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非遺傳人
① 已被收錄「非遺」傳承人的相聲演員有誰你認為下一位誰最合適
我國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申請是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提交申請,但需要提交相關材料,並且由權威部門層層審定,全部審核通過之後就可以進入非遺傳承人目錄予以公示。
由於我國對於非遺傳承人規定了不同的層級,從最低的縣級到最高的國家級,各自有不同的條件要求,而且是層層遞進的。簡單來說,所有層級的非遺傳承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是這三條:
(一)熟練掌握其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在特定領域內具有代表性,並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三)積極開展傳承活動。
這三項能夠滿足條件的相聲藝人不在少數,但大部分都局限於地方級,並且是特定關聯曲藝的非遺傳承人,比如天津太平歌詞非遺傳承人就是劉文步跟佟守本。
但到最高級,也就是國家級相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一共只有三個:
在他之外的候選人,依次是:岳雲鵬、張雲雷、郭麒麟、孟鶴堂、張九齡、秦霄賢等,按照微博粉絲數量一直把德雲社全部排完為止。
當然這個榜單更適合在新浪微博自建的「相聲非遺明星榜」上,國家級非遺作為主流相聲藝人的陣地,哪能跟這些非主流的大神相提並論呢。
② 中國前10名古琴非遺傳人有哪些呢
這個直接網路不可以嗎,我只知道桂震宇,李祥霆,李村,龔一,陳長林,管平湖
③ 什麼叫非遺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是指經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認定的,承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傳承保護責任,具有公認的代表性、權威性與影響力的傳承人。
符合下列條件的公民可以申請或者被推薦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一)掌握並承續某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在一定區域或領域內被公認為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
(三)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
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員不得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應承擔以下義務:
(一)在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根據文化行政部門的要求,提供完整的項目操作程序、技術規范、原材料要求、技藝要領等;
(二)制定項目傳承計劃和具體目標任務,報文化行政部門備案;
(三)採取收徒、辦學等方式,開展傳承工作,無保留地傳授技藝,培養後繼人才;
(四)積極參與展覽、演示、研討、交流等活動;
(五)定期向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門提交項目傳承情況報告。
④ 中國有哪些傳統技藝的傳承人
我聽說的一個傳承人是江津土陶匠人,溫德雲。溫德雲今年52歲,中學畢業就從師回學藝製作土陶,他便開始和各種答粘土打交道,到全國各地土陶廠當陶工。2004年,他回到老家江津租下了這個只有1000多平米的土陶作坊,繼續他的土陶生活,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玩了半輩子泥巴,下半輩子也會繼續玩下去」。溫德雲的土陶作坊從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存在,這里工作的6名工人都是從小入行,深深熱愛著土陶工藝的人,如今江津大部分的花盆、酒壇、泡菜壇、紅豆腐罐等容器,都是由這里的土陶藝人製作而成。如今,製作土陶的手藝漸漸呈現出青黃不接的局面,「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做這個,一天下來滿身泥,又臟又累,還特別磨人性子,浮躁的人很難做好。」溫德雲感嘆道,「但我從來沒想過別的行業,我會堅守在這里,一直堅持做下去。
⑤ 文化傳人有哪些人
文化傳承人,也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人。涉及民間文學、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葯等5大類134個項目。
中文名
文化傳承人
定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人
解釋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守護神
作用
作出文化選擇和文化創新
傳承人主要現身於口頭文學、表演藝術、手工技藝、民間知識等領域。對傑出傳承人的調查和認定,傳承人的權益和管理,是21世紀初正在進行的
解振輝作品《慈母手中線》
獨一無二或至少是非常特別地代表了一種文化傳統或是一種現存或已經滅絕的文明;
突出地代表了某一類建築或技術的,並且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的某一段或幾段非常重要的時期;
突出地代表了一種或幾種文化中人類傳統的居住方式、利用土地或海洋的方式,或是代表了人類與環境的互動關系,尤其是當這種關系在不可逆的變化下顯得非常脆弱的時候; 直接或明確地同某些具有突出的、普世的價值的事件、現實的傳統、思想、信仰、文化作品或文藝作品相聯系(委員會認為這條標准需要和其它標准和好地結合起來判別);自然標准: 具有特殊的自然美或美學重要性的極致的自然現象或地區; 突出地代表了地球歷史上的主要階段,包括生物記錄、導致地形變化的正在進行的地質過程或是重要的地質或地形的特徵; 突出地代表了在陸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和動植物群落的演化和發展中的重要的、正在進行的生態和生物過程; 包含對在原址上保護生物多樣性最重要的自然棲息地,包括那些從科學或保護的角度來看具有普世價值的受威脅的物種。
⑥ 中國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團、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大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公約》所定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方面:1、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手工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包括: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三、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五、傳統體育和游藝;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目前,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隨著數字化、5G技術的推廣應用,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越來越大的沖擊。一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滅亡,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實物和資料毀棄或流失、傳承後繼乏人、過度開發破壞等問題。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概況
我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國。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著上下5000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偉大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產生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地域遼闊,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呈現出資源豐富和種類繁多的特點。
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近87萬項,列入國家、省、市、縣4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的非遺項目有7萬多。
目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存在以下問題:
一、部門間職能重疊,管理許可權不清,阻礙了管理效率的提升和保護工作的展開
在我國,屬於遺產范疇的文物保護歸國家文物管理局,歷史文化名鎮歸建設部,自然遺產歸農業、林業、地質等部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歸文化部管理。如此管理雖然適應了文化遺產
⑦ 非遺傳人的稱號是怎麼獲取的,傳承幾代以上才可以被譽為非遺傳承人
誰知道告訴一下