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葯改革
⑴ 2018年中醫葯將如何發展
據報道,1月15日,2018年全國中醫葯工作會議召開,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堅持和加強回黨對中醫葯工作的領答導,對標黨的十九大精神完善中醫葯發展戰略。
進一步提升中醫葯的發展質量和水平。要建優扶強110個中醫醫療和科研高地,布局建設一批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提升和發揮中醫葯防病治病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的能力和優勢。
2018年,中醫葯將步入重大歷史機遇最為集中的新時期,步入「五種資源」最能有效釋放和振興發展最為有利的新時期。我們相信,中醫葯事業必將迎來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
⑵ 飲片的改革措施
一、加強建設符合規范的GAP葯材種植、養殖基地中葯材種質資源和優良的選育是保證中葯材生產的基礎條件;規范化中葯材栽培和加工技術是保證中葯材質量的關鍵環節;降低農葯殘毒和重金屬對環境和葯材的污染是保護生態環境和保護中葯安全性的重要條件。而中葯材GAP的目的,是從保證中葯材質量出發,控制影響葯材質量的多種因素,規范葯材生產的多個環節乃至全過程,已達到葯材「安全、有效、產量穩定、可控」的目的。
二、統一標准
制訂全國統一中葯飲片炮製工藝規范及飲片質量標准,可徹底改變一地一法、各地各法現象。
三、現代飲片形式
1、中葯顆粒飲片是將傳統飲片製成一定粒度的顆粒,可根據要求包裝成協定劑量。其優點為劑量准確,減少用葯量,縮短煎出時間,溶出率高,包裝簡潔,可防止串味,便於機械化調劑,大幅度降低配方工作強度,加快速度,減少出錯。
2、中葯配方顆粒是指按照中葯制劑方法,用適當的溶媒,將單味傳統飲片經提取製成濃縮的顆粒劑,摺合成常規用量定量包裝,供配方使用。具有劑量准確、用量少、免煎煮、作用迅速、安全衛生、方便攜帶、標准統一、易於自動調劑等優點。
3、加強實施中葯飲片生產企業GMP認證只有在中葯飲片生產企業中有計劃、有步驟地監督實施GMP認證,才能逐步規范中葯飲片生產,才能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只有有計劃、有步驟地監督實施GMP認證,才能逐步淘汰設備陳舊、管理鬆散的落後企業,真正使有實力、有抱負的中葯飲片企業做大做強,實現中葯飲片的規模化、標准化生產。只有實施中葯飲片批准文號管理制度,才能提高中葯飲片質量、促進中葯飲片產
四、現代飲片包裝
實行規范化、標准化中葯飲片小包裝,就是在不改變炮製規范、服用方法的前提下,進行中葯飲片的包裝改進。在飲片出廠前,對每一種炮製好的中葯在流水線上進行規范化的沖淋、烘乾、精選、定量紫外照射,再採用電子稱量方式,對中葯飲片進行以「g」為單位的標准包裝,並標明名稱、規格、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地、商標等信息。這種小包裝具有以下3大有利之處:
1、有利於加速中葯調配方式的改革。單劑量分包後,除少數較特殊的葯物外,無需用戥秤調配,操作中可省去稱量、分劑量、包紮等環節,加快速度,提高效率,縮短患者候葯時間,並可減少或避免錯漏;工作室的潔凈度和忙亂狀況也有較大改觀。
2、有利於中葯貯存保管和運輸,可提高並保證中葯飲片質量。中葯飲片經單劑量密封包裝後,可防鼠、防蟲、防潮,不易氧化變質。由於包裝外有批號,方便飲片先進先出,防止庫存時間過長變質。而且粉塵少、干凈、衛生,使飲片倉庫工作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同時,因包裝規范,也利於運輸和質量監督管理。
3、既能適應辨證施治,隨症加減的需要,又能克服用葯中的某些隨意性,保證用葯安全有效。單劑量分包僅是包裝和調配作業方式的改變,並不影響某些臨床醫生的特殊用葯要求。筆者認為,單劑量成包,可參照法典、教科書的規定,以及根據臨床用葯劑量的一般規律,按3g、5g、6g、10g、15g等多種規格進行分包,不會束縛和影響中醫臨床用葯。
五、加強實行飲片經營GSP制度
實施GSP對於提高葯品經營企業質量管理水平,規范企業葯品經營行為,凈化葯品市場,加強葯品監管,保證葯品質量,保障人體用葯安全,促進醫葯事業的健康發展都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六、現代飲片調配方式
單劑量包裝的中葯顆粒飲片或中葯配方顆粒,可以通過設計飲片存儲櫃,編制計算機程序,將傳統的人工配葯改為計算機控制下的機械手自動化配葯,使中葯調配現代化。葯師將處方的葯味、劑量、劑數等輸入自動調配機,後者即時完成識別、配葯、稱重、計量、包裝動作,大大降低了配方人員的勞動強度,節省人力,提高效率與准確性,還有取葯快捷、葯量精確、缺葯報警、安全性高等特點;對於一些小規模的中葯房,配方人員可採用點數包裝的方式。
七、加速中葯現代化人才培養
1、適應中葯現代化發展需要,有計劃地培養造就一批中葯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高級生產管理和經營人才、國際貿易人才、法律人才、實用技術人才及復合型人才。
2、積極利用中醫葯專業院校和其他相關專業院校的力量對專業人員進行培訓,同時注重在生產和科研實踐中培養人才。
3、利用合資合作積極培養國內急需的中醫葯現代化專門人才,鼓勵有關人員出國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培養國際性人才。
4、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建立有利於人才成長、人才流動的運行機制和環境。
