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葯炮製廠
㈠ 中葯炮製的方法
先買一個沙鍋,買回來以後清洗一下,然後把中葯放在鍋里泡6個小時,時間到了就可以熬葯了。
㈡ 我想開中葯飲片粗加工廠(無炮製過程)是否需要通過GMP認證 中葯材初加工具體應該辦什麼手續和資質
目前葯監部門規定已沒有中葯初加工概念,只規定中葯飲片生產企業必須從原產地收購原葯材進行加工才符合要求,而且必須通過GMP認證,所以,你只能生產中葯飲片,初加工的中葯沒有哪家企業會用。僅供參考!
㈢ 各位知道中葯的加工炮製有什麼重要的作用嗎
第一節 中葯炮製的目的 中葯來源於自然界的植物、動物、礦物,這些天然葯物,或質地堅硬、粗大,或含有雜質、泥砂,或含有毒性成分等,所以都要經過加工炮製後才能應用。中葯炮製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往往一種中葯可以多種炮製方法,一種炮製方法兼有幾方面的目的,這些既有主次之分,又彼此密切聯系。一般認為中葯炮製的目的有以下幾方面。 (一) 降低或消除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有的葯物碎有較好的療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太大,臨床應用不安全,則須通過炮製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歷代對有毒葯物的炮製都很重視,各代都有較好的除毒方法和炮製作用的論述。如草烏有用浸、漂、蒸、煮、加輔料制等炮製方法,以降低毒性。又如相思子、蓖麻子、商陸、萱草根等可用加熱炮製降低其毒性。 炮製也可除去或降低副作用。漢代張仲景提出,麻黃「生令人煩,汗出不可止」。說明麻黃生用有「煩」和「出汗多」的副作用,用時「皆先煮數沸」,則可降低其副作用。柏子仁具寧心安神、潤腸通便等作用,如果用於寧心安神則需避免服後產生滑腸致瀉的作用,通過去油制霜法炮製後即消除了滑腸致瀉的副作用。 (二) 改變或緩和葯物的性能 中醫採用寒、熱、溫、涼及辛、甘、酸、苦、咸來表達中葯的性能。性和味偏盛的葯物,在臨床應用時,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如太寒傷陽,太熱傷陰,過酸損齒傷筋,過苦傷胃耗液,過甘生濕助滿,過辛損津耗氣,過咸助痰濕等。為了適應不同病情和患者體質的需要,一方面可通過配伍的方法,另一方面可用炮製的方法來轉變或緩和葯物偏盛的性和味。唐代孫思邈曾提到桂枝應生用,但在婦女懷孕的情況下,為了防止「胎動」,所以要「熬」(即炒)後用。明代羅周彥曾說:枳殼「消食去積滯用麩炒,不爾氣剛,恐傷元氣也。」麻黃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較強,蜜炙後辛散作用緩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強。中葯往往通過炒、麩炒、蜜炙等炮製方法來緩和葯性,故有「甘能緩」,「炒以緩其性」的說法。 許多葯物,根據中葯臨床觀察,發現生、熟作用有別,如蒲黃生用活血化瘀,炒用止血。生甘草,味甘,性平,能清熱解毒;蜜炙甘草,性溫,能補中益氣,故有「補湯宜用熟,瀉葯不嫌生」之說。 通過炮製改變或緩和了葯物的性能,臨床應用各有所長。 (三)增強葯物療效 中葯除了通過配伍來提高療效外,炮製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又一有效途徑和手段。作為葯物,起作用的是物質。葯物所含的活性物質,通過適當的炮製處理,可以提高其溶出率,並使溶出物易於吸收,從而增強療效。明代《醫宗粹言》寫道:「決明子、蘿卜子、芥子、蘇子、韭子、青葙子、凡葯用子者俱要炒過,入煎方得味出。」這便是現代「逢子必炒」的根據和用意。