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西葯治療 » 中葯的毒副作用大嗎

中葯的毒副作用大嗎

發布時間: 2021-03-25 02:23:12

A. 草葯的毒副作用

中葯無毒副的說法較為流行。其實,凡「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一些有毒中草葯如雷公藤、防已、魚膽、木通、厚朴、細辛、草烏、苦參、牽牛子等長期應用或過量服用,傳統引起腎毒性反應。2012年9月28日,中草葯引起腎損傷54例臨床觀察發現,部分患者有不同的程度的多尿、夜尿增多、脫水、煩渴、惡心嘔吐、乏力或水腫、少尿或無尿、輕度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糖尿、高血壓等症狀。研究表明,木通、厚朴、細辛中含有馬兜玲酸可導致腎小管病變。
雷公藤含有多種生物鹼和雙萜類三環氯化物及細胞類烷化劑,毒性大,可致心、肝、腎、神經等多系統疾病。其中腎毒性可引起腎小管變性或壞死、中毒性腎病、間質性腎炎、腎乳頭壞死、急性腎衰。在214例雷公藤中毒者中,死亡64例,其中44例死於急性腎衰。有人報告,有7例病人服木通60克以上,7---10日內死於急性腎衰。中成葯引起的過敏反應,以過敏性皮炎最常見,多為局部瘙癢、灼熱,或大片紅色斑疹,甚至伴有發熱、胸悶、惡心嘔吐、煩躁不安,嚴重者可引起心律失常,直至發生溶血反應和過敏性休克而死亡。因此,不可輕視中成葯的毒副作用。
治療療程問題
服中葯不象服西葯有嚴格界定的療程。一般來說,服中葯時間的長短,應根據中葯辨證論治理論、病情穩定與否或進展狀況,以及同時採用的西醫治療反應以及病人對中葯的耐受程度等多種因素來綜合考慮。短的可服用幾天,如輔助化療期間對惡心嘔吐緩解消化道症狀的中葯治療。長的可服幾年,如患者康復期服用一些補益類中葯,有利於防止復發。臨床報道,腸癌患者術後連續服健脾清熱解毒中葯3----5年,可減少復發。有報道肺癌、乳腺癌和子宮頸癌患者,長期輔助應用扶正中葯生存率可提高5---10年。 中葯能否與西葯同時服用
最好不要同時服用,因西葯與中葯、中成葯之間的復雜關系很難確定,需嚴防服後產生拮抗作用或協同作用造成不良反應。為使葯物被充分吸收,一般習慣把服用中葯、西葯的時間隔開。
能否用飲料作為「葯引」送服中葯 一般強調用溫開水送服中葯。用飲料、茶水等服葯有可能降低可破壞葯效。例如:茶中含水中含有的單寧酸與帶有鹼性的中葯碰到一起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沉澱減少有效成份,降低葯力而影響療效。當然也有例外,例如姜可樂(也稱薑片可樂)。
「煎葯之法,最宜深講,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前人在煎葯、服葯方面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中葯湯劑服用得當與否,關繫到治療的療效。有了這方面的知識,有利於醫患間的溝通,也能促進醫患間的合作。

B. 中葯有毒副作用嗎

中成葯的服用好像一般都要比規定量多的,應該是沒問題。至於毒副作用肯定也是有的。

C. 中葯的毒副作用有多大

有毒的中葯只要辨證正確也能治病,就是人參你辨不正確服用了也有副作用的.有些真熱假寒症你再用熱葯那副作用就大了

D. 為什麼吃中葯產生毒副作用的人越來越多

剛寫了篇文章《含馬兜鈴酸的中葯,真的是中國人容易得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想起上周和不少德高望重的中醫大夫開會吃飯,席間也聊到了這個話題。為什麼現在中葯毒副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不信任中醫葯?

