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性皮炎中醫治療
Ⅰ 請問你的結節性皮炎是如何治癒的急切盼望您的回復,謝謝!
你好,結節性癢疹比較頑固,一般的葯不行的,建議選擇中葯治療,中醫治本。但一般的中葯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都不足以解決問題。你可以試試竭麝通聖散,這個葯治好了很多患者,而且好了不復發。祝早日康復!
Ⅱ 結節性癢疹10年了,用什麼中葯能好呢!好多葯不管用
病情分析:您好,結節性皮膚瘙癢症狀可以考慮中醫治療。中醫治療以祛風止癢為主,如濕毒清膠囊、排濕止癢顆粒等,必要時可以口服中葯煎劑治療。葯物治療的同時多休息,合理膳食營養。
意見建議:積極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平時勞逸結合,合理膳食營養,忌煎炒油炸、心理刺激性食物。祝您早日康復!
Ⅲ 結節性皮膚炎怎麼治療
你好,可以加用白芍總苷和丹參酮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感染免疫科-李昕副主任醫師
Ⅳ 中醫如何治療結節性癢疹
中醫認為結節性癢疹多由於肝鬱氣滯 瘀久成結,氣血不榮而癢;或由於脾虛專濕蘊,加之蚊蟲叮屬咬,毒汁入侵,濕毒互結,經絡阻隔,氣血郁滯形成結節而癢。那麼,中醫如何治療結節性癢疹呢?針對這個問題,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傢具體介紹一下,希望它們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中醫如何治療結節性癢疹風濕郁毒[症狀]初起在小腿伸側可見淡紅色小丘疹,如黃豆大小,自覺奇癢,抓後滲血,繼續發展變為堅實結節,孤立散在,舌質紅苔薄白,脈弦滑。常有夏季蚊蟲叮咬史。[治法]除濕解毒,疏風止癢。氣滯血瘀[症狀]初起在小腿或上肢伸側可見瘙癢性小丘疹,抓後結節逐漸增大如黃豆大小,嚴重可蔓延至軀干、面部,常伴有精神郁悶少寐多夢、脅肋脹痛、食少神疲,舌質紅、苔薄白,脈弦細。婦女可見月經前後不定期和情志不遂。
Ⅳ 治療結節的中葯有哪些
甲狀腺結節在抄中醫上有不同的中醫辨證,不同的辨證用的要都有不同,你要說說你的哪種辨證。
甲狀腺結節的中醫辨證治療:
1.氣郁痰阻型
主證:頸前癭腫,可觸及結節,質軟不痛,頸部脹感,胸悶不舒,精神抑鬱,頸前乳脹,或伴乳房亦有結節腫塊,舌質淡,苔薄白,脈弦。
治法:理氣解郁,化痰消癭
2.脾虛痰盛型
主證:應種不痛,形體肥胖,神疲乏力,胸悶腹脹,納食減少,或便溏,帶
下清稀,舌體胖大、質淡,苔白或白膩,脈沉細。
治法:益氣健脾,化痰散結
3.痰瘀互結型
主證:應種質硬經久不消,伴胸悶、納差,女子可有月經不調,或經色紫暗
,或伴有血塊,舌淡或淡紫,或有瘀塊,苔白薄或白膩,脈弦細或澀。
治法:理氣活血,化痰消癭
4.無症狀型:
主證:癭囊腫大,而且往往是無意中發現或他人發覺無任何自覺症狀,舌脈無異常
治法:理氣化痰,軟堅散結
Ⅵ 中國治療結節性紅斑最好的中醫在哪裡
中醫認為結節性紅斑外因多為久居潮濕之地或勞累過度,內因主要是營衛氣血調,正氣不足,內外之因皆與感受風,濕,寒,熱,毒及嗜食肥甘厚味,飲酒和吸煙等有密切關系,素稟血熱內蘊之體,或外感風濕之邪,或過食辛辣,血熱內生,濕熱互結,濕熱下注,阻塞脈絡,氣血運行失暢,氣滯血淤,結為腫核。 本病以女性患者居多,蓋婦女以血為本,不論月經,胎孕,產褥,都是以血為用,更易耗血,沖任受損,氣血不調,血病則氣不能獨化,氣病則血不能暢行,氣滯則血淤,營衛失和,易受外邪,因此成病。 陝西西京中醫醫院神經纖維瘤、疤痕疙瘩,結節性紅斑治療中心專家組,在李肖翰主任的帶領下,幾十年如一日,努力刻苦,理論結合實踐,古今方用,攻克了結節性紅斑的醫學難題,獨創了治療新方案「五步六聯療法,結合辯證五要」 ,運用純天然名貴葯材,以軟堅散結,清熱涼血、活血化瘤,不打針,不手術,無創傷,使患者免受手術創傷之苦,使以萬計的病人告別病痛。
