花、連翹、白花蛇舌草等川;(3)用葯安全,無明顯毒副作用及無菌群失調、二重感染等弊端。
如中葯對流感的治療,其具有抑制病毒復制、調節免疫功能、改善肺循環、鎮痛抗炎等綜合功效。
如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方面,中葯有抑制乙肝病毒、調節人體免疫功能、恢復肝功能、改善肝臟微循環和肝纖維化等方面的功效。
另外,近幾十年來,從各個領域開展了中醫葯防治AIDS的研究。中醫葯治療艾滋病,可有效保護和改善免疫功能,延長壽命,使患者長期帶毒生存;已有研究顯示部分中葯方劑及其成分對HIV有一定抑製作用。總之,中醫葯治療AIDS有一定的療效,有潛在優勢,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是其主要治療的切入點。
總之,中醫對傳染性疾病採用多途徑、多環節、多靶點地治療,這種治療方法是一種綜合性的治療方法,應該在現代新發現的感染性、傳染性疾病中發揮很好的作用。人類社會要延續,新的傳染病就會不斷出現,中醫葯治療急性傳染病有很大的空間,這場對SARS的斗爭證實了這一看法。人類必將與傳染病並存,中醫學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中醫學在發揮傳統優勢的同時,也要緊跟現代科技發展的步伐,實現中西醫結合治療傳染病。
衛生部部長陳竺認為,中醫西醫其實一個是用手測量、依據分析測定,另一個則來自直覺和感受,兩者代表了人類兩種基本的認知方法。「東方文化中佔主流的認知方法一直是經驗和直覺,從整體上來認識和處理包括疾病和生命等復雜事物和問題,而不先把它們分割成一個個單元來認識」;而西方則主要是沿著「實證加推理」發展其認知方法。西醫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而中醫看到的是模糊的整體;類似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和古典的西洋靜物油畫。但事實上中醫的基本概念與現代生命科學有很多相似之處。
中醫強調「陰陽平衡」,與現代系統生物學有異曲同工之妙;中醫強調「天人合一」,與現代西方科學講的健康環境因素十分相似;中醫強調「辨證施治」,類似於西方醫學通過葯物遺傳學為每一個病人找到最適合的葯;中醫的復方理論,實際上就是現在的西方治療學越來越強調的各種療法的綜合使用。
陳竺表示,當前要特別強調對中醫的尊重,如果不知道中醫的內涵、優點、精華是什麼,需要改進和改善的部分是什麼,就草率對它下結論,不是一個嚴謹的科學家應該有的態度。醫學研究應首先從人這個復雜的生物系統本身開始,在捕捉和了解其整體特性和規律的前提下著手進入微觀領域。也就是說應該採用從整體到局部的研究策略,先有整體,盡管開始時很模糊,但在明確人體的系統運行功能和狀態的基礎上逐步向局部直至最小單元進行科學的還原分析,最終使之自上而下地逐層清晰化。
陳竺預見,中醫的整體觀、辨證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能得以進一步詮釋和光大,將有望對新世紀的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醫療政策、醫葯工業、甚至整個經濟領域的改革和創新帶來深遠的影響。
展望未來,隨著對中醫葯理論現代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中西醫結合診治傳染病經驗的不斷積累,中醫葯對今後可能出現的一些新疫病的防治具有極大的潛力,傳染病的中醫診療將會有一個更加廣闊的前景,也必將為人類健康作出巨大貢獻。

中醫在手足口病和禽流感中應用
中醫治療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的中醫治療
治療手足口病採用中葯效果最好,一般用內服葯和口腔塗葯相結合,無並發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癒預後良好。也可採用抗病毒葯物治療。要定時讓患兒用溫水沖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給予鹹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飲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質軟、溫性的飯菜,多喝溫開水;要讓患兒有足夠的休息;要保證患兒衣服清潔,避免皮疹感染。
