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西葯治療 » 醫改的中葯

醫改的中葯

發布時間: 2021-03-26 10:33:56

⑴ 醫改給葯店經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醫改給葯店經營帶來的機遇 醫葯行業潛力巨大,民族醫葯產業發展迫切,表現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07年,全國實現七大類醫葯商品銷售總額為4026億元,2005~2008年年均遞增10.3%據估算,2020年,我國醫葯產業產值將達到6萬億元,可能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醫葯市場醫葯產業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小,生物醫葯產業可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但同時,醫葯產業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困難例如:從外部看,金融危機短期內會對我國醫葯出口產生不利影響;從內部看,研發投入不足,創新能力不強,質量標准體系不健全,葯品安全存在隱患,低水平重復建設未得到有效抑制,無序競爭加劇,環保問題突出,治理措施不力等等 不過,行業創新意識在近幾年有所增強宋瑞霖列舉了以下數字:從我國2007年10月1日至今的葯品注冊受理件數來看,仿製葯申報數量佔比降低為52.3%,而創新葯物的申報數量為2.6%他認為,創新是包括觀念、制度、市場和技術在內的系統創新,其中,觀念與制度的創新是基礎,市場和技術的創新是結果 回顧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醫葯產業發展亟需解決的兩大問題是提高產業集中度和提高葯品質量標准 就行業集中度問題,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取決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數量和市場覆蓋度,因此必須提高企業集中度,沒有集中度就沒有行業競爭力和國家競爭力2008年,我國醫葯產業的集中度為40%,比2006年提高10個百分點,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距離 關於葯品質量標准問題,我國的葯品標准總體水平不高,2005版葯典收載的葯品標准占整個葯品標準的20%,而美國的這一比例為80% "突破制葯行業發展的關鍵點,是通過提高葯品質量管理體系和葯品質量標准來提高國家制葯工業的整體水平要制定葯品標准提高的過渡性政策對主動提高葯品執行標准並可驗證的,承認其提高質量的成本,承認該標准為法定標准之上的質量標准,並應該規定在一定過渡期內將該標准提升為國家標准"宋瑞霖認為,支撐中國醫葯發展的不是單一的政策,而是一個完善的政策體系,否則,不同的單獨的合理政策有可能因為對沖而使政策綜合效益下降甚至走向反面 新醫改帶來的機遇大於挑戰 新環境下葯品零售市場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從葯品零售市場發展概況、新醫改政策對零售行業影響、2009年葯品零售市場預測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零售葯店數量增加分布不均 數據標明,我國零售企業數量持續增加 截至2008年底,我國的葯店總數為365578家,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5.99%2009年上半年,我國有37.86萬家葯店,數量又增加了3.56%連鎖企業穩步擴張,2009年上半年門店數量比2008年又增加了2.41%,達到13.25萬家2008年連鎖門店占葯店總數的35.4%,美國這一比例約為60%,我國的連鎖經營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從零售企業的地區分布來看,葯品連鎖企業數量最多的前10個省份,擁有的連鎖企業數量佔全國的56.26%,擁有門店數佔全國連鎖門店總數的37.34%我國的葯店密度較高,但是區域分布不均勻在監測的27個城市中,成都的葯店密度最高,為2814人/店;南寧密度最低,為8528人/店 從我國的葯店銷售規模來看,2008年我國葯品零售市場規模為1295億元,同比增加17.7%,2009年上半年葯品零售市場約為741億元,同比增加15.24%在葯品零售市場上,連鎖百強的集中度為44%,連鎖10強的集中度為15.47%,而美國前10強的集中度已經達到50% "總體來看,我國零售百強集中度穩中有升,但是利潤水平偏低 