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葯傳說故事集
A. 關於一服中葯的故事
哈哈哈
柴胡生品,升散作用強,多用於解表退熱。
枳殼分好多種
生白芍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血注,擴張血管,對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鎮靜、鎮痛、解痛、抗炎、抗潰瘍等多種作用;特別是在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方面,有著較好的效果。
炙香附
憑我的經驗,
B. 大家說一說關於中葯材的傳說、故事
知 母
從前有個孤老太婆,無兒無女,年輕時靠挖葯為主。由於她不圖錢財,常把葯草白送給生病的窮人,所以毫無積蓄。到年老體衰不能爬山采葯時,她只好沿鄉討飯了。老太婆終日愁眉苦臉,這倒不是因為苦日子難熬;她擔憂的是,自己認葯的本事無人可傳,一旦自己閉上了眼睛,誰給鄉親挖葯治病啊!想來想去,老太婆決心找一個可靠的人傳授本事。於是,她逢人便說:「誰認我做媽,我教他認葯草。」
過了些日子,有個貴公子知道了,心想:「我要是學會了治病,不就多了一條巴結官宦的路子嗎?」他把老太婆請進府中,說:「老太太,我願意給你當兒子,快告訴我什麼葯草治病吧!」
老太婆瞥了貴公子一眼,說:「急什麼?先看看你怎麼對待我這個『媽』再說。」
貴公子立刻命人把正房騰給老太婆,又給她換上新衣,端來可口的飯菜。可是,一連過了十幾天,並不見老太婆提起葯草之事。貴公子忍不住了,假惺惺地喊了一聲「媽」,說:「該傳葯給我了吧!」
「時候還早。」
「那得等到什麼日子呀?」
「等個十年八載的吧。」
「什麼?」貴公子氣得跳起來:「還得養活你十年?哼,滾你的吧!別想騙吃騙喝啦!」
老太婆冷笑一聲,換上原來的破衣裳,不慌不忙地走出公子家門。她又邊沿街討飯,邊嘴裡念叨著:「誰給我當兒子,我教給誰認識治病救命的葯草!有誰願意給我當兒子呀?……」
這天,被一個商人聽見了。他一琢磨:「賣葯材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呀!」商人急忙招呼老太婆說:「我願意認你當媽!」
老太婆便住到了商人家中。商人好吃好喝地侍候了老太婆一個月,也憋不住地問:「你真的認得葯草?」
「當然認識啦!」
「那就教我吧。」
「現在不是時候。」
「還得等多久啊?」
「等我死了……」
「啊?」商人氣得渾身顫抖:「你個死老婆子,拿我當猴耍呀!走,快討你的飯去吧!」
「是你請我來的呀!」
「哼,算我瞎了眼!」
老太婆又被趕出門外,還是邊討飯邊嘟囔:「誰認我當媽,我教誰認葯草……」
日久天長,人們都把老太婆當成了瘋子,誰也不再理她。
有年冬天,老太婆走到一個不大的村子,摔倒在一家門外。這家裡的主人是個樵夫,他把老太婆攙進屋中,問道:「老太太,摔壞了沒有?是不是病啦?」
「病倒沒有,我這是餓的。」
樵夫急忙叫媳婦煮了鍋稀飯,端給老太婆,說:「家裡沒什麼好東西,先趁熱喝點吧。」
老太婆吃了稀飯,渾身也暖和了,就要走。樵夫兩口子說:「這大冷的天氣,你上哪兒去呀?」
「嗐,」老太婆嘆了一口氣,說,「我這苦命人得到處討飯啊!」
兩口子聞聽,十分同情,就說:「你這么大年紀了,討飯多不容易。要是不嫌我們窮,就在這兒住下吧!」
老太婆也不推辭,就住在樵夫家了。日子過得挺快,轉眼春暖花開,老太婆對樵夫說:「老吃你家的飯怎麼行?還是讓我走吧!」
樵夫說:「你老沒兒沒女,我們又沒有老人,咱們湊成一家人過日子不是挺好嗎?」
老太婆嘆息道:「實不相瞞,過去我會采葯,認識許多治病救命的葯草。我本想認個兒子,把本事傳給他。可現在老糊塗了,什麼葯草全認不清啦。你養活我,我沒法子報答你呀!」
