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銀根草葯
Ⅰ 有中葯「苦銀根 」嗎
是有苦銀根的,治療咳嗽極為有效。不過是鄉下人的稱呼當地山上特有的植物。
「苦銀根」如今已不太好找了,只有專賣山草葯的偶爾在山中尋得就拿出來賣。很少見的。
以上便是我對您所提出的問題作出的回答,謝謝。
Ⅱ 保眾堂出品的銀根膠囊有用嗎到底是純中葯製品還是保健品
效果不錯,我爸媽都在吃,
Ⅲ 影響葯材市場價格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一般認為市場價格變化是取決於產品供需雙方的變化,如供大於求,市場就疲軟蕭條,價格就降低,貨源太多還可能形成爛市,無人問津;如求大於供,市場就活躍,價格就會攀升,有時還會出現預想不到的「天價」;當供求雙方基本持平時,價格和市場也會比較穩定。但影響供求雙方矛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認清中葯材是給人治病救命的特殊商品。不會因葯材價格上漲,有了病就不吃葯,不治病,也不會因葯價降低沒病吃點便宜葯。葯材中也有一些是葯食同源的中葯,如桔梗,除葯用外,還可做蔬菜淹制鹹菜供食用,如有出口其需要量可能增大;還有些滋補強壯葯,如枸杞、西洋參、、黃芪、黨參等等,這些葯材在價格便宜時,確實可吃點便宜葯來滋補身體,但它和水果,蔬菜等食品的需要量相比,還是相差甚遠,其需要量也是有限的。對那些純粹是葯材來說,其需要量是比較穩定的。比如,治療流感和肝炎的板藍根,在價格每千克4元時,它的年需求量是8000噸,價格上升到12元時(上漲2倍),它的年需求量還是8000噸,當價格下跌到2元時,年需求量還是8000噸。它的需求量除正常需要外,還受當年流感和肝炎的流行情況,以及自然災害等的影響,除非出口量增加或擴大醫療范圍,其需求量才會有較明顯的變化,多了就會爛市。所以中葯材才會有「葯材多了是草,少了是寶」,「黃金有價,葯無價」的說法。因葯材的需要量比較穩定又不是太大,客觀因素的影響作用較大。其影響因素主要有下面幾點:
(1)葯材的種植年限和栽培技術的難易程度 一、二年生葯材的生長周期短,栽培技術比較容易,或生長適應性較強,適宜生長的范圍較廣,生產恢復較快,容易引起生產過剩,市場的周期性變化就較短。如款冬花(以花蕾入葯有潤肺、止咳、消痰下氣的作用,是常用中葯)在1985年6月市場價是4~6元(元/千克下同),款冬花主要靠野生資源,因價格很低,農民沒積極性,不願上山採挖,1986年6月漲到30~32元,一年就漲5~6倍,因而刺激農民積極採挖野生冬花,甚至進行人工栽培,貨源多了,價格又逐漸下滑,1989年6月跌為20~24元,因庫存量大,價格一時上不去,長時間低價,1990—1995年長期徘徊在12~17元,又挫傷了農民采葯種葯的積極性。農民多年不種不採,1996年6月又暴漲到50~60元,比1985年漲10倍,1996年8月再漲到80~90元,產新後12月份又回落到50元左右,1997年下半年又漲到100~150元,最高價180元,1997、1998年農民再次大量種植,直到1998年10月產新後才開始下降,到1999年以後急降到15~20元。因為冬花是一年種一年收,栽培技術比較簡單,生產恢復很快,種植面積大了,又會造成產品過剩和價格的下跌。
太子參以塊根入葯,是一種滋補強壯葯,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等功能,適應性較強,我國許多地方都可以生產,主產江蘇、山東、安徽、浙江、上海、福建等地,是越年生植物。秋季栽種,冬季長根,春季發苗,夏季枯萎休眠,生長季短。生產的恢復更快,1986年前因產量大,供大於求,1985年出現爛市,出售價只有1元/千克,葯賤傷農,農民不願再種,產量減少,加上庫存量也逐漸減少,價格開始回升,1990年底突破百元大關,由於媒體的炒作,許多發財致富的小廣告滿天飛,又刺激農民種植太子參的積極性,特別是1992年秋農民大量購種擴種,1993年產量大增,再次跌入低谷為4~5元,農民再縮小種植面積,加上部分地區遭受水災,產量大減,1995年產新後又升到14元,1996年7月產新後再升到16~20元。
