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葯汪及
⑴ 南陽哪裡有賣中葯汪草的,外形像八角茴香
莽草,沒有。
⑵ 河南南陽方言「賴毒草」的書名是什麼應該是一種中葯...
【中文名稱】荔枝草(四川好像叫癩子草、青蛙草)
【別名】水羊耳(《生草葯性備要》),過冬青、夭明精(《經驗廣集》),風眼草、賴師草、隔冬青(汪連仕《采葯書》),雪裡青(《慈航活人書》),皺皮蔥(《綱目拾遺》),癩子草、野芝麻、野薄荷、癩客螞草(《草木便方》),癩蝦蟆(《分類草葯性》),蝦蟆草(《葯物圖考》),小活血、麻雞婆、野芥菜、皺皮草、內紅消(《江西中醫葯》(6):57,1957),臌脹草,溝香薷(《中國葯植圖鑒》),麻麻草、青蛙草(《民間常用草葯匯編》),落地紅、朴地捎、根下紅(《江西民間草葯驗方》),野豬菜(《上海常用中草葯》)。
【植物形態】雪見草(別名)
二年生直立草本,高15~90厘米,多分枝。莖方形,被有短柔毛。葉長圓形或披釺形,長2~6厘米,寬8~25毫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域楔形,邊緣有圓鋸齒,下面有金黃色腺點,脈上有短柔毛;葉柄長4~15毫米。輪傘花序具2~6花,腋生或頂生,集成多輪的穗形總狀花序;苞片披針形;花萼鍾狀,長2.7毫米,外面有金黃色腺點,脈上有短柔毛,分2唇,上唇有5條脈紋,下唇有2齒和6條脈紋,齒成正三角形,頂端急尖;花冠紫色,長4.5毫米,冠筒內面基部有毛環,上唇長圓形,端有凹口,外面被有短柔毛,下唇有3裂片,中裂片倒心臟形,側裂片近於半圓形:發育雄蕊2枚,著生於下唇基部,伸出冠筒外,花葯1室。花盤在前邊延長。小堅果倒卵圓形,褐色,有腺點。花期5月。果期6~7月。
生長在河邊荒地或路邊,分布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湖北、四川、貴州、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台灣等地。
【功用主治】涼血,利水,解毒,殺蟲。治咳血,吐血,尿血,崩漏,腹水,白濁,咽喉腫痛,癰腫,痔瘡。
①《生草葯性備要》:"治跌打傷,去瘀,洗痔瘡。"
②汪連仕《采葯書》:"涼血,止崩漏,散一切癰毒。"
③《綱目拾遺》;"《葛祖遺方》,治咽喉十八症,消癰腫,楊梅、痔瘡。"
④《草木便方》:"解毒。治白禿,疥癩,風癬;除腳脛瘡癢黃水,殺蟲,調油塗。"
⑤《分類草葯性》:"治一切久年癍瘡,洗痔瘡,癢瘡。"
⑥《葯物圖考》:"治濕熱風疹,陰癢、腎囊風,消腫利水。"
⑦《江蘇植葯志》:"水煎服,治腹脹。"
⑧《中國葯植圖鑒》:"搗爛敷肚臍上,除臌脹病腹水。"
⑨《四川中葯志》:"清肺熱,除風濕。治咳嗽,痢疾,牙痛及癢疹,瘡毒。"
【採集】3~5月採收。
【性味歸經】辛,涼。
①《綱目拾遺》:"性涼。"
②《草木便方》:"苦,寒。"
③《四川中葯志》:"性平,味辛,無毒。"
【選方】①治咳血,吐血,尿血:鮮荔枝草根五錢至一兩,瘦豬肉二兩。燉湯服。(江西《中草葯學》)
②治喉痛或生乳蛾:荔枝草搗爛,加米醋,絹包裹,縛箸頭上,點入喉中數次。(《救生苦海》)
③治雙單蛾:雪裡青一握,搗汁半茶鍾,滾水沖服,有痰吐出;如無痰,將雞毛探吐。若口乾,以鹽湯、醋湯止渴。切忌青菜、菜油。(《集效方》)
④治風火牙痛:癩子草含口中。
⑤治耳心痛:耳心灌膿:癩子草搗汁滴耳。
⑥治痔瘡便毒,口腔白泡瘡,走馬牙疳;大五倍子一個。貫穿一孔,將癱子草炕干,打成粉注入,裝滿封口,在火上煅後研粉,外加冰片,調麻油搽患處。(④方以下出《重慶草葯》)
⑦治痔瘡:雪裡青汁,炒槐米為末,柿餅搗,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雪裡青煎湯下。(《慈航活人書》)
⑧治痔瘡:荔枝草一、二兩(或加烏梅七個)。水煎,先熏後洗。亦治脫肛。(《江西中醫葯》(6):57,1957)
⑨治鼠瘡:過冬青五,六枚,同鯽魚入鍋煮熟,去草及魚,飲汁數次。(《經驗廣集》冬青汁)
⑩治紅腫癰毒:荔枝草鮮草同酒釀糟搗爛,敷患處;或曬干研末,同雞蛋清調敷。(《江西中醫葯》(6):57,1957)
