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遺傳學
A. 脖子上的甲狀腺是遺傳基因的請問有醫治嗎
甲狀腺癌術後能活多久是不能一概而論的,是根患者的病情、治療方法的選擇以及日常的護理有關的,甲狀腺癌患者術後一定要定期去做復查。因為一般患者在手術後都有復發或轉移的可能,所以,患者在手術後應服用抗腫瘤中成葯口服液,進一步鞏固療效,促進傷口癒合,預防復發轉移。
B. 長頸鹿為什麼脖子那麼長
長頸鹿以脖子長而聞名。它的頸和頭的高度約占整個高度的一半以上。解剖學研究證明,長頸鹿脖子的頸椎骨同所有的哺乳動物一樣,只有七塊,只是每一塊頸椎骨都特別長。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它的脖子(頸椎骨)變長的呢?這個問題引起許多學者的興趣。 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提出有名的「用進廢退」和「獲得性狀遺傳」學說,認為長頸鹿祖先生活的地區,因自然條件變化而成為乾旱地帶,牧草稀少。長頸鹿為了生存,必須取食於高大樹木上的葉子充飢。為達此目的,它就特別努力伸長脖子。由於經常使用的器官愈用愈發達,不使用的器官就退化;而獲得性狀又是可以遺傳的,這樣一代一代的延續變化下去,千載萬代,頸脖子就逐漸變長了。 然而,生物進化論的奠基者——達爾文,卻用自然選擇學說來解釋長頸鹿的長頸:在古代的長頸鹿中,由於個體不同,它們的頸有長有短。在氣候乾旱,地面青草乾枯,灌木死亡的自然條件下,身高脖長的長頸鹿能夠吃到身矮脖短的長頸鹿無法吃到的高樹木上的葉子,在生存競爭中脖長者得勝而生存下來,逐漸形成今天的長頸鹿。 隨著遺傳學的發展,人們對達爾文的個體間變異傳襲子孫的見解產生了懷疑。達爾文的能傳襲子孫的個體間的變異,也就是遺傳,與拉馬克一樣,也認為獲得性狀可以遺傳。但是,德國的魏司曼等人認為:生物遺傳的實質是不變的,特別是不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即個體變異、獲得性狀都不遺傳。 1901年,荷蘭的德·符里斯發現了突然變異,給達爾文學說帶來了重大變化。許多學者認為,達爾文學派所提出的通過生存競爭進行自然選擇,只在發生了突然變異的個體間起作用,對因環境差異而引起的細微個體變異則毫無作用。 按新達爾文主義——魏司曼、德·符里斯學派,對長頸鹿頸長的解釋是,古代的長頸鹿,由於發生各種突然變異而出現了長度不等的脖子。其中,頸長的在生存競爭中有利於攝取食物,經過自然選擇發展成為今天具有長頸的長頸鹿。 在達爾文以後,有關進化論的論爭周期性地出現。日本遺傳學家木村資生提出的中性學說認為:長頸鹿的長脖子是在分子水平上進化的結果。由於長頸鹿的遺傳物質基礎——脫氧核糖核酸的鹼基對發生變化,這些變化是對長頸鹿的生存既無利也無害的「中性突變」。這類「中性突變」不受自然選擇的控制,它通過「遺傳漂變」而在長頸鹿的群體中保存或消失。也就是說,在長頸鹿群體內的隨機交配中,遺傳基因發生隨機自由組合,使那些表現為「長頸性」變異的基因突變得以固定和逐步積累,而那些不表現「長頸性」變異的基因突變逐步消失。經過千載萬年的發展和鞏固,逐步實現長頸鹿中種群的分化,終於形成了今天的「長脖子」新物種——長頸鹿。 我國學者安名勛說:目前一些事實證明,分子進化主要不是遺傳基因的「中性突變」引起的,而是「有利突變」。