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生物生物的遺傳與變異
1. 蘇教版八年級生物復習提綱(重點難點)
我 已經掌握啦
2. 初二上學期生物復習資料(蘇教版)
生物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認識生物
地球表層生物和生物生存的環境構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獲得營養物質,維持生存。
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的生物需要呼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生物能排除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生物能會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生物能夠對來自環境中的各種刺激做出一定的反應
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細胞構成的。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地殼內部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
地球上是和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有它的表面一薄層
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大氣圈的空氣有多種氣體組成
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海湖泊
岩石圈是地球表層的固體部分
生物的生存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生存空間
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以分為兩個大類:非生物因素和0生物因素
當環境中的一個或幾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到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的死亡
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在自然環境中,各匯總因素影響著生物,生物在生存發展中不斷適應環境,同時影響和改變著環境。
生物都具有與周圍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
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有毒物質能夠眼食物鏈積累。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調節能力
書p27
生物圈中的生態系統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森林生態系統分布在較濕潤的地區,動物種類繁多
草原生態系統分布在乾旱的地區,動植物種類相對來說較少
海洋生態系統有海洋和海洋生物組成,動植物種類繁多
淡水系統有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組成
濕地生態系統是在多水和過濕的條件下形成的,動植物種類繁多
農田生態系統是人工的生態系統,動植物相對來說較少
城市生態系統中人類其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種類相對來說較少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從目鏡內看到的物象是倒像。目鏡與物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顯微鏡放大倍數
切片——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
塗片——從液體的生物材料經塗抹製成
裝片——用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得少量材料製成
最外層是一層透明的薄壁,叫細胞壁。起保護和支撐細胞的作用
緊貼細胞壁內側的一層膜,非常薄,叫細胞膜,保護裡面的物體,控制物體進出
植物細胞內有一個近似球狀的細胞核
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叫做細胞質。
細胞質理由液泡。在植物體綠色的部分,細胞之內還有葉綠體
植物細胞的各種結構分別具有各自的功能,它們協調配合,共同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力
人的細胞和動物的細胞的基本形狀和結構一樣
人體和動物的各種細胞雖然形態不同,基本結構且是一樣的,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水和糖類都是細胞中的重要物質、
細胞中的物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分子比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鹽、無機鹽、氧等,這類物質叫無機物;一類是分子較大的,一般含有碳,如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這類物質是有機物。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葉綠素和線粒體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遺傳信息在細胞核內
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叫做DNA的有機物 呈螺旋狀
DNA的分子很長,它可以分為很多片段,每一個片斷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的
染色體的數量的的恆定對生物的正常的生活和傳種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中有DNA,DNA上有遺傳信息
細胞分裂時,細胞質分為兩份,每份中含有一個細胞核。兩個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新細胞和原細胞酸寒的遺傳物質也一樣
第三章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育都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這個細胞就使受精卵
在發育過程中,這些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們在形態上、結構上逐漸發生了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的分化
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是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
上皮組織由上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主要由肌細胞構成,具有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主要有神經細胞構成,能夠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的種類很多,骨組織、血液都屬於結締組織。結締組織有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
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能夠共同完成幾種或一種的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系統
人體內有八大系統,它們是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畢鳥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綠色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組成的。
在成熟的主物體內,總保留著一部分不分化的細胞,它們始終保持分類能力,這種的細胞群構成的組織,叫分生組織
植物的主要組織有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營養組織、分生組織
生物圈中還有一些生物,它們的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稱為單細胞生物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病毒不能獨立生活,根據它們的寄生的細胞不同,可以分為三大類:專門寄生在人和動物細胞內的動物病毒;專門寄生在植物細胞里的植物病毒;專門寄生在細菌細胞體內的細菌病毒,也叫噬菌體
細胞的結構很簡單,有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體內
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製造出新的病毒,這就是它的繁殖/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已知的綠色植物,可以分為4大類: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
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
苔蘚類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植株一般都很矮小
蕨類植物的根莖葉中都有輸導組織。
藻類、苔蘚、蕨類植物都是不結種子的
由種子發育成的,這種植物統稱為種子植物
種子的表面有一層種皮,裡面是胚。胚實際上就是幼小的生命體,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有的還有胚乳。種皮是幼小的胚得到保護。子葉或胚乳里含有豐富的營養組織
種子植物之所以更適應陸地環境,成為陸生植物中占絕對優勢的類群,能產生種子的一個重要原因
圖p85
松的種子是裸露的,外面沒有保護它的果皮,這樣的植物稱為裸子植物
種子被包在果實之中,這樣的植物成為被子植物
果實有果皮和種子組成
果實可以保護種子免受昆蟲的叮咬,以及外界環境中其它不利因素的危害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生長、發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過程
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都是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條件