總之,傳統中葯飲片和湯劑經過幾千年發展而未被取代,足以證明它的科學性和獨特性。中葯飲片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不懈地努力和探索,其任務的艱巨性可想而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穩步發展」的原則,將中葯改革與中醫臨床相結合,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進行驗證和比較,才能推動中葯現代化的步伐。
⑶ 中葯的發展前景
中葯產業是我國傳統的民族產業,是當今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又是我國醫葯經濟獨具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中葯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葯現代化是提升中葯產業的重要途徑。當今國際國內醫葯市場的各種變化及21世紀醫葯市場的發展趨勢,在給中葯產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的同時,也形成了嚴峻的挑戰。如何應對中國加入WTO以後的世界醫葯市場,就成了中國中葯產業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本刊記者走訪了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高新技術產業司。該司產業處處長顧大偉博士就我國中葯產業的行業前景、現狀、發展思路和近期主要工作目標作了詳細的闡述。
醫葯行業是全球經濟中的一個熱點,作為醫葯行業的分支,中葯行業更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顧大偉認為,中葯行業是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的。眾所周知,醫葯行業是全世界公認的國際化產業,在國際最新標准劃分的28種產業中,醫葯品是國際交換量最大的15類產品之一,也是世界各國出口量增加最快的5類產品之一。預計未來10年裡,全球葯品銷售額每年將增長7%左右,到明年醫葯市場銷售額將達到4000億—4060億美元,2010年將達到6800億—7200億美元。與此同時,國際植物葯市場也呈現出了快速增長勢頭,在現有每年銷售額300億美元的基礎上,正以平均10%的年增長率快速增長。另據國際組織預測,今後一段時間,國際植物葯將快速增長至1000億美元,達到國際醫葯市場銷售總額的1/6—1/4。
隨著全球范圍「回歸自然」浪潮的湧起和對化學葯品副作用的深入認識,國際市場對中葯的歡迎度在逐漸增強。在一些發達國家,中葯正在走俏,這為中葯進入國際市場創造了廣闊的空間,同時,由於受生產力水平的制約,我國人均用葯水平低,僅為美國的1/40,葯品消費的空間是巨大的。
中葯產業是我國醫葯產業中獨具特色和優勢的領域,中葯在我國使用已有五千年的歷史積累,擁有系統的中醫理論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以現代科技手段開發中葯,與化學葯物和生物技術葯物相比,具有風險低、命中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的顯著優勢,是參與葯品市場競爭、擴大出口和解決12億多人口用葯問題的重要手段。
我國制葯業,特別是中成葯工業,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1999年,全國中葯工業總產值已達到384.56億元。目前,中葯產業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體系,涌現了一批中葯骨幹企業和市場龍頭品種,由於現代中葯產業巨大的市場前景和高附加值的吸引力,而且有國家強大的產業政策導向,中葯產業已成為投資者選擇的熱門行業。中葯產業必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新的經濟增長點。
但是,國外天然葯物領域競爭日益激烈。而有關資料研究結果顯示,我國中葯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並不理想。在中葯行業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中國加入WTO以後,更加嚴峻的挑戰、更加激烈的競爭會隨之而來,國外企業將搶灘中國市場,對中國企業形成一定程度的威脅。
國外企業的威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國際植物葯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中葯產品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我國中葯占國際市場的份額和效益卻在下滑,1996年—1998年連續3年滑坡,1999年略有回升,但市場份額不足5%,而日韓兩國卻佔到了25%。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某些發達國家,如德國、法國、日本,他們在無傳統經驗和理論的情況下,依靠現代科技理論取得了產業化成功之路,並大舉向我國市場推進。
2、國外企業競相低價收購我國中葯材資源的情況愈演愈烈,中葯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日益突出。與此同時,國外企業憑借其資本、技術、產品優勢,設置高門檻的技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給中葯產品進入國際市場設置屏障。
