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中葯材
❶ 艾草是中草葯嗎
艾草
是中草葯。用艾葉製成的
艾條
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專為婦科要葯。用治脘屬
腹冷痛
,經寒不調,
宮冷不孕
等證,如
艾附暖宮丸
。
炒炭
止血,可用治虛寒性
月經過多
,崩漏帶下,妊娠
胎漏
,如
膠艾湯
。艾葉搗絨,製成艾條、
艾柱
,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
外洗
可治
濕瘡
疥癬,祛濕止癢。
❷ 四大艾草的產地
艾草產業大會經過三年我國艾草品種眾多,翻閱古代典籍,歷史上比較有名的艾草有四種,分別是:北艾、海艾、蘄艾、祁艾。
一、北艾
北艾即現在的「九頭仙艾」。宋代蘇頌在《圖經本草》曾記載道:「艾葉,……今處處有之,以復道及四明者為佳。」書中認為,復道和四明的艾最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也提及過:「湯陰者謂之北艾」。
據考證,復道為今天的河南安陽市湯陰縣所轄,即今天的伏道鎮,所以這種艾草又稱為伏道艾。一代名醫扁鵲就葬在伏道鎮,而伏道艾就種植在扁鵲廟的周圍。伏道艾和其它的艾相比,長得高大又茂盛,出絨率極高,葯用價值也高,南宋詩人范成大曾寫過一首叫《灼艾》的詩:「艾求真伏道,穴按古明堂」,意思就是說,行灸取艾要尋求真正的伏道艾,取穴要按古代的《明堂經》來取,把伏道艾的地位拔得非常高。
二、海艾
和北艾齊名的,還有一種艾草,叫海艾,這種艾草也是在宋代時被發現,《本草綱目》曰:「艾葉……宋時以湯陰復道者為佳,四明者圖形。近代惟湯陰者謂之北艾,四明者謂之海艾。」這里所說的四明,即是今天的寧波。只是目前海艾存量不多,品牌還不夠響,需要地方政府和有識之士推動並加以繁榮。
三、蘄艾
到了明代,又發現了一種艾草,叫蘄艾,這是在李時珍的家鄉,湖北蘄州發現的。李時珍對自己家鄉的這種艾草,非常推崇。在《本草綱目》中,他毫不掩飾對這種艾草的喜愛,李時珍認為:「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
四、祁艾
最後說說祁艾。其與蘄艾讀音相同,但並非產自湖北,而是專指產於河北安國(古稱祁州)的艾葉,所以這種艾草也叫祁艾。祁州處於北方中心地理位置,盛產葯材,為北方葯材集散地。在清宮醫案中,就有不少關於祁艾的記載。清代小說家李汝珍晚年所著《鏡花緣》載:以祁艾灸三次,治疣目(瘊子)落後永不復發。書中出現「祁艾」,印證了當時祁艾作為中葯材已經為醫家所用的歷史事實。
❸ 請問葯材用的是那一種艾草
蘄艾作為艾灸抄的材料,無論作為葯性作用物質基礎的揮發油含量、近紅外光溫通作用的物質基礎長鏈烷烴含量,及其燃燒熱、最高燃燒溫熱作用均較其他產地艾葉高,從實證科學分析基礎上確認了蘄艾的優勢地位,支持了李時珍的經驗判斷。
在作為中葯應用方面,由於蘄艾的揮發油、黃酮、鞣酸均較其它產地艾葉含量高,故在理氣血,逐寒濕,通經活絡,活血化瘀,止血安胎諸功能上也具有優勢。
故蘄艾作為艾葉的道地葯材是名至實歸的。
❹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艾葉,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乾燥葉,又名冰台、艾蒿、醫草、灸草、蘄艾、黃草、家艾、甜艾、草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蓮頭、阿及艾。
作用功效。1.性味歸經艾葉,味辛、苦,性溫;歸肝、脾、腎經。2.醫學經典《本草經集注》:「散寒止痛,溫經止血。」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說一下,艾葉的功效和作用。
❺ 艾葉草的功效和製作方法
1,跟其他的中葯材一樣,新鮮採摘要比制乾的葯效更高!!
2,葯店裡的中葯材內很多都是收購老容百姓曬乾的葯材!自己製作曬乾的就行,不會影響葯效!
3,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可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4,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艾葉煙薰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
5,是葯三分毒,治療結束後不需要繼續使用
❻ 艾葉是什末葯材
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莖直立,圓形,質硬,基部木質化,被灰白色軟毛,從中部以上分枝。單葉,互生;莖下部的葉在開花時即枯萎;中部葉具短柄,葉片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具粗鋸齒,上面暗綠色,稀被白色軟毛,並密布腺點,下麵灰綠色,密被灰白色絨毛;近莖頂端的葉無柄,葉片有時全緣完全不分裂,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花序總狀,頂生,由多數頭狀花序集合而成;總苞苞片4~5層,外層較小,卵狀披針形,中層及內層較大,廣橢圓形,邊緣膜質,密被綿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兩性花10餘朵;雌花不甚發育,長約1厘米,無明顯的花冠;兩性花與雌花等長,花冠筒狀,紅色,頂端5裂;雄蕊5枚,聚葯,花絲短,著生於花冠基部;花柱細長,頂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瘦果長圓形。花期7~10月。
❼ 中草葯艾葉治什麼病
內服治療: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胎動不安,外用一般用於:寒弊,就是艾灸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