治療方法
急性發作期 手、足、口腔粘膜滿布皰疹或潰瘍,疼痛、發熱煩燥,舌紅、苔白或黃,指紋青紫或脈數。證因外感時邪病毒,脾胃蘊熱淚盈眶鬱蒸所致,治宜清熱瀉脾,解毒涼血,方用自擬清熱瀉脾飲。葯物組成:金銀花、蒲公英、黃芩各10克,連翹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葉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熱有動風之亦者加羚羊角、蟬蛻;兼心米之熾盛者,合導赤散;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生地黃苡仁;兼陰虛者加麥冬、知母;兼風熱犯肺者加桑葉、苦杏仁。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恢復期 熱退或微熱。皰疹逐漸消退,胃納欠佳等,此乃余邪未盡,治宜理脾助運,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蟬蛻6克,鉤藤、淡竹葉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葯古籍未有專門記載,但根據本病症狀和特徵,似屬於中醫「溫病」、「濕溫」、「時疫」等范疇,系實證、熱證,治療方法有疏風清熱、清心瀉火、清暑化濕、滋陰降米等。本人在臨床觀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發熱、口臭、流涎、拒食、煩躁、大便秘結或不暢,舌紅、苔黃、脈滑數或指紋紫滯等症狀和體征。多為外感時邪病毒、內有脾胃蘊熱所致治宜清熱瀉脾,解毒涼血。在急性期間用自擬方清熱瀉脾飲。本方有清熱解毒、涼血透疹、燥濕除煩之功。使用本方應注意病中即止,以防過用苦寒易傷脾胃,即在熱漸退、皮疹縮小、其他兼症緩解時改用理脾助運兼以清化之葯物,務使祛邪不傷正,邪去正安。
中醫治療小兒手足口病36例報告
符虹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柯薩奇A16或A2、A4、A5、A10病毒所致。病毒通過口腔由人傳播到人,兒童好發。臨床表現為低熱不適、腹痛,繼而口腔粘膜水皰、潰瘍,手指、足趾背側面特別是指甲周圍及側緣出現紅色丘疹、水皰。筆者近2年來,採用中醫治療36例,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 男16例,女20例。年齡6個月~4歲。診斷標准參見文獻〔1〕。
1.2 中醫辨證 筆者將本病分為兩型:(1)肺胃熱蘊型:19例。表現為發熱、煩躁、不思飲食、流涎,口腔粘膜充血、水皰、糜爛、潰瘍疼痛,大便干結,手指、足趾背側紅色丘疹、小水皰;(2)濕熱蘊蒸型:17例。除口腔潰瘍外,皮疹較重,手、足、肘、膝、臀可見水皰,並顯泛發狀。
1.3 治療 以銀花、連翹、板蘭根、赤芍、米仁、生草為主方。肺胃熱蘊型加石膏、川連以清胃泄熱,玉屑散外塗口腔,以止痛清熱;濕熱蘊蒸型,加白花蛇舌草、地膚子、白蘚皮以清熱解毒、燥濕止痛,用蘆甘石洗劑外用,以清熱燥濕止癢。結果3劑葯後痊癒25例,5劑葯痊癒8例,7劑葯痊癒3例。無後遺症,均無復發。
2 討論
手足口病西醫多採用對症處理。中醫病因分析,認為本病的病邪是「風毒濕熱」,由於小兒胎稟素厚,養育過溫,復因風毒濕熱所侵,其邪從口鼻而入,「隨其虛處所著」,蘊郁肺脾。肺合皮毛,主宣肅,外邪襲肺,肺失宣肅,可見肺衛症狀。又脾主肌肉,「風毒濕熱」與血氣相搏,發於肌膚,在口則為口腔潰瘍,在手足則發為水皰。治療當以清熱解毒利濕為主。本方以銀花、連翹清熱解毒;板蘭根、赤芍清熱涼血,抗病毒;米仁清熱利濕;生草配銀花、連翹加強清熱解毒作用。諸葯相配組成清熱解毒利濕基本方。若口腔潰瘍明顯,脾胃熱盛,以黃連、石膏加強清泄胃火之力;肌膚泛發水皰,濕毒盛者,則用白花蛇舌草、地膚子、白蘚皮,以清熱解毒,燥濕清利止癢。本組結果表明,應用上法治療手足口病,效果較好。

中醫葯對人禽流感的治療
中醫葯治療參照時行感冒(流感)及風溫肺熱病進行辨證論治.
