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片中葯材
1. 附子是葯嗎
附子,中葯名。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除去母根、須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
生附子有毒,炮製過的才可入葯。
2. 請問中草葯中的(附子)這一位葯是治什麼病呢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
3. 請問中葯附子有什麼用
一,附子,主產於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是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常內見的中葯材之一,容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等功效,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腳氣水腫,風寒濕痹,陽萎宮冷。
二,《本草匯言》稱「凡屬陽虛陰極之候,肺腎無熱證者,服之有起死回生之殊功。」附子可以治療久病體虛,陽氣衰微,陰寒內盛,或大汗、大吐、大瀉所致的亡陽證,四肢厥冷、脈象微弱欲絕者;亦可回陽救逆與大補元氣的人參同用,治療亡陽兼有氣脫者;還可以用來治療寒邪入里,直中三陰,見有四肢厥冷,惡寒倦卧,吐瀉腹痛,脈象沉遲無力或者無脈者。
三,注意事項 附子有一定的毒性,孕婦不適合食用,以免流產;另外,附子屬於大熱性葯物,陰虛陽亢者食用會加重病情。
4. 制附片的功效與作用
1、附片除臟腑沉寒,三陰厥逆,濕淫腹痛,胃寒蛔動;治經閉;補虛散壅。
2、附片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症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步。制附片具有緩解疼痛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有止咳化痰祛風濕的效果。
3、附片補腎命火,逐風寒濕。
4、附片治三陰傷寒,陰毒寒疝,中寒中風,痰厥氣厥,柔痓癲癇,小兒慢驚,風濕麻痹,腫滿腳氣,頭風,腎厥頭痛,暴瀉脫陽,久痢脾泄,寒瘧瘴氣,久病嘔噦,反胃噎膈,癰疽不斂,久漏冷瘡。
合蔥涕,塞耳治聾。這樣的中葯材具有很好的緩解頭痛啊或是風濕疾病的效果,對於清熱解毒有一定的好處,還可以預防疾病。
5、附片補益陽氣:附子辛熱,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經,故凡陽氣不足之證均可用之,尤能補益腎陽。補腎陽常配肉桂。制附片可以有補氣血的作用,還可以補腎壯陽,對於腎虛的人群來說可以試試。
(4)附片中葯材擴展閱讀:
禁 忌
孕婦慎用,不宜與半夏、瓜蔞、瓜萎子、瓜蔞皮、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平貝母、伊貝母、湖北貝母、白蘞、白及同用。
炮製方法
1、附片(黑順片、白附片) 直接入葯。
2、淡附片:取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盡。與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開後口嘗無麻舌感時,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曬干。(每l00kg鹽附子,用甘草5kg、黑豆l0kg。)
3、炮附片:取附片,照燙法用砂燙至鼓起並微變色。
5. 昆明中葯材專業市場附片批發 價格是多少
附片,近期市場貨源走銷不快,偶有商客零星購貨,行情持續平穩運行。現市版場漢中產黑順片權無硫大統片售價在85元,漢中產黑順片無硫小統片售價在65元,漢中產白附片有硫小統片售價在85元,雲南產黑順片有硫小統片售價在65元,江油產白附片無硫大統片售價在140元,市場庫存不豐。信息來自「中葯材誠實通」
6. 中葯附片的葯效
葯名及炮製 制附子、黑附塊、熟附子、淡附片(為烏頭塊根,經
7. 請教中醫 制附片怎麼用
這是一副補腎陽的方子,制附片有毒是真理,但是你這個葯方里附片量少,沒必要先煎,一般制附片15克以上才先煎。先煎是指先把附子單獨煮一段時間,然後再把其他葯放進去,一塊煮。建議不先煎,因為量小,先煎後葯力就更小了。
8. 中草葯 制附子
附子可以溫里散寒,但是是有毒的,制就是泡製過的意思,一般毒性少些,必須在葯方里有合適的配伍,才可以制其毒性,所以不能隨便抓
另外,看過黃金甲沒?裡面的烏頭和附子是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
9. 中葯材附子的炮製方法
【葯材來源】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zc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除去母根、須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種:①鹽附子:選擇個大、均勻的泥附子,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過夜,再加食鹽,繼續浸泡,每日取出曬晾,並逐漸延長曬晾時間,直至附子表面出現大量結晶鹽粒(鹽霜)、體質變硬為止,習稱「鹽附子」。②黑順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別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水漂,縱切切成約0.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調色液使附片染成濃茶色,取出,蒸到出現油麵、光澤後,烘至半干,再曬干或繼續烘乾,習稱「黑順片」。③白附片:選擇大小均勻的泥附子,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剝去外皮,縱切成約0.3cm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曬至半干,以硫黃熏後曬干,習稱「白附片」。
【古代炮製方法】漢代始有火炮法(《玉函》)。晉代有炒炭(《肘後》)法。南北朝劉宋時代有用東流水並黑豆浸(《雷公》)的方法。唐代有蜜塗炙(《千金》)、紙裹煨(《理傷》)的方法。宋代有水浸(《聖惠方》);生薑煮(《博濟》);薑汁淬、醋浸、以大小麥釀曲造醋浸(《證類》);燒灰存性、鹽湯浸炒、黃連炒、薑汁煮(《總錄》);黑豆煮、鹽水浸後炮、醋淬(《三因》);童便浸後煨,作一竅人硃砂,濕面裹煨(《婦人》);童便煮(《痘疹方》);赤小豆煮、生薑米泔浸(《朱氏》);姜炒(《百問》)等炮製方法。明代增加了煮制,蜜水煮,巴豆煮,防風、鹽、黑豆同炒(《普濟方》);青鹽炒、豬脂煎(《奇效》);童便浸後炮(《理例》);薑汁、鹽、甘草、童便同煮(《綱目》);鹽、薑汁煮、黃連、甘草、童便煮(《仁術》);童便浸(《禁方》);鹽、米泔水煮(《准繩》);麩炒(《保元》);炒制、甘草湯浸炒(《景岳》);醋炙(《濟陰》);童便,甘草湯煮(《必讀》)等方法。清代又增加了單蒸(《握靈》),甘草、防風同煮後再用童便煮(《說約》),薑汁浸後煨(《大成》),甘草湯泡(《新編》),黃連甘草制(《逢原》),酒泡(《良朋》),童便、甘草湯煮(《必用》),甘草、甘遂、酒煮(《串雅外》),甘草湯煎(《霍亂》),甘草湯浸後煨(《增廣》),鹽腌(《問答》)等。此時其炮製方法已達40餘種。
【現代炮製方法】附片、黑順片、白附片可直接入葯。
1.炮附片:取凈河砂,置炒制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炒至靈活狀態,加入凈附片,不斷翻炒,炒至鼓起並微變色,取出,篩去砂,攤晾。
2.淡附片:取凈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盡,與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開後口嘗無麻舌感時,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乾燥。篩去碎屑。鹽附子每100kg,用甘草5kg、黑豆1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