「有利突變」通過自然選擇,促進物種變化。也就是說,由於長頸鹿生活環境中的自然條件的變化,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引起了長頸鹿生理功能的改變,從而促使其遺傳物質基礎發生變化,產生了有利於它生存的「長頸性」基因突變。通過自然選擇,使這類有利的適應性變異的個體保存下來,經過世世代代的積累和鞏固,最終形成了今天長頸鹿的長脖子。這就是長頸鹿長脖子形成的主要原因及物質基礎。 生物的進化是經歷了幾千萬年,幾億年漫長的歲月,而自然科學的歷史才數百年,從知道進化這一事實至今也不過100年左右。所以迄今未能說明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這樣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相信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和提高,長頸鹿頸長之謎一定會水落石出。
C. 你對長頸鹿的脖子有哪些了解
長頸鹿是從「短頸鹿」進化而來的,這個事實毫無疑義,古生物學家甚至找到了介於二者之間的過渡型「中頸鹿」的化石。但是長頸鹿的脖子是怎麼進化來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就不是那麼顯然了。我們從中學生物課學到過,歷史上有兩種關於生物進化的理論曾經爭得很厲害,課本上舉的例子,正是關於長頸鹿的進化。
第一個關於生物進化的理論是拉馬克提出來的,其核心是有一種內在的動力驅使生物向前發展,而由於「用進廢退」,習性會讓生物的器官出現獨特的形態。在1809年出版的《動物哲學》一書中,拉馬克舉長頸鹿為例說明後者:「觀察習性影響長頸鹿奇特的形態和大小,是很有意思的:這種最高的哺乳動物生活在非洲內地,那裡的土壤幾乎總是乾枯、貧瘠的,因此它不得不靠吃樹葉為食,一直盡力要夠到樹葉。由於該物種長期保持著這個習慣,導致了它的前肢變得比後肢長,而它的脖子則延長到了這樣的長度,長頸鹿即使不用後肢直立,高度也能達到6米。」
達爾文提出了第二個關於生物進化的理論,那就是自然選擇學說。不過,最早用自然選擇來解釋長頸鹿脖子的進化的,不是達爾文,而是獨立提出自然選擇學說的華萊士,是他在1858年寄給達爾文的論文中簡單地提到的。
華萊士當時並不知道達爾文已秘密研究自然選擇學說很多年。他的來稿促使達爾文在第二年發表《物種起源》。也許是不想和華萊士撞車,達爾文在《物種起源》的早期版本中並沒有提及長頸鹿的脖子進化,而是以長頸鹿尾巴為例。一直到《物種起源》的第6版,為了反擊動物學家米瓦特的批評,才用很長的篇幅討論長頸鹿脖子的進化。其主要觀點是:原始長頸鹿中有的較高有的較矮,當食物缺乏時,較高的個體能吃到較高處的樹葉,是其他動物吃不到的,因此有生存優勢,能留下更多的後代。一代又一代選擇的結果,長頸鹿的脖子就變得越來越長。
遺傳學建立以後,人們知道了後天獲得的性狀是無法遺傳的,即使長頸鹿的祖先由於老是伸脖子讓脖子長了一點,也無法讓後代天生就有長脖子。拉馬克的假說無人相信了,達爾文的說法就傳開了。非洲草原在旱季時的確會出現食物缺乏,而長頸鹿作為最高的動物,也的確能吃到其他動物吃不到的樹葉,達爾文的解釋非常直觀,很有說服力。
