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溫的中葯有哪些
⑴ 中葯中的溫熱性葯物有哪些
溫熱性葯物,一般具有散寒、溫里、助陽等作用
......,可以驅散風寒、健脾暖胃、益氣內養血、溫補腎陽.....常用於陰證、寒證容的治療。
具體葯味很多,如:白參、紅參、麻黃
附片、乾姜、肉桂、紫蘇、當歸、川芎、陳皮、菖蒲
白芥子、細辛、仙茅、等是溫熱性.
⑵ 溫里的中葯有哪些
附子
[性味]辛、大熱、有毒。
[功用](1)回陽救逆:有較強之回陽作用。用於畏寒、肢冷、脈微欲絕之虛脫,常配伍人參,或乾薑、甘草)。(2)補益陽氣:附子辛熱,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經,故凡陽氣不足之證均可用之,尤能補益腎陽。補腎陽常配肉桂。
(3)祛寒止痛:本品大熱,祛寒力強,故能治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泄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用法]生附子有毒,多用熟附子。熟附子用3~9克,宜先煎。
乾薑
[性味]大辛、大熱。
[功用](1)溫中暖脾:用於脾胃虛寒之惡心、嘔吐、腹痛、泄瀉。(2)溫肺化飲:用於寒飲伏肺之咳嗽痰稀兼有泡沫者,常配細辛、五味子。(3)回陽救逆:常配附子治四肢厥冷,脈微欲絕。
[用法]適量。
小茴香
[性味]辛、溫。
[功用](1)散寒理氣止痛:用於寒疝、小腹冷痛、睾丸偏墜,常配橘核、荔枝核。(2)調中開胃:本品氣味芳香,能開胃進食。
[用法]3~9克。
高良姜
[性味]辛、大溫。
[功用]溫胃止痛:用於胃寒之脘痛、嘔吐等。溫胃止痛,常配香附,名良附丸。
[用法]3~9克。
川椒
[性味]辛、熱、有毒。
[功用](1)驅寒止痛:用於陰寒內盛之脘腹絞痛。(2)殺蟲:用於蛔蟲所致之腹痛、吐蛔,並有驅蛔作用,常配烏梅。
[用法]3~5克。
畢澄茄
[性味]辛、溫。
[功用]散寒行氣:用於胃寒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嘔吐,以及寒疝疼痛。
[用法]1.5~5克。
肉桂
[性味]辛、甘、大熱。
[功用](1)補火助陽:用於腎陽虛衰之水腫尿少、腹冷久瀉、四肢發涼,常配附子。(2)祛寒止痛:用於寒證的胃痛、腹痛、痛經等。前人有"下部腹痛非此不能止"之說。常配吳萸、乾薑。
[用法]3~6克。有效成分煎煮後易於揮發,故研末沖服效著。孕婦忌服。
丁香
[性味]辛、溫。
[功用](1)溫中降逆:本品為治療胃寒呃逆之要葯。用於脾胃虛寒之呃逆,常配柿蒂。亦用於虛寒性嘔吐、泄瀉。(2)溫腎助陽:用於腎陽虛之陰冷、陽萎等。
[用法]1.5~3克。
吳茱萸
[性味]辛、苦、大熱。
[功用](1)溫中止痛:用於寒證之胃痛、腹痛、疝痛。(2)降逆止嘔:用於胃寒惡心、嘔吐、吞酸。如吞酸偏於熱者,可配黃連。(3)引火下行:研末外用,醋調貼兩足心,治口舌生瘡。
[用法]1.5~5克。
艾葉
[性味]苦、辛、溫。
[功用](1)溫經止血:用於虛寒證子宮出血。為加強止血常炒炭(艾炭)用。(2)暖宮散寒:用於子宮虛寒不孕、虛寒痛經。
[用法]3~10。搗絨可作艾灸。
畢拔
[性味]辛、熱。
[功用]溫中散寒:用於胃寒所致之脘腹痛、嘔吐、腹瀉,常配高良姜。
[用法]1.5~5克。
⑶ 什麼是溫補性中葯
簡單的講,你所說的溫補型中葯基本上就是一些熱性的中葯如:人參、鹿茸、刺五加、淫養藿、當歸、冬蟲夏草、黃芪等
性涼的補虛葯:
白芍、生地、何首烏等
還有性平的:枸杞、黨參等
⑷ 熱性中葯有哪些
附子、乾薑、肉桂、吳茱萸、小茴香、花椒、胡椒等。
⑸ 中葯中所說的性寒,性溫,性平是怎麼回事兒
你所說的性寒,性溫,性平是中葯的性味,眾所周知,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也有寒熱之性。同樣,葯物也有各自性味,從而具有各自不同的治療作用。 中葯有四性,寒、涼、溫、熱四種,四性之外還有一類平性葯,它是指寒熱偏向不明顯、葯性平和、作用較緩的一類葯,阿膠即性平。寒涼與溫熱是相對立的兩種葯性,寒涼葯材多具有清熱瀉火、利尿通便、化痰開竅的作用,適用於熱性病症,如高熱煩渴、面紅目赤、咽喉腫痛等;溫熱葯材一般都具有溫里散寒、補火助陽、溫經通絡的功效,適用於寒性病症,如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腹巾冷痛等。 另外,平性屬陰,能健脾開胃、強壯補虛。 如阿膠、枸杞、甘草、芡實、白木耳等葯物。寒性:屬陰。作用:清熱解暑、瀉火通便、消除熱症.葯材代表:黃連、黃芩、金銀花、知母等.涼性:屬陰。作用:降火氣、清熱除煩。葯材代表:西洋參、薏仁、羅漢果等。溫性:屬陽。作用:清祛寒、溫中補虛。葯材代表:紅棗、當、川芎、龍眼等。熱性:屬陽。作用:祛寒、溫經止痛。葯材代表:肉桂、附子、炮姜等。 合格的中醫大夫只有掌握了每味中葯的葯性與歸經,才能更好組方,攻疾治病,
⑹ 溫熱性中葯有哪些
這個問題太籠統了吧
⑺ 溫熱寒涼四種性質的中葯有哪些各一百種。謝謝。
溫:桂枝、生薑抄、白芷、防風、辛夷、麻黃;熱:附子、肉桂、花椒、乾薑、丁香、吳茱萸、胡椒、小茴香、八角;寒:石膏、知母、黃連、苦參、淡竹葉、夏枯草、梔子、決明子;涼:薄荷、桑葉、菊花、牛蒡子、葛根、蟬蛻
⑻ 熱性中葯有哪些
附子,乾薑,肉桂,高良姜,花椒,蓽茇,續斷,升葯(有大毒),砒石(有大毒),基本上是這些,大部分是溫里葯。
⑼ 溫性中葯有哪些
附子 川烏 草烏 黃芪 人參 肉桂等
⑽ 性寒、熱、溫、涼的中葯材有哪些
寒性:黃連、菊花、苦參、大黃、生地、白芍、赤芍、丹皮等等。
熱性:附子、烏頭、回乾薑、高答良姜、川椒、肉桂、吳茱萸等。
溫性:黃芪、白術、當歸、人參、甘草、熟地、荊芥、防風、桂枝艾葉、紫菀、冬花等等。
涼性:牛黃、薄荷、龍齒、大薊、小薊、雞冠花、浮小麥、蟾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