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發性異位性皮炎
濕疹是一種症狀,主要特點是丘疹、水皰,滲出、瘙癢。大多數皮炎都可以專表現為濕疹樣屬的改變,異位性皮炎也可以有濕疹樣的皮膚改變,不過主要成慢性,滲出較少,異位性皮炎和其他皮炎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有家族遺傳傾向,患者大多在嬰兒時期就開始出現濕疹,反復發作,體質較容易引起過敏,家族中也存在過敏體質者。
B. 特應性皮炎和異位性皮炎有什麼區別
異位性皮炎又稱特應性皮炎、遺傳過敏性濕疹。通常具有過敏性疾病的家族史或本人易患某些過敏性疾病,比如哮喘、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等。千草堂百部皮膚舒用於皮炎,中葯外治法先將皮損處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洗後塗千草堂百部皮膚舒,每日4-5次,三周為1療程,一般輕者1個療程即可治癒,重者2~3個療程可見明顯療效。千草堂百部皮膚舒為中葯制劑,所選用葯物多為祛風、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潤燥、化瘀止癢等葯物。可降低炎性細胞的通透性,有利於皮勛的消退和吸收。
C. 什麼是異位性皮炎
異位性皮炎又名異位性濕疹或遺傳過敏性濕疹。異位性皮炎這一病內名為1933年由瓦也斯(Wise)及容蘇茲伯格(Sulzberger)最早提出的。而「異位性」一詞為柯卡(Coca)於1925年首先倡議,其含義是:患者或家族成員易罹患哮喘病、花粉症、過敏性鼻炎、蕁麻疹、濕疹等疾病史;對異種蛋白過敏;患者血清中IgE值增高;患者血清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D. 從多少周歲開始算成人期異位性皮炎
異位性皮炎多發於過敏性體質的嬰幼兒及青少年,因此成人異位性皮炎病人多有嬰兒期或兒童期異位性皮炎之病史。成人期異位皮炎的發生對於患者產生的危害還是比較大的,此時的症狀表現也是最為明顯的,另外處在這一時期的異位性皮炎患者出現的並發症狀也是比較多的,為了防止成人期異位皮炎的發生,因此在症狀發生階段一定要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並做好護理的工作。
患者出現的皮損慣發於四肢屈側、頸部,有時也會發生於患者的前額、眼瞼、手背等處。對於症狀表現比較嚴重的患者來說,還會出現全身性的泛發現象。在通常的情況下,患者出現的病變表現是較局限的,病患部位的皮疹多呈苔蘚樣變或淡紅色丘疹性片塊特點,在病患部位的表面還可出現細鱗屑附著和色素沉著現象。
異位性皮炎典型患者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的表現,即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現嬰兒期而直接進入兒童期或成人期異位性皮炎。
E. 異位性皮炎的治療是什麼
(1)局部治療
局部療法的目的是保護皮膚、控制瘙癢,減少搔抓,並減少環境因素帶來的影響,從而抑制皮膚的炎症及可能出現的繼發感染。
①一天多次地使用潤膚劑可以改善皮膚的乾燥,減輕瘙癢,但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對羊毛脂或其他局部葯物的過敏反應。
②對於急性滲出性損害,按急性皮炎原則處理,如有感染跡象時可加用局部或全身的抗生素。
③外用局部皮質激素治療慢性苔蘚化損害是必要的,因此,應選擇有效而副作用小的制劑。可以先用幾天強效皮質激素,然後逐漸降低其強度,要讓患者懂得皮質激素使用過長時間的危險。必要時,可採用局部注射皮質激素以消除頑固性的局限性皮損,但使用方法要正確,以免出現局部萎縮或其他副作用。
④焦油類制劑,外用或將其塗布於局部皮質激素制劑上面對許多患者是有效的。對於慢性期的患者,用含有煤焦油的制劑封包療法效果很好。皮損廣泛者,最好不要使用系統性及局部的皮質類固醇激素制劑,可外用刺激性小的氧化鋅霜或糊膏,其中可加4%的煤焦油。
(2)系統療法
①系統性抗生素對於臨床上有感染,甚至在無明顯感染跡象,但皮損明顯加重的異位性皮炎的治療均有重要作用。
②不論是住院患者還是門診患者,系統性皮質類固醇激素的使用都應慎重。對於危重患者即使使用時有效,停葯易復發,且長時間用葯也是不合理的。
③抗組胺葯物有止癢、抗過敏、鎮靜的作用。部分患者晚間應用羥嗪或異丙嗪有較好的抗瘙癢和安眠作用。
④其他葯物治療。環孢素A或γ-干擾素治療異位性皮炎的臨床評價資料不太充足,但對嚴重的及用其他方法不能控制的患者,環孢素A是一種很有希望的葯物。γ-干擾素也有一定的療效。
⑤免疫調節劑如轉移因子、胸腺素等對異位性皮炎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但劑量及使用時間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及治療反應而定。就異位性皮炎的發病機制而言,免疫功能的失調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免疫調節劑在異位性皮炎的治療領域內將佔有重要地位。