但是這個解釋也只是假說,並沒有證據。反而有些反面的證據。例如,長頸鹿並不是總是伸長脖子吃高處的樹葉,在有的地方,長頸鹿大約有一半的時間是彎著脖子吃低處的樹葉。而且,與達爾文設想的相反,在旱季時反而是高樹的葉子少了,長頸鹿不得不去吃矮灌木的葉子,這個時候長脖子似乎並沒有顯示出生存優勢。
長脖子還有生存劣勢。由於頭比心臟幾乎高了3米,為了能保障大腦的血液供應,長頸鹿的心臟很大,動脈管壁很厚,使得長頸鹿的血壓是所有哺乳動物中最高的。對生存不利的特徵有時也能進化出來。例如雄麋鹿的大角並不利於生存,但是由於雄麋鹿用角打架爭奪配偶,讓大角有了生殖優勢,這些笨重的特徵不僅保留了下來,反而越來越笨重。達爾文把這種現象叫做性選擇。
那麼長頸鹿的長脖子是不是對它們的求偶很重要呢?是的。在求偶季節,雄長頸鹿會揮動長脖子互相撞頭進行決斗,脖子越長,就越容易獲勝取得交配的機會。這種決斗非常激烈,有時甚至能導致死亡。雌鹿也比較喜歡接納脖子較長的雄鹿。
因此瑞典動物學家西蒙斯和納米比亞動物學家希培斯在1996年提出長頸鹿的長脖子是性選擇的結果。那麼為什麼雌長頸鹿也會有個沒什麼用的長脖子呢?有時候只對一性有用的特徵,由於遺傳的原因,也會在另一性出現,例如雄性哺乳動物的乳頭。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兩性還是會出現顯著差別的(畢竟雄性的乳頭是不發育的)。西蒙斯和希培斯認為雄長頸鹿的頭、脖子都比雌鹿重,就體現了這種差異。
但是最近這個假說也受到了挑戰。南非動物學家米歇爾等人測量了38頭長頸鹿的頭重、頸重、頸長、腿長、頸長與腿長比,發現兩性之間並無差異。雖然成熟雄鹿的頭、脖子的重量都比雌鹿重,但是它們的體重也比較重,如果考慮到體重的差別,兩性的形態差異就消失了。
在南非,長頸鹿一般都吃高處的樹葉,這樣一口能吃下更多的葉子。這是因為低處的葉子被其他吃樹葉動物吃了,還是因為高處的葉子本來就比較多?另一個南非研究小組做了實驗,把一些金合歡樹(長頸鹿的主食)圍起來不讓吃,一個生長季節後,發現這些樹高處和低處的樹葉量是一樣的,沒圍的樹低處樹葉量較少是被其他動物吃掉的。也就是說,長頸鹿吃高處的樹葉是本能地避免與其他吃樹葉動物競爭。這個實驗結果支持達爾文的吃樹葉假說。
孰是孰非,只能繼續爭下去。也許是多種因素的一起作用影響了長頸鹿脖子的進化。這個問題的答案,要比教科書編者想像的復雜得多
D. 長頸鹿為何擁有長脖子
在動物世界中,有一個天生的高個子,它身高一般都在5米~6米。可以說,在陸地上,它令所有生物都要仰望瞻仰一番,可謂是動物界中引人注目的一大明星了。
長頸鹿主要分布在非洲的衣索比亞、蘇丹、肯亞、坦尚尼亞和尚比亞等國,生活在非洲熱帶、亞熱帶廣闊的草原上。它們喜歡群居,一般十多頭生活在一起,有時多到幾十頭。每當遇到天敵時,它會撒開四條長長的腿,立即以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逃跑,而它的獨門絕技就是那鐵錘似的巨蹄。
現在世界最高的動物長頸鹿,是非洲代表性的野生動物。中國自古不產長頸鹿,明永樂十二年(公元 1414年)九月二十日,鄭和手下的楊敏帶回榜葛剌國(今孟加拉)新國王賽弗丁進貢的一隻長頸鹿,明朝舉國上下為之喧騰。因為長頸鹿的形態、習性與中國古籍中描述的麒麟太過吻合,進一步了解後更發現長頸鹿的原產地在東非一帶,當地的索馬里語稱之為“基林”(Giri),發音與麒麟非常相近,使得中國人更加確信長頸鹿就是麒麟。
E. 為什麼很多人脖子後面會長有黑痣這種情況能說明什麼嗎