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枝條是芽發育成的。芽中有分生組織。芽在發育時,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條,它是由幼嫩的莖、葉、芽組成的
植株的生長需要的影響物質——水、無機鹽和有機物
根向下生長,從土壤中吸收水的無機鹽;莖向上生長,並向上長出綠葉,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無機鹽
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鉀的無機鹽。
被子植物生長到一定時期就會開花,花是由花芽發育成的
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組成的。雄蕊裡面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裡有胚珠。
圖p102
花葯成熟後會自讓裂開,散放出花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後,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裡面有胚細胞,它與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圖p102
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實,子房裡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裡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2005-2006七年級生物下冊檢測題-蘇教版 2006-6-15 9:25:46免費
1.人體的血液之所以是紅色的,是因為下列哪種血細胞中含有哪種物質所致( )
A.白細胞,纖維蛋白原 B.紅細胞,纖維蛋白原 C.血小板,血紅蛋白 D.紅細胞,血紅蛋白
2.血液中的細胞包括( )
A.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B.紅細胞和血漿 C白細胞和血漿 D血小板和血清
2006年四川地區生物七年級下半期考試-人教版 2006-4-29 10:44:22免費
1、胚胎在母體內發育的場所是 , 是進化論的建立者。
2、青春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 突增。
3. 八年級下冊生物復習資料及答案 蘇教版
第15章 動物的運動
1、動物的運動:對動物的自身生存和種族繁衍都有重要意義。
動物的棲息環境大體上可分為: 水中、陸地和空中三大類,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動物,其運動方式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現象。
水中動物的介紹有:草履蟲,水母,烏賊,青蛙等。魚類的前進主要依靠尾部與軀幹部的作用。
水中: 動物的主要運動方式:游泳(游動)
陸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躍
爬行:如蝸牛、馬陸、蛇(特點:四肢不能將身體支撐起來)
行走:如貓、夠、大象、馬。 記住:行走不是人類所特有的運動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躍(特點:後肢較發達)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 飛行動物的類別:鳥類,昆蟲與蝙蝠(藉助翼膜飛行)等
註: 飛行不是鳥類特有的運動方式。
鳥類飛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飛行與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對翅)
昆蟲一般是兩對翅(飛行)(三對足-爬行,有的後肢發達如蝗蟲、蟋蟀還可以跳躍;
有的幼蟲在水中時還可以游泳)
2、動物運動的形成:
▲ 運動系統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三部分組成。(神經系統的調節與其他系統的配合)
▲ 運動系統起著支持、保護和運動的作用。
▲ 骨的結構:包括骨膜、骨質和骨髓三部分
▲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經以及成骨細胞等,其中血管為骨提供營養,成骨細胞與骨的長粗和骨折的修復有關(骨的長粗與再生有關)
▲ 骨質包括骨密質與骨松質
骨密質:位於骨幹外周部分的骨組織,緻密堅硬,白色,有較強的抗壓能力;
骨松質:位於骨幹內側和骺端的骨組織,呈蜂窩狀(一生容納紅骨髓),紅色。
▲ 骨髓: 幼年時骨髓腔與骨松質內的骨髓都為紅骨髓,有造血功能;
骨髓腔內的紅骨髓被脂肪取代,稱為黃骨髓,暫時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條件下可恢復造血功能;
終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位於骨松質內。
▲ 骨的生長包括兩個方面:長長和長粗。
骨膜內層的成骨細胞,與骨的長粗和骨折的修復有關;骺端軟骨層的細胞與骨的長長有關。
&人體內的鈣約有99%以骨鹽形式沉積在骨組織內,骨是人體最大的「鈣庫」。
▲ 骨的成分和特性
時期 有機物 無機物 骨的特性
兒童少年期 多於1/3 少於2/3 彈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變形
成年期 約佔1/3 約佔2/3 既堅硬又有彈性
老年期 少於1/3 多於2/3 彈性小,易骨折
骨質中的有機物主要是骨膠蛋白,它使骨具有韌性。
▲ 關節的結構:(結合圖形記憶)
關節頭
關節面 覆蓋著一層關節軟骨。
關節窩
關節囊:由結締組織構成。
關節腔:內有滑液,能減少關節面之間的摩擦
▲ 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緩沖運動時的震動與減少運動時的摩擦。 關節腔內的滑液可減少關節面之間的摩擦。
▲ 使關節牢固的結構特點:關節頭、關節窩外有由結締組織組成的關節囊,還有韌帶加固。
▲每塊骨骼肌是一個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兩部分。
肌腱:由結締組織構成,分別附著於相鄰的骨上。
肌腹:屬於肌肉組織,是骨骼肌收縮的部分,內有血管和神經
▲ 骨骼:
人體有206塊骨,全身的骨由骨連結構成骨骼
▲ 軀體運動:
是以骨為杠桿、關節為支點、骨骼肌收縮為動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縮時,牽引骨繞著關節活動,從而產生運動,這一過程是神經系統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著於關節周圍,一個運動通常是由多塊骨骼肌協調完成的。
其中屈肘與伸肘都是在兩組以上肌群協調下完成。
記住特例:
手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都舒張; 手臂提重物時,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都收縮;
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 運動所需消耗的能量來自於肌細胞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 動物的行為
1、動物的行為:動物體在內外刺激下所產生的活動表現。如動物的運動、鳴叫、身體姿態或顏色的變化
動物的行為:受神經系統與激素的調節,受遺傳物質的控制,這是在漫長的進化(自然選擇)中逐漸形成。
根據動物行為的發生,動物的行為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後天學習行為。
最簡單的學習行為是一種習慣化(烏鴉見到稻草人前後行為的變化)。
2、根據動物行為的功能,動物的行為可分為取食行為、領域行為、攻擊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節律行為、社群行為等。(懂得舉例和分辨)
注意: 攻擊行為與防禦行為的本質區別為: 是否為同種動物。
記住: 動物行為有利於個體生存和種族的延續。
特別記住社群行為(判斷動物群體是否是一個社群:群體中是否有首領,群體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 判斷群體的行為是否是社群行為,就看它的行為是否為群體服務,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從個體上來說是一種防禦行為,從群體上來看,是一種社群行為,還有工蜂的覓食行為也是一樣的情形。
3、動物行為的研究:
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和實驗法。(懂得分辨)
要明白做一些實驗驗證某一問題時的步驟:
提出問題(假設)------根據假設,設計實驗------觀察實驗現象,作記錄------通過分析實驗現象,經過推理總結作出結論。
那麼為了減少偶然性,一般要設置一個對照組。
▲ 動物行為研究案例:
法布爾對昆蟲的研究(觀察法為主)(法國昆蟲學家)
弗里施對蜜蜂色覺的研究(實驗法)(奧地利利動物學家,動物行為學的傑出學者)
-----通過顏色卡片來驗證蜜蜂的色覺。
廷伯根對銀鷗幼雛求食行為的研究(英國籍荷蘭動物學家)
勞倫斯對小野雁學習行為的研究(奧地利學者,「現代動物行為學之父」)
▲ 觀察法與實驗法的本質區別:是否對研究對象(動物)施加外界影響。
聯系:實驗法是以觀察法為基礎,離不開觀察法。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動物
生物圈中已知的動物約有150多萬種。我國脊椎動物的種類有6300多種,佔世界脊椎動物種類的14%。
1、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
A 促進生物圈的物質循環(將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所以被稱作為消費者)
B 對植物的積極作用:幫助植物傳播花粉,使植物順利受精,促進植物的生長與繁殖
C 在維持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與各自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食物鏈與食物網:在一定自然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各種生物之間的復雜的捕食與被食的營養聯系形成食物鏈與食物網。生物之間這種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使各種生物種群的數量趨於平衡,從而促進生物之間的協調發展。
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種動物,與它棲息的環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動物不僅適應環境,從環境中獲得生活必須的物質與能量,而且能夠影響和改變環境
2、我國的動物資源:
我國許多的特有珍稀動物: 哺乳類——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鰭豚。鳥類——褐馬雞、黑頸鶴。爬行類——揚子鱷。兩棲類——大鯢。魚類——白鱘、中華鱘。
