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西葯治療 » 燥濕的中葯

燥濕的中葯

發布時間: 2021-03-11 21:14:38

① 祛濕的中葯有哪些

祛濕的中成葯有:
1.木香順氣丸 【成分】:木香、枳殼(制)、陳皮、香附(醋制)、檳榔、蒼術(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氣化濕,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惡心,噯氣納呆。
2.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黨參、白術(炒)、乾薑、甘草。 【功能主治】溫中健脾。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等病症。
3. 健脾丸 健脾丸為著名的消食導滯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據明代王肯堂《證治准繩:類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減而成的,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兒消化不良最為常用,此外,還用於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腸炎等。 【成分】黨參、白術(炒)、陳皮、枳實(炒)、山楂(炒)、麥芽(炒)。【方 解】方中用黨參、白術補益脾胃以資運化;山楂、麥芽消食化滯;陳皮、枳實理氣和胃。諸葯合用,補脾益胃,理氣運滯,對於脾虛食積證極為適用。 【功能主治】健脾開胃。用於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
4.參苓白術丸【成分】人參、白術、茯苓、山葯、蓮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棗。【功能主治】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氣健脾,滲濕止瀉。

② 清熱、燥濕、健脾的中葯有哪些

意見建議:來脾虛,中醫自脾虛症是指中醫所稱之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雖較繁雜,脾胃是人體納運食物及化生氣血最重要的臟腑,對脾胃病患者來說,食療亦不可缺少,但必須根據病人平素的體質和病情不同來選擇飲 食,宜食梨 、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

③ 清熱燥濕的中葯都有哪些

黃連

[性味]苦、寒。

[功用](1)清心火:用於心火亢盛之煩躁、失眠及高熱神昏譫語,常配梔子等。(2)清熱燥濕:用於濕熱下痢,常配木香(香連丸),或單味使用。兼發熱者,配葛根、黃芩。用於胃熱嘔吐,配代赭石;反酸灼心,配吳茱萸。(3)解熱毒:用於癰腫疔毒、口舌生瘡、目赤腫痛,常配銀花、蒲公英等。

[用法]2~10克。

黃芩

[性味]苦、寒。

[功用](1)清瀉肺火:用於痰黃粘稠之肺熱咳嗽,常配桑白皮、魚腥草。

(2)清大腸濕熱:用於急性痢疾,配白芍;用於急性胃腸炎,常配葛根、黃連。(3)清熱解毒:用於癰腫、疔毒及毒熱上攻之頭痛、目赤、口苦、咽痛或其他熱性病。配菊花、夏枯草可用於肝陽亢盛之高血壓病。(4)清熱安胎:用於胎熱引起的胎動不安,配白術。

[用法]3~10克。

黃柏

[性味]苦、寒。

[功用](1)清濕熱:用於濕熱引起的痢疾、黃疸、帶下、泌尿系感染、痔出血及皮膚濕疹等。治療痢疾常配白頭翁、黃連;治黃疸常配梔子、茵陳。(2)清虛火:用於腎陰不足,虛火偏旺之潮熱、盜汗、遺精等證,常配知母。(3)解瘡毒:用於熱毒瘡癰。

[用法]3~10克。

木瓜

[性味]酸、溫。

[功用](1)舒筋活絡:用於風濕痛、腓腸肌痙。攣治風濕痛,常配威靈仙、防己。治急性胃腸炎吐瀉所致的腓腸肌痙攣,配蠶砂、吳茱萸。(2)祛濕和胃:用於濕盛之嘔吐、腹瀉、消化不良,常配草蔻。

