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病發抖
Ⅰ 身體發抖是什麼原因
在精神緊張的瞬間,植物神經中的交感神經會突然興奮,通過復雜的神經內分泌的作用,使人全身發抖。而汗毛在毛囊的一端附有豎毛肌,它屬於平滑肌,其收縮與放鬆不受人們的意志支配。當受驚嚇而使交感神經突然興奮時,豎毛肌會在神經內分泌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收縮起來,這樣,汗毛就會突然豎立,並出現雞皮疙瘩狀。而當你情緒穩定下來時,它又會自動放鬆。這一點,想必誰都有所體會。
克服方法
首先你應該認識到緊張時發抖是一種正常現象,每個人都可能發生這種現象。把自己的心態放平了,凡事對自己的要求要符合實際,即使有時出現一些令自己不滿意的表現,也不要苛求自己,而是要順其自然,該干什麼干什麼。再就是在實行這種方法之前,需要做一些必要的檢查,以便確定你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你的性格特點等等,這樣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如果方便的話,請到我院找心理專家面談。
首先,對自己所面臨的事物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和精神准備。對其性質、內容、基本情況要有所了解,對其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和後果要有充分的估計和預見。只有做到心中有數,遇事才能沉著,不慌,應付自如。
第二,要對自己有所了解。正確分析自己屬於何種氣質類型,是屬於多血質型還是粘液質型,是屬於膽汁質型還是抑鬱質型,以此來正確判斷自己是否具備應付面臨事物的素質和能力,從而堅定自己的信心。即使不具備應付能力也不會有心理負擔,因是客觀原因所致,這樣就可以以一種輕松的心理狀態面臨事物,所謂知己知彼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精神要盡量放鬆,對面臨事物有恐懼感的人往往吃不下,睡不著,惶惶不可終日,對其身心健康危害極大,為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應該在思想上不過分誇大事物與個人前途得失的關系;另外,要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不要過分疲勞,大腦過度勞累會造成頭昏耳鳴,興奮與抑制過程失調,神經活動機能減退,加劇心理緊張程度。
第四,要保持情緒穩定。對突如其來的事物和一些和自己關系重大的事情,人們開始面臨它們時,生理上會發生急劇變化,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兩手發抖,手心冒汗,這是由於過分焦慮和恐懼引起的。這種過度緊張,使腦神經活動的興奮與抑制喪失平衡,從而出現難以控制的心慌、不安、緊張,使思維處於抑制狀態。其實,適度的緊張對人是有一定益處的,它可以進一步調動人體的各種機能,使思維更加活潑,產生一種增力作用。
因此,在出現過度緊張時,首先要樹立信心,相信自己是完全可以戰勝的。進而採取做深呼吸或默默數數的方法,以此來轉移注意,穩定情緒。
Ⅱ 身體發抖是什麼原因呢
顫抖的病因和症狀如下:: ( 了解後若病情嚴重 ,個人還是建議去看醫生喔 ) ■ 顫抖是一種規律性而反復的不自主的身體抖動, 可以發生在全身各處, 但以四肢為多. 幅度可以大或小, 速度可以快或慢 , 一般介於每秒 1至 10 次間. 【規律性】 為其最大特徵 , 凡是非規律性的不自主運動就不是顫抖. 以下是一些較常見的顫抖: 1 :生理性的顫抖 2 :體質或遺傳性的顫抖 3 :巴金森氏病的顫抖 4 :小腦病變引起的顫抖 ★生理性顫抖 是正常生理現象而非疾病. 顫抖型態細小而快速. 正常人都具有此種顫抖但不明顯而不自覺, 在某些情形下, 生理性顫抖會被強化而變得厲害而明顯. 會強化生理性顫抖的常見原因如下: 情緒激動害怕 寒冷 血糖過低 甲狀腺機能亢進 酒精或葯物戒斷症狀 葯物或咖啡因的作用 【在所有顫抖症中占最高的比例.】 此種顫抖的發生病因不明. 一般認為跟個人體質有關. 其中一半有家族病史, 所以這種顫抖跟遺傳有很大的關系. ★體質或遺傳性的顫抖 發生於各年齡層, 但年齡越大顫抖的程度會越厲害, 主要出現於雙手, 也常出現於頭部, 甚至聲音顫抖. 