大熊貓---哺乳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只見於我國四川、甘肅、陝西等省。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龍自然保護區;
扭角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只見於四川、甘肅、陝西、西藏等。
褐馬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呂梁山脈與河北西北部等山地。
揚子鱷---古老的爬行類,被譽為「活化石」。
& 動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其中,遺傳多樣性是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為生物的生存提供棲息環境。
保護動物的多樣性要在遺傳物質、物種和生態環境三個層次上制定保護戰略和採取保護措施。最根本的是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
& 動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包括:就地保護、易地保護、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護是主要措施;易地保護是補充措施;法律法規包括:《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法》、《自然保護綱要》
▲ 就地保護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 生物圈中的生物:
生產者——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
消費者——動物(自身不能合成有機物,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
分解者——腐生性的細菌、真菌 (把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回歸自然)
▲ 微生物:
單細胞:如細菌、藍藻(體內無成形細胞核),酵母菌(體內有真正的細胞核);
無細胞結構:如病毒。 細菌包括:球形菌、桿形菌、弧形菌和螺旋形菌。
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細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屬於分解者;
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細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屬於消費者;
一些微生物能自己製造有機物<自養>(如藍藻、硫細菌、硝化細菌),屬於生產者;
一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共生>(如根瘤菌、黏球菌)。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酵母菌:釀酒(無氧產生酒精)、製作麵包(有氧產生二氧化碳)
乳酸菌:制酸奶(無氧產生乳酸)、製作泡菜的原理:利用乳酸菌進行發酵(無氧條件下)。
抗生素:由真菌和放絲菌產生的,能殺死細菌的物質。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 人的生殖和發育:
生殖:產生生殖細胞,繁殖新個體的過程(產生後代,繁衍種族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由生殖系統來完成的。
1、男性生殖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結構圖)
主要性器官(性腺):睾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屬性器官:附睾(貯存精子)、輸精管(輸送精子)、陰莖(排出精液的尿液)。
2、女性生殖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結構圖)
主要性器官(性腺):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附屬性器官: 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的場所
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陰道:精子進入女性體內、嬰兒產出(分娩)、月經排出的通道。
3、胚胎發育的過程: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胎兒 成熟胎兒
卵細胞 第二個月末
& 卵細胞呈球形,細胞質內含豐富的卵黃,是胚胎發育初期所需的營養物質。
& 胚胎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內獲得養料和氧氣,並排出廢物。
4、發育:人的發育是從受精卵分裂開始的,分為胚胎發育和出生後的發育,通常所說的發育,是指從嬰兒出生到性成熟(成年人)的階段(出生後的發育)。注意分期
& 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身高和體重突增,腦和內臟功能趨於完善,性發育和性成熟。
& 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 昆蟲的變態發育包括不完全變態發育和完全變態發育。
& 不完全變態的發育過程經歷了受精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即:
受精卵—→若蟲—→成蟲。(如蝗蟲、蟋蟀、椿象、蜻蜓和螻蛄等的發育過程。)
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一生中要經歷5次蛻皮,幼蟲期蛻皮4次。
& 完全變態的發育過程經歷了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即:
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如家蠶、蜜蜂、蝴蝶、蚊子和蒼蠅等的發育過程。)
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一生經歷4次蛻皮,均在幼蟲期。
& 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相比多了一個什麼階段?(答:多了一個蛹)
▲ 青蛙和其他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特點是:卵生,體外受精、體外發育,變態發育(幼體和成體在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上有很大的差異)。
& 雌雄蛙抱對行為的意義:刺激雌蛙釋放卵細胞,雄蛙釋放精子。
& 在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中,下列事件必須在水中進行:雌雄蛙抱對;雌蛙釋放卵細胞;雄蛙釋放精子;受精作用;受精卵和蝌蚪的發育。
▲ 鳥類的生殖發育特點:卵生,體內受精,體外發育(主要)。
& 鳥卵(已受精)的結構中,胚盤發育成雛雞;卵黃為胚胎的發育提供營養(胚盤和卵黃是主要結構);卵白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和水分,另有保護作用;系帶固定卵黃,氣室提供氧氣,卵殼保護卵。(結合結構圖)
▲ 有性生殖: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稱之。
特點:後代具有較強的生活力和變異性。
▲ 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稱之。
特點:速度快、後代能保持母體的遺傳性狀,但後代生活力會下降。
▲ 植物的無性生殖:
1、營養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和壓條三種。
①扦插:如馬鈴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②嫁接:如桃、梨、蘋果等果樹。包括:芽接(接穗是芽)、枝接(接穗是枝條)。
& 嫁接成活的關鍵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要緊密結合。
嫁接法常用於改良果樹的品質和培育優良品種。
③壓條:如夾竹桃、桂花等。
2、組織培養:
& 原理: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 低等動物、低等植物、微生物的無性生殖:
①分裂生殖:如細菌、藍藻、變形蟲、眼蟲等。
②出芽生殖:如水螅、酵母菌等。
③孢子生殖:如根霉、青黴、麴黴等黴菌。
第20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性狀:生物體的形態特徵和生理特徵總稱為性狀。如:人的膚色、眼色、身高、血型等。
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稱之。如: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等。
遺傳:性狀由親代傳遞給子代的現象稱之(性狀傳遞)。如:狗生狗,貓生貓。
變異:親代與子代或子代個體間存在性狀差異的現象稱之(性狀差異)。如: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
與遺傳有關的幾個概念:細胞核 染色體 DNA 基因
▲ 染色體:細胞核中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原核生物<無細胞核>無染色體)。
& 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兩種重要的有機化合物——DNA和蛋白質。其中,起遺傳作用的是DNA分子。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
&性染色體:決定性別的染色體。 常染色體:與決定性別無關的染色體。
人體細胞的染色體由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組成:男性,22對+XY;女性,22對+XX
& 男性精子的染色體組成:22+X或22+Y;女性卵細胞的染色體組成:22+X。
& 生男生女取決於卵細胞同哪種精子結合,卵細胞與X精子結合則生女,卵細胞與Y精子結合則生男。
▲ 基因: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決定生物性狀的最小單位(基本遺傳單位)。
在體細胞中,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稱為等位基因,包括顯性基因(起主導地位,會掩蓋另一基因的作用,控制顯性性狀,用大寫字母表示)和隱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用小寫字母表示)。
& 基因型:生物個體的基因組成,如AA、Aa和aa。(注意:只有兩個隱性基因組成的基因型才會表現出隱性性狀)
& 表現型:生物個體的某一具體的性狀表現,如單眼皮、雙眼皮等。
