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久咳的中葯
㈠ 治療咳嗽的中葯方
麥冬,天冬,知母,貝母,甘草,橘紅,黃芩,桑皮也。有痰燥而難出,加栝蔞子。痰多加半夏。喘加杏仁。胸膈氣不快加枳殼,桔梗。久則宜斂,加五味子。 半夏有毒,建議不用但它有有很好的止咳效果。 建議:單服枇杷葉。一次7,8片。 如果葯鍋(紫砂鍋)熬一上午。(這是一天20片左右的早上放十幾片喝一碗放兩三碗的水和幾片葉子。知道放完今天的葉子。紫砂鍋開始是要水接近滿的。白天打到強,晚上打自動,每天往裡加水和葉不把昨天的頁拿出來熬一個星期把最後的水喝完葉子倒了大概140片左右時全換) 臨時的化(鍋不是紫砂) 水兩碗半(最好三碗)熬開5分鍾。分成兩碗(煎好兩碗)然後留一碗到鍋中慢慢的倒入第二碗一次倒一點直到3碗熬成一碗。湯有黃色熬成寶石紅也開始有苦味。 一天上次服用。枇杷葉比較便宜。中午熬時把早上的葉子也一起熬大約加早上是12,13片。晚上熬時大約一共18,19片。長期服用 適當的熬一點貝母喝或煮稀飯在加點百合。 枇杷葉用時把背面的毛刷掉。 在平時吃些杏仁(炒貨店的)中葯店的不要那是苦杏仁有毒 這是我辛辛苦苦打的~
㈡ 中葯治咳嗽,久咳不愈應再加上什麼中葯
中葯材在使用上用很多屬性相沖的,你沒有說另外有那些中葯,沒辦法給出答案!
另,久咳不愈有很多原因,不做檢查很難判斷,所以建議找好的中醫檢查一下先
個人推薦久咳不愈通常是屬寒咳,痰為白色,
化州橘紅可調理與治療
㈢ 求治久咳多痰的中葯
你的要求我們很理解,但你也要明白,痰多,中醫分析的原因卻有幾種可能:熱致、濕致、寒致、燥致及風致。鎮咳脫敏還比較容易,就是款冬花、紫菀、百部、前胡等,可再加杏仁、浙貝、桔梗等,但痰多的根本原因呢?不知道你的脈象,怎麼提供?中醫最講對症下葯了。
還有,要考慮你目前的情況:有沒有久熱傷陰炎肺的情況,有就要滋養肺陰,因為「肺為嬌臟」;盡管有痰,有沒有某些時候痰液黏稠難以咳出的困難,有的話就要開胸豁痰;有沒有易感冒的肺氣受傷之狀,有的話要以參芪扶正肺氣……
咳漱,看起來是個獨立的症狀,其實牽扯麵很廣呢,哪能隨便就給你搬個方子來?有這么個故事:一個人患了風濕症去中醫那裡診治,治療效果很好,病癒後他把那張處方仔細地收藏了起來。後來有人看他治療得很好就向他借方子,有所損壞他就裱糊一下,時間長了一張薄薄的紙成了紙板。二十來年後他又遇到了當年的醫生,言談中提到了那張方子,醫生問別人用效果怎麼樣,這個人猶豫了半天最後說基本沒用,醫生說沒用就對了,因為那張方子是針對他的病情開的,怎麼能適合別人呢?
你還是去醫院仔細檢查,由醫生給你診療、開方,這樣對自己才負責。
㈣ 久咳不愈中葯方
有痰慎用止咳葯,用化痰葯羧甲司坦試試,
㈤ 求久咳良方....中葯更好...
