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葯熬的時間越長越好嗎
⑴ 熬中葯時間越長越好嗎
我們在配中草葯時,會看到葯包上寫有煎葯時間,先下什麼葯、後下什麼葯等。這就說明中葯煎熬時間與葯效是緊密相連的。所以中葯煎的時間越長越好是不對的。
葯性不同,煎熬時間的長短也不一。一般中草葯以30分鍾為宜,強壯補益類葯時間需長些,發汗葯、揮發性葯一般只煎20分鍾就可以了。有人認為中草葯的療效可以根據顏色決定,煎熬時間越長,顏色越深,葯效越好。實際上一般中草葯煎30分鍾,有效成分已經溶進湯中,無須延長時間。另外,有些葯物的有效成分會因煎熬時間過長而破壞,揮發性物質還會揮發掉,降低了葯效。
所以,煎中葯一定要看葯包上的醫囑,如果無醫囑的葯物煎30分鍾就可以了。此外,中葯煎熬時一定要用文火,因為大火煎葯常可使植物中草葯所含蛋白質很快凝固,影響有效成分的析出。
⑵ 中葯熬的越久越好嗎
對於熬制中葯也是有很多的講究,不是說把它扔在鍋裡面一直煮就可以了。有人覺得熬中葯就越煮越久,中葯的葯效才會全部都被熬出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
不同的中葯熬制的時間是不一樣的,而且不同的中葯熬制的火候也是不一樣。有些中葯只需要熬制半個小時就可以了。冷水下鍋當水煮開了以後再繼續熬至半個小時,這樣就可以不用再熬制了。
什麼事情都是講究科學方法的,不要覺得自己理所當然的,認為該熬久一點就要熬制久一點。
⑶ 熬中葯時間過長有什麼不好
你說的來很有道理,有些中葯成份很源好熬下來力,譬如清熱解毒類的葯只需熬5分鍾即可,不然葯效全揮發了,想必你應該學過有機化學,其實中葯的有效成分就是那些有機物。礦物類的葯物就需要多熬些時間。黃連大黃之類的葯只需兩沸即可。所以你婆婆的方法不可取!!!
泡葯的時間可以適當長一些,只要保證葯不發酵就可以。
我就是專做中葯的。
⑷ 熬中葯時間多長適宜是不是一般長點好
病情分析:
你好,熬中葯不是時間越長越好,葯物也有先煎和後下的區別
指導意見:
治不同病所開的中葯煎熬時間都不一樣,一般水開後四十分鍾以內。治外感的十五分鍾,補益的六十分鍾左右
⑸ 煎中葯的時間是越長越好嗎
不是的,有一些芳香的葯物是不能煎長時間的,煎的時間越久葯力就越差,葯方上有標明後下的葯物就是不能長時間煎的,煎葯時一定要注意
⑹ 中葯是煎的時間越久越好嗎
病情分析:
您好,不是的,一般的中草葯熬制的時間是在20-30分鍾之間,時間過短過內久都不行容
指導意見:
如果時間太短,葯物有效成分不能徹底析出,而如果熬制的時間太久,中葯長時間高溫熬制,對葯物有效成分破壞也很大,影響治療效果
⑺ 排毒中葯得是熬制時間越長越好嗎
不能熬得時間過長,一般老中醫會在開葯的時候跟你說,多少碗水煎成一碗水,而且熬中葯不能用急火,一定要用文火熬,所以根據不同的葯,熬的時間也會不同,而且有些葯是要在差不多封爐時再加入的,所以一定要在配葯時,問清主治醫生或葯劑師。
而且煎葯一定要用土質的器皿,鋁鍋、鐵鍋等金屬器皿會與葯物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葯效會有變化,最好使用陶瓷或砂鍋之類的。
⑻ 中葯是不是熬越久越好呢
煎葯並非越久越好。應該是這樣煎: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葯物浸泡30分鍾,以種子、果實為的主的葯物可浸泡一小時;再次煎煮(二煎)時,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過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沒葯物即可。煎煮次數:一般煎煮兩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兩次分煎。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後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狀態。對於解表、芳香類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葯性揮發,葯效降低;對於滋補葯,多宜小火久煎,使葯物有效成分盡出。煎煮時間:一般葯物,一煎應沸後再小火煎20-25分鍾,二煎沸後再小火煎15-20分鍾;解表、芳香類葯一煎10-15分鍾,二煎10分鍾;滋補葯一煎30-40分鍾,二煎25-30分鍾。煎葯並非越久越好。特殊煎服:葯包中注有「先煎」的小包葯,先煎30分鍾,再加入群葯;注有「後下」的小包葯,在群葯煎好前5---10分鍾投入再煎;注有「包煎」的小包葯,用紗布包紮好投入葯群中一起煎;注有「烊化」的小包葯,用煎好的葯液與「烊化」葯物煎煮溶解後服用;注有「沖服」的小包葯,用煎好的葯湯沖服。
⑼ 中葯煎煮,並非時間越長越好
中葯煎煮是否時間越長,有效成分就越多?專家表示,煎煮時間應視葯物種類和疾病性質而定,並非越長越好。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主任醫師馮明說,一般中葯首煎從沸騰起計算約需半小時,第二煎則可略長10分鍾。煎葯次數以2次或3次為宜。
一般葯物可同時入煎,但部分葯物因其性質、性能及臨床用途不同,則分先煎、後下、不必入煎、包煎以及另煎等各種情況,需遵醫囑。此外,阿膠等類葯材與其他葯同煎容易粘鍋、熬焦,應單獨將其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葯液中加熱融化後兌服。
需注意的是,葯材不必過度清洗,但最好在煎之前加以浸泡,以葯材浸透為好。較花、草、葉而言,根莖、種子、果實及礦石、甲殼類葯材浸泡時間稍長些,以半小時至1小時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