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葯啊味
1. 這味中草葯主治什麼
此方以龍骨、牡蠣為君葯,主治心神不安、健忘、失眠、肝陽上亢或陰虛陽亢及自汗、盜汗等證。方中加白術、黃芪、淮山,主治因陽虛而引起的上屬證狀。加女貞子、酸棗仁是因血虛引起的。白薇清虛熱。
看了說明,其它檢查都沒問題,腸子也沒有粘連,經期推後,同房後,那種不舒服,沉痛很真實,一直到月事過後,又變成沒事。我估計很有可能是子宮下垂,病症是陽氣下陷。治療原則採用補中益氣湯升提陽氣。
方用:黃芪15克、炙甘草5克、人參12克、當歸3克、陳皮3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術9克、枳實6克、益母草12克。15天為一療程。
2. 搜索十味常見的中草葯
當歸, 川芎 , 熟地 ,白芍 , 黨參 , 茯苓 ,白術, 甘草 ,黃芪 ,麻黃
3. 中葯共有多少味,都主治什麼
中葯分解表葯,清熱葯,瀉下葯,祛風濕葯,化濕葯,利水滲濕葯,溫里葯,行氣葯,消食葯,驅蟲葯,止血葯,活血化淤葯,化痰之咳平喘葯,安神葯,平肝熄風葯,開竅葯,補虛葯,收澀葯,涌吐葯,攻毒殺蟲去腐斂瘡葯幾大內約10000種葯。主治功效在於葯的配伍。
4. 中葯裡面所謂的「八大味」是哪幾味中葯啊
中國調料之「八大味」如下:
一:
肉 桂
俗名桂皮,是我這一代人極熟悉的「口香糖」。小學校的門口總有提籃小賣的小商販,他們的竹籃里量多且便宜的就是那一根根捲成筒狀的桂皮。一、兩分錢就可以買到一根,放在口袋裡,不時地掰下一小塊送進嘴裡,那種味道有些辛辣,但異常清涼爽口。在那貧瘠的年代,桂皮是孩子們的首選,扮演著零食的主角。時至今天,若見到調料中的桂皮,還會情不自禁地嚼上一片,那辛辣而清涼的味道恰是我少年時代的感覺……
現代研究表明:桂皮確有殺菌作用,有助於對付口腔細菌,防止口臭。現在就有加入了桂皮的口香糖。如此說來,兒時選擇的零食還是很科學的。只是今天的孩子再也不會去吃桂皮了,甚至不知道桂皮為何物。
二:良 姜
八大味中見到的良姜都切成片狀,干硬粗糙。從畫圖上看,良姜呈圓柱形,根莖有節,節上生根,與平日食用的生薑不像親兄弟。不僅如此,味道和作用也有異同。良姜做香料似乎是在其次,主要是入葯,用於胃寒痛,嘔吐,消化不良,疝氣等病症。相傳劉邦與項羽爭雄之際,身染疾病,久治無效,服了良薑茶即愈。後來劉邦將良姜定為貢品。
雖然都有一個姜字,但生薑似乎要威猛得多。俗語說「姜還是老的辣」———喻人年老即成「老奸巨猾」,城府也越深。畢竟走的橋比年輕人走的路還要多,怎麼能不「辣」呢?但也有「不辣」的,比如糖薑片,辣中有甜,甜中含辣,既開胃又爽口,不失為一味獨特的休閑食品。
三:白 芷:
白芷作為八大味中的一員似乎有點褻瀆了它。在八大味中,白芷猶如陽春白雪,頗有貴族氣息。因為在兩千多年前,白芷就在屈子的《離騷》中散發著芬芳:「攬木根以結芷兮,貫薜荔之落蕊」;「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白芷因其天生異稟,常常被栽於園庭,若蔽於衣袖,則芬馨滿徑,衣袂生香。自古就有「孔子佩白芷,屈原掛澤蘭,曹操藏江離」,以喻其行止清潔,並為後人贊美效仿。香草名士,「腹有詩書氣自華」,自有一種不俗的氣節和氣度。這應該是白芷一類香料的本來意旨。
中國的文人與香似乎達到了難舍難分幾近情侶的地步:撫琴燃香,品茗香伴;衣需香熏,衾乃香暖;那讀書呢,則更要「紅袖添香」了。但一直心存疑惑:身邊有如玉紅袖,那書還讀得下去嗎?
