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芩字中葯
『壹』 中葯名芷芩是黃芩的一種嗎
不是的,黃芩只有一種,沒有其他的種類。主要分條芩和枯芩,還沒聽說過芷芩的說法。
『貳』 有一種中葯叫啥苓
是豬苓。常用的菌類葯材,有利尿治水腫之功效,《本草求真》載:"豬苓,凡四苓、五苓等方,並皆用此,性雖有類澤瀉,同入膀胱腎經,解熱除濕,行竅利水,然水消則脾必燥,水盡則氣必走。
『叄』 有一味中葯叫什莫苓 不是茯苓,但前面的字也有草字頭
芸苓,也是茯苓的另一種寫法
『肆』 關於中葯於苓
茯苓
Poria
(英)Indian Bread
別名 玉靈、茯靈、萬靈桂、茯菟。
來源 為多菌科真菌 cocos (Schw.) Wolf的菌核。
植物形態 菌核球形、長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團塊。表面有深褐色、多皺的皮殼。子實體平伏在菌核表面,厚3~8mm,白色,老熟乾燥後變為淡褐色。管口多角形至不規則形,直徑0.5~2mm,孔壁薄,邊緣漸變成齒狀。孢子長文武、近圓柱形,壁光滑。
生於砂質土壤、向陽山坡的松屬植物的根際;有栽培。主產雲南、安徽、湖北、河南。
採制 全年可採挖,菌核挖出後堆置「發汗」後,排開涼至表面乾燥,再「發汗」,反復數次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分散失後,陰干。或趁鮮按不同部位切制陰干。
性狀 完整的茯苓呈類球形、扁長圓形或不規則團塊。外皮薄而粗糙,黑褐色,有明顯皺紋及縊縮。體重,質堅實,破碎面顆粒性,近邊緣淡紅色,有細小蜂窩樣孔洞;內部白色,少數淡紅色,有的中間抱有松根(茯神)。無臭、味淡、嚼之粘牙。
化學成分 含茯苓酸 (pachymic acid)、塊苓酸(tumulosic acid)、齒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松苓新酸、茯苓聚糖(pachyman)等。
性味 性平,味甘、淡。
功能主治 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伍』 什麼葯中含岑這個字
中葯,黃岑。
『陸』 給我找查一下中葯帶芩字的
你好,黃芩經黃酒炮製,臨床上習慣稱為酒芩,這是按炮製方法用名, 黃芩的主作用是清熱燥濕,酒制後可增加黃芩甙的溶解,增強療效。酒芩和黃芩的作用相同,中醫認為酒的清熱力較黃芩弱,其燥濕之功強於黃芩。酒制黃芩增強燥濕。
『柒』 「天字苓」這味中葯是什麼
在1957年第一期的《中國中葯雜志》找到資料了,也不知道是不是。 李榮昇的《茯苓》文章中提到:商品中以個字貨稱大皮苓或大泡苓、大諫苓、中揀苓、小揀苓、米苓,去皮者稱白塊,其皮稱茯苓皮,切片後分天字片、又稱鏡面苓、平片、刨片,地字片又分上切、中切、片絲,骨牌方又稱杭方分1—3等及原杭方,帶木者稱茯神,分頂神及1—3等及神羔。 張雲龍《對改進茯苓規格等級、包裝的意見》文章中提到:解放前私商為牟取暴利,對茯苓加工後的規格亂立名稱,如把平片分為天字、地字、上切、中切、下切等,總計名稱在100中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