一、感冒為萬病之源 人體的大腦中有一造熱中樞,能不斷地產生熱能,並調節溫度以維持體溫的恆定(36.5度C左右),遇冷則毛細孔收縮,遇熱則擴張以散熱。一旦受寒邪、風邪 所侵,肌肉血管神經收縮,致無法正常散熱,引起體溫升高,即為發熱或發燒;使得代謝管道受到阻塞,代謝廢物滯留皮下,刺激知覺、癢覺、痛覺神經,因而產生 搔癢,全身肌肉酸痛的現象,嚴重者造成骨節酸痛。侵及頭部則頭痛,至耳朵則造成內耳不平衡、暈眩、欲嘔;病毒若破壞視神經,就會出現角膜炎、結膜炎。侵及鼻子則有鼻竇炎及鼻塞、流鼻水。其初始症狀可能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來水般流不止。若不予理會,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會逐漸加重;若一直發燒,就會化熱而呈現熱症。(此時西葯的退燒葯及退燒針,只是抑制大腦的造熱中樞,掩耳盜鈴而已,並沒有真正退燒;假如人的正氣強,燒退了,就可以抵抗病邪,病也就好了。若本身身體虛弱的話,病就反反復覆,一直好不了,並會帶來許多副作用。) 由流清涕而化熱後,鼻涕、痰都會變黃、黏稠狀。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於喉管不出則乾咳。久咳則胸悶、有壓迫感。侵及淋巴則導致淋巴腫。侵入咽喉部,會使得咽喉發炎、扁桃腺發炎,嚴重時連吞口水都有痛感。侵入呼吸道則為氣管炎,到胸腔則演變成肺炎到腸胃道則會腹瀉或便秘,甚至並發急性腸炎。 良方十帖介紹 (對號入座、安全有效) (一) 對號入座 初起感冒------葛根湯 前額頭痛,後頭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不舒服-----葛根湯 鼻涕或痰稀稀白白似雞蛋清----------小青龍湯 鼻涕或痰黃黏稠-------------麻杏甘石湯 咳嗽痰稀白-------------小青龍湯 咳嗽乾咳、黃黏稠------------麥門冬湯 喉嚨不舒服吃冰或吹風就不舒服-----------小青龍湯 喉嚨不舒服,咽喉痛、發炎-------------麥門冬湯 暈--------------------------------苓桂術甘湯 痛-----------------------------芍葯甘草湯 肚子不舒服--------------------平胃散 拉肚子一般水瀉----------------胃苓湯 拉肚子急性腸炎---------------葛根芩連湯 見葯方解說-------------------小柴胡湯 (二) 葯方解說 葛根湯: 1.感冒初起 2.頭痛、發燒、惡寒、脖子、肩膀、骨節疼痛,而無汗。 一般頭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都可以用。 *注意事項:一直在流汗的時候,不要服用。平常吃不會發汗,但感冒欲汗不得汗時,則會發汗。 小青龍湯: 1. 感冒第一、二天不要用,第三天後不管有哪些症狀,只要流清涕或稀白的痰都可以使用,一吃不管是咳嗽、流鼻水、發燒惡寒,通通可以痊癒。 2.平常任何時候,只要見到流清涕就可以用。 3.過敏性鼻炎,氣管炎、支氣管炎,動不動就打噴嚏,流稀稀白白的鼻涕(成泡沫狀似雞蛋清)。 4.寒性的氣喘—氣喘而有惡寒、流清涕或稀白的痰。 5.寒咳-咳嗽而痰白稀。一吃冷、一吹風就咳(或不舒服)。 *注意事項:感冒第一、二天不可以使用。 麻杏甘石湯: 1.流黃稠的鼻涕或痰。 2.熱性的氣喘、急性肺炎、熱郁肺葉(胸悶、呼吸急促,唇紅似擦胭脂,量體溫卻不一定發高燒) 。 麥門冬湯: 1.熱咳,乾咳—咳嗽無痰,喉嚨會痛、沙啞,或咳嗽痰黃稠。扁桃腺發炎。 2.常說話者,最佳保養葯方。 苓桂術甘湯: 1.幾乎所有的暈都有效,包括內耳、前庭神經不平衡、低血壓…等。 2.暈車(上車前就吃或用濃縮葯粉填在肚臍,再上貼透氣膠布亦可;吃了不但不傷胃,反而胃口大開又健胃)。 