2008年連鎖前10強平均利潤增長2.58%,百強平均利潤增加16.3%,國內連鎖葯店的平均毛利率為20.4%,而國際上,零售連鎖葯店的平均毛利為24%~37%事實上,百強連鎖葯店中,15%的葯店的利潤率水平低於1%,21.25%的利潤率水平在1%~2%之間,而利潤率超過10%的僅佔3.75% 通過零售市場各大類別商品份額比較可以發現,品類結構正在發生變化中成葯、保健品銷售比重下滑,化學葯銷售比重回升,而其他類中的醫療器械類比重上升,說明葯店多元化趨勢明顯在化學葯中,消化系統、心腦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用葯比例上升,抗感染葯則比較平穩 總結我國零售市場發展趨勢,零售葯店數量持續增加,店均服務人數下滑,呈現過度競爭態勢;葯品零售市場穩步增長,但是增速減緩;單店平均銷售增幅下滑,農村葯品零售市場增速放緩;連鎖經營在零售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但近兩年擴張緩慢,葯品零售市場集中度有所提升,但是仍然分散,葯店盈利水平整體偏低 基本葯物不佔主導地位 根據南方醫葯經濟研究所對22大城市樣本醫院的監測數據,基本葯物品種的銷售額所佔的份額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2008年為14.58%,但今年上半年僅為12.9%目前,部分在醫院市場銷售靠前的基本葯物品種的生產廠家雖然眾多,但是市場已經較為集中 在零售市場中,抗生素中基本葯物所佔比重中最大,達47.5%,其他類別佔比均不高從各大零售葯品品類基本葯物所佔比例來看,非目錄產品在零售市場的空間較大,尤其是感冒用葯、皮膚用葯和咳嗽類等零售大類別 總結基本葯物零售市場競爭格局基本葯物品種在零售市場並不佔主導地位,在主要零售類別銷售額TOP20的品牌中,抗感染、心血管的基本葯物大品牌所佔的份額較多,品牌葯在零售葯店中本來就屬於低毛利產品,一旦實施社區零差率,再加之基本葯物價格下調,這些品種在葯店的銷售將受到影響 醫保體制改革對葯品零售業的影響 醫保擴容將刺激終端葯品的消費需求,對零售市場是一個機遇但是農村葯店經營將受到"新農合"全覆蓋的沖擊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方向是按病種、按人頭支付,這對零售葯店的消費者將是一種潛在利好在醫保覆蓋面提升的背景下,擁有定點資格將是吸引持有醫保卡的消費者在葯店購葯的主導因素,將引發更激烈的對醫保定點資格的爭奪 零售市場規模或達1505億元 根據"南方所-中國醫葯經濟運行分析系統"監測數據,運用指數平滑模型分析預測,2009年醫葯七大子行業工業總產值約10000億元,同比增長18%左右,2009年葯品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1490億~1505億元,同比增加15%~16% 新醫改帶來的擴容對零售市場是機遇大於挑戰基本葯物制度、社區零差率、"新農合"、葯價改革等,將給葯店競爭環境帶來新的變化由於相關配套政策仍在醞釀中,未來還存在一定變數,不過,零售葯業的大變革是一種必然,其主導動因不是外因,而是行業內部的過度競爭 網路下沉,多開店、開小店將成為一種趨勢 在新醫改的新形勢下,葯店行業若想獲得競爭優勢,今後必然要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我國醫葯產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我國葯品消費潛力巨大,在宏觀經濟的驚濤駭浪中,醫葯經濟始終在快速發展的軌道上醫葯產業規范化進程加速,市場擴容在望,資本力量涌動,產業變局激盪醫葯工業增速加快,企業效益回暖,產業集中度明顯提升,商業規模化優勢凸顯,終端恢復較快增長但是受金融危機影響,醫葯進出口也遭遇挑戰同時,醫葯行業現階段也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生產能力過剩、研發水平低下等客觀問題 陶劍虹認為,基本葯物制度實施以後,社區醫療機構葯品零差率的實施將對葯店也形成重大的壓力,接下來醫保目錄的調整已經啟動,對醫保定點資格的爭奪將是未來零售業的一大焦點而且,今年6月份開始實施的《食品安全法》,對葯店傳統經營的低成本功能性食品做了明確規定,因此,零售葯店的經營品種將面臨一番調整 如今,我國的葯品零售行業經過了充分的市場競爭的洗禮,已經在自我調節和凈化中逐步走向成熟主流連鎖葯店擅長運用資本的力量,實現規模的快速擴張,進而開始向深度葯學服務、夯實企業管理根基的方向發展,表現在從最原生態的葯鋪到今天的多元化經營、品類管理,再到IT技術的應用 全民醫保的目標實現後,廣大的農村和基礎市場的葯品消費能力將被發掘,主流連鎖葯店的網點由基本飽和的城市區域向葯店密度較低的縣城和富裕城鄉等低端下沉,多開店、開小店將成為一種趨勢而且,新醫改提倡的預防為主的健康理念,對公共衛生、慢病防治的投入加大,將要求葯店行業在今後加強健康服務的功能,以提升專業服務水平獲得競爭優勢可以預見,未來中國的醫葯業態將由分散走向集中,從粗放式經營走向規范化發展