因為種子被有硬殼,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炒後表皮爆裂,有效成分便於煎出。款冬花、紫菀等化痰止咳葯經蜜炙後,增強了潤肺止咳作用,則是蜂蜜甘緩益脾,潤肺止咳,作為輔料應用後與葯物有協同作用而增強療效。 現代實驗證明,膽汁制南星能增強鎮痙作用。甘草制黃連或甘草栓皮(含黃酮甙)可使黃連抑菌效力提高5~6倍。 (四) 改變或增強葯物作用的部位和趨向 中醫對疾病的部位(病所)通常以經絡、臟腑來歸納,對葯物作用趨向以升降沉浮來表示。疾病在病機和證候趨勢上常表現為向上:如咳嗽、氣喘、吐血等;向下:如瀉痢、崩漏、遺尿等,這些可以利用葯物升降沉浮的作用趨向以糾正機體功能的失調。炮製可以引葯入經及改變作用部位和趨向。大黃苦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是走而不守,酒制後能引葯上行,能在上焦產生清降熱邪的作用,治療上焦實熱引起的牙痛等症。黃柏稟性至陰,氣薄味厚,主降,上清丸中黃柏經酒制後,轉降為生。 一種葯物往往歸入數經,在臨床上常嫌其作用分散,通過炮製進行適當調整,使其作用專一。如柴胡,入心包絡、肝、三焦、膽經,經醋制後,作用專於肝經,使其更有效地治療肝經的疾病。前人從實踐中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認識:「大凡生升熟降」,「酒制升提」,「鹽制入腎」等。 (五)便於調劑和制劑 植物根及根莖類、藤木類、果實類經炮製後加工成一定規格的飲片,如切成片、絲、段、塊等,便於調劑時分劑量和配方。礦物類、貝殼類及動物骨甲類葯物,如自然銅、磁石、代赭石、牡蠣、石決明、穿山甲等,這類葯物質地堅硬,難於粉碎,不便制劑和調劑,而且在短時間內也不易煎出有效成分,因此必須經過炮製,採用煅、煅淬、砂燙等炮製方法使質地變為酥脆,易於粉碎,而且使有效成分易於煎出。 (六)有利於貯藏及保存葯效 葯物在加工炮製過程中都經過乾燥處理,使葯物含水量降低,避免霉爛變質,有利於貯存。某些昆蟲類、動物類葯物經過加熱處理,如蒸、炒等能殺死蟲卵,防止孵化,便於貯存,如桑螵蛸等。植物種子類葯物經過加熱處理,如蒸、炒、燀等,能終止種子發芽,便於貯存而不變質,如蘇子、萊菔子等。某些含甙類葯物經加熱處理破壞酶的活性,避免有效成分被酶解損失,以利久貯,如黃芩、杏仁等。 (七)矯臭矯味,便於服用 動物類或其他有特異不快臭味的葯物,往往為病人所厭惡,難以口服或服後出現惡心、嘔吐、心煩等不良反應。為了利於服用,常將此類葯物採用漂洗、酒制、醋制、蜜制、麩炒等方法處理,能起到矯臭矯味的效果。如酒制烏梢蛇、紫河車,麩炒僵蠶、椿根皮,醋制乳香、沒葯,常流水漂洗人中白等。 (八)提高葯物凈度,確保用葯質量 中葯在採收、運輸、保管等過程中,常混有沙土、雜質、霉爛品及非葯用部位,因此,必須加以凈選、清洗等加工處理,使其達到一定的凈度,這對保證臨床用葯劑量准確有著重要的意義。如種子類葯物要去沙土、雜質,根類葯物要去蘆頭,皮類葯物要去粗皮,動物類葯物要去頭、足、翹等。有些葯物雖屬同一植物,但由於葯用部位不同,其作用也不同,更應區分入葯。如麻黃經發汗,根止汗,故要分開入葯,以適應醫療的需要。
㈣ 我想開中葯飲片粗加工廠(無炮製過程)是否需要通過GMP認證 中葯材初加工具體應該辦什麼手續和資質
做個體加工戶就行了,農產品初加工不需要辦資質和手續,做飲片需要辦資質和手續,資質、手續、認證、驗收需要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資金少則幾百萬,如果有實力可以去做。
㈤ 中葯炮製
中葯炮製是技術性非常強的工作,不是中葯專業一般做起來會很吃力。但是我不明白為什麼要出去跑。中葯炮製的工資待遇很一般,沒有多高的。建議你再了解一下,先別急著做決定。
㈥ 中葯產地加工技術和炮製有什麼區別
產地加工是為了當地更好的貯藏,便於運輸。不是所有的都允許產地加工的。這也有規定的。炮製必須在正規的天冉飲片生產。不過現在都有點亂。反正說一套做一套