⑾治乳癰初起:一雪見草連根一兩。酒水各半煎服,葯渣敷患處。(《江西民間草葯驗方》)二鮮荔枝草葉二片,揉軟後塞鼻,如右側乳腺炎塞左鼻孔,左側塞右鼻孔。每次塞20分鍾,一日塞二次。(徐州《單方驗方新?療法選編》)
⑿治疥瘡、諸種奇癢瘡:癩子草嫩尖葉搗爛取汁塗。(《重慶草葯》)
⒀治跌打傷:荔枝草一兩,搗汁,以滾甜酒沖服,其渣杵爛,敷傷處。(《江西中醫葯》(6):57,1957)
⒁治蛇咬、犬傷及破傷風:荔枝草一握,約三兩,以酒二碗,煎一碗服,取汗出,效。(《衛生易簡方》)
⒂治白濁:雪裡青草,生白酒煎服。(《綱目拾遺》)
⒃治急驚:荔枝草汁半鍾,水飛過硃砂半分,和勻服之。(《醫方集聽》)
⒄治小兒疳積:荔枝草汁入茶杯內,用不見水雞軟肝一個,將銀針鑽數孔,浸在汁內,汁浮於肝,放飯鍋上薰熟食之。(《醫方集聽》)
⒅治紅白痢疾:癩子草(有花全草)二兩,墨鬥草一兩,過路黃一兩。煎水服,每日三次;現墜脹者,外加土地榆、臭椿根皮各一兩。(《重慶草葯》)
⑶ 中葯六軸子的別名及功效
中葯六軸子
別名:土連翹山芝麻鬧羊花子天芝麻羊躑躅果
主治功效:
祛風止痛散瘀消腫治風寒濕痹歷節疼痛跌打損傷癰疽疔毒
①《本草從新》:宣行血治風寒濕痹歷節腫脹撲損疼痛
②汪連仕《采葯書》:治跌打損傷能活血疏風
③《綱目拾遺》:治疽毒疔
⑷ 請問這是什麼葯材
②汪連仕《采葯書》:"涼血,止崩漏,散一切癰毒。" ③《綱目拾遺》;"《葛祖遺方》,治咽喉十八症,消
⑸ 汪主任,這一周沒中葯吃了病情會惡化嗎
可以照原方先吃一周
江蘇省中醫院-風濕病科-汪悅主任醫師
⑹ 喝中葯時不能吃什麼蔬菜和水果
別吃涼寒性水果:梨、山渣、菱角、柑子、百合、香蕉、甘蔗、柿子等。 為了保障中葯的療效使其更好的發揮其治療作用。
服用中葯時不宜吃蘿卜、大蒜、辣椒等蔬菜。
(6)中葯汪及擴展閱讀:
服葯時的飲食禁忌
服葯時的飲食禁忌: 飲食禁忌簡稱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忌口。在古代文獻上有常山忌蔥;地黃、何首烏忌蔥、蒜、蘿卜,薄荷忌鱉肉;茯苓忌醋;鱉甲忌莧菜;以及蜜反生蔥等記載。這說明服用某些葯時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於疾病的關系,在服葯期間,凡屬生冷、粘膩、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應根據需要予以避免。高燒患者還應忌油。
有文獻報道,超過60歲的老年人因葯物治療而發生不良反應的危險性遠高於一般成人。這是因為老年患者在葯物治療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對葯物治療的反應差異加大,耐受性降低所致。而且,老人免疫力減弱,可能在同一時間會犯多種疾病,在用葯方面要注意一些用葯禁忌及葯物之間的反應,除此以外,以下用葯十二項注意也需警惕。
1、忌品種過多:盡管老年人患病時可並發多種病症,但須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合理用葯。一般先服用急重病症的葯物,待病情基本控制後,再適當兼顧其他方面的葯物。謹防出現服葯一大把,樣樣病都治的現象。
2、忌嗜葯成癮:有的老年人因食慾不佳,便經常服用助消化葯;因睡不好覺便老依賴安眠葯,這樣長期用葯,既會成癮,又會給機體造成某些毒性損害。
參考鏈接:網路-用葯禁忌
⑺ 北京四大名醫的汪逢春
汪逢春(公元1884—1949),擅長治療時令病及胃腸病,對於濕溫病多所闡發,啟迪後學。他的門人馮仰曾醫生在《中醫雜志》1958年第8號中介紹他的醫案數例,可見他的學術一斑。現摘要如下:
濕溫重症,氣郁不得宣暢,以致腸胃秘結不通,用辛香宣化的方法,並佐以通腑之劑。一劑後頭痛止而仍昏暈,形寒解而身熱未凈,斑疹和白囗出現甚多,再以清輕解熱,兼通腸胃。三診身熱已退,斑疹漸退,舌苔漸化,胸悶已舒,小溲漸淡,表明濕溫化而未凈,再以泄化余熱,兼治胃腸。
他善用大豆卷、香青蒿芳香化濕濁,山桅、丹皮清里熱,杏仁、薏苡仁、蔻仁宣暢三焦。枇杷葉、厚朴、半夏、連翹、蘆根、瓜簍皮和胃化痰,散結滯,消脹滿,通腸胃,益元散、殊茯神清心利尿、安神志,如此則濕溫得化,余邪得解,善治濕溫者,可師可法。