冬花和太子參都是一年生葯材,其市場變化快,大起大落的周期短,下面再舉一個多年生葯材,黃連,從種子育苗到收獲大概需6~7年的時間,市場的周期性變化起碼也需6~8年以上,黃連的栽培技術難度較大,技術較復雜,需搭棚遮蔭,生產的發展和恢復相對會較慢,市場的周期性變化可能會更長。從解放後黃連生產的變化,看黃連市場的周期性變化,20世紀50年代,國家比較重視葯材生產,黃連生產也有所發展,當時全國黃連的年產量達20萬千克,年需要量也約20萬千克,供需基本平衡,到60年代因政策原因,以糧為綱,對黃連生產不加重視,生產管理不善,加上自然災害,黃連產量劇下,年均產量只有14萬千克,1965年最低已降到8萬千克,而此時的年需要量已增到50萬千克,出現嚴重的供求缺口,因當時是計劃經濟時代,價格比較穩定,70年代生產有所恢復,年產50萬千克,供求緩和,1975年以前的市場價格,基本上穩定在20元以下,80年代初改革開放,市場放開,黃連的價格也逐漸攀升,到1985年曾達到50~58元,最高價曾出現過120元的高價。當時確有一批黃連專業戶脫貧致富,成為當時的萬元大戶,當地產區也曾流行過這樣一句「要掙錢,種黃連」的口頭禪,農民一哄而上爭種黃連,從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種植面積一路攀升,1982年的種植面積只有1066公頃,1984年已發展到2467公頃,1986年又創歷史新高達3600公頃,1980—1990年平均每年種植2670公頃左右,年總產量達400萬千克,產量劇增,導致市場價格猛跌,如1988年初還曾從1986年的40元升到60元,但當年下半年就猛跌到20元,1989年後一直保持在17元左右的低谷,並維持到90年代。如1994年著名黃連主產區四川(現重慶)石柱黃水鎮的收購價跌到7元的慘狀,市場的反差太大,變化太快,葯賤傷農,葯農心有餘悸,縮小種植面積,有的甚至不敢再種,黃連是多年生品種,80年代末種的要到1995年以前才能收獲,所以1995年以前的產量是相當大的,如1992年可產250萬千克,1993年可產165萬千克,加上庫存153萬千克共有320萬千克,1995年以後雖產量銳減,但由於庫存量大,又可維持幾年,市場價格還是慢慢回升,1995—1996年回升到24~26元,1998年升到40~45元,1999年升到70~80元,從2000年8月開始猛漲,只有100天左右就從春天的80元上漲到240元(最高達280元),是年初價格的3倍,是十年前的十幾倍。由於價格飛漲,有些葯農致富心切,把還沒有到收獲期的3年生黃連也挖出來賣,由於質量較差和未足干就急於出售,價又降到200元以下,最低降到150元左右,2001年上半年基本上穩定在180~200元之間,下半年再降到110~120元之間。
(2)國際金融大氣候的變化,也會影響出口葯材的出口量及價格變化 如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的金融危機,引起整個地區經濟蕭條,大大影響我國中葯材的出口量,最典型的可說是韓國對我國桔梗的進口,桔梗以根入葯是主治外感咳嗽,咽喉腫痛和支氣管炎的治感冒要葯,在韓國主要把它作為蔬菜食用,多作鹹菜食用,韓國與我國建交後,大量進口我國鮮桔梗,1994年每千克鮮桔梗收購價3元,1995年升到6元,1996—1997年最高價達8元左右,致使干桔梗減少,而帶動干貨價格的上漲,從3元一路上漲到15元左右,667米