3、生物技術領域的高速發展以及中國加入WTO帶來的挑戰等,都對我國中葯產業構成了全方位威脅。不過機遇與挑戰並存,從積極意義上講,機遇帶來有利於發展的外部條件,而挑戰則是激勵發展的內在功力。
我國中葯產業化發展已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條件,蓄勢待發,中葯行業正蘊育著一場即將到來的產業革命
在談到中國中葯產業的現狀時,顧大偉說,改革開放20年,我國中葯行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形成了一批有實力和有需求、實施高技術改造的中葯骨幹企業;已有了一批可以產業化的科技成果和先進適用的高新技術;通過實施「中葯現代化產業行動計劃」、「九五」科技攻關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為中葯高技術產業化提供了一批可應用的成果,並初步形成了中葯產業化的科技支撐條件,擁有了良好的政策及融資投資環境。總之,中葯產業化發展已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條件,毫不客氣地講,我國中葯產業正萌動著蓄勢待發的巨大能量,蘊育著一場即將到來的產業革命。
我們不能否認,我國中葯產業家底較薄弱,相對落後,仍然存在「一小、二多、三低」(企業規模小,企業數量多、重復產品多,企業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產能力低)現象和問題,需要解決的問題較多,但主要問題是產業過程化中高科技含量低。目前,有幾個關鍵問題急需解決。一是先進適用的制備工藝、高新技術和裝備,急需推廣應用。當今醫葯工業技術革命的發展趨勢正朝著製造過程自動化、系統集成化的方向迅速發展,因此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內在質量和質量的穩定性。然而,作為需高度保證產品質量的中葯產業來說,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技術及其裝備卻嚴重滯後,與國外有20年的差距,尤其是中葯提取,精製工藝的科學性、先進性、嚴謹性距國際先進水平尚有較大差距,工藝條件客觀化控製程度不高,製造技術及裝備缺乏集成化,仍有相當一批中葯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共性技術急需解決。因此,要積極地依靠官、產、學、研、金結合,研究或借鑒其他領域的先進技術,實施對中葯制葯過程中各項單元製造技術與裝備的智能化組合應用,及其關鍵工藝參數的在線檢測連續採集和程序化、自動化控制。這是中葯產業走向高技術產業化首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如果能將上述過程的關鍵環節進行控制和優化,並開發出高質量的控製成套裝置和技術平台,按日前1/3的中葯企業需要改造的話,僅此一項就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二是我國可集約化、規范化生產的高技術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亟待提高,可參與國際競爭的大型現代企業集團急需發展和培育。三是符合中葯特點,並為國際社會所認可的質量標准和質量控制體系急需建立,中葯產業化創新體系亟待建立和健全等。如果這些關鍵問題能得到解決,中葯產業的市場份額必將大大提高。
在扶持壯大中葯現代化產業方面,國家計委有著明確的發展思路,也採取了不少舉措來支持中葯發展
顧大偉介紹說,計委在扶持壯大我國中葯現代化產業方面的整體發展思路是:以療效優勢突出、市場需求量大的現代中葯高技術產品為龍頭,以實力強規模大的企業為主體,組織產、學、研、金相結合的隊伍,依靠先進適用技術為支撐,在政府的扶持指導下,通過實施對中葯產業全過程關鍵環節的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全面提高中葯產品的高技術含量,形成中葯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快速提高中葯產品在國內與國際市場的佔有率,使中葯產業發展成為以高技術密集型企業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為基礎、具有強大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的大型現代產業,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國家計委決定採用「專項扶持」的形式貫徹這一戰略。通過現代中葯示範工程建設提升我國中葯工業的整體水平,促進中葯產業的結構調整,開辟新的產業領域,通過強化現代中葯產業的基礎支撐條件,為實現跨躍式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培養一批單品上規模的中葯企業,如在抗癌領域具有一定影響的哈葯慈航等制葯企業。特別是加速高技術中葯產業化發展,示範應用先進的提取、分離、制劑及生產過程系統控制技術,使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葯骨幹企業在生產工藝和裝備水平上全面實現技術提升,建立對全行業進行技術輻射的示範工程和產業化基地,促進「大企業、大品種、大市場」戰略的實施。加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現代化產品的產業化,使我國中葯在中國加入WTO後具有強勁的競爭力。