(3)光線療法
紫外線照射對泛發性異位性皮炎患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可用PUVA治療,UVA照射或UVA+UVB同時照射。
F. 什麼是治療異位性皮炎的好方法
異位性皮炎(Afodic dermafifis)又名異位性濕疹或遺傳過敏性濕疹。異位性皮炎這一病名為1933年由瓦也斯(Wise)及蘇茲伯格(Sulzberger)最早提出的。而「異位性」一詞為柯卡(coca)於1925年首先倡議,其含義是:患者或家族成員易罹患哮喘病、枯草熱、過敏性鼻炎、蕁麻疹、濕疹等疾病史;對異種蛋白過敏;病人血青中lgE值增高;患者血青中嗜酸性白細胞增多。
[病因及發病機制]
異位性皮炎病因和發病機制頗為復雜,至今為止尚未完全闡明。
該病原因之一遺傳性過敏素質格外惹人注意,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成員對某些體內外物質的敏感性往往高於正常人。據統計表明:雙親皆有「異位性」表現者約70%後代也可呈「異位性」;若父母中僅一方見「異位性」則子女大致半數可見有「異位性」;然而在「異位性」病人中還有40%的父母未發現「異位性」。
本病的變應原以食物,特別是蛋白質食品尤為常見。另外,通過呼吸道吸入的各種物質,如屋塵、花粉、動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視。通常認為嬰兒期似乎是以食物過敏為主,而兒童期後卻對吸入物過敏居多。
除上述以外,季節氣侯變化、精神緊張、強烈搔抓刺激、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劇。
異位性皮炎發病機制既可以是變態反應,也有非變態反應。其中有許多問題尚未獲得一致結論,而且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對此需要今後努力實踐,積極去探討研究。
[臨床表現]
異位性皮炎可分為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三個階段。
一、嬰兒期異位性皮炎
本型臨床表現與嬰兒濕疹相同,兩者難於區分(詳見本章第二節)。患兒可在2歲左右症狀逐漸緩解,甚至自愈。其中有些患者至兒童期或成人期可再次復發;還有部分病人遷延不愈,可持續發展到兒童期,直至成人期。
二、兒童期異位性皮炎
此型多見於嬰兒濕疹愈後,到6~10歲時再次發病;也可以自嬰兒期持續演變而來;還有少數患者至兒童時期方始發病。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濕疹型和癢疹型。
濕疹型多發於四肢屈側,特別是肘窩和腘窩。皮損表現與成人的亞急性或慢性濕疹酷似。常見為多數密集小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往往相互融合成片,部分呈苔蘚樣變。
癢疹型好發於四肢伸側及背後,皮疹表現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黃豆大丘疹、損害處乾燥,陳舊皮損小而硬。病變處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自覺奇癢,以癢疹型尤甚,可因搔抓以至繼發細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經過,常反復發作,可逐漸痊癒或發展遷延為成人期異位性皮炎。
三、成人期異位皮炎
本期病人多有嬰兒期或兒童期異位性皮炎之病史。皮損慣發於四肢屈側、頸部、也可發生於前額、眼瞼、手背等處。還偶有全身泛發者。病變較局限,皮疹多呈苔蘚樣變或淡紅色丘疹性片塊,表面可見細鱗屑附著和色素沉著。
患處瘙癢非常,往往因搔癢劇烈而繼發感染。病程為慢性經過,病性時輕時重,最終亦可逐漸痊癒。
異位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經歷上述三個階段的表現,即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現嬰兒期而直接進入兒童期或成人期異位性皮炎。有些患者僅有異位性皮炎表現,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還可伴發其他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個別患者可伴發白內障和視網膜剝離,此外,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膚乾燥、毛囊角化、掌紋增多及皮膚白色劃痕征現象。異位性皮炎易引起細菌感染或並發病毒性皮膚病。
[實驗室檢]
本病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白細胞計數增多;病人血液清中lgE升高,用被動轉移試驗可測知;用特異抗原做皮試可呈陽性即發反應。