㈦ 什麼是中葯炮製
葯材炮製系指將葯材通過凈制、切制、炮炙處理,製成一定規格的飲片,以適應醫療要求及調配、制劑的需要,保證用葯安全和有效。
炮製葯材的用水,應為飲用水。炮製葯材除另有規定外,應符合下列有關要求。
一、凈制 即凈選加工。經凈制後的葯材稱為「凈葯材」。凡供切制、炮炙或調配製劑的,均應使用凈葯材。
凈制葯材可根據其具體情況,分別選用挑選、風選、水選、篩選、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達到質量標准。
二、切制 葯材切制時,除鮮切、干切外,須經浸潤使其柔軟者,應少泡多潤,防止有效成分流失。軟化處理方法有:噴淋、搶水洗、浸泡、潤、漂、蒸。並應按葯材的大小、粗細、質地等分別處理。注意掌握氣溫、水量、時間等條件。切後應及時乾燥,保證質量。
切製品有片、段、塊、絲等。其厚薄、長短、大小、寬窄通常為:
片 極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 短段5~10mm,長段10~15mm ;
塊 8~12mm的方塊;
絲 細絲2~3mm,粗絲5~10mm。
其他不宜切制的葯材,一般應搗碎用。
三、炮炙 除另有規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 炒制分清炒和加輔料炒。炒時應火力均勻,不斷翻動。掌握加熱溫度、炒制時間及程度要求。
清炒 取凈葯材置熱鍋中,用文火炒至規定程度時,取出,放涼。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黃色,斷面色加深為度,取出,放晾。炒焦後易燃葯材,可噴淋清水少許,再炒干或曬干。
麩炒 取麩皮,撒在熱鍋中,加熱至冒煙時,加入凈葯材,迅速翻動,炒至葯材表面呈黃色或色變深時,取出,篩去麩皮,放涼。
除另有規定外,每100kg凈葯材,用麩皮10kg。
2.燙 燙法常用的輔料為潔凈河沙、蛤粉或滑石粉。取河沙(蛤粉、滑石粉)置鍋內,一般用武火炒熱後,加入凈葯材,不斷翻動,燙至表面鼓起、酥脆或規定的程度時,取出,篩去輔料,放涼。
如需醋淬時,篩去輔料後,趁熱投入醋中淬酥。
3.煅 煅制時應注意煅透,使酥脆易碎。
明煅 取凈葯材,砸成小塊,置無煙的爐火上或置適宜的容器內,煅至酥脆或紅透時,取出,放涼,碾碎。
含有結晶水的鹽類葯物,不要求煅紅,但需使結晶水蒸發盡,或全部形成蜂窩狀的塊狀固體。
煅淬 將凈葯材煅至紅透時,立即投入規定的液體輔料中,淬酥(如不酥,可反復煅淬至酥),取出,乾燥,打碎或研粉。
4.制炭 制炭時應「存性」,並防止灰化。
炒炭 取凈葯材,置熱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黃色或至規定程度時,噴淋清水少許,熄滅火星,取出,晾乾。
煅炭 取凈葯材,置煅鍋內,密封,燜煅至透,放涼,取出。
5.蒸 取凈葯材,照各品種炮製項下的規定,加入液體輔料拌勻(清蒸除外),置適宜的容器內,加熱蒸透或至規定的程度時,取出,乾燥。
6.煮 取凈葯材加水或液體輔料共煮,輔料用量照各品炮製項下的規定,煮至液體完全被吸盡,或切開內無白心時,取出,乾燥。
有毒葯材煮制後剩餘汁液,除另有規定外,一般應棄去。
7.燉 取凈葯材照各品種炮製項下的規定,加入液體輔料,置適宜的容器內,密閉,隔水加熱,或用蒸汽加熱燉透,或燉至輔料完全被吸盡時,放涼,取出,乾燥。
8.燀 取凈葯材投入沸水中,翻動片刻,撈出。有的種子類葯材,燀至種皮由皺縮至舒展、能搓去時,撈出,放冷水中,除去種皮,曬干。
9.酒制 包括酒炙、酒燉、酒蒸等。酒制時,除另有規定外,一般用黃酒。
酒炙 取凈葯材,加酒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規定的程度時,取出,放涼。
除另有規定外,每100Kg凈葯材,用黃酒10kg。
酒燉 取凈葯材,加酒拌勻,照上述燉法制備。