3.眼壓過高(平常眼睛、眼眶會脹脹的)。 4.鼻涕倒流。青白色的痰或鼻涕。 芍葯甘草湯: 1.中葯的止痛葯,雖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可以止痛,但簡單安全有效。 2.全身一切攣急疼痛都可以用,尤其---痛經、小朋友半夜哭鬧、治腹痛如神(日本漢醫博士極力 稱贊)、爬山回來小腿肚痛。 3.打嗝、呃逆、放屁。肩腰腿腳痛、結石痛、腳無力…等,皆可緩解。 4.巴金森氏症、小兒腦性麻痹,皆可長期服用而緩解。 平胃散: 肚子不舒服、脹氣、消化不良、吃壞東西(肚子痛、拉肚子)。 注意事項:孕婦不要吃。(跟孕婦不能吃薏仁的理由一樣,不要想得太可怕)。 註:平胃散┼五苓散=胃苓湯。 胃苓湯: 拉肚子、水瀉、上吐下瀉(包含某些霍亂)、一吃就拉。拉肚子不是很痛,拉的幾乎都是水。 注意事項:孕婦不要吃。 葛根芩連湯: 急性腸炎、一切細菌病毒感染之拉肚子(大便黏黏稠稠似稀飯)。 拉肚子來勢洶洶、肚子會絞痛、大便黏稠、肛門重重的,一直想拉卻老是覺得拉不幹凈,口會渴,嘴巴也會干。 註:到落後地區旅遊一定要帶。 小柴胡湯: 1. 感冒的中間期(已經不再發燒、惡寒,或有輕微的發燒,而不惡寒) 2.口苦、咽干、目眩、心煩、胸脅悶痛、食慾不振、有想吐的感覺。 3.眼睛、耳朵、咽喉不 太舒服、耳鳴、淋巴結癤。 4.非感冒而有以上任何症狀時,亦可服用。 5.往來寒熱(發燒時不惡寒,惡寒時不發燒,但兩者明顯交替發作) 莫名其妙的發燒。 6.頭痛(痛在太陽穴附近)。 (三)進階應用---舉例: 1.口苦、眼睛不舒服、發燒、喉痛---小柴胡湯(3克)┼麥門冬湯(3克)。 2.內耳不平衡、暈眩、眼壓過高---小柴胡湯(3克)┼苓桂術甘湯(3克)。 3.發燒、鼻涕黃稠、咳嗽、喉嚨痛---麻杏甘石湯(3克) ┼麥門冬湯(3克)。 4.口苦、眼睛、耳朵不舒服、發燒、頭痛、淋巴有節癤,肚子痛-小柴胡湯(3克)┼芍葯甘草湯(3克)。 5.喉嚨不舒服、緊張就咳---麥門冬湯(3克) ┼芍葯甘草湯(3克)。 6.感冒引起拉肚子----小柴胡湯(3克)┼平胃散(3克)。 7.感冒發燒,並發急性肺炎、喘、高燒不退---麻杏甘石湯(3克)┼魚腥草(1~2克),一吃馬上改善。 8.初起感冒,就鼻腔熱熱的,連自己呼吸都感覺到乾乾熱熱的,甚至會痛---葛根湯(2克)┼黃芩、桑葉、菊花(各0.5克)。(註:此時葛根湯用量比平時少一點。) 9.初起感冒,就咽喉痛---葛根湯(3克)┼桔梗、百部、元參(各0.5克)。 (註:麥門冬湯會影響葛根湯發汗的作用,所以初期感冒發燒惡寒,欲汗不得汗時不用。) 10.喉嚨會痛、也有一些痰,但不是很稀---麥門冬湯(3克) ┼苓桂術甘湯(3克)。 11.流清涕,但咽喉痛---小青龍湯(3克)┼黃芩、桔梗、百部、元參(各0.5克); 或苓桂術甘湯(3克) ┼麥門冬湯(3克)。 註:小青龍湯原則上不與麥門冬湯或麻杏甘石湯一起使用。 註:本內容之單味葯原則上僅供進階者參考以加強療效,不用准備;若要應用則視需要酌量使用一二味即可。 三、劑量及服用法 1. 葛根湯: 葛根(4錢)、麻黃(2~3錢)、桂枝(2錢)、芍葯(2錢)、甘草(2錢)、生薑(3錢)、大棗(4枚)。(水三碗半,先煮麻黃、葛根至二碗半,去掉水面白沫,入諸葯煎至八分,溫服,令汗微出)。(註:初起感冒,若有汗要去掉麻黃,或用桂枝湯。) 2. 小青龍湯: 麻黃(2.5錢)、桂枝(2.5錢)、半夏(3錢)、細辛(8分)、生薑(2.5錢)、五味子(1錢)、芍葯(2.5錢)、甘草(2.5錢)。 (水三碗半,先煮麻黃至二碗半,去沫納諸葯,煎八分,溫服) 3. 麥門冬湯: 麥門冬(5錢)、半夏(1.5錢)、甘草(1錢)、大棗(4枚)、粳米(5錢)、黨參(3錢)。(水煎服) 4. 麻杏甘石湯: 麻黃(1.5~2錢)、杏仁(3錢)、石膏(6錢~1兩)(碎,綿裹)、甘草(1.5錢)。(水四碗,先煎石膏至三碗半,再煮麻黃至兩碗半,去上沫,再納杏仁、甘草,煎至八分,溫服)。 5. 