他喜用沉香粉一分、酒軍二分、食鹽一分,三味同研,以膠囊裝好,分兩次以葯汁送下。這樣少量吞服的方法既節約葯材,又發揮療效。這里所稱的一分相當於0.3克重,二分不過0.6克,三味加在一起僅有1.2克,膠囊不過裝二三個,吞服下去到胃腸中直接發揮作用,比較湯劑用量小、收效大。這種方法是足以取法的。
溫病初起驗案,病人感受時令之邪,肺胃熱盛(肺通於鼻,病邪由口鼻而入,首先入肺,胃為中焦,受納水谷,比肺略進一層而屬里),先生採用表裡兼治的方法,以紫雪丹七分。犀角粉一分,二味同研,以膠囊裝好,勻兩次以葯汁送下。
咳喘屬慢性支氣管炎,遇寒而發,主以溫運化飲,另附白蔻仁二分、琥珀粉三分,二味同研,以膠囊裝好,勻兩次以葯汁送下。俟停飲已化,病後氣血兩虧,宗《金匱》法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湯加味(茯苓、甘草、五味子、生薑、細辛、半夏等味,其中茯苓、甘草和胃化痰飲,五味子、生薑、細辛、半夏幾味合在一起發揮辛散苦降,一開一收,散寒溫中,斂肺平喘)而收功。
痢疾驗案,屬濕熱各滯,蘊蓄胃腸,亟以芳香疏通法而奏效。
氣惱傷暑驗案,採用芳香溫中分利,以呃逆大作,引起劇變。俟呢逆止,以升降運中,調治胃腸,最後以升陽益胃收功。其間亦佐以膠囊劑,初以戈制半夏五分、局方至寶丹一丸,二味勻兩次,開水送下。繼以戈制半夏五分、淡乾薑二分、食鹽一分,三味同研,以膠囊裝好,勻兩次以葯汁送下,著重清理胃腸。
以上幾案,皆為善治之病,得心應手,葯到病除,屢為群眾所樂道。
他熱心公益事業,尤注重培養人才,提倡在職教育。1942年曾創辦國葯會館講習班,為中醫中葯界培育人才,雖是短期培訓性質,但糾集同道多數是有真才實學的前輩,如霍文樓。楊叔澄都是主講教師,近代名醫郭士魁就是當時的學員。他熱心教育事業,提攜後進,多所貢獻。
⑻ 中醫葯故事
老鸛,是鳥名,它羽毛灰白色,嘴長而直。一般住在江湖池沼近旁,捕食魚蝦等為生。
這里有個故事。相傳,在隋唐時期,我國著名醫葯家孫思邈雲游在四川峨眉山上的真人洞,在洞中煉丹制葯,為患者治病解疑。由於四川屬盆地氣候,濕度很大,上山求醫的患者中有許多風濕病患者,孫思邈卻束手無策。
這天,孫思邈帶著徒兒上山采葯,忽然發現一隻灰色老鸛鳥在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種無名小草,許久之後,才拖著沉笨的軀體緩慢地飛走了。過了幾天,孫思邈又見到這只老鸛在啄食這種小草,隨後飛走了。奇怪的是,老鸛已無病態,飛得輕巧雄健有力。
孫思邈對身邊的徒兒說:老鸛鳥常年在水中尋食魚蝦,極易染上風濕病痛,老鸛鳥能食此草,說明此草無毒,能治療風濕病,我們也把這草採回去試用。
風濕病患者用水煎此草服汁,連服幾天之後,奇跡發生了,原來雙腿紅腫的關節,都腫消痛止,可以行走自如了。
喜訊傳開,慕名前來求治者絡繹不絕,治癒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家請孫思邈為小草起個名,孫思邈說:這葯草是老鸛鳥認識的,就叫它「老鸛草」吧!
現代植物為牻牛兒苗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牻牛兒苗,或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老鸛草,除去殘根的全草入葯。性味苦辛、平,祛風、活血通絡。治風濕疼痛,肢體麻木,關節酸痛,癰疽,跌打,腸炎,痢疾。
據《滇南本草》載,老鸛草可祛諸風,治皮膚發癢,通行十二經,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手足筋攣麻木等。用法與用量為:水煎內服6-15克干品,或浸酒或熬膏。在民間,運用老鸛草治療風濕病,由於療效顯著而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8)中葯汪及擴展閱讀:
基礎理論
中醫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運氣、臟象、經絡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
陰陽