現代中葯產業化專項扶持的實施,將使我國中葯產業(主要指中葯種植農業和中葯工業)規模到2005年達到年產值800億—1000億元,年均遞增16%以上;中葯產品年出口額達到100—120億元,佔中葯工業產值的10%以上,年均遞增20%;年實現利稅150億元,年均遞增10%,其中利潤50億元,年均遞增10%;產業技術水平明顯提高,高新技術產品佔中葯工業總值的比重達30%,技術進步對中葯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45%以上;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中葯工業重點依託企業50個,產值佔全行業70%,大型企業集團重點產品200個,其中年產值超5億元的30個,超1億元以上的100個,約佔中葯產品產值的30%,使中葯產業成為名符其實的支柱產業。
⑷ 如何看待中國中葯協會被降級這件事
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因為人們身體的一些特性,所以說會經常性的遇到一些病毒的侵擾。面對這一些病毒的侵入我們是非常頭疼的,所以說也需要吃一些相應的葯或者是及時的就醫來保障我們的人身安全。我們國家就是以中葯為主的,因為中葯是我們國家傳承5000年以來的一個文化遺產,所以說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但是在熱點上卻發生了這么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國中葯協會被降級這件事情,網友們對於這件事情也是討論紛紛,都表達了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一些看法。以下所述便是我看待中國中葯協會被降級這件事情的一些看法。
⑸ 中葯的改革發展
1987年3月,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中葯劑型研製工作的意見》,要求對「常用中葯飲片進行研究和改革」。經過多年探索,現代中葯已經向服用方便、吸收快捷、計量准確、安全清潔、攜帶便利,不需煎煮的方向發展。這一中華國粹在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結合中,江陰天江人率先創立「單味中葯濃縮顆粒(現定名:中葯配方顆粒)」,將中葯飲片經浸提、濃縮、乾燥等工藝精製而成的單味中葯產品。保持了中葯飲片的性味與功效,應用於中醫臨診處方的調配,適應辨證施治、處方變化的需要,是中國中葯創新的典範。
中葯的現代研究大多取得了矚目進展:①中葯的基本理論得到了系統、全面整理,對葯性、歸經、十八反等作了大量研究,十八反的實驗研究取得較大成果。但這方面的研究難度較大,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②生葯學和中葯鑒定學,在中葯鑒定方面除一般來源、性狀鑒定外,還普遍採用顯微、理化等手段。而且鑒定技術已向用少量檢品達到迅速、准確的方向發展。③通過中葯炮製技術與原理的現代研究,中葯炮製學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與此相應,對許多中葯的炮製、作了改進和規范,並採用了許多先進的設備與技術,提高了飲片質量。④建立了中葯化學,對中葯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多數常用中葯明確了主要有效成分,部分弄清了化學結構。⑤建立了中葯葯理學。對多數常用中葯的葯理進行了系統研究;抗菌、抗病毒、抗腫瘤、解熱、利尿、降壓等方面進行了大量葯物篩選。過去不被注意的多糖類、鞣質、氨基酸、多肽等,現已發現有多種生物活性。它在闡明中葯功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③隨著中葯制劑的發展,新劑型的增多,以及質量檢測控制手段的提高,中成葯生產已走向現代化。 為了統一制定葯品標准,衛生部及早成立了葯典編纂委員會,後改為中國葯典委員會,於1953年、1963年、1977年、1985年、1990年、1995年和2010年先後出版發行了七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從1963年開始,葯典分「一部」、「二部」編寫。「一部」為中葯部分,主要收載中葯材、中葯成方制劑,另有凡例與附錄的制劑通則、中葯檢定方法等。所收載的中葯各版均有調整。2010年版《中國葯典》分三部出版,一部收載葯材及飲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和單味制劑等,品種共計2136種、修訂612種。有關中葯內容,根據品種和劑型的不同分別依次列有:中文名、漢語拼音與拉丁名、來源、處方、製法、性狀、鑒別、檢查、浸出物、含量測定、性味與歸經、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注意、規格、貯藏、制劑等。附錄的內容以及先進的檢測方法等大為增加。與此同時,國家一直重視葯政法的建設工作,先後制定了多個有關中葯的管理辦法,並於是1984年國家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葯品管理法的頒布對保護人民健康,發展中國醫葯衛生事業,提高中國葯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有著重要意義。
⑹ 中葯要如何發展
中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海外市場需求不斷上升
中葯企業經營現狀分析
2014-2018年品牌中葯收入增速始終維持在10%以上,2017
