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交和異交的遺傳效應
1. 雜交,側交,和自交有什麼不同
1、所對應基因型不同,雜交是兩個不同的基因型相交,自交是兩個相同的基因型相交,側交是用來測定基因型。
2、生物學特性表現不同,家兔在雜交後具有高度的生活力,強大的適應性,堅實的體質,迅速生長的能力;而自交常對應於植物,對雌雄同株的植物來說,除非在不同的時期成熟,無論是通過動物傳粉還是風或水傳粉,都有自花授粉的可能。
3、引入情況與採用方式不同,當某一新品種大體上令人滿意,不需要根本雜交改造;側交的交配方式在實踐操作時要簡單易行。
雜交:兩個基因型不同的個體相交。也指不同品種間的交配。植物可指不同品種間的異花傳粉。
自交:兩個基因型相同的個體相交。植物指自花傳粉。
測交:測交是讓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用來測定F1基因型的方法。
側交的原理是:隱性純合子只產生一種帶隱性基因的配子,不能掩蓋F1配子中基因的表現,因此測交後代表現型其分離比能准確反映出F1產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分離比,從而得知F1的基因型。
(1)自交和異交的遺傳效應擴展閱讀:
孟德爾遺傳規律:
孟德爾定律由奧地利帝國遺傳學家格里哥·孟德爾在1865年發表並催生了遺傳學誕生的著名定律。他揭示出遺傳學的兩個基本定律——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統稱為孟德爾遺傳規律。
在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以前,孩子為什麼像父母這樣的遺傳現象沒有明確的科學解釋,當時比較流行的融合說或者混合說將這種現象解釋為:母方卵子與父方精子中存在的「某種液體」混合、是孩子繼承父母兩方特徵的原因。
與此相對,孟德爾自立粒子說並且預言,決定父母方性質的是某種單位化的粒子狀物質。由於當時的技術水平的局限孟德爾沒能完全解釋這里的粒子是什麼,我們知道這里的粒子就是遺傳因子。可以說孟德爾為以後的遺傳因子理論奠定了框架基礎,這一發現具有歷史性的意義。
參考資料:網路-孟德爾遺傳定律
2. 試述自交和回交的概念和作用,根據遺傳學原理,在生產實踐中如何運用自交和回交
子一代和兩個親本的任一個進行雜交的方法叫做回交。在育種工作中,常利用回交版的方法來加強雜種個體權中某一親本的性狀表現。例子就是豌豆育種。
自交指來自同一個體的雌雄配子的結合或具有相同基因型個體間的交配或來自同一無性繁殖系的個體間的交配。 例如植物,雌雄同花植物的自花授粉.
3. 自交與回交的遺傳效應有何異同
相同點:通過連續多代進行,都使後代群體基因型趨於純合,且純合專率公式也相同。
不同點屬:
(1)純合基因型種類:回交是輪回親本一種純合基因型;而自交有2n 種純合基因型 。
(2)純合進度:回交比自交快得多,因回交中的純合率(A%)是指輪回親本一種純合基因型的所佔的比例;而自交後代中的A%是2n 種純合基因型的純合率的總和。
4. 近交與雜交是什麼
(inbreeding and crossbreeding)
(張培杲)
近交又稱近親交配,或近親繁殖,是指親緣關系相近的親體之間的交配,如半同胞交配、全同胞交配和自交等。在林木中自交指雌雄同株樹種同一個體的雌雄配子的結合,或雌雄異株中全同胞異性植株之間的交配。雜交是指沒有親緣關系的或者基因型不同的親體之間的交配。種以上分類單位之間的雜交稱為遠緣雜交。