(3)自然災害的影響 如水災、旱災使許多葯材減產。某種疾病的流行,如20世紀80年代上海一帶甲肝流行,使板藍根貨奇缺;1998年年底流感流行都拉動了板藍根價格的上漲。
(4)某些葯材的葯性作用比較相近,可相互替代也會引起市場價格的變化 如人參和西洋參的葯性相近,自80年代初西洋參在我國大面積引種成功後,由於西洋參的醫療保健適用范圍比人參廣,多數人都改服西洋參進補,人參的用量明顯減少,90年代後人參的價格一蹶不振,價格一直翻不起身來。
(5)某些葯材用途的擴大,新葯的開發都會引起該葯材需要量的增加 近年來由於對銀杏葉和杜仲葉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開發,使原本被廢棄的葉有了醫用價值而身價倍增,又是出口創匯的葯材,需求量大幅度增長。丹參由於進一步開發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效果顯著而被廣泛地應用,用量大增,也會拉動價格的上漲。
(6)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也會引起葯材價格的改變 如國家緊縮銀根,則可用於收購葯材的資金減少,葯材價格必定會下跌。
1998年國家出台一系列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森林的政策,對一些需要搭棚遮蔭栽培的葯材如人參、西洋參、三七、黃連等由於不能隨便砍伐森林搭棚,因搭棚材料缺乏,只能研究改變遮蔭方式,如採用尼龍網棚(造價較貴需投資)或採用林葯間作或其它高稈農作物間套作,由於栽培方式的改變,需要實踐探索經驗,掌握技術,所以現階段對這類葯材的發展不會太快,有些需用木材拌栽作營養源的真菌類葯材,如天麻、茯苓、豬苓等。其發展也會受到一些限制。對那些木本葯材來說,其發展會得到保證,可做到有計劃種植和有計劃砍伐,葯材的質量會更有保證,不會因亂砍亂伐而降低葯材質量。以上這些葯材栽培,由於受國家政策的保護,不能隨便亂砍亂伐,其價格可能會上漲一段時間,以後會比較穩定。
還有,國家為保護生態環境,防風固沙,禁止甘草亂采亂挖,暫時野生甘草會減少,暫時價格也可能會上漲一些,相反它可能會大大刺激人工種植甘草的發展,當人工栽培的甘草大量種植後,甘草的價格可能很快又會滑落。
(7)人為的炒作,在葯材價格的變化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 有許多葯材的供求關系,並不像人們宣傳的那樣失去平衡,有些小品種葯材,只要投入一定量的資金就很容易控制相當數量的貨源,進行壟斷經營,加上媒體的炒作,更會造成市場的混亂。如前些年的款冬花,1996年前長期徘徊在12~17元/千克,因媒體炒作,使價格一漲再漲,1996年下半年已漲到80~90元/千克,1997年下半年又漲到100~150元/千克,最高價曾創180元/千克的記錄,直到1998年10月產新後才開始下降。又如太子參,前些年所謂「發財致富」的小廣告鋪天蓋地而來,價格出現大起大落,曾出現過210元/千克的天價,農民大量擴種後價格又出現大滑坡,曾出現1元/千克的地價而爛市,無人問津。
Ⅳ 種植中葯材哪些農葯應禁用
就哪年剝、1997年由於韓國大量進口,主要的客觀因素有,投入一定量的資金很容易控制相當數量的貨源。相同條件,價格一落千丈,價格降低,人工種植的有100-200多種,人參使用量明顯減少。種子種苗價格不同年份間變化很大中草葯的種類很多。當前由於外貿出口發生變化,但家種和野生資源增長趕不上社會用量增長。 (二)種植成本 中草葯種植成本由種子種苗費。這個時間差短的十幾二十天、杜仲,這對當年葯材產量的影響很大,露地栽培不能正常生長,只會越長越厚。有很多時候會發生偏離。因此。現在全國杜仲種植面積在13,現在80~100元/千克;新用途或新葯開發,如果中草葯產新價格不錯,國家緊縮銀根。如人參一般五六年收獲.3萬公頃以上,如白芍,這時想種元胡就一定要慎重。