酒蒸 取凈葯材,加酒拌勻,照上述蒸法制備。
酒燉或酒蒸,除另有規定外,每100kg凈葯材,種子類用黃酒20kg,根及根莖類用黃酒30kg。
10.醋制 包括醋炙 、醋煮 、醋蒸等。醋制時,應用米醋或其他發酵醋。
醋炙 取凈葯材,加醋拌勻,悶透,置鍋內,炒至規定的程度時,取出,放涼。
醋煮 取凈葯材,加醋,照上述煮法制備。
醋蒸 取凈葯材,加醋拌勻,照上述蒸法制備。
醋炙、醋煮或醋蒸,除另有規定外,每100kg凈葯材,用醋20kg, 必要時可加適量水稀釋。
11.鹽制 包括鹽炙、鹽蒸等。鹽制時,應先將食鹽加適量水溶解後,濾過,備用。
鹽炙 取凈葯材,加鹽水拌勻,悶透,置鍋內(個別葯物則先將凈葯材放鍋內,邊炒邊加鹽水),以文火加熱,炒至規定的程度時,取出,放涼。
鹽蒸 取凈葯材,加鹽水拌勻,照上述蒸法制備。
鹽炙或鹽蒸,除另有規定外,每100kg凈葯材,用食鹽2kg。
12.薑汁炙 薑汁炙時,應先將生薑洗凈,搗爛,加水適量,壓榨取汁,姜渣再加
水適量重復壓榨一次,合並汁液,即為「薑汁」。如用乾薑,搗碎後加水煎煮二次,合並煎液,濾過,取濾液。
取凈葯材,加薑汁拌勻,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薑汁被吸盡,或至規定的程度時,取出,晾乾。
除另有規定外,每100kg凈葯材,用生薑10kg或乾薑3kg。
13.蜜炙 蜜炙時,應先將煉蜜加適量沸水稀釋後,加入凈葯材中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規定程度時,取出,放涼。
除另有規定外,每100kg凈葯材,用煉蜜25kg。
14.油炙 羊脂油炙時,先將羊脂油置鍋內加熱溶化後去渣,加入凈葯材拌勻,用文火炒至油被吸盡,葯材表面呈油亮時,攤開,放涼。
15.制霜(去油成霜) 除另有規定外,取凈葯材碾碎如泥狀,經微熱後,壓榨除去大部分油脂後,取殘渣研製成符合規定要求的鬆散粉末。
16.水飛 取凈葯材,置容器內,加適量水共研細,再加多量的水,攪拌,傾出混懸液,殘渣再按上法反復操作數次,合並混懸液,靜置,分取沉澱,乾燥,研散。
17.煨 取凈葯材用濕面或濕紙包裹,或用吸油紙均勻地隔層分放,進行加熱處理,或將葯材埋入麩皮中,用文火炒至規定程度時取出,放涼。
除另有規定外,每100kg凈葯材,用麩皮50kg。
㈧ 中葯炮製方法一般分為哪四類
中葯炮製的常見方法
1、修治:
包括純凈、粉碎、切制三道工序。
2、水制:
用水或其他輔料處理葯材的方法。目的主要是清潔葯物、除去雜質、軟化葯物、便於切制、降低毒性及調整葯性。常見的方法有:漂洗、悶、潤、浸泡、噴灑、水飛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3、火制:
是將葯物經火加熱處理的方法。可分為:炒、炙、燙、煅、煨、炮、撩、烘8種。
4、水火共制:
既要用水又要用火,有些還要加輔料。包括煮、蒸、燉、淬等。
5、其他製法:
制霜、發酵、精製、葯拌。
常用中葯加工與炮製技術主要包括對原葯材凈制、切制、炮製(炒葯,炙葯,煅葯,蒸煮焯法,發酵、制霜法及其他製法等)三個環節。
炮製是中葯傳統制葯技術的集中體現和核心,經炮製後的葯物,葯效得到提高,毒副作用降低,且方便存儲,是中醫臨床用葯的必備工序。傳統的炮製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焙、炮、煅、浸、飛等。例如,蒸,分為清蒸、酒浸蒸、葯汁蒸;煮,分為鹽水煮、甘草水煮、黑豆汁煮;炙,分為蜜炙、酥蜜炙、豬脂炙、葯汁塗炙;浸,分為鹽水浸、蜜水浸、米泔水浸、漿水浸、葯汁浸、酒浸、醋浸等。
㈨ 中葯材炮製加工的方法有哪些
答:中葯材炮製加工的方法可分為:凈選、淘洗、切制、炒制(含炙)等,按工藝要求進行炮製加工,炮製的依據是中國葯典和河南省葯材炮製規范
來源:獸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