近交的遺傳效應是導致後代基因的分離,以及使後代群體中的遺傳組成迅速趨於純合,結果會使與生殖機能和生理效率有關的性狀平均表現型值減低,即出現近交衰退現象。但通過育種措施可以利用近交改變林木群體的結構和獲取純合的育種材料。雜交恰恰與近交相反,當一些近交系間雜交時,在其子代中會使原先因近交衰退的性狀由於雜種優勢而得以恢復,甚至有大幅度的改進。所以利用雜交可以改良林木品種。
近交的遺傳效應 有以下幾種:
①雌雄同株林木的自交效應:
式中 H為雜合體;n為世代數。即每自交一代雜合體將減少一半。
②雌雄異株林木的自交效應:
即雌雄異株林木自交只能在全同胞異性植株之間進行,其雜合體減少的頻率(Hn+2)為n代雜合體的1/4加上n+1代雜合體的1/2,所以雜合體減少的速度比雌雄同株林木的自交要慢些。
③其他近交類型如半同胞等的效應:半同胞等交配群體中隨著世代的推移,雜合體也會逐漸減少,但減少的速率更慢,所以育種中把自交或全同胞異性植株之間的交配稱作快速近親交配,把其他近交稱作慢速近親交配。
自交、全同胞交配、半同胞交配等並不會改變群體中的基因頻率,但是通過近親繁殖會增加群體中純合基因型的比例,從而暴露出有害隱性基因的不良作用;通過隱性體的淘汰,亦會減少群體中隱性基因的頻率而增加群體中有利的顯性基因的頻率,甚至把若干特性在群體中固定下來。歸納起來,近親特別是自交繁殖對群體的影響有二:①群體平均數的變化。
式中 MF為近交子代的平均數;Mo為沒有進行近交以前群體的平均數;為大寫基因平均頻率;為小寫基因平均頻率。由近交所導致的群體平均數的變化是由
供給的,只要各位點雜合體基因型代表值不與純合體的平均基因型代表值相等,不等於零,近交對群體平均數的變化就有影響。假如雜合體的基因型代表值d為正數時,近親交配會導致群體平均數逐漸減低,即出現近交衰退現象。②導致群體遺傳方差的變化,使群體中遺傳方差進行重新分配,導致群體各世系的遺傳分化,世系內趨於一致。
σ2M=2FVG
式中 F為自交系數;VG為遺傳方差。即世系間遺傳方差(σM2)等於原來在基本群體中遺傳方差的二倍。因此當近交達到完全時,會使整個群體里的遺傳方差完全變成了世系間的方差。近親交配的個體常常顯示出比非近親交配的個體有較大的環境方差。其原因雖然沒有完全搞清楚,但近交後代確實在順境調節能力上有所減退,而順境調節能力很可能是適合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自然界自交樹種都是高度近交的後代,自交乃是這類樹種正常的交配方式,因此,不會發生自交衰退,也不會因偶然的雜交而顯示出雜種優勢。近親繁殖的不利影響是對異交樹種而言的。不過自交或近親繁殖時,能使供試材料具有較純的遺傳組成,從而可確切地分析和比較親本及其雜種後代的遺傳差異,研究經濟性狀的遺傳規律,有效地開展育種工作。天然異交的林木由於生命周期太長,過去較少進行人工控制的近交試驗。20世紀70年代富拉克林(E.C.Franklin)等人研究表明,松屬和雲杉屬自交有嚴重的自交衰退現象。茂根(F.Mergen)作歐洲雲杉的自交試驗,得出自交後代第一年高生長與自由授粉後代無顯著差異。花旗松連續自交3代後,後代變幅很大,各自交世代均能得到一些生活力很強的個體,它們8年和10年生樹高超過親本的異交後代。南京林業大學在杉木的自交試驗中,也觀測到自交系間有較大變異,有的則明顯衰退,有的生長超過自由授粉後代。以上試驗說明,天然異交的林木通過自交也有可能獲取適宜的育種材料。但為避免到達必要的近交程度前大部分自交系死亡,試驗開始時必須擁有大量家系。
雜交的遺傳效應 林木一般沒有真正的雜種第一代(F1),所以雜種第一代的雜種優勢只好按下式來推算:
式中 HF1為雜種第一代的優勢;MF1為雜種第一代群體的平均數;為雙親群體平均數的平均值。當涉及的位點是多個時,HF1=Σdy2