正常情況下,這是由於沒有做好防曬所導致的。因為如果皮膚經常暴露在紫外線照射的情況下,皮膚就很容易因為紫外線的照射刺激而激發黑色素的生成,這些黑色素在局部長時間的堆積就會形成我們所說的黑痣了,所以想要控制這種情況的發生,首先要做好防曬,避免紫外線的直接照射,或者塗抹一些防曬霜,也能達到應有的效果。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種情況會產生黑痣:
3、疾病的預兆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講,很多疾病也可以在皮膚表象體現出來,如果突然在身體上長出黑痣的話,那麼也不排除是體內有某種疾病的預兆,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盡快的到醫院去檢查一下,尤其是內臟的檢測,要做的詳細一些,排除有某種疾病的可能,但是如果真的發生了某些疾病,我們也不要太害怕,因為這很可能是早期的疾病,立即治療的話應該不會太晚。
F. 長勁鹿的脖子為什麼那麼長
生存競爭的結果。 達爾文是這么解釋的:本來長頸鹿的脖子是有長的,有短的,他們吃青草,後來青草不夠吃了,就吃樹葉,不過很快比較低點兒的樹的葉子也被吃光了,這樣就剩下高處的樹葉了,所以長脖子的長頸鹿就存活了下來,而短脖子的長頸鹿就被自然淘汰了,經過這樣的自然選擇,長頸鹿就只剩下長脖子的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所謂的優勝者。
麻煩採納,謝謝!
G. 臨床細胞分子遺傳學專業有哪些課程
病人衛生情況較差,慢性病多,急症也主要是個結石。前幾年就火了。危重症少。精細手術科室:是上面2科和產科掛鉤的地方。 兩腺,有腫瘤患者。危急症少,責任重大,病人衛生情況一般。危重症有較固定的比例:這2個科室可能在一些醫院是獨立的,就業一般。危急症少。就業一般。 胸心,病人衛生情況一般:女人的問題女人辦。 泌尿,就業可,心科好一點。女生中此專業很火。危急症多,但是家長經常有敵意。 婦產系統 婦科。危急症不很多。這個專業目前比較冷,但是受心內介入沖擊。主要業務在門診,不管腫瘤和傳染病,主要發展手的技術,病人衛生情況可。和車市一樣的火。這個專業目前也不熱:接手和腳指頭等等的科室,有腫瘤和性傳播疾病患者。危急症少,有腫瘤患者,也可能和創傷在一起,或止血,慢性病多,內鏡發展快。就業尚可,可發展腹腔鏡和肝移植,就業尚可,腹腔鏡可用,女大夫很少,目前就業較難,影像學很重要。危急症多,有的醫院也有普外骨科之類的劃分。 五官系統 眼科,有腫瘤患者,胸科有腫瘤患者。危急重症為主內科系統 循環:主要是切腫瘤的。 骨科,病人衛生情況較差。 產科,而且大夫在台上也確實很辛苦:和大外科沒有明顯的區別,同時也負責男科,慢性病多。NSICU是植物人群居之地:有金眼科之稱。關節方面有內鏡,常和交警聯動,病人衛生情況較差,就業一般。少有傳染性疾病者:心有問題老百姓不敢不治,就業尚可。 泌尿。專業火,LISAK之類。 上面3個科合稱普外,就業尚可。 消化,從都市到基層都需要。 血液,需要極好的心理承受力與耐心。 呼吸,也有感染性疾病,常有木匠的感覺,就業尚可,也有感染性疾病之類,人流和處女膜修補會佔用門診手術室的很多時間:接胳膊腿之類的科室,危急症多,有內鏡可發展:跟白血病之類叫板的科室,就業一般,就業一般:混本科室一定要會用甘露醇,有介入,病房手術對付各種腫瘤。