▲ 性狀表現是遺傳物質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 生物體的性狀表現是遺傳物質與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表現型是基因型與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如一對黃種人的兄弟,弟弟常在室內工作而膚色較白;而哥哥常在室外工作而膚色較黑。
& 生物變異是生物界的一種普遍現象(性狀的差異),包括:
① 可遺傳的變異——遺傳物質的改變,為生物進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應用)
注意:對於動物來說,只有生殖細胞(系統)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才有可能遺傳給後代。
②不可遺傳的變異——環境條件的影響(環境條件直接作用於新陳代謝過程的結果),遺傳物質沒有改變。如上例的變異。
4. 蘇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期末復習試卷含答案
八年級上冊生物期末復習試卷
題 號 一
(60分) 二
(20分) 三
(20分) 總
分
得 分
一、選擇題: (每題2分,共60分)
1.動物和細菌、真菌一樣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故動物是 ( )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既是消費者,又是分解者
2.下列動物的行為對植物不利的是 ( )
A.蜜蜂採集植物的花蜜 B.猴子吃桃,將桃核隨意亂扔
C.過多的蝗蟲啃食玉米等的葉 D.榛睡鼠可儲存大量的果實
3.人們研究雷達的回聲定位系統,是模仿了下列哪種動物而研製的 ( )
A.蟬 B.蝙蝠 C.鳥類 D.魚類
4.目前人們認為很理想的一種生物反應器是 ( )
A.種子 B.乳房反應器 C.肉類 D.植物體
5.下列關於芽孢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芽孢是細菌在不良環境中形成的結構
B.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
C.芽孢可以萌發出一個細菌
D.芽孢和孢子一樣是細菌用來繁殖的結構
6.下列內容不屬於細菌菌落特徵的是 ( )
A.菌落比較小 B.表面光滑、粘稠 C.褐色 D.粗糙乾燥
7.關於真菌,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都有真正的細胞核 B.都是單細胞的C.都沒有葉綠體 D.營養方式為異養
8.夏季在下列的什麼地方易找到蘑菇 ( )
A.小河中 B.沙漠中 C.樹林的地表和腐朽的樹幹上 D.海邊沙灘上
9.下列生物中,可產生抗生素的是 ( )
A.青黴 B.麴黴 C.酵母菌 D.肺炎雙球菌
10.在沒有氧的條件下,一些細菌將污水和廢水中的有機物通過發酵分解產生的一種可利用的氣體,使它們得到凈化,這種氣體可能是 ( )
A.二氧化碳 B.甲烷 C.一氧化碳 D.氧氣
11.在根瘤菌與大豆的共生中,根瘤菌的作用是 ( )
A.固氮 B.提供二氧化碳 C.提供水分 D.提供有機物
12.下列分類單位中,理論上講生物種類最多的是 ( )
A. 科 B. 屬 C. 目 D. 種
13.與昆蟲類動物同處於一個分類等級的動物類群是 ( )
A.環節動物 B.節肢動物 C.線形動物 D.哺乳動物
14.下列哪一位科學家在其撰寫的植物學史上劃時代的著作—《自然系統》中正式提出科學的生物命名法——雙名法 ( )
A.達爾文 B.虎克 C.林奈 C.巴斯德
15.下列材料中能作為製作培養基的凝固劑的是 ( )
A.瓊脂 B.牛肉汁 C.白糖 D.土壤浸出液
16.假設你手上此刻有100個細菌,細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計算,在沒有洗手的情況下,2小時後你手上的細菌數目是多少個 ( )
A.12800 B.25600 C.1600 D.無法計算
17.下列動物中能在空中飛行的無脊椎動物是 ( )
A.蝙蝠 B.大雁 C.大山雀 D.蝴蝶
18.下列那一項不是生物多樣性包括的內容 ( )
A.生物種類的多樣性 B.基因的多樣性 C.生態環境的多樣性 D.生物食性的多樣性
19.某植物已有根、莖、葉的分化,但不結種子,它應歸為 ( )
A.苔蘚植物 B. 蕨類植物 C. 被子植物 D. 裸子植物
20.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遷地保護 B.建立自然保護區 C.法制管理 D.科學研究
21.夏天,賓館的廚師常常把許多做好的菜餚用保鮮膜蓋好,放在冰箱中冷藏,這樣做的目的是 ( )
A.抑制細菌繁殖 B.不讓營養流失C.防止水分蒸發 D.保持菜餚的形狀和顏色
22.人的腳趾之間經常發生奇癢,甚至發生潰爛,有可能感染了 ( )
A.寄生蟲 B.真菌 C.細菌 D.病毒
23、生物分類的單位中,最基本的單位是 ( )
A.門 B.綱 C.科 D.種
24.植物分類的主要依據是 ( )
A. 根、莖、葉 B.葉、果實、種子 C. 根、葉、葉、花、果實 D.花、果實、種子
25.植物的分類單位由小到大依次是: ( )
A.門、綱、目、科、屬、種 B. 種、屬、科、門、綱、目
C.種、屬、科、目、綱、門 D.種、科、屬、目、綱、門
26.下列屬於動物社群行為的是 ( )
A.母雞帶領小雞覓食 B.山洞裡居住著一群蝙蝠
C.蜂王依靠工蜂喂養 D.草原上共同生活著大量食草動物
27.下列的措施中,哪一種對保持生態環境最有利 ( )
A.把大片沼澤地開墾為家田
B.在菜地中灑家葯以殺死菜青蟲
C.在田間施放射性引誘劑,干擾雌雄害蟲之間的通訊
D.把工業廢水排入發生「赤潮」的海域,讓那些有毒藻類死亡
28.你們學校的植物掛了牌嗎?如果你要給植物掛牌,除了種名和學名以外,一般還要寫上這種植物所屬的的哪種分類等級的名稱? ( )
A.門的名稱 B.綱的名稱 C.目的名稱 D.科的名稱
29.老鼠對人類有害並被列為「四害」之一,我們對它應 ( )
A.想盡辦法趕盡殺絕 B.順其自然不加控制
C.大力保護並減少其天敵的數量 D.設法控制其數量,減少危害
30.我國特有的淡水哺乳動物白鰭豚已瀕臨滅絕,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
A.其適應環境的能力下降 B.環境污染使其出生率下降
C.亂捕濫殺且棲息環境受到嚴重污染 D.營養級別較高,食物不足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31.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維持 中有重要作用;促進生態系統的 循環;幫助 傳粉、傳播種子。
32.培養細菌真菌的方法包括配製培養基、 、 和
恆溫培養。
33.細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條件,如 、適宜的溫度、 。
34.17世紀後葉,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 並發現細菌;而19世紀,「微生物學之父」 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
35.細菌有 狀、 狀、 狀等形態。
36.模仿生物的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各種儀器設備的方法叫 ,一種生物與另一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分開後都不能獨立生活的現象叫 。
37.某生物實驗小組在觀察一個菌落時,發現有這樣的特點:菌較大,呈絨毛狀、絮狀蛛網狀,你認為該菌落是 菌落。
38.保護生物的 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 ,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39.生物分成不同等級的目的是為了弄清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依據是生物之間的
程度。
40.蒸熟的饅頭松軟多孔,是因為和面時加入了 ,使麵粉發酵產生的
氣體遇熱膨脹的緣故。
三、探究題(每空1分,共20分)
41.傳說當年西楚霸王項羽行軍至烏江,天色已晚,只見岸邊沙灘上有
幾個由螞蟻圍成的大字「霸王死於此」。項羽心想:這是天意,遂大聲喊一聲:「天絕
我也!」即拔劍自刎。原來是劉邦手下的軍師用蜜糖寫的幾個大字,招來許多螞蟻,
頂羽不知是計,中計身亡。(共3分)
⑴ 螞蟻能夠按照人設計圍成幾個大字,這與螞蟻的食性有關,螞蟻喜歡
⑵ 螞蟻之間靠 傳遞信息。
⑶ 一窩螞蟻由不同的成員組成,螞蟻是具有明顯的 行為特徵的動物。
42.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最大的牧業基地,過去那裡有許多狼,對牧業的發展構成嚴
重的威脅,所以當地牧民曾組織過大規模的獵捕狼的活動。但隨後兔以驚人的速度發展
起來,兔與牛羊爭食牧草,加速了草場的退化。(共3分)
通過以上資料分析,你認為人類 隨意滅殺某種動物,因為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和相互 的關系,使得各種生物的
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即生態平衡。
43.下圖為細菌結構的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共5分)
⑴圖中A是 。
⑵F是 ,它使細菌能夠 。
⑶字母 所代表的結構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菌細胞。
⑷與植物細胞相比,該細菌的結構中沒有 ,也不具有能進行光合作。
44.藏羚羊是我國特有物種,它的羊絨比金子還要貴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年來,藏羚羊已瀕臨滅絕,然而偷獵者的槍聲仍不時響起。(共5分)
⑴ 這段話反映了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
⑵ 有人建議把藏羚羊引入到動物園圈養起來,這樣做將會導致藏羚羊的退化,使其在野生狀態下的生活能力
⑶ 為了保護藏羚羊,有人提出組織力量消滅藏羚羊的天敵,這種做法 。
供選答案(不可取、可取)
⑷ 請你提出兩點關於保護藏羚羊的建議。
① ;
② 。
45.下面有六種本校常見的植物,請回答有關問題:(4分)
①蘇鐵 ②佛肚竹 ③玉蘭 ④爬山虎 ⑤夾竹桃 ⑥南洋杉
(1)請將這六種植物分為三類
一類是裸子植物: (填標號);
二類是雙子葉植物: (填標號);。
三類是單子葉植物: (填標號)。
⑵ 屬於藤本類的是 (填標號)。
5. 求初二上學期生物書的目錄
第5單元 生物圈中的動物和微生物
第15章動物的運動
第1節 動物運動的方式
第2節 動物運動的形成
第16章動物的行為
第1節 先天性行為和後天學習行為
第2節 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
第3節 動物行為的研究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動物
第1節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2節 我國的動物資源