[用法]6~12克。

威靈仙

[性味]辛、溫。

[功用](1)祛風濕止痛:用於風濕痛。其性善行,能通行十二經絡,故對全身遊走性風濕痛尤為適宜。(2)消魚骨:用本品30克(加醋)煎湯緩咽,治魚骨哽喉。

[用法]5~10克。

秦艽

[性味]苦、辛、平。

[功用](1)祛風濕:用於全身性風濕痛,常配羌活、防風。(2)退虛熱:用於陰虛發熱,常配鱉甲、地骨皮。

[用法]5~10克。

絡石藤

[性味]苦、微寒。

[功用]祛風濕,通經絡:用於關節肌肉風濕痛、筋脈拘攣,常配獨活、薏苡仁、威靈仙。

[用法]6~15克。

海風藤

[性味]辛、苦、微溫。

[功用]祛風濕,通經絡:用於關節肌肉風濕痛,常配威靈仙、桂枝、秦艽。

[用法]5~10克。

豨薟草

[性味]苦、寒。

[功用](1)祛風濕:用於風濕痛,常配威靈仙、防己。(2)清肝,安神:用於肝陽上亢之頭痛、目眩及失眠。

[用法]10~15克。

千年健

[性味]苦、辛、溫。

[功用]祛風濕,壯筋骨:用於風濕痛,手足拘攣、麻木及老年筋骨不利。壯筋骨,可配枸杞子、懷牛膝。

[用法]6~15克。

④ 什麼中葯可以祛濕

芳香化濕葯 本類葯物氣味芳香,性溫而燥,芳香能助脾健運,燥可去濕,故有芳香化濕,辟穢除濁的作用。適用於濕濁內阻,脾為濕困,運化失職所致的胸腹痞悶,食少體倦,口淡不渴,或嘔吐泛酸,大便溏泄,舌苔白膩等證。常用的葯物有霍香、佩蘭、白豆寇、蒼術等 藿香:適用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胸脘痞滿,不思飲食等,多與砂仁,陳皮等同用。 蒼術:燥濕健脾:芳香能化濕,味苦也能化濕,故祛濕力較強,濕濁去而脾運健,故有健脾作用。適用於脾為濕困、運化失司引起的食慾不振、脘悶嘔惡、腹痛泄瀉、舌苔白膩等,常與厚朴、陳皮等同用。 (2)祛風除濕;辛能散風,苦能燥濕,故能祛風除濕,用於濕邪偏重的痹證,常與獨活、秦艽等同用。 2.淡滲利濕葯 本類葯物性味多為甘淡平和微寒,甘淡能利水滲濕,適用於水濕停蓄體內所致的小便不利、泄瀉或水腫、淋濁、痰飲等證。服用後能使小便暢利,尿量增加。葯理研究證實,本類葯物多有促進尿中Na+K+ Cl-、尿素等排泄而起利尿作用。常用的葯物有茯苓、豬苓、薏苡仁、通草等。 茯苓:滲濕利尿:適用於水濕停留所致的大便不利、泄瀉、水種等,常配用豬苓、澤瀉、白術等。 (2)健脾補中:多用於脾虛濕困所致的食少脘悶或泄瀉,常配用黨參、白術、陳皮、甘草等。 (3)寧心安神:用於心悸、失眠等證,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配用,且常以硃砂拌用以增強安神效果。 豬苓:利水滲濕作用比茯苓強,但無補益心脾的作用。用於水濕停滯、小便不利、水腫、淋濁等證,常與茯苓、澤瀉、白術等配用。也可配伍阿膠、茯苓、滑石等治陰虛小便不利、水種等證。 薏苡仁:利水滲濕:用於腳氣、水腫或脾虛水腫,可配伍利水滲濕的茯苓、豬苓或健脾去濕的扁豆、白術、玉米須等。 (2)健脾止瀉:用於脾虛有濕泄瀉,多用炒苡仁,並配用黨參、白術、茯苓等。 (3)清熱排膿:用於濕熱壅滯所致的肺癰、腸癰等證。治肺癰胸痛、咳吐膿痰,常與葦莖、冬瓜仁配伍,治腸癰常與敗醬草、冬瓜仁、桃仁、丹皮等配伍。 (4)祛濕清熱還可用於風濕熱痹、筋脈拘急等證,配防已、蒼術等。 通草:具有清熱利水作用,用於濕熱內蘊,小便不利或淋瀝澀痛,葯力較緩,宜用於濕熱不甚者,常與其它清熱利濕葯如薏苡仁、滑石、竹葉等同用。 (2)有通乳作用,用於產後乳汁不通或稀少,可與穿山甲、王不留行及豬蹄同煎服。 .清熱利濕葯 本類葯物性味多為甘淡寒或苦寒,甘淡能滲濕,苦能燥濕,寒能清熱,故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適用於水濕內停,或濕從熱化的濕溫病,以及濕熱下注,蘊蓄膀胱的小便不利、尿道灼熱澀痛、淋瀝不暢等證。常用的葯物有澤瀉、車前子、滑石、海金砂、金錢草、木通、扁蓄、瞿麥等。 車前子:清熱利水:適用於膀胱濕熱之小便不利、水腫等(配以茯苓、豬苓、澤瀉等),或濕熱泄瀉,淋濁尿痛等(配以薏苡仁、木通、滑石、瞿麥等)。 (2)清肝明目:用於目赤腫痛(配以菊花、青箱子、龍膽草等),或肝腎不足之視物昏花(配以枸杞子、桑椹等)。 木通:清熱利水:適用於膀胱濕熱,小便短赤,淋瀝澀痛,或心火上炎,口舌生瘡,心煩尿赤,常配用生地、竹葉、甘草梢等。 (2)通乳:用於產後乳汁不通,常與穿山甲、王不留行、豬蹄煎湯飲服。