[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對嬰兒期異位性皮炎可以作出診斷,而其它期異位性皮炎,還須結合輔助檢查方能作出診斷。
本病同嬰兒濕疹鑒別,關鍵為於前者有「異位性」,而後者無此表現。
異位性皮炎還應與嬰兒脂溢性皮炎相鑒別,後者多為生後第3~4周開始發病。皮疹為紅斑和油性鱗屑,缺乏多形性特點。好發於頭部,亦可累及眉部、鼻唇溝、耳後、頸部等處。自覺輕癢或不癢。預後良好,往往於數月之內可痊癒。
[治療]
盡量尋找發病原因並去除之,但較困難;注意調整飲食,切忌過飽,避免進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餵食牛乳、雞蛋白、柑桔等;哺乳母親以清淡飲食為好,貝類食物及酒類應禁用;盡量減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熱水燙洗等;衣著應較寬松、輕軟,避穿毛製品或尼龍織品;本品忌種牛痘,避免接觸新近種過牛痘或單純皰疹患者,以防發生牛痘樣疹或水痘樣疹。
一、內用療法
(一)抗組胺類葯:可選用1~2種抗組胺葯內服,對嬰兒期異位性皮炎可用0.2%苯海拉明糖漿,2~4mg/kg .d ,分三次服用。
(二)鎮靜劑:為加強止癢效果,可應用鎮靜劑、常用魯米那(小兒劑量為0.5~1mg.次)或冬眠靈,(小兒劑量是0.5~1mg/kg.、次)。往往與抗組胺葯伍用,可能提高療效。
(三)助消化葯:可酌選酵母片、乳酶生、維生素B1等口服以幫助消化,對促進本病好轉或康復有裨益。
(四)皮質類固醇激素:僅適用於頑固、重症的成人期異位性皮炎,使用小劑量短療程的治療,如強地松20~30mg/日,可獲較滿意效果。對其它期的異位性皮炎,不主張採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療法。
(五)抗生素:若有繼發細菌感染者必要應用抗生素,可選擇麥迪黴素、紅黴素等,但最好不用青黴素,因本病患者青黴素過敏的發生率較高,故應予重視。
(六)中醫中葯治療:可參考本章第二節。
二、外用療法
對症處置,治則和用法與濕疹相同。
G. 異位性皮炎症狀有哪些
異位性皮炎症狀可發生於嬰兒期、兒童期、青年期或成人期,大部分患者多於出生後2~6個月發病(半數以上在出生後2年以內),但也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男性患者略多於女性。多形皮疹的主要表現有:紅斑、丘疹、丘皰疹、滲出結痂、苔蘚樣變和皮膚抓痕、皮膚乾燥、繼發感染,多伴有瘙癢感。年齡不同,皮疹分布及表現有所差異,因此我們分階段來觀察異位性皮炎症狀 :
●嬰幼兒期:皮疹最常見於面部,也常見於其他暴露或易受摩擦刺激部位,如四肢伸側。會陰、臀部一般較少受累。皮疹多表現為紅斑、散在或融合的水腫性丘疹、丘皰疹,可有滲出及結痂,瘙癢劇烈。繼發感染或淋巴結腫大較常見。病程遷延反復,病情變化可受出牙、呼吸道感染、情感刺激、氣候變化等影響。
●兒童期:兒童期異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濕疹型和癢疹型。皮疹多分布於肘膝屈側、頸側、腕、踝等處。嬰幼兒期的紅斑、丘疹逐漸被以苔蘚樣變為主的皮損所取代。以癢疹型尤甚,好發於四肢伸側及背後,皮疹表現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黃豆大丘疹、損害處乾燥,陳舊皮損小而硬。病變處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可因搔抓以至繼發細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經過,常反復發作,可逐漸痊癒或發展遷延為成人期異位性皮炎。
●成人期:多有嬰兒期或兒童期異位性皮炎的病史。皮損慣發於四肢屈側、頸部、也可發生於前額、眼瞼、手背等處。還偶有全身泛發者。病變較局限,皮疹多呈苔蘚樣變或淡紅色丘疹性片塊,表面可見細鱗屑附著和色素沉著。患處瘙癢劇烈,往往因搔癢劇烈而繼發感染。病程為慢性經過,病性時輕時重,通過適當治療最終也可逐漸痊癒。
一般來說,異位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經歷上述三個階段的表現,即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現嬰兒期而直接進入兒童期或成人期異位性皮炎。有些患者僅有異位性皮炎表現,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還可伴發其他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個別患者可伴發白內障和視網膜剝離,此外,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膚乾燥、毛囊角化、掌紋增多及皮膚白色劃痕症現象。異位性皮炎易引起細菌感染或並發病毒性皮膚病。