⑵ 新醫改主要內容

新醫改將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入手,在2009-2011年要重點解決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是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合)率均達到90%以上,健全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明顯減輕城鄉居民個人醫葯費用負擔。

2010年各級財政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助標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2010年我區參合農民146812人,參合率達95.18%,統籌區域內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63.05%,新農合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額達2萬元。

第二是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建立比較完整的基本葯物遴選、生產供應、使用和醫療保險報銷的體系。2009年,國家公布基本葯物目錄307種;我區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葯物,並實行零差價銷售。

第三是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發揮縣級醫院的龍頭作用,用3年時間建成比較完善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第四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從2009年起,逐步向城鄉居民統一提供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健全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完善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至2010年,我區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准達21.5元。

第五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醫院經濟補償政策,逐步解決「以葯補醫」問題。

(2)醫改的中葯擴展閱讀:

我國在2009年公布國家基本葯物目錄,並建立國家基本葯物目錄遴選調整管理機制,對目錄進行定期調整和更新。

根據這一《實施方案》,我國將建立基本葯物優先選擇和合理使用制度,所有零售葯店和醫療機構均應配備和銷售國家基本葯物,滿足患者需要。從2009年起,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葯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都必須按規定使用基本葯物。

《實施方案》指出,允許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葯店購買葯物。基本葯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葯品報銷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於非基本葯物。

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對於保障人民群眾用葯的公平可及和安全有效,降低群眾用葯負擔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基本葯物是指滿足大部分群眾的衛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時候均有足夠的數量和適宜的劑型,其價格是個人和社區能夠承受得起的葯物。

為此,新公布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國家制定基本葯物零售指導價格。省級人民政府根據招標情況在國家指導價格規定的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基本葯物統一采購價格,其中包含配送費用。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購進價格實行零差率銷售。

同時,要初步建立基本葯物供應保障體系。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推動葯品生產流通企業兼並重組,發展統一配送,實現規模經營;鼓勵零售葯店發展連鎖經營。政府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的基本葯物,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機構公開招標采購,並由招標選擇的配送企業統一配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醫改方案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民政府網站-新醫改方案解讀:我國將公布國家基本葯物目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醫改

⑶ 醫改對醫葯板塊的影響

醫葯我推薦天士力,已經破位,並且已經形成了底背離,從超跌指標看已經處於-30%以下了,所以短期爆發上攻的可能性比較大一些!可以適當關注。基本面還是比較好的。一旦恢復人氣的話力量可能比較強,走的也會比較快。但是現在還有待觀察人氣和買方力量。。。
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呵呵!我也不知道,並不是真的不知道,而是不想知道,因為我知道即使什麼都知道了也沒有任何用處,中國暫時還不適合。。。

⑷ 2018年中醫葯將如何發展

據報道,1月15日,2018年全國中醫葯工作會議召開,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堅持和加強回黨對中醫葯工作的領答導,對標黨的十九大精神完善中醫葯發展戰略。

進一步提升中醫葯的發展質量和水平。要建優扶強110個中醫醫療和科研高地,布局建設一批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提升和發揮中醫葯防病治病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的能力和優勢。

2018年,中醫葯將步入重大歷史機遇最為集中的新時期,步入「五種資源」最能有效釋放和振興發展最為有利的新時期。我們相信,中醫葯事業必將迎來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

⑸ 新醫改是什麼

新醫改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向社會公布了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了「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近期目標,以及「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長遠目標。
五項重點:
1、實現全民醫保
3年內使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補助標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並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標准,提高報銷比例和支付限額
2、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
建立科學合理的基本葯物目錄遴選調整管理機制和供應保障體系。將基本葯物全部納入醫保葯品報銷目錄。
3、健全基層醫療服務體系
從09年開始,逐步在全國建立統一居民健康檔案。增加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高經費標准。充分發揮中醫葯作用。
4、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從今年起,中國逐步向城鄉居民統一提供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經費標准今年不低於15元,2011年不低於20元。
5、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今年開始試點,2011年逐步推開。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監管機制,提高公立醫療機構服務水平。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