是中國古代哲學范疇。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經常不斷地運動和相互作用。這種運動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古人把這種不斷運動變化,叫做「生化不息」。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對立統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則),萬物之綱紀(一切事物都不能違背這個法則而存在),在變化之父母(事物的變化是由事物本身陰陽兩個方面,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形成的),
生殺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毀滅都是來自於這個根本法則),神明之府也(這就是自然一切奧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於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須從這個根本問題-陰陽上求得解決)」。闡明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生長、發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陰陽兩個方面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因而,陰陽學說也就成為認識和掌握自然界規律的一種思想方法。醫學屬於自然科學范圍,認為人體生理活動,疾病的發生發展,也超越不出陰陽這個道理。因此,我們想要掌握疾病的發展過程,探求疾病的本質,從而獲得滿意療效,就必須探求人體的陰陽變化情況。
五行學說
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個哲學范疇來概括客觀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屬性,並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動態模式來說明事物間的相互聯系和轉化規律。「五行學說」是指這五類物質的運動變化,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相生、相剋作為解釋事物之間相互關聯及運動變化規律的說理工具。
中醫主要用五行學說闡述五臟六腑間的功能聯系以及臟腑失衡時疾病發生的機理,也用以指導臟腑疾病的治療。
運氣學說
又稱五運六氣,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氣象、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的學說。五運包括木運、火運、土運、金運和水運,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長夏、秋、冬的季候循環。
六氣則是一年四季中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因子。運氣學說是根據天文歷法參數推算年度氣候變化和疾病發生規律。
臟腑學說
主要研究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小腸、大腸、胃、膀胱、膽、三焦)和奇恆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經絡學說
與臟腑學說密切相關。經絡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有溝通內外,網路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況下,經絡系統功能發生變化,會呈現相應的症狀和體征,通過這些表現,可以診斷體內臟腑疾病。
⑼ 有什麼有趣兒的中葯名
你好!