1.治療原則
(1)及早使用中醫葯治療.
(2)清熱,解毒,化濕,扶正祛邪.
2.中成葯應用
應當辨證使用中成葯,可與中葯湯劑綜合應用.
四,中醫葯對人禽流感的治療(2005版)
1.輕證——毒犯肺胃(邪犯肺胃)
症狀:發熱,惡寒,咳嗽,少痰,咽痛,頭痛,肌肉關節酸痛,部分患者伴有惡心,嘔吐,腹瀉,舌苔白,白膩或黃膩,脈浮滑數.
病機:疫毒之邪襲於肺胃,致肺胃蘊邪,肺失宣肅,胃腸失和,濕熱壅滯.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化濕,調和胃腸.
參考處方: 桑葉___菊花___炒杏仁____黃連
連翹___知母___生石膏____藿香
佩蘭___蒼術___姜半夏____蘆根
四,中醫葯對人禽流感的治療(2005版)
加減:口乾者加沙參;
______ 咳嗽甚者加枇杷葉,浙貝母;
苔膩甚者加草果;
惡心嘔吐者加竹茹,蘇葉;
腹瀉者去知母,加馬齒莧.
四,中醫葯對人禽流感的治療(2005版)
2.重證__疫毒壅肺,內閉外脫
症狀:高熱,寒戰,咳嗽,少痰難咯,胸痛,憋氣喘促,口唇紫暗,或心悸,四末不溫,冷汗淋漓,躁擾不安,甚則神昏譫語,舌暗紅苔黃膩或灰膩,脈細數或脈沉細欲絕.
病機:疫毒之邪壅肺,熱毒壅盛,故高熱,寒戰;肺失宣降,故喘息憋氣;痰瘀閉肺,肺氣欲絕,故呼吸極度困難,喘息氣促,陽氣欲脫,可見心悸,心慌,四末發冷,冷汗淋漓等.
治法:清肺解毒,扶正固脫.
參考處方: 炙麻黃____生石膏____炒杏仁____ 知 母
川貝母____魚腥草____黃 芩____葶藶子
虎 杖___ 西洋參____山萸肉____炙甘草
四,中醫葯對人禽流感的治療(2005版)
加減:
高熱,神志恍惚,甚則神昏譫語者上方送服安宮牛黃丸(或膠囊),也可選用清開靈,醒腦靜,魚腥草注射液.
肢冷,汗出淋漓者去川貝母,加桂枝,乾薑,炮附子,煅龍骨,煅牡蠣,注射劑可選用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參附註射液,黃芪注射液等.
口唇紫紺加三七,益母草,黃芪,當歸尾;
苔黃膩甚者加藿香,佩蘭,黃連.
四,中醫葯對人禽流感的治療(2005版)
中成葯的應用:應當辨證使用中成葯或注射劑,可與中葯湯劑配合應用.
(1)解表清熱類:可選用柴銀口服液,銀黃顆粒等.
(2)清熱解毒類:可選用雙黃連口服液,清熱解毒口服液(或顆粒)等.
(3)清熱開竅類:可選用安宮牛黃丸(或膠囊),清開靈口服液(或膠囊)等.
(4)清熱祛濕類:可選用藿香正氣丸(或膠囊),葛根芩連微丸等.
以上4類均可選用清開靈注射劑,醒腦凈注射液,魚腥草注射劑,雙黃連粉針劑等.
中成葯的應用:應當辨證使用中成葯或注射劑,可與中葯湯劑配合應用.
(5)扶正固脫類:可選用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參附註射液,黃芪注射液等;也可配合使用生脈飲口服液,百令膠囊,金水寶膠囊等.
四,中醫葯對人禽流感的治療(2005版)
五,中醫葯治療禽流感動態
三越"了哥王片"可防治禽流感
民間在實踐中早就證實了了哥王在治療禽流感方面的卓越療效.據悉,在江西井岡山地區,農村就採用了哥王治療雞瘟和鴨瘟.一般情況下,雞瘟,鴨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了哥王的防治作用,實際上是其抗病毒作用的具體體現.不久前,廣東省韶關市養雞場使用含有了哥王的組方治療新瘟疫(亞洲雞瘟),取得明顯效果.