在雙手維持固定姿勢或作精細動作時特別明顯, 休息時減輕, 有些患者喝酒後顫抖的程度會減輕. 此種顫抖的病程為緩慢惡化, 而且不會發生其它之神經系統症狀 體質或遺傳性的顫抖有一些變異性的亞型, 例如: 動作時才發生的顫抖 休息及維持固定姿勢均發生的顫抖 寫字時才發生的顫抖 (寫字顫抖) 單純性聲音顫抖 下巴顫抖 單純性舌頭顫抖 站立性顫抖 ★巴金森氏病的顫抖 發生於中老年, 主要出現於手與腳, 休息時特別明顯, 在做動作時會減輕, 這一特點與體質或遺傳性的顫抖是相反的. 病程持續惡化, 而且伴隨其它巴金森氏病之神經系統症狀. ★小腦病變引起的顫抖 此種顫抖是由於小腦病變引起, 特徵為休息時無或極輕微, 維持固定姿勢時輕微, 但趨近目標時特別明顯, 而且伴隨其它之小腦症狀如平衡失調等. ■ 顫抖的預後如何怎樣治療 ? ●生理性的顫抖只要能找到原因加以治療顫抖大多會消失 . ●體質或遺傳性的顫抖是不能根除的, 而且會隨著時間過去, 年齡老化而日益嚴重. 好在治療可以達到不錯的症狀控制. ●常用的葯物包括乙型阻斷劑 (beta-blockers), 巴比妥鹽 (barbiturates)及其它類鎮靜劑, Primidone 等. 對於比較嚴重而葯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 可以考慮腦部立體定位手術的外科療法. 手抖分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 生理性手抖動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靜止時出現,是一種細小的、快速的、無規律的抖動。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緊張、恐懼、.情緒激動、劇痛及極度疲勞的情況下出現,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隨之消失。 病理性手抖,醫學上稱「震顫」;是指手不隨意的顫動,常為永久性的。主要分為靜止性手抖和運動性手抖兩種類型。其中靜止性手抖是肌肉在完全放鬆的情況下,即安靜的狀態下出現的手抖。這種手抖在睡覺時就可消失,手抖速度為4—6次/秒,比較有規律,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綜合征。運動性手抖是只在運動時出現手抖,運動接近目標時抖動加重。如醫生給病人做指鼻試驗時,要病人伸直前臂;再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食指尖越接近鼻尖,手的抖動就越明顯。運動性手抖無規律,抖動幅度大,受情緒影響而增強,常見於腦神經和上肢神經的病變。 臨床上引起病理性手抖的常見病有:上肢神經疾病腖鶘恕⒛宰櫓
Ⅲ 身體無故產生顫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顫抖是由於肌肉無意識地收縮導致的搖動。它們會在身體的任何部位發生,但通常會影響脖子、手臂或手。多數人由於處於壓力下、極端疲勞、飲用過量的咖啡因或服用葯物過敏會有明顯的顫抖。一些人有復發的、嚴重的顫抖。最常見的原因是帕金森病和遺傳的顫抖。雖然遺傳性的顫抖很麻煩,但不會讓你的健康有危險。其他長期顫抖的原因包括酒精過度、多發性硬化症、瘤、中風、甲狀腺過分活躍和肝豆狀核變性(wilson,一種稀有的遺傳疾病,會分裂體內銅的新陳代謝)。 發抖是人體內部環境控制系統的一項功能。眼睛的後面有一塊負責控制體溫的微小腦組織,稱為下丘腦。發抖就是下丘腦使身體保持恆溫的一種方法,在身體變冷時發抖能夠使身體釋放出能量(與此相反,當身體變熱時發抖能使人出汗)。 人發燒的時候,下丘腦發出的信號會使身體進一步發熱,從而試圖殺死有害的病菌。下面說明該過程是如何進行的:身體使靠近皮膚的皮下血管收縮,同時其他血管舒張,讓血液流向感染部位。血液因此遠離了外部表層皮膚,這樣你就會感覺到冷。為了補充熱量,甲狀腺就會開始收縮肌肉,從而導致發抖。如果人受到驚嚇,也可能會發抖。舉例來說,當你看完夜場電影回家的時候,突然有人從一條小巷中走出來,你可能會受到驚嚇。你的大腦就會向全身釋放出腎上腺素,讓你准備進行搏鬥,或者逃離現場。不論是哪一種反應,你的身體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身體處於驚恐狀態下的表現很像身體寒冷時的狀態,你的血液從皮膚表層流走,這將使你發抖。在緊急情況下,血液從皮膚表層流走還有一個明顯的好處,那就是即使你受了傷,也不會流太多的血。