⑹ 新醫改的內容

2009年度公開最新醫改方案全文
按照黨的十七大精神,為建立中國特色的醫葯衛生體制,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現就改革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醫葯衛生事業關系千家萬戶幸福,是重大民生問題。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加快醫葯衛生事業發展,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葯衛生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是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重要標志,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葯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覆蓋城鄉的醫葯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醫療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衛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標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尤其是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以來,各級政府加大投入,公共衛生、農村醫療衛生和城市社區衛生加快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也應該看到,當前我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水平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不適應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城鄉和區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資源配置不合理,公共衛生和農村、社區醫療衛生工作比較薄弱,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葯品生產流通秩序不規范,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完善,政府衛生投入不足,醫葯費用上漲過快,人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從現在到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醫葯衛生工作肩負著繁重的任務。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對改善醫葯衛生服務將會有更高的要求。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和生態環境變化等,都給醫葯衛生工作帶來一系列新的嚴峻挑戰。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是加快醫葯衛生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是實現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途徑,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醫葯是一項涉及面廣、難度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國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鄉、區域差距大,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是一項十分復雜艱巨的任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在明確方向和框架的基礎上,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和堅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醫葯衛生體制。
二、醫葯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醫葯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我國國情出發,借鑒國際有益經驗,著眼於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葯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體系,加強監督管理,創新體制機制,鼓勵社會參與,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
(二)基本原則。醫葯體制改革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堅持醫葯衛生事業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改革方案設計、衛生制度建立到服務體系建設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則,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實現全體人民病有所醫。堅持立足國情,建立中國特色的醫葯衛生體制。堅持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實事求是地總結醫葯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實踐經驗,准確把握醫葯衛生發展規律和主要矛盾;堅持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與人民群眾的承受能力相適應;充分發揮中醫葯作用;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發揮地方積極性,探索建立符合國情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堅持公平效率統一,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相結合。堅持政府主導,強化政府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的責任,加強政府在制度、規劃、籌資、服務、監管等方面的職責,維護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促進公平公正;同時,注重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促進有序競爭機制的形成,提高醫療衛生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質量,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衛生需求。堅持統籌兼顧,把完善制度體系與解決當前突出問題結合起來。從全局出發,兼顧供給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預防、治療、康復三者的結合,正確處理政府、衛生機構、醫葯企業、醫務人員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既著眼長遠,創新體制機制,又立足當前,著力解決醫葯衛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既注重整體設計,明確總體改革方向目標和基本框架,又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
(三)總體目標。醫葯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比較規范的葯品供應保障體系,比較科學的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多元辦醫格局,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三、完善醫葯衛生四大體系,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葯品供應保障體系四位一體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四大體系相輔相成,配套建設,協調發展。
(四)全面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應急救治、采供血、衛生監督和計劃生育等專業公共衛生服務網路,並完善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路為基礎的醫療服務體系的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建立分工明確、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互動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促進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確定公共衛生服務范圍。明確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逐步增加服務內容,細化服務和考核標准。鼓勵地方政府根據當地經濟水平和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在中央規定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明確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職能、目標和任務,優化人員和設備配置,探索整合公共衛生服務資源的有效形式。完善重大疾病防控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加強對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預防控制和監測。加強城鄉急救體系建設。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醫療衛生機構及機關、學校、社區、企業等要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利用廣播、電視、網路、報刊雜志等媒體,加強健康、醫葯衛生知識的傳播,促進公眾合理營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將農村環境衛生與環境污染治理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推動衛生城市和文明村鎮建設,不斷改善城鄉居民的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衛生環境。加強衛生監督服務。大力促進環境衛生、食品衛生、職業衛生、學校衛生和農民工衛生工作。
(五)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堅持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辦醫原則,建設結構合理、分工明確、防治結合、技術適宜、運轉有序,包括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和各類醫院在內的醫療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骨幹、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縣級醫院作為縣域內的醫療衛生中心,主要負責以住院為主的基本醫療服務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搶救,並承擔對鄉村衛生機構的業務技術指導和鄉村衛生人員的進修培訓;鄉鎮衛生院負責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等綜合服務,並承擔對村衛生室的業務管理和技術指導等工作;村衛生室承擔行政村的公共衛生服務及一般疾病的診治等工作。有條件的農村可以實行鄉村一體化管理。加快實施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積極推進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政府重點辦好縣級醫院並在每個鄉鎮辦好一所衛生院,採取多種形式支持村衛生室建設,大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完善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加快建設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以維護社區居民健康為中心,提供疾病預防控制等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初級診療服務。轉變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堅持主動服務、上門服務,逐步承擔起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職責。健全各類醫院的功能和職責。優化醫院布局和結構,充分發揮城市醫院在急危重症和疑難病症的診療、醫學教育和科研、指導和培訓基層衛生人員等方面的骨幹作用。有條件的大醫院按照區域衛生規劃要求,可以通過託管、重組等方式促進醫療資源合理流動。建立城市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城市醫院通過技術支持、人員培訓等方式,帶動社區衛生健康持續發展。同時,採取改善服務能力、降低收費標准、提高報銷比例等綜合措施,引導一般診療下沉到基層,逐步實現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整合城市衛生資源,充分利用城市現有一、二級醫院及國有企事業所屬醫療機構等基層醫療資源,發展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充分發揮包括民族醫葯在內的中醫葯在疾病預防控制、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服務中的作用。加強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中醫院建設,組織開展中醫葯防治疑難疾病的聯合攻關,在醫療衛生機構中大力推廣中醫葯適宜技術。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扶持中醫葯發展,促進中醫葯繼承和創新。建立城市醫院對口支援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制度。發達地區要加強對口支援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城市大醫院要與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縣級醫院建立長期穩定的對口支援和合作制度,採取臨床服務、人員培訓、技術指導、設備支援等方式,幫助其提高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