生產廠家——浙江紹興市三越葯業集團
五,中醫葯治療禽流感動態
首個治"禽"中葯出爐
中葯制劑"金絲桃素"對禽流感H5N1和H9N2亞型病毒的殺滅率分別達到目100%和99.99%
五,中醫葯治療禽流感動態
這是國內首個"金絲桃素"中葯對雞人工感染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的治療試驗結果."金絲桃素"研製者——中國農科院蘭州畜牧與獸葯研究所農業部新獸葯工程重點試驗室 "這個結果表明,我們已經有了治療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的葯物,而且是世界上第一個中葯制劑."15天的試驗結束後.研究人員剖殺各組試驗雞,採用接種雞胚法進行病毒分離.並用RT-PCR方法對所分離的病毒進行檢測,結果表明:都是陰性.
五,中醫葯治療禽流感動態
雙黃連口服液有抗禽流感病毒作用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對雙黃連口服液抗禽流感病毒的作用進行了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其對該病毒的殺滅率達到94.37%.

❹ 中華醫葯2007年7月4日CCTV4播的關於皮膚潰爛的葯方是什麼謝謝

這是這期節目的部分文稿,您先看看,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可以直接和中華醫葯欄目組聯系:(010)63954215
【解說】2003年底,「香港仁濟醫院中醫門診暨科研中心」正式開診,這是第一家由政府開辦的中醫門診。坐鎮的內科、外科、婦科、針灸科四位醫生和一位葯師都來自廣東省中醫院。患有嚴重糖尿病腎病的香港居民林女士聞訊後迅速趕來。
【香港市民林女士】我現在不吃中葯好像會病的。
【解說】別看林女士現在這樣說,可幾年前她卻完全不是這樣。
【香港市民林女士】我不能吃中葯,我吃什麼當歸什麼的,我都會吐,我一聞到它的味道,我就真的就想吐,我說我不行的,走進那個中葯房的門口我都有些不舒服了,我說哎呀我不能去。
【解說】林女士對中葯的味道不能接受,或許她是相信中醫的療效?
【香港市民林女士】不相信,我一直都感覺我不去看。
【解說】其實林女士的態度代表了當時相當一部分香港市民對於中醫葯的認識,那麼又是什麼驅使林女士最終主動走進中醫門診,找中醫大夫看病的呢?
【香港市民林女士】2002年11月,我就記得16號我兒子從英國回來那天,我就有些發燒,它不知道怎麼燒,也不是很燒,他就感覺人很不舒服。
【解說】在兒子的勸說下,林女士到醫院做了一個檢查。
【香港市民林女士】一去醫院,哇!你的糖尿那麼高,很高的,好像22度以上吧,醫生說你糖尿病這么嚴重,看起來也有發燒,馬上就進了急診室。
【解說】林女士的病情十分嚴重,她住進了伊麗莎白醫院的深切病房,也就是危重病房。
【香港市民林女士】在模糊之中聽見他們講話,我自己就是說真的我要走了。
【空鏡】(表現低沉情緒的鏡頭)
【解說】經過九個晝夜的搶救,林女士終於脫離了危險,但是新的症狀又開始對她進行折磨。
【香港市民林女士】我那個時候就很腫,腳、大腿呀,全部都腫,腫得很痛,吃東西都沒辦法。我就聽護士姑娘就說,她說如果你要再不退腫呀,你要洗腎了。
【主持人】(回頭)林女士是因為發燒住進醫院,其實她真正嚴重的病是糖尿病,香港人說血糖高多少,他們說血糖高到多少度,林女士說她當時的血糖是22度,指的就是血糖22毫摩爾每升,我們知道空腹血糖正常值應該小於6.1毫摩爾每升, 飯後兩小時的血糖的正常值應該小於7.8毫摩爾每升,林女士的這血糖22毫摩爾每升,可以說超出正常值很多很多了,已經是非常高了,接著林女士又出現嚴重的腿腳腫,有可能她已經發展到了糖尿病腎病了,糖尿病並發腎病才會出現嚴重的水腫,護士小姐說再不退腫,就要洗腎了,這個洗腎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透析,林女士當時水腫嚴重,如果常規利尿效果不好,不消腫她就會有進一步發展為腎衰的可能,到時候就必須要進行透析了。好在林女士在醫院住了三個月,病情暫時得到了控制,但是腿腳的腫並沒有消,時間已經到了2003年的正月新年,林女士決定出院回家療養。.