Ⅳ 手不停的發抖,是家族遺傳病,請問這是什麼病呀,會不會對腦神經有影響
造成手發抖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遺傳性的手發抖、恐懼悲哀造成的手發抖、還有一些是因為疾病造成的(心臟病、腦神經失調)。 發抖的現象醫學上稱之為「特發性震顫」 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常染色體顯形遺傳病,為最常見的錐體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見的震顫病症,約60%病人有家族史。本病在30歲以前少見,其發病率、患病率都隨年齡而增加,患病後,症狀也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特發性震顫是單一症狀性疾病,姿勢性震顫是本病的唯一臨床表現。所謂姿勢性震顫,是指肢體維持一定姿勢時引發的震顫,在肢體完全放鬆時震顫自然消失。本病的震顫常見於手,多數病人發病後即為雙手震顫,也有單手震顫,手部震顫,影響精細動作、書寫和餐飲。其次為頭部震顫,表現為細小的點頭或搖頭動作,有的病人僅僅表現為頭搖,而無手部震顫。極少的病人出現下肢震顫。本病的震顫,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疲勞、飢餓時加重,多數病例在飲酒後暫時消失,次日加重,這也是特發性震顫的特徵。部分病人由於長期精神緊張,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可伴有心慌的症狀。本病起病後緩慢進展,症狀逐年加重,嚴重時可對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社會交往、書寫等帶來諸多不便。但對身體健康無危害,屬於病理性良性震顫,一般不出現神經系統其他陽性體征,如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減少等,個別合並帕金森氏病例外。 人體的小腦的功能主要是協調運動功能。小腦的皮層負責運動的平衡,小腦內部的神經核尤其是齒狀核負責人體動作精細調節。小腦的彌散性損害導致平衡障礙和精細調節障礙,出現共濟失調和運動性震顫。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將致顫劑注入到預先毀損小腦齒狀核的動物腦中可誘發本病,據此推測其機理是致病基因破壞了齒狀核神經細胞,導致小腦對人體精細動作調節功能障礙的結果。而特發性震顫除了姿勢性震顫外,平衡功能不受影響,也提示只是小腦內部的神經核發生了病變。由於致病基因的破壞只針對齒狀核,所以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局限性疾病。 根據以上認識,目前西醫仍然只能採用對症治療措施,用心得安阻滯?受體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用各種鎮靜劑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葯物對症治療,可以暫時減輕症狀,但不能阻止本病持續進展,且有較多的副作用。因此,西醫對特發性震顫缺乏治本之策。 特發性震顫屬於一種遺傳性疾病,由致病基因所致,並有一定的發生發展的外部因素。在沒有出現臨床症狀之前,致病基因處於休眠狀態。一旦被激活,就會對小腦齒狀核的神經細胞產生破壞作用,而表現出姿勢性震顫的特徵性臨床表現。該病主要發生於中老年人,症狀也隨年齡增長而加劇,顯然與人體衰老密切相關。根據中醫理論,中老年人五臟皆虧,尤以肝腎虧損為甚,從其表現來看,也是肝腎陰精虧損所致的虛風內動。治療應該滋腎水養肝木,使陰精虧損在最大程度上得以糾正,震顫也自然會得以從根本上緩解。實際上,中葯滋腎養肝就是保護和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避免其繼續破壞,促進其功能的恢復,進而達到改善或消除震顫的目的。這正是中醫葯治療特發性震顫的機理之所在。 特發性震顫雖然沒有帕金森氏病病情復雜,但都是神經細胞的破壞,治療難度不相上下,也需要一個較長的治療過程,才能阻止和逆轉病理過程。短期治療雖然也會產生一定效果,但沒有一年以上的連續治療,難以取得最大效果。特發性震顫治療的結果不一定是症狀完全消失,如果能達到這樣的結果,當然是最理想的。不過,治療後對病人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症狀顯著減輕,長期穩定也算比較理想的結果。可以說,震顫病症的治療都需要患者的積極配合和堅持不懈,凡是治療取得較好的穩定療效都是長期堅持的結果。 祝你健康快樂。