⑤ 祛濕有什麼中草葯

1、去濕湯,功效:濕毒。材料:火炭母30g、木棉花15g、桑葉15g、杭菊15g、布渣葉15g、荷葉15g、雲苓15g、芡實15g、扁豆15g、苡仁30g、丹皮15g、甘草5g。做法:以水煎服,連服五劑。
2、茵陳茶,功效:解毒清熱,濕熱,濕毒。對熱毒性毒瘡,皮膚紅斑 熱毒,濕重之腸胃熱毒,肛門熱毒等,均有功效。材料:菌陳(一兩),土銀花(一兩),夏枯草(一兩),大生地(一兩),土茯苓(一兩), 綠豆(二兩), 水(12碗)。做法:將所有材料加水一起煎至4碗。
3、若以濕毒為主,有肝區隱痛,上腹部悶脹,食慾下降,口淡,大便稀溏,舌苔白厚或膩等表現,主要目的是去濕解毒護肝。可用野生靈芝10克,白術 10克,豬瘦肉50克,煲湯飲用。或用生薏仁100克,淮山葯20克,炒扁豆20克,鮮雞腳100~150克,煲湯飲用。
中葯的搭配重在量的大小和方劑的增減,因此並不建議您直接使用上述的去濕毒的中葯來進行治療,如果說您的濕毒情況比較嚴重的話最好還是找到比較有經驗的中醫師,讓其根據您的脈象和症狀開出相對應的中葯方。

⑥ 中葯里有清熱燥濕類的葯,請問有沒有清寒燥濕類的

就中醫而言,沒有清寒燥濕的叫法,也沒有清寒燥濕類葯。

⑦ 健脾祛濕的中葯

健脾祛濕中葯一: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後當作養生益壽的要葯,不但自己常食用,還將茯苓製成茯苓餅,賞賜給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等功效,被譽為中葯「 八珍」 之 一。茯苓特點是補而不峻,利而不猛。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虛濕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濕中葯。

健脾祛濕中葯二:薺菜

薺菜帶根全草入葯,其幼嫩葉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採食薺菜記載。薺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補虛健脾、涼血止血、清熱利水等功效。宜於濕熱胃痛、血熱吐血、濕熱泄瀉、便血等症。
健脾祛濕中葯三:木瓜

一說到木瓜,人們可能想到的是番木瓜。雖然番木瓜有健脾胃功效,但是入葯的還是皺皮木瓜或者木瓜。木瓜味酸,性溫,歸肝、脾經,有較好的舒筋活絡作用,且能化濕,為治風濕痹痛所常用,筋脈拘攣者尤為要葯。木瓜還能使濕濁得化,中焦得以調和。 此外,木瓜還有消食作用,可用於消化不良症。

健脾祛濕中葯四:砂仁

砂仁,除了是一種健脾祛濕中葯,還是生活中運用廣泛的一種香料。砂仁昧辛,性溫,歸脾、胃、腎經。能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該品辛散溫通,氣味芬芳,其化濕醒脾,行氣溫中之效均佳,古人視其為醒脾調胃的、要葯。故凡濕阻或氣滯所致之脘腹脹痛等脾胃不和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濕氣滯者最為適宜。該品善能溫中暖胃以達止嘔止瀉之功,但重在溫脾。

滿意請採納!

⑧ 中葯中的燥濕是什麼意思

你好,利濕、去濕是同一個意思,燥濕屬於去濕的其中一種方法。主要運用苦燥的葯物組方以祛除濕邪。用於脾胃及腸道的濕盛之證。根據疾病燥濕寒熱性質的不同,燥濕法可分為苦溫燥濕與苦寒燥濕兩類。苦溫燥濕是用苦溫而燥的葯物組方以祛除寒濕病邪(或濕邪而不兼有熱象)的治法。苦寒燥濕是用苦寒而燥的葯物組方以祛除濕熱病邪的治法。