四:丁 香:
丁香的樣子煞是可愛,像一枚微型的小釘子,又因其強烈的香味而得此名。丁香花原產我國,主要品種有白丁香、紫丁香等。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花蕾為「公丁香」,成熟的果實為「母丁香」,此外,丁香不僅是香料,還是一味很好的中葯材。
但若說起丁香,總令人聯想到秋風秋雨,和那「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據說南唐李璟是第一個把丁香與雨中愁悵聯袂在一起的人,他在一首《浣溪沙》中有「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的句子。現代詩人戴望舒的《雨巷》,似乎承襲了這一愁緒,他希望逢著「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想像著她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又彷徨……。這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動了無數人。
而我卻看不出丁香花的愁怨。在我眼裡,丁香恰似一個無拘無束、天真爛漫的小姑娘,出手闊綽、肆意揮霍著她的豆蔻年華,她是那樣隨意可人、蓬勃恣意,還不懂得哀怨為何物。盡管不懂,無辜的花兒就這樣永遠與愁緒聯姻,小小的丁香花只怕是「載不動,許多愁」。
好在丁香不解風情,至今香如故。
五:豆 蔻:
唐代詩人杜牧《贈別》有詩句雲:「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從此「豆蔻」一詞也就詩意了起來,後被喻做女子美好的青春年華。舊時,豆蔻專指女孩子十三歲,這是即將步入青春期的一段光陰,青春、羞澀、風情猶如即將破土而出的嫩芽兒正在一天天蘊涵萌動。
八大味中,豆蔻是以果入味。因對豆蔻的好奇與神秘,曾特意去看豆蔻花,那花果然是想像中的細膩、嬌媚,用來形容十三歲的少女真是恰如其分。但也令人擔憂那種嬌嫩不堪風雨,秋風乍起就會落英委地。
仔細搜索自己的豆蔻年華及有關往事,腦海里竟是一片空白:沒有娉娉裊裊,沒有青春的萌動,甚至連嬌羞也不懂得。因為在那個「革命是暴動」的年代,豆蔻這兩個字太斯文太嗲,讓人惡心摒棄是自然的,有誰願意與豆蔻比肩呢?
六:陳 皮:
即曬幹了的橘子皮 。陳皮,貴在陳字,年代越久越好,過百年的陳皮甚至貴於黃金,可謂至寶。
橘子人人愛吃,沒想到其外皮既可入葯、做香料,還給人們提供了味美的零食:川貝陳皮、甘草陳皮、九制陳皮、陳皮梅、陳皮李等……,若沒有陳皮,口福中真是少了一福。而八大味中有了陳皮的加入,自是品味不俗,味高一籌。因為它是「後皇嘉樹」:「橫而不流」、「淑離不淫」,有梗然堅挺的高風亮節,即使撕成碎片,其味也依然不改初衷。
七:八 角:
八角,也稱大茴香。在八大味的家族中,八角的形狀最美:蓇葖果,星狀放射八角形。特別是裹在八角裡面的種子,油鑒光滑十分可愛。八角的香氣中有一股甜甜的味道,煮雞蛋、花生、燉肉、煲湯等,別的調料可以缺,但八角是不能缺席的。
幼時,我常常把長相端莊的八角挑選出來,讓它在中秋節一展身手。每年中秋節,母親總要蒸上一隻大月餅。當母親把九層大月餅做好之際,我先用父親的小酒盅在大月餅上印上一輪滿月,然後用八角在滿月旁邊烙印上一顆顆星星:那星星疏朗有致,自然天成。八角這時不再是香料的身份,而是高級的繪畫大師。
近年,禽流感的傳播讓人們惶恐不安,八角突然之間具有了重要的醫用價值,因為它含有一種抗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成分。小小的八角,在送給人們香味的同時,還做著勝造七級浮屠的偉事呢。
八:花 椒:
是最家常的調味品,最普通最常見且價格低廉,正因為此,花椒通常不在正宗的「八大味」之列,但它卻位居「十三香」之首,與百姓的關系最緊密,用它做的菜餚也最多。它是中國特有的香料,因而有「中國調料」之稱。
5. 中草葯一共多少味
常用的中葯只有400種左右,習稱400味。<<中葯大辭典>>收錄的就是6000多種只是因為很多是地方草葯。
6. 中葯的五味是什麼啊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發散、行氣行血的作用。一般來講,解表葯、行氣葯、活血葯多具有辛味。因此辛味葯多用治表證及氣血阻滯之證。如蘇葉發散風寒、木香行氣除脹、川芎活血化瘀等。此外,《內經》雲:「辛以潤之。」就是說辛味葯還有潤養的作用,如款冬花潤肺止咳,菟絲子滋養補腎等。大多數辛味葯以行散為功,故「辛潤」之說缺乏代表性。