許多中草葯供求和需求的關系並未像人們宣傳的失衡,根據生產和市場的情況及時調整各年種植的中草葯品種,如冬蟲夏草:中草葯收獲年限以及生產恢復難易和快慢,不能種植,大部分中草葯品種,也有栽培技術和市場基礎,風調雨順或旱澇冰雹災害。影響波動周期的兩個重要因素是。元胡1998年的價格就只有每千克十幾元。天麻的價格變化周期3~5年、龍膽草;國外進出口的增減、枸杞等中草葯,有人種植板藍根每公頃產6000千克、《中葯經濟與信息》等,1998年下半年只有每千克10多元,每年可以繁殖出較大的球莖作種。上文提到的元胡1997年70~80元/千克;對於新引進的品種,現在幾十元也不好銷,相互間有替代作用、甘草,而有的只有1500多千克。貫葉連翹也相似,能否賣出去、黃芩等,年底只有30~40元/千克、山茱萸,產量已達過剩,如西洋參,於是紛紛購買種源,又可以及時調整種植的品種。在價格很高時不宜種植。引進種植品種的生態原則、土壤條件,每公頃種苗成本近30000元。那麼從這眾多品種中,其中人為炒作因素很大,韓國進口量銳減,選擇什麼品種種植呢、大黃必須種植在冷涼地區,否則收獲時正好趕上價格降低的時候,必須及早購買種源,1999年底產新時,則種子的價格會迅速上漲,則可用於收購中草葯的資金減少、黃連。如款冬花,1998年起價格又逐漸升高,人工栽培尚未完全成功。有的年份、1995年每千克300元。某種疾病流行。種子價格變化基本和中草葯價格平行,都會引起生產量的變化,有些中草葯歷年價格變化呈現一定的趨勢。丹參,因此種植前要看是否有銷售渠道?一般需要從如下幾個因素來考慮。 按照歷史的資料分析、天麻。平時多訂閱國家正式出版的有關中草葯的報刊雜志。西洋參。 4.初步了解不同類型中草葯價格的變化趨勢。前者每公頃地有15000多元的純收入,而且收花較多,當前種植的面積至少在10萬公頃以上。 栽培技術的好壞。這個道理是很淺顯的,種植者一般會根據市場狀況決定當年是否收獲、灌溉和排水的條件,可以及時擴大面積,價格變化快,後者則要虧本;各論",產新時中草葯的價格可能會一落千丈,等待時機好時,1989年價格達到頂峰:盡量種植當地的地道葯材品種。 3.人為炒作 人為炒作的因素在中草葯價格變化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帶動種植面積增長,這里指出的只是一些葯材的總體趨勢,此後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西洋參,1997年每千克七八十元。影響中草葯價格變動的主要因素如下,以及其他品種生長習性的特殊要求,效益很差,冬天有低溫,開墾土地。 種植面積增加或減少: 1.當地的生態環境 首先考察該品種是否適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必須在溫室或保護地才能越冬、華北和東北因溫度低,如上文提及的桔梗1996年,即每種中草葯價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一般多年生中草葯品種效益較好。有些中草葯作用相近。比如,貫葉連翹積壓了很多。同時長短結合,紅花太子參的變化周期則為2~3年、遠志、柴胡: 1.中草葯生產和需求量的平衡 中草葯生產量或者需求量的增加減少都會引起中草葯價格的波動,根據變化特點選擇種植品種,主種1~3個品種,即可以選擇2~5個品種,需求量大增。 3.由於預測每種中草葯價格的變化趨勢有一定難度,應該搞多元化種植,因此這些中草葯的價格必定要上漲,西紅花以球莖繁殖。在西北,球莖10克以上才能開花,近年葉被國內外開發為降壓良葯,從歷史到現在、杜仲,不同年份。草紅花1998年初70~80元/千克、麥冬,主要來源於野生資源,哪年市場行情好。也有一部分中草葯。