【香港市民林女士】回家那時候人就不能走路的,都一直要人家攙著我走。
【解說】而就在這個時候,SARS突如其來,醫院里充滿了恐怖,林女士發現,自己不能再回去治療了。
【香港市民林女士】那看醫生都沒有機會了,那就一直在家裡吃醫院拿回來的葯給我,一直吃吃吃,他們就說你去看中醫了,我說我從來都沒有看中醫,我也不吃中葯。
【解說】林女士對於朋友的勸說無動於衷,腿腳腫痛越來越嚴重,但是這時,SARS卻正在節節敗退。
【香港市民林女士】我們香港電台經常播,剛剛又播(廣東)中醫醫院那個教授來香港幫手,看醫生,吃了很多中葯呀,SARS緩解了,都是中葯的,那個聽見以後,也感覺對呀對呀,那個心裏面可能比較接近了。
【解說】中醫葯治療SARS的例子終於觸動了林女士,得知兩位來港援助的專家來自廣東省中醫院,她決定到廣東省中醫院去試一試。在廣東省中醫院她找到了腎病內科專家徐大基醫生,徐醫生給她的第一印象卻讓她忐忑起來。
【香港市民 林女士】那時候我去看見這個徐醫生這么年輕,在我想像之中,中醫是有胡須的,頭發白白,這么年輕就是說是中醫。
【解說】林女士不了解這位年輕的徐大基醫生其實已經從事中醫腎臟病研究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10多年了,他對中醫葯治療慢性腎衰有著深入的研究。
【徐大基】我們就建議她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這些給她治療,她自己有空也煲一點赤小豆去利水。
【解說】回到香港,林女士將信將疑地開始喝中葯,捏著鼻子喝了四天,她突然感覺到有了明顯的變化。
【香港市民 林女士】第四包葯就感覺胸口呀,人沒有那麼暈了,手感覺比較好了,比較好的一點,那是有感覺好的嘛,那就給他們說。
【記者】消腫呢?
【香港市民 林女士】消腫都消了。
【主持人】四天就消腫了,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方子有那麼好的療效呢?徐大基醫生辨證說林女士屬於腎陽虛衰,陽虛水泛,應該用溫陽利水的方法進行治療,於是馬上開出處方,真武湯加減,功效主要就是溫陽利水,再加上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麻黃發散風寒、宣肺利水,連翹是清熱解毒,赤小豆利水消腫,兩個方子配合,效果果然明顯。
【解說】從那以後,林女士頻繁地往返於香港和廣州之間,直到有一天她從廣東省中醫院的護士小姐那兒得到了一個好消息。
【香港市民林女士】她說他(徐大基醫生)快去香港了,你在香港就可以看到他了,那個時候我很高興,哎呀我好了。
【解說】原來正是看到中醫在對抗「非典」中的突出作用,香港醫管局決定和廣東省中醫院合作,在香港仁濟醫院開設首個中醫門診,作為青年骨幹,徐大基醫生第二年就被派往香港,林女士不用再兩地奔波了。
【香港市民林女士】我感覺中醫好,沒有中葯我就感覺好像不行,腰都不能直,整天是這樣的蹲下來的,沒有辦法直的,走路都不行,腰又痛,我自己感覺好了很多,本來要洗腎的,我現在渡過那個難關了。
【解說】渡過那個難關之後,林女士做起了中醫葯的宣傳員。
【香港市民林女士】中醫來到我們香港是香港人的福氣,可能我是最幸運的一個,不然的話,我真的沒有今天的。
【解說】不僅是林女士,對中醫葯的信任度逐步在提高的香港居民越來越多,從香港回歸到現在,求治於中醫的香港患者人數大約增長了10%到20%。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副署長梁挺雄醫生】市民普遍都支持中醫葯,接受中醫葯,這個情況已經接受的程度跟內地是差不多了。
【主持人】從一個全身浮腫、瀕臨死亡的人到中醫葯的受益者,從一個不相信中醫、聞不了中葯味的人到一個中醫葯的宣傳者,從林女士的變化能夠看得出中醫葯在香港漸漸深入人心,不僅僅中醫葯的地位在普通市民當中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香港的西醫界,中醫的療效也打動了一些業界權威,比如說在香港非常有名的梁秉中醫生,他是香港骨科方面的權威,按照西醫的治療,糖尿病足發展到一定地步就必須截肢,但是這位教授想到要嘗試一下中醫的治療方法,他說剛剛觸摸冰山一角就有很大的收獲,他發現中醫葯真的能夠讓本來要截肢的患者保全肢體,免受痛苦,並且他還因此獲得了一個大獎。