本科室的手術不是很容易學。危急症少,多起自交通事故:管尿尿的科室。危重症少,老牌移植科室,24小時沒有什麼差異。年病床周轉率高居各科之首,男大夫幾乎沒有。危急症多,有傳染性疾病患者。開展骨髓移植。就業一般。手術科室:投下水道的科室。創傷方向危急症多,就業一般。斷肢再植是一個讓病人覺得很神奇的技術,目前就業較難。老牌血腥手術科室,但病人預後可以很好。扛大腿之類的是力氣活。急重症多,考的不多,可能分為脊柱四肢之類,是女大夫比較多的外科,現在往下管到脖子了。就業一般:管得比較寬的科室:喜歡BBQ的不要選擇本科室:和大內科沒有明顯的區別,病人衛生情況可。就業一般:這個是疏通給水系統的,就業目前較難:本來只有耳鼻喉的。也很火,癱瘓和植物人者較差,病人衛生情況可。 顯微,病人衛生情況可,病人衛生情況差。再有是腫瘤。危急症主要是創傷病人,但是現在考的人很多。 血管,可能和血管在一起,因為治的病比較少。這個專業很火。 神經系統 內科。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業一般。用葯多。人工材料應用多。 新生兒,有腫瘤患者。 燒傷。開展角膜移植:通便和止瀉的科室。 外科系統 胃腸。手術科室。這個專業也很火。 外科。 內分泌。病人基本沒有不急來的。本專業就業尚可。有腫瘤患者。也要學好CT,目前就業尚可:聽說過傅彪吧,就業一般。開展電子耳蝸植入等手術,有內鏡可發展,有急症:修補腦袋的科室。病人好哄:通氣的科室,沒事就寫病歷吧,有傳染性疾病患者:也是通便的科室。 肝膽,但是家長經常有敵意,女大夫為主的科室。 外科,病人衛生情況較好。 風濕,病人衛生情況較差。危急症多,有錢的較多。危急症少、置換發展,就業尚可,葯代火拚之地,常年透析多:管胖瘦的科室,有腫瘤病人。病人不大好哄:唯一製造人口的科室,包括手外等。危急症多。春秋換季定期爆發流感患者。有腫瘤患者,治療對病人經濟壓力很大。 兒科系統 內科。主要就是NICU,有急症,有腫瘤患者,就業一般,要善於開和看CT。精細手術科室
H. 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那麼長
長頸鹿是從「短頸鹿」進化而來的,這個事實毫無疑義,古生物學家甚至找到了介於二者之間的過渡型「中頸鹿」的化石。但是長頸鹿的脖子是怎麼進化來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就不是那麼顯然了。我們從中學生物課學到過,歷史上有兩種關於生物進化的理論曾經爭得很厲害,課本上舉的例子,正是關於長頸鹿的進化。
第一個關於生物進化的理論是拉馬克提出來的,其核心是有一種內在的動力驅使生物向前發展,而由於「用進廢退」,習性會讓生物的器官出現獨特的形態。在1809年出版的《動物哲學》一書中,拉馬克舉長頸鹿為例說明後者:「觀察習性影響長頸鹿奇特的形態和大小,是很有意思的:這種最高的哺乳動物生活在非洲內地,那裡的土壤幾乎總是乾枯、貧瘠的,因此它不得不靠吃樹葉為食,一直盡力要夠到樹葉。由於該物種長期保持著這個習慣,導致了它的前肢變得比後肢長,而它的脖子則延長到了這樣的長度,長頸鹿即使不用後肢直立,高度也能達到6米。」
達爾文提出了第二個關於生物進化的理論,那就是自然選擇學說。不過,最早用自然選擇來解釋長頸鹿脖子的進化的,不是達爾文,而是獨立提出自然選擇學說的華萊士,是他在1858年寄給達爾文的論文中簡單地提到的。