苓桂術甘湯: 茯苓(5錢)、桂枝(3錢)、白朮(4錢)、甘草(2錢)。(水煎服) 6. 芍葯甘草湯: 芍葯(4錢)、甘草(4錢)。(水煎服) 7. 平胃散: 蒼朮(3錢)、厚朴(2錢)、陳皮(2錢)、甘草(1錢)、生薑(2片)、大棗(2枚)。(水煎服) 8. 胃苓湯: 蒼朮(2錢)、厚朴(1.5錢)、陳皮(1.5錢)、甘草(1錢)、生薑(2片)、大棗(2枚)、桂枝(1.5錢)、白朮(2錢)、茯苓(3錢)、豬苓(2錢)、澤瀉(1.5錢)。(水煎服) 9. 葛根芩連湯: 葛根(3錢)、黃芩(3錢)、黃連(2錢)、甘草(1錢)。(水煎服) 10. 小柴胡湯: 柴胡(4錢)、黃芩(2.5錢)、甘草(2.5錢)、生薑(2.5錢)、半夏(2錢)、黨參(3錢)、大棗(2枚)。(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再煎至八分,溫服) *建議:到中葯房買以上十帖科學中葯(單味葯可以不用買;多跑幾家店,免得被貴去了),放在家裡有備無患。出門旅遊隨身分裝一些攜帶著,可以令你出門更安心。 *濃縮中葯的劑量:一天吃三次,不限時間。 *單獨吃一種湯(或散),一次可服3~4克(嚴重者,用到5克亦無妨)。 *若兩種湯(或散)合用,每一種湯(或散)可服3克(兩種就合為6克)。 *原則上,單味葯可以不用,若為了加強療效,每一種單味葯可加0.5克,至多加到4種;而每一種湯(或散)的劑量就酌量減少,使一次的總劑量限定在6克以內。 *例:(小青龍湯2克┼苓桂術甘湯2克┼遠志0.5克┼菖蒲0.5克┼桔梗0.5~1克),或(小柴胡湯2克┼麥門冬湯2克┼百部0.5克┼元參0.5克┼訶子0.5克┼桔梗0.5克)。 *一次的總劑量:11歲以上:6克以內(含6克); 7~11歲:5克以內(含5克); 3~7歲:3克以內(含3克); 1~3歲:2克以內(含2克); 1歲以下:1克以內(含1克)。 *葯粉打開可以存放2年,有些會潮濕硬硬的,只要沒有發霉的味道,就沒有壞。 *若用煎劑,所加的單味葯,每一種可以放2~3錢; *若兩種湯(或散)合用,有重復的話,就用量比較大者, 例如小青龍湯和苓桂術甘湯分別有桂枝2.5錢及3錢,兩湯合用時,桂枝就用3錢。
麻煩採納,謝謝!
㈥ 長期咳嗽,如何中葯治療
一、一般中醫通常將咳嗽分為外感咳嗽(風寒襲肺、風熱犯肺、風燥傷肺)和內傷咳嗽(痰濕蘊肺、痰熱郁肺、肝火犯肺、肺陰虧耗),分七個證型。 1.風寒襲肺。咳嗽,痰稀薄白,咽癢,常伴鼻塞、流清涕、噴嚏、惡寒頭痛、肢節酸痛,舌苔薄白,脈浮緊等。治宜疏風散寒、宣肺止咳。可選用通宣理肺丸(由麻黃、蘇葉、前胡、杏仁、桔梗、陳皮、半夏、茯苓、枳殼等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用淡姜湯或溫開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還有麻黃止嗽丸、解肌寧嗽丸、小青龍合劑(沖劑)等,也可參考選用。忌吃生冷油膩食物。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2.風熱犯肺。咳嗽,咳聲粗亢,痰稠色黃,咯痰不爽,伴有發熱惡風、頭痛汗出、咽干口渴、鼻流黃涕,舌紅苔薄黃,脈浮數等。治宜疏風清熱、宣肺止咳。可選用羚羊清肺丸(由羚羊角粉、浙貝母、大青葉、桑白皮、金銀花、杏仁、枇杷葉、黃芩、前胡等中葯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還有桑菊感冒片、川貝止咳露、蛇膽川貝液(散)等,也可參考選用。寒咳、胃寒嘔吐及糖尿病患者禁服。 3.風燥傷肺。秋冬氣候乾燥傷肺,主要表現為乾咳無痰,或痰黏稠難出、痰中帶血絲、鼻燥咽干、身熱口渴,舌尖紅、苔薄黃而干,脈細數等。治宜清熱潤燥、生津止咳。可選用秋梨膏(由秋梨、浙貝母、麥冬、青蘿卜、鮮藕、蜂蜜等製成),每次服15克,每日2次,溫開水調服。其他功效相近的還有羊膽丸、萊陽梨膏等,也可參考選用。