(六)加快建設醫療保障體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醫療救助共同組成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分別覆蓋城鎮就業人口、城鎮非就業人口、農村人口和城鄉困難人群。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可持續的原則,從重點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門診小病延伸,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國家、單位、家庭和個人責任明確、分擔合理的多渠道籌資機制,實現社會互助共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提高籌資水平和統籌層次,縮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終實現制度框架的基本統一。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快覆蓋就業人口,重點解決國有關閉破產企業、困難企業等職工和退休人員以及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的醫療保險問題;加快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到2009年全面推開,重視解決老人和兒童的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補助水平,適當增加農民繳費,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對困難人群參保及其難以負擔的醫療費用提供補助,築牢醫療保障底線。有條件的地區要採取多種方式積極探索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障管理體系。鼓勵工會等社會團體開展多種形式的醫療互助活動。鼓勵和引導各類公益性組織發展社會慈善醫療救助。做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之間的銜接,妥善解決農民工基本醫療保險問題。簽訂勞動合同並與企業建立穩定勞動關系的農民工,要按照國家規定明確用人單位繳費責任,將其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其他農民工根據實際情況,參加戶籍所在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或務工所在地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積極做好農民工醫保關系接續、異地就醫和費用結算服務等政策銜接。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適應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險產品,簡化理賠手續,方便群眾,滿足多樣化的健康需求。鼓勵企業和個人通過參加商業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解決基本醫療保障之外的需求。繼續探索商業保險機構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經辦管理的方式。
(七)建立健全葯品供應保障體系。以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為基礎,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葯產業、提高葯品生產流通企業集中度、規范葯品生產流通秩序、完善葯品價格形成機制、加強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建設規范化、集約化的葯品供應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執業葯師制度,保障人民群眾安全用葯。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中央政府統一制定和發布國家基本葯物目錄,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葯並重的原則,結合我國用葯特點,參照國際經驗,合理確定我國基本葯物品種和數量。建立基本葯物的生產供應體系,在政府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基本葯物由國家實行招標定點生產或集中采購,直接配送,減少中間環節,在合理確定生產環節利潤水平的基礎上統一制定零售價,確保基本葯物的生產供應,保障群眾基本用葯。規范基本葯物使用,制訂基本葯物使用規范和臨床應用指南。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全部使用基本葯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要將基本葯物作為首選葯物並確定使用比例。基本葯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葯物報銷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於非基本葯物規范葯品生產流通。完善醫葯產業發展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嚴格市場准入,嚴格葯品注冊審批,大力規范和整頓生產流通秩序,推動醫葯產業優化升級和技術進步,發展葯品現代物流和連鎖經營,促進葯品生產、流通企業的整合。建立覆蓋面廣、體系健全、便民惠農的農村葯品供應網和監督網。支持用量小的特殊用葯、急救用葯生產。完善葯品儲備制度。規范葯品采購,堅決治理醫葯購銷中的商業賄賂。加強葯品不良反應監測,建立葯品安全預警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四、完善體制機制,保障醫葯衛生體系有效規范運轉完善醫葯衛生的管理、運行、投入、價格、監管體制機制,加強科技與人才、信息、法制建設,保障醫葯衛生體系有效規范運轉。
(八)建立協調統一的醫葯衛生管理體制。按照政事分開、管辦分開、屬地化和全行業管理的原則,合理確定不同層級政府之間、政府與醫葯衛生機構之間的職責范圍,形成職能明確、定位清晰、綜合協調、權責統一的管理體制。實施屬地化和全行業管理。所有醫療衛生機構,不論所有制、投資主體、隸屬關系和經營性質,均由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準入、統一監管。中央、省級可以設置少量承擔醫學科研、教學功能的醫學中心或區域醫療中心、承擔全國或區域性疑難病症診治的專科醫院等醫療機構;縣(市、區)主要負責舉辦縣級醫院、鄉村衛生和社區衛生機構;其餘公立醫院由設區的市負責舉辦。強化區域衛生規劃。省級人民政府制定衛生資源配置標准,組織編制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明確醫療機構的數量、規模、布局和功能。科學制定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等基層衛生機構和各級醫院建設和設備配置標准。充分利用和優化配置現有醫療衛生資源,調整優化結構和布局,對不符合規劃要求的醫療機構要逐步進行整合,嚴格控制大型醫療設備配置,鼓勵共建共享,提高醫療衛生資源利用效率。新增衛生資源必須符合區域衛生規劃,重點投向農村和社區衛生等薄弱環節。加強區域衛生規劃與城市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的銜接。建立區域衛生規劃和資源配置監督評價機制。推進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從有利於強化公立醫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監管出發,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多種實現形式。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衛生行政部門主要承擔衛生發展規劃、資格准入、規范標准、服務監管等行業管理職能,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進行管理和提供服務。落實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管理體制。中央統一制定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框架和政策,地方政府負責組織實施管理,創造條件逐步提高統籌層次。有效整合基本醫療保險經辦資源,逐步實現城鄉基本醫療保險行政管理的統一。
(九)建立高效規范的醫葯衛生機構運行機制。以維護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公益性質為核心,逐步建立規范、科學、高效、有序的醫葯衛生機構運行機制。公共衛生機構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按照承擔的職責任務,由政府合理確定人員編制、工資水平和經費標准,明確各類人員崗位職責,嚴格人員准入,加強績效考核,建立能進能出的用人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政府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嚴格界定服務功能,明確規定使用適宜技術、適宜人才、適宜設備和基本葯物,為廣大群眾提供低成本服務,維護公益性質。要嚴格核定人員編制,實行人員聘用制,建立能進能出和激勵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要明確收支范圍和標准,實行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的財務管理辦法,並探索實行收支兩條線、公共衛生和醫療保障經費的總額預付等多種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嚴格收支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要改革葯品加成政策,實行葯品零差率銷售。加強和完善內部管理,建立以服務質量為核心、以崗位責任與績效為基礎的考核和激勵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長效機制建立規范的公立醫院運行機制。公立醫院要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優化服務流程,規范用葯檢查和醫療行為,深化運行機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明確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責權,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有責任、有激勵、有約束、有競爭、有活力的機制。實行醫葯收支分開管理,探索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葯補醫機制。通過實行葯品購銷差別加價、設立葯事服務費等多種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葯品加成政策,同時採取適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嚴格預算管理,加強財務監管和運行監督。地方可結合本地實際,對有條件的醫院開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繳、差額補助、獎懲分明」等多種管理辦法的試點。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勵機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嚴格工資總額管理,實行以服務質量及崗位工作量為主的綜合績效考核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有效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健全醫療保險經辦機構運行機制。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建立合理的用人機制和分配製度,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提高醫療保險經辦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⑺ 醫改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新醫改的主要內容新醫改將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入手,在2015年要重點解決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1、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

