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中
① .在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中,赫爾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下列有關敘述
用32P標記T2噬菌體的DNA,用35S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A錯誤
培養噬菌體不能用完全培養基,要用細菌培養,因為噬菌體為寄生,C錯誤
該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只有也驗證其他物質也是遺傳物質才能說主要,D錯誤
選B
② 在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中,赫爾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
A、由於噬菌體的成分只有DNA和蛋白質,沒有RNA,所以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能說明DNA是遺傳物質,不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A錯誤;
B、由於檢測放射時無法檢測是32P還是35S發出的,所以如用32P、35S共同標記一組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則無法確認何種物質注入了細菌體內,因此要分別用含有32P的T2噬菌體和含有35S的T2噬菌體進行侵染實驗,B正確;
C、噬菌體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在充足有機物的完全培養基中直接培養,所以標記噬菌體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養基培養細菌,然後再用含32P的細菌的培養基培養噬菌體,C錯誤;
D、S是蛋白質的特徵元素,P是DNA的特徵元素,所以用32P標記T2噬菌體的DNA,用35S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D錯誤.
故選:B.
③ 在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中,赫爾希和蔡斯做了關於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此實
A、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進入細菌,蛋白質外殼留在細菌外面,因此該專實驗只能證屬明DNA是遺傳物質,不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A錯誤;
B、噬菌體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在培養基上獨立生存,不能用培養基直接培養噬菌體,B錯誤;
C、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噬菌體在侵染細菌時,DNA進入細菌,蛋白質外殼不進入細菌,離心後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所以用35S標記噬菌體的侵染實驗中,沉澱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攪拌不充分所致,C正確;
D、32P標記的是噬菌體的DNA,噬菌體在侵染細菌時,DNA進入細菌,並隨著細菌離心到沉澱物中,所以放射性主要分布在試管的沉澱物中,D錯誤.
故選:C.
④ 在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中,赫爾希和蔡斯做了關於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此實驗
A、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進入細菌,蛋白質外殼留在細菌外面,因此該實驗只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不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A錯誤;
B、噬菌體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在培養基上獨立生存,不能用培養基直接培養噬菌體,B錯誤;
C、32P標記的是噬菌體的DNA,噬菌體在侵染細菌時,DNA進入細菌,並隨著細菌離心到沉澱物中,所以放射性主要分布在試管的沉澱物中,C錯誤;
D、細菌裂解釋放的噬菌體中,可檢測到32P標記的DNA,但檢測不到35S標記的蛋白質.因為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噬菌體在侵染細菌時,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留在外面,經過攪拌、離心後,35S主要存在於上清液中,D正確.
故選:D.
⑤ 在探索遺傳物質本質的過程中,科學發現與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 ①孟德爾的豌豆雜交
C是對的,孟德爾和摩爾根都有測交實驗,是演繹的過程。薩頓是類比推理。
⑥ 在探索遺傳本質的過程中,科學發現與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對正確的是()A.薩頓研究蝗蟲的減數分裂,提
A、薩頓研究蝗蟲的減數分裂,提出假說「基因在染色體上」,運用了類比推理法,A錯誤;
B、摩爾根進行果蠅雜交實驗,證明基因位於染色體上,運用了假說-演繹法,B正確;
C、艾弗里通過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該實驗並沒有採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C錯誤;
D、克里克等通過建立物理模型,發現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D錯誤.
故選:B.
⑦ 在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中,赫爾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不
A、赫爾希和蔡斯做T2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時,分別用含32P標記的DNA的T2噬菌體和用含35S標記的蛋白質的T2噬菌體進行侵染實驗,A正確;
B、T2噬菌體在細菌中增殖時,不發生逆轉錄,B錯誤;
C、該實驗只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C錯誤;
D、用35S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細菌,經離心處理,由於噬菌體的蛋白質不能進入細菌,所以上清液的放射性較高,D錯誤.
故選:A.
⑧ 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是漫長的,直到20世紀初期,人們仍普遍認為蛋白質是遺傳物質.當時人們作出判斷的理由
A、蛋白質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組合可以貯存大量遺傳信息,這是人們認為蛋白質是遺傳物質的原因之一,A正確;
B、生物具有多樣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具有多樣性,B錯誤;
C、不同生物的蛋白質在結構上存在差異,這是人們認為蛋白質是遺傳物質的原因之一,C正確;
D、蛋白質與生物的性質密切相關,這也是人們認為蛋白質是遺傳物質的原因之一,D正確.
故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