⑨ 身上濕重那種中葯好除濕

人體很容易出現濕氣重的症狀,而中葯則是祛除濕氣的好選擇。那麼,哪些中葯可以祛濕呢?
茯苓,性質平和,是祛除燥濕的一劑良葯。它有一個的特點,當身體有濕氣時,它能夠起到很好的祛濕功效;而當身體正常時,則可以停止祛濕,並且發揮良好的健脾功效。貴陽中醫風濕病醫院
芡實,味甘澀,性平。濕熱天氣時,易損傷人的脾胃功能,而它可以除濕氣,有效減輕由濕熱帶來的食慾不振。同時它還可以健脾止瀉,並有抗衰延年的效果,是祛濕不可多得的葯材。
厚朴,有芳香化濕的功效,可除無形之濕邪是其一大特點。它對濕困脾胃所導致的腹脹、食慾不振具有很好的緩解功效,可以起到一個治本的效果,是難得的祛濕葯材。
佩蘭,性味歸經辛、平,可以解暑化濕,也是一劑祛濕的良葯。它不但能夠治療暑濕、寒熱頭痛,還能夠起到不錯的消渴功效。同時,其芳香氣味能夠中州清氣,是治療暑濕的時令葯材。
藿香,味辛,其性微溫,常用於治療夏令感冒。它本身的功能就是祛除濕氣,振奮脾胃之氣,使體內的濕濁之氣及時排出,進而有效祛濕。同時,它對治療寒熱頭痛、濕潤內蘊有著很好的功效。
陳皮,性溫味辛,具有良好的化痰祛濕功效。它產於秋天,而秋季很容易讓人產生痰濕停聚的病症,此時陳皮則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它不但能夠干吃,也能泡水喝,效果同樣顯著。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⑩ 中葯中的燥濕是什麼意思

燥濕:是中醫祛濕法之一。主要運用苦燥的葯物組方以祛除濕邪。用於脾胃及腸道的濕盛之證。根據疾病寒熱性質的不同,燥濕法可分為苦溫燥濕與苦寒燥濕兩類。

苦溫燥濕:是用苦溫而燥的葯物組方以祛除寒濕病邪(或濕邪而不兼有熱象)的治法。適用於濕邪或寒濕阻於中焦脾胃的證候。常用蒼術、厚朴、陳皮、白豆蔻等葯物組成方劑,代表方劑如平胃散等。

苦寒燥濕(又稱清熱燥濕):是用苦寒而燥的葯物組方以祛除濕熱病邪的治法。適用於溫熱病證。常用黃連、黃芩、龍膽等葯物組成方劑,代表方劑如龍膽瀉肝湯等。燥濕法常與芳香化濕、健脾化濕等治法配合使用。

(10)燥濕的中葯擴展閱讀:

燥濕注意事項:

1、治療水濕證宜聯系有關臟腑,辯證施治。人體中,主水在腎,制水在脾,調水在肺,水濕病與腎脾肺有密切聯系。如腎虛水泛,需配伍溫補腎陽的葯;脾虛生濕需配伍補氣健脾葯;肺失宣降,水失輸布,則需配伍宣降肺氣葯。

2、濕邪其性重濁粘膩,易阻礙氣機,故在祛濕劑中,往往配伍行氣葯,即「氣行濕自化」之意

3、祛濕葯及方,多屬辛香溫燥,或甘淡滲利之品,易傷耗陰津。對陰虛津虧之證,雖受濕邪,不宜過分利用,以免陰津愈傷,即使必要,亦應配伍使用。病後體虛或孕婦均應慎用,雖需祛濕利水,亦應配伍健脾之品,以兼顧正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燥濕

熱點內容
法國電影小男孩在農場遇到一隻白狗 發布:2024-08-19 08:36:47 瀏覽:594
微光上有什麼恐怖片 發布:2024-08-19 05:25:40 瀏覽:915
穿越香港鬼片滅鬼的小說 發布:2024-08-19 03:36:10 瀏覽:833
惡之花都敏秀姐姐扮演者 發布:2024-08-19 02:22:07 瀏覽:321
thai好看電影 發布:2024-08-18 11:34:37 瀏覽:795
電影內容女的是傻子容易尿褲子,男的很窮單身漢 發布:2024-08-18 10:31:36 瀏覽:129
雙機巨幕廳和4k廳哪個好 發布:2024-08-18 10:18:41 瀏覽:818
日本僵屍片上世紀 發布:2024-08-18 07:32:00 瀏覽:537
怪物 韓國電影在線 發布:2024-08-18 03:49:17 瀏覽:491
第九區一樣的 發布:2024-08-17 23:16:05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