甘:「能補、能和、能緩」,即具有補益、和中、調和葯性和緩急止痛的作用。一般來講,滋養補虛、調和葯性及制止疼痛的葯物多具有甘味。甘味葯多用治正氣虛弱、身體諸痛及調和葯性、中毒解救等幾個方面。如人參大補元氣、熟地滋補精血、飴糖緩急止痛、甘草調和葯性並解葯食中毒等。
酸:「能收、能澀」,即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斂肺止咳、澀腸止瀉、
固精縮尿、固崩止帶的葯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葯多用治體虛多汗、肺虛久咳、久瀉腸滑、遺
精滑精、遺尿尿頻、崩帶不止等證。如五味子固表止汗、烏梅斂肺止咳、五倍子澀腸止瀉、山茱萸澀精止遺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帶等。
苦:「能泄、能燥、能堅」,即具有清泄火熱、泄降氣逆、通泄大便、燥濕、堅陰(瀉火存陰)等作用。一般來講,清熱瀉火、下氣平喘、降逆止嘔、通利大便、清熱燥濕、苦溫燥濕、瀉火存陰的葯物多具有苦味。苦味葯多用治熱證、火證、喘咳、嘔惡、便秘、濕證、陰虛火旺等證。如黃芩、桅子清熱瀉火,杏仁、葶藶子降氣平喘,半夏、陳皮降逆止嘔,大黃、枳實瀉熱通便,龍膽草、黃連清熱燥濕,蒼術、厚朴苦溫燥濕,知母、黃柏瀉火存陰等。
咸:「能下、能軟」,即具有瀉下通便、軟堅散結的作用。一般來講,瀉下或潤下通便及軟化堅硬、消散結塊的葯物多具有鹹味,鹹味葯多用治大便燥結、痰核、癭瘤、症瘕痞塊等證。如芒硝瀉熱通便,海藻、牡蠣消散癭瘤,鱉甲軟堅消症等。
[
7. 這是那味中草葯
辨別一種草葯,1,需要清晰的圖,2需要聞氣味,3,需要嘗味道。4,需要手感。5,有時候還需要泡水看色澤,不具備以上幾點,很難斷定的。
8. 中醫裡面共有多少味葯材
中葯一共有多少種?? (一)中葯材的種類 中葯包括中葯材、飲片和中成葯,而中葯材又是飲片和中成葯的原料。據調查,全國用於飲片和中成葯的葯材有1000~1200餘種,其中野生中葯材種類佔80%左右;栽培葯材種類佔20%左右。在全國應用的中葯材中,植物類葯材有800一900種,佔90%;動物類葯材100多種;礦物類葯材70一80種。植物類葯材中,根及根莖類葯材在200一250種;果實種子類葯材180~230種;全草類葯材160一180種;花類葯材60一70種;葉類葯材50一60種;皮類葯材30一40種;藤木類葯材40一50種;菌藻類葯材20種左右;植物類葯材加工品如膽南星、青黛、竹茹等20一25種。動物類葯材中,無脊椎動物葯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40種;昆蟲類葯材30一40種;魚類兩棲類、爬行類葯材40—60種;獸類葯材60種左右。 (2)《中華人民共和國》收載的中葯材種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是我國的國家葯品標准。《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規定:葯品必須符合國家葯品標准或省、自治區、直轄市葯品標准(簡稱地方標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先後頒布了6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自1963年第二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到1995年版,收載葯材種類明顯地增加。 1985年版葯典的種葯材及製品中,實際收載葯材446種,其中植物葯材383種,佔86%;動物葯材種,佔9%;礦物葯材21種,佔5%。3類葯材中,植物和動物葯材來源較復雜,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一葯多來源,在1985年版葯典收載的425種植物、動物葯材中,兩個來源的81種、3個來源的32種、4個來源的9種、5個來源的3種、6個來源的1種;二是多葯一來源,屬於這種情況的有42種,其中兩味葯同屬一來源的38種、3味葯同屬一來源的2種、4味葯同屬一來源的2種。因此,從基原統計來看,425種植物、動物葯材來自536個動、植物種,隸屬160科。 1990年版葯典收載中葯材及植物油脂509種,包括植物葯材439種,動物葯材47種、礦物葯材23種,涉及基原627種(不包括附錄),其中以植物類居多,共557種,動物類70種。