這實際上是中醫的另外一個原則:中病即止。

我們繼續來聊席間名中醫們的共識:現在的人,不少有錢人有這樣的心理:這個葯治好了我的病,一定是很好的葯。大夫讓停,我最好多吃幾天好好鞏固一下。而缺錢人的,又有自己的小心思:住院期間,醫生讓停的葯偷偷吃,就想早一天好了,好出院省醫葯費。兩個極端,導致中葯背了鍋。

E. 中葯的副作用比西葯大嗎

中葯也有副作用

中葯大部分是天然葯物,有效成分比較復雜,如生物鹼、皂素、鞣酸質,揮發油等。既然是葯,其多數則會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講,中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葯要小些,但也有些葯物毒性較大,如紅砒石、白砒石、水銀、斑蝥、青娘蟲、紅娘蟲,生藤黃等。毒性稍輕些的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烏、生草烏、生半夏、馬錢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鬧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鱉、呂宋果、雲軸子、楓茄子、楓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罌粟殼等。當使用這些葯物時,必須慎重,如楓前花浸酒,口服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劑量過大,常會引起中毒死亡。因此,有毒性的中草葯必須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那麼,平時在中葯方劑中常用半夏、天南星、附子、川烏、草烏等,為什麼不發生中毒呢?一方面是由於對這些葯物進行了炮製,如生半夏口服會引起嘔吐。唇舌發麻。聲音嘶啞等副作用,而生半夏用薑汁、明礬、鹽等炮製後,其毒性大為降低。另一方面,還要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如水銀用做主葯治療皮膚癌、宮頸癌時,只能限於外用,嚴禁內服,不然會發生汞中毒。

有些中草葯雖然毒性輕微,若使用劑量過大,則會產生嚴重毒副作用。如木通有通乳作用,若用其大劑量(50克)與豬蹄同煮,服後會發生腎功能損害。又如白果,因其含有微量氫氰酸,在過量情況下,就會出現發熱、嘔吐、腹瀉、驚厥、抽搐、肢體強直、皮膚青紫、瞳孔散大、脈弱而亂,甚至昏迷不醒等中毒現象。

當需要用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葯時,首先應慎重,要嚴密觀察,並注意劑量是否恰當,前者時間應稍長些。其次可與一些葯物配伍,以減少毒性。如用於肝硬化腹水的十棗丸,就是配伍大棗來緩和甘遂、大戟、芫花這些有強烈瀉下作用的中草葯,起到減少毒性的作用。對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葯,常配伍甘草來緩和毒性。現已證明,甘草中所含甘草甜素在葯理上確有解毒作用,證實了《本草綱目》上記載甘草「解百葯毒」的正確結論。

吃中葯如何減少副作用
文章來源:黑龍江日報

《神農本草經》中,將具有毒副作用的中葯與一般葯物明顯區分,並指出了對中葯的炮製原則。

一個胃病患者,當身體的其他病需要服苦寒葯時,這時如果不照顧脾胃,也許在其他病痊癒之時,胃痛反而加重了,可以說這也是中葯的副作用。

寒涼葯雖能清熱,但易傷陽;熱性葯雖可祛寒,但能耗陰;攻伐葯固可祛邪,但能傷正氣;滋補葯固能扶正,但能戀邪。因此,一方面要通過炮製、配伍、減輕葯量、改進用葯方法等以減少葯物的偏性,同時要掌握葯物的禁忌以保證用葯安全。中醫所說十八反、十九畏等也是防止中葯毒副作用的有關論述。

在臨床上,中醫講究「整體調理、辨證施治」,用葯有「君、臣、佐、使」等,就是讓人們使用中葯時要區分個別,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例如,在用中葯梔子時,它有清三焦之火的用途,但一些人服後可出現腹痛,少數可見腹瀉,而這部分人在停葯後大多自行緩解。如果因病不能停葯時,可加理氣止痛、健脾止瀉的中葯或服用炒梔子,即可消除其副作用。

總之,只要按照中醫理論科學合理地使用中葯,注意加工、炮製及配伍,完全可以減輕或消除其副作用。

F. 喝中葯,到底有沒有「毒副作用」

首先是葯“三分毒”,無論是中葯、西葯,都有毒副作用,關鍵是我們如何使用,把毒副作用降到最低,在符合人體安全的范圍內使用。

最近發現很多親戚朋友存在這樣一些誤解:“認為中葯是純天然、無毒副作用”,“治不好起碼也治不壞”,“西葯見效快但只是治標,毒副作用太大;中葯治本,但是沒有副作用”。