3年內使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補助標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並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標准,提高報銷比例和支付限額。

2、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

建立科學合理的基本葯物目錄遴選調整管理機制和供應保障體系。將基本葯物全部納入醫保葯品報銷目錄。

3、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重點加強縣級醫院(含中醫院)、鄉鎮衛生院、邊遠地區村衛生室和困難地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

4、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

制定並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從2009年開始,逐步在全國建立統一的居民健康檔案。增加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高經費標准。充分發揮中醫葯作用。

5、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監管機制,提高公立醫療機構服務水平。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初步測算,為保障上述五項改革,3年內各級政府預計投入8500億元。

⑻ 2017年醫改取得哪些成果

公立醫院葯品全部取消加成,標志著實行60多年的「以葯補醫」政策終結,給群眾真正帶來了實惠。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葯品加成;4月,國家衛計委等7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對公立醫院醫改設定時間表,通過取消葯品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等手段,進一步強化公立醫院公益性。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葯劑科主任程黔榮說,全面取消葯品加成破除了長期以來的「以葯養醫」舊機制,同步建立的補償新機制,多渠道補償取消葯品加成減少的收入,有效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降低了患者的醫葯費用負擔。

⑼ 醫改方案

2009年度公開最新醫改方案全文
按照黨的十七大精神,為建立中國特色的醫葯衛生體制,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現就改革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醫葯衛生事業關系千家萬戶幸福,是重大民生問題。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加快醫葯衛生事業發展,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葯衛生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是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重要標志,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葯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覆蓋城鄉的醫葯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醫療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衛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標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尤其是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以來,各級政府加大投入,公共衛生、農村醫療衛生和城市社區衛生加快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也應該看到,當前我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水平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不適應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城鄉和區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資源配置不合理,公共衛生和農村、社區醫療衛生工作比較薄弱,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葯品生產流通秩序不規范,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完善,政府衛生投入不足,醫葯費用上漲過快,人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從現在到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醫葯衛生工作肩負著繁重的任務。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對改善醫葯衛生服務將會有更高的要求。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和生態環境變化等,都給醫葯衛生工作帶來一系列新的嚴峻挑戰。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是加快醫葯衛生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是實現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途徑,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醫葯是一項涉及面廣、難度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國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鄉、區域差距大,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是一項十分復雜艱巨的任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在明確方向和框架的基礎上,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和堅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醫葯衛生體制。
二、醫葯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醫葯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我國國情出發,借鑒國際有益經驗,著眼於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葯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體系,加強監督管理,創新體制機制,鼓勵社會參與,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
(二)基本原則。醫葯體制改革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堅持醫葯衛生事業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改革方案設計、衛生制度建立到服務體系建設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則,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實現全體人民病有所醫。堅持立足國情,建立中國特色的醫葯衛生體制。堅持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實事求是地總結醫葯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實踐經驗,准確把握醫葯衛生發展規律和主要矛盾;堅持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與人民群眾的承受能力相適應;充分發揮中醫葯作用;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發揮地方積極性,探索建立符合國情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堅持公平效率統一,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相結合。堅持政府主導,強化政府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的責任,加強政府在制度、規劃、籌資、服務、監管等方面的職責,維護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促進公平公正;同時,注重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促進有序競爭機制的形成,提高醫療衛生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質量,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衛生需求。堅持統籌兼顧,把完善制度體系與解決當前突出問題結合起來。從全局出發,兼顧供給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預防、治療、康復三者的結合,正確處理政府、衛生機構、醫葯企業、醫務人員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既著眼長遠,創新體制機制,又立足當前,著力解決醫葯衛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既注重整體設計,明確總體改革方向目標和基本框架,又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