第3節 我國動物資源的保護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1節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2節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第6單元 生命的延續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第1節 人的生殖和發育
第2節 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第3節 其他生物的生殖
第20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第1節 遺傳和變異現象
第2節 性狀遺傳的物質基礎
第3節 性狀遺傳有一定的規律性
第4節 性別和性別的決定
第5節 遺傳與環境
第6節 遺傳病和人類健康
6. 蘇教版生物八年級下 知識點總結 快~~~~~~~
一、植物的生殖
1.無性生殖的意義:由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子)結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2.選材
⑴扦插:剪取某些植物的莖、葉、根、芽(插穗),或插入土、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後就可栽種,使之成為獨立的新植株。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⑵嫁接: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個植物體(砧木)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時應當使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接穗成活。蘋果、梨、桃等很多果樹都是利用嫁接來繁育優良品種的。 ⑶植物組織培養:植物組織→形成愈傷組織→長出叢芽→生根→移栽成活。既能在短期內獲得大批同種植物,又能防治植物病毒侵害。
3.會判斷有性和無性生殖的區別:
生殖,也稱繁殖,生物孳生後代的現象,生命的基本特徵之一。生殖方式可分為兩類,即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由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子)結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二、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1.過程
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
2.特點:有性生殖,體內受精,卵生。
3.完全變態:受精卵→幼蟲→蛹→成蟲 (如:家蠶、蜜蜂、菜粉蝶、蠅、蚊)
4.不完全變態:受精卵→若蟲→成蟲 (如:蝗蟲、蟋蟀、螻蛄、螳螂)
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蟲,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僅有翅芽,能夠跳躍,這樣的幼蟲叫做若蟲。若蟲經5次蛻皮,不經過蛹期,發育成有翅能飛的成蟲。
5.防治害蟲的最佳時間:幼蟲時期。
三、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1.兩棲動物的概念: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陸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只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的一類動物
2.行為表現:雄蛙鳴叫→雌雄蛙抱對→……→成蛙
3.生殖特點: 有性生殖,體外受精,卵生。
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幼體要經過變態發育才能上陸生活。(這是導致兩棲動物分布范圍小、種類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4.種類: 青蛙、蟾蜍、大鯢、蠑螈等。
四、鳥的生殖和發育
1.鳥卵的結構:卵黃是卵細胞的主要營養部分;胚盤內含有細胞核;卵黃外的卵白含有營養物質和水分,供胚胎發育的需要;卵殼和卵殼膜起保護作用。
2.鳥的生殖過程的行為表現:求偶→交配→築巢→產卵→孵卵→育雛
五、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1.基因:DNA分子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斷。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
2.性狀: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性(如人的ABO血型)、行為方式(如各種先天性行為)等。
3.顯性形狀: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雜交一代表現出來的那個親本性狀。
4.隱性形狀: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雜交一代沒有表現出來的那個親本性狀。
5.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如:豌豆的圓粒與皺粒,西紅柿的紅果與黃果,兔的白毛與黑毛,雞的玫瑰冠與單冠,人的直發與卷發,A型血與B型血。
6.性染色體:與性別決定有關的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
7.性別決定:生男生女的機會均等。
8.變異的特點:不同種類之間,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首先決定於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其次與環境也有關系。但單純由環境引起的變異,如果沒有影響到遺傳物質基因,就不會遺傳給後代。
7. 蘇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復習提綱
第五部分
第一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六、 生物的遺傳現象:
生物的性狀傳給後代的現象,叫遺傳。
動植物的性狀主要是通過生殖細胞而遺傳給後代的。
七、 染色體和基因:
細胞核內存在的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染色體。染色體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父方和母方)存在,生殖細胞中成單存在(人體細胞23對,人的生殖細胞23條),它由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組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NA中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基因在體細胞中存在,生殖細胞中成單存在。
八、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當細胞內控制性狀的一對基因,兩個都是隱性(aa)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就會表現,否則(AA、Aa),為顯性性狀。
顯性(大寫A) 隱性(小寫a)
九、 禁止近親結婚
血緣關系越近的人,遺傳基因越相近,婚後所生子女得遺傳病的可能性越大。
十、 生物的變異現象
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
十一、 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十二、 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
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十三、 變異在生物進化上的意義
十四、 變異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第二章 生物的進化
一、 生命的起源:
原始的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原始的生命起源於非生命的物質。
二、 生物進化的歷程:
植物進化的歷程:
原始單細胞動物
原始生命 原始苔蘚類
原始藻類 原始裸子植物
原始蕨類 原始被子植物
動物進化的歷程: 原始鳥類
原始魚類 原始兩棲類 原始爬行類 原始哺乳類
進化原則: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三、 人類的出現:
人類和類人猿是近親,人由森林古猿逐步進化而來。
植物從種子植物脫離水的限制,無脊椎動物從節肢動物脫離水的限制,脊椎動物從爬行動物脫離水的限制。
四、 生物進化的證據:
主要證據為化石(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在越古老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而在越晚近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復雜越高等,陸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最古老的地層中沒有生物化石。
五、 人工選擇:
選擇者:人 結果:滿足人類的各種要求。 速度:較快。
概念:根據人類的需求和愛好,經過不斷選擇而形成生物新品種的過程。
六、 自然選擇
選擇者:自然界各種環境條件。 結果:適應環境,不斷進化。
速度:形成新物種需要漫長歲月。
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競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
第三章 生物與環境
一、 環境的含義
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點,主要還是指存在於它周圍的影響它生活的各種因素。
二、 生態因素: 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和非生物
非生物因素――陽光、溫度、水、空氣等
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三、 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1、 環境影響生物
2、 生物適應環境
3、 生物影響環境
四、 生態系統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
五、 生態系統的組成
植物――生產者(無機物光合作用 有機物)
生物部分 動物――消費者(使用有機物)
細菌真菌――分解者(有機物――無機物)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土壤、水、溫度等