忌食辛辣香燥、肥膩及過於寒涼之品,宜戒煙。 4.痰熱郁肺。咳而氣喘,痰多色黃黏稠,不易咯出,口鼻氣熱、口苦咽干、咽痛喉腫、胸痛胸悶,舌苔黃,脈弦數等。治宜清肺瀉火、化痰止咳。可選用二母寧嗽丸(由浙貝母、知母、石膏、黃芩、梔子、栝樓皮、桑白皮、五味子、陳皮、茯苓、甘草等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有清氣化痰丸、羚羊清肺丸等,可參考選用。 5.痰濕蘊肺。咳嗽多痰、痰白而黏,痰出即咳止,伴有胸脘脹悶、神疲乏力、身重睏倦、飲食減少、惡心嘔吐、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濡滑等。治宜健脾燥濕、化痰止咳。可選用千金化痰丸(由法半夏、茯苓、陳皮、白附子、白術、枳實、膽南星、海浮石、當歸、知母、天花粉等組成),每次服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還有二陳丸、橘紅丸等,也可參考選用。 6.肝火犯肺。咳時面赤、咽干口苦、痰滯咽喉,只咳不出、量少質黏或如絮條,胸脅脹痛、咳時引痛、症狀隨情緒波動,舌紅、苔薄黃少津,脈弦數。治宜清肺瀉肝、順氣降火。可選用黛蛤散、瀉白散加減(桑白皮、地骨皮、黃芩、山梔子、丹皮、青黛、海蛤殼、粳米、甘草等)。注意保持心情舒暢。 7.肺陰虧耗。久咳不止,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伴有形體消瘦、口燥咽干、聲音嘶啞、潮熱盜汗、胸部隱痛,舌質紅少苔,脈細數等。治宜養陰潤肺、化痰止咳。可選用養陰清肺丸(由生地、玄參、麥冬、川貝母、白芍、丹皮、薄荷、甘草等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還有百合固金丸、蛤蚧養肺丸等,也可參考選用。 如果咳嗽日久不愈,痰少色白清稀,伴有氣喘、聲低無力、疲倦畏風,自汗心悸、面色蒼白、手足欠溫,易患感冒,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無力等,出現肺氣虛的,治宜補肺益氣、化痰止咳。可選用人參保肺丸(由人參、五味子、杏仁、玄參、枳實、砂仁、罌粟殼、麻黃、甘草等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還有補肺丸、利肺片等,也可參考選用。 在選方用葯時要特別注意以下要點: 1.注意分清外感與內傷。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在天氣變化受涼後突然發生,實證居多。內傷咳嗽多為久病,起病緩慢,常反復發作,病程長,邪實正虛居多。 2.注意辨別咳嗽聲音及發作時間。咳聲高揚者屬實症,低弱者屬虛症。咳聲嘶啞、病勢急而病程短者,為外感咳嗽;病勢緩而病程長者則屬虛症。早晨咳嗽陣發加劇,咳嗽連聲重濁,痰出咳減者,多為痰濕或痰熱咳嗽;午後咳嗽加重或夜間有單聲咳嗽,咳聲輕微短促者,多屬肺燥陰虛;夜卧咳嗽加劇,少氣或伴氣喘者,為久咳致喘的虛寒症。 3.注意辨痰的顏色、性質及數量。痰少或乾咳無痰者,多屬燥熱、陰虛症;痰多者,常屬痰濕、痰熱或虛寒症。痰白而稀薄者屬風、屬寒。痰白而稠厚者屬濕;痰黃而黏稠者屬熱。
㈦ 長期咳嗽,如何中葯治療
是不是什麼東西吸到肺里了?那樣也會咳嗽的,長期的咳,還是去醫院排個CT吧
㈧ 治療咳嗽的中葯
是支氣管肺抄炎嗎
如果是
我介紹
江蘇宿遷
朱向奎的中葯
祖傳秘方
3服葯根治的
如果不是,
我只是根據你母親舌頭的顏色
你看她舌苔以外的部分
如果是紅色
請吃枇杷葉,
7片煮水加冰糖
晚上喝
1次就見效了
2次就很好了
如果是淡紅的
我強力推薦化橘紅
泡水
也是可以根治的
如果這兩種東西
你都找不到
那麼請你給她買甘草口服液
加冬凌草
還有咳特靈
這個效果也比較明顯
祝福你媽媽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