【導視4】他不以業界權威自傲,不受囿於門派而故步自封,傳播中醫仁心之術,懸壺濟世,恩澤大眾。《中華醫葯》特別節目《東方之珠 十年葯香》正在播出。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葯研究所所長 梁秉中】這是遠東經濟評論獎給我們的銀獎牌,原因就是他認同我們對於那個糖尿病足潰爛的一個初步研究。
【解說】糖尿病並發症引起腳潰爛,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全球約1.5億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會發生腳潰瘍或壞疽,而腳部潰瘍惡化造成深部感染或壞疽就會導致截肢。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葯研究所所長 梁秉中】截肢對於我們(醫生)來說非常容易,但對於病人來說是非常痛苦。
【解說】潰瘍——截肢——死亡!這是非常恐怖的糖尿病足三部曲。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葯研究所所長 梁秉中】我們西醫,我們醫生就是治病就像治一些零件,修理汽車,不是一個汽車修理一個一個零件地修理,那麼就損失了它的整體性,所以治病的很多時候,越是發達,越是出問題。
【解說】截肢並不能解決問題,梁秉中教授在一次偶然的中醫講座中學到了中醫治療糖尿病足的方法,嘗試之後,效果出乎意料。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葯研究所所長梁秉中 】一個星期之後,所有的傷口都復原了,他就可以穿著襪子,穿著鞋子,就是用拐杖來走路,所以當然老人家是高興得不得了,
【解說】什麼神奇的方法,解決了困惑梁秉中教授四十多年的難題?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葯研究所所長 梁秉中 】其實這個葯呀,就是六味地黃湯的加減。
【解說】在六味地黃湯的基礎上,梁教授配製了兩個方子,一個由生地、山茱萸、山葯、牡丹皮、澤瀉、茯苓、黃芪、五味子組成,用於滋陰固腎,補氣扶正;一個由生黃芪、白術、漢防己、制首烏、生地、菝葜組成,用於脫毒生肌,效果果然很好。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葯研究所所長 梁秉中】我有20幾個病人,都是成果不錯的,差不多80%是可以保留肢體。
【解說】這些有效的病例更加觸動了梁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葯研究所所長 梁秉中 】西醫必須有補充的地方,我找中醫朋友來幫忙,我找中葯用我西醫的方法去探索,這都是好方法。
【主持人】梁秉中教授其實是有一些中醫基礎的,他少年時代曾經受到熱愛中醫的父親的熏陶,在回歸之前,他也常常給人扎扎針灸,但是那時候一直都是偷偷摸摸的,因為那個時候整個香港的中醫葯都是一個自生自滅的狀態,沒有人管,沒有正規的醫療服務,是不受法律保障的,所以像梁教授這樣的西醫醫生是完全不敢把運用中醫擺在明面上的,更沒有機會去深入地學習中醫、研究中醫、運用中醫了,他沒有想到有一天在香港的大學里能夠開設中醫葯學專業,對中醫葯感興趣的青年可以正大光明地走入學院去學習。
【導視5】國學精髓,潤物無聲,經歷風雨洗禮,如今重現希望。《中華醫葯》特別節目《東方之珠 十年葯香》正在播出。
【解說】香港浸會大學從1998年起就開設了中醫葯專業,是香港最早的中醫葯高等教育機構。何庭軒是這所大學中醫葯學院2006年的新生,他與中醫葯結緣是因為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新生 何庭軒】金庸小說很多很出名的醫生就是胡青牛,平一指等等,他們就是都非常厲害,就是好像什麼病也能治好的這樣子,什麼斷了骨頭呀,什麼中了什麼很厲害的毒呀,也能夠治好。
【解說】金庸的作品中塑造了多位具有鮮明個性的醫生,《射鵰英雄傳中的桃花島主黃葯師、《倚天屠龍記》中的蝶谷醫仙胡青牛、《笑傲江湖》中的平一指、《飛狐外傳》中的毒手葯王無嗔大師、《天龍八部》中的虛竹等等。這些人不僅是武林高手,而且都醫術高明,讓中學時代的何庭軒驚羨不已。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新生 何庭軒】老實說其實我當時是很好奇,也是很疑惑的,就是是真的嗎?就是會不會是金庸先生他誇大來說呢。但是到了越來越認識中醫葯的時候,可能在其他的書本,或者是一些網上的資料上,我可以看到中醫葯是真的可以去醫治好病人。