華萊士當時並不知道達爾文已秘密研究自然選擇學說很多年。他的來稿促使達爾文在第二年發表《物種起源》。也許是不想和華萊士撞車,達爾文在《物種起源》的早期版本中並沒有提及長頸鹿的脖子進化,而是以長頸鹿尾巴為例。一直到《物種起源》的第6版,為了反擊動物學家米瓦特的批評,才用很長的篇幅討論長頸鹿脖子的進化。其主要觀點是:原始長頸鹿中有的較高有的較矮,當食物缺乏時,較高的個體能吃到較高處的樹葉,是其他動物吃不到的,因此有生存優勢,能留下更多的後代。一代又一代選擇的結果,長頸鹿的脖子就變得越來越長。
遺傳學建立以後,人們知道了後天獲得的性狀是無法遺傳的,即使長頸鹿的祖先由於老是伸脖子讓脖子長了一點,也無法讓後代天生就有長脖子。拉馬克的假說無人相信了,達爾文的說法就傳開了。非洲草原在旱季時的確會出現食物缺乏,而長頸鹿作為最高的動物,也的確能吃到其他動物吃不到的樹葉,達爾文的解釋非常直觀,很有說服力。
但是這個解釋也只是假說,並沒有證據。反而有些反面的證據。例如,長頸鹿並不是總是伸長脖子吃高處的樹葉,在有的地方,長頸鹿大約有一半的時間是彎著脖子吃低處的樹葉。而且,與達爾文設想的相反,在旱季時反而是高樹的葉子少了,長頸鹿不得不去吃矮灌木的葉子,這個時候長脖子似乎並沒有顯示出生存優勢。
長脖子還有生存劣勢。由於頭比心臟幾乎高了3米,為了能保障大腦的血液供應,長頸鹿的心臟很大,動脈管壁很厚,使得長頸鹿的血壓是所有哺乳動物中最高的。對生存不利的特徵有時也能進化出來。例如雄麋鹿的大角並不利於生存,但是由於雄麋鹿用角打架爭奪配偶,讓大角有了生殖優勢,這些笨重的特徵不僅保留了下來,反而越來越笨重。達爾文把這種現象叫做性選擇。
那麼長頸鹿的長脖子是不是對它們的求偶很重要呢?是的。在求偶季節,雄長頸鹿會揮動長脖子互相撞頭進行決斗,脖子越長,就越容易獲勝取得交配的機會。這種決斗非常激烈,有時甚至能導致死亡。雌鹿也比較喜歡接納脖子較長的雄鹿。
因此瑞典動物學家西蒙斯和納米比亞動物學家希培斯在1996年提出長頸鹿的長脖子是性選擇的結果。那麼為什麼雌長頸鹿也會有個沒什麼用的長脖子呢?有時候只對一性有用的特徵,由於遺傳的原因,也會在另一性出現,例如雄性哺乳動物的乳頭。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兩性還是會出現顯著差別的(畢竟雄性的乳頭是不發育的)。西蒙斯和希培斯認為雄長頸鹿的頭、脖子都比雌鹿重,就體現了這種差異。
但是最近這個假說也受到了挑戰。南非動物學家米歇爾等人測量了38頭長頸鹿的頭重、頸重、頸長、腿長、頸長與腿長比,發現兩性之間並無差異。雖然成熟雄鹿的頭、脖子的重量都比雌鹿重,但是它們的體重也比較重,如果考慮到體重的差別,兩性的形態差異就消失了。
在南非,長頸鹿一般都吃高處的樹葉,這樣一口能吃下更多的葉子。這是因為低處的葉子被其他吃樹葉動物吃了,還是因為高處的葉子本來就比較多?另一個南非研究小組做了實驗,把一些金合歡樹(長頸鹿的主食)圍起來不讓吃,一個生長季節後,發現這些樹高處和低處的樹葉量是一樣的,沒圍的樹低處樹葉量較少是被其他動物吃掉的。也就是說,長頸鹿吃高處的樹葉是本能地避免與其他吃樹葉動物競爭。這個實驗結果支持達爾文的吃樹葉假說。
孰是孰非,只能繼續爭下去。也許是多種因素的一起作用影響了長頸鹿脖子的進化。這個問題的答案,要比教科書編者想像的復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