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力實體
A. 用遺傳力角度解釋什麼樣的群體適用於單株選擇或混合選擇
遺傳力又來稱遺傳率,指遺傳方差在源總方差(表型方差)中所佔的比值,可以作為雜種後代進行選擇的一個指標。遺傳力分為廣義遺傳力和狹義遺傳力。數量性狀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很大,那麼表型的變異可能有遺傳的因素,也有環境的因素,甚至還有環境和遺傳相互作用的因素。
B. 遺傳力的遺傳力
若以方差表示:
對於一個表型的變異究竟是遺傳因子起主要作用還是環境因子起主要作用呢?為了解答這個問題人們又引入一個概念叫遺傳力(heritability)。遺傳力表明某一性狀受到遺傳控制的程度。它介於0與+1之間,當等於1時表明表型變異完全是由遺傳的因素決定的,當等於0時表型變異由環境所造成,從表6-7中我們不難看出,人類的身長、智商及精神分裂症等幾種性狀受遺傳控制的程度較大;相反像數學的天賦等遺傳力的作用很小,主要是依靠後天的努力和培養。
C. 染色體是實體嗎
染色體(chromosome) 是真核細胞在有絲分裂時遺傳物質存在的特定形式,是間期細胞染色質結構緊密包裝的結果,是染色質的高級結構,僅在細胞分裂時才出現。染色體有種屬特異性,隨生物種類、細胞類型及發育階段不同,其數量、大小和形態存在差異。
中文名
染色體
外文名
Chromosome
組成
主要為DNA和蛋白質
意義
遺傳信息的載體
分布
真核細胞染色體是細胞核中載有遺傳信息的物質,在顯微鏡下呈圓柱狀或桿狀,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在細胞發生有絲分裂時期容易被鹼性染料(例如龍膽紫和醋酸洋紅)著色,因此而得名。
在無性繁殖物種中,生物體內所有細胞的染色體數目都一樣;而在有性繁殖大部分物種中,生物體的體細胞染色體成對分布,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稱為二倍體。
性細胞如精子、卵子等是單倍體,染色體數目只是體細胞的一半。哺乳動物雄性個體細胞的性染色體對為XY,雌性則為XX。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和某些昆蟲的性染色體與哺乳動物不同:雄性個體的是ZZ,雌性個體為ZW。
發現
1879年德國生物學家弗萊明(Fleming·w)把細胞核中的絲狀和粒狀的物質,用染料染紅,觀察發現這些物質平時散漫地分布在細胞核中,當細胞分裂時,散漫的染色物體便濃縮,形成一定數目和一定形狀的條狀物,到分裂完成時,條狀物又疏鬆為散漫狀。
1883年美國遺傳學家、生物學家沃爾特·薩頓提出了遺傳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學說。
1888年正式被命名為染色體。
D. 為什麼說遺傳力是一個性狀、群體和所處環境的綜合體現
遺傳力又稱遺傳率,指遺傳方差在總方差(表型方差)中所佔的比值,可以作為雜種後代進行選擇的一個指標。遺傳力分為廣義遺傳力和狹義遺傳力。數量性狀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很大,那麼表型的變異可能有遺傳的因素,也有環境的因素,甚至還有環境和遺傳相互作用的因素。狹義遺傳率說明當基因純合時,遺傳因素起了多大的作用。育種中選種時只有選擇純合的類型才有意義,雜合類型是不能做種用,所以狹義遺傳力對品種的選育有重要意義,狹義遺傳力高的性狀才能選育。狹義遺傳率: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擴展:廣義遺傳率指遺傳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而遺傳方差又由加性方差、顯性方差和上位方差(互作方差)三部分構成。
E. 狹義遺傳力如何計算
狹義遺傳力在定義上是指加性遺傳方差除以表型方差
一般在加性方差的估計時很難完全排除顯性方差和互作方差,所以更多的是使用廣義遺傳力,即遺傳方差除以表型方差
純手打,望採納
F. 遺傳力的相關計算
遺傳力的計算
遺傳力是可用不同的方法來計算的。現舉例說明
假設影響長度的一對等位基因A和a,在一個群體中
基因型aa Aa AA
表現型10 18 20
頻度0.36 0.48 0.16
a基因的平均效應=13.20 cm
A基因的平均效應=18.80 cm
之間的平均差異=18.80-13.20=5.60 cm
當A和a雜合時Aa=18,並不等於AA和 aa的平均數,表明有某些顯性效誚存在。