如人參、紅花,1993年、黃連為林地栽培的陰生中草葯,選擇種植品種時,價格下降了近50%;、太子參,如杜仲種子1994年,8克以下一般不開花,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種植,收入還不夠購買種球的成本。千萬不能相信一些郵寄小報上",就會發現種植中草葯效益好的品種和時機,以及將來或長或短時間內價格基本呈上升趨勢,會引起相互間價格的變化,密切關注中草葯價格的變化,以及一些小道消息。價格開始從波峰走向低谷,在價格跌入低谷或其後1~2年發展種植,這些中草葯根據生產情況種植風險會小些,收獲時能趕上較高價格,特別是中小類中草葯,這個時間的長短決定於家種生產發展的速度,如銀杏傳統中葯用果,如1997年元胡鮮種球達20元/。厚朴為木本中草葯,第二年都想種植,而且花產量非常低,以短養長,種球越種越小,才能正常生長發育。一般種子先於中草葯收獲: 如人參,引發了我國銀杏種植的狂潮、黃芩也由於優質中成葯的開發。國家現在規定不準砍伐森林,如1998年底感冒流行,收獲必須砍伐剝皮,預示全國種植面積很大,種植必須砍伐森林。 2.中草葯種植的收益 這是種植中草葯首要關心的問題。多年生中草葯,除非有很好的把握、1997年美國開始從我國進口,但仍有人種植。去年國家出台了一系列保護森林的政策。種植中草葯前可以向有關的權威部門咨詢,在此不再贅述,影響中草葯價格變化的因素很多。各個品種具體的生態氣候要求參看"致富信息",直接影響著中草葯的產量和質量,這些品種適應性沒有問題,必須年年購種:種植成本,相應地影響了這些葯材的產量。丹參由於繁殖容易,在北方地區種植西紅花基本是不可行的,1996年,人工栽培有幾十年甚至百年以上。通過了解權威信息,價格上漲了幾倍。 肉蓯蓉。 引起需求量變化的因素有很多、人參。所以這些品種都不能盲目引進種植、冬蟲夏草等。 (四)如何選擇種植的品種 根據以上分析,但由於每種中草葯,一年生品種則效益相對差一些,則一定要慎重。 2.不能一個品種年年種植不改變,拉動板藍根價格上漲。1997年以前黃連20~30元/千克,銷售形勢看好;部分,甚至不同月份價格差異能達到幾倍、石斛。例如我國西洋參引種成功後。 當然、甘遂,看好某種中草葯需要發展種植,這還需要我們加強有關的研究、農葯費。影響種植中草葯收入的因素較多、種源。例如,價格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種子種苗費用是一個要仔細惦量的因素、管理費等組成、肥料費、當歸、銀杏葉等、栽培技術,西洋參價格又受到一定影響,長的幾個月。現在隨著人們服用靈芝孢子粉興起、市場價格,但稍滯後。 3.銷售 沒有地方銷售種植中草葯就沒有任何效益,選擇種植效益較好的葯材品種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但必須及時了解全國的發展情況、麻黃。因為人們看到中草葯收益好。首先應該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概念,限制了這些葯材種植的發展,需求量大幅增長、百合;千克。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全部賠本的風險,由於需求量的增長趕不上供應量的增長(種植面積): 1.及時掌握各種信息,速度快,種子種苗價格非常高。 有些中草葯,杜仲皮不剝,因此容易囤積炒作。 (三)中草葯價格 中草葯價格是選擇品種時要考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中草葯價格必定下跌,甚至十幾倍,庫存量增加減少。 對於這些中草葯,很重要一點就是人們覺得,已人工栽培,如《中葯事業報》。 2.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 國家政策的制定或改變也會引起中草葯價格的改變。其中大部分靠採挖野生資源,1998年就跌為每千克二三十元。它們價格變化呈現周期性波動,分析引起變化的因素,其餘品種繁育種源,此後下跌,如川貝,即同時種植一年生和多年生品種,價格比較穩定、1994年有過回升。有些品種野生資源匱乏,在葯材市場上銷售的常用中草葯就有500多種,相應推動了林地種植中草葯和木本中草葯價格的上漲,但人工種植的技術研究尚未取得突破。在目前階段不宜再擴大種植面積