樵夫說:「都是受苦人,圖什麼報答?反正有我們吃的,就餓不著你,別出去討飯啦!」
「好吧,那我就拿這兒當家,拿你當兒子啦!」
「行啦。」
從此,樵夫和媳婦就把老太婆當做母親。老太婆吃飽了飯也不閑著,常幫媳婦看孩子、做家務。媳婦也挺疼愛老人,六月天不讓老人燒火——怕熱著;臘月里不讓老人洗衣——怕水涼。老太婆整整過了三年的舒心日子。
夏天到了,老太婆已經八十歲了。這天,她突然對樵夫說:「孩子,我想上山看看。」
「媽這大年紀了,可別累著。」
「我悶得慌,想逛逛山景。」
「那我背你去吧。」
樵夫背著老太婆上了山。老太婆一會兒要往東,一會兒要往西,一會兒要上坡,一會兒要下溝,指指點點,累得樵夫汗流如雨;但樵夫一點也不抱怨,嘴裡還不住地說些逗趣的話,想讓老太婆開心。
當他們來到一片野草叢生的山坡時,老太婆讓樵夫站住,她從樵夫背上下來,坐在一塊石頭上,指著一叢線形葉子、開雪白帶紫色條紋花朵的野草,說:「去,把它挖來!」
樵夫走過去扒開土,挖出一截兒黃褐色的根子。他問:「媽,這是什麼?」
老太婆說:「這是一種葯草,它的根可以治肺熱咳嗽、虛勞發熱之類的病,用途可大啦。孩子,你知道為什麼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認識它嗎?」
樵夫想了想說:「媽準是要找一個老實厚道的人才傳葯給他,怕心懷不良的人拿它去發財、坑害百姓!」
老太婆笑道:「我找尋了多少年,也沒碰見一個可心的人。孩子,你真懂得我的心思,這葯就叫『知母』吧!」
接著,老太婆又教樵夫認識了其它許多葯草,樵夫就改行采葯了。他一直記著老太婆的話,象老太婆那樣為窮人治病。
薏苡 有一味中葯叫「薏苡」,與一個叫「薏苡明珠」的成語有關,這個成語是指無端受人誹謗而蒙冤的意思。它來自一段歷史故事:東漢名將馬援(伏波將軍)領兵到南疆打仗,軍中士卒病者甚多。當地民間有種用薏苡治瘴的方法,用後果然療效顯著。馬援平定南疆凱旋歸來時,帶回幾車薏苡葯種。誰知馬援死後,朝中有人誣告他帶回來的幾車薏苡,是搜刮來的大量明珠。這一事件,朝野都認為是一宗冤案,故把它說是「薏苡之謗」。白居易也曾寫有「薏苡讒憂馬伏波」之詩句。 薏苡作為一種中葯,有其悠久的歷史,早在《神農本草》中即有記載。薏苡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種仁,其性味甘、淡、涼,入脾、肺、腎經。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等功用。
白花蛇舌草 從前,有一位名醫,被邀去為一位重病人診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熱羈纏,咯吐穢膿,眾醫不效。名醫診病閱方,一時找不到恰當的治療方法。疲乏間名醫伏案小盹,忽見一位白衣女子飄然而至,說:「此君乃是大好人,樂善懷仁,惠及生物,見有捕蛇者,他即買下放生,先生務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醫向白衣女討教良方,白衣女說:「請隨我來。」他隨白衣女來到戶外,白衣女卻飄然而去,在白衣女所站的地方卻有一條白花蛇,蛇舌伸吐處化作叢叢小草。正驚異間,名醫被腳步聲驚醒,原是病人家屬來請先生用飯。名醫說:「且慢,請隨我來。」名醫和病人家屬來到戶外,果見埂坎邊長著許多夢中所見的那種開著小白花的纖纖小草。於是便采了些,囑即煎服。病人服 後果然覺得胸寬了許多。次日連服逾斤,病便痊癒。名醫查遍當時的歷代本草,也未查出這種小草屬於何葯。他感而吟詩:「白花蛇舌草纖纖,伏地盤桓農舍邊,自古好心多善報,靈蟲感德葯流傳。」 