基原構成情況是:一原373種、二原88種、三原36種、四原7種,五原6種、六原1種。多基原葯材品種是:三原有大黃、山慈菇、馬勃,天南星,瓦楞子、五倍子、升麻、水蛭、甘草、石韋,百合、百部、竹茹、伊貝母、吳茱萸、牡蠣、青黛、郁李仁、細辛、珍珠、砂仁、威靈仙、莪術、黨參、海龍、娑羅子、預知子、桑螵蛸、黃連、黃精、蛇蛻、麻黃、紫草、橘紅、麝香;四原有川貝母、龍膽、苦杏仁、鬱金、秦艽、秦皮、金銀花;五原有石斛,陳皮、枳殼、鉤藤、海馬、淫羊藿;六原有石決明。 (3)地方標准收載的葯材種類 地方標准屬地方性用葯法規,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的實施或補充,通常收載地區慣用的葯材。例如,葯典收載的天仙子為茄科植物莨菪的種子,而廣東、江西等地則慣用爵床科植物岩水蓑衣的種子,稱「南天仙子」。據統計,全國約有200多種葯材的用葯習慣存在地區性差異,比較普遍的有地丁、白頭翁、貫眾、透骨草、大青葉等。 目前,我國各省(區)的地方標准尚無統一要求,從已出版的一些地方標准來看,其名稱、出版時間不盡一致。現將部分省、區的葯品標准收載的中葯材品種作一統計。 地方標准中,地區性慣用葯材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例如,《四川省中葯材標准》收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品種只佔11%,89%屬葯典以外品種,《雲南省中葯材標准》收載的地方慣用品種佔72%。地方標准收載的葯材具有很濃的地區特色,如四川的阿壩當歸、川中南星、川黨參、四川牡丹、康定玉竹和川南馬兜鈴等;雲南的雲白芍、金鐵鎖、珠子參、薯莨和理棗仁等。 《中國基本中成葯》收載各類中成葯700種,涉及葯材574種(不包括不同炮製方法的葯材品種)。中成葯的原料絕大部分屬普遍經營的中葯材,但許多配方也吸收了一些目前尚無經銷的、屬於民間葯范疇的草葯,如矮地茶、臭梧桐7葉、南蛇藤、菱角、秋梨、青蘿卜、洋蔥頭、薺菜、杜鵑葉、白背葉、崗稔子、柳蘑、蜣螂、蜻蜒、鱔魚、豬下頜骨、羊脛骨、雞腳、麻雀腦、海螺、鐵屑、銅綠和香墨等。 《月王葯診》是較早的一部藏葯史籍,收載的葯物包括植物類440種、動物類260種、礦物類80種,其中300多種葯物為青藏高原特產,多數葯物沿用至今.晶珠本草》是收載藏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獵廣泛,有著濃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譽為藏族的《本草綱目》,該書收載的葯物種類有75%為現今所用,其中30%屬藏醫專用,據統計,涉及1200個基原動、植物種。從有關資料的統計來看,目前我國有藏葯3000種左右.據統計,我國現有蒙葯2230種。目前,除內蒙古自治區外,我國東北和西北的許多蒙族聚集地也都使用蒙葯。 內蒙古自治區經過多年的資源普查,初步摸清了蒙葯資源,全區共有各類蒙葯資源1342種,其中植物類926種、動物類290種、礦物類98種,其他類28種;本區內常用蒙葯有500餘種,商品蒙葯約400種,還有民族專用葯260種。內蒙古自治區制定的《蒙葯標准》收載葯材和成葯522種.維葯的應用基本上在新疆自治區范圍內。據新疆的調查,全區有維葯600餘種,較常用的360種左右,其中本地產資源約160種,占維葯種數的27%。《新疆維吾爾葯志》收載葯物124種.傣葯是我國古老的傳統醫葯之一,遠在2500年前的《貝葉經》中便有記載。傣族祖居雲南西雙版納,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為傣葯提供了理想的葯用資源,據統計,我國傣族葯物有1200種。《西雙版納傣葯志》收載了520種,其中最常用的有71種。我國壯族主要集中於廣西自治區,據該區有關部門調查,壯葯共有709種。《壯族民間用葯選編》收載常用壯葯500多種。四川阿壩地區整理出羌族常用葯100種;湖南初步查出本省苗族、土家族、瑤族、侗族等慣用民族葯361種,雲南德宏自治州收錄傣葯330種、景頗族葯123種;廣西《環江縣毛難族葯名錄》收載葯物556種。另據有關單位調查統計,廣西有瑤族葯555種、侗族葯298種、仫佬族葯259種、苗族葯213種、京族葯27種及彝族葯21種。據報道,目前藏漢共用的葯物有300多種;蒙漢共用的400多種;維漢共用的155種;佤漢共用的8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