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葯驚氣散
❶ ;請問熬制中葯時行氣散為什麼要後下發病時間及原因:
因為它含有揮發油等物質,熬制時間長了有效成分容易丟失,所以要後下
❷ 哪些葯材有散氣下氣的功效
指導意見:
這種情況一般考慮 是需要根據自己情況 來 選擇葯物的, 應注意增加營養適當的進行鍛煉身體看看的
❸ 補中益氣散的製法、處方、鑒別、檢查、功能主治、用法與用量、儲藏
【獸葯名稱】 通用抄名:補中益氣散襲
漢語拼音:BuzhongYiqi San
【主要成份】 黃芪、黨參、白術、甘草、當歸等。
【性 狀】 本品為淡黃棕色的粉末;氣香,味辛、甘、微苦。
【功能與主治】 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主治馬、牛、羊、豬的脾胃
氣虛,產後氣血虛弱,子宮及陰道脫垂,脫肛,漫草不食,久瀉虛弱
以及母豬哺乳後過度消瘦。
【用法與用量】 馬、牛250g;羊、豬100g,每日1次,連服4~6天,
沸水沖開後常溫灌服。
【不良反應】 無
【注意事項】 純中葯制劑,無毒副作用,無葯物殘留。
【規 格】 250g/罐含黃芪35g、黨參30g、白術30g、甘草15g、當
歸15g。
❹ 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亂,思則氣結是什麼意思
這里的氣指的是身體的元氣,人的情緒與元氣互相影響,怒了肝氣疏泄,喜樂太過心氣渙散,悲可使元氣消散,恐使腎氣下泄,驚使元氣亂走,思慮過度元氣郁結。
詳細解釋:
怒則氣上指暴怒而致肝氣疏泄太過,氣機上逆,甚則血隨氣升,並走於上的病機變化。
喜則氣緩指過度喜樂傷心,導致心氣渙散不收,甚則心氣暴脫或神不守舍的病機變化。
悲則氣消指過度悲憂傷肺,導致肺氣抑鬱及肺氣耗傷的病機變化。
恐則氣下指過度恐懼傷腎,致腎氣失固,氣陷於下的病機變化。
驚則氣亂指猝然受驚傷心腎,導致心神不定,氣機逆亂,腎氣不固的病機變化。
思則氣結指過度思慮傷心脾,導致心脾氣機結滯,運化失職的病機變化。
(4)中葯驚氣散擴展閱讀
中醫認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就是每個人都有的對外情志反應。因此,情緒變化就是人體生理活動的一部分,一般不會致病,只有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緒刺激,超出了人體的正常生理范圍,才會造成功能紊亂。
根據中醫理論,精神刺激過度如狂喜、暴怒、驟驚、憤怒等,直接影響內臟的氣機,導致氣滯不行。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悲則氣消,憂則氣聚,思則氣結,繼而產生疾病。
七情致病因每個人的性格、體質、意志、休養等而有別。一般來說,喜悅較少致病,而驚恐致病最快,憤怒致病較重,優思致病緩慢。各種情緒分別對臟腑產生不同的影響。
❺ 中葯調養氣郁體質的方法有哪些
1.肝氣郁結,應疏肝、理氣、解郁,宜用柴胡疏肝飲
柴胡疏肝飲
【來源】《景岳全書》。
【組成】柴胡、積殼、赤芍各15克,甘草5克,香附25克,川芎7.5克,砂仁5克,干曬參15克,白術10克,茯苓、陳皮各25克,半夏7.5克,知母10克,豬苓、澤瀉、厚朴、黃芩、黃連各15克,乾薑5克,姜黃7.5克。
【用法】水煎,每日一劑。早晚食後服。
【功效】疏肝、行氣、利水。適用於肝鬱氣滯,失其疏利三焦之職,發為腹腔積液。
2.氣滯痰郁,應化痰、理氣、解郁,宜用半夏厚朴湯
半夏厚朴湯
【來源】《金匿要略》。
【組成】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薑15克,蘇葉6克。
【用法】水煎服。厚朴和蘇葉煎煮時,先以清水浸泡半小時,而後煎15分鍾即可,不宜過長。
【功效】 行氣散結,降逆化痰。適用於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喜、怒、悲、思、憂、恐、驚之氣結成痰
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氣所為也;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中結,嘔逆惡心,舌苔白潤或白膩,脈弦緩或弦滑。
3.心神失養,應養心安神,宜用甘麥大棗湯。
甘麥大棗湯
【來源】《金匱要略》。
【組成】炙甘草10克,小麥 30克,大棗5枚。
【用法】上3味加水適量, 小火煎煮,取煎液2次,混勻。