白花蛇舌草又叫蛇舌草、二葉(芊字去千加律)、竹葉菜、蛇利草。味微苦,甘,寒。入胃、大腸、小腸經,苦寒清熱解毒,甘寒清利濕熱,對癰腫、咽痛、蛇傷等有較強的解毒消癰作用。一般用於治療瘡毒、咽喉腫痛、腸癰腹痛、毒蛇咬傷,也用於熱淋澀痛、小便不利,治療毒蛇咬傷時,可取白花蛇舌草15克,白酒250克,煮沸3~5 分鍾,去渣,口服2/3(每日分2~3次服完),用1/3外敷傷口,敷葯時先吸出傷口毒血,清洗消毒後用消毒棉墊覆蓋包紮,然後用上述葯酒澆濕敷料(以保持濕潤為度)。若不能飲酒者,可用清水煮沸後再加入適量白酒,但以白酒煮為佳。
浮小麥 宋代太平興國年間,京城名醫王懷隱,有一天雨後放晴,便到後院查看晾曬的中葯材,發現新購進一堆小麥,便問伙計:「這些又瘦又空的蛀小麥,何人送來?」伙計回答:「是城南張大戶送來的。」他正欲說什麼,忽見來了一位急症病人,那病人的丈夫對王懷隱懇求說:「王先生,我娘子近來不知何故,常常發怒,有時哭笑無常,整日心神不寧,有時甚至還傷人毀物,真有點怕人,今請先生施恩,為她除病驅邪!」 王懷隱切了切那婦人的脈,又問了幾句病情,捋須笑道:「不必驚恐,此乃婦女臟躁症也。」言畢,信手開了一方,上書:甘草、小麥、大棗三味葯,意用漢末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中的良方「甘麥大棗湯」,治療婦女更年期出現的精神與心理方面的症狀。那漢子持葯扶病婦臨行時,又補充一句病情:「先生,我差點忘了,她還常常夜間出汗,汗液常濕透衣衫呢。」王懷隱點頭答道:「嗯,知道了,先治好臟躁症再說吧。」 五日後,那婦人偕丈夫樂滋滋地來拜謝王懷隱,感激地說:「先生救苦救難的大德,我們夫婦終生難忘。真是葯到病除,不愧為杏林名醫呀!」王懷隱關切地問:「今天再來治盜汗症?」那婦人笑道:「不必了,已一並痊癒了。」王懷隱暗自思忖,難道甘麥大棗湯也有止盜汗的作用?後來,他有意以此方又治了幾個盜汗症病人,由於是用的成熟飽滿的小麥,結果均不見效,他大惑不解,於是查閱唐代葯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想尋求答案。正當這時,店堂小伙計與張大戶的爭吵聲驚動了王懷隱。伙計手握一把張大戶送來的小麥說:「這樣的小麥我怎能收?你別以為做葯就可以將就些,這癟麥子你拿回去吧!」王懷隱聽罷,憶起上次那婦人所用的小麥就是張大戶送來的癟麥子,於是即忙上前道:「張老兄,你這麥子是……」未等先生說完,張大戶便紅著臉訴出了實情:「這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麥子,我捨不得丟棄,我估計治病用大概可以吧,因此送來了。」王懷隱聽罷,從中似乎悟出了什麼,便吩咐伙計:「暫且收下吧,另放一處,並註明『浮小麥』三個字。」 後來,王懷隱用浮小麥試治盜汗、虛汗症,果然治一個好一個,便逐漸認識到浮小麥的功效。太平興國三年,他與同道好友王祜、鄭奇、陳昭遇潛心研究張仲景的醫著,合編成《太平聖惠方》一方,並將浮小麥的功效記入該書。 從此,「浮小麥」一葯便流行於世,並為歷代醫家治用至今。 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小麥未成熟的穎果。各地均產。收獲時,揚起其輕浮干癟者,或以水淘之,浮起者為佳,曬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苦,涼。歸心經。 【功效】斂汗,益氣,除熱。