(三)總體目標。醫葯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比較規范的葯品供應保障體系,比較科學的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多元辦醫格局,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三、完善醫葯衛生四大體系,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葯品供應保障體系四位一體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四大體系相輔相成,配套建設,協調發展。
(四)全面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應急救治、采供血、衛生監督和計劃生育等專業公共衛生服務網路,並完善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路為基礎的醫療服務體系的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建立分工明確、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互動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促進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確定公共衛生服務范圍。明確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逐步增加服務內容,細化服務和考核標准。鼓勵地方政府根據當地經濟水平和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在中央規定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明確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職能、目標和任務,優化人員和設備配置,探索整合公共衛生服務資源的有效形式。完善重大疾病防控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加強對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預防控制和監測。加強城鄉急救體系建設。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醫療衛生機構及機關、學校、社區、企業等要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利用廣播、電視、網路、報刊雜志等媒體,加強健康、醫葯衛生知識的傳播,促進公眾合理營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將農村環境衛生與環境污染治理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推動衛生城市和文明村鎮建設,不斷改善城鄉居民的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衛生環境。加強衛生監督服務。大力促進環境衛生、食品衛生、職業衛生、學校衛生和農民工衛生工作。
(五)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堅持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辦醫原則,建設結構合理、分工明確、防治結合、技術適宜、運轉有序,包括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和各類醫院在內的醫療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骨幹、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縣級醫院作為縣域內的醫療衛生中心,主要負責以住院為主的基本醫療服務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搶救,並承擔對鄉村衛生機構的業務技術指導和鄉村衛生人員的進修培訓;鄉鎮衛生院負責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等綜合服務,並承擔對村衛生室的業務管理和技術指導等工作;村衛生室承擔行政村的公共衛生服務及一般疾病的診治等工作。有條件的農村可以實行鄉村一體化管理。加快實施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積極推進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政府重點辦好縣級醫院並在每個鄉鎮辦好一所衛生院,採取多種形式支持村衛生室建設,大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完善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加快建設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以維護社區居民健康為中心,提供疾病預防控制等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初級診療服務。轉變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堅持主動服務、上門服務,逐步承擔起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職責。健全各類醫院的功能和職責。優化醫院布局和結構,充分發揮城市醫院在急危重症和疑難病症的診療、醫學教育和科研、指導和培訓基層衛生人員等方面的骨幹作用。有條件的大醫院按照區域衛生規劃要求,可以通過託管、重組等方式促進醫療資源合理流動。建立城市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城市醫院通過技術支持、人員培訓等方式,帶動社區衛生健康持續發展。同時,採取改善服務能力、降低收費標准、提高報銷比例等綜合措施,引導一般診療下沉到基層,逐步實現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整合城市衛生資源,充分利用城市現有一、二級醫院及國有企事業所屬醫療機構等基層醫療資源,發展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充分發揮包括民族醫葯在內的中醫葯在疾病預防控制、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服務中的作用。加強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中醫院建設,組織開展中醫葯防治疑難疾病的聯合攻關,在醫療衛生機構中大力推廣中醫葯適宜技術。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扶持中醫葯發展,促進中醫葯繼承和創新。建立城市醫院對口支援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制度。發達地區要加強對口支援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城市大醫院要與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縣級醫院建立長期穩定的對口支援和合作制度,採取臨床服務、人員培訓、技術指導、設備支援等方式,幫助其提高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
(六)加快建設醫療保障體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醫療救助共同組成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分別覆蓋城鎮就業人口、城鎮非就業人口、農村人口和城鄉困難人群。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可持續的原則,從重點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門診小病延伸,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國家、單位、家庭和個人責任明確、分擔合理的多渠道籌資機制,實現社會互助共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提高籌資水平和統籌層次,縮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終實現制度框架的基本統一。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快覆蓋就業人口,重點解決國有關閉破產企業、困難企業等職工和退休人員以及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的醫療保險問題;加快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到2009年全面推開,重視解決老人和兒童的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補助水平,適當增加農民繳費,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對困難人群參保及其難以負擔的醫療費用提供補助,築牢醫療保障底線。有條件的地區要採取多種方式積極探索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障管理體系。鼓勵工會等社會團體開展多種形式的醫療互助活動。鼓勵和引導各類公益性組織發展社會慈善醫療救助。做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之間的銜接,妥善解決農民工基本醫療保險問題。簽訂勞動合同並與企業建立穩定勞動關系的農民工,要按照國家規定明確用人單位繳費責任,將其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其他農民工根據實際情況,參加戶籍所在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或務工所在地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積極做好農民工醫保關系接續、異地就醫和費用結算服務等政策銜接。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適應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險產品,簡化理賠手續,方便群眾,滿足多樣化的健康需求。鼓勵企業和個人通過參加商業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解決基本醫療保障之外的需求。繼續探索商業保險機構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經辦管理的方式。