年開始逐季提升,2018Q1受流感影響收入增速大幅提高至20%以上。14-18年品牌中葯利潤增速維持在10%-30%,業績穩定。
而非品牌中葯17年開始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且利潤有所下滑。17年開始,品牌與非品牌中葯凈利率水平呈現分化趨勢,品牌中葯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我們預計到2018年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780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6.04%,2022年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7680億元。
中國中葯材市場規模分析
2010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僅為232億元。到2016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670億元。
2017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約746億元,同比2016年的670億元增長了11.3%。
1、政策支持
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醫葯特點的重大制度創新,奠定未來中醫葯發展基礎。《「十三五」中醫葯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加快推動中醫葯的傳承與創新,實現中醫葯事業振興發展,並提出「完善中醫葯國際標准,形成不少於50項葯典標准和100項行業標准,實現20-30個中成葯品種的葯物注冊以及5-10個中成葯品種在歐美的葯品注冊;加強中醫葯研究的國際合作」等戰略目標,為中醫葯產品的國際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市場需求大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與城鎮化、老齡化人口結構使得國民對醫葯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提升,疾病譜的變化也造成了醫葯消費結構的變化,過去以各類急性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為主的疾病譜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腦血管類疾病、消化類疾病為代表的各類與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葯對這些慢性病的治療效果已被不斷的實踐驗證,因此國內對中成葯的需求在未來將顯著提高。另一方面,《中醫葯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強中醫葯的國際貿易,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中醫葯的海外市場需求也會逐步上升。
3、中醫葯+互聯網+人工智慧
近年來,智能葯房開始進入大中型醫療機構,在中西醫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葯安全。智能中葯房系統的出現,更是解決了中醫醫療機構葯房需要「確保中葯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葯湯劑的葯效一致」、「提升配葯效率」、「方便患者服用中葯與提升用葯依從性」等痛點和棘手的問題。
4、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
在中醫葯產業領域,從六大方面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從消費需求看,人們對中醫葯服務無論是質和量都產生了「井噴式」的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徵日益明顯;從服務領域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主要提供葯事服務和醫療服務向提供融葯事、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於一體、全鏈條服務的方向發展;從服務供給看,中醫葯服務正從主要由政府舉辦向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舉辦發展;從服務模式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發展;從服務產品來看,中醫養生產品、小型保健理療設備等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從國際形勢來看,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重視開發和利用中醫葯,對國內發展形成倒逼態勢。
未來,國家將著力推進中醫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中醫葯健康服務,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⑺ 中改革中醫葯領域的發展
醫葯行業佔GDP的比重增加了