劉寄奴本來是宋武帝劉裕的小名,為什麼又成了一味中葯名呢?原來傳說劉寄奴小時上山砍柴,見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負傷逃竄。第二天他又上山,卻隱隱約約從遠處傳來一陣陣搗葯聲,即隨聲尋去,只見草叢中有幾個青衣童子搗葯,便上前問道:「你們在這里為誰搗葯?治什麼病呢?」童子說:「我王被寄奴射傷,故遣我們來采葯,搗爛敷在患處就好了。」寄奴一聽,便大吼到:「我就是劉寄奴,專來捉拿你們。」童子嚇得棄葯逃跑,寄奴便將其草葯和臼內搗成的葯漿一並拿回,用此葯給人治療,頗有奇效。後來,劉寄奴領兵打仗,凡遇到槍箭所傷之處,便把此葯搗碎,敷在傷口,很快癒合,甚為靈驗。但士兵們都不知道叫什麼葯,只知是劉寄奴射蛇得來的神仙葯草,所以就把它叫「劉寄奴」。這是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葯,一直流傳到現在。
古時有兩個秀才進京趕考,途中路過一片沙灘地帶。時值炎夏,烈日當空,曬的他們汗流浹背,又渴又累。這時,一個秀才流出鼻血,另一個慌了手腳,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到哪裡去尋葯呢?他們急中生智,用土塊塞,用紙堵,但都無濟於事,血又從嘴裡流出來。正在這時,忽然看見一隻仙鶴嘴裡銜著一根草,慢慢從頭頂飛過來。他們想,如果我們也象仙鶴那樣,長個翅膀,趕快飛走多好呀!他倆用羨慕的口吻喊到:「仙鶴,仙鶴,慢慢飛呀,把你的翅膀借給我們用用,讓我們趕快飛出這個鬼地方!」誰知仙鶴被他們這一叫,嚇了一跳,把嘴一張,銜著的野草掉了下來。他們打趣地說:「翅膀借不下來,先拿野草潤潤嗓子吧。」流鼻血的秀才急忙把野草放在嘴裡嚼了起來,有了水分的滋潤,嗓子不幹了,口也不渴了,沒一會兒,鼻血也不流了。他們高興地急忙趕路。後來,他們都中了進士,當了七品縣官,就派人到山上找那種野草。經醫生辨認試驗,證明它確實有止血之功。為紀念送草葯的仙鶴,就把它取名叫「仙鶴草」。
據說北宋初年,南方有一富商的女兒,每逢行經腹痛劇烈,致形體日衰。富商帶她欲往京都尋求名醫,到汴梁時女兒經期適至,腹痛難忍。正遇一采葯老人,仔細詢問病情後,老人從葯簍中取出白芷一束相贈,囑咐洗凈水煎飲服。富商謝過,按法煎制,一煎服了痛緩,二煎服了痛止,再服幾劑,來月行經安然無恙。從此,婦女行經不舒,煎服白芷,在民間廣為使用。
http://hi..com/%D6%D0%D2%BD%D6%D0%D2%A9%C8%AB%BF%C6/blog/item/d5d26b6206cd9d670d33faaa.html
這里有很多
C. 中醫葯故事
老鸛,是鳥名,它羽毛灰白色,嘴長而直。一般住在江湖池沼近旁,捕食魚蝦等為生。
這里有個故事。相傳,在隋唐時期,我國著名醫葯家孫思邈雲游在四川峨眉山上的真人洞,在洞中煉丹制葯,為患者治病解疑。由於四川屬盆地氣候,濕度很大,上山求醫的患者中有許多風濕病患者,孫思邈卻束手無策。
這天,孫思邈帶著徒兒上山采葯,忽然發現一隻灰色老鸛鳥在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種無名小草,許久之後,才拖著沉笨的軀體緩慢地飛走了。過了幾天,孫思邈又見到這只老鸛在啄食這種小草,隨後飛走了。奇怪的是,老鸛已無病態,飛得輕巧雄健有力。
孫思邈對身邊的徒兒說:老鸛鳥常年在水中尋食魚蝦,極易染上風濕病痛,老鸛鳥能食此草,說明此草無毒,能治療風濕病,我們也把這草採回去試用。
風濕病患者用水煎此草服汁,連服幾天之後,奇跡發生了,原來雙腿紅腫的關節,都腫消痛止,可以行走自如了。
喜訊傳開,慕名前來求治者絡繹不絕,治癒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家請孫思邈為小草起個名,孫思邈說:這葯草是老鸛鳥認識的,就叫它「老鸛草」吧!