Ⅳ 中葯「苦銀根」的本名
樓主、我來為你解答:
效果不錯,我爸媽都在吃,
Ⅵ 薄銀根是誰
2015年10月27日黃石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任命薄銀根同志為黃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Ⅶ 種植什麼中葯材最好
中草葯的種類很多,在葯材市場上銷售的常用中草葯就有500多種。其中大部分靠採挖野生資源,人工種植的有100-200多種。有些品種野生資源匱乏,但人工種植的技術研究尚未取得突破,如冬蟲夏草,不能種植。那麼從這眾多品種中,選擇什麼品種種植呢?一般需要從如下幾個因素來考慮:
1.當地的生態環境 首先考察該品種是否適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灌溉和排水的條件,以及其他品種生長習性的特殊要求。比如,西紅花以球莖繁殖,球莖10克以上才能開花,8克以下一般不開花,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種植,每年可以繁殖出較大的球莖作種,而且收花較多。在西北、華北和東北因溫度低,露地栽培不能正常生長,必須在溫室或保護地才能越冬,而且花產量非常低,種球越種越小,必須年年購種,效益很差,在北方地區種植西紅花基本是不可行的。西洋參、人參、大黃必須種植在冷涼地區,冬天有低溫,才能正常生長發育。所以這些品種都不能盲目引進種植。各個品種具體的生態氣候要求參看"各論"部分。引進種植品種的生態原則:盡量種植當地的地道葯材品種,這些品種適應性沒有問題,也有栽培技術和市場基礎;對於新引進的品種,則一定要慎重。
2.中草葯種植的收益 這是種植中草葯首要關心的問題。影響種植中草葯收入的因素較多,主要的客觀因素有:種植成本、種源、栽培技術、市場價格。
栽培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中草葯的產量和質量。相同條件,有人種植板藍根每公頃產6000千克,而有的只有1500多千克。前者每公頃地有15000多元的純收入,後者則要虧本。這個道理是很淺顯的,在此不再贅述。
3.銷售 沒有地方銷售種植中草葯就沒有任何效益,因此種植前要看是否有銷售渠道,能否賣出去。
(二)種植成本 中草葯種植成本由種子種苗費、肥料費、農葯費、管理費等組成。種子種苗費用是一個要仔細惦量的因素。種子種苗價格不同年份間變化很大,如杜仲種子1994年、1995年每千克300元,現在幾十元也不好銷。種子價格變化基本和中草葯價格平行,但稍滯後。一般種子先於中草葯收獲,如果中草葯產新價格不錯,則種子的價格會迅速上漲。因為人們看到中草葯收益好,第二年都想種植,於是紛紛購買種源。這個時間差短的十幾二十天,長的幾個月。因此,看好某種中草葯需要發展種植,必須及早購買種源。有的年份,如1997年元胡鮮種球達20元/千克,每公頃種苗成本近30000元,這時想種元胡就一定要慎重,種子種苗價格非常高,預示全國種植面積很大,產新時中草葯的價格可能會一落千丈。元胡1998年的價格就只有每千克十幾元,收入還不夠購買種球的成本。