Ⅳ 手發抖是否有遺傳性
也不一定的,我半夜有時睡覺都會腳發抖的,醫生說是骨骼缺鈣
Ⅵ 全家人手腳發抖是遺傳病嗎
如果手在靜止狀態下不抖,僅在活動時發抖,稱為「意向性震顫」,多見於小腦病變、腦炎後遺症或某些中毒性疾病;如果活動時無明顯手抖,靜止狀態手抖明顯,則為「靜止性震顫」,多見於帕金森病。 另外,陣發性的痙攣也會引起手抖,可以是功能性的,如「書寫痙攣」、打字員或小提琴手的「職業性痙攣」。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面肌痙攣」、「局限性癲癇」等。還有一些內科疾病也可以引起手抖,比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植物神經功能失調」。 所以,最好去較大醫院的神經內科診治,只有診斷明確才好對症下葯。
希望採納
Ⅶ 身體不由自主的顫抖,而且自己無法控制顫抖
手顫抖的原因分為生理性、病理性、心理性和原發性四種。
(1) 生理性的:有些顫抖在平常並不會發生,只在某些情況(如:壓力大、緊張、生氣)時才發生,我們俗話說的「氣得發抖」就是指這種情況。其他像某些葯物的副作用,甚至飲用咖啡、茶、可樂等飲料,都屬於生理性的顫抖。
(2) 心理性的:通常顫抖的型態比較怪異,治療以針對其精神疾病為主。
(3) 原發性的(良性原發性顫抖症):也就是說我們並無法確切找出引起顫抖的原因,可能是特殊「體質」引起的。又因為罹患此病的病人中約一半的人有顫抖的家族史,因此又稱之為遺傳性顫抖症或是家族性顫抖症;雖然基因遺傳因子占相當重要的角色,但是其確切的遺傳方式目前仍不清楚。病理解剖常找不出原發性顫抖症病人腦中有任何病變的部位,但是目前的假說仍將病變的部位指向可能在腦中的顫動調節器(橄欖體、小腦 以及丘腦)。
(4) 病理性的:是指因神經系統的機能障礙而產生的,例如:帕金森氏症,中腦、小腦、基底核的病變,代謝的異常(如低血糖或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一般生理性的可以不管它,避免其誘發因素就好。但其它的就需要對因對症治療了,具體的治療方案需檢查清楚才能明確。
參考資料:就醫網
顫抖的病因和症狀如下::
( 了解後若病情嚴重 ,個人還是建議去看醫生喔 )
■ 顫抖是一種規律性而反復的不自主的身體抖動, 可以發生在全身各處, 但以四肢為多. 幅度可以大或小, 速度可以快或慢 , 一般介於每秒 1至 10 次間.
【規律性】 為其最大特徵 , 凡是非規律性的不自主運動就不是顫抖.
以下是一些較常見的顫抖:
1 :生理性的顫抖
2 :體質或遺傳性的顫抖
3 :巴金森氏病的顫抖
4 :小腦病變引起的顫抖
★生理性顫抖
是正常生理現象而非疾病. 顫抖型態細小而快速. 正常人都具有此種顫抖但不明顯而不自覺, 在某些情形下, 生理性顫抖會被強化而變得厲害而明顯. 會強化生理性顫抖的常見原因如下:
情緒激動害怕
寒冷
血糖過低
甲狀腺機能亢進
酒精或葯物戒斷症狀
葯物或咖啡因的作用
【在所有顫抖症中占最高的比例.】 此種顫抖的發生病因不明. 一般認為跟個人體質有關.
其中一半有家族病史, 所以這種顫抖跟遺傳有很大的關系.
★體質或遺傳性的顫抖
發生於各年齡層, 但年齡越大顫抖的程度會越厲害, 主要出現於雙手, 也常出現於頭部, 甚至聲音顫抖. 在雙手維持固定姿勢或作精細動作時特別明顯, 休息時減輕, 有些患者喝酒後顫抖的程度會減輕. 此種顫抖的病程為緩慢惡化, 而且不會發生其它之神經系統症狀
體質或遺傳性的顫抖有一些變異性的亞型, 例如:
動作時才發生的顫抖
休息及維持固定姿勢均發生的顫抖
寫字時才發生的顫抖 (寫字顫抖)
單純性聲音顫抖
下巴顫抖
單純性舌頭顫抖
站立性顫抖
★巴金森氏病的顫抖
發生於中老年, 主要出現於手與腳, 休息時特別明顯, 在做動作時會減輕, 這一特點與體質或遺傳性的顫抖是相反的. 病程持續惡化, 而且伴隨其它巴金森氏病之神經系統症狀.
★小腦病變引起的顫抖
此種顫抖是由於小腦病變引起, 特徵為休息時無或極輕微, 維持固定姿勢時輕微, 但趨近目標時特別明顯, 而且伴隨其它之小腦症狀如平衡失調等.