H. 什麼是異位性皮炎,皮膚太乾燥, 原來患異位性皮炎!
什麼是異位性皮炎,皮膚太乾燥,小伙也塗保濕霜 原來患異位性皮炎! 保濕霜要一刻不停地塗,否則全身皮膚乾裂、干痛、脫屑。昨天,在江西省中醫院皮膚科,一位20歲的小夥子痛苦不堪地向醫生求助。該科陳力主任醫師表示,該病人患的是異位性皮炎,這種皮膚病天氣乾燥輕易發作,但這么嚴峻的在臨床中較罕見。 李冰主任醫師告訴記者,這名患者患的是異位性皮炎,該病是具有遺傳傾向的一種過敏反應性皮膚病,多數患者由嬰兒濕疹反復發作遷延而成,70%的患者家族中有過敏、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遺傳過敏史,是一種具有慢性、復發性、瘙癢性、炎症性特點的皮膚病。研究表明,有60%~90%患者受季節因素影響,如天氣乾燥、嚴寒刺激,加上陽光照射時間少等。 異位性皮炎發病原因: 異位性皮炎(Afodic dermafifis)又名異位性濕疹或遺傳過敏性濕疹。異位性皮炎這一病名為1933年由瓦也斯(Wise)及蘇茲伯格(Sulzberger)最早提出的。而「異位性」一詞為柯卡(coca)於1925年首先倡議,其含義是:患者或家族成員易罹患哮喘病、枯草熱、過敏性鼻炎、蕁麻疹、濕疹等疾病史;對異種蛋白過敏;病人血青中lgE值增高;患者血青中嗜酸性白細胞增多。 [病因及發病機制] 異位性皮炎病因和發病機制頗為復雜,至今為止尚未完全闡明。 該病原因之一遺傳性過敏素質格外惹人注重,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成員對某些體內外物質的敏感性往往高於正常人。據統計表明:雙親皆有「異位性」表現者約70%後代也可呈「異位性」;若父母中僅一方見「異位性」則子女大致半數可見有「異位性」;然而在「異位性」病人中還有40%的父母未發現「異位性」。 本病的變應原以食物,特殊是蛋白質食品尤為常見。另外,通過呼吸道吸入的各種物質,如屋塵、花粉、動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視。通常認為嬰兒期好像是以食物過敏為主,而兒童期後卻對吸入物過敏居多。 除上述以外,季節氣候變化、精神緊張、強烈搔抓刺激、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劇。 異位性皮炎發病機制既可以是變態反應,也有非變態反應。其中有許多問題尚未獲得一致結論,而且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對此需要今後努力實踐,積極去探討研究。 [臨床表現] 異位性皮炎可分為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三個階段。 一、嬰兒期異位性皮炎 本型臨床表現與嬰兒濕疹相同,兩者難於區分(詳見本章第二節)。患兒可在2歲左右症狀逐漸緩解,甚至自愈。其中有些患者至兒童期或成人期可再次復發;還有部分病人遷延不愈,可持續發展到兒童期,直至成人期。 二、兒童期異位性皮炎 此型多見於嬰兒濕疹愈後,到6~10歲時再次發病;也可以自嬰兒期持續演變而來;還有少數患者至兒童時期方始發病。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濕疹型和癢疹型。 濕疹型多發於四肢屈側,特殊是肘窩和腘窩。皮損表現與成人的亞急性或慢性濕疹酷似。常見為多數密集小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往往相互融合成片,部分呈苔蘚樣變。 癢疹型好發於四肢伸側及背後,皮疹表現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黃豆大丘疹、損害處乾燥,陳舊皮損小而硬。病變處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自覺奇癢,以癢疹型尤甚,可因搔抓以至繼發細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經過,常反復發作,可逐漸痊癒或發展遷延為成人期異位性皮炎。 三、成人期異位皮炎 本期病人多有嬰兒期或兒童期異位性皮炎之病史。皮損慣發於四肢屈側、頸部、也可發生於前額、眼瞼、手背等處。還偶有全身泛發者。病變較局限,皮疹多呈苔蘚樣變或淡紅色丘疹性片塊,表面可見細鱗屑附著和色素沉著。 患處瘙癢非常,往往因瘙癢劇烈而繼發感染。病程為慢性經過,病性時輕時重,最終亦可逐漸痊癒。 