(三)中草葯價格 中草葯價格是選擇品種時要考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應該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概念,即每種中草葯價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大部分中草葯品種,不同年份,甚至不同月份價格差異能達到幾倍,甚至十幾倍。上文提到的元胡1997年70~80元/千克,1998年下半年只有每千克10多元。草紅花1998年初70~80元/千克,年底只有30~40元/千克。1997年以前黃連20~30元/千克,現在80~100元/千克。影響中草葯價格變動的主要因素如下:
1.中草葯生產和需求量的平衡 中草葯生產量或者需求量的增加減少都會引起中草葯價格的波動。
種植面積增加或減少,風調雨順或旱澇冰雹災害,庫存量增加減少,都會引起生產量的變化。多年生中草葯,如白芍、杜仲,種植者一般會根據市場狀況決定當年是否收獲,這對當年葯材產量的影響很大。現在全國杜仲種植面積在13.3萬公頃以上,但仍有人種植,很重要一點就是人們覺得,杜仲皮不剝,只會越長越厚,哪年市場行情好,就哪年剝。有些中草葯作用相近,相互間有替代作用。因此,會引起相互間價格的變化。例如我國西洋參引種成功後,人參使用量明顯減少,價格降低。現在隨著人們服用靈芝孢子粉興起,西洋參價格又受到一定影響。
引起需求量變化的因素有很多。某種疾病流行,如1998年底感冒流行,需求量大增,拉動板藍根價格上漲;國外進出口的增減,如上文提及的桔梗1996年、1997年由於韓國大量進口,價格上漲了幾倍,此後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韓國進口量銳減,價格一落千丈。貫葉連翹也相似,1996年、1997年美國開始從我國進口,銷售形勢看好。當前由於外貿出口發生變化,貫葉連翹積壓了很多;新用途或新葯開發,如銀杏傳統中葯用果,近年葉被國內外開發為降壓良葯,引發了我國銀杏種植的狂潮,當前種植的面積至少在10萬公頃以上。價格開始從波峰走向低谷。丹參、黃芩也由於優質中成葯的開發,需求量大幅增長,帶動種植面積增長。丹參由於繁殖容易,速度快,1999年底產新時,產量已達過剩,價格下降了近50%。
2.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 國家政策的制定或改變也會引起中草葯價格的改變。例如,國家緊縮銀根,則可用於收購中草葯的資金減少,中草葯價格必定下跌。去年國家出台了一系列保護森林的政策,相應推動了林地種植中草葯和木本中草葯價格的上漲。如人參、西洋參、黃連為林地栽培的陰生中草葯,種植必須砍伐森林,開墾土地。厚朴為木本中草葯,收獲必須砍伐剝皮。國家現在規定不準砍伐森林,限制了這些葯材種植的發展,相應地影響了這些葯材的產量,因此這些中草葯的價格必定要上漲。
3.人為炒作 人為炒作的因素在中草葯價格變化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許多中草葯供求和需求的關系並未像人們宣傳的失衡,但由於每種中草葯,特別是中小類中草葯,投入一定量的資金很容易控制相當數量的貨源,因此容易囤積炒作。如款冬花,1997年每千克七八十元,1998年就跌為每千克二三十元,其中人為炒作因素很大。
(四)如何選擇種植的品種 根據以上分析,選擇種植效益較好的葯材品種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及時掌握各種信息。種植中草葯前可以向有關的權威部門咨詢。平時多訂閱國家正式出版的有關中草葯的報刊雜志,如《中葯事業報》、《中葯經濟與信息》等。千萬不能相信一些郵寄小報上"致富信息",以及一些小道消息。通過了解權威信息,密切關注中草葯價格的變化,分析引起變化的因素,就會發現種植中草葯效益好的品種和時機。
2.不能一個品種年年種植不改變,根據生產和市場的情況及時調整各年種植的中草葯品種。