六、 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存在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相互關聯的食物鏈形成食物網。如:草 兔 狐
七、 生態平衡
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八、 我國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我國裸子植物的資源,占居全世界的首位。
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揚子鱷、麜鹿,植物中的銀杉、金錢松、珙桐等為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1、 許多野生動植物可以用作葯材。
2、 能提供大量的工業原料。
3、 為人類提供食物。
4、 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九、 環境污染
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土壤污染、雜訊污染
十、 環境保護(基本國策)
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我國陸續建立了數百個自然保護區,如四川卧龍、王朗和九寨溝等自然保護區(大熊貓、金絲猴),廣西花坪自然保護區(銀杉)。對嚴重污染環境、浪費資源、影響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企業,實行限期治理或停產治理等措施。從我做起樹立環境意識,培養愛護環境的
課標要求:
1.列舉植物的無性生殖。嘗試植物的扦插或嫁接。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3.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4.描述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5.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解釋人的性別決定。認同優生優育。舉例說出生物的變異。舉例說出遺傳育種在實踐上的應用。
6.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
7.說明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列舉常見的寄生蟲病、細菌性傳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傳染病(包括艾滋病)。描述人體的兔疫功能。區別人體的特異性兔疫和非特異性兔疫。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8.關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關注癌症的危害。
9.說明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說明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拒絕毒品
10.說出一些常用葯物的名稱和作用。概述安全用葯的常識。運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第七單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例如:種子繁殖(通過開花、傳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後代。)(胚珠中的卵細胞與花粉中的精子結合成受精卵→胚→種子)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例:扦插,嫁接,壓條,組織培養
3.嫁接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二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1.完全變態: 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 幼蟲與成體的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叫變態發育. 卵→幼蟲→蛹→成蟲。舉例:家蠶、蜜蜂、蝶、蛾、蠅、蚊
2.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
三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1.變態發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點:卵生,體外受精。
四、鳥的生殖和發育
1.過程:築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育雛幾個階段。
2.特點:卵生 體內受精
3.鳥卵的結構:一個卵黃就是一個卵細胞。胚盤裡面含有細胞核。卵殼和殼膜——保護作用,卵白——營養和保護作用,卵黃——營養作用。胚盤——胚胎發育的場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 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
• 變異:是指子代和親代個體間的差異。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 生物的性狀: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徵、行為方式.
2 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例:轉基因超級鼠和小鼠。
4 生物遺傳下來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狀。
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1.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
3.染色體 :細胞核內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
4.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傳遞。精子和卵細胞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
• 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
三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 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雜交一代中表現的是顯性性狀。
2. 隱性性狀基因組成為:dd 顯性性狀基因組稱為:DD或 Dd
3. 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4. 如果一個家族中曾經有過某種遺傳病,或是攜帶有致病基因,其後代攜帶該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緣關系的後代之間再婚配生育,這種病的機會就會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 人的性別遺傳
1. 每個正常人的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對男女都一樣,叫常染色體,有一對男女不一樣,叫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
3. 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為1:1
五 生物的變異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變異首先決定於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其次與環境也有關系。因此有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2.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人工選擇、雜交育種、太空育種(基因突變)
第三章 生物的進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數學者認為:原始大氣中的無機物到有機物, 再到原始生命,這一過程是在原始地球上進行
2.原始地球條件:高溫、高壓、紫外線以及雷電、原始海洋、無氧氣
3.蛋白質、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質
二、生物進化的歷程
1.比較法:根據一定的標准,把彼此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鳥化石(古代爬行動物→古代鳥類)
3.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簡單到復雜,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
三、生物進化的原因
1.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動物在適應環境過程中所表現的一個方面,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2.自然選擇:生物通過生存斗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3.過程: 過度繁殖 生存斗爭 遺傳變異 適者生存
4.意義:生物通過遺傳、變異、自然選擇而不斷進化。
第八單元 第一章 傳染病和免疫
一、傳染病及其預防
1. 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2.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傳染源 傳播途徑 易感人群
3.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控制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 保護易感人群
二 免疫與計劃免疫
1.人體的三道防線:
• 第一道:皮膚和黏膜
• 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2.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3.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
4.免疫:最初指人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
現指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人體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製成的生物製品,接種於人體後,可產生相應的抗體.