現代植物為牻牛兒苗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牻牛兒苗,或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老鸛草,除去殘根的全草入葯。性味苦辛、平,祛風、活血通絡。治風濕疼痛,肢體麻木,關節酸痛,癰疽,跌打,腸炎,痢疾。
據《滇南本草》載,老鸛草可祛諸風,治皮膚發癢,通行十二經,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手足筋攣麻木等。用法與用量為:水煎內服6-15克干品,或浸酒或熬膏。在民間,運用老鸛草治療風濕病,由於療效顯著而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3)中葯傳說故事集擴展閱讀:
基礎理論
中醫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運氣、臟象、經絡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
陰陽
是中國古代哲學范疇。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經常不斷地運動和相互作用。這種運動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古人把這種不斷運動變化,叫做「生化不息」。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對立統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則),萬物之綱紀(一切事物都不能違背這個法則而存在),在變化之父母(事物的變化是由事物本身陰陽兩個方面,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形成的),
生殺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毀滅都是來自於這個根本法則),神明之府也(這就是自然一切奧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於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須從這個根本問題-陰陽上求得解決)」。闡明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生長、發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陰陽兩個方面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因而,陰陽學說也就成為認識和掌握自然界規律的一種思想方法。醫學屬於自然科學范圍,認為人體生理活動,疾病的發生發展,也超越不出陰陽這個道理。因此,我們想要掌握疾病的發展過程,探求疾病的本質,從而獲得滿意療效,就必須探求人體的陰陽變化情況。
五行學說
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個哲學范疇來概括客觀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屬性,並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動態模式來說明事物間的相互聯系和轉化規律。「五行學說」是指這五類物質的運動變化,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相生、相剋作為解釋事物之間相互關聯及運動變化規律的說理工具。
中醫主要用五行學說闡述五臟六腑間的功能聯系以及臟腑失衡時疾病發生的機理,也用以指導臟腑疾病的治療。
運氣學說
又稱五運六氣,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氣象、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的學說。五運包括木運、火運、土運、金運和水運,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長夏、秋、冬的季候循環。
六氣則是一年四季中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因子。運氣學說是根據天文歷法參數推算年度氣候變化和疾病發生規律。
臟腑學說
主要研究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小腸、大腸、胃、膀胱、膽、三焦)和奇恆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經絡學說
與臟腑學說密切相關。經絡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有溝通內外,網路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況下,經絡系統功能發生變化,會呈現相應的症狀和體征,通過這些表現,可以診斷體內臟腑疾病。