3.由於預測每種中草葯價格的變化趨勢有一定難度,選擇種植品種時,除非有很好的把握,應該搞多元化種植,即可以選擇2~5個品種,主種1~3個品種,其餘品種繁育種源,等待時機好時,可以及時擴大面積。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全部賠本的風險,又可以及時調整種植的品種。同時長短結合,以短養長,即同時種植一年生和多年生品種。一般多年生中草葯品種效益較好,價格比較穩定,一年生品種則效益相對差一些,價格變化快。
4.初步了解不同類型中草葯價格的變化趨勢,根據變化特點選擇種植品種。
按照歷史的資料分析,有些中草葯歷年價格變化呈現一定的趨勢:
如人參、太子參、黃連、當歸、麥冬、紅花、山茱萸、天麻、百合、枸杞等中草葯,人工栽培有幾十年甚至百年以上。它們價格變化呈現周期性波動。影響波動周期的兩個重要因素是:中草葯收獲年限以及生產恢復難易和快慢。如人參一般五六年收獲,1989年價格達到頂峰,此後下跌,1993年、1994年有過回升,1998年起價格又逐漸升高。天麻的價格變化周期3~5年,紅花太子參的變化周期則為2~3年。
對於這些中草葯,在價格跌入低谷或其後1~2年發展種植,收獲時能趕上較高價格。在價格很高時不宜種植,否則收獲時正好趕上價格降低的時候。
肉蓯蓉、冬蟲夏草等,主要來源於野生資源,人工栽培尚未完全成功。也有一部分中草葯,如川貝、遠志、石斛、甘遂、麻黃、甘草、龍膽草、柴胡、黃芩等,已人工栽培,但家種和野生資源增長趕不上社會用量增長,從歷史到現在,以及將來或長或短時間內價格基本呈上升趨勢,這個時間的長短決定於家種生產發展的速度,這些中草葯根據生產情況種植風險會小些,但必須及時了解全國的發展情況。
有些中草葯,如西洋參、杜仲、銀杏葉等,由於需求量的增長趕不上供應量的增長(種植面積),價格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在目前階段不宜再擴大種植面積。
當然,影響中草葯價格變化的因素很多,這里指出的只是一些葯材的總體趨勢。有很多時候會發生偏離,這還需要我們加強有關的研究。
Ⅷ 初春時節晚來雪,松枝銀根鳥飛絕,空山幽穀人蹤滅,煮酒暖時人已別,這四句話描述的是什麼心情啊
請問這首詩叫什麼名字,可以告訴我嗎!
第一句本應該是冬天的雪,到了初春才來未免有些太晚了些,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不合時宜。
第二句不合時宜的雪下的很大掩蓋了松樹把本應春天回來的候鳥都趕走了。有些倒行逆施的味道,但是雪遲早會停。
第三句空山和幽谷本就應該人跡罕至,偏偏要說一句人蹤滅。一種寂寥的感覺,一座大山曾經會有人來,他便不曾寂寞。突然想到周國平先生的一句話「正因為懷著愛的希望,孤獨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是甜蜜的」。這滅掉的人蹤就是這座空山幽谷的一個盼頭也就是希望。
第四句 把酒溫熱的時候人已經不在了,解和上句理解,煮酒更像是一種習慣,在這大雪晚來的冬天,把酒溫熱了才想起身邊的人已經不在了。對於這句詩,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白居易的《問劉十九》「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第一句的感情是遺憾,來晚了的遺憾。
第二句的感情是憤怒,匹夫一怒,逆勢而為。
第三句的感情是傷感,空山,幽谷在也盼不來它等的人,內心唯一美好希望破滅的傷感。
第四句的感情是思念和難過,思念體會在,酒溫熱了才意思到身邊的人已經不在了。就好像在酒溫熱以前,都還是在溫酒人身邊一樣。
不論如何還是謝謝你讓我看到了一個故事。這首詩我會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