⑻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葯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切實把中醫葯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
《意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健全中醫葯服務體系
二、發揮中醫葯在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中的獨特作用
三、大力推動中葯質量提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加強中醫葯人才隊伍建設
五、促進中醫葯傳承與開放創新發展
六、改革完善中醫葯管理體制機制
⑼ 10.20央視新聞醫葯改革、
當前中國醫葯市場現狀與改革意見:(不知道這個對你有用沒啊?) 把醫葯製造企業分為四類,一是傳統的基礎葯品,這類葯生產沒有壁壘,價格競爭激烈。真正治病管用的主要是這些葯品,這類葯品生產沒有壁壘,真正能治病救人,普通百姓用的起的,全靠這類葯品。醫改打壓葯價,主要是針對的這類葯品,由於本來競爭激烈利潤已經很薄,結果使很多常規葯都停產了,由於降價空間十分有限,而真正造成高葯價的罪魁禍首有自主定價權的葯進行價格管制有違反市場原則,因此醫改並沒有使病人的葯品支出降下來甚至對基葯的打壓給那些自主定價葯開拓了空間使葯價總水平更高了。二是靠獨立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西葯,這類葯由於需要很高的研發支出,葯價高是理所當然的。三類,由於生產常規葯不賺錢,研發新葯又不具備實力,制葯企業想賺錢怎麼辦,很簡單,它們把常規葯劑型稍加改動,做成獨家葯,這樣就有效的規避了價格競爭,掌握了一定的價格自主權,這類公司是這些年來中國醫葯行業銷售額增長的主力軍,它們是真正的高葯價幕後推手。相對於後一類獨家葯而言,姑且稱作次獨家葯,在電視上看到的葯品或保健品廣告大多數屬於這種。這類葯又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主要起作用的成分大多是普通的價格低廉療效確切的西葯,或一種或兩種配在一起,或是緊緊改變了常規包裝規格,一般情況是一種西葯,隨便配上具有相同功效的幾種中葯成分,稱其為復方某某,說是中西葯結合,然後在起個易記的某某靈什麼的商品名,然後大手筆的廣告投入,終端消費者看到廣告後主動去買,數量眾多的感冒葯,還有把辦公樓修成皇宮的哈葯六,就屬於這種。另一種是自創品牌的中成葯,中葯經過中國幾千年的發展積淀,已經形成很成熟的理論體系和方劑體系,它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任何必要隨便改動,而且是沒有人要知識產權的,但是這些葯屬於上邊說的一類基葯,不賺錢,他們為賺錢把這些成熟的千年積淀的方劑稍加改動,葯效基本不變,起上自己的商品葯名,這樣就成了具有自主定價權的獨門葯,但是醫生和病人是不熟悉這些葯,不會主動去處方或購買的,要想把這些葯銷售出去,必須付出及高的推銷成本,我們在電視上看到最多的廣告就是葯品廣告,無孔不入的葯品推銷大軍,臭名昭著醫生和醫院高額回扣,都是這類葯品的成績。由於單一葯品的市場容量畢竟有限,大肆的宣傳推廣,最終使它的銷售費用站比畸高,會佔到五十甚至八九十,銷售這類葯也是醫院和葯店攫取暴利欺騙患者的主要手段,除了收取高額回扣,零售利潤率會做到五十到七八十,因為沒有價格可比性,最終百姓拿到的葯品價格就可想而知了。有一次央視曝光的一種中葯沖劑,出廠價一兩元,生產成本應該更低,最終患者拿到的價格是兩三百元,一般人認為這只是個案,其實這是具有代表意義的中國醫葯市場真實現狀,徹底砍掉這類沒有任何社會價值傷天害理的葯,是中國醫改的根本,至少能讓中國百姓在醫療葯品支出中節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費用,而並不會降低病人的醫療水平。這類葯品的存在最終使整個醫療行業由天使變成披著人皮的惡魔,殘忍的吸取著可憐的沒有任何防備和辨別能力的病人血液。四類,所謂國家中葯保護品種,在令人羨慕的國家保護品種或保密配方的光環下,擁有自主定價權,同時由於知名度較高,推銷費用佔比相對較低,因此這類企業有極強的盈利能力,但是我覺得這類公司,國家既然賜給他國家保護品種的金身,就應該給它戴上價格限制的緊箍咒,否則利用保護品種的名分賺取超額的利潤,對患者,對社會都是不公平的。 看清問題的實質,醫改其實就簡單了,一,西葯,統一商品包裝規格和名稱,禁止單獨更改,禁止使用商品名。在嚴格的質量監管下價格自由競爭。為刺激創新,新葯當然是要保護專利的,不過應當設有效期限。二,中葯,依照中醫傳統方劑,統一規格,名稱,和製造工藝,不過,中葯原料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成葯的質量,而原料的優劣價格差異很大,成葯的質量技術上有很難辨別,因此,中成葯的價格市場化必然導致葯品的質量低劣。因此,中葯的生產製造是最不適宜實行市場化的少數領域之一,中成葯的生產應當收歸國有,由少數幾個企業經營,不以盈利為目的,原料和生產流程嚴格監管。三,僅對葯品生產的改革雖然能解決葯價高,仍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看病貴,因為醫院為盈利,必然會盡量對患者使用高價葯,解決方法有兩個,一個是把葯品零售和醫院完全分開,這種實際運行可能會帶來不便。另一個是禁止醫院葯品加價。兩種方案只需嚴格執行其中一種就可以了。我想通過以上簡單的措施,足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使中國百姓的醫療葯品支出降低百分之八十,使醫療總支出降低百分之五十,大幅減輕國家和百姓的醫療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