【功效】
養心安神,補脾和臟 燥,多見於更年期綜合征。其他 精神失常類疾病凡屬臟陰不足、虛熱燥擾者均可參考使用。
❻ 中葯散劑
山葯30g,白扁豆30g,薏仁30g,茯苓30g,砂仁20g,黃精20g,白術20g,黨參15g,柴胡50g,蘇梗20g,厚朴30g,百合20g,杏仁30g,半夏20g,陳皮15g,藿香20g,竹茹20g,黃芩30g,木瓜20g,蘆根20g,益母草30g,乾薑20,甘草15g。
❼ 中葯湯劑中補氣散組成成分是什麼
黃芪、黨參吧。
❽ 幫我翻譯一下「」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
釋義:許多疾病都是由於氣的影響而發生的。如暴怒則氣上逆,大喜則氣緩散,悲哀則氣消散,恐懼則氣下陷,遇寒則氣收聚,受熱則氣外泄,過驚則氣混亂。
出處:出自《黃帝內經·素問》。
原文節選:帝曰:善。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
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下行矣。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
白話釋義:黃帝說:講得非常有道理!我聽說許多疾病都是由於氣的影響而發生的。如暴怒則氣上逆,大喜則氣緩散,悲哀則氣消散,恐懼則氣下陷,遇寒則氣收聚,受熱則氣外泄,過驚則氣混亂,過勞則氣耗損,思慮則氣郁結,這九樣氣的變化,各不相同,各又導致什麼病呢?
岐伯說:大怒則氣上逆,嚴重的,可以引起嘔血和飧泄,所以說是「氣逆」。高興氣就和順,營衛之氣通利,所以說是「氣緩」。悲哀過甚則心系急,肺葉脹起,上焦不通,營衛之氣不散,熱氣郁結在內,所以說是「氣消」。
恐懼就會使精氣衰退,精氣衰退就要使上焦閉塞,上焦不通,還於下焦,氣郁下焦,就會脹滿,所以說是「氣下」。寒冷之氣,能使腠理閉塞,營衛之氣不得流行,所以說是「氣收」。
(8)中葯驚氣散擴展閱讀:
「喜則氣緩」的中醫論述:
病因病理學術語。即九氣為病的機理之一,謂過喜傷心,則心氣渙散不收。《素問·舉痛論》:「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是機體的精神狀態。七情是人體對客觀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況下,一般不會使人致病。
只有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過了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范圍,使人體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才會導致疾病的發生,由於它是造成內傷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稱「內傷七情」。
中醫認為,人的精神活動與內臟密切相關,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可見情志活動必須以五臟精氣作為物質基礎。又說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
喜怒思憂恐,簡稱「五志」。不同的情志變化對各臟腑有不同的影響,而臟腑氣血的變化,也會影響情志的變化,如《素問·調經論》說:「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靈樞·本神》又說:「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故七情與內臟氣血關系密切。
❾ 吃中葯能治療散氣嗎
散氣???氣散了還是放屁???氣散能治,放屁多,中醫知道原因--但沒留下葯方治。
❿ 行氣散結的葯那種最好
行氣散結是個中醫詞,我想你問的應用是中醫中葯方面的內容。行氣散結涉及的內容比較廣,從中葯方面說主要是理氣和活血類中葯,結指的徵瘕痞積,簡單的說就是有東西聚集阻滯了氣血的運行。具體的如治療血滯的冠心病的薤白,三七,治療痰濕的枳實,青皮,半夏;治療氣郁的香附,治療熱結腫痛的連翹,夏枯草等。中成葯如越鞠丸,枳術寬中片,血塞通片,紅金消結片等。因不知道你治那方面的,所以沒有最好的,只有咨詢下醫生診斷了疾病,再根據你的情況一定有最適合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