不禁想起前幾年網路上關於“中葯=毒葯”的言論,新聞媒體報道的服中葯出現肝損傷、腎損傷的案件。所以決定寫一篇客觀的文章,帶大家了解一下:“中葯到底有沒有毒?如何安全服用帶有“毒性”的中葯?服葯需要注意些什麼呢?”等問題。

您要相信:

①作為醫生,我們以處方的安全有效為第一原則,盡心盡力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②醫生通過用葯經驗、配伍,可以將毒副作用降至微乎其微。

③成分有毒≠生葯有毒,生葯有毒≠飲片有毒,飲片有毒≠復方有毒,復方有毒≠制劑有毒,制劑有毒≠臨床應用有毒。

因此,正確地看待中葯的毒副作用很重要!“盲目認為中葯都是安全的”以及“過度誇大中葯的毒副作用”,都是不客觀的,容易對老百姓產生誤導!需要注意的是,不自行用葯或加量或延長療程、遵從醫囑服葯、觀察服葯後的異常反應並及時反饋醫生、定期進行相關檢測等,都可以減少潛在的中葯毒副作用。在合理應用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中葯還是比較安全的。

G. 喝中葯有副作用嗎

人們常說“是葯皆有三分毒性”,而中葯也是如此。中葯的使用在我國已經流傳千年,給無數人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幫助。現在很多人選擇中葯的最大原因想必就是“中葯沒有毒副作用”,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1、部分中葯本身具有毒性

中醫理論中講到中葯治病用的就是葯物的偏性,這個偏性就是狹義的“毒性”,中醫也有“以毒攻毒”的說法,這說明中醫本身就沒有否認中葯帶有毒性。然而,也正是這些毒性化學成分的存在才能讓中葯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

國家葯典中公布的有劇毒的中葯有28種,一些我們比較常見的毒性中葯比如生川烏、生巴豆、生半夏、生南星等,這些葯材都有很大的毒性成分。那為什麼很多時間我們使用這些中葯並沒有產生明顯的中毒現象呢?這就要歸功於深奧的中葯炮製工藝,中葯原葯材一般是不會直接入葯的,必須經過正確的炮製之後才能成為中葯飲片入葯使用。正是炮製工藝才使得中葯的毒性在可控的能夠接受范圍,所以說中葯雖然帶有毒性,在正常的使用情況下是不會出現中毒現象的。

4、中葯處理不當引起中毒

現在的化學手段比較先進,但卻有一些不當的化學工藝運用到了中葯材之上。一些中葯商販為了便於中葯材的儲存養護、外觀漂亮,從而謀求更多的利益就人為故意的在中葯材中添加化學制劑,這些方法雖然說使中葯材“賣相”好了,但也是間接的給中葯裡面加入了化學劇毒。

中葯材硫熏就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硫熏的中葯材色澤均勻、便於儲存,但是葯材中會殘留大量的二氧化硫,可引起人體呼吸道疾病、致畸突變、致癌等,長時間的服用這些葯材不但起不到治病養生的作用,更有可能損害我們的健康。

H. 吃中葯對人體有什麼副作用嗎

有的人會發生疾病問題,長期的疾病症狀是需要使用葯物治療的。當然具體的疾病還是需要具體分析。但是人們會認為吃中葯對人體的副作用會比較小。所以大部分人會使用中葯治療疾病,可是根據病情的嚴重性,長期吃中葯對身體有哪些危害呢?