這說明:①雜種優勢的產生與近交衰退一樣取決於雜合體的指定值d。d=0的位點,近交即不衰退,雜交也不產生雜種優勢。②雜種優勢決定於兩群體間基因頻率的差異程序y,當兩群體基因頻率無差異時,不會產生雜種優勢;而當一等位基因固定於一個群體,而另一等位基因固定於另一群體中時該位點的雜種優勢將最大。③如果同時涉及許多位點時,位點間d的正負不同,則雖具有雜合體的指定值d,但效應會互相抵消,而仍看不出雜種優勢。
林木的雜種第二代(F2)來源於F1個體間的交配,如從一個位點為例F1A1A1的頻率p(p-y),A1A2為2pq+y(p-q),A2A2為q(q+y),則F1中A1基因的頻率為,A2的頻率為,則
這說明F2所顯示的雜種優勢僅及F1雜種優勢的一半,再加上。根據群體遺傳平衡原則,就一個位點而論,從F2以後,只要沒有其他足以使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因素存在,隨後各世代群體平均數值將與F2的一樣。如果涉及的位點不是一個,根據位點的數目、位點間連鎖的緊密程度以及上位互作等作用,不是經一個世代就能使群體到達平衡,所以群體平均數的穩定值只能隨著世代的推移或慢或快地逐漸接近。除遠緣雜種之外,一般都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雜種優勢,所以育種中應充分利用雜種優勢。
5. 自交產生的遺傳學效應
能使優良基因遺傳下來,但生物進化滿
慢,一般是低等植物和動物的
6. 簡述回交和自交遺傳效應的異同
相同點:通過連續多代進行,都使後代群體基因型趨於純合,且純合率專公式也相同.
不同屬點:
(1)純合基因型種類:回交是輪回親本一種純合基因型;而自交有2n 種純合基因型 .
(2)純合進度:回交比自交快得多,因回交中的純合率(A%)是指輪回親本一種純合基因型的所佔的比例;而自交後代中的A%是2n 種純合基因型的純合率的總和.
7. 回交遺傳效應的遺傳效應
●回交後代的基因型純合將嚴格受其輪回親本的控制;而自交後代的基因型純合卻是多種多樣的組合方式。多次連續以後,其後代將基本上回復為輪回親本的基因型。
BC1:輪回親本提供1/2,F1也提供(1/2)/2 ,即(1/4),
所以在BC1中輪回親本的核物質一共佔3/4。
BC2:輪回親本的核物質一共佔7/8 。
BCn:類推。回交後代的遺傳組成可用下圖表示:
(♀)○ × ●(♂)
A ↓ B
F1 × ● B
(1/2)↓
BC1 ● × ● B
(3/4)↓
BC2 ● × ● B
(7/8)↓
BCn ●
●回交後代的純合率同樣可用公式[(2r-1)/2r]n估算,求得純合率也相同,但回交後代純合率只是輪回親本一種純合基因型的數值,而自交後代的純合率則是多種純合率的累加值。自交後代將分離出幾種純合基因型,而回交後代將聚合成一種純合基因型。
自交後代中一種純合基因型的頻率為:[(2r-1)/2r]n ×(1/2)n
回交後代純合基因型的頻率為:[(2r-1)/2r]n
所以在基因型純合的進度上,回交顯然大於自交。
8. 自交有哪些遺傳效應在育種上有何意義
自交就是將自己的花粉授到自體的柱頭上。它在育種學上的意義是可以分離版和純化材料。理論上權講,雜合體在自交以後可以分離出很多種類型,各個類型分別連續多代自交後,逐漸趨於純合,形成具有不同形狀的各種株系。
回交就是A雜交B得到F1,F1再和B雜交得到BC1,然後再和B雜交……,用一個親本反復和回交後代雜交,只用一次的親本叫非輪回親本,通常是有單一有益性狀的親本,反復用的親本叫輪回親本,通常是綜合性狀優良而不含有非輪回親本所包含的有益性狀。其育種學意義就是可以使輪回親本得到改造,使之在原有優良綜合性狀的基礎上,加入非輪回親本的有益性狀。
9. 遺傳效應 實例
有好多個,看看吧:
孩子的身材通常與父母比較相似,甚至象同個模子里刻出來一樣,這就是遺傳的效應,同樣,人的相貌美醜也是和遺傳有關。遺傳基因能決定胎兒鼻子的形狀和大小、眼睛的距離、嘴唇的薄厚、臉型、膚色以及胸的曲線、腿的長度、臀部尺寸等。人的外部特徵不僅能從父母那裡遺傳,還可以從祖父母那裡遺傳。胎兒從父母那兒遺傳相貌、身高、智力、性格的比例有以下的說法:
身高是母親的遺傳大。在營養狀況下的前提下,父母的遺傳是決定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其中媽媽的身高尤其關鍵。媽媽長得高,孩子也大多長得比較高。
智力是母親的遺傳大。智力有一定的遺傳性,同時受到環境、營養、教育等後天因素的影響。據科學家評估,遺傳對智力的影響約佔50%-60%,就遺傳而言,媽媽聰明,生下的孩子大多聰明,如果是個男孩子,就會更聰明。這其中的原因在於,人類與智力有關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體上。女性有2個X染色體,男性只有1個,所以媽媽的智力在遺傳中就佔有了更重要的位置。
性格是父親的遺傳大。性格的形成固然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是後影響。比較而言,爸爸的影響力會大過媽媽。其中,父愛的作用對女兒的影響更大。一位心理學家認為:「父親在女兒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溫柔個性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另有一位專家提出,父親能傳授給女兒生活上的許多重要的教訓和經驗,使女兒的性格更加豐富多彩。
相貌是父親的遺傳大。據美國心理學家克里斯坦菲德解釋,可能由於父親給予子女遺傳上的特徵,使嬰兒的臉無論怎麼看都更像父親。這位科學家進一步解釋說,這也是人類「自保」本能的一種體現,因為誰是母親毫無疑問,而誰是父親卻沒有這么肯定,所以必須像父親,這樣對嬰兒有利,也可以鼓勵父親投入更多的愛。
上海萬豪醫院田主任介紹:實際上孩子是同時從父母那裡繼承各種身體要素的遺傳因子。因此從媽媽或爸爸那裡所獲得的遺傳因子的影響力是相同的,一般說來父母漂亮,孩子成年也漂亮,但也是不絕對的,這還要取決於青少年時期的身心智力發展。如果在學校里受到挫折,或在家中受到嚴重傷害,那麼即使小時候很漂亮,大了也會變丑。相反,那些小時候難看,但受到家人社會良好照顧與教育,長大後也可變得「如花似玉」。
據有關報道:南美哥倫比亞的哈脫村,是世界有名的美人村,那裡不僅女子長的美麗,男子也非常英俊,就連老人也眉清目秀,體形優美。為什麼哈脫村能得天獨厚皆是美人呢?據說從他們祖上到現在,定下了一個婚配規定:「男子娶妻千里外,女子出嫁超千里。」這樣可以避免近親婚配。還有一個規定,男婚女嫁非「美人」不配,非身體健壯者不配,酗酒、吸煙者不配。全村人都堅持這種古老的婚配標准。為優生創造了條件,使人了們後代越來越健美漂亮。
苦瓜主要經濟性狀的遺傳效應分析
用苦瓜3個差異顯著的自交系為材料,通過自交、雜交和回交,獲得兩個雜交組合(ZH967281×G968031和ZH961123× G968031)的親本、F1、F2、B1和B2各世代,按照數量遺傳學理論對其6個世代群體的第1雌花節位、單株坐果數、單果質量、果長、果徑、果肉厚的遺傳效應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6個經濟性狀的傳均符合加性-顯民生效應模型,且均以加性效應為主,第1雌花節位、單株坐果數、單果質量、果長、果徑在遺傳中表現部分顯性,有大值親本的現象,果肉厚表現傾小值親本的負向超顯性,第1雌花節位,單株坐果數、單果質量、果長、果徑、果肉厚的狹義遺傳力依次為69.23%、 61.94%、61.46%、76.18%、28.98%和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