Ⅶ 您有治療結節性癢疹的中葯方是嗎葯方可以發給我嗎這個病已近一年了,反復發作
可以用除濕解毒,疏風活血化瘀:荊芥、防風、苦參、萆薢、白鮮皮、當歸、赤芍、白芍、威靈仙、澤瀉各10克、槐花、刺蒺藜、蟬蛻各15克水煎服。此病較頑固,易復發,要堅持服葯。每日可用大黃蟄蟲丸軟堅散結,每日一丸。
Ⅷ 結節性紅斑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
你好,結節性紅斑與病毒或細菌感染有很大關系的,臨床主要表現為皮下結節,多隆起於皮面,壓痛明顯,數目不定,結節不融合,不破潰,表麵皮膚初為鮮紅色,漸轉為暗紅色,2到3周消退,不留萎縮痕。
意見建議:中醫認為是體內熱毒和瘀血,採用清熱解毒和活血化瘀的葯物治療,可用些五味消毒飲治療。
Ⅸ 請問結節性皮炎的治療。
你好,結節性皮炎主要採取的是抗過敏治療。輕症病例給抗組織胺葯物,維生素C,鈣劑內服。重症病例給以皮質類固醇激素等治療。
Ⅹ 結節性癢症如何治療
癢,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它是皮膚上的一種特殊的感覺,也是皮膚病中最常見的症狀。
汗皰疹,在夏季出現,且易每年夏季復發。表現為零散或成群分布於手掌和手指的彌漫性水皰,水皰多不破潰,逐漸乾燥後脫皮,甚至皸裂露出嫩肉。有痛和癢感。主要是因為手的排汗功能發生障礙或排汗不良時,手的角質層得不到汗水的正常濕潤,汗管堵塞,形成良性表皮剝脫。干癢時可選用止癢葯物外擦,如爐甘石擦劑。乾裂後可用尿素軟膏滋潤消炎。
腳氣是指發生在趾掌面的黴菌性皮膚病。
發病原因是由於表皮鮮菌、毛癬菌或足趾毛癬菌侵犯趾。紅色毛癬菌抵抗力強,不易控制,與衛氣津液博結。聚而不散,導致皮膚乾燥濕潤所致。足癬是引角質層厚、皮脂缺乏、汗腺豐富、出汗較多、足部潮濕,利於黴菌生長繁殖而起,使用公共浴池、公用拖鞋、腳盆、毛巾時也易相互感染。
足癬的臨床表現(1)分水皰性:多發生在夏季,症狀是趾間、足緣、足底出現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皰,疏散或成群分布,庖壁較厚,內容清徹,不易破裂。數日後乾燥脫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皰,撕去庖壁,可見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劇烈瘙癢。(2)糜爛性:表現為局部表皮角質層浸軟發白。由於走動時不斷摩擦表皮脫落,露出鮮紅色糜爛面;嚴重者趾縫間、趾腹與足底交界處皮膚均可累及,瘙癢劇烈,多發於3.4.5趾縫間。常見於多漢者。(3)鱗屑角化型:症狀是足底、足緣、足跟部皮膚腳趾增厚、粗糙、脫屑,鱗屑成片狀或小點狀,反復脫落。冬季趾縫間皮膚發生裂隙,夏季產生水皰,有痛感。常因搔抓引起繼發性感染,並發膿包瘡、淋巴管炎、淋巴結炎、蜂窩組織炎、丹毒、敗血症等疾患。
民間治癒本病的絕招有:
1:治腳癬
處方:鮮雞蛋一個,第二次掏米水1000毫升。
用法:掏米水洗換腳10分鍾,將蛋殼內薄膜取下,貼敷患處。
療效:保留1---2小時。日一次。
2:治腳癬:
處方:烏梅100克,白芨、苦楝皮、蒼術、黃柏、苦參各20克,丁香、吳茱萸各15克,烏頭、冰片各10克
用法:先煎烏頭、白芨、次加烏梅、苦參、1小時候再加丁香、吳茱萸。濃煎後加75%酒精200毫升,去渣取液,加冰片混勻,用棉球沾葯塗搽患腳,日2次