(4)中葯大部分是天然葯物,有效成分比較復雜,如生物鹼、皂素、鞣酸質,揮發油等。既然是葯,其多數則會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講,中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葯要小些,但也有些葯物毒性較大,如紅砒石、白砒石、水銀、斑蝥、青娘蟲、紅娘蟲,生藤黃等。毒性稍輕些的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烏、生草烏、生半夏、馬錢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鬧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鱉、呂宋果、雲軸子、楓茄子、楓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罌粟殼等。當使用這些葯物時,必須慎重,如楓前花浸酒,口服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劑量過大,常會引起中毒死亡。因此,有毒性的中草葯必須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I. 中葯的副作用到底有多大

關鍵詞 中葯不良反應 研究進展 預防對策 長期的醫療實踐已經證明,中草葯用於許多疾病的治療顯示良好或獨特的效果,這一點已被人們所認同。然而,葯物的兩重性是葯物作用的基本規律之一,中葯既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同時也可引起不良反應,損傷人體,導致人體發生病理改變。盡管中葯引起的不良反應要少得多,但對其危害性也應引起高度的重視。 1 不良反應與葯害 1.1 概 念 葯品(或葯物)不良反應(ADR):是指合格葯品(或葯物)在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過程中,在按規定正常用法用量的過程中出現的與用葯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但又與葯品應用有因果關系。這些反應不同程度地損傷人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葯害(drugmisadventures)是用葯引起的醫源性意外反應,它是用葯者接受不合理用葯,包括使用不合格葯品(成分、包裝、調配、標示問題)與不正常用法(適應症、用法、用量有誤)有關。它是可以防止發生的,因此也可稱為可控制或可防止的中葯不良反應。 1.2 不良反應的類型 根據反應的不同可分為A型及B型兩個主要類型和C、D、E、F4個附加類型。A型(augmented):用葯過量引起(由於葯物的葯理作用增強所致),可以預測,通常與劑量有關,停葯或減量後可減輕或消失,發生率高,死亡率低,通常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後遺效應、繼發反應等;B型(bizarre):與正常葯理作用完全無關的一種異常反應,與葯物劑量無關,發生率低,死亡率高,這類反應又可分為葯物異常性和用葯者異常,包括特異性遺傳素質反應、過敏反應等;C型(continuous):長期不合理用葯的慢性毒性,如長期服用雄黃所致的慢性砷中毒,長期服用硃砂所致的慢性汞中毒;D型(delayed):不合理用葯後若干月、年出現的反應,如致癌、致畸;E型(endingofuse):不合理用葯停葯後出現反跳等反應;F型(fellowdrag):葯物相互作用所致反應,如用相反相畏中葯,或配伍禁忌的中西葯合用。 1.3 不良反應的判斷 葯物不良反應的判斷首先應根據用葯者的主觀感受、是否影響治療進程以及對健康所造成的客觀後果作出不良反應嚴重程度的判斷。其次要確定不良反應與葯物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包括:1反應與用葯的時間順序是否合理;2反應的表現符合已知的葯物反應類型;3停葯後反應減輕或消失,再次用葯再次出現;4反應無法用用葯者的疾病來解釋。 2 研究簡況中醫葯學對中葯的毒性早有認識,上古時期就有「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的記述,歷代醫書、《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以及有關介紹中葯的性味、功效、主治的專著對有些中葯均標注了「有毒」、「有大毒」及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並對有毒中葯的炮製也作了嚴格的規定與要求。