將前段時間摘抄的一些與君共享:
一、今安徽潛在縣汪濟老先生用六十餘味中葯名所作《致在台友人》的信
白術兄:
君東渡大海,獨活於生地,如浮萍漂泊,牽牛依籬,不知思念否?今日當歸也!家鄉常山,及祖國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葯,秋有菊花,冬有臘梅,真是花紅紫草蘇木青,金纓銀杏玉竹林,龍眼蛤蚧鳴赭石,仙茅石斛連鉤藤。家中東園遍布金錢草、懸紫草;西園盛開百合花、月季花;北牆爬滿絡石滕、青風滕;南池結有石連子、黃實子。但見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前公,拄虎杖,懷馬寶,扶寄奴,踏竹葉,左有麝香,右有紅花,檳榔陪伴上蓮房,已是巍巍白頭翁矣!令堂澤藝嬸雖年邁而首烏,猶千年健之松針也。唯思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歡時,望勿戀寄生地,願君早茴香(回鄉)!
表弟:杜仲頓首
二、一首用中葯名稱寫成的「四季歌」
春風和煦滿常山,芍葯天麻及牡丹;
遠志去尋使君子,當歸何必找澤蘭。
端陽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樂半年;
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采蓮。
秋菊開花遍地黃,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國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來無處可防風,白芷糊窗一層層;
待到雪消陽起石,門外戶懸白頭翁。
註:此為我國古人筆下著名的中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徵,又加入20餘味中草葯名,極富情趣。不僅令人神往,還可感悟中葯名包含的學問,不失為一首佳作。
三、一封用中葯名串成的訴狀
古有一才女,其父從業中醫,兼營葯鋪,有空時喜歡吟誦《湯頭歌訣》,女受此熏陶,對中葯名稱、性味、功能早有領悟。一日無事,她巧借葯名串成一篇訴狀,由於辭情懇切、構思奇巧,其父覽後,不禁拍手稱妙,其狀書雲:
具狀人紅娘,為告木賊攔路搶劫,殃及夫、子事。竊氏有夫黃柏,男黃連,因往硫黃( 留隍)發賣烏葯,一去半夏,仍未見附子(父子)茴香(回鄉)。適有鄰親杜仲告知:某日,夫君一行經過常山,遭木賊攔劫,被搶去青相(箱)子一隻,陳皮鞋一雙,又強*使女四人:木香、乳香、丁香、麝香,唯麝香不從,遂被捆於馬前,打得紅花血竭,望大人查明澤瀉(賊舍)懲辦頑凶。民等沾恩。謹狀。
在短短130多字的訴狀中就嵌入了20多種中葯名,情趣盎然,故一直流傳至今。
四、古代名人用中葯名寫的情書
馮夢龍的《桂枝兒》: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
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的等。
清代褚人獲編的《堅瓠集》中載有兩封蘇州詹氏夫婦的兩地情書,亦通篇皆用葯名。———其妻給丈夫的信上這樣寫道:「檳榔一去,已過半夏,豈不當歸耶?誰使君子,效寄生纏繞它枝,令故園芍葯花開無主矣。妾仰觀天南星,下視忍冬藤,盼不見白芷書,茹不盡黃連苦!古詩雲: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結雨中愁。奈何!奈何!」其夫給妻的回信道:「紅娘子一別,桂枝香已凋謝矣!幾思菊花茂盛,欲歸紫苑,奈常山路遠,滑石難行,姑待從容耳!卿勿使急性子,罵我蒼耳子,明春紅花開時,吾與馬勃、杜仲結伴返鄉,至時自有金相贈也。」從這些有趣的中葯名組合而成的古代男女情書中,我們可以了解明清兩代時,中葯業在我國的興盛和中葯知識在我國古代民間的普及。
五、中葯名聯
煩暑最宜淡竹葉
傷寒尤妙小柴胡
白頭翁,持大戟,跨海馬,與木賊、草寇戰百合,旋復回朝,不愧將軍國老
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葯勝五倍,蓯蓉出閣,宛若雲母天仙
玫瑰花開,香聞七八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丸
⑽ 中葯期間能吃旺刺魚嗎汪刺魚發不發
你好。吃中葯的時候,建議還是不要吃的魚。可以多吃蔬菜和水果,對身體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