6.計劃免疫、意義:
第二章 用葯和急救
1. 安全用葯 處方葯(R) 非處方葯(OTC)
2. 說出一些常用葯物的名稱和作用。例如:牛黃解毒片可用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疾病的治療。新速效感冒片可用於傷風引起的鼻塞、咽喉痛、頭痛發燒等疾病的治療。
3. 概述安全用葯的常識。——分析葯品標簽包含的信息。葯物的主要成分、適應症、用法與用量、葯品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臟擠壓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內出血,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進健康
一、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1.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調節自己的情緒
方法:轉移注意力;選擇合適的方式宣洩煩惱;自我安慰
二、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除了受遺傳因素和環境的影響外,還與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2.探究酒精或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低濃度的酒精(0。25%)對水蚤的心率有促進作用,高濃度的酒精對水蚤的心率有抑製作用。
3.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酒精會損害人的心臟和血管,酗酒會全使腦處於過度興奮或麻痹狀態,引進神經衰弱和智力減退,長期酗酒,會造成酒精中毒,飲酒過多,還會有生命危險。
4.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煙草燃燒時,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使人的記憶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時還誘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降低人體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損,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8. 急需八年級生物(蘇教版)兩棲類的生殖與發育的詳細教案
八年級上冊生物復習提綱
第15章 動物的運動
1、動物的運動:對動物的自身生存和種族繁衍都有重要意義。
動物的棲息環境大體上可分為: 水中、陸地和空中三大類,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動物,其運動方式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現象。
水中動物的介紹有:草履蟲,水母,烏賊,青蛙等。魚類的前進主要依靠尾部與軀幹部的作用。
水中: 動物的主要運動方式:游泳(游動)
陸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躍
爬行:如蝸牛、馬陸、蛇(特點:四肢不能將身體支撐起來)
行走:如貓、夠、大象、馬。 記住:行走不是人類所特有的運動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躍(特點:後肢較發達)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 飛行動物的類別:鳥類,昆蟲與蝙蝠(藉助翼膜飛行)等
註: 飛行不是鳥類特有的運動方式。
鳥類飛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飛行與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對翅)
昆蟲一般是兩對翅(飛行)(三對足-爬行,有的後肢發達如蝗蟲、蟋蟀還可以跳躍;
有的幼蟲在水中時還可以游泳)
2、動物運動的形成:
▲ 運動系統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三部分組成。(神經系統的調節與其他系統的配合)
▲ 運動系統起著支持、保護和運動的作用。
▲ 骨的結構:包括骨膜、骨質和骨髓三部分
▲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經以及成骨細胞等,其中血管為骨提供營養,成骨細胞與骨的長粗和骨折的修復有關(骨的長粗與再生有關)
▲ 骨質包括骨密質與骨松質
骨密質:位於骨幹外周部分的骨組織,緻密堅硬,白色,有較強的抗壓能力;
骨松質:位於骨幹內側和骺端的骨組織,呈蜂窩狀(一生容納紅骨髓),紅色。
▲ 骨髓: 幼年時骨髓腔與骨松質內的骨髓都為紅骨髓,有造血功能;
骨髓腔內的紅骨髓被脂肪取代,稱為黃骨髓,暫時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條件下可恢復造血功能;
終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位於骨松質內。
▲ 骨的生長包括兩個方面:長長和長粗。
骨膜內層的成骨細胞,與骨的長粗和骨折的修復有關;骺端軟骨層的細胞與骨的長長有關。
&人體內的鈣約有99%以骨鹽形式沉積在骨組織內,骨是人體最大的「鈣庫」。
▲ 骨的成分和特性
時期 有機物 無機物 骨的特性
兒童少年期 多於1/3 少於2/3 彈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變形
成年期 約佔1/3 約佔2/3 既堅硬又有彈性
老年期 少於1/3 多於2/3 彈性小,易骨折
骨質中的有機物主要是骨膠蛋白,它使骨具有韌性。
▲ 關節的結構:(結合圖形記憶)
關節頭
關節面 覆蓋著一層關節軟骨。
關節窩
關節囊:由結締組織構成。
關節腔:內有滑液,能減少關節面之間的摩擦
▲ 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緩沖運動時的震動與減少運動時的摩擦。 關節腔內的滑液可減少關節面之間的摩擦。
▲ 使關節牢固的結構特點:關節頭、關節窩外有由結締組織組成的關節囊,還有韌帶加固。
▲每塊骨骼肌是一個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兩部分。
肌腱:由結締組織構成,分別附著於相鄰的骨上。
肌腹:屬於肌肉組織,是骨骼肌收縮的部分,內有血管和神經
▲ 骨骼:
人體有206塊骨,全身的骨由骨連結構成骨骼
▲ 軀體運動:
是以骨為杠桿、關節為支點、骨骼肌收縮為動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縮時,牽引骨繞著關節活動,從而產生運動,這一過程是神經系統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著於關節周圍,一個運動通常是由多塊骨骼肌協調完成的。
其中屈肘與伸肘都是在兩組以上肌群協調下完成。
記住特例:
手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都舒張; 手臂提重物時,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都收縮;
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 運動所需消耗的能量來自於肌細胞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 動物的行為
1、動物的行為:動物體在內外刺激下所產生的活動表現。如動物的運動、鳴叫、身體姿態或顏色的變化
動物的行為:受神經系統與激素的調節,受遺傳物質的控制,這是在漫長的進化(自然選擇)中逐漸形成。
根據動物行為的發生,動物的行為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後天學習行為。
最簡單的學習行為是一種習慣化(烏鴉見到稻草人前後行為的變化)。
2、根據動物行為的功能,動物的行為可分為取食行為、領域行為、攻擊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節律行為、社群行為等。(懂得舉例和分辨)
注意: 攻擊行為與防禦行為的本質區別為: 是否為同種動物。
記住: 動物行為有利於個體生存和種族的延續。
特別記住社群行為(判斷動物群體是否是一個社群:群體中是否有首領,群體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 判斷群體的行為是否是社群行為,就看它的行為是否為群體服務,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從個體上來說是一種防禦行為,從群體上來看,是一種社群行為,還有工蜂的覓食行為也是一樣的情形。
3、動物行為的研究:
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和實驗法。(懂得分辨)
要明白做一些實驗驗證某一問題時的步驟:
提出問題(假設)------根據假設,設計實驗------觀察實驗現象,作記錄------通過分析實驗現象,經過推理總結作出結論。
那麼為了減少偶然性,一般要設置一個對照組。
▲ 動物行為研究案例:
法布爾對昆蟲的研究(觀察法為主)(法國昆蟲學家)
弗里施對蜜蜂色覺的研究(實驗法)(奧地利利動物學家,動物行為學的傑出學者)
-----通過顏色卡片來驗證蜜蜂的色覺。
廷伯根對銀鷗幼雛求食行為的研究(英國籍荷蘭動物學家)
勞倫斯對小野雁學習行為的研究(奧地利學者,「現代動物行為學之父」)
▲ 觀察法與實驗法的本質區別:是否對研究對象(動物)施加外界影響。
聯系:實驗法是以觀察法為基礎,離不開觀察法。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動物
生物圈中已知的動物約有150多萬種。我國脊椎動物的種類有6300多種,佔世界脊椎動物種類的14%。
1、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
A 促進生物圈的物質循環(將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所以被稱作為消費者)
B 對植物的積極作用:幫助植物傳播花粉,使植物順利受精,促進植物的生長與繁殖
C 在維持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與各自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食物鏈與食物網:在一定自然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各種生物之間的復雜的捕食與被食的營養聯系形成食物鏈與食物網。生物之間這種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使各種生物種群的數量趨於平衡,從而促進生物之間的協調發展。
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種動物,與它棲息的環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動物不僅適應環境,從環境中獲得生活必須的物質與能量,而且能夠影響和改變環境
2、我國的動物資源:
我國許多的特有珍稀動物: 哺乳類——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鰭豚。鳥類——褐馬雞、黑頸鶴。爬行類——揚子鱷。兩棲類——大鯢。魚類——白鱘、中華鱘。
大熊貓---哺乳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只見於我國四川、甘肅、陝西等省。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龍自然保護區;
扭角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只見於四川、甘肅、陝西、西藏等。
褐馬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呂梁山脈與河北西北部等山地。
揚子鱷---古老的爬行類,被譽為「活化石」。