經過大量臨床實踐發現,某些中草葯可引起人體某一系統或多系統、多臟器的損害,如烏頭類(附子、川烏、草烏等)、夾竹桃、萬年青、蟾酥等可引起心血管系統的損害,表現為各種心律失常、心腦綜合征等;黃葯子、蒼耳子、苦楝皮等可引起肝臟損害,表現為中毒性肝炎;木通、細辛、馬兜鈴、蒼耳子等引起腎臟損害,表現為腎功能異常,嚴重者可致急性或慢性腎功能衰竭;百部、馬兜鈴、益母草、杏仁、桃仁等服用過量時引起呼吸系統損害,表現為呼吸麻痹、呼吸衰竭;紫金丹、雄黃(均含砷)、黑錫丹(含錫)等可引起造血系統損害,表現為造血受抑制、出血;馬錢子過量、曼陀羅(洋金花)過量可引起神經系統損害,表現為全身抽搐、痙攣等症狀。隨著中草葯注射液的廣泛應用,引起過敏反應的報道也逐漸增多。有一組臨床資料統計分析表明,中葯引起過敏性休克佔54.04%,病死率19.54%,尤以靜注、肌注引起者最多,其中靜脈注射引起的過敏反應具有反應快、症狀嚴重的特點。據文獻報道,某些中草葯引起的不良反應與其毒性成分有關。1含生物鹼類毒性葯物:常用中葯川烏頭(栽培品)、草烏頭(野生種),均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塊根,主含毒性極強的生物鹼,其毒性因品種、採集時間、炮製、煎煮時間不同差異很大,烏頭鹼口服的中毒劑量為0.2mg左右,炮製過程中生物鹼可損失81.3%。其次,馬錢子中含有的有毒成分番木鱉鹼,具有士的寧樣作用。2含氰苷類毒性葯物:中葯杏仁含苦杏仁苷(Amygdalin)約3%,桃仁約含3.6%,內服後苦杏仁苷水解時產生氰化氫是劇毒物質,據報道,杏仁1g可產生氰化氫2.5mg,人的致死量約0.05g(氰化鉀約為0.2~0.3g)。3含強心苷類毒性葯物:萬年青中所含的萬年青苷甲、乙、丙等多種強心苷,其中以萬年青苷甲作用最強,除能刺激迷走神經及延髓中樞外,對心肌可能有直接抑製作用,大劑量可發生心臟傳導阻滯以至停搏。4含皂苷類毒性葯物:如商陸所含毒素為一種毒性皂苷,對粘膜有刺激性,有溶血作用,內服劑量過大可引起驚厥。5含毒蛋白類毒性葯物:如巴豆中的毒蛋白是一種細胞原漿毒,可致溶血、局部細胞壞死、變性。蒼耳子種仁中也含有毒蛋白,有誤服蒼耳子或蒼耳子芽引起中毒的報道,嚴重者可致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以及肝腎損害。6其它:如斑蝥所含的斑蝥素、砒霜所含的硫化砷,紅升丹所含的氧化汞等,既是其有效葯理成分,也是導致腎毒性的成分。 1993年比利時學者Vanherweghen報道服用相同中草葯(廣防己等)成分的減肥葯後出現慢性腎功能衰竭和彌漫性間質纖維化,認為這些病例的腎間質纖維化與中草葯有關,引起國內外對中草葯不良反應的廣泛關注。近幾年對有關馬兜鈴酸(aristolochicAcid,AA)所致「中草葯腎病」(ChineseHerbalNephropathy,CHN)開展了基礎與臨床的研究。馬兜鈴酸是馬兜鈴屬(Aristolochia)植物的主要成分,該屬植物全球有200餘種,我國有40餘種,其中作葯用的有:北馬兜鈴果實—馬兜鈴,馬兜鈴的莖—天仙藤,馬兜鈴的根—青木香,異葉馬兜鈴—漢防己、木防己(又稱廣防己),木通馬兜鈴—關木通,綿毛馬兜鈴—尋骨風。均為常用止咳化痰、利濕消腫、行氣、除風濕等方面的中葯。在葯典2000年版一部收載含關木通的成葯有9個,分別是安陽精製膏、大黃清胃丸、導赤丸、分清五淋丸、婦科分清丸、龍膽瀉肝丸、小兒金丹丸、排石顆粒和跌打丸。在常用方劑中含有木通的方劑如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木通、車前子、

熱點內容
法國電影小男孩在農場遇到一隻白狗 發布:2024-08-19 08:36:47 瀏覽:594
微光上有什麼恐怖片 發布:2024-08-19 05:25:40 瀏覽:915
穿越香港鬼片滅鬼的小說 發布:2024-08-19 03:36:10 瀏覽:833
惡之花都敏秀姐姐扮演者 發布:2024-08-19 02:22:07 瀏覽:321
thai好看電影 發布:2024-08-18 11:34:37 瀏覽:795
電影內容女的是傻子容易尿褲子,男的很窮單身漢 發布:2024-08-18 10:31:36 瀏覽:129
雙機巨幕廳和4k廳哪個好 發布:2024-08-18 10:18:41 瀏覽:818
日本僵屍片上世紀 發布:2024-08-18 07:32:00 瀏覽:537
怪物 韓國電影在線 發布:2024-08-18 03:49:17 瀏覽:491
第九區一樣的 發布:2024-08-17 23:16:05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