(七)建立健全葯品供應保障體系。以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為基礎,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葯產業、提高葯品生產流通企業集中度、規范葯品生產流通秩序、完善葯品價格形成機制、加強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建設規范化、集約化的葯品供應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執業葯師制度,保障人民群眾安全用葯。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中央政府統一制定和發布國家基本葯物目錄,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葯並重的原則,結合我國用葯特點,參照國際經驗,合理確定我國基本葯物品種和數量。建立基本葯物的生產供應體系,在政府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基本葯物由國家實行招標定點生產或集中采購,直接配送,減少中間環節,在合理確定生產環節利潤水平的基礎上統一制定零售價,確保基本葯物的生產供應,保障群眾基本用葯。規范基本葯物使用,制訂基本葯物使用規范和臨床應用指南。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全部使用基本葯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要將基本葯物作為首選葯物並確定使用比例。基本葯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葯物報銷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於非基本葯物規范葯品生產流通。完善醫葯產業發展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嚴格市場准入,嚴格葯品注冊審批,大力規范和整頓生產流通秩序,推動醫葯產業優化升級和技術進步,發展葯品現代物流和連鎖經營,促進葯品生產、流通企業的整合。建立覆蓋面廣、體系健全、便民惠農的農村葯品供應網和監督網。支持用量小的特殊用葯、急救用葯生產。完善葯品儲備制度。規范葯品采購,堅決治理醫葯購銷中的商業賄賂。加強葯品不良反應監測,建立葯品安全預警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四、完善體制機制,保障醫葯衛生體系有效規范運轉完善醫葯衛生的管理、運行、投入、價格、監管體制機制,加強科技與人才、信息、法制建設,保障醫葯衛生體系有效規范運轉。
(八)建立協調統一的醫葯衛生管理體制。按照政事分開、管辦分開、屬地化和全行業管理的原則,合理確定不同層級政府之間、政府與醫葯衛生機構之間的職責范圍,形成職能明確、定位清晰、綜合協調、權責統一的管理體制。實施屬地化和全行業管理。所有醫療衛生機構,不論所有制、投資主體、隸屬關系和經營性質,均由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準入、統一監管。中央、省級可以設置少量承擔醫學科研、教學功能的醫學中心或區域醫療中心、承擔全國或區域性疑難病症診治的專科醫院等醫療機構;縣(市、區)主要負責舉辦縣級醫院、鄉村衛生和社區衛生機構;其餘公立醫院由設區的市負責舉辦。強化區域衛生規劃。省級人民政府制定衛生資源配置標准,組織編制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明確醫療機構的數量、規模、布局和功能。科學制定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等基層衛生機構和各級醫院建設和設備配置標准。充分利用和優化配置現有醫療衛生資源,調整優化結構和布局,對不符合規劃要求的醫療機構要逐步進行整合,嚴格控制大型醫療設備配置,鼓勵共建共享,提高醫療衛生資源利用效率。新增衛生資源必須符合區域衛生規劃,重點投向農村和社區衛生等薄弱環節。加強區域衛生規劃與城市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的銜接。建立區域衛生規劃和資源配置監督評價機制。推進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從有利於強化公立醫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監管出發,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多種實現形式。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衛生行政部門主要承擔衛生發展規劃、資格准入、規范標准、服務監管等行業管理職能,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進行管理和提供服務。落實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管理體制。中央統一制定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框架和政策,地方政府負責組織實施管理,創造條件逐步提高統籌層次。有效整合基本醫療保險經辦資源,逐步實現城鄉基本醫療保險行政管理的統一。
(九)建立高效規范的醫葯衛生機構運行機制。以維護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公益性質為核心,逐步建立規范、科學、高效、有序的醫葯衛生機構運行機制。公共衛生機構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按照承擔的職責任務,由政府合理確定人員編制、工資水平和經費標准,明確各類人員崗位職責,嚴格人員准入,加強績效考核,建立能進能出的用人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政府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嚴格界定服務功能,明確規定使用適宜技術、適宜人才、適宜設備和基本葯物,為廣大群眾提供低成本服務,維護公益性質。要嚴格核定人員編制,實行人員聘用制,建立能進能出和激勵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要明確收支范圍和標准,實行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的財務管理辦法,並探索實行收支兩條線、公共衛生和醫療保障經費的總額預付等多種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嚴格收支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要改革葯品加成政策,實行葯品零差率銷售。加強和完善內部管理,建立以服務質量為核心、以崗位責任與績效為基礎的考核和激勵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長效機制建立規范的公立醫院運行機制。公立醫院要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優化服務流程,規范用葯檢查和醫療行為,深化運行機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明確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責權,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有責任、有激勵、有約束、有競爭、有活力的機制。實行醫葯收支分開管理,探索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葯補醫機制。通過實行葯品購銷差別加價、設立葯事服務費等多種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葯品加成政策,同時採取適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嚴格預算管理,加強財務監管和運行監督。地方可結合本地實際,對有條件的醫院開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繳、差額補助、獎懲分明」等多種管理辦法的試點。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勵機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嚴格工資總額管理,實行以服務質量及崗位工作量為主的綜合績效考核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有效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健全醫療保險經辦機構運行機制。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建立合理的用人機制和分配製度,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提高醫療保險經辦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⑽ 國家最新醫改的內容是什麼求文件正文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出台,(http://bbs.huanqiu.com)

熱點內容
法國電影小男孩在農場遇到一隻白狗 發布:2024-08-19 08:36:47 瀏覽:594
微光上有什麼恐怖片 發布:2024-08-19 05:25:40 瀏覽:915
穿越香港鬼片滅鬼的小說 發布:2024-08-19 03:36:10 瀏覽:833
惡之花都敏秀姐姐扮演者 發布:2024-08-19 02:22:07 瀏覽:321
thai好看電影 發布:2024-08-18 11:34:37 瀏覽:795
電影內容女的是傻子容易尿褲子,男的很窮單身漢 發布:2024-08-18 10:31:36 瀏覽:129
雙機巨幕廳和4k廳哪個好 發布:2024-08-18 10:18:41 瀏覽:818
日本僵屍片上世紀 發布:2024-08-18 07:32:00 瀏覽:537
怪物 韓國電影在線 發布:2024-08-18 03:49:17 瀏覽:491
第九區一樣的 發布:2024-08-17 23:16:05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