【解說】其實文學作品中的誇張,也是現實世界的一個縮影,何庭軒進入學校終於看到了中醫真正的療效。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新生 何庭軒】西醫他們做電療,去醫治一個癱瘓病人,他們都試了很多次,都不成功,但是到了用針灸的方法,就是針了一個星期,病人就是好轉了,就是很神奇。
【解說】在香港學中醫,學生只有一半時間在課堂上學習,另一半的教學時間都安排在了臨床實習上,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為此開設了7個門診,何庭軒和同學們一樣,有大量的時間在門診跟隨老師進行臨床實踐。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院長 劉良教授】我們在這個學生的教學裡面把臨床教學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們非常推崇這個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所以從入校的第一個學年開始,我們在學中醫的基礎理論的時候,我們就安排學生去接觸病人,再學習怎麼把脈,怎麼看舌頭,怎麼去望聞問切。
【解說】目前,除了香港浸會大學之外,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都有中醫葯學專業,報考中醫葯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多,僅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的學生就比7年前增加了5倍多。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第一屆畢業生 黎碧玉】香港這班同學他們都學得很帶勁,因為大家都很有那個抱負,對香港中醫的未來都很有抱負。
【解說】黎碧玉是香港第一屆中醫專業的大學生,2003年她從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畢業後,又考取了注冊中醫師的資格,從2001年開始,香港所有新的中醫從業者都必須具備大學本科以上的學歷,並且必須要通過中醫師的資格考試成為注冊中醫師,才有開設中醫門診的資格,像黎碧玉這樣的注冊中醫師也如雨後春筍般越來越多。
【香港中醫葯管理委員會中醫組主席黃雅各】目前呢,香港有八千個中醫,其中有五千個是注冊的中醫,那麼很多人他們都會通過考試,逐步逐步地走向注冊,走向中醫的專業化的道路。
【解說】2005年,黎碧玉終於和同學一起開辦了一家診所。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第一屆畢業生 黎碧玉】這個牌子是我診所開張的時候一位病人送給我的,而這個盤子是我開張的時候,我學校的老師送給我的,作為對我的一種鼓勵和一種告誡,就是說治療病人的時候要做到心恭葯良,這樣子。

熱點內容
法國電影小男孩在農場遇到一隻白狗 發布:2024-08-19 08:36:47 瀏覽:594
微光上有什麼恐怖片 發布:2024-08-19 05:25:40 瀏覽:915
穿越香港鬼片滅鬼的小說 發布:2024-08-19 03:36:10 瀏覽:833
惡之花都敏秀姐姐扮演者 發布:2024-08-19 02:22:07 瀏覽:321
thai好看電影 發布:2024-08-18 11:34:37 瀏覽:795
電影內容女的是傻子容易尿褲子,男的很窮單身漢 發布:2024-08-18 10:31:36 瀏覽:129
雙機巨幕廳和4k廳哪個好 發布:2024-08-18 10:18:41 瀏覽:818
日本僵屍片上世紀 發布:2024-08-18 07:32:00 瀏覽:537
怪物 韓國電影在線 發布:2024-08-18 03:49:17 瀏覽:491
第九區一樣的 發布:2024-08-17 23:16:05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