異位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經歷上述三個階段的表現,即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現嬰兒期而直接進入兒童期或成人期異位性皮炎。有些患者僅有異位性皮炎表現,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還可伴發其他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個別患者可伴發白內障和視網膜剝離,此外,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膚乾燥、毛囊角化、掌紋增多及皮膚白色劃痕征現象。異位性皮炎易引起細菌感染或並發病毒性皮膚病。 [實驗室檢] 本病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白細胞計數增多;病人血液清中lgE升高,用被動轉移試驗可測知;用特異抗原做皮試可呈陽性即發反應。 [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對嬰兒期異位性皮炎可以作出診斷,而其它期異位性皮炎,還須結合輔助檢查方能作出診斷。 本病同嬰兒濕疹鑒別,要害為於前者有「異位性」,而後者無此表現。 異位性皮炎還應與嬰兒脂溢性皮炎相鑒別,後者多為生後第3~4周開始發病。皮疹為紅斑和油性鱗屑,缺乏多形性特點。好發於頭部,亦可累及眉部、鼻唇溝、耳後、頸部等處。自覺輕癢或不癢。預後良好,往往於數月之內可痊癒。 異位性皮炎的泡湯族注重以下幾點原則: 1. 皮膚正在發炎時千萬不要泡湯。 2. 盡量選擇中性泉質或弱酸性泉質的溫泉來泡。 3. 泡湯時間不要太長,每15分鍾要起來休息一下。 4. 泡完湯務必要以清水沖洗干凈,注重勿讓泉水殘留在皮膚皺折處,特殊要注重腳趾縫、手指縫、肚臍、腋下等處。 5. 泡湯前後切忌以手用力搓抓皮膚。 6. 假如泡完湯之後覺得皮膚很乾燥,應立刻薄薄塗抹凡士林或其它潤滑劑。 [治療] 盡量尋找發病原因並去除之,但較困難;注重調整飲食,切忌過飽,避免進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餵食牛乳、雞蛋白、柑桔等;哺乳母親以清淡飲食為好,貝類食物及酒類應禁用;盡量減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熱水燙洗等;衣著應較寬松、輕軟,避穿毛製品或尼龍織品;本品忌種牛痘,避免接觸新近種過牛痘或單純皰疹患者,以防發生牛痘樣疹或水痘樣疹。 一、內用療法 (一)抗組胺類葯:可選用1~2種抗組胺葯內服,對嬰兒期異位性皮炎可用0.2%苯海拉明糖漿,2~4mg/kg .d ,分三次服用。 (二)鎮定劑:為加強止癢效果,可應用鎮定劑、常用魯米那(小兒劑量為0.5~1mg.次)或冬眠靈,(小兒劑量是0.5~1mg/kg.、次)。往往與抗組胺葯伍用,可能提高療效。 (三)助消化葯:可酌選酵母片、乳酶生、維生素B1等口服以幫助消化,對促進本病好轉或康復有裨益。 (四)皮質類固醇激素:僅適用於頑固、重症的成人期異位性皮炎,使用小劑量短療程的治療,如強地松20~30mg/日,可獲較滿足效果。對其它期的異位性皮炎,不主張採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療法。 (五)抗生素:若有繼發細菌感染者必要應用抗生素,可選擇麥迪黴素、紅黴素等,但最好不用青黴素,因本病患者青黴素過敏的發生率較高,故應予重視。 (六)中醫中葯治療:可參考本章第二節。 二、外用療法 對症處置,治則和用法與濕疹相同。 三、異位性皮炎泡湯時應注重的事項 1. 皮膚正在發炎時千萬不要泡湯。 2. 盡量選擇中性泉質或弱酸性泉質的溫泉來泡。 3. 泡湯時間不要太長,每15分鍾要起來休息一下。 4. 泡完湯務必要以清水沖洗干凈,注重勿讓泉水殘留在皮膚皺折處,特殊要注重腳趾縫、手指縫、肚臍、腋下等處。 5. 泡湯前後切忌以手用力搓抓皮膚。 6. 假如泡完湯之後覺得皮膚很乾燥,應立刻薄薄塗抹凡士林或其它潤滑劑。 知識來源: http://www.herb6.cn/
I. 我得了異位性皮炎,好痛苦~啊~!求救!
我治療異位性皮炎的方案如下:
1.西米替丁2片+維生素B6三片+桂利嗪2片/頓服,日三次,連用10天.
2.外塗復方曲安奈德乳膏
3.硼酸80克.加水1500毫升,沖洗.每次半小時
你可試一下,效果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