療效:用葯1劑,有效率達94.5%
http://www.wy120.com/Forum/Replay.aspx?noteID=27302輕癢使人不適,劇烈瘙癢則使人坐立不安。癢的感覺是無法說出來的,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手癬是指發生在指掌面的黴菌性皮膚病,手癬中醫稱「鵝掌風」。
發病原因是由於表皮鮮菌、毛癬菌或足趾毛癬菌侵犯趾。紅色毛癬菌抵抗力強,不易控制,與衛氣津液博結。聚而不散,導致皮膚乾燥濕潤所致。
手癬的臨床特徵是初起損害位於一側,指端的曲面發生小水皰,乾燥後脫屑,逐漸擴展至掌心或臨近手指,脫屑處皮膚變粗變厚,皮紋寬深,失去正常光澤和柔軟性,境界清楚,水皰相互融合,破裂後皰壁不易脫落形成領圈樣環狀鱗屑。冬季氣候乾燥時指端及關節活動部發生裂隙、疼痛,受化學物質刺激後可使手癬濕疹化。
民間治癒本病的絕招有:
1:治手癬
處方:地骨皮30克,甘草15克
用法:加水濃煎,取液浸洗患指,日2次
療效:用葯5天,治癒率達100%
2:熏洗療法
處方:側柏葉250克,艾葉60克,桐油50毫升。
用法:將桐油煎熱,塗抹患指,再用紙卷沾桐油點燃,熏烤3分鍾。葯加水煎,先熏後洗。日1次,每次5-10分鍾。
療效:治手癬,輕症熏洗1次。重症3-5次可愈,切不復發。
3:處方:地骨皮30克,甘草15克
用法:加水濃煎,取液浸洗患指,日2次。
療效:用葯5天,治癒率達100%
馬光醫葯集團中醫師鄭國明說,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一些常見的食物是有止癢作用的,比如綠豆、梨、紅棗和黃豆等。
中醫學是十分重視皮膚病的整體觀,即「病於內,必形於外」。綠豆是專門治療熱癢的。由於熱癢是因體內發熱引起的,而綠豆又有解熱的功效,因而適合治療熱癢。
他指出,只須將綠豆加水,泡煮到微發爛,飲用那綠豆水就行了。
此外,一些清涼的蔬菜,比如薄荷,對於風熱所導致的皮膚瘙癢則很有療效。薄荷可用於外敷或泡水飲用。
用一些普通的草葯像丁香、艾葉、苦參、金錢草外洗都能達到止癢的效果。
鄭醫師說:「值得注意的是,中醫除了治療內外症狀以外,也十分注重病人個人的護理。」
他也指出,很多瘙癢病患者有兩個錯覺,即喜用熱水燙洗和用手去搔抓。
「燙水會刺激皮膚,越燙越癢。而搔抓則會損壞皮膚,抓爛了還會使癢處出血惡化。
「病人癢的時候應盡力剋制自己,或輕輕地用手拍打發癢的部位,以轉移注意力的集中。」
安定情緒,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對止癢也有效。情緒不定,緊張或焦慮都是引發瘙癢的基本原因。
瘙癢的發生可能是外在因素造成的,因此個人衛生也不可忽略。
中醫師也強調適時睡眠;不過,許多瘙癢病症都不必卧床調養。
皮膚癢多屬氣血不調造成
皮膚癢的原因有外因和內因,多屬氣血不調造成的。食物能止
常見的食癢就包括進食魚、蝦、海味、公雞、鯉魚和牛肉等,都是些有「動風」效果的食物。含蛋白質的食物,食後也可能發疹或使原有的皮疹加重,出現紅斑,斑丘疹等。
另一種癢症是酒引發的,叫「酒癢」。這可能是飲酒後立即或次日發生的皮膚瘙癢。酒癢可能會出現潮紅或紅色小丘疹。
患者對海鮮、腌臘、鵝、筍、花生、腐乳之類食品,都要適當限制地食用。
瘙癢病患應盡可能吃多些蔬菜和黃豆製品,要求多吃低鹽、高維生素、清淡和新鮮的食物。
《聯合晚報》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44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