& 動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其中,遺傳多樣性是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為生物的生存提供棲息環境。
保護動物的多樣性要在遺傳物質、物種和生態環境三個層次上制定保護戰略和採取保護措施。最根本的是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
& 動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包括:就地保護、易地保護、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護是主要措施;易地保護是補充措施;法律法規包括:《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法》、《自然保護綱要》
▲ 就地保護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 生物圈中的生物:
生產者——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
消費者——動物(自身不能合成有機物,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
分解者——腐生性的細菌、真菌 (把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回歸自然)
▲ 微生物:
單細胞:如細菌、藍藻(體內無成形細胞核),酵母菌(體內有真正的細胞核);
無細胞結構:如病毒。 細菌包括:球形菌、桿形菌、弧形菌和螺旋形菌。
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細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屬於分解者;
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細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屬於消費者;
一些微生物能自己製造有機物<自養>(如藍藻、硫細菌、硝化細菌),屬於生產者;
一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共生>(如根瘤菌、黏球菌)。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酵母菌:釀酒(無氧產生酒精)、製作麵包(有氧產生二氧化碳)
乳酸菌:制酸奶(無氧產生乳酸)、製作泡菜的原理:利用乳酸菌進行發酵(無氧條件下)。
抗生素:由真菌和放絲菌產生的,能殺死細菌的物質。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 人的生殖和發育:
生殖:產生生殖細胞,繁殖新個體的過程(產生後代,繁衍種族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由生殖系統來完成的。
1、男性生殖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結構圖)
主要性器官(性腺):睾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屬性器官:附睾(貯存精子)、輸精管(輸送精子)、陰莖(排出精液的尿液)。
2、女性生殖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結構圖)
主要性器官(性腺):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附屬性器官: 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的場所
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陰道:精子進入女性體內、嬰兒產出(分娩)、月經排出的通道。
3、胚胎發育的過程: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胎兒 成熟胎兒
卵細胞 第二個月末
& 卵細胞呈球形,細胞質內含豐富的卵黃,是胚胎發育初期所需的營養物質。
& 胚胎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內獲得養料和氧氣,並排出廢物。
4、發育:人的發育是從受精卵分裂開始的,分為胚胎發育和出生後的發育,通常所說的發育,是指從嬰兒出生到性成熟(成年人)的階段(出生後的發育)。注意分期
& 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身高和體重突增,腦和內臟功能趨於完善,性發育和性成熟。
& 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 昆蟲的變態發育包括不完全變態發育和完全變態發育。
& 不完全變態的發育過程經歷了受精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即:
受精卵—→若蟲—→成蟲。(如蝗蟲、蟋蟀、椿象、蜻蜓和螻蛄等的發育過程。)
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一生中要經歷5次蛻皮,幼蟲期蛻皮4次。
& 完全變態的發育過程經歷了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即:
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如家蠶、蜜蜂、蝴蝶、蚊子和蒼蠅等的發育過程。)
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一生經歷4次蛻皮,均在幼蟲期。
& 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相比多了一個什麼階段?(答:多了一個蛹)
▲ 青蛙和其他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特點是:卵生,體外受精、體外發育,變態發育(幼體和成體在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上有很大的差異)。
& 雌雄蛙抱對行為的意義:刺激雌蛙釋放卵細胞,雄蛙釋放精子。
& 在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中,下列事件必須在水中進行:雌雄蛙抱對;雌蛙釋放卵細胞;雄蛙釋放精子;受精作用;受精卵和蝌蚪的發育。
▲ 鳥類的生殖發育特點:卵生,體內受精,體外發育(主要)。
& 鳥卵(已受精)的結構中,胚盤發育成雛雞;卵黃為胚胎的發育提供營養(胚盤和卵黃是主要結構);卵白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和水分,另有保護作用;系帶固定卵黃,氣室提供氧氣,卵殼保護卵。(結合結構圖)
▲ 有性生殖: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稱之。
特點:後代具有較強的生活力和變異性。
▲ 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稱之。
特點:速度快、後代能保持母體的遺傳性狀,但後代生活力會下降。
▲ 植物的無性生殖:
1、營養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和壓條三種。
①扦插:如馬鈴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②嫁接:如桃、梨、蘋果等果樹。包括:芽接(接穗是芽)、枝接(接穗是枝條)。
& 嫁接成活的關鍵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要緊密結合。
嫁接法常用於改良果樹的品質和培育優良品種。
③壓條:如夾竹桃、桂花等。
2、組織培養:
& 原理: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 低等動物、低等植物、微生物的無性生殖:
①分裂生殖:如細菌、藍藻、變形蟲、眼蟲等。
②出芽生殖:如水螅、酵母菌等。
③孢子生殖:如根霉、青黴、麴黴等黴菌。
第20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性狀:生物體的形態特徵和生理特徵總稱為性狀。如:人的膚色、眼色、身高、血型等。
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稱之。如: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等。
遺傳:性狀由親代傳遞給子代的現象稱之(性狀傳遞)。如:狗生狗,貓生貓。
變異:親代與子代或子代個體間存在性狀差異的現象稱之(性狀差異)。如: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
與遺傳有關的幾個概念:細胞核 染色體 DNA 基因
▲ 染色體:細胞核中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原核生物<無細胞核>無染色體)。
& 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兩種重要的有機化合物——DNA和蛋白質。其中,起遺傳作用的是DNA分子。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
&性染色體:決定性別的染色體。 常染色體:與決定性別無關的染色體。
人體細胞的染色體由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組成:男性,22對+XY;女性,22對+XX
& 男性精子的染色體組成:22+X或22+Y;女性卵細胞的染色體組成:22+X。
& 生男生女取決於卵細胞同哪種精子結合,卵細胞與X精子結合則生女,卵細胞與Y精子結合則生男。
▲ 基因: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決定生物性狀的最小單位(基本遺傳單位)。
在體細胞中,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稱為等位基因,包括顯性基因(起主導地位,會掩蓋另一基因的作用,控制顯性性狀,用大寫字母表示)和隱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用小寫字母表示)。
& 基因型:生物個體的基因組成,如AA、Aa和aa。(注意:只有兩個隱性基因組成的基因型才會表現出隱性性狀)
& 表現型:生物個體的某一具體的性狀表現,如單眼皮、雙眼皮等。
▲ 性狀表現是遺傳物質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 生物體的性狀表現是遺傳物質與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表現型是基因型與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如一對黃種人的兄弟,弟弟常在室內工作而膚色較白;而哥哥常在室外工作而膚色較黑。
& 生物變異是生物界的一種普遍現象(性狀的差異),包括:
① 可遺傳的變異——遺傳物質的改變,為生物進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應用)
注意:對於動物來說,只有生殖細胞(系統)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才有可能遺傳給後代。
②不可遺傳的變異——環境條件的影響(環境條件直接作用於新陳代謝過程的結果),遺傳物質沒有改變。如上例的變異。
▲ 遺傳病:由於遺傳物質的改變而引起的疾病。遺傳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質。
近親結婚會大大提高遺傳病的發病率,要禁止近親結婚(近親結婚是指三代之內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婚姻法的規定>
遺傳咨詢又叫遺傳商談,與有效的產前診斷、選擇性流產措施相配合,能有效地降低遺傳病發病率,改善遺傳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提高人口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