Gg雜合狀態下的高度6cm 正好等於兩個純合基因型GG和 gg的平均值,6=(4++8)/2說明沒有顯性;當G g 貢獻8 cm 高度,和GG的表型相同,則表現出了G對g完全顯性。
若Gg=(GG+gg)/2=(4+8)/2=6(cm) 說明G對g無顯性
若Gg=GG=8 表明G對g完全顯性
若Gg的表型為6<Gg<8 則為不完全顯性
若4<Gg<6 則g對G為顯性
若Gg>AA(8) 表明超顯性。
加性方差和顯性方差
只有在基因純合時才能顯示相加效應,在雜合時顯示顯性效應。我們把群體總的遺傳方差分成加性方差(additiive genetic variance)Sa2和顯性方差(dominance variance)Sd2,加性方差是由群體中兩種純合體(AA和 aa)之間的平均差異而形成的;顯性方差Sd2是由基因雜合作用而產生的。這樣
VG=VA+VD
現以aa=10 Aa=18 AA=20為例
=0.36×10+0.48×18+0.16×20=15.44 (cm)
總的遺傳方差
=17.13(cm)=
a等位基因的頻率
或者
A等位基因的頻率
等位基因的平均方差
=0.60×(13.20-15.44)2+0.40×(18.80-15.44)2=7.525(cm2)
以上是以一個等位基因計算的,而二倍體生物都帶有兩等位基因,因此,
(cm2)
由於所以(cm2)
總的表型方差
總的表型方差
表型方差只有在F2代中通過對不同表型的後代的測量方可得到。當我們求得Sg2和環境方差Se2時也可求得Sp2。
求環境方差的方法一般是測算基因型相同的個體組成的某群體的方差,即是環境方差。因在基因型相同時表型的變異只可能是環境引起的。常常採用的方法是
Vp1和Vp2表示植物雜交中兩個親本的方差。由於親本都要求是純系,基因型可視為一致的。那麼每一個親本產生的表型變異應是環境造成的。為了較為精確,希望有不同的樣本,所以採用兩個親本。但由於有些植物純系表現出明顯的退化,如玉米純化後植株矮小,結實少,這樣會帶來誤差。為了消除或減少誤差可用下式來計算:
VE=(VP1+VP2+VF1)/3
與前式不同之處僅增加了F1的表型方差。因F1雖是雜合的,但基因型相同,如果表型發生變異當然可以推測為環境因素所造成的,同時F1又有雜種優勢,比親本長得高大,結籽率也高,從而解決了性狀退化所帶來的誤差。
我們求得環境方差後很容易就可以求出廣義遺傳力
G. 遺傳力是一個描述遺傳特徵的參數
遺傳力又稱遺傳率,指遺傳方差在總方差(表型方差)中所佔的比值,可以作為雜種後代進行選擇的一個指標。遺傳力分為廣義遺傳力和狹義遺傳力。數量性狀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很大,那麼表型的變異可能有遺傳的因素,也有環境的因素,甚至還有環境和遺傳相互作用的因素。
H. 遺傳力指的是什麼
遺傳力指的是什麼
遺傳力又稱遺傳率,指遺傳方差在總方差(表型方差)中所佔內的比值,容可以作為雜種後代進行選擇的一個指標。遺傳力分為廣義遺傳力和狹義遺傳力。數量性狀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很大,那麼表型的變異可能有遺傳的因素,也有環境的因素,甚至還有環境和遺傳相互作用的因素。
I. 牛奶主要成分的遺傳力和遺傳相關性如何
牛奶中干物質的主要成分是乳脂、乳蛋白和非脂肪固體物等,它們具有不同的遺傳力,各成分間的表型相關和遺傳相關也不一樣(見下表)。
牛奶主要成分的變異系數、遺傳力、表型及遺傳相關
註:對角線上為遺傳相關,下為表型相關,數字下有橫線者為遺傳力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產奶量與其他的產量性狀呈較高的正相關,而和乳脂率、乳蛋白率呈負相關。乳脂量、乳蛋白量及乳糖量之間呈較強的正相關,乳脂率與乳蛋白率呈較強的正相關,與乳糖率呈較弱的正相關,而乳蛋白率與乳糖率呈較弱的遺傳負相關。產奶量的遺傳力一般為0.2~0.29之間,濃度的遺傳力在0.50~0.60之間。
根據上述數據,可知對產奶量進行選擇時,一般不能提高質量,所以對要求提高幹物質含量的牛奶來說是不利的。但如果只對乳脂率進行選擇,牛奶產量就可能下降。在我國現有的條件下,應以產奶量選擇為主,同時對乳脂率及蛋白率進行選擇,以提高牛奶中的干物質量,才是增加數量、提高質量的有效方法。當前在提高牛奶質量上,仍然以乳脂率為選擇目標,因為乳脂率及乳脂量的變異系數均較其他為大,選擇效果好。隨著消費者對低脂牛奶的要求,完全可以用機械分離的方法將脂肪提取出來。此外,還要注意對蛋白率及蛋白產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