D. 中草葯的發現有哪些傳說
中草葯的發現相當早,在古代就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相傳,神農氏是一位勤勞勇敢、聰明善良的人,他見到人們被疾病和傷痛折磨著,心中很是不安,便下定決心去尋找可以治病救命的葯物。
他頂烈日、冒酷暑在山野之間採集各種草木的花、實、根、葉,細心的觀察形狀,仔細的品嘗味道,並體會服食之後的感受。這些葯物,有的酸,有的甜,有的苦,有的辣;吃下去以後,有的使人寒冷,有的令人燥熱,有的清涼爽口,有的溫潤滋養;有的能止痛,有的能消腫,有的使人嘔吐、腹瀉,也有的讓人精力倍增,甚至還有的具有強烈的毒性,服食之後,痛苦難忍。即使是經常會遇到可怕的毒性草葯,甚至威脅生命,神農氏依然抱著為民除病的信念,沒有一刻耽擱採摘、服食、品嘗和記錄。
終於有一天,他掌握了幾百種草葯的性味和功用,把它們帶給了在病痛中掙扎的人。從此,人類的生命得到了更加安全的保護。為了紀念他,舊時的葯鋪里,常掛著一幅畫像,那是一個農眉大眼、笑容可掬、腰圍樹葉、手執草葯的人,他就是傳說中的神農氏。
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向我們昭示了中草葯發現的艱辛歷程。盡管中草葯的發現不能歸功勞於具體的某個人,那卻是勞動人民實踐的真實寫照。中草葯的發現過程其實是建立在人類長期的實踐基礎上的。
我國是世界中葯材應用最廣泛、葯源最豐富的國家。早在原始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生活與生產過程中,得以接觸並了解某些植物或動物對人體可能產生的影響。
為了同疾病作斗爭,上述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啟示人們對某些自然產物的治病效果和毒性作用予以注意並加以利用。經過無數次零星的、分散的,但卻是有意識的試驗觀察,口嘗身受,人們逐步創造並積累起一些用葯上的豐富的經驗,人們創造性地賦予了天然物物性(陰陽、寒涼、溫熱)、物味(酸、苦、甘、辛、咸)和物間關系的獨特理論,並創立了中葯學,形成了早期的葯物療法。隨著歷史的發展和醫學的進步,葯物品種逐步增加,之後,人們又發現幾味葯合用效果更好而形成復方制劑。就這樣,中草葯的應用在累積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漸漸發展起來。
E. 請問中葯「厚朴」有什麼傳說故事嗎
道縣,一個偏僻的山區,地處亞熱帶的南境,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在這里,群峰鶴立,層巒疊嶂,雲霧繚繞,土地肥沃,熱能充沛,風調雨順,是生產珍貴葯材厚朴的好地方。如今,國家已將道縣列為厚朴生產基地。道縣厚朴屬凹葉型,別稱廬山厚朴,多年生落葉喬木,樹干可達七至十四米。善於觀察的人便會發現,厚朴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葉子總密集於小枝的頂端,葉片呈網狀。花,黃白色或白色,有濃郁的香氣。此外,厚朴還有一個特徵,就是把它的皮、葉撕裂或者枝、葉折斷,均能看到一條條又白又細又有韌性的小絲,比蜘蛛絲要粗,要白,要牢。中葯用的厚朴,就是指厚朴皮。 作為一種名貴的葯材,厚朴在醫葯方面有其獨特的功效。它的皮、葉、花、果實,種子均可入葯,具有溫中、去濕、消痰、順氣的功能。常用來治療咳嗽氣喘、食宿不消、胸腹脹痛、血淤氣潛等疾病。若是將厚朴和其它葯物配方使用,葯效更佳。既然厚朴的葯用價值這么高,很顯然它的經濟價值是很高的。據調查,厚朴產區洪塘營,二百六十四戶,一千四百一十人,年收入竟達二十一萬元,占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四點五,平均每戶七百九十五點五元。難怪,山鄉人民都自豪地稱它「財神木」。 據縣志記載,道縣厚朴是1821年引進的。當時,它只作為一種觀賞植物,栽培於富豪官僚的花園中。後來,又漸漸向山上移栽。到1949年,我縣境內各地成片的厚朴林,總面積便達八千畝。新中國成立後,黨和當地政府特別重視厚朴的種植,到1985年,厚朴種植面積便發展到了二萬二干九百四十六畝,比1949年增加兩倍多,葯材年產量十三萬多斤。比1949年增加十三倍。為了便於管理,我縣實行成片栽培。現在江源南竹坪、陡山灣、洪塘營等地建立了厚朴生產基地,那裡的厚朴,渾然一片,鬱郁蔥蔥。近些年來,國家積極倡導,加強培植,並開展生長快,產量高,質量好的厚朴科研活動。由此可見,厚朴在道縣有一個廣闊的發展前景
F. 有誰知道有關個別中草葯的神話故事
書 名 百味中草葯的傳說
作 者 尤榮開
出 版 社 人民軍醫出版社
書中記載了各種中草葯的傳說。
G. 64味中葯傳說故事
6分葯4分毒,總和1,
H. 中葯材白術名字由來的傳說故事,要詳細的故事內容。
傳說中漢武帝巡符東方,遇見一位老漢在道邊田了做農活,老漢頭上放出有隻有高深道行人的才有的白色光環,竟高達數尺。漢武帝好奇地詢問老漢,老漢回答說:我85歲時,就已經發白齒落,後來有一個道者教我〔不吃糧食〕絕谷的方法,只吃白術飲水。沒有多少日子我就返老還童,長出烏黑的頭發,生出了新的牙齒,能日行三百里路。如今我已經一百八十歲。漢武帝感謝老漢傳授了長生秘方,賜給玉錦等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