■ 顫抖的預後如何怎樣治療 ?
●生理性的顫抖只要能找到原因加以治療顫抖大多會消失 .
●體質或遺傳性的顫抖是不能根除的, 而且會隨著時間過去, 年齡老化而日益嚴重. 好在治療可以達到不錯的症狀控制.
●常用的葯物包括乙型阻斷劑 (beta-blockers), 巴比妥鹽 (barbiturates)及其它類鎮靜劑, Primidone 等. 對於比較嚴重而葯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 可以考慮腦部立體定位手術的外科療法.
Ⅷ 我們家有遺傳性全身發抖病,請問這
發抖病不能遺傳
這個是行為習慣
一般都是家庭環境導致的
Ⅸ 怎麼治療遺傳性手發抖
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常染色體顯形遺傳病,為最常見的錐體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見的震顫病症,約60%病人有家族史。本病在30歲以前少見,其發病率、患病率都隨年齡而增加,患病後,症狀也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特發性震顫是單一症狀性疾病,姿勢性震顫是本病的唯一臨床表現。所謂姿勢性震顫,是指肢體維持一定姿勢時引發的震顫,在肢體完全放鬆時震顫自然消失。本病的震顫常見於手,多數病人發病後即為雙手震顫,也有單手震顫,手部震顫,影響精細動作、書寫和餐飲。其次為頭部震顫,表現為細小的點頭或搖頭動作,有的病人僅僅表現為頭搖,而無手部震顫。極少的病人出現下肢震顫。本病的震顫,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疲勞、飢餓時加重,多數病例在飲酒後暫時消失,次日加重,這也是特發性震顫的特徵。部分病人由於長期精神緊張,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可伴有心慌的症狀。本病起病後緩慢進展,症狀逐年加重,嚴重時可對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社會交往、書寫等帶來諸多不便。但對身體健康無危害,屬於病理性良性震顫,一般不出現神經系統其他陽性體征,如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減少等,個別合並帕金森氏病例外。
人體的小腦的功能主要是協調運動功能。小腦的皮層負責運動的平衡,小腦內部的神經核尤其是齒狀核負責人體動作精細調節。小腦的彌散性損害導致平衡障礙和精細調節障礙,出現共濟失調和運動性震顫。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將致顫劑注入到預先毀損小腦齒狀核的動物腦中可誘發本病,據此推測其機理是致病基因破壞了齒狀核神經細胞,導致小腦對人體精細動作調節功能障礙的結果。而特發性震顫除了姿勢性震顫外,平衡功能不受影響,也提示只是小腦內部的神經核發生了病變。由於致病基因的破壞只針對齒狀核,所以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局限性疾病。
根據以上認識,目前西醫仍然只能採用對症治療措施,用心得安阻滯?受體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用各種鎮靜劑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葯物對症治療,可以暫時減輕症狀,但不能阻止本病持續進展,且有較多的副作用。因此,西醫對特發性震顫缺乏治本之策。
特發性震顫屬於一種遺傳性疾病,由致病基因所致,並有一定的發生發展的外部因素。在沒有出現臨床症狀之前,致病基因處於休眠狀態。一旦被激活,就會對小腦齒狀核的神經細胞產生破壞作用,而表現出姿勢性震顫的特徵性臨床表現。該病主要發生於中老年人,症狀也隨年齡增長而加劇,顯然與人體衰老密切相關。根據中醫理論,中老年人五臟皆虧,尤以肝腎虧損為甚,從其表現來看,也是肝腎陰精虧損所致的虛風內動。治療應該滋腎水養肝木,使陰精虧損在最大程度上得以糾正,震顫也自然會得以從根本上緩解。實際上,中葯滋腎養肝就是保護和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避免其繼續破壞,促進其功能的恢復,進而達到改善或消除震顫的目的。這正是中醫葯治療特發性震顫的機理之所在。
特發性震顫雖然沒有帕金森氏病病情復雜,但都是神經細胞的破壞,治療難度不相上下,也需要一個較長的治療過程,才能阻止和逆轉病理過程。短期治療雖然也會產生一定效果,但沒有一年以上的連續治療,難以取得最大效果。特發性震顫治療的結果不一定是症狀完全消失,如果能達到這樣的結果,當然是最理想的。不過,治療後對病人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症狀顯著減輕,長期穩定也算比較理想的結果。可以說,震顫病症的治療都需要患者的積極配